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一针疗法 最新

常见病一针疗法 最新
常见病一针疗法 最新

常见病一针疗法最新常见病一针疗法转贴

=============================

发布时间:2009-10-12 14:37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相关文章: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二)

《医学点穴11寓床验集》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

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注:2004年由齐强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

名称收录,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 胰俞穴功能的挖掘从解

剖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胰腺的功能是产生胰液和胰岛素。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胰岛素则直接进入血液,可调节血糖的代谢。)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

鼻病一一风门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

更年期病一一隐白

咳喘一一定喘

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37

主升一切一一百会

主降一切------涌泉

胆襄炎一一胆襄穴

面瘫一一迁正 (牵正)

3、古今医家最重视的穴位

四大古穴:足三里、委申、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阴交、悬钟、胰俞、隔俞

(血压三阴交,悬钟中风抛,胰俞糖尿病,肿瘤隔俞瞧。) 未来四穴:血逗领血潮,擅虫气可消,全肛阴阳论,全身在大解毒三穴:开窍宁神在侠莲,大鹰;汹涌势不移,奎生善痊宿痛久,急时拈来效自奇。

养生三穴:

劳宫穴心包经

4、万金难买的名医秘验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成特色。 1、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男科病亦有反应。 2、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3、胸腔有病在膻中穴有反应。

4、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皖穴有反应。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俞附近多有错位。

5、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环跳穴也有压痛则可确诊:

6、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

7、肠胃病在足三里有反应。

8、印堂穴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9、太阳、头维、凤池三穴配合应用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都一次可以治愈。

10、中府穴是肺经脏属病变廿现经络反应的压痛点。

11、坐骨神经痛可在天宗穴找到压痛点。

13、心脏疾病用青灵穴配内关有特效。心绞痛发作,重按极泉、中冲、至阳三穴 12、心脏病突发危急,叫病人仰卧,一手指头掐人中,一手指尖用力揉内关、中郄门穴5-10分钟即可恢复。有急救作用(特效)

14、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 15、腰痛取腹部对应点,用揉法,揉至热力自腹部深处透到腰部患处,腰痛可缓解,此时再

治腰、事半功倍。

16、指压飞扬穴(外踝上7寸后1寸)对感冒头痛发热有特效。 17、特效穴:呃逆压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个泻便秘取天枢。 18、回阳救醒新穴:足心穴,在脚掌底(脚趾除开)长度足中线和宽度足中线之交*点即是,此穴回阳复苏快过人中,一般一分钟即醒。按摩涌泉各36次手抚膝部36次可治膝部疼痛及臀部疼痛。

19、温灸肝俞、足三里治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针阴上穴(阳陵泉上1.5寸)平补平泻、针尖向上斜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留针5分钟后叫病人做前臂外旋并握拳动作,效

果良好。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穴:附分、膏肓。

21、肩中治疗瘫疾、肌肉痿缩、小儿麻痹疗效好过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穴:天柱、肩井。

23、足跟痛:取涌泉按30秒左右即可。

24、腰痛重点按压、大肠俞、肾俞,20-30秒,一天3次,几天即可--过量的饮食可引起腰痛!!!

25、阳萎、早泄:取命门、不容、中脘、天枢、关元、进行按压每穴3-5分钟。早泄按压:内关及会阴,每穴10分钟。

26、糖尿病重点取背俞穴及找出硬结推散,背部为脾、胰、肝、肾、三焦俞。

27、三阳络透郡门,能使脑部m肉和神经瞬间失去知觉,放松肌肉。 28、下关穴牙痛的克星,对上牙痛有特效。

29、内脏病在腰背的反射痛表现:心肺疾患以后背沉重疼痛。肝胆疾病右背侧重度不适,胃病后背疼痛。胰腺 (脾)病后背横行疼痛。子宫卵巢病腰髓部沉重酸痛。

30、中风失语特效术:病人张口,医生用左手将病人舌头牵出唇外,右手用28号3寸针在距舌尖约1厘米处沿瘫侧舌体肌层,顺舌静脉走行万向,用舌尖向舌根平刺25寸,壬补平泻,当病人有气感或用力拽舌或喊啊宇时出针。语门穴位于舌体腹侧:此亢澡作安全,治疗中风失语痛苦小见效快。胆或胃十二指肠疼痛时茁噎脾部世有麻胀痛,扒、肩脾骨内上荒魁点对肩周炎有特效,

、牙痛点在大鱼际外侧代表上齿,内厕代秉下齿,牙痛时可茁相应的区域内寻找阳性物,一般呈浅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点,男取左手,*人取右手,急性牙痛时,用三棱针利出血,

3lto、痔疮点按长强、孔最、承山7-14天有效可兔手术。

34、风湿点:膝关节内侧间隙处 (内膝眼内厕旁开2寸j,上水

区点:骸骨上缘稍外万凹限处,主治风湿。

35、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

06、龙点 (委中下四横指处),主治颈椎病及高血压,早期效果较好!

37、胃痛主要因为精神状态不良及饮食不节所致一一膏梁之变,足生大疗。凡腹腔部的亢位必须深按才能按到穴位,杏则效差。 r)8、下论任何疑难病如各种万法皆久冶下愈可埔下法:芭手月;y 腕部仔纽寻找脉络并有短枝计刺血则往庄有意理下到的苛效!这硅找的经络病冶经验之一。

l39/咳嗽痰多取上天突穴(天突上1-2c爪.j,用中指轻轻压揉,使病人产生不可抑制的刺激性咳嗽3-4声即见排痰、经1m3次即可止咳。 40,冠心病93x左侧灵道穴有明显压痛,因拇指腹于灵道穴先轻揉真九

40

1-2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2分钟,一天亡次,巧天一疗程。

圳点压申院穴可治前头痛 (眉棱骨痛)98,有效。五分钟即可止痛1-3次全愈。

42肝病在太冲穴及肝俞穴足三里有反应。

43胃溃疡、胃扩扩张可汪足三里t2寸及深丘六有反应。圳十二指肠溃疡在申皖和深门穴有压痛。

45结肠炎在章门穴有反应。

46肾输尿管结石在肾俞穴及足部肾穴 (在阔尾穴后2寸》有反反。

47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交、漏谷穴、阴陵泉穴有压痛。 48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穴有压痛。

49胆道病在胆襄炎穴及外丘穴有反应。

50阑尾炎则阑尾穴及养老穴有反应。

51,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穴、足三里.t3寸有反应点。 (以上反应点一般在同侧,记住:反应点即治疗点)1!!

52,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

53胆道蛔虫症的反应点四白穴。

-54隔下脓肿的反应点在气舍穴。

55结肠癌的反应点在上廉穴。

56胃肠痉挛大多在胸7-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 10天。

57,心脏病一般都在胸2-3惟有偏歪病变。

58胆结石应抽打胸惟2-3分钟,然后抽打4、5、6胸椎即可排石。

学习提示:先准确掌握每个穴位位置,再临床实习。 -41-

b、《道门秘传点穴术医疗经验》

其实在《高峰实战武功》中的医药绝技中点穴绝技已披露了一部分 (如刮推冶法等),就这一部分也已经起到决定性的医疗作用。

道门点穴本的治疗作用其实质即恢复与补充阳气,所谓阳气也就是人的正气、元气,清代王清任就巳认识到:人过半百 (50 罗)阳失其半,其实任何病久年不愈部会造成阳气虚弱,而中医理论即有: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即可百病不侵。因此各种治疗万法如:艾炙法、针灸法等多是通气升阳为主,道门点穴术和其它点穴术一样,其实战效果也是以全人阳脱、气跃,而产生一系列的昏跃或面青唇白,四肢抽搐、呕吐、身冒冷汗等等症状,因此本卜]解穴法也就是以逼阳穴为开逼经络第一关。本技的披露则将难学的点穴术完全解除神秘,变得学即可用,一用即灵。

歌诀

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跃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后引起高位截瘫 (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申必须过三关申

的第二关。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此赴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涌泉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 (虚阳上泄的致病机因见《高峰实战武功》及《医药绝技精华》e 班),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l ,

-42-

前后心即为点穴申的前后对心穴。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后,b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身任何痛症,肺、¨心、胸卫肾病),此穴为阳中这阳 (此穴为通阳第二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时缓解作用。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跃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人之道,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养生真言,不可不信!

带脉通畅,全身轻松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言,现代名医越来越重视这一个穴位,手法:人站病人身后,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必须剩其不注意的时候用扯,抠托运劲五指齐用力,连续3-5次,动作必须快,否则病人身怕痒而全身紧张疗效不好。

以上九穴,不论任何人,不论任何病部必须先疏通此九穴,此九穴常通,百病不侵,此九穴跃是治病的九穴,也是养生俱健要穴。手法如下:

1、点法扩医生用指端或曲指骨突部着力于穴位上,按而压之,戳而点之为点法。

2、切法:是用拇指或食、中指等指甲的垂直力向下切,多甩以手、足、背、骨髓间的穴位。用于急救疼痛及瘫疾。 3揉法:用指端点压穴位,同时作圆圈形的揉动,属于补法,一般病郡可以用。神撅、命门多用此法。 :

4、推法:甩食或中指的指端的与皮肤成45度角点压在穴位上然后顺经络线走行万向,作上、下往返的运推活动,要和缓不宜用力猛推。

,5、刮法:用食指或中指指尖的掌侧点压在穴位上,并顺经络线的万向,做割的动作,此法比点推法轻而快,一般节律3-4组/秒;l主要用腕部的力量;前后心穴多用忧法。¨, b , (43)

6、震法;先用指点在穴位上;然后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力量作频率较快的摇劲震颤i百会穴多用此法二…

/l7;碎点法,;用,指点压在麻位上、,并顺着经络线的循行络:经,施行有节奏的连续点按手法。一般点穴完后必须加用拿筋法结束,如:,提拨项颈筋法,三*筋提拨法,背筋提拨法,捏脊法等。《临症取穴法》

八总穴歌须牢记,按症取穴心不慌。

头项列缺心内关,肚腹三里背委中。

面口合谷臂曲池,胁肋支沟足肩井。

头颈太阳晕太冲;鼻塞风池膝尺泽。

头痛浦泉强承浆,扼逆涌泉热大椎。

八会穴用亦灵妙,奇难杂症用莫疑。

脏会章门腑中烷,髓会绝骨筋阳陵。

骨会大抒血隔俞,气会颤中脉大渊。

临床时按以上取穴即可既可点穴也可进行刮推配穴,点穴疗法有时叫你不可思议,如太冲穴治急性腰扭伤3分钟前还叫人扶或抬迸来者,3分钟后即活动自如,毫无痛感!

预防感冒秘法:在即将打喷嚏或打完后即做

(一)擦风府 (用食申次三指柔四擦5-10次j。

(二)擦大椎、肩禹,同上擦至发热。 '

(三)擦人中:用食指横擦至发热,外加点按迎香。

常见病综合点穴疗法

1、失眠:主穴 (1)擂付,(2)外肩尾,配穴:大惟穴。

2、谓腹痛;月心穴(男左,女右》,前心穴;脐周。

扩;阴矮,腰阳关,械椎点。

4.、中风偏瘫:后心穴,腰骨点,膀恍蛙连排点:。 -44-

5、耳鸣:拇指点申诸穴。

6、痔疮:中指点压百会穴。

7、心悸呼吸困难按压左手郡门穴5梷12次。

8、贫血,头晕耳鸣用拇指用力按压支沟,照海二穴。 9、糖尿病点左右大陵穴可止渴。

10、妇女怕冷,便秘、妇科病用拇指用力按支沟,照侮二。

11、喉咙肿痛:拇指压揉合谷,拇、食指二指揉捏少冲列缺穴即刻止痛。

12、眼睛疲劳点大骨空穴,愈痛效果愈好:

13、晕芋、晕船点揉大鱼唾穴10次。

14、脑疲劳:申指点神门穴。

15、腰痛眼浮肿用拇指点血海穴。

16、痴痈:双手拇指指甲捏双侧芝龙亢 (申中括甲根一一方处卜数次即可停止发作。

17、眼脸痉挛:眼点穴 (位于上臀腋横纹拢二头肌外侧陷中 ;臂懦穴前上凹陷处)。合谷穴。

18、小儿夜啼:揉摩印堂:鱼腰十分钟即可人睡。

19、小儿遗尿:右掌按小腹i左食指点人中一按一松,医生手下按腹部时病人鼓腹上顶,然后放松,30次即-可。然后俯卧按压肾俞穴,按时病人双手用力握紧全身用力,然后放松,30次即可。,效果特佳。

人体要穴歌

人体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视频讲解: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

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

最常用的穴位处方和歌诀

最常用的穴位处方和歌诀 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 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 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 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 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 三里;胆:阳陵泉。 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 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 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 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 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 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 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 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 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 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常见病治疗配穴

常见病治疗配穴 一、支气管系统疾病 1、咳嗽:水金、水通(这董氏奇穴治疗咳嗽特效穴),再配合一日四时分刺法 效更佳,朝刺鱼际,午刺俞太渊、夕刺合尺泽,夜刺井少商。 2、水金、尺泽。 3、列缺、太渊,痰多加丰隆。 4、天突、尺泽。 5、天突、列缺。 二、支气管哮喘 1、水金、水通。 2、鱼际、尺泽。 3、内关,强心配复溜。 4、严重者在尺泽刺血,稳定后用水金、肾关、复溜(标在肺、本在肾)。 三、感冒 1、液门、三间(液门在三焦经,能增强人体免疫机能,三间为大肠经之穴与 肺相表里。两者一为荥穴,一为俞穴,荥俞主外经,因此治感冒甚效)。 2、发烧可加大椎、曲池,或者三商刺血。咳嗽加水金,喉痛加鱼际。 3、风池、肺俞、丰隆。 四、急性咽炎 1、少商、商阳刺血。 2、液门、鱼际(交交叉取穴,左右各取一穴)。 五、慢性咽炎 1、太冲(古歌决应用此法最多)。 2、鱼际、液门,交叉取穴。 3、少商、商阳刺血。 4、肾关、太溪。 5、肾关、照海。 6、列缺、照海。

六、心血系统疾病 (一)心动过速 1、内关、郄门。 2、少海、神门。 3、心常穴。 4、内关、足三里。 5、内关、间使。 6、通关、通山。 (二)、心房纤颤 1、内关、通里。 2、内关、间使。 3、神门、心俞。 (三)心律不齐 1、内间、间使。 2、内关、足三里。 3、心常、心门也有效。 4、通关、通山。 5、内关、通里、少府。 (四)、冠心病 1、内关、足三里。 2、内关、太冲。 3、内关、间使。 4、通山、通关。 5、尺泽区刺血效佳。 6、四花中外刺血。 (五)心绞痛 1、尺泽、曲泽刺血效佳。 2、足三里、丰隆刺血(董氏四花上外刺血)。 3、董氏火包穴、足三里、内关。

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

穴位养生的口诀

穴位养生的口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 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 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 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 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 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 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 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 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十、常用配穴手颤:少海五指不伸:中渚指痛:少商臂痹:肩髃吐血:尺泽流涎:地仓男蛊女孕:涌泉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头面病:曲池、合谷鼻渊:合谷、太冲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心肾不交:神门、太溪心力衰竭:内关、膻中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十二原穴。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特定穴: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 阴俞土,阳俞木;十二背俞穴表,六脏背俞六腑背俞,肺肺俞大肠大肠俞肾肾俞膀胱膀胱俞肝肝俞胆胆俞心心俞小肠小肠俞脾脾俞胃胃俞心包厥阴俞三焦三焦俞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膀胱主藏津液,三焦主水液代谢,故三焦与膀胱关系密切,因此,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上; 针灸穴位歌诀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为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下直刺至冲庭穴,行针数秒,用泻法使针下产生针感,留针15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即可,埋针2~5天,隔7天再埋针一次。4.膈俞"血会膈俞"。 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肝阳上亢头晕眩,风池肝肾俞行间。气血不足头痛补,任督背俞穴为主,百会气海足三里,肝脾肾俞与合谷。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气海血枯经闭,脾俞肾俞三里。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一切筋病一一承筋,一切骨病一一绝骨,内外伤一一承山,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头痛一一吼会,鼻病一一风门,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更年期病一一隐白,咳喘一一定喘,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

痛外治痛——人体X形平衡法

痛外治痛——人体X形平衡法 昨天经过3例痛症患者的平衡法找压痛点(高升点),证实了《人体X形平衡法》一书所言非虚。今天一位大叔还跟人说,我找的穴位治疗效果很不错,今天他的脚已经不觉得痛了。2例脚踝附近疼痛的病人,经过在手掌部探寻痛点都在大鱼际内侧偏上位置找到强烈的压痛点,以拇指按压稍用力患者即有难于忍受的痛感,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即可知。1例左臂肘关节疼痛的患者,用同样的方法在右膝阴陵泉附近找到强烈的压痛点。脚痛的那位大叔同时有颈椎病,我依平衡法也在脚外踝上三寸附近找到了强烈的压痛点。 通过以上几例平衡取穴,我发现所得结果与《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中的取穴位置非常相似,但是以平衡取穴法得到的高升点不一定是正穴位上,它是一个区域,最大的好处是:只要你知道了平衡取穴的法则,就可以在相应部位指压探寻得到可以快速止痛治病的信息穴,而无须记忆任何穴位。同时,它又可以避免直接在痛患处直接施术带来的痛苦,是继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后的又一痛外治痛取穴法。 原本想在网上直接转贴相关理论的文章,可惜昨晚找了好久也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今天只好把自己摘抄于笔记上的《人体X形平衡法》精要部分,慢慢打出来搬到网上。我习惯了浓缩书本内容了,通常一本厚厚的书,我需要的东西就那么一两段话。所以下面我打出来的文字也会相当的少。 浅论高低医疗学 所谓高低医疗学,乃是研究人体低沉点与高升点以及如何达到相对平衡的学问。 当不平衡由量变到质变,一端出现了病变低沉点,在另一断必然出现高升点,这便产生了疾病。只要在高升点上施加压力,通过大脑这个支点,就可以促使高升点下沉,而在另一端的低沉点就会上升,从而恢复相对平衡线,也就治好疾病了。 准确找到低沉点与高升点,促使高升点下沉,就成为调动人体神奇平衡力之源。 人体左脑主管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管左半边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大X形,因而低沉点与高升点在人体出现的规律也是大X形。弄懂X形真缔,便成为治病的灵魂与关键。 此法疗效迅速,可在十分钟内治愈外伤(不含骨折)与菌痢。 此平衡法理论来源于内经缪刺论:“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 “气无常处”四字揭示我们不可拘泥于固定经穴,应树立起“全身是穴,全身非穴”的新观念。 缪刺论之四末即两手两脚。手为阳,脚为阴,阴与阳的相对平衡,称之为平衡线。受邪布四末的启示,我将两手两脚作为调动人体神奇平衡力的突破口。如左手食指受伤,则在右脚第二趾找对应点,如扭伤红肿,虽一次施术后红肿未消,却可痛苦全失,几天后红肿自消。用此法不仅可治外伤,冻伤、关节炎等也有神效。 如何把握人体X形平衡法 X形是外形,平衡是内容。 病变低沉点与相应高升点之间有相应性。如心肺经上行,心肺疾病手上有相应高升点;肝脾肾经下行,肝脾肾疾病脚上有高升点。耳、手、脚、面、鼻、头均可代表全身,尤其耳穴更是集人体相应高升点之大成,手穴脚穴仅次于其后。 相应高升点有四个特征:一是不压不痛;二是压了特痛;三是压久后渐渐不痛;四是压的次数多了或时间长了,压痛点由痛转为不痛,疾病治愈或是病情改善。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不记穴、不认穴,按照X形平衡法原理压痛探寻取穴。指压疾病的相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常用穴位歌诀

常用穴位歌诀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完整版)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常见病, 疗法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操作: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操作: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操作:1.5寸。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不退热加大椎刺血。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操作: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操作: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17、癫痫穴:腰奇。操作:先刺入后再向上进2.5寸,捻提。 18、醒脑穴:听敏。操作:刺0.5-0.8寸,強刺激。主神志不清,昏厥。 19、脏器下垂穴:百会。操作:刺后炙20分钟。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操作:直刺0.5-1寸,泻法。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操作: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操作: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28、降脂穴:丰隆。操作: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常见病一针疗法 最新

常见病一针疗法最新常见病一针疗法转贴 ============================= 发布时间:2009-10-12 14:37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相关文章: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二) 《医学点穴11寓床验集》 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 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

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注:2004年由齐强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六解穴位辞典》,把胰俞作为腧穴 名称收录,定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 胰俞穴功能的挖掘从解 剖生理学的角度分析,胰腺的功能是产生胰液和胰岛素。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有分解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功能;胰岛素则直接进入血液,可调节血糖的代谢。) 2、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性病一一足三里 伸展一切经脉一一申脉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绝骨 内外伤一一承山 一切疹病一一百虫窝 头痛一一百会 鼻病一一风门 尿多一一小指第一关节上 更年期病一一隐白 咳喘一一定喘 阑尾病一一阑尾穴 37 主升一切一一百会 主降一切------涌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