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浅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梅城小学佟茂松

先学后教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推崇,以先学后教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也不断出现。似乎只有先学后教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符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才代表着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其实,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在本质上真的是对立的,水火不相容吗?真的就代表着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教学思想吗?真的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教学目的吗?我看倒未必。在我看来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关键的是,我们如何理解教和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的学是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仅仅只是在教与学的先后顺序上做文章,而不在教与学的内容、方式和方向上改变,那么这样的教学改革就一定是肤浅、形式的,也是不会具有生命力的。

教师教学观念在受到冲击并转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多年来致力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以学定教”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二、“以学定教” 变演员型教师为导演型教师。

三、“以学定教”变有计划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传统理解,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授,学生接受”。这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活动,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储存信息的仓库,其结果往往是高耗低效,事半功倍。

而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用传统意义的教与学的方式就难以实现。只有真正把学生推到教学的前台,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在探究、合作获取知识,并在探究、合作中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掌握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学应先有学才有教。

1.有学才有教就是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通过预习或自学形成了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生活体验后,老师再来讲授与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这样学生学的轻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总认为有些知识点太难,老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或者有些要求太高,学生做不到,实际上只要老师的指导到位,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老师只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把质疑答疑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为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老师要大胆走在学生的后面,有疑则教,无疑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授,以确保学生的自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传授和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等方面。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2.有学才有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的预习或自学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是否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不是说对学生就撒手不管,老师应时时刻刻关注着走在前面的学生,不断地给走在前面的学生以点拨、指导、服务。倡导学会走在学生的后面,其实质就是

要老师在教学中由台前转到台后,当策划人、当导演,让学生由台后转到台前,当主角、当演员。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大多数学生讲课,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因此,有学才有教,无学则不教,有疑则教,无疑则学大胆走在学生的后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宏扬学生主体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了人人有自信,人人走向成功。这样的有学才有教的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的轻松。

3.有学才有教就是强化教学的和谐统一

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老师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是全方位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所以,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传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的和谐统一。

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有学才有教就是以人为本,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手摸、用脑想、用嘴说,大胆的学习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学生从依赖教师学习到积极自主学习的转变。

教与学孰先孰后,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反映不同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的问题。一些人之所以过分强调孰先孰后,其实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新课程条件下的教与学的本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正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2014-1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