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塔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金融商务区,处于城市新中轴线上,项目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夏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周边五星级酒店与高档写字楼林立,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构成珠江新城5大标志性建筑。其独特的区域高度及功能组合成为广州城市一个最具魅力、最具商务能量的标志性建筑,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文名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外文名:Guangzhou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
别 名: 广州西塔
动土时间:2005年12月
竣工时间:2010年10月
楼板面积:44.8万平方米
楼层数: 103层
基本信息
行政区域:天河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板块:珠江新城
项目位置: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西路5号
交通状况:公交车:市服务中心站,途经线路包括42路、407路,花都大道站,40、44、45、138、307、407等线路地铁: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和地铁5号线珠江新城站。
轨道交通:3号线,5号线
建筑类型:塔楼
物业类别:写字楼,酒店式公寓
主力户型:3000平方米
开发商:越秀地产
物业公司:仲量联行
物业费:33元/月/平米
产权年限:50
容积率:14.00
建筑面积:456000平方米
占地面积:31084.96平方米
简介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于2007年1月31日开工,于2009年11月3日竣工,总工期1007天。主塔楼地上103层,地下4层,建成时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现华南第一高楼为深圳京基金融中心)。整个项目包括有3.5万平方米的商业 、7万多平方米的酒店、5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和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广州城市新形象的地标建筑。
建筑依中轴线而生,临珠江而立。耗资60亿,楼高103层,身长440米,钢网交织,水晶加身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它鹤立于CBD最核心的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建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的结构体系,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是唯一的一例。
这座名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厦,人们更愿意唤它的昵称“西塔”。没有人怀疑它将是广州最新鲜的地标。她修长而通透的水晶之身将为广州这座有2200年历史的岭南老城嵌入更多时尚的元素。她不光是这个城市里夺目的风景,她还是被寄予了整个城市金融业希望的图腾。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她甚至还没出生,就被幻想溢满。

她安静地立在广州中轴线的旁边,以其通透而修长名动四方。
建设历史
2003年1月22日,规划建双子塔
2003年公布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将这对超高双子塔的位置从北面移至南面珠江边。据说,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呈现建筑天际线的一种韵律美,从中信大厦到天河体育中心,再到双子塔超高层建筑,新中轴线将呈现出一种波浪起伏的恢弘气势。
2004年11月9日,选中“通透水晶”方案
参与双子塔竞标的设计方案一共有12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有精彩创意。经过多轮评选和市民投票,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的“通透水晶”方案最终胜出。
2005年9月20日,城建地产中标
2005年的一场土地出让吸引了众人目光。富力、恒大、城建、新世界、新鸿基和上海长峰六家地产巨头参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竞逐,最终越秀投资和城建地产以总价10亿元,楼面地价2856元/平方米的报价将该地收入囊中。
2007年6月6日,广州IFC地上工程正式动工
2007年6月6日,广州标志性建筑、中国内地第二“超高层地标”———珠江新城广州IFC项目地下室工程完工暨上部工程开工。由此,103层的“水晶楼体将在人们的注视中一天天成长。项目总工期预计为1007个日历天,实现了“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2008年12月31日,广州IFC顺利封顶
2008年5月29日安装第一块玻璃幕墙。为了实现通透水晶造型,1万多块隐框玻璃幕墙为主塔穿上了精致的外衣。
2008年12月31日珠江新城广州IFC顺利封顶,广州市长张广宁在这一天乘坐工程电梯历时7分半登临广州IFC楼顶,他亲自为广州IFC最后灌装的混凝土挥动铁铲。全部施工计划耗时1007天,预计将于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
2012年9月26日,广州IFC全面开业。
西塔五“最”
一是该项目在超高层建筑中首次应用创新的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中筒结构体系,该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御强风、地震的侵袭。
二是该项目是世界上最高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建筑,主塔楼8.5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面积也是目前超高层单体建筑之最。
三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整体提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创造了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四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C100超高性能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并将其一次成功泵送到411米的高度,创造了同类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五是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座自施工阶段开始就进行系统性结构健康监测的超高层建筑。

一个地标建筑的价值,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

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或者说地标建筑带来的利好是新技术的喷涌,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城市实力的陈列,甚至一个城市高级偶像的诞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昵称西塔,以下简称广州国金中心)——广州新的城市名片,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耀眼明珠,将把广州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广州国际中心集合了世界当代工程结构和施工的最新技术,通过越秀集团和施工总包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联合体通力合作,在业内专家多个世界级的设计和顾问单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新突破,并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功能介绍
写字楼示范层
软硬件配合、交通集聚效应明显
促成入驻企业升级
软硬件配合促成入驻企业升级
广州国金中心主塔楼三分之二的楼层(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是为全球知名企业打造的全球企业总部。首层为挑空13.5米的写字楼大堂,现代高雅,大堂的视像媒体每天同步直播国际最新动向,最新资讯即时全面接收。净高超过3米的办公楼层空间,媲美世界顶尖写字楼。在物业管理方面,广州城建地产与世邦魏理仕签订了国际金融中心写字楼首席租赁代理合同。世邦魏理仕是全球最大商业地产服务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的物业管理公司。
写字楼部分招租情况良好,项目超甲级。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全球招商以来,第一期面积已被预租一空,租出面积现超过3万平方米,数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包括500强企业已进驻其中,现已推出第二期单元。项目于2010年10月15日进入试运营阶段以来后,前来参观咨询的企业更是络绎不绝。

超甲级写字楼具有超级配套
楼高432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独具特色的世界顶尖综合商务体,包括超甲级写字楼外、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服务公寓、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等。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金中心项目裙楼近5.3万平方米的商业部分已引进广州友谊百货在沿袭广州友谊商店高端百货定位的基础上提升档次,致力打造广州最高端的友谊品牌,以国际顶尖品牌为核心,国际一二线品牌为主力,着力打造一个代表广州、代表华南地区消费水平和文化品位的商场,辐射、影响珠江新城CBD高端商务需求。而香港兰桂坊集团将领衔运营珠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立体开发项目之一,拟打造成集百货零售、文体休闲、餐饮等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园林式

和景区式购物中心。

花城广场成写字楼“后花园”
而站立在广州国金中心之上,让人感觉最为震撼的则是其景观。因为是独特的筒中筒建筑结构,项目的景观可谓是270度环绕无敌景观。在示范单位,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东、南两面的景观。而在项目的南面,是电视塔,紧邻项目东面的是已建成的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而花城广场再往东,则是东塔地块。把视线再往外看去,珠江新城CBD的一系列景观尽收眼底,五大标志性建筑以及众多高低不同建筑物的城市景观。这里有几百亿元甚至更多的市政投入,也是广州至贵的城市景观。
此处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总规划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花城广场”,可被视为广州国金中心的“后花园”。花城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此前也被称为新中轴线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是广州一次性建成规模至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相当于10个人民公园大小。

有出入口直接通往地铁三、五号线
除了建筑方面的先进性,广州国金中心的交通充分体现了其地标性集聚效应,入驻企业尽享交通之便利。
广州国金中心位于珠江新城西南部核心金融商务区,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厦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处于新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得天独厚地坐享珠江新城核心区的立体交通优势:地铁三、五号线唯一交汇站、城市轻轨、多个公交车站、的士站及地下旅客捷运系统等汇聚,快速贯通广州三大核心经济商务圈,直达体育中心及广州火车东站,实现快捷商务办公,成为立体交通华南枢纽。西塔将是珠江新城交通枢纽,不仅地铁三号线、五号线、从广州火车东站到电视塔捷运系统接驳,地下空间还与珠江新城CBD写字楼以及少年宫等标志性建筑连接。在广州国金中心友谊百货门口处,有出入口直接与地铁三、五号线相连。可以说,广州国金中心是一座交通便利的地铁上盖物业。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拥有充裕的地下空间,在东、西双塔的地下空间连通后,不但规模更为庞大,而且是未来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中最大的枢纽站之一,将地铁网络与轻轨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在资金流、人流和物流等各方面均具备空前卓越的经营空间。依托这一枢纽地位,广州国金中心地下空间的功能主要包括:商业功能、商务服务功能、金融服务等功能。项目还有1700个停车位,而其地下停车位也与地下空间停车位相连,充分满足租客的停车需求。

广州国金中心独特的设计魅力
罕有运用巨型斜交网柱筒中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
广

州国金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理念为“通透水晶”,其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从而发挥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这个建筑物屹立在广州中轴线上。站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抬头仰望,整个项目身形巨大,巍峨磅礴,连通身旁的附楼,共同成为中轴线上至雄伟的建筑群,并和珠江对岸被广州市民亲切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形成了互相辉映之势。
广州国金中心的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独特的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纺锤外型。建筑的结构采用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钻石形状斜网格”结构随着塔的高度,逐步进行尺寸缩减。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得地面的游客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建筑体的外衣是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其内部体态则是钢筋混凝土内筒,连接内外筒的则是钢-■组合楼盖。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在的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尚且是罕有的一个。整个建筑外立面精美流畅,典雅现代,极为晶莹剔透而又瑰丽多彩,全面区隔并超越过往的传统高层建筑。

防风抗震能力——可抗八级地震、百年一遇大风
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
超高层建筑受到地震、大风的影响远甚于普通建筑。而广州国金中心平面类似三角形的体形不仅本身能明显减少侧移,并且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抗侧抗扭刚度好,加上整个筒中筒的结构也使得建筑物自重轻,单位面积的重度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了近30%,从而地震反应减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即使在八级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作用下,广州国金中心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分别进行的微粒混凝土模型、有机玻璃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广州国金中心可抵御八度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同时,美国CPP公司和汕头大学分别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都显示,在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抵御突发事件能力——钢+混凝土保证结构稳

定性
作为超高层建筑,除了防风、防震之外,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如果广州国金中心遇到一个局部的火灾或者爆炸事件,只会局部被破坏,而不会发生连续倒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原来,钢本身难耐高温,但是外筒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加上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性,所以,钢管混凝土的外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防火性能,而内筒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更为重要的是,斜交网格结构遇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只会从钢管混凝土斜交的节点处断裂,从而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而钢管混凝土相交的节点成为斜交网格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在两根同样受力的钢管混凝土柱相交时,为了外形优美,相交的节点截面积只能相当于一根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积,却要承受两根钢管混凝土柱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且每个节点处高约10米,如果不够坚固,将功亏一篑。为此,在华南理工大学承担的节点试验研究中,设计人员们创新性地对节点采取了特殊的构造,不仅采用更高标号混凝土,而且增加了钢管壁厚度。

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领先地位的智能安全系统
如果说结构是建筑的骨骼,那么,智能系统可以说是建筑的神经。而智能集成度相当高的广州国金中心就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了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及车行导向系统、设备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信息系统、会议系统、通信网络、可视对讲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等19个智能系统和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等。而如此全面的智能系统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有领先地位。

火灾预警能力强
广州国金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消防报警设施,包括先进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分布光纤感温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这个国内领先的火灾报警系统,不仅可以光纤感温,电气主干电缆的运行温度还可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火灾报警。光纤测温以往只用于电厂等工厂,此次考虑到高层建筑火灾多是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所以安装了这一系统。
值得一提的还有如烟气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点部位火灾发生后烟气产生的速率及楼层空间2米以上烟气能见度,合理确定排烟口的分布,延长可利用疏散时间;使用低烟无卤材料的电气线材外套,减少火灾发生时有害烟气的产生。在自救系统中还引入了具有早期预警语音疏散功能的应急广播系

统。
同时,广州国金中心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还有两项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硬件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位于楼顶的直升机停机坪,人员可快速疏散;一是所需的全部600吨消防用水(相当于60辆10吨消防车储水量)都置于楼顶,水系统基本覆盖为常高压系统,需要使用时只需用重力流灭火即可,这确保了供电供水中断时也可及时有水灭火。

无惧雷电
广州国金中心楼高432米,可以说有三分之一都是在云层中的,防雷安全也十分重要。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安全,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合理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及措施,对建筑物防雷设计、信息系统防雷及施工过程防雷安全措施均已全面考虑。还有三回路供电(即双子站供电、中轴站供电及自备9000KW发电机组供电),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双冷源供冷(即区域集中供冷冷源及自备供冷冷源),可确保供冷系统安全。
为此,广州国金中心的设计人员详细调查了解了广州国金中心周边5公里、10公里、20公里的雷电分布情况,参照国家制定的适用于爆炸危险品建筑的防雷标准、根据掌握的此地区雷电资料设计了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方案。设计人员告诉笔者,将广州国金中心的钢管混凝土柱设置防雷引下线,每层梁架、玻璃都成了避雷设施,同时,为电气设备设置了浪涌保护器避雷器避免雷电冲击。
只需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
除了安全上智能系统给予的保障,它还能带给人们诸多便利。比如人们今后进入拥有1700多个车位的广州国金中心停车场时将会看到清晰的停车指引,停车区位指引字幕将一路指引司机将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并且地下空间空气监测系统可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实时更新空气。
其电梯系统局部采用的是双层穿梭电梯,即电梯有两个轿厢,可同时停靠于两层,提高了运行效率。理想状态下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电梯的转换层特别方便。在底层乘坐处有清晰的标识说明,先乘坐到相应的转换层,然后再进行换乘。在各楼层上班人员在不同的转换层得到有效的疏散,节约了大家的上下班时间。另外,西塔的会议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可以自动跟踪摄像;一卡通系统则让使用者用一张卡就可以进出门、停车、考勤、就餐、消费、用水电气、乘电梯等。

低碳节能设计 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在科技环保上,广州国金中心集中世界先进建设和管理技术,建筑、结构、电气、节水等多方面作了创新和优化设计,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全封闭的103层的广州国金中

心设备运行系统极为庞大,要节能,其霓裳首当其冲。所以,它的外衣都是玻璃幕墙,采用的材料是中空双层LOW-E玻璃。纳米镀膜玻璃可以有选择性的透光,该材料遮阳系数低,能抵挡70%的太阳光,有效的隔绝太阳能辐射。该玻璃传热系数也很低,比普通玻璃低50%,从而,相比普通玻璃外墙建筑,这身外衣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运营能耗。此外,半钢化夹胶中空Low—E玻璃可大幅度降低自爆率,夹胶保证玻璃不会脱落,人们不用担心走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的安全了。
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西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统中。不仅水泵变频调控,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而且所有的空气系统变频变风量,空调也采用变频技术节电,并且秋冬季等气温较低的季节,大楼的空气系统采用全新风起到少用空调多通风、节能的效果。同时冷源部分是一个由冷水机组、高频泵等智能设备及末端组合空调机组合成的多变量系统,通过建立动态控制模型,通过预测控制,超前调节等控制技术,解决集中供冷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垃圾等污物排放上,全部实施管道或集中回收系统,无异味、无污染,广州国金中心内设有真空密闭的垃圾传输管道,每个楼层有垃圾投放站,人们只要将密封好的垃圾投入垃圾箱中,按下按钮,垃圾就被真空输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箱内,并可自动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采用大量LED光源、庭园灯,公共区照明采用智能控制,部分扶梯也变频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