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节选) (苏教版).doc

安妮日记(节选) (苏教版).doc
安妮日记(节选) (苏教版).doc

安妮日记(节选)(苏教版)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

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

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

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

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

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

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

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

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

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

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

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高中语文安妮日记(节选)阅读与欣赏 苏教版 必修2

安妮日记(节选)-阅读与欣赏 一、方法点拨 1.《安妮日记》是日记体类的文章。对于日记体类的文章,首先要熟悉课文,看看课文几则日记的时间编排,根据日记时间了解日记的线索以及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 2.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日记类的文章属于心灵独白类的,作者在叙述时往往直接站出来抒情、议论,因此,字里行间中往往融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3.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味,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常常就在一些重点语句中。 4.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二战的有关情况以及犹太人的不幸遭遇,了解这位小女孩的身世,写作这些日记的背景,有助于理解此篇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二、赏析要点 如果我们遵循上述思路和方法,来赏析这篇文章的话,有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安妮是一位不满十五岁的少女。她通过记叙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控诉德国法西斯的罪恶,表达对和平自由的企盼和渴望。属于心灵独白类的,对于这样的一类文章,我们应当怎样欣赏呢? 1.讨论前,先熟悉课文,根据课文几则日记的时间编排,了解日记的线索以及内容上的区别。全文共选录了九篇日记,1942年两篇,1943年四篇,1944年三篇。细细研读会发现,作者所处的年代不同,环境发生了变化,日记的内容也不同。 2.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3.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味,作为一篇日记体,内心独白较多,把课文中叙事的有关句子勾画出来,在此基础上,抓住抒情语句,作者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往往都藏在那些抒情句中。 4.课外知识对接,帮助对课文的理解。 背景:1942年,一个犹太小女孩收到一份生日礼物——一个日记本,谁也没有料到这本普通的日记本日后竟然使这位小女孩永远活在了这个世界上。这就是著名的《安妮日记》,为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所作。《安妮日记》使安妮成为二战中最值得记忆的人之一,同时也展示了一本书长久的震撼力。 安妮·弗朗克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34年,安妮一家迁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此时,希特勒正打着种族问题的大旗妄图实现“一统江湖”的梦想,而犹太人成为他首先有组织清洗的对象。1942年的某一天,安妮的妹妹突然收到纳粹的通知,要她去“汇报思想”。安妮一家感到灾难即将临头,便决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安妮与家人一起躲藏在阿姆斯特丹市区的一座阁楼上,他们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了两年,直至被发现。而13岁的安妮靠着手中的笔和日记本继续保持着她那份独特的自由,正如她在日记中所写:“我希望你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安妮或许意识到了这份安慰和支持将会随时间推移而延伸到其他人的身上,因此,在她病死在纳粹集中营的前一年,她写道:“我渴望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能给我周围的不认识我的人欢乐,即便我死了,我也仍然活着。”1944年,安妮一家被发现,他们被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后又被送到另一所集中营,安妮最后因伤寒而病死在集中营。战后,《安妮日记》得以出版,并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的真实事件。小女孩安妮与她的家人和邻居为了躲藏纳粹的搜捕,藏在一间库房大楼的顶层中。这一藏就是2年多。在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中,10来岁的女孩安妮却在耐心而快乐地写着她的日记。安妮的日记,传达了生活在绝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虽在绝境也不放弃的乐观精神,以及在艰苦的环境也阻挡不住的情感的萌发。人们在二战结束后发现了这本日记,并依据这本日记编写了《安妮日记》。 在《安妮日记》里生活的人,他们没有自由,生命随时都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暴露而丧失;他们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连饱暖都成为奢求……新版《安妮日记》即将亮相北京舞台,与观众共同思考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自足的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当我们在充足的物质中享受不到幸福的时候,我们可否去探询,在一个最起码的生存保障都不具备,没有安全,缺少保暖的衣物与果腹的食物的状况中,人们所能生发出的勇气有多少;而这些勇气与乐观又能给我们有保障但不快乐的生活带来多少意义?

高一语文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预习案 韩峰 教学目标: 知识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能力了解日记的写作特点,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情感 1.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2.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 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重点难点: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2.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三、课前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跛脚()揪紧()惊吓()引擎() 窒息()呆滞()肆虐()蜕变() 2.作者在文章末尾说“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作者希望实现哪些么理想?试加概括。 3.安妮为什么要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还要为这个朋友取一个名字? 4.下列有关《安妮日记》(节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妮?弗兰克,犹太少女。安妮日记的时间跨度为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4日,大致从安妮13岁收到生日礼物日记本开始直到在贝尔森集中营遇害为止。 B.《安妮日记》(节选)反映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突出表现了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C.节选的安妮日记,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 状况,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安妮日记教案

3、《安妮日记》教学教案 1.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让学生体味文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作品中对主人公心路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①神往:心中向往。②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 长。 ③检点:言行谨慎。④周遭:周围;四周。 ⑤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⑥抑郁:忧愤烦闷。 ⑦虔诚:恭敬而有诚意。⑧沮丧:灰心失望。 ⑨谦卑:虚惊,不自满,不自高自大。⑩荒谬:荒唐,错得离谱。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安妮·弗兰克,一名犹太少女。安妮的家庭原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捕,八人之中除她父亲得以幸免外,其他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特将其删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2、相关知识: 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犹排犹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兰。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德国。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丹恩合伙做生意。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营业所楼上有几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他没有走,立即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 医生也住了进来。这样,他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他们

安妮日记(节选) (苏教版)

安妮日记(节选)(苏教版)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准备探讨。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险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考最有深度。除了对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憧憬了自己的未来,向往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3 2019-04-21 安妮日记(节选)

高中语文 专题二 安妮日记(节选)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2(1

安妮日记(节选)——“黑暗”中心灵依然飞翔 一、语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槽.(cáo)霎.时(shà)藏匿.(nì)从容不迫.(pò) B.画帖.(tié) 引擎.(qínɡ) 匮.乏(kuì) 唉.声叹气(āi) C.角.逐(jué) 荒谬.(miù) 惩.罚(chénɡ) 命运多舛.(chuǎn) D.扁.舟(piān) 肆虐.(nüè) 沮.丧(jǔ) 并行不悖.(b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描摹浮燥无计于事文过饰非 B.疏浚羁靡委曲求全合盘托出 C.部署砥励唉声叹气一愁莫展 D.国是焕散针砭时弊芸芸众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想想看,我要出版一本以我们的密室为__________的小说,那多有趣。 ②国际互联网的建立,__________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③单纯追求升学率,__________了学生的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A.体裁沟通加大 B.题材沟通加重 C.体裁勾通加大 D.题材勾通加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俩同窗十二年,一直相敬如宾 ....,从来没有因为琐事吵过架。 B.我收到一封外国朋友的来信,发现邮票不胫而走 ....,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C.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如虎添翼 ....,其发展速度将令世界震惊。 D.在“美化环境有我一份”活动中,许多单位的干部都倾巢而 ...出,参加卫生大扫除。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次企图淡化日本侵华暴行的会议引起了北京一场批评风暴并招致日本历史学家和其他人士的强烈谴责。 B.出席会议的除本校的师生员工外,还有市教育局负责人,本市各学校的代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也派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C.我看见世界正变成一片荒野,雷声正在接近,千百万人在受苦受难。 D.我揪紧我的“逃生袋”,虽然说是想逃走,但不如说是想有个东西可以抓住。 二、课内阅读 阅读《安妮日记(节选)》中的第二则与第九则,完成6~8题。

《安妮日记》习题及答案

《安妮日记》阅读题及答案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罩(zhào) 倒坍(tā) .. B.蛰伏(zhí) 胡诌(zhōu) .. C.跛脚(bǒ) . D.颠簸(bǒ) .投掷(zhì) 蹒跚(shān) ..唾弃(tu?) 炮制(páo)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ǎi) ...解析:A项“坍”应读tān ,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空袭安详 B.踪影 C.无辜 D.糟糕雷霆包裹呼啸沮丧悲残坍塌呆滞哀声叹气妻离子散心惊胆战胡思滥想 解析:A项,哀—唉;B项,残—惨;D项,滥—乱。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就是想写。再说,我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B.基督徒和荷兰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他们的儿子被送往德国。人人都心惊胆战。....

C.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D.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活灵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 .... 解析:D项应为“神气活现”。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两百七十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六项分别是:汉语、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 B.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半球的极寒天气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发生改变,而是长期趋势中的短暂阶段,“小冰河期”说法毫无根据。 C.旅人经过一个阶段的行程,都想得到理想的食宿条件以驱除饥渴、恢复体力,这不但是下一个阶段行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关系到整个旅途中的精神状态。 D.蔬果是人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因此,一定量的蔬菜水果对于抵抗疾病、体液酸碱平衡和消化机能的正常运转,保证和增进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A.“根据……显示”杂糅,改成“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或者“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B.主宾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妮日记(节选)教案

3.安妮日记(节选) 课文导学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神往:心中向往。 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检点:言行谨慎。 周遭:周围;四周。 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抑郁:忧愤烦闷。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沮丧:灰心失望。 谦卑:虚惊,不自满,不自高自大。 荒谬:荒唐,错得离谱。 冥冥:不明亮。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安妮·弗兰克,一名犹太少女。安妮的家庭原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 兰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时,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遂开始写日 记,同年7月6日,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甚紧,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共计八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检举而被捕,八人之中除她父亲得以幸免外, 其他七人均死于集中营,战后,朋友将劫余的《安妮日记》交付其父亲,其父奥特将其删 修,于1947年第一次出版。 2.相关知识 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犹排 犹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兰。他 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德国。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战争,大 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丹恩合伙 做生意。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营业所楼上有几间废弃 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他没有走,立即带着全 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这样,他们开始 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他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物,更不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两篇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及其罪恶; 2.引导学生理解重要语句,体会安妮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黑暗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乐观心态。 3. 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日记中的重要语句,体会安妮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黑暗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乐观心态; 2.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握安妮在密室中的心路发展历程。 呈现方式:问题探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一分半钟:播放自制短片及《战争与和平》配乐朗诵,使学生初步感知战争的残酷和战争话题的沉重。 师:战争与和平,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一期《前沿故事》杂志记载,在人类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全世界彻底没有战争和冲突的时间总共只有58天。这首小诗描绘的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二战。请大家一齐来朗诵这首小诗,用心去体会战争、珍视和平。 《和平与战争》

当第一枪打响的时候 和平就没有了 人类的牺牲就开始了 人们失去了可爱的家园 失去了亲爱的祖国 失去了朋友和亲人 脆弱的生命,被一粒粒子弹夺走 青翠的树林焦黑了 彩色的农田荒芜了 凄惨的哭喊替代了愉悦的歌声 轰鸣的炮火替代了琅琅书声 世界变成了人间地狱 师:60多年后的我们用这样的诗句来诠释战争,那么亲身经历二战的我们的同龄人又是如何认识战争、理解战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犹太少女安妮在二战战火笼罩下荷兰一个密室中以日记的形式记下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感受和理解。 二、鸟瞰全文 师:安妮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同学们进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英语课就认识了安妮。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安妮和她的日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安妮日记(节选)》在线阅读 鄂教版

《安妮日记(节选)》在线阅读 小问题:安妮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安妮的梦想是什么? 1942年7月8日,星期三 躲?我们躲到哪儿去?城市还是乡下?躲到一栋房子还是一处小屋?什么时候? 怎样躲?躲到哪里……? 这些问题我都不能问,但我却无法将其抛诸脑后。玛格和我开始将我们一些重要的东西收进书包。我收进书包的第一件东西是这本日记,然后是发卷、手帕、课本、一把梳子和一些旧信件。想到要去躲藏,我把什么胡乱的东西都带上了。但是我并不觉得遗憾,回忆对我而言比衣服更重要。 1943年5月18日,星期二 我亲眼目睹了一场德国和英国飞机之间的空中大战。不幸的是几架盟军的飞机起火了,几个士兵只好从飞机里跳了出来。给我们送牛奶的那个人住哈弗威格,他看见四个加拿大人坐在路边,其中一人能讲流利的荷兰语。操荷兰语的人向这位送牛奶的人要打火机点烟,然后告诉他说他们一共有六人。飞机驾驶员被火烧死了,另外的一个人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剩下的这四人没有受伤,德国警察来把他们带走了。我很诧异他们经历了那么可怕的空降后怎么头脑还如此清醒。 尽管现在已经相当热了,我们不得不每隔一天就点燃我们的炉火,以烧掉我们的蔬菜皮和垃圾。我们不能把魏味鞫嚼保悦獗徊挚獾哪歉瞿泻⒆臃⑾帧V灰晕⒋中拇笠猓颐蔷秃苋菀妆怀雎袅?/SPAN>! 1944年2月12日,星期六 阳光灿烂,天色湛蓝,喜人的微风轻轻吹拂,而我则渴望着,如此地渴望一切:交谈、自由、朋友以及独处。我甚至极度渴望……痛哭!我感觉自己似乎忍不住了,我知道哭出来也许会好点儿;但是我不能。我烦躁不安,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呼吸着从紧闭的窗户缝隙里透过的空气,感觉我的心在跳着,似乎在说:“你最后仍不能满足我的渴望吗?” 我相信春天在我的心里,我感觉到春天正在苏醒,我的整个身体甚至我的灵魂都能感觉得到。我在努力着使自己的行为正常点,可我仍然迷迷糊糊,不知道我要读什么、写什么、做什么。我只知道我在渴望……! 1944年5月25日,星期四

安妮日记(节选)

《安妮日记》(节选)学案 编制:张光伟审定:时间:2010-12 一、背景资料 《安妮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长着一双大大的黑眼睛,活泼、聪明的十五岁犹太姑娘,她叫安妮·弗朗克。这本日记是人类罪行的真实记录,是对人性、平安和安宁的呐喊。 就是这本日记帮助安妮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她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安妮在一家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中一处无人知道的地方。当她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战心惊地生活了两年,每天过着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不能弄出一点声音来,生怕被楼下和工作的人听见的生活,她的窗户上钉上木板,拉上窗帘,遮住一起光线,只有在夜里才能偶尔打开窗户,吸一口新鲜空气,在这种生活中,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丑恶暴露无遗,世界正变成废墟的可怕现实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仍然努力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服于失败,反而更加爱惜生活,热爱大自然,用汲取知识,精神上的充实来弥补物质上的缺乏,追求心中最大的自由的崇高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中,安妮的遭遇是我们同龄人所远远触及不到的,安妮日记所带来的震撼使我不得不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窒.()息呆滞.()笼罩.()霎.()时肆虐.() 荒谬.()跛.脚()揪.紧()惊吓.()引擎.() 2.解释下列词语。 蜕变:沮丧: 匮乏:安详: 雀跃:芸芸众生: 3.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三、拓展延伸 (一)《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的心。 ——题记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爪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