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教案

管理学概论教案
管理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1、管理是人类至今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2、我们将来走向社会,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3、从实践的层面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死存亡。

?二、管理的定义

?1、以往的定义:胡萝卜加大棒;泰勒,管理就是你确切知道要别人做什么,然后选用最佳的方法去做;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组织环境,以便于集体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标;孙元欣,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我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其它人完成工作的艺术。

?3、具体来讲需要从六个方面把握:

?(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的概念首先是由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这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彼得·德鲁克介绍)

?(3)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法律和公共政策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价值和资源作权威分配,试比较其区别。西蒙提出的管理即决策是否有道理?)

?(4)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人是其主要对象,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财物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

?(5)管理的职能包括:1916年,法约尔,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1947年,西蒙,管理即决策;50年代中期,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装备、领导和控制;孙元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周三多: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单凭个人难以实现的目标。现代管理的实践来看,不仅仅是实现目标,主要目标是如何高效的实现目标,要讲成本效益分析,这也符合我国社会由决策拍脑袋、管理靠经验的粗放型管理向决策定量化、管理规范化的精细化管理发展的总方向。

三、管理理念

?1、效果和效率

?2、必备素质:智商;情商;逆商;财商

?3、公私分明。

?4、不要纵容没有能力的人。

?5、勇于承担责任。

四、管理的性质

? 1、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 2、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和艺术的最大区别可重复性。

? 3、管理学是一门大有钱图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的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期刊、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学报。

五、管理者的工作

1、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理论(见教材第9页)

2、管理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业务技能

3、成功管理者和有效管理者的区别:

晋升速度和工作成绩,卢森斯认为传统的基于绩效晋升的观点有失偏颇,他的研究表明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在组织的晋升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六、时间管理

?1、为什么要进行时间管理。

?第一、生命短暂,时间有限:

?第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管理者必备的技巧。

?第三、自身回答问题来衡量自己有没有必要进行时间管理。

?2、时间管理的对象:时间的分类被动时间和可支配时间。

?3、时间管理的基本技巧:

?第一、培养时间观念。准时、惜时。

?第二、掌握对自身事务分类排序的一般方法。两个纬度的划分:

?A、很重要,很紧急B、很重要,不紧急C、不重要, 很紧急D、不重要,不紧急

?第三、掌握一定的时间管理方法。莱金的abc和德鲁克的集约分散时间的管理方法

?第四、了解你自己的时间效率周期。

七、管理环境

?1、管理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主体之外其它一切因素的总和,管理环境是指管理之外一切影响管理的其它因素的总和。

?2、分类:一般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

?3、异国文化环境:吉尔特·霍夫斯泰德识别民族文化的四个纬度。

?(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集体主义是指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

?(2)权力差距。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利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3)不确定性的规避。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的程度。

?(4)男性化(收入、地位、升迁)与女性化(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4、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概念上的区分:有无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外延上的区分:物理机械现象属于封闭系统,生物社会现象属于开放系统。

?5、管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实证法和规范法。

?规范法是自上而下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综合分析,采用演绎的方法,建立规范,提出研究观点;主要包括哲学、历史、档案和比较研究方法。

?实证法是自下而上的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实证分析,通过归纳、抽象和总结,提出研究观点和成果。步骤:提出问题;文献综述,建立理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调查,如案例、访谈、试验等;数据处理和假设检验;得出研究结论和诠释。类型主要包括:问卷、案例、实验、专家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

八、案例分析与讨论

?题目:服务免费和收费的改革――华欣公司首席执行官错在哪里?

第二章管理发展简史

一、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有名的《孙子兵法》管理思想十分丰富,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书被美国和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当作培训的必备书。此外还有《周礼》、《孙子》、《老子》、《管子》等包含丰富管理思想的书籍。

(二)西方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经济人的观点;

(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大工厂制度的诞生,而工厂制度诞生对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184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车祸导致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的意义。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一)时间:1911年-30年代行为科学产生之前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试图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力求发现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从而确定每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途径。

2、以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建立官僚模型理论(一个逻辑基础,六个特征,三个取向,一个精髓),他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应当具备:基于职能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层级结构和权力体系,有关任职者的职权和职责的规章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人员雇佣和升迁程序以及固定明确的薪俸;权威和权力的区别;三种权力形式的划分。

3、以法约尔和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法约尔: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管理五环节理论和十四项管理原则。(跳板原则,法约尔桥: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广州与香港携手共创奇迹)古立克:概括出行政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即POSDCORB

(三)阶段成就:着重研究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和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行为管理理论

(一)时间:1933年-60年代系统理论兴起之前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霍桑试验学派。梅奥等哈佛大学的教授通过五年的实证研究,即霍桑试验,开创了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先河;提出了“社会人”的著名人性预设。政治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观念人。

2、以巴纳德为代表的动态平衡学派。非正式组织的提出;权威的本质在于被接受。

3、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管理即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决策分为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四个阶段;提出手段――目标的关系理论。

4、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要层次学派。人有五种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只有需要未被满足时才会产生激励作用;只有当一种低层次或低程度的需要满足时高层次或更高程度的需要才会产生。

5、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人性本善学派。他在对传统的对人持消极看法的X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人持积极看法的Y理论;主张采取人性激励的管理方式。

6、以赫兹伯格保健激励学派。保健因素是那些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使人产生不满的因素,激励因素是那些与工作本身相关的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并且指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

(三)阶段成就:开创了以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为中心的新的研究领域。

四、数量管理理论

(一)时间:形成于二战之后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运筹学

2、系统分析(1949年美国兰得公司首先提出)

3、决策科学化

(三)阶段成就:主张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手段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定量分析,作出优化决策。

五、系统管理理论

(一)时间: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以贝塔朗费为代表的一般系统理论。最早提出系统的观点并将其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为解决所有的组织现象提供了系统观念的分析框架;提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的观点,指出社会和生物现象是开放的系统,而机械和物理的系统则是封闭的。

2、以罗森兹韦克为代表的环境系统理论。指出环境是所有组织系统的外在系统,任何组织都得与其环境保持一种互动关系。国内学者王沪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熵理论。

3、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社会系统理论学派。他认为组织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同时包含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

4、以高斯和利格斯为代表的生态理论学派。高斯:政府组织与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并列举了一些影响政府功能的因素,如人民、地区和科学技术等。利格斯以其三种行政生态模式的提出而享誉行政学界光谱理论融合棱柱衍射;三种基本社会形态;棱柱型的三个特征: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

5、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人性本善学派。他在对传统的对人持消极看法的X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人以菲德勒、卡斯特、罗森兹韦克为代表的权变理论学派。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原则,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条件通权达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M=F(E)积极看法的Y理论;主张采取人性激励的管理方式。

(三)阶段成就:关注环境与系统的互动关系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一)时间:20世纪80-90年代。戴明和朱兰为代表,50年代他们的思想没有在美国得到支持和欢迎,而在日本得到了欢迎和实践,并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80年代美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二)其主要观点:

1、关注内外部顾客。

2、注重持续改善。

3、关注流程。

4、精确测量。

(三)阶段成就:本质是由顾客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七、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时间:20世90年代-至今

(二)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1、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是反思和团体学习能力,江淮汽车的学习型实践,

左延安。

2、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国际汽车计划提出精益思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伙伴关系;消除muda(Muda是一个日本词,专指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劳动。大野耐列举了7种企业中常见的Muda,如残次品,不必要的运输,超需求的产量等。)是其核心思想。

3、标杆管理思想。寻求最佳实践,忌讳反复标杆管理。

4、哈默和钱皮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对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改进流程绩效,提高和激发企业竞争力。

5、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从50年代的独特能力和80年代的核心资源理论发展而来。核心能力必备的五个条件:一簇相关技术能力的整合;非物理性资产;必须可以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竞争上的独特优势;新市场的通道。核心竞争力:产品不可替代;技术能力在短时期内不可模仿。

第三章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的概念

?企业家是指能够识别市场产品或者市场服务的新概念和新机遇,并将其实现的组织者。案例:比尔·盖茨和戴尔直接组装/直接销售/24小时售后服务

?二、企业家精神:

?第一、识别机遇。拿破仑·希尔:“一切成功,一切财富,都始于意念。”不是缺少机遇,关键是有没有发现机遇的眼光。李威西发明牛仔裤,江南春创办分众传媒。

?第二、组织必要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关键是财,乔赢创办“红高梁”,因融资入狱。

?第三、创办企业。

?第四、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

?3、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善于把握人生。盖茨和戴尔,江南春,杜夏。

?第二、肯吃苦和高能级。曾宪榟、霍英东、李嘉诚,王永庆;黄鸣,乔赢,张贤亮,史玉柱。?第三、事业心和成就感。皮尔卡丹。

?第四、自信心。海尔、爱国者。

?第五、珍惜时间。爱因斯坦不受外部干扰。路找准了,就不要怕遥远。

?4、创业的一般机会在那里:

?第一、问题:扑克牌,03年,萨达姆,54高官;中国移动。

?第二、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网上购物。邵一波易趣网、孙宏宇淘宝网。

?第三、创造发明:电脑发明――网吧――网络游戏。陈天桥、丁磊、史玉柱。

?第四、竞争:差异化战略――奔驰宝马,沃尔沃,切诺基捍马,奇瑞夏利。

?第五、新知识:健康――安和、素食馆。

?5、判断创业机会好坏的标准:

?第一、吸引顾客,顾客满意不等于顾客忠诚。

?第二、商业环境行得通。

?第三、机会之窗被实现。

?第四、充足的资源和技能。

第四章管理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一、决策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1、决策的含义:

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择其一的过程。

试举例说明决策的含义。

2、构成要素:

(1)决策者:组织或者个人形式的决策主体,如总经理或者董事会。

(2)决策的目标:利用机会;解决问题。

(3)行动方案: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或手段。

(4)自然状态: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即包括现存的也包括未来的不依决策者主观意志转移的各种条件。

(5)条件结果值:决策者采用某种行动方案时,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取得的收益值或损失值。

(6)决策准则:是为实现决策目标而选择行动方案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其往往依赖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态度。比如:最优和满意的决策准则就是典型。

3、深度思考:决策的本质

(1)对资源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2)假设。

二、决策的过程:教材上的是决策过程的七步说,这里重点补充西蒙的决策四步说,即:

1、情报阶段:搜集全面准确客观的信息,确定合理决策目标。

(1)信息搜集的途径:社会调查,民意测评,社会听证;不可性论证

(2)决策目标的设定:单义性;可行性;可计量性,时效性,责任性。

2、设计阶段:

(1)备选方案设计的原则:多样性;排斥性;约束性。

(2)备选方案的来源:自行设计;他行设计。

(3)设计方法:一步成型;或者轮廓设想+具体设计。

3、抉择阶段:

(1)拍板确定决策方案:决策者根据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取向,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进行执行。

(2)抉择的原则:合目的性;有效性;容易实行。

(3)注意的问题: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副作用、风险、代价等因素也必须纳入抉择的视野。

4、审查阶段:

(1)审查的意义:抉择意味着政策的形成,但不意味着决策过程的结束。为了验证决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决策者必须对方案进行验证。

(2)审查途径:局部试验,它既是决策过程的延续,又是执行过程的先导。

(3)信息反馈指引行动调整:

a、信息多属正面的则进入普遍实施阶段。

b、信息多属负面则需要进一步查清原因,如如来源于政策执行过程的失效规律,即前期的高失效率,则应该排除传统阻力,加强宣传;如是方案本身的问题则应该改善方案或者对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

三、决策的类型

?1、按照决策者在组织者所处层次的不同,或决策对组织影响程度的不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如:如何打赢抗日战争,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打赢某场战争中的一场局部战斗,这是一个战术问题;每一个战士如何作战是业务的问题。

?2、按照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常规决策;例外决策

?3、按照自然状态的数量以及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

第二节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是一种直接利用决策者本人或有关专家的智慧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一、德尔菲法(见教材116)

?1、含义: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向专家进行调查研究的专家集体判断。它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几轮信函征求专家的意见,组织决策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一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后得出一致结论。

?2、步骤:(1)拟定决策提纲(2)选择专家(3)提出预测和决策(4)修改决策(5)确定决策的结果。

?3、优点:(1)匿名性(2)价值性(3)反馈性(4)统计性

?4、缺点:(1)受专家的主观制约(2)专家们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判断,缺乏严格论证。?二、头脑风暴法:(见教材117)

?1、含义:头脑风暴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创造性决策方法。将对解决问题感兴趣的专家集合起来,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畅所欲言,发表创造性的意见。

?2、基本原则:严格限制问题范围;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怀疑和批评;发言要精炼;提倡即席发言;鼓励对自己原先意见进行改进和综合;解除思想顾虑。

?3、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奔放的思考环境,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4、参与人数、时间限制和组成人员:参与者一般以10-15人为宜,时间20-60分钟,参加人员可以有领导、非领导人员,也可以有非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与现场讨论

第五章计划

?一、计划概述

?1、计划的含义:

?(1)plan:计划是用文字、符号、指标等形式表述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目标和行动方案的管理文件。

?(2)planning:从途径到目标的过程。

?2、目标的作用:引导和考核。

?3、计划的内容:5w1h

?4、计划的类型:

?(1)计划的时间跨度:长中短

?(2)计划的广度:战略;战术;作业

?(3)计划的表现形式:宗旨;使命;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

二、计划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2、承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三、目标管理

?1、含义:MBO即目标管理,它是指将组织的总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和职工的分目标,上级管理人员根据分目标对下属进行管理。

?2、特征: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时限;强调自我控制;下放权力;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

?3、过程:设定目标体系;明确责任;逐级授权;检查与评价;反馈与重新开始

?4、局限性:制定目标困难;过分强调短期目标;缺乏灵活性

?5、案例分析:机床厂的目标管理(见教材169)

第六章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的含义:战略计划是关于组织整体的长期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的计划,包括远景与使命、战略定位、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四个核心要素。

?二、战略计划的类型:

?1、基本竞争战略包括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导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2、成长战略I核心能力的企业内扩张包括三种,即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加强型战略。一体化战略又包括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三种;多元化战略包括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和混合多元化三种战略;加强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三种战略。

?3、成长战略II核心能力的企业外扩张主要包括三种,即战略联盟、虚拟运作和出售核心产品三种。

?4、防御战略主要包括三种,即收缩战略、剥离战略和清算战略三种。

行政管理学教案

行政管理学教案 《行政管理学》教案 教师:刘英基 绪论 行政管理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 明确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意义 加入WTO,中国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政府管理方面的挑战。行政管理在当代社会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正确地发挥行政职能,科学地处理政府政务,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地说,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现政府管理目标。二是适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需要。客观形势发展要求我们尽快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和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使我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三是当前改革的需要。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 *行政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执行是行政的一个本质特征。 2、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客体: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行政主体活动的方式和目的: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意志。 3、行政管理学: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1)范畴(15):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管理;行政道德;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依法行政;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以行政管理职能为行政学主要研究对象,提出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等管理7职能说。 (2)研究方法(7类):法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为主义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模拟研究法。 (3)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寻找和掌握行政工作的一般规律,获取指导行政工作的原理、 1 原则和系统知识,指导现实行政管理日趋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高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4)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二、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科学管理时期(传统理论时期,或行政管理学形成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1)主要理论和代表人物 *因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得名。 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以分工协作、研究动作与时间关系、规范操作方式,培训职工、规定定额和实行差别工资的办法来提高效率的主张。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科学管理之父” 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学家怀特、魏劳毕等将泰勒的理论一直到行政学体系中,研究了行政目标、行政机构、行政人才的选拔、行政工作程序与方法以及行政效率等问题,提出了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制度化、计划化、协调化、科学化、标准化、效率化。

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 13-18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13-18 13 智育管理 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部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 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

《学校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与解析

《学校管理学》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 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 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 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引导机构和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中心,明确 各自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精神,协调和控制育人工作进程,检查和评估完成育人任务状况的组织活动。 4. 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 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5. 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 理状态。 6.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 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7. 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体制的一种,校长是学校行政总负责人,他拥有人权、财权、行政决策权,负责 领导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对上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对外代表学校;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工作核心; 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 8.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 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9. 德育评价:德育评价是指对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既包括对德育过程进行的评价,也包 括对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10. 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 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11. 需要的双因素理论:是指英国的赫茨伯格在他的《工作的推动力》一书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理论.他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预防职工产生不满。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只有满足激励因素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二、填空题 1. 被西方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美国的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 2. 衡量一所学校的形象状况,有两个主要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校本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权力下放。 4. 学校的领导职能包括决策职能和用人职能。 5. 我国的“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 6. 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管理。 7. 德育质量的评定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度两个方面来进行。 8. 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在总体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等特性。 9. 校长职业化的核心是素质和能力的专业化。

行政管理学概述

行政管理学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目录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某一具体公共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的时间顺序和前后相连的工作步骤或环节。 行政程序的特点: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优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当前主要应该是简化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也可采用“六何追问法”来简化行政程序。 (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计划应该有时间期限。讲究成本效益,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途经和手段,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并确立责任。 3、现代行政方法 (1)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目标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2)战略管理方法。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分为四个步骤:(1)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根据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即极小—极小战略、极小—极大战略、极大—极小战略、极大—极大战略。(2)制定战略规划。(3)实施战略规划。(4)战略评价。 (3)标杆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瞄准的类型: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部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的流程: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行政管理学》电子教案

《行政管理学》电子教案 一、行政管理学概述 (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1、行政:政府行政部门的政务活动(狭义,魏劳毕);对法律和政治的执行行为(广义、古德诺);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理(最广义,西蒙等);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马克思),主要用于国家事务的管理方面。 *行政是国家的活动,即国家的一项职能; *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必须通过行政组织,才有可能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 *行政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执行是行政的一个本质特征。 2、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客体: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行政主体活动的方式和目的:依法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国家意志。 3、行政管理学: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1)范畴(15):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机关管理;行政道德;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依法行政;行政方法;行政效率。 *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以行政管理职能为行政学主要研究对象,提出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等管理7职能说。 (2)研究方法(7类):法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为主义研究法;系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模拟研究法。 (3)行政管理学的目的:寻找和掌握行政工作的一般规律,获取指导行政工作的原理、原则和系统知识,指导现实行政管理日趋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高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4)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技术性;发展性。 二、行政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科学管理时期(传统理论时期,或行政管理学形成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质量管理学课程代码: 英文名称: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理统计,概率论,管理学原理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顾世清 大纲执笔人:顾世清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简介 质量管理是研究各类组织质量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共性原理和基本工具,也是为组织质量管理者提供理论、原则、方法的实用科学。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为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了现代企业管理、产品管理控制、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测试技术、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多个学科知识。本课程在全面介绍现代质量管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成果,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和制造(服务)过程质量控制、质量度量、质量改进为主线,系统介绍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质量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中研究基础操作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生产、服务领域中具有分析、解决管理实务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和以后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它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设计和建立质量体系的能力。 3.掌握制造质量和过程控制、质量诊断的基本能力。 4.掌握组建质量管理小组的基本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统计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质量管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行政管理学概论综合测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学概论课程综合测试2 学习层次: 专科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中国公务员序列中, 调研员属于( ) 。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领导职务类 2.中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分工负责制 3.某部长为了掌握整个工作情况, 一方面派人汇总有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亲自带人到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走访。这种领导方法是( ) A.调查研究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系统的方法 4.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看, 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属于( ) 。 A.战略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经验性决策 5.某工程指挥部需要做出一项是否在 8月上旬正式开工的决策, 如果开工后天气晴朗, 能够按期完工, 且能够节约开支20万元; 但如果天气变坏, 影响施工, 则将损失15万元; 8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如果推迟到9月份再开工, 则要付出窝工费5万元和损失费6万元。指挥部经过重复分析.论证, 做出了8月份正式开工的决定。这是( ) A.确定性决策 B.不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渐进性决策 6.以函询调查的形式, 围绕行政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 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 而后将她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 再发给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循环重复, 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结论。这种决策方法是(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线性规划技术 D.贝叶斯定理 7.( ) 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神经系统”。 A.咨询系统 B.信息系统 C.决策系统 D.监督系统 8.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经济手段的突出特点是( ) A.权威性.无偿性.规范性和平等性 B.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C.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D.平等性.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9.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 ) 。 A.20世纪初的美国 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D.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改革浪潮 10.上级向下级下达计划.任务.指示.决议; 向下级提供组织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学》课程教学参考书

《管理学》课程教学参考书 1、娄成武、魏淑艳编著.《现代管理学原理》(第二版).2008年2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2、王哓君主编.《管理学》.2004年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3、吴照云主编.《管理学原理》.2001年第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单凤儒编著.《管理学基础》.2004年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5、周三多主编.《管理学》.2000年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6、周三多主编.《管理学》.2009年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7、赫伯特·A·西蒙著,钟汉青等译:《管理行为——管理型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1997年新增汀版).华人戴明学院出版发行1 999,9。 8、法约尔著、曹水先译:《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译本.团结出版社1999年版。 9、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0、H·茨伯格:《经理工作的性质》,中译本,团结出版社1999.1。 11、D.道格拉斯:《企业的人事方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C.I.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中泽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第十版)》,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 998年版。 14、约瑟夫·M·普蒂、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精要(亚洲版)》,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15、约翰·查非:《批判性思维》,中译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6、孔耀君主编:《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学校管理学教案(修改版)

四川理工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 课程代码: 系:教育系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 授课教师:

第一章绪论 所需课时: 3学时 主要教材或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行政学》第一章、二章[日] 久下荣志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导论》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第一章,黑龙江教育科研所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通过导论的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方法,为学好本课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教学难点: 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及意义 教学方法: 1.全程多媒体教学2.讨论法3.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性质1学时 第三节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学时 作业及思考题: 思考题: 1.何谓学校管理学? 2.如何理解学校管理的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学的性质? 4.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学校管理 (一)管理、领导与经营 1.经营,是对其组织机构,进行决策、筹划等性质的活动,使本组织能够达成目标,获得发展,收到最佳效益,以及调节本组织机构与整体、社会的关系。 2.领导,是带领,指挥之意。它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主要解决人们的工作方向,科学方法以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问题。 3.管理,是属于掌管、处理与安排等方面的活动。它的对象主要是财、物方面的工作。(二)管理概念的定义:“筹划调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师生以正确的方向,方法,通过各种机构、制度、措施,高校地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诸现象 (一)管理因素。也称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事,时间、空间、时空。这六者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因素。 (二)管理工具。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法;还有信息;以及所拟定的程序或措施等四种。 (三)管理手段。是综合运用管理工具,以发挥管理作用的各种根本性措施。有教育手

TQM教案(全面质量管理)

第一篇TQM基本概念 第一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O9000:2000)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词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2、产品的质量特性 ⑴性能:性能是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⑵寿命: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 ⑶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⑷安全性:产品保证顾客的生命不受到危害,身体和精神不受到伤害,以及财产不受到损失的能力。 ⑸经济性: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 3、服务的质量特性 ⑴功能性:功能性是指某项服务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它是服务质量中最基本的特性。 ⑵时间性:时间性是服务在时间上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 ⑶安全性:指服务过程中顾客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的特征。 ⑷经济性:指顾客为了得到不同服务所需费用的合理程度。 ⑸舒适性:指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 ⑹文明性: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二、质量的层次 第一层次质量:满足顾客的基本要求 第二层次质量:满足特定的顾客要求 第三层次质量:实现超越顾客潜在要求的期待的惊喜 三、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 (P18) ⑴魅力特性: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⑵必须特性:指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四、魅力质量的体现: 1、产品的特色:包括外观、色泽、结构、性能、都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2、当顾客第一次购买后,对产品及服务的感受超越了其购买前对产品的期望值,并认为比同类产品更具有特色。 3、对产品实际使用的经历,促使顾客对其产生情感倾向,产生了重复购买行为,并会向其他顾客宣传。 魅力质量的重要性 ●魅力质量是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前提 ●魅力质量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的发展 ●营造魅力质量是质量管理追求的方向 如何创造魅力质量? ●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轮子同时转动 ●更新观念 ●不断改进产品/不断开发适合顾客潜在需求的新产品 五、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样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过程。 1、质量策划(3.2.9):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2、质量控制(3.2.10):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3、质量改进(3.2.12):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第二章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有关原则 一、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特点:“事后把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

00448 学校管理学(答案)

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省考课《学校管理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学校聘任制:是校长根据工作需要和职务要求,用签订合同和发放聘书的形式,聘用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学校任教、任职的制度。 2、教学管理:是管理者依据学校教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强化正确的教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要素,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运转,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 3、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德育学和管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实际出发,通过一定方式和手段有效地组织、调控学校德育工作,以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的活动。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用目标体系组合全体成员,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5、教学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培养目标而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的活动。它与教学工作质量共同构成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6、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领导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的总称。 7、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成员在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多以简明的文字条规或正式文件的形式由权力部门公之于众,成为相关人群共同遵守的规定、法规等。 8、学校管理过程:为实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而循序展开的一系管理职能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程序。 9、教务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对组织协调教学活动、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等教学事务方面的管理活动。它为教育学服务,是教学活动得以

正常运转的中枢。 10、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或总支)在学校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学校内部的根本组织制度。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我们应树立哪些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1)开放观念; (2)战略观念; (3)创新观念; (4)系统观念; (5)竞争观念; (6)素质教育观念。 12、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1)精干效率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管理幅度原则; (4)职权责统一原则; (5)系统平衡原则。 13、简述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 (1)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性; (2)按阶段循序发展的稳定性和程序性; (3)目标成果形成的综合力和养成性; (4)目标控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14、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1)端正教学思想; (2)是健全教学组织; (3)完善管理制度; (4)稳定教学秩序;

南大行政管理学概论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政府为实现目标、计划而建立政府的组织体制,并对行政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指挥、沟通和协调的是( )。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依据其最高行政决策权行使的人数区分,行政组织领导体制不包括()。 A、首长制 B、委员会制 C、集权制 D、混合制

学员答案:c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是() A、领导机关 B、职能机关 C、监督机关 D、辅助机关 学员答案:b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新公共管理”模式大致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学员答案:d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最能体现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活动方向的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社会职能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不确定型决策模式中“乐观法”通俗的说法是()。

A、大中取大法 B、大中取小法 C、小中取大法 D、小中取小法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领导班子的“有形结构”() A、人际关系结构 B、专业知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个性心理结构 学员答案:a 说明: 本题得分:2

质量管理学实用培训教案

质量治理学教案 主讲:张道兵 课程名称:QualityControl and Reliabilit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在学完有关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掌握质量操纵与可靠性的差不多理论、方法与技能,并培养学生使其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活动中进行质量治理与操纵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打算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0学时,其前导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在第七学期进行。相关专业课有生产打算与操纵、设施规划与物流、现代制造系统、人机工程、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质量治理与操纵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思想、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方法和差不多技能。其重点是质量体系、工序能力、工序操纵和质量检验。在深度上要能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质量治理与操纵问题,在广度上要结合企业信息化与先进制造模式进行教学与

实践。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质量与质量治理 (6学时) §1-1质量定义?§1-2 质量治理 §1-3 质量治理的演变 §1-4 企业质量文化?§1-5 质量治理法律和法规简介 §1-6 全面质量治理 第二章企业的质量主体(4学时 §2-1 质量主体的概念 §2-2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 §2-3 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2-4 产品服务过程的质量 第三章质量操纵及其常用技术(6学时)?§3-1质量操纵的数理统计学基础 §3-2 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 §3-3工序能力?§3-4 工序质量操纵图 第四章质量检验(4学时) §4-1 质量检验概述 §4-2 差不多质量检验的实施 §4-3 质量检验制度 §4-4 质量检验打算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行政管理学教案

行政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行政的概念;行政学的学科特点;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特点 一、行政 1、行政的含义 “行政”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已出现。《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召公二相行政”。意为处理政事,执行政务。 马克思曾对行政有一句概括:“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它指明了行政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行政是国家的活动。即国家的一项职能。它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个别人或社会组织。对企业集团,主要使用“经营”这一名称,行政主要用于国家事务的管理方面。 第二,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即国家必须通过行政组织才有可能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不设置行政组织,合理的配备行政人员,国家的行政职能活动就无法开展。 第三,行政是相对于国家的立法机关而言的。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执行是行政的一个本质特征。行政就是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和政策的组织活动。 所谓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 2、西方学者对“行政”的界定 (1)魏劳毕。他从“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将行政看作是政府组织中的行政部门的业务活动; (2)古德诺。他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将行政视为国家意志的执行,是推行政府职能的活动; (3)怀特。他从管理学的角度将行政定义为通过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处理公务和政务的活动; (4)戈德特纳。他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将行政理解为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3、行政的基本特点:(1)执行性。(2)政治性。(3)权威性。 4、行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政治与行政(2)行政与立法、司法(3)行政与管理 所谓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是一种国家行为。 二、行政管理学 1、含义及研究对象 含义:所谓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一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即行政行为;二是行政机关自身管理的规律,即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 2、内容:从广义的行政概念出发,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7个方面 (1)作为一门学科,行政学要了解其研究对象、特点、演变历史。

教案全面质量管理.doc

TQM教案(全面质量管理)1 第一篇TQM基本概念 第一章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ISO9000:2000)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词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2、产品的质量特性 ⑴性能:性能是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⑵寿命: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工作总时间。 ⑶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⑷安全性:产品保证顾客的生命不受到危害,身体和精神不受到伤害,以及财产不受到损失的能力。 ⑸经济性: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和费用方面的特征。

3、服务的质量特性 ⑴功能性:功能性是指某项服务所发挥的效能和作用,它是服务质量中最基本的特性。 ⑵时间性:时间性是服务在时间上能够满足顾客需要的能力。 ⑶安全性:指服务过程中顾客的生命和财产不受伤害和损失的特征。 ⑷经济性:指顾客为了得到不同服务所需费用的合理程度。 ⑸舒适性:指服务过程的舒适程度。 ⑹文明性:指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满足精神需要的程度。 二、质量的层次 第一层次质量:满足顾客的基本要求 第二层次质量:满足特定的顾客要求 第三层次质量:实现超越顾客潜在要求的期待的惊喜 三、魅力特性和必须特性(P18) ⑴魅力特性:指如果充分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分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 ⑵必须特性:指那些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 四、魅力质量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