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倍体的遗传和生理学研究

植物多倍体的遗传和生理学研究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其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影响人类的生

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植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一个研究热点就是植物多倍体的遗传和生理学研究。

植物多倍体指的是在其DNA含量基础上乘以一个整数倍的细胞。例如,二倍

体具有两份染色体组,而四倍体具有四份。相较于二倍体,多倍体植物具有更高的基因剂量,因此其表现型也会发生变化。多倍体植物因其独特的表现型和经济价值,在植物育种和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多倍体植物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关注多倍体植物的种质基础和遗传机理。举例来说,多倍体对于自交杂交和杂交后代形成方面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在种质基础方面,东亚地区的野生苹果种质资源大多数为多倍体,这为人们利用多倍体高水平的基因遗传变异资源进行苹果育种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另一方面,多倍体植物的生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其生长和发育机制。多倍体植物

具有更高的胞质DNA含量和更大的细胞大小,这对其生长发育以及环境适应性的

影响是显著的。多倍体植物可能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强的抗逆能力。例如,在对徒步到地球极点的研究中,发现多倍体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更好的抗寒性能。

多倍体植物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对于植物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例如,通过人工转化单倍体植株来制备多倍体植物,将有助于生产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植物种类。另外,通过人工合成新的多倍体植物种类,并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植株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将有助于推动农业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服务于人类。

总之,植物多倍体的遗传和生理学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又值得深入的研究领域,

其对于解决营养、环境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进一

步深入的研究,将为推动植物育种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更好地满足人类对于植物资源的需求,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新高二生物-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及形成 精品

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及形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发展而来的,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有的只有1个染色体组,只存在单套基因,为单倍体;有的是含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有含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为多倍体,还有其它类型的变化。为什么自然界中,多倍体的植物比多倍体的动物多?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 1.1动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动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十分罕见。在低等动物中,如甲壳类中的一种丰年鱼为四倍体;线形动物中的马蛔虫为同源四倍体(4n=4)。昆虫中的多倍体现象又总是与孤雌生殖方式联系在一起。昆虫种类估计在250~300万种,而已知的多倍体昆虫不足百种。据文献记载,直翅目的螽蟖科曾发现过四倍体螽蟖(一种害虫);双翅目毛蠓科有三倍体的毛蠓;膜翅目的叶蜂科有四倍体的雌蜂;鞘翅目象甲科的多倍体类型最为丰富,曾发现有38个三倍体,17个四倍体,5个五倍体和2个六倍体的孤雌生殖的亚种或种,大多数多倍体昆虫分布在北方和山区,生命周期延续在两年以上,它们一般都是不能飞翔的类型。 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中,根据细胞学观察和DNA含量、重复基因位点的分析,证实在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中存在着多倍体类型。例如鲑科的鲑鱼、白鲑鱼、鳟鱼和茴鱼都是四倍体;胭脂鱼科中几乎所有的种类都是四倍体:金鱼中除了四倍体外,还有三倍体如银金鱼。此外,还有四倍体的泥鳅和三倍体的花鳟鱼、鲫鱼等。已证实两栖类有尾目中存在有雌性三倍体种群,爬行类中有三倍体的雌蜥蜴等,推测它们是通过孤雌生殖来进行繁殖。在有尾目中也还发现有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的蛙,一般都是同源多倍体。新近Maxsox等人发现,北美树蛙是一种由东西部二倍体种的Hyda,Chrysoscelis杂交而成的异源四倍体。在跟钝口螈有亲缘关系的一种蝾螈中,有一个例外的三倍体的例子曾被报道过。 在哺乳动物中,全部由多倍体细胞组成的动物尤为罕见,但是许多二倍体动物在它们身体的某些组织内,拥有多倍体细胞。如人在11~20岁时,肝细胞上出现四倍体,到21岁后,就会出现八倍体。据资料记载啮齿目的金仓鼠为异源四倍体,是由普通仓鼠(2n=22)和花背鼠(2n=22)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1.2 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十分普遍,在所有已知的属中,有半数是含有多倍体的。Grant(1971)估计,多倍体的频率在被子植物中占47%,其中双子叶植物占43%,单子叶植物占57%,禾本科植物大约有2/3是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38%,在松柏科植物中仅占1.5%,在蕨类植物中占95%。现有的证据证明,高等植物中差不多所有自然生成的多倍体,都有杂种根源,它们都是异源多倍体。如陆地棉、海岛棉、胜利油菜、烟草等。在自然界中,有相当多的种,其中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组成某种“多倍系列”的异源多倍体。如小麦属中一粒小麦(T. monococcum)的染色体是14条,而二粒小麦(T. dicoccum)和拟二粒小麦(T. licoccoides)的染色体是28条,普通小麦(T. aesticum)的染色体是42条,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六倍体。菊花的一个属中,基数是9,而已知的种有18、36、54、72、和90条染色体。在包含有马铃薯的茄属中,基数是12,这个属的成员中包括具有24、36、48、60、72、96、118和144条染色体的各个种。 2 形成原因 2.1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细胞有时候在有丝分裂期中发生异常现象,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但细胞不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细胞,进而产生相应的分生组织,形成一定的多倍体组织结构。这种情形在动物和植物都可能出现,但形成的多倍体组织结构在动物和植物体上的发育结果是有明显差别的。植物体能随营养体的生长,可以无性或有性繁殖的方式,将这些染色体的变异流传下去。在植物中多倍体的植株比正常二倍体植株茎粗、叶大、花大、果大、矮生,成熟迟,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适于有利的变异保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实验时间:4月6日 摘要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使生长出多倍体根尖。然后通过制作大蒜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以鉴定大蒜根尖细胞是否为多陪细胞。(本实验报告主要从多倍体的鉴定方面展开,而多倍体培育方面,将在下次报告中给出。) 1.引言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学中,将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总和称为染色体组,也叫基因组,用n表示。以下是几种常见模式生物的染色体组数目:玉米,2n=20;拟南芥,2n=10;果蝇,2n=8;小鼠,2n=40;水稻,2n=24。又如,小麦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n=6x=42。其中x表示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它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数性的关系。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而多倍体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且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AAA,AAAA))、异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且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通常由不相同的种杂交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来(AABB,AABBDD))。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是多倍体,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其中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植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倍体植物,一般被认为是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结果,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温度变化激烈,紫外线辐射强,许多植物产生了多倍体类型。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因为温度骤变,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形成了多倍体。 植物多倍体有许多特性,其中一些特性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巨大性,随着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变大,组织器官也变大,根、茎粗壮,叶宽厚、色深、花大、色艳、气孔、花粉粒、果实、种子大;可孕性低,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是高度不孕的,表现----

1 植物多倍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

1 植物多倍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表达改变但不涉及DNA 序列的变化。也就是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表观遗传变异能在不改变DNA 序列的情况下,在碱基序列外的各种修饰和与之相关的各种蛋白质或RNA 的协同作用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完成生命周期或适应环境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能在代与代之间传递。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表观遗传现象主要包括基因沉默、DNA 甲基化、核仁显性、转座因子激活和基因组印记等多个方面。 (1) 基因沉默 基因沉默是指基因组中的基因由于受遗传或表观遗传因素的影响表达降低或完全不表达的现象。1990 年Napoli 等在研究转查尔酮合成酶(chalconesyntha se ,CHS) 基因chs 的矮牵牛植株中发现,由于外源的chs 基因不能表达,内源的chs 基因表达也发生了沉默。自从植物中发现了基因沉默以来,陆续在线虫、真菌、昆虫、原生动物以及小鼠中也发现了基因沉默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基因沉默可分为两类: 一是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基因座两侧的DNA 或插入特定的染色质部位对插入的基因起到抑制的位置效应(po sition effect) ;二是由于多拷贝的外源基因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中而诱发的表观遗传现象,由于是同源或互补的序列所诱导,也称为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 homology dependent gene silencing ,HDGS) 。Comai 严格地将由表观遗传因素引发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 的过程称为基因沉默,认为这主要是多倍体基因组中基因表达调控方式改变的结果,不涉及DNA 序列的变化;而将由于突变导致基因失去表达活性的现象称为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 ,认为这是假基因化的过程。Galili 等通过研究普通小麦(AABBDD) 不同倍性植株胚乳中所包含的蛋白种类,发现D 基因组对A 或B(或A 和B) 基因组某些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D 基因组的存在会使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或完全不表达,表现基因沉默的现象。大量的研究表明,环境因子、发育因子、DNA 修饰、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基因拷贝数、生物的保护性限制修饰以及基因的过度转录等都与基因沉默有关。 (2) DNA 甲基化 DNA 甲基化(DNA methylation) 是活体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 共价修饰形式,它通常发生在基因5′端的5′Cp G3′(偶尔为5′CpNp G3′) 的胞嘧啶碱基上。一般情况下,胞嘧啶甲基化的频率在人类及高等植物中分别可达4 %和36 %。甲基化修饰在基因表达、植物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植物中,基因组DNA 甲基化主要限于转座因子和其他的重复序列,基因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可以影响植物的花期、育性、花及叶片的形态等。小麦远缘杂种F1 基因组中存在着与亲本不同模式的胞嘧啶甲基化,而不同模式DNA 甲基化的频率可达13 %;在小麦-黑麦杂种、拟南芥属Arabidopsis 异源多倍体中也观察到与此相同的现象。Cao 等报道在植物Arabidop sis thaliana 中,DRM(Domains Rearranged Methyla se ) 和CMT3 ( Chromomethylase3) 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共同作用控制着非对称的特异基因座和CpNp G的甲基化。李旭刚等在利用农杆菌介导将β-葡萄醛酸酶(uidA) 基因导入烟草时,发现部分外源uidA 基因转录失活,这可能是由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而引起。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多倍体甲基化模式改变涉及的序列有低拷贝序列、重复序列(如反转座子) 、启动子、rRNA 基因、转录因子、抗病基因、代谢相关基因及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等。 (2)蛋白编码基因的快速沉默 表观遗传修饰和核仁显性的早期研究认为:在植物杂交及异源多倍化时,核糖体基因的高度重复可能诱发了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观遗传变化- 快速沉默。这种猜测在几种模式植物中已被证实。Comai 及他的同事们在利用Arabidop sis thaliana (2n = 2x = 26) 和C. areno sa (2n = 4x = 32) 合成人工异源多倍体的两项研究显示,异源四倍体的形成引发部分转录子发生表观遗传式的快速基因沉默,包括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种类的基因。现在看来至少有些沉默事

多倍体植物

“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组以上染色体数目的生物体。象三倍体、四倍体……统称为多倍体。 绚丽多彩的各种植物中,多倍体植物尤为神奇:多倍体花卉植物,能够开出比二倍体植物大而鲜艳的花朵;多倍体作物,能够结出比二倍体作物更加丰硕的果实;多倍体的瓜果,还常常产生无籽的果实。 因为多倍体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增多,它的细胞体积也明显增大。如四倍体萝卜叶片上的气孔就比二倍体的几乎大一倍;三倍体西瓜的花粉也大约比二倍体的大15%。多倍体植物除了细胞增大之外,生理活动也很活跃,新陈代谢旺盛,这些均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所以,多倍体植物常常比二倍体植物要高大,花朵更大更艳,果实更加饱满。例如,世界闻名的郁金香,大约经历了近400年的栽培过程,由二倍体演变为三倍体以后,才以它大而艳丽的花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水仙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其貌不扬的“丑八怪”,直到它由二倍体变成了四倍体以后,才飘飘欲仙一跃而成了“凌波仙子”。多倍体作物在经济性状上也往往发生飞跃地改变。如四倍体“巨峰”葡萄,单果重增加到15—20克;四倍体黑麦、大麦、水稻,其干粒重比二倍体的分别增加38.4%、51.2%和66.8%;三倍体甜菜不但比二倍体甜菜生长发育快,而且可增产15%以上。 在地球上现存的二十多万种被子植物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多倍体植物。象东方草莓、智利草莓、麝香草莓、深红草莓以及巨型芋艿、欧州李、华北野红菊、湖北海棠等,都是大自然慷慨奉献给人类的宝贵礼物。 多倍体的植物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发现,主要是因为地质、光照、气候,特别是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在骤变的外界条件下,就引起植物性细胞减数分裂发生异变,使有的配子失去染色体,有的配子则含有未减数的双倍染色体。特别是在后一种情况,只要未减数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就很容易形成多倍体。正因为如此,所以冰川边缘地区、沙漠和高山地带的多倍体植物明显地增多。象帕米尔高原,多倍体植物的比例达85%,在北极的柯尔古耶夫岛上,多倍体植物竟占92.4%。 大自然的启示,为人类提供了打开“多倍体”秘密之门的金钥匙。科学工作者模仿大自然的规律,采用各种物理方法来诱导产生多倍体。如模仿大自然变温的作用,把授粉时的玉米放在25℃的条件下,20小时以后,把温度突然升高到43—45℃,经20—30分钟后,再将温度降至25℃。这样,可促使玉米受精卵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玉米。又如,用切割或嫁接的方法,从产生的愈伤组织上分化出小苗,再从小苗中也能够选出多倍体。再如,对番茄实行反复摘心,在伤口处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也能够分化出四倍体的番茄来。而采用化学药剂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则更为有效。秋水仙素是使用最为普遍和效果最佳的药物。用秋水仙素溶液(1%左右)浸种、涂抹芽、喷雾或注射于植物体上,都能够有效地获得多倍体。 八倍体小黑麦,是典型的人工合成的多倍体新种。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将优质的六倍体小麦与抗性强的黑麦杂交,得到杂种一代,再

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异同与进化机制

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异同与进化机制植物和动物是两大自然界的群落,它们在遗传上有异同,同时 也存在共同的进化机制。本文将通过介绍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解析它们的进化机制,以期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一、植物与动物的遗传异同 1.基因组大小 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大小存在很大差别。据统计,植物基因组 大小一般比较大,最大的为法国梧桐的1.5x10^11个碱基对,而最 小的为或者芫荽的1.6x10^8个碱基对。而动物基因组大小则相对 较小,例如小鼠的基因组大小为2.7x10^9个碱基对,人类的为 3.2x10^9个碱基对。 2.染色体数目 植物与动物的染色体数目也存在差异。植物常以多倍体形式存在,染色体数目较多,如白菜、萝卜等常见蔬菜都有10倍体以上。

而动物则以二倍体为主,染色体数目一般较少,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 3.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机制不同 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中纺锤体形成机制不同。植物的纺锤体由纤维组织的微管束构成,而动物的纺锤体则由纺锤体丝等蛋白质构成。这种差异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所致。 4.雌雄性别决定机制不同 植物和动物的雌雄性别决定机制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植物没有明确的雌雄性别之分,只有少数植物如柿子树、银杏等存在明确的雌雄植株。而动物则以染色体携带的性别决定基因为主,如人类的“XY”染色体。 二、植物和动物的进化机制 1.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基本机制之一,它是指适应性较强的个体能够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后代。自然选择不仅促进物种的进化,也可以促进物种的分化。 2.基因漂变 基因漂变是指随机过程中某个基因型频率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基因漂变通常会在小型种群中发生较多,它对进化的影响可以与自然选择相抵消,也可以辅助自然选择促进进化。 3.基因流 基因流是指物种间基因交换的过程。基因流可以增加种群遗传多样性,促进进化。但长期过量基因流可能会导致物种间基因交换不平衡,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和分化。 4.基因重组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20**-08-29 09:11:08| 分类:生物技术|举 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植物自然演化地位的提高,多倍体所占比例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界中,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物种的13%,在单子叶植物中占42.8%,在双子叶植物中占68.6%,即显花植物中约有一半的物种是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的次生种,其中有些是在一个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种,有些是在同一种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品种。遗传学上把一个属内不同种的染色体按某一基数而倍增的现象称为染色体倍数性系列,或多倍体系列。处在倍数性系列上的植物,因其基因剂量存在差异、所以各有相异的表型,它们在细胞染色体尚未数清以前,就早已为形态分类学家区分为不同的种群。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一般所讲的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3n)或3以上(>3n)的个体、居群和种,如3倍体(3n)、4倍体(4n)、5倍体(5n)等都是多倍体。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 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同一物种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的物种或不同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植物多倍体育种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改良手段,通过人工诱导或天然发生,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增加,形成多倍体。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方面的性状,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 1.作为新品种选育材料 多倍体植株在遗传上较为稳定,因此可作为新品种选育材料。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间进行杂交,在后代中筛选出优良基因型,并利用多倍化技术固定这些基因型,形成新品种。 2.提高植物产量 多倍化后的植株叶片大小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了光合效率和养分利用率。同时,由于细胞核数目增加,细胞大小也相应增

大,使得整个植株生长更加健壮,并能够快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提高植物产量。 3.提高植物抗病性 多倍体植株的细胞核数目增加,细胞大小变大,使得植物更加强壮,抵御外界环境的侵害能力增强。同时,多倍体植株中基因型的多样性也更加丰富,有利于筛选出具有更好抗病性的基因型。 4.提高植物适应性 多倍化后的植株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在干旱、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多倍体植株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保持正常生长和发育。 5.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某些蔬菜、水果等食品经过多倍化后,其营养成分含量会相应增加。例如,西红柿经过四倍体育种后其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明显增加。 二、多倍体育种的目的意义 1.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抗逆性,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保护生态环境 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植物适应性和抗病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3.推动科学研究 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为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材料和手段,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三、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1.化学诱导法 化学诱导法是最常用的多倍体育种方法之一。通过在不同发育阶段给予植株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处理,使得植株细胞核数目增加,形成多倍体。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秋水仙素、染色质释放因子等。 2.电融合法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多倍体的研究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热衷的方向,多倍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概括了植物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倍性鉴定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polyploid)现象在植物界中早已存在,特别是在有花植物中最为普遍。据报道,自然界中大约30%~35%的被子植物,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的进化和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倍体果树一般具有生长健壮、枝粗、叶厚、果大、少籽或无籽、产量高、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这些优点可用无性繁殖使其保持稳定而不出现分离,因此,多倍体育种倍受果树育种学家青睐。 一、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方法诱导多倍体 自从1890~1901年间俄国学者格拉西莫夫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后,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有效方法的探讨。可以诱导多倍体的物理方法有温度的激变、机械创伤、离心力、紫外线、X射线和渗透压的改变,这些方法的普遍缺陷就是诱导率低,化学药剂的使用完全取代了利用物理手段来获得多倍体,这些方法已不再使用。 (二)化学药剂诱导多倍体 可以诱导多倍体的化学药剂很多,如:秋水仙素、吲哚乙酸、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砷制剂、、磺胺剂及其它植物碱、麻醉剂和生长素等数百种,但使用最多,最有效的为秋水仙素。秋水仙素阻碍纺缍丝的形成,使中期染色体不能分裂到两个细胞中。从而导致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旺盛的组织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多倍体,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点是最好的处理材料,常用的方法有:浸种法、滴苗法、涂抹法。 (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 利用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最近十几年科研工作者采用较多的方法,该方法诱导率高,并可以克服同源多倍体孕性低的缺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使用的前题必须是该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组织培养中使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因素很多,如叶片、茎段、根系等。 二、多倍体的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并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细胞学鉴定。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各个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相对恒定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将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遗传学中把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染色体成为一个染色体组,通常用n来表示。而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染色体数目成为染色体基数,用x表示。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有两类: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按染色体组的基数(x)成倍数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成为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为多倍体。多倍体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异源多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动物中的多倍体很少。多倍体可以在自然条件卞产生,也可以人工诱导形成。人工诱导多倍体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高温、低温、超声波、嫁接和切断等,化学方法是使用秋水仙素、异生长素、蔡骈乙烷来诱导多倍体。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广泛。秋水仙素阻碍有丝分裂中细胞纺锤体的形成,这样细胞不能分离,产生染色体加倍的核。 本实验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或大蒜根尖,待根尖膨人后制片观察,可诱发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根尖多倍体的诱发 将人蒜去掉老根,置于盛水的培养皿上,25°C条件卞培养发根,待不定根长出1cm时取出洗净,把水晾干后移到0.1%秋水仙素溶液中,根尖朝下,使根部浸没在药液中,于10°C 培养箱中低温培养,直到根尖膨大为止。 (二)固定 用清水洗净根尖上的秋水仙素,剪取约lcm长的膨人根尖,以卡诺固定液固定2-2411, 清水 洗净固定液,再移入70%酒精保存。 (三)解离 将根尖放入小指管中,力0 lmoL-L盐酸,量以没过根尖0.5cm即可,60°C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水解约6min。 (四)染色 倒掉解离液,用清水反复冲洗根尖,用解剖针切去1m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拨碎成4、5块,滴加一滴改良的石炭酸品红染液进行染色1〜2min°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实验报告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实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掌握植物多倍体化学诱导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用秋水仙素进行植物多倍体诱导的常用方法和多倍体诱导对植物育种的重要性。 2、学会用细胞学方法来观察和识别多倍体特征及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学表现并通过染色体分析对多倍体细胞作出精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内细胞核内均存在着比较稳定的染色体数量,这也是最基本的物种特征。 多倍体指细胞内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存在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中,用多倍体可使作物经济性状得到改善,但也能用多倍体来克服远缘杂交时遇到的阻碍。 用某些化学因素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发生,其中秋水仙素对诱导多倍体的发生作用最大,也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发生,从而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期纺锤丝被打断或者纺锤体的发生受到抑制,而在有丝分裂过程后期复制染色体不能移动到2个水平上,在细胞中染色体发生倍增而发生多倍体。 所以当秋水仙素浓度合适时,既能有效地阻断纺锤体生成,也不会对细胞产生很大毒害,所以细胞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恢复正常而持续分裂,只需染色体数量倍增为多倍性细胞就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成多倍体植物。 用秋水仙素加工植物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来判断染色体形成与否。 三,实验的材料,用具和试剂 1.试材:萌发蚕豆及蚕豆幼苗 2.实验器具,显微镜,解剖针,小试管,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试管,培养皿,烧杯等。 3.实验试剂为秋水仙素,浓度为1度。 卡诺固定液:由三种95%酒精和一种冰醋酸混合制成。 1mol·l-1盐酸、1mol·L-1醋酸、改良苯酚品红、1mol-1酒精。 四,试验步骤 1.取材:种子经消毒后在无菌水中浸泡24 h,取蚕豆种子(2n=16)置于培养皿中湿滤纸

植物倍性现象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倍性现象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 植物倍性现象,指的是植物细胞核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使得细胞同质多 倍体化或异质多倍体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植物界中很常见,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中。本文将就此进行较全面的讲述。 一、植物倍性现象的类型及机制 1. 多倍体化 多倍体化是指植物细胞核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常见的多倍体化现象有三种类型:二倍体化、三倍体化和四倍体化。其中,二倍体化是指从二倍体(2n)植物种子中产生的同质多倍体,引起二倍体化的因素包括化学处理、辐射、雄性不育基因等。三倍体化是指由两个不同二倍体种的配对杂交后,第一个开花的复合体中某些花粉或卵细胞受精后,产生的异质多倍体。而四倍体化是在异质多倍体的胚胎中,又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因此,异质多倍体可以自由地通过四倍体化转化成更高倍体。 多倍体化的机制主要有两种:无性分裂和配子细胞减数分裂。无性分裂指的是 细胞在没有细胞质分裂的情况下,直接增加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现象。配子 细胞减数分裂则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然后发生两个颗粒分裂,使每一个子核中只含有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当配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对称时,配子囊细胞可能会被染色体整合成不对称的染色小体,导致染色体数目的不对称,进而引发多倍体化现象。 2. 单倍体化 单倍体化是指植物细胞核染色体数目的减少。这种现象常见于少数的种类中, 包括黑麦草和义乌麻等,但在植物遗传学中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单倍体化可通过夸张染色体消减、核滑动、整体染色体断裂等多种机制实现。 二、植物倍性现象在育种中的应用 1. 引进新种

通过多倍体化,可以改变植物染色体数目和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特征。这种改变有时能够支持新的适应性和抗病性,因此倍性处理是实现新种引进和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二倍体化在大豆中被广泛应用,目的是利用对草害、虫害和疾病的抵抗等性状的优势,创造更高产、优质和耐逆品种。 2. 加速基因组定位和遗传分析 植物基因组定位通常需要利用遗传标记和染色体定位方法,而倍性现象能够加 速这些定位过程。具体来说,倍性处理可以快速地建立新的遗传组合,分离和鉴定主效基因,加速基因克隆,优化重复序列结构分析等。例如,通过表型筛选,鉴定不同倍性基因的显著差异,进而确定重要性状控制基因、定位其位置和分析同源基因等,对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和育种都非常有帮助。 3. 补充基因型和表达型多样性 倍性现象可从染色体水平和基因组水平,改变植物基因型和表达型的多样性, 具有增加抗性,提高适应性,增加育种潜力等优势。因此,倍性处理还能丰富种质资源,提供新的基因型和表达型材料,帮助提高基因克隆和育种的成功率。例如,多倍体化在小麦、玉米、高粱、薯类等植物中被广泛应用,已经导出了许多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抗逆性的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结论 植物倍性现象的类型和机制非常复杂多元。在植物遗传学中,倍性现象不仅有 助于育种筛选和组合,还可以加速基因克隆和表达型分析等。因此,倍性处理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也是未来植物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物化学反应、物质运输以及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在了解和揭示植物生长发育、 形态结构、代谢变化等方面的规律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植物遗传育种、境界非本性土壤培育以及植物生产、植物生物学的理论和应用的 一门基础学科。 1.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植物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关注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和机理。通过化学分析和 实验方法,他们逐渐揭示了植物生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使植物生理 学从纯粹的观察学科逐渐转化为一门实验科学。 2.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 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代谢物质合成和运输、植物 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规律性问题。具体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调控、植物逆境胁迫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领域,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以及植物对环 境适应的策略。 3. 植物生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包括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调控、植物激素的发 现与应用、植物逆境胁迫机制的解析等。通过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科 学家们揭示了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过程和调控机制,为农业生产提供

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植物激素的发现与应用使得我们可以利用植 物激素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或者防治一些病害。此外,植物逆境胁迫 机制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机制,为提高 植物抗逆性和生产能力提供了指导。 4.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常用的方 法包括实验方法、生化方法、细胞生物学方法、遗传学方法等。通过 这些方法,可以研究植物内部的物质合成和转运过程,探究植物对环 境变化的反应机理,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 5. 植物生理学的应用前景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理论 基础,也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研究植物生 长发育的机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 害能力;通过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总结: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揭示植物生 长发育的机理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 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相信植物生理学将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多 的突破,为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推动。

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

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 多倍体大花萱草是一种重要的园艺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进一 步研究其生长与繁殖机制,提高其生产效益,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成为了研究的 热点之一。本文就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 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多倍体大花萱草是一种常绿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在欧洲、亚洲和非洲都有分布。其叶片宽大,花朵鲜艳,观赏效果极佳,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种植。目前,主要的繁 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两种。而组织培养繁殖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多倍体大 花萱草的繁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倍体大花萱草的组织培养研究主要包括了无菌播种、组织分化、植株再生等几个方面。在无菌播种方面,研究人员主要探讨了多倍体大花萱草的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与配比,无菌播种繁殖方法,以及对不同生长阶段植物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和浓度。培养基的组 成对于多倍体大花萱草的发育,分化和再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一些学 者发现,高频率再生子叶培养基和低频率再生子叶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前者对植株生长 和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多倍体大花萱草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面积的繁殖。 而在组织分化以及植株再生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再生率、植株生长发育、植株 质量等指标。他们发现,通过合适的培养基和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多倍体大花萱草的 再生率,促进再生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其质量。针对不同基因型的多倍体大花萱草进行 了研究分析,发现了一些基因型对于组织培养的适应性更强,再生率更高,对于选育具有 重要意义的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还涉及到了生理生化、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 内容。对植株细胞分裂和分化机制以及组织再生过程中的激素调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 提高再生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供理论支持。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多倍体大 花萱草的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研究手段和途径。 多倍体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对于该植物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深 入研究多倍体大花萱草的组织培养机制和规律,可以为其良种培育、栽培机理研究和良种 繁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未来,希望通过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深入合作, 从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激素调控、遗传改良等方面全面探索多倍体大花萱草的组织 培养研究,为该植物的生产与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高等植物多倍化现象的形成与遗传研究

高等植物多倍化现象的形成与遗传研究 现代植物学研究表明,高等植物中存在大量的多倍化现象,其中自然多倍化和 人工多倍化是比较普遍的。多倍化现象的出现,对植物的遗传和进化具有一定的影响,是植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从多倍化的形成机制和遗传特征入手,阐述高等植物多倍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多倍化现象的形成机制 多倍化现象是指植物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现象。多倍化现象的 形成机制主要有自然途径和人工途径两种。 1. 自然途径 在植物自然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多倍化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自然多倍化现象 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自发性染色体重复:由于染色体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造成染色体 重复,导致染色体数增加,从而形成多倍化现象。 (2)无中生有:染色体片段的重复或溢出可能导致新型植物染色体组的形成。这个过程有时候被看作是胞质和核基因的结合,因为溢出的染色体片段经常来自质体基因组。 (3)雄性不育造成的多倍化:由于草履虫体细胞核与育性细胞核互作的异常,使得花粉变得不育并且驻留。由于花粉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失控,会出现多倍体细胞。这种细胞避免了减数分裂的分裂,因此新的植物种群产生了一个新的多倍体组合。 (4)无性繁殖的过程中因为减数甚至没有发生,从而产生多倍化。比如,聚 头菜属于一个典型的代表。

2. 人工途径 人工多倍化是指在人工实验室环境下,利用高温或药物等人工手段,使植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的现象。 (1)化学物质诱导 - 通过某些化学物质,例如使用染色体抑制剂,干扰细胞有丝分裂,使得细胞完成核分裂而不是细胞分裂产生多倍化细胞。 (2)物理影响 - 使用高温等物理因素影响染色体结构,产生染色体畸变,导致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离心法和紫外光辐射等物理方法诱导多倍化。 (3)细胞融合 - 细胞融合是一种人工途径的多倍化,它是将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使植物体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的过程。 二、高等植物多倍化遗传特征 多倍化现象对植物的遗传和进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多倍化遗传特征是深入研究高等植物的必要措施。 1. 基因表达差异 多倍化对基因表达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多倍化可以增加植物某些正常基因的表达,降低某些抑制基因的表达。多倍化使得每个细胞中的拷贝数增加,从而导致基因副本数目的增加。 2. 基因组重排 多倍化后的植物体内,染色体数目增加,会导致基因组重排。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多倍化染色体在分裂的时候发生杂交,导致基因组的重排。 3. 逆转录转座子 逆转录转座子(LTR)是一类遗传基因片段,它们在外来基因的插入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演化的推动者。

植物多倍化与生长调控研究

植物多倍化与生长调控研究 植物多倍化是指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到正常的两倍以上。植物多倍化是 一种重要的遗传变异,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如改善植物形态、提高生物产量、提高耐旱、抗寒、抗病等特性。植物多倍化的产生主要有人工诱导和自然变异两种方式。若人工诱导,则可通过体细胞培养、小孢子培养和花药培养等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 多倍体植物的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与自然界中的普通植物存在很大的差异。 多倍体植物的叶片、花器官通常较大,茎秆也相对粗壮。此外,多倍体植物也常常对环境条件和生长调控机制产生影响。因此,多倍体植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也促使了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植物生长调控是指植物内部 的各种信号传递机制,包括激素信号传递、细胞分裂信号传递、细胞分化和发育等。多倍体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机制,为植物高效种植以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对于多倍体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长调控方面。其中包括植物生 长调控途径、信号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在研究植物的激素发育调控机制时,多倍体植物的研究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多倍体植物的生长受到激素调控的程度高于普通植物。同时,多倍体植物的激素信号通路的发生也存在着变异,这些都揭示了植物多倍化和植物生长调控之间的紧密联系。 另外,细胞分裂水平的调控也是植物多倍化的关键。细胞分裂是植物生长发育 中不可或缺的过程,而多倍体植物通常表现出异于普通植物的细胞分裂现象。因此,研究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是研究植物多倍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基因表达调控也是影响多倍体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 的基因表达调控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研究

甜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甜瓜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摘要:从甜瓜(Cucumis melo L.)多倍体的诱变方法和多倍体鉴定方法两方面对甜瓜多倍体的诱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甜瓜(Cucumis melo L.);多倍体育种;诱变 甜瓜(Cucumis melo L.)属于葫芦科(Cucubitaceae)甜瓜属(Cucumis)蔓性草本植物,按生态学特征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大类型,为二倍体物种,其染色体数目为2n=24。研究表明,甜瓜的多倍体效应不仅能增强植株的抗性,增加果皮和果肉的厚度,而且通过多倍体的诱导使染色体加倍,植株在生理生化方面产生一系列变化,使其耐贮性、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产量等性状得以改善,是获得优良甜瓜育种材料的有效途径。甜瓜四倍体资源可以作为常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也可以作为中间材料,培育四倍体或三倍体杂交一代品种,发挥多倍体及杂种一代的优势效应[1-3]。 1 多倍体的诱变途径 1.1 物理诱变途径 物理诱变是通过各种射线、高速离心力、异常温度、机械损伤等使得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多倍体。物理诱变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射线辐射。另一种物理诱变方法为航天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种子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受宇宙射线、重离子、微动力及高真空等各种复杂条件诱发遗传变异,再结合大田种植,以选择有价值的突变体,进而培育出优良新品系或品种。 吴明珠等[4]利用Co60 γ射线辐射甜瓜种子,培育出了数个新品种。将皇后甜瓜“92”纯系种子搭载于往返地球的卫星上,经半个月的太空飞行,该批种子当代出现了 1.00%的变异短蔓植株,次代的变异率达 1.25%。另外,伊鸿平等[5]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哈密瓜种子“皇后”和“红心脆”,材料“皇后”的后代株型、果皮颜色、含糖量等性状变异较大,从其后代中选育出“97”和“98”两个自交系,并培育出“01-31”、“01-36”2个哈密瓜新品系,其品质风味、坐果整齐度、产量等性状均超过对照。 朱方红等[6]将6个西甜瓜材料搭载于991120神舟号宇宙飞船上进行太空诱变,结果显示西瓜材料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发生了变异,但甜瓜材料没有发生变异。 物理诱变方法虽然简单,但诱变结果具有变异不定向,重复性差,诱变效果不理想,难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用。 1.2 化学活体诱变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