风湿热和风心病的临床治疗

风湿热和风心病的临床治疗
风湿热和风心病的临床治疗

风湿热和风心病的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4-27T16:56:28.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姜丹

[导读] 结论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与减轻链球菌感染,减轻症状,预防风湿热的复发从而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姜丹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 163457)

【中图分类号】R5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5-0215-02

【摘要】目的讨论风湿热和风心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与减轻链球菌感染,减轻症状,预防风湿热的复发从而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关键词】风湿热风心病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累及心脏引起的最为威胁人们生命的病变。50%的风湿热病人会累及心脏,在早期急性期会发展为心包炎,心肌炎以及心内膜炎,到晚期它会累及心脏瓣膜,发展为慢性瓣膜性心脏病。

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可以防止风湿热的复发,从而降低心脏永久性损伤及心脏瓣膜变形的概率。

尽管风湿热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他和环境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经济地位低下群体,多发于5~15岁儿童,可能与营养不良及居住条件拥挤有关。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

一、病理生理学

风湿热是人体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过敏反应。由于很少有链球菌感染病人会感染风湿热,一定有免疫反应参与。A组链球菌的抗原和心脏,肌肉、脑、关节组织的受体结合,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和人体内自身的抗原比较相似,人体内的抗体会错误地攻击其自身的细胞。

二、并发症

如果病人有心包炎,会有胸骨后的突然锐痛,常放射到颈部,肩部,后背和前臂。这种疼痛伴着深呼吸而加重,随着病人坐位,上体前倾而缓解(这个姿势使心脏偏离膈侧胸膜)。它与心肌梗死的疼痛非常相似。

重度的风湿性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并伴随着呼吸困难,干咳和右上胸部的疼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边缘性红斑,是一种容易消失的红疹,不痒,红斑中心保持正常的肤色,边缘清晰,主要发生在躯干和四肢。

在关节的肌腱及骨隆起处,可见皮下小结,质地坚实,可动,无压痛,直径0.3~2cm。这些小结出现在肘、指、腕、膝关节周边,少见于头皮及手背。可持续几天至几周。像边缘性红斑一样,常伴有心脏炎症。

如果病人伴有左侧心力衰竭,你可以发现水肿和呼吸急促。

感染风湿热6个月后,病人会发生一过性舞蹈病。轻度的舞蹈病病人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书写能力的下降和精神不能集中;而重症者可表现为无目的的、不重复的、不自主的肌肉痉挛,并伴有语言表达不清。肌肉协调力差,虚弱。舞蹈病休息后可好转,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损伤。

心悸提示心动过速。如果患有心包炎可在听诊时闻及心包摩擦音。当病人用力呼气、前倾或以手、膝支撑身体时最易闻及摩擦音。

会闻及心脏杂音和奔马律,当病人左侧心力衰竭时,可以听到湿啰音及房性、室性奔马律。最常见的杂音如下。

a.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而导致的收缩期杂音(全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

b.由于二尖瓣僵直水肿而导致的收缩中期的杂音。

c.偶尔可听到主动脉关闭不全而导致的舒张期杂音(几乎不可闻的低调隆隆样杂音)。

瓣膜疾病最终导致慢性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包括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小儿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后遗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诊断检查

没有实验室结果可以直接诊断风湿热,但是下面的一些标准可以帮助诊断风湿热。

Jones的诊断标准:任何两个或一个主要诊断标准和两个次要诊断标准,合并链球菌的感染史可以诊断为风湿热(表。

风湿热急性期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白血球增加,血液检查会发现轻度的贫血是由于炎症期造血抑制所造成的。

C-反应蛋白阳性,特别是在风湿热的急性期。

心脏炎的病人会有心肌酶升高的表现。

病人发作期的2个月内有抗链“O”抗体滴度升高。

喉部A族链球菌培养呈阳性,但数目很少,难以分离。

心电图检查没有诊断意义,但部分病人有PR间期的延长。

除了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心包渗液的病人外,病人的胸片表现为正常的心脏大小。

超声心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瓣膜受损程度,各腔的大小,心室功能及是否存在心包渗液。

心功能严重不全病人,可用心导管检查的确定瓣膜爱损程度及左心室功能。

四、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与减轻链球菌感染,减轻症状,预防风湿热的复发从而减少对心脏的损害。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应用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过敏者),目的是消灭上呼吸道内的链球菌。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用于减轻发热和缓解关节疼痛。如果病人有心脏炎或水杨酸制剂不能减轻发热和抗炎,最好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心脏炎发作期的治疗需要严格卧床休息5周,可逐渐增加体力活动,但要根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而进行。

当病人发作一次风湿热后,为预防以后再发作,可以给预防性抗生素每个月固定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G,或者每天口服磺胺嘧啶,或每天口服青霉素。预防性的药物通常要在第1次发作后连续服用5~10年。

心力衰竭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低盐饮食,服用地高辛类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药和利尿药。二尖瓣主动脉瓣的瓣膜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心力衰竭需要进行瓣膜手术,如:二尖瓣切开术,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在青春期之前,不适合做瓣膜手术。

风湿热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heart disease)或风湿性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由于风湿热造成的关节损害可自行回复,但心脏的损害不可逆,因此有人也以“舔过关节,狠咬心脏”来形容风湿热。 【诊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二)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急性风湿热的最常用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虽然本药有明显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并不去除其病理改变,因而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的形成无明显预防作用。水杨酸制剂以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较为常用,尤以阿司匹林效果最好。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儿童每日80~100mg/kg;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水杨酸钠每日6~8g,分4次服用。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如患者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可用:氯灭酸(抗风湿灵)0.2~0.4g,每日3次;或贝诺酯(benorilate)每日1.5~4.5g,分次服用,贝诺酯系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脂化物,对胃刺激较轻,吸收后在血中缓慢释放出水杨酸。 2.糖皮质激素大型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对风湿热的疗效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且有停药后“反跳”现象和较多的副作用,故一般认为,急性风湿热患者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水杨酸制剂;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开始剂量宜大,可用:泼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病的症状》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风湿性疾病的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风湿病的症状丶诊断和治疗方法。风湿是指以肌肉丶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为免疫系统疾病,病程长丶难根治。 风湿病包含:滑囊炎丶强直性脊柱炎丶粘附性肩囊炎丶骨性关节炎丶银屑病丶风湿热丶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性风湿病丶红斑狼疮丶巨细胞性动脉炎丶多发性肌炎丶腱鞘炎丶纤维肌痛丶炎性肠病关节炎丶风湿性心脏病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在治疗方法上,该书囊括目前的中西医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例如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丶免疫抑制剂之外,亦介绍中医的辨证论治丶传统艾灸丶功能锻炼和康复,也教导病人如何调整日常的饮食起居。 (一)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判断疼痛是否来自关节病变。必须分清局部病变引起的疼痛与系统性病变引起的广泛性疼痛的区别。 (二)僵硬:晨僵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方能缓解或消失。晨僵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最为突出,可以持续数小时,而其他关节炎则持续时间较短。 [1] (三)关节肿胀和压痛:往往出现在有疼痛的关节,是滑膜炎或周围软组织炎的体征,其程度因炎症轻重不同而异。可由关节腔

积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则多见于骨性关节炎。 (四)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这些改变都与软骨和骨遭破坏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常见。 (五)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丧失。由于乏力常与其他症状一起出现,例如,疼痛、晨僵、疲劳等,因此患者有时会分辨不清什么是乏力。在患者无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咽等动作时,患者才会发现自己出现了乏力的症状。乏力是否对称、是中轴性还是外周性分布,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非常有用。 (六)疲劳:疲劳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日常活动。疲劳在炎性及非炎性疾病都会出现,如RA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风湿是由于人长期受风、寒、湿、邪的侵蚀,在关节里产生一种叫“神经毒素”的有害物质。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风湿性心脏病健康教育 【疾病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累及心脏各瓣膜的发生率不同,据研究结果表明:二尖瓣为100%, 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狭窄:瓣膜交界粘连,增厚、变硬,不能完全开放,瓣膜口小,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瓣膜关闭不全:腱索和乳头肌增生、缩短、硬化,瓣膜不能完全闭合,血液返流。 风湿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部位数量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的一个或几个瓣膜病变。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双病变,约占联合瓣膜病的48%-87%。 【临床特点】 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变化: (1)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2)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5)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 特殊并发症: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一).入院及一般指导 (1)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护士应热情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生活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制度、医生技术水平、责任护士资历,帮助促进病友之间的良好

(完整版)儿科题库儿科习题风湿热

风湿热、麻疹复习题 单选题 1. 10岁男孩,因发烧,关节肿痛,皮肤呈现环行红斑,心率快呈现奔马律,血沉增快,经治疗上述症状、体征消失后。 需继发性预防的方法是D A.禁止关键关键毁伤B.忌海鲜C.裁减体育活动D.长效青霉素肌注E.激素吸入维持2.风湿性关节炎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主要累及大关节 B.呈游走性和多发性 C.局部可呈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D.经治疗后可治愈 E.但常留有畸形 3.治疗风湿性心肌炎的首选药是E A.阿司匹林 B.维体舒 C.消炎痛 D.布洛芬 E.肾上腺皮质激素 4.风湿热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E A.猩红热样皮疹 B.荨麻疹 C.结节性红斑 D.多形红斑 E.皮下小结 5.关于风湿热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定。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抗链“0”增高。只能说明近期有过链球菌感染 B.20%病人抗链0不增高 C.舞蹈病患儿抗链0一定增高 D.血沉增快是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 E.C反应蛋白可提示风湿活动 6.下列哪项不是诊断风湿热的主要表现C A.心脏炎 B.舞蹈病 C.关节酸痛 D.皮下结节 E.环形红斑 7.以下哪项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皮疹的特征(E ) A.一般在高热时出现 B.皮疹随体温升降出现或隐退 C.多呈淡红色斑点,可融合成片 D.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多见 E.皮疹多见于面部 8.急性风湿热抗链“O”增高与下降的时间是C A.链球菌感染后7天增高,持续2周下降 B.链球菌感染后l0天增高,持续4周下降 C.链球菌感染后l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D.链球菌感染后4周增高,持续2个月下降 E.链球菌感染后2周增高,持续l个月下降 9.有关风湿热的预后下述哪项有错误E A.舞蹈病的预后一般良好 B.首次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较差 C.反复发作累及心脏者预后不良 D.并发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 E.伴发心包炎者预后良 10.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是( D ) A.急性化脓性滑膜炎 B.慢性化脓性滑膜炎 C.急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D.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E.一过性关节损害 11.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受累的瓣膜为( A ) A.二尖瓣 B.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E.二尖瓣及三尖瓣 12.确诊风湿热的次要表现不包括C A.发热 B.关节疼痛 C.皮下结节 D.血沉加快 E.有风湿热既往史 13.急性风湿热青霉素治疗至少需要( 1 )周时间。 14.风湿热舞蹈病系由于风湿病变累及(锥体外系)所致。

风湿性心脏病病例

病例汇报 患者姓名辛志强性别男年龄60岁入院日期 2008-3-11,10:00 主诉反复发作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22年余,加重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972年至1976年间常宿营野外及经常发热、咽痛,此后常感四肢大关节游走性酸痛,但无红肿及活动障碍。1968年起,发现晨起时双眼睑浮肿,午后及傍晚下肢浮肿。未经特殊治疗。1980年起于快步行走0.5km后,感胸闷、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缓解。1986年后快步行走200m,即感心悸、气急;同时易患“感冒”,偶于咳嗽剧烈时痰中带血。1983年起,多次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1小时左右渐趋缓解,无粉红色泡沫样痰,仍坚持工作。1988年以后则经常夜间不能平卧,只能高枕或端坐,同时出现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持续性下肢浮肿,尿少,活动后感心悸、气急,不能坚持一般工作。1990年以后浮肿明显加重,由小腿发展至腰部,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500ml,服利尿剂效果亦差,腹胀回升重,腹部渐膨隆。无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感。休息状态下仍感胸闷、心悸、气急。于1970年在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976年发现有“房颤”,此后长期服用地高辛,同时辅以利尿剂,近来增用扩血管药物,病情仍时轻时重,并多次出现洋地黄 过量情况。近2月来一直服地高辛,每日0.25mg。于一月下旬再次出现胸闷、气急、心悸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心前区隐痛,轻度咳嗽,咯白色粘痰,自觉无发热,无咯血。今日入院治疗。 过去史平时体质较差,易患感冒。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未作预防接种已近30年。 系统回顾:无眼痛、视力障碍,无耳流脓、耳痛、重听,无经常鼻阻塞、流脓涕,无牙痛史。 呼吸系:1974年起经常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每日30~50ml,冬季加重,偶发热时咯脓痰,无胸痛、咯血史。 循环系:除前述病史外,1976年起发现血压增高,20.0~21.3/13.3~ 16.0kPa,间歇服复降片等药治疗.1986年后血压正常。 消化系:无慢性腹痛、腹泻、嗳气、反酸、呕血及黑便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血液系:无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耳鸣、晕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运动障碍、脱位、骨折史。其余见现病史。 外伤及手术史:1982年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无外伤史。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1952年入伍,经常在野外宿营,曾去过广州、福建、东北等地,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1956年转业来上海工作,已病休10年。吸烟40年,每日20支,近10年已少吸,戒烟2年。喜饮酒,每日100ml,近2年已少饮。30岁结婚,生育二女一男。妻健。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1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1 概述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为少见。男女患病概率大致相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并且感染途径也至关重要,链球菌咽部感染是本病发病的必要条件。发病率的高低往往与生活水平有关,居室过于拥挤、营养低下和医药缺乏有利于链球菌繁殖和传播,多构成本病的流行。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风湿热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是发达国家,但近20年风湿热发病率开始回升,且城市中产阶级、比较富裕家庭的儿童发病率高,说明急性风湿热的流行病学规律在发生改变。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的变化,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也发生变异,暴发型少,隐匿型发病较多,轻度或不典型病例增多。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与体征 2.1.1 前驱症状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50%~70%的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轻、中度发热较常见,亦可有高热。脉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但发热无诊断特异性,并且临床上超过半数患者因前驱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能主诉此现病史。2.1.2 典型表现 风湿热有5个主要表现: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这些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并可产生许多临床亚型。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表现不常见,通常只发生在已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脏炎的患者中。 2.1.2.1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灼热、疼痛和压痛,有时有渗出,但无化脓。关节疼痛很少持续1个月以上,通常在2周内消退。关节炎发作之后无变形遗留,但常反复发作,可继气候变冷或阴雨而出现或加重,水杨酸制剂对缓解关节症状疗效颇佳。轻症及不典型病例可呈单关节或寡关节、少关节受累,或累及一些不常见的关节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胸肋间关节,后者常被误认为心脏炎症状。 2.1.2.2 心脏炎:患者常有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主诉。二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变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典型二尖瓣狭窄者可见颧面部暗红、唇紫。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若病情加重,心脏代偿功能失调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咳嗽、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等心力衰竭症状。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发病原因与生活环境寒冷、潮湿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扁桃腺炎、咽炎等疾病有关。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链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导致心脏产生急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变化,造成心脏损害。 分型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 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病理生理 风湿热导致四中形式的二尖瓣结构粘连融合,可致二尖瓣狭窄: ①瓣膜交界处;②瓣叶游离缘;③腱索;④以上部位的结合。单独的交 界处增厚占30%,单独瓣叶游离缘增厚占15%,单独腱索增厚占10%,其

心内科风湿热试题集答案

第十四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 单选题 1. 可见于风湿热心内膜炎的杂音是:(A) A. Carey-Coobms 杂音 B. Graham-Steell 杂音 C. Austi n-Fli nt 杂音 D. 二尖瓣收缩期杂音 E. 海鸥音 2. 不属于风湿热关节炎的特征的临床表现是:(B) A. 游走性 B. 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不能完全恢复 C. 表现为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D. 大关节受累 E. 对称性 3. 二尖瓣重度狭窄的瓣口面积是:(D) A. v 3.0cm2 B. v 2.0cm2 C. v 1.5cm2 D. v 1.0cm2 E. v 0.5cm2 4. 单纯二尖瓣狭窄心脏腔室会发生的变化是:(E) A. 左房大右房大 B. 左室大左房大 C. 右房大左室大 D. 左室大右室大 E. 左房大右室大 5.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早期喷射样咯出大量鲜红色血的原因是:(D)

A. 支气管粘膜微血管破裂 B. 肺梗死 C. 急性肺水肿 D. 侧支循环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 E. 合并肺部感染 6. 不属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周围血管体征的是:(C) A. 水冲脉 B. 毛细血管搏动征 C. 奇脉 D. Duroziez双重杂音 E. 枪击音 7. 风心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B) A. I度房室传导阻滞 B. 心房颤动 C. 室性早搏 D. 心室颤动 E. 房性早搏 8. 最易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心血管疾病是:(巳 A. 二尖瓣关闭不全伴心房颤动 B. 主动脉瓣狭窄 C. 高血压动脉硬化 D. 心力衰竭 E. 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 多选题 1风湿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包括:(ABE A. 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 B. 心界向两侧扩大 C. 第一心音增强 D. 多无心律失常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4T11:06:48.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卫星[导读]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张卫星(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 163114) 【中图分类号】R59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03-02 【摘要】目的讨论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 【关键词】风湿热诊断治疗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症等。急性发作时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使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A组链球菌感染与风湿热密切相关,链球菌咽部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必须条件,其发病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链球菌产生交叉性变态反应。风湿热的炎症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早期以关节和心脏受累为多,而后以心脏损害为主。 二、临床表现 急性风湿热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容易复发。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时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心脏炎,皮下小结,环形红斑及舞蹈症等。关节的典型表现是游走性多关节炎,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髋等大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个月内发作。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心脏炎为临床上最重要的表现,儿童病人中65%~80 %有心脏病变。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是儿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原因,可发生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以及心包炎。渗出性皮肤表现可为荨麻疹,斑丘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及环形红斑。以环形红斑较多见,且有诊断意义。增殖性皮肤表现即皮下小结。结节较硬,触之不痛,常位于骨质突出或肌腱附着处,与皮肤无粘连。皮下小结多伴有严重的心脏炎,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舞蹈症常发生于5~12岁的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链球菌感染2~6个月发病,是风湿热炎症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舞蹈症可单独出现,亦可伴有心脏炎等风湿病的其他表现。风湿热偶可引起风湿性胸膜炎、腹膜炎、脉管炎等,应引起注意。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从两方面协助诊断:①确立先前的链球菌感染;②阐明风湿活动过程的存在和持续。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的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2项主要表现,或1项主要表现加2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本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感染过敏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结核性关节炎、白血病、淋巴瘤、肉芽肿、莱姆(Lyme)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 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风湿热一旦确诊,即使咽拭子培养阴性,也应给予1个疗程的青霉素治疗,以清除溶血性链球菌。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脏炎的病人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1.非甾体抗炎药至今仍首选阿司匹林(丙酰水杨酸)。儿童80~100mg/(kg·d),成人4~6g/d,分4~6次口服。 2.糖皮质激素急性风湿热病人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宜先用阿司匹林。如效果不佳(热度不退,心功能无改善),则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 五、转院要求 1.初诊怀疑风湿热病人要转往上一级医院确诊,由上一级医院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已确诊的风湿热病人出现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时,应及时转院。 3.转院时,医生应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转院途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社区医生应当陪同转院,并做好途中的抢救准备。 六、预后及病人教育 向病人讲解风湿热的相关知识,急性发作缓解后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最佳方案注射青霉素G 120万U肌注,4周1次。长期预防可使用链球菌疫苗。本病应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尽管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且呈自限性,但心脏后遗症都是慢性的,且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1]王美若.风湿热临床表现的变异[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03期. [2]马沛然,李桂梅,董太明,等.小儿风湿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4):241.

常见风湿病的诊断与治疗继续教育答案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2008年军事医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美美。本书介绍了常见风湿性疾病病因、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重点叙述了各种常见风湿病的现代治疗原则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还介绍了最新循证医学研究发现与合理、安全用药问题。 目录 1.1 内容简介 2.2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可供风湿科、骨科、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医师参阅。 [1] 图书目录 编辑 第一篇免疫风湿病的发生 第一章免疫风湿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章免疫风湿病的遗传调控 第二篇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第四章成人斯蒂尔病 第五章干燥综合征

第三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相关综合征第六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七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第四篇脊柱关节病 第八章强直性脊柱炎 第九章银屑病关节炎 第十章肠病性关节炎 第十一章反应性关节炎 第十二章分类未定的脊柱关节病 第五篇硬皮病 第十三章硬皮病 第六篇炎性肌病 第十四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七篇血管炎综合征 第十五章血管炎综合征总论 第十六章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第十七章韦格纳肉芽肿 第十八章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第十九章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二十章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第二十一章大动脉炎 第二十二章白塞病

第二十三章其他类型血管炎 第八篇晶体关节病 第二十四章痛风 第九篇骨与软骨疾病 第二十五章骨关节炎 第二十六章骨质疏松症 第二十七章复发性多软骨炎 第十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二十八章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十一篇感染与关节炎 第二十九章莱姆病 第三十章分枝杆菌、真菌及寄生虫性关节炎第三十一章病毒性关节炎 第三十二章化脓性关节炎 第三十三章风湿热 第十二篇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 第三十四章淀粉样变 第三十五章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三十六章结节病 第三十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风湿综合征第三十八章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 第三十九章雷诺现象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一般来说,HF-REF指传统概念上的收缩性心衰,而HF-PEF指舒张性心衰。LVEF保留或正常的情况下收缩功能仍可能足异常的,部分心衰患者收缩功能异常和舒张功能异常可以共存。LVEF是心衰患者分类的重要指标,也与预后及治疗反应相关。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白噬等)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症心肌炎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成前心衰(A)、前临床心衰(B)、临床心衰(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4个阶段(表1)。这4个阶段不同于纽约心脏协会( NYHA)的心功能分级。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牲疾病,很难根治,但可预防。心衰的阶段划分正是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其中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止发生结构性心脏病,以及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表1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阶段定义患病人群 A(前心衰阶段)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 族史者等 B(前临床心袁阶段)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左心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史脏病的患者等 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 状和(或)体征 D(难治性终末期心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汁j院者;需长期静脉用衰阶段)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慢性心衰的治疗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重大的转变: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液动力学状态转变为长期的修复性策略,以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从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并积极应用非药物的器械治疗。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本指南包括成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涵盖心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本指南在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阳1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发布的新药物和新技术应用的临床证据,进行了内容更新,为心衰的诊治提供依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 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 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C, P:111 次/分,R:24 次/分,BP:119/92mmHg。端 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

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W 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 1.3前间壁梗塞? 1.4心功能皿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 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5、慢性胃炎依据:患者以中上腹胀痛为临床表现,既往曾诊断。 6、

风湿性心脏病小常识

风湿性心脏病小常识 是指急、慢性风湿热所致的心脏瓣膜损害,主要为瓣膜增厚、粘连。风湿热的反复发作,可使瓣膜病变加重,甚至纤维化和钙化。 一、病因 主要是患者机体对溶血性链球菌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其特征是全身各部分的胶原组织发生多发性、非化脓性损害,尤以心脏和关节为显著。风湿性瓣膜病中,以侵犯二尖瓣最为多见,主动脉瓣其次,三尖瓣受损极为罕见。 二、临床表现 二尖瓣狭窄:呼吸困难和紫绀为肺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发展为端坐呼吸,并可有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患者两颊多呈紫红色,称为二尖瓣面容。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可开始于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悸和急性呼吸困难,但作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症状是渐渐发生的,并发症以心房颤动、肺梗塞、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多见。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症状为感到疲倦、无力,肺淤血时可有呼吸困难、气急等,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咯血的情况较二尖瓣狭窄者少。 主动脉瓣狭窄:早期有易疲倦、无力,肺淤血时可有呼吸困难、气急等。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咯血的情况较二尖瓣狭窄者少。 主动脉关闭不全:早期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及头部搏动感,心前区不适,随心功能降低,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肺水肿,随后可发生左心

衰。 三、治疗原则: 积极预防和治疗风湿活动。风湿热期内绝对卧床休息是必要的,适当的休息期限是治疗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关键。风湿活动症状完全消失去后,患者特别是有明显心肌炎者仍需卧床休息2-4周,恢复期需持续数月,体力活动应渐渐地增加。二尖瓣狭窄较轻无症状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主动脉瓣病变者,应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以防晕厥及心绞痛发生。遵医嘱选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强心剂。 四、预防及保健措施: 1、可在医生地指导下适当活动,但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2、限制钠盐和高热量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及钾盐。 3、患者有腹痛、肢体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4、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预防感冒。 5、应用洋地黄制剂的病人一旦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头晕、失眠、黄 绿视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护士。 6、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如出现乏力,倦怠、腹胀等症状时应报告医生、护士。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 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 ReA的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HLA-B27)和免疫失调有关。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2.1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一般在感染后2周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多不受退热药物的影响,通常持续10~40d, 自行缓解。 2.2 关节炎: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 2.3 泌尿生殖道炎症: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d发生无菌性尿道炎。 2.4 皮肤黏膜表现:超过5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 2.5 眼部症状:1/3的ReA患者可出现结膜炎。 2.6 心脏表现:心脏表现可以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 2.7 其他: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大约50%的性传播型ReA,并且常常是无症状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原体培养:有尿道或肠道炎症时可作微生物培养 3.2 炎症指标: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F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 3.3 HL A-B27监测: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 4 放射学检查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 5 诊断要点 目前多沿用1996年kingsley与Sieper提出的ReA的分类标准:⑴外周关节炎(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⑵前驱感染的证据:①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②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⑶排除引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⑷HLA-B27阳性,ReA的关节外表现,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 1

风湿性心脏病

执行委员会EB141/4第一四一届会议2017年5月1日临时议程项目6.2 风湿性心脏病 秘书处的报告 1.风湿性心脏病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边缘化社区(包括土著人群)中一个可预防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该疾病系因一或多次风湿热发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所引起,是对咽部A族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该病最常发生于儿童期,可能导致死亡或终身残疾。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防止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3.目前估计约有3300万人受到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1。2015年,风湿性心脏病估计造成了305 000人死亡,损失了1150万残疾调整生命年。这些死亡中,60%为时过早(即死于70岁以前),不过这些数字由于很多国家数据不完整而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尽管目前已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2000年至2015年期间,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在全球总死亡中所占比率几乎没有变化2。 4.世卫组织所有区域都存在风湿性心脏病。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所受影响最严重,占2015年现患病例总数的87%,以及估计的风湿性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80%1。印度位于东南亚区域,患病率全球最高,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40%。在西太平洋区域,风湿性心脏病负担尤其集中于中国以及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土著人群中。在东地中海区域,风湿性心脏病在某些国家,诸如于埃及、苏丹和也门等持续存在。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区域缺乏良好可靠的数据,这意味着风湿性心脏病的区域负担可能被低估。 1全球卫生数据交换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ef7464514.html,/(2017年3月31日访问)。 22015年全球卫生估计: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

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风湿热的鉴别诊断 …… 一、与发热性疾病鉴别应注意与结核病或有慢性感染灶以及链 球菌感染后状态相鉴别。 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于链球菌感染( 如上感、扁桃体炎或猩红 热等 )后出现发热、疲乏无力、关节酸疼等症状。检查除心率增快外心脏无明显改变,亦无皮疹。血沉增快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增高。用青霉素及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很快恢复正常,不再复发。但这些表现亦可能为风湿热的早期,应继续密切观察。若心脏增大或心杂音明显,则应考虑风湿热。 二、心脏方面 (一) 功能性杂音首先应注意排除心脏功能性杂音。此种杂音多见于学龄儿童,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心尖内侧,一般为Ⅱ级,个别可达Ⅲ级。特点为音调较高,少数可呈乐响性,只限于收缩早中期,传导不广泛,无其它风湿活动症状。 (二) 先天性心脏病如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房室通道等,一般都在婴幼儿时期即发现杂音。 (三)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本病常有明显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史,很快即发现心脏方面的异常,但无明显杂音,而心律失常较为多见。重者可很快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无多发性关节炎及皮下结节等表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

一般不增高。 三、关节方面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 类风湿病常呈弛张热型,一般情况尚好,多累及小关节,为对称性,很少表现游走性,偶亦可影响大关节,可引起关节畸形。合并心脏损害者极少。用水杨酸制剂治疗不如风湿性关节炎容易见效。 (二) 结核性关节炎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多见单关节受累,X线检查以骨质破坏为主,无心脏病变,肺部往往找到结核病灶等可诊断。 (三) 化脓性关节炎常有原发化脓性病灶,一般均有败血症症状。开始可呈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但不久局限于一个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关节腔穿刺有脓液,脓液及血培养可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不高。后期X线摄片有骨质破坏。水杨酸制剂 无效。 (四) 急性白血病本病早期有时以关节症状为主,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但白血病有明显的贫血及出血现象,周围血找到幼稚细胞,骨髓象有,白血病改变。 (五) 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 Poncet综合征 ) 为结核感染 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有结核中毒症状,急性发作时可有弛张热,并有结节性红斑和风湿病样关节炎症状,与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本病无心脏受累症状,常伴疱疹性角膜炎,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用水杨酸制剂进行抗风湿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X光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 心脏病患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风湿性心脏病- 分类 风湿性心脏病可分为: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aricarditis),若病变累及心 脏全层则称为风湿性全心炎(rheumatic pancarditis)。儿童风湿病患者中,65%—80%有心脏炎的临床表现。[1]

风湿性心脏病-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 1、由甲链球菌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3、病理过程有三期: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瘢痕形成期:由于原纤胶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2] 4、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2] 风湿性心脏病- 临床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