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学生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爱点亮留守学生心灵

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状况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

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女,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一、留守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情感不健全

留守学生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儿童少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接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需要正确的引导。在对我任教的学生调查中,有近97%的孩子表示很想父母,而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他们的祖辈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与父母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与父母沟通时,他们多半表示父母很忙,少数表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点生疏,不想和他们讲什么了!”而绝大多数的代理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来不与孩子谈心”。这样,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

发种种心理疾病。

(二)易发生行为偏差,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留守学生”其自律能力很弱。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自己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不犯大错,他们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老师对于留守学生的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孩子由于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重视,多数都自暴自弃,认为“反正没人在乎我,我怎样都无所谓”,导致有些孩子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小小年纪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然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这使得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没有父母生活中点滴的道德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人经常性的提醒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遇事只能自作主张,长此以往,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有消息表明,近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除了以上问题,留守儿童还存在譬如生活习惯较差,青春期知识缺乏,生活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

(三)学习状况一般。

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因此,留守学生有的厌学、逃学甚至过早流入社会。

二、教育“留守学生”的基本对策

(一) “子不教,父之过”,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孩子的联系

父母毕竟还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亲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失去了这种教育的机会,这便要求父亲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从调查结果看,父亲频繁和留

守儿童联系的仅仅占8. 3% ,还有37. 7%的人很少和留守孩子联系。无论从教育还是从情感上看这都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孩子便会对父亲感觉到陌生,缺乏父爱的感觉便会增强,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因此,父亲在外要时常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和孩子取得联系,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感情交流。与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要太久,最好一年内能定期看孩子1-2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抽出时间跟孩子相聚。

(二)是积极推行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

家长学校,重点是针对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定期对他们进行“育儿”知识的集中培训,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多数学校还通过定期家访,特别是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及时与他们沟通,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通过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群众普遍反映,这些制度和作法对他们了解孩子、配合学校搞好教育很有益处。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如果推行得力,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并不是没有条件跟自己的孩子多联系,只是思想意识方面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其实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份简短的信件就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温暖。我们便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在教育和心理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和代课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

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我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我与班上的“留守学生”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2008年我任教的学生冯小明经常逃学,我上门家访,原来他父亲病故后,母亲到深圳打工,由于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贫困,其母亲根本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使小冯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于是,我和小冯谈心,使他明白母亲对他的爱;我经常为他补课,解除他学习上的困扰;每个月还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三十元资助他;还经常送一些生活用品给他,整整一年,从没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我耐心的帮教下,他不再自卑逃学,树起了

信心,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留守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宿感

除了家庭之外,班集体是留守学生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除睡觉时间之外,他们约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班集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有一个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非常重要。我们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因此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组织春游实践活动等,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五)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工商、文化出版部门、广播、影视传媒等部门也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铲除“污染源”,让那些游戏厅、录像厅、信息台、网络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青少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保护农村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农村还是有许多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的,比如对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无意识,无论是村民还是老师同学都是平等的看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这种环境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给他们爱的阳光。

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7385647.html, 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 作者:江长斌 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4年第02期 升入初二时,我班的吉雁扉在英语第一单元的测验中仅得了二十多分,她接到卷子后随手揉乱了扔到书桌里。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她理直气壮地说:“我英语基础太差,跟不上了!” 由于她的语气不好,我把她训斥了一顿,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慈爱之心。于是,我让她坐下,说道:“你考不好知道生气,说明你很要强,你还想把英语学好吗?” 她点点头。于是我开始指导她如何最快地取得进步,我从英语的语言特点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到学习方法,一一向她做了介绍,并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给她留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一再鼓励她,最后,她非常感激地离开了办公室。 接下来的几天,我始终注意观察她的听课状态,并以较简单的问题向她提问,及时鼓励她,明显的,她已在进步之中了。一天放学后,我走到二楼楼梯口,她主动走向我说:“老师,我英语现在按照你说的去做,明白点了。” 我说:“只要你有恒心坚持下去,你一定能行。”她问“我想考到阳城二中,英语得考多少分?”我说:“至少得85分。”随后我又对她进行了一番鼓励。 在下次的测验中,她考了五十多分,主动找到我说她没考好。我说:“你已经进步很大了,你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后来,在一次测验中,她居然成为全班几个九十分以上的同学之一。我虽然对她的成绩有所怀疑,但并没有直接盘问她。怕伤了她的自尊心。而是从正面得到了她的答案。我说:“这单元考得这么好,怎么学的呢?”她说:“老师,这次考的我几乎全会,单词我妈妈都考过我了。你讲的重点句子我全默写过。我也没想到这么好。”这时,我意识到我的怀疑是多余的,也庆幸自己当时的理智。我与她分享着初次成功的快乐。我说:“如果以后每单元你都能这样去做,综合起来,你的英语就了不起了。”她摸摸后脑勺,笑了。就这样,她初二一学年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着。升级考试中英语满分120分,她竟然取得了110分的好成绩,这对她,一个面临掉队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啊! 我对她的认真、执着从内心感到高兴,我与她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不是她的分数,而是在我为人师的过程中,对我的付出的回报。更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我细致耐心的教导和鼓舞,使她从掉队的边缘走向成功;我的几句话,成为她永久的动力。可见,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设法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关系到学生的一辈子。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她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但是,对学生的行为,我们常常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评价,不去体验孩子那一颗颗纯真稚嫩的心,因而有时会

陈瑶老师-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

用真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陈瑶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劲也没有打开锁,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体会到:爱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一位称职的老师,就要拥有一把能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万能钥匙,而这把钥匙是用浓浓的师爱铸就的。 姗是一个漂亮的女孩,但整天绻缩在角落里,看上去冷漠、自傲、言语刻薄。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她眼中与那年龄极不相符的冷漠形态时,我有种心疼的感觉,很想立刻去了解她,帮助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姗是一个聪明、多才多艺的孩子,作文写得很棒,会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也拥有一副甜美的嗓子,但就是自卑、敏感、易怒,待人刻薄,对人冷漠,因此也就导致同学们都疏远她。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会使她具有不健全的人格和不健全的心灵。 从她最要好的同学处得知,两年前宠爱她的母亲去世了,这对她的打击很大,虽然她爸爸是爱她的,但远不及那细腻的母爱,加上爸爸的知识有限,导致教育方法欠妥当,有时候甚至是拳脚相向,为此,孩子逐渐变得冷漠,仇视身边的一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知工作的艰辛,如何才能融化她心底的坚冰呢?沉思许久,顿然醒悟,雨果说:“爱是情感的升华,它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赋予万物生长的力量,并且使之欣欣向荣。”为此,我决定以“爱”为契机,开导她,满足她,改变她。我和她进

用评语打开心灵之窗,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用评语打开心灵之窗,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评语写法初探 浦江三小刘美君 【摘要】写评语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件十分繁重复杂但又很有意义的工作。不少的低年级教师面对“评语”,有一种“年年要写,年年难写”的尴尬;学生和家长也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分数上。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一实际除法,探讨低年级学生评语的重要性和写法。 【关键词】低年级评语班主任 “一句话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一个行动就可以铸就你的辉煌人生。”写评语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成绩、能力、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的总体评价。小学低年级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他们在入学后受到各种学习活动及其评价的影响,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所以这时老师的评语就会对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同时老师的评语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班主任对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反思;而且还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在校的综合情况,以便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把评语写好至关重要。连续多年低年级班主任工作让我在低年级评语写法上有了一点自己的拙见,现浅谈几点自己对写低年级学生的评语的看法。 一、评语对家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当一个学期告一段落,学生的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成长情况,孩子进步了吗?还是退步了?希望能更全面的掌握孩子的信息。这样,父母们和孩子沟通和交流是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同时,家长也能更好地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它行为的概括性评定,它体现着某一段时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分析评价和期待期盼,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

以心灵之火点燃生命之炬――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点燃学生的上进之火,进而给其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魏书生 如果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首无比优美的乐章,那么班主任则应是技艺高超的演奏家,要演奏好每一个音符,就必须熟谙每一根琴弦,这是掌握演奏技巧(或方法)的前提。然而,每个教育对象并不象琴弦那么形象可感,其内心世界都是一个比天空海洋还要广阔的宇宙,高深莫测,变化无常。因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实际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心理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因势利导,才能驾驭好这一艘艘“宇宙飞船”。 这是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留给我的总体印象。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育不仅是一项科学事业,更是一项艺术事业。这里所说的“艺术”就包含有很多“方法”的成份。魏书生老师作为一位教育专家,其育人的方法,可以说是行动着的教育学。 魏书生老师主张:要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展,就必须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进行深刻的细心分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了解熟悉学生,掌握其特点,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首先应了解其病情,查明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对学生心理疾病的检查诊断,不象医生检查病人通过化验、透视、做CT等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来得具体可感,其检查过程是复杂而抽象的。不仅要从学生的言行、表情、神态中捕捉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还要了解家庭因素、社会关系及其性格爱好等,研究不同的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平时在班务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同学:性格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目光炯炯有神,这些同学往往学习积极性易被调动,理解接受能力强,但是他们往往易冲动,容易犯错误,且在学习上缺乏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有着神秘而美好的憧憬,但他们往往好高鹜远,心比天高,今天想“上九天揽月”,明天想“下五洋捉鳖”,可这些美妙的幻想又是多变的,随着兴趣的转移会经常更换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心中的理想,因此,常会出现学习不踏实,只要有一知半解,便会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必须象魏书生老师一样,对其进行自觉性、目的性方面的教育,加强稳定、自律方面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树立恒心和毅力的观念,因势利导,才能使其在规范的心理轨迹上健康运行发展。

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师德体会: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 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在其他同学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偶尔也会

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学会做人,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学生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_演讲稿

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大家好!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托起明天太阳的人”.这个比喻很恰当.“托”,不是像母鸡一样“护”着小鸡;也不是像马戏团那样“驯”着动物.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入我们全部的爱心来阐释这“托”的含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更不可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有了爱心的依托,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养的队伍,一支属于21世纪的队伍.毋庸质疑,魏书生的教学当然好,可是只有书教的好是不行的,有很多老师,书教的也不错,但效果不一定有他好,为什么?那就是缺少了成绩获得的另一个重要基石,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他的尊重是真尊重,不虚情假意,点到为止.他对学生的尊重,就如成人之间的你我关系.从我自身看,毋庸置疑,我也是爱自己的学生的.课下,我也会对学生摸摸头,开开玩笑;学生病了,我也会嘘寒问暖,带他们去医院;每逢过节,我也会把住宿的学生叫到家里.但是,骨子里,我还是我,学生还是学生,当他们犯了错,我还是会站在老1 / 2

师的立场,会批评他们;当他们顶撞了自己,我也会觉得他们冒犯了老师的尊严.所以,学生对我只有一时的感动,而不是心甘情愿的折服.所以当我从教室里出来,有些被强迫的学生就不愿学习了,这就是根本. 可是朋友不是,朋友托办的事,一定要办好,因为你怕辜负他.魏书生的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学生是魏老师尊重的朋友,魏老师是学生尊敬的朋友,交换的条件是,老师给学生最好的民主,学生给老师最好的成绩.因为魏书生放弃了高大,所以他收获了亲近和成功.假如每个老师都如魏老师那样实行民主,真正的从骨子里去爱学生,把老师的角色扮演的卑微一点,学生的角色强大一点,那么,不仅有分数的成功,也会有社会道德的成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新生代.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不轻信,不盲从,他们更不会迷信老师的权威,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如严父慈母一样,用我们的全部爱心去感动他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谢谢大家! 2 / 2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撒播爱,走进学生心灵 宜州市第四小学韦美元 “读书是个人的希望,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强国,教育为先。为了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为了使每一位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在同一蓝天下茁壮成长,我觉得要把爱心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份爱心,一份关怀,足以点燃一个孩子一生的希望!在这里我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你给予别人的是幸福,自己收获的是快乐。爱心一旦彼此拥有,真情定会天长地久!”所说明的真实含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学习问题、品德问题孩子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孩子,往往对教师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教师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

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我在乡下支教任教的两个班级中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后进生。我先调查清楚他们的基本情况爱好等,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打球,因为我还上这两个班的体育,有时我特意调课让两个年级的体育课同时上,在体育课上我特意让班里同学选他们本班的篮球精英进行比赛,在其他同学的呐喊助威下他们完成了比赛,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同学们没有孤立他们,老师重视他们,课外还经常与他们玩玩、打打球、聊聊天等,因为我初到乡下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我就经常向他们了解村里及周边的情况,有时还给钱他们去村里帮老师买一些菜等日常用品,使他们觉得不仅是老师帮助自己,自己也可以帮助老师,从而产生自尊自信。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融洽气氛中建立了特殊的感情纽带。有一次星期一我在开车到半路时不小心摔了,伤并不严重但在嘴角、手上还是看见肿块,而我还是坚持到支教的学校上课,学生看见了老师的伤都很安静听话,这几个后进中有个学生中午就拿了一小半瓶的药酒给我,当时我很感动地摸了摸他的头。因此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孩子多交流、一起活动,与孩子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教育才能启动。 二、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班集体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

用爱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用爱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教育学生是我们教师天天要做的事情,不同的学生处于不同的状态,有一般状态、先进状态、中间状态。但是每一名孩子,都是自主能动发展的。教育是唤醒的艺术,教育者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用潜移默化的爱,唤醒孩子们自主发展的主能动性。 一、信任,是爱孩子源泉 还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曾经的他在课堂上当众顶撞任课教师、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甚至把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违反纪律行为视为勇敢。刚刚上这个班的音乐课时候,其他老师就向我历数了他的种种恶行:什么捣蛋大王,谁也不敢惹;什么天不怕、地不怕。这么多的外号,让我特别的关注了他。突然有一天,我被他的行为震撼了。有一天中午,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很快操场上就积满了雨水,特别是学校的门口的积水比较深。这时候,我看见他跑了出去,我正想向班主任老师告发他,忽然发现他在积水的地方放上几块砖,这样大家就不会因积水他身弄湿了鞋子。回眸之间,我看到他双清澈双眼。哦,我知道了他也是一名善良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我的音乐课上,给与他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课下我经常找他谈心,我终于找到了他后

进形成的原因。他的自尊心特别强,争强好胜,有错也不好意思承认。时间长了人们就对他产生了误会。我就有意的把一些他擅长的活动分配给他来完成,如:劳动、参加体育比赛。因为是他擅长的和喜欢的,每次他都能完成的非常好。我就不遗余力的表扬他,他的热情被点燃了,什么事情都积极的去参与了。同学们渐渐的也愿意和他玩了,他又回到了课堂上,回到了同学之间,聪明的他很快就在其他的方面上也有了进步。 看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会心地笑了。教育就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得那样:“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信任他们,让孩子们知道我能行,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让他们的心灵更纯净! 二、尊重,是爱孩子之本 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单单爱孩子是不够的,还要善于爱护他们。”懂得尊重他们,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一颗爱心,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学生。用心去尊重学生他们,接纳孩子的一切。 有一件事使我久久难忘,那是我和一名孩子之间的秘密。为了迎接区运动会,学校的检阅队伍加紧排练着。看见同学们脸上的汗水,体育教师自己拿钱为参加训练的孩子们买来了冰棒。在发冰棒的过程,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个没有参加训练的孩子,突然也跑了过来,伸手要拿冰棒。

真爱学生开启心灵

摘要: 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感恩。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对教师的最高奖励。 关键词:无私真诚博爱 正文: 教育的真爱,不是为达到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贯穿教育的每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是至善至诚的,爱的范围里,不能有丝毫私欲。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真爱就是无私的爱。 真诚的关爱是不计汇报的,把热爱学生看成是分内的事,是自己的职责。 我知道只有去掉了功名利禄的淡定从容之心,才能真心地爱上学生。在多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在他们生病时,我会像妈妈一样呵护陪伴;在他们烦恼忧伤时,我像姐姐一样细心倾听;在他们进步时我会慷慨解囊给予奖励;在他们骄傲时我会及时提醒。我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做到淡泊名利、心若止水,曾经到过平度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教,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享受同样的爱。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平淡是生活的常态。我不计较学生的态度,也不图学生的什么回报,当他们因感受到了爱而学会了感恩,我会淡然一笑,感到他们懂事了;当他们误解了我的用苦良心,我会更加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因为他们像初生的幼苗,还在成长,需要和风细雨。 真爱就是真诚的爱 真诚的爱像春风,能够吹尽寒冬的冰冷,更何况是学生纯洁的心灵?它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感恩。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小宇的学生,因父母离异,学习成绩急剧下滑,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离家出走,经常出入网吧,迷恋网络游戏。看在了眼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爱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改变一切。在拒城河小学支教时,我班有一个叫栾晓军的孤儿,现在依靠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家庭的变故,不幸的童年,坎坷的经历让他成为了一个寡言少语,内心自卑,性格孤僻的孩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本应该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和关怀,无忧无虑地成长,而他每天却提心吊胆:害怕别人欺负他,整天唯唯诺诺:害怕别人瞧不起他,甚至同学们笑笑,他都认为是在嘲笑他,然后趴在桌子上哭个不停,有时把书、本子撕成碎片。他是一个内心非常自卑、学习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这个缺少爱的孩子,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 我坚信他会自信起来的。于是,我一有机会就了解他,注意他,亲近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他。下雨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我知道后马上让我的同学给他弄来一套干净的衣服,然后我又亲自给他打来热水热饭。因为是班主任,中午吃饭前,我都会到教室里看看学生是否打好了水,打好了饭。教室里每个孩子前面,都放着一杯水,我注意到他却没有。第二天,我便悄悄地给他带来一个水杯,并告诉他:“吃饭前一定要先喝水,会有益身体健康的。”他反而说从不喝水。有一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他吃饭从不喝水,也不敢喝水的原因是怕上厕所,因为以前有人在厕所里欺负他。为了消除他的顾虑,我立即召开了班会,动员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帮助他,保护他。我发现他一直在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的信任,也是他一直期待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他为什么第一天、第二天就站在我们宿舍外面的原因。他期待老师对他的呵护,他相信老师就是他的保护人。冬天到了,在上学放学路上,孩子们骑着自行车,都会戴上暖暖的手套,他却把手缩在袖口里,弯着腰,顶着寒风,慢慢地向前爬行着。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第二天我又悄悄地把一副暖手套塞给他。学生生活是艰苦的,每天看到他只打一个馒头,买一包咸菜,心里总是酸酸的,为此我们同宿舍的李爱荣主任、高红霞老师经常让我把他叫来和我们一同吃饭。时间久了,我们感觉他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也似乎把我们当成了他的妈妈,和我们无拘无束,并且还会主动地和我们谈起他自己以及他外公外婆的一些事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结,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一丝笑容。 耐心是教育永远的希望,爱能改变一切。在学习上我耐心辅导他。一个孩子,家庭经历了那么多的变故,学习可想而知,英语连最基本的单词读音都不会,更不可思议的是,六年级的学生,每学完一个单词,都要在上面写上汉字。我努力克制着自己,安慰着自己:别急躁,慢慢来。于是,我耐下心来,从单词的读音开始教起:一遍、两遍……十遍,反反复复。慢慢地,他终于会读英语单词了,我非常高兴。趁此机会,我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并且说着:“You are great !(你真棒!)”,然后再奖励他一颗大大的五角星。我一直坚持着辅导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也会读一些英语句子了,尽管他在英语句子上面还是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汉语。对于他的每次进步,经常,我不但口头上表扬他,同时也奖励他一颗五角星,有时

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摘要: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主要动力。古今中外凡在学业中有成就的人,对学习都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保持浓厚兴趣的人,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平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废,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拉扎勒斯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如果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兴趣,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枯燥感。在数学课上教师在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充满活力,也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 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故事激趣。 故事对于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论家庭情况如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一有闲暇总会缠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给讲个故事,哪怕大人的故事编得破绽百出,他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为主人翁的沉浮牵肠挂肚,更有甚者是跃跃欲试地为主人公出谋划策。我在上师范时教我代数的一位周老师就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数学课总是和故事穿插在一起的,因此上他的课总也感觉不累,而到最后考核的成绩在全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或许是浓榜样吧,我在工作中也就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统计图时,先设计了一个有四个生产车间的工厂,厂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让四个车间进行比赛,却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急得厂长几天都睡不好觉的故事。这时就有学生开始为厂长支招了:把每个车间的产量用一张表列在一起,每个车间不都能知道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互相一比不就知道谁先进,谁落后了……有的学生也就七嘴八舌地为厂长想开了,有的学生也开始翻书找答案,有的开始讨论该想什么办法……在综合他们的意见后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图的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积极性也就不用提了,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儿童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儿童的游戏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部分知识时这样设计:充分利用教材第10—11页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机园活动作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的活动背景,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剩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不只是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

2021年师德演讲稿 让我用爱开启你心灵的窗户

师德演讲稿让我用爱开启你心灵的窗户 为大家推荐一篇师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然深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 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在我们青少年中,有一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特别要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教师的爱心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陪增信心。对有些生理缺陷或家境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要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使这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仍传为佳话。家贫的,他多方接济;有疾病的,他去看望;他在与所有学生

交往中,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敞开心扉,学生对他的感情深厚,终身不忘。教师的爱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感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我知道,许多工读学校的老师正是这样用自己的爱心与热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教育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工读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据我所知,我国工读教育对违法和轻微犯罪青少年的挽救成功率一般已达到85%,这其中不知凝聚了教师们的多少爱心与帮助! 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谈几点体会: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成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弟子。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在学生眼里,”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

教师节演讲稿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精修订

教师节演讲稿用爱点亮 学生的心灵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教师节演讲稿-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和我一样是班主任出身,什么动力能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呢我想那就是对学生的那份爱了,那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十五个春夏秋冬,一直在知识的百花园中默默耕耘,参加工作十五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在一起。我与学生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有高兴的、有伤心的、有令人振奋的、也有令人失望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和谢斌的故事。 提起谢彬在高西小学师生中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知道他不是因为他的调皮捣蛋,而是他特殊的家庭背景。可以说他是我们高西小学养大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没交过一分钱学费。 初识谢彬还是在他上学前班的时候,他矮矮的瘦瘦的,面色发白,头发脏乱,个头明显比同龄孩子矮了一截,一看就知是营养不良。他总是怯生生的不敢看人,从不和别人说话,性格中明显透着自卑。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孩子的命特别苦,他刚出生母亲就离家出走了,是他爸爸把他拉扯大的。爸爸每天靠抡板锹挣点饭钱,管不了孩子,垃圾堆成了他的乐园,邻居都说他是垃圾堆里长大的孩子。 那一次我看到了同学都在议论他,烈日炎炎,他还穿着一双大头棉鞋。看到别人嘲笑他,他硬是装着无所谓,说,我家有鞋,我就爱穿这双。多可怜的孩子啊,一颗多么需要呵护的童心呀!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酸楚。我决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让他感到人间有爱有关怀。一天检查个人卫生我无意中看见了他的手,我震撼了,这哪是一双孩子的手啊。手脏的已经看不出本色,手背结满了硬颊,还有一道道深深皲裂的口子。我打来热水,端起她的小手,帮他洗起手来。这一霎那我明显感觉他的手抖动了一下,眼睛也开始湿润了。我知道,孩子已经感受到了我的爱,孩子的心门已经悄悄打开了。 一天,我走进教室,闻到屋子里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很多同学都捂着鼻子不敢喘气。哪来的味道呢我走了一圈才闻到,气味是从谢彬身上发散出来的,这味道简直呛得人喘不过气

用体育的独特魅力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用体育的独特魅力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淄博市淄川区经济开发区中学 翟刚

用体育的独特魅力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背景: 体育的价值不仅是强身健体,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其教育价值也已经被充分认识和利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有着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价值,既能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又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有些后进生往往缺乏获得成功的体验。青春期正常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暴躁、怯懦、自私、偏激、厌学等不健康心理,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那么体育教师可不可以用体育的独特魅力吸引他们,为他们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舞台,以满足他们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发扬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施加影响,进一步增强他们在各方面取得进步的愿望,探索一条转化后进生的新途径呢? 案例描述: 在我任课的初三、四班中有一个学生叫李彤,进入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发现,随着他身体的发育,逐渐变得脾气暴躁,同学之间稍有不顺心便怒气冲冲,甚至拳脚相向。一次篮球课学生分组练习,男生组织比赛,我正在辅导女生练习传球,身后突然传来争吵声,循声一看,只见李彤抓住另一个同学的衣服正要拳脚相加,见此情形,我赶紧跑过去制止。原来有个同学埋怨李彤不传球,挖苦了几句,李彤

被激怒了,就要打这个同学。课后对李彤批评教育后,就让他走了,但我总觉得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我找到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说李彤精力旺盛,但是学习积极性差,时常逃课去玩游戏,在课上经常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甚至让教师下不了台,仗着人高马大经常欺负同学。我又经过调查,原来他的家庭很富裕,从小养成了一种高人一等的心理优势。父亲没时间管教,学习成绩落了后。到了初二,想上进又一下子吃不了苦,受不了拘束。常想在某些方面展示一下自己,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满足一下表现欲望,展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又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手的。由此,导致了借上课大喊大叫或耍几个小动作,打架斗殴呈英雄来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分析我觉得李彤品质没有多大问题,身体条件却很好,能不能引导他发挥自身特长,让他找到自己的成长点进一步激发他在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呢? 课外活动时,我找到他问:“李彤你身体条件不错,愿不愿意参加咱们学校的篮球队。”李彤听到这样问他,脸上露出不相信的神色:“老师你愿意让我参加吗?”我说:“我们校篮球队的队员必须遵守学校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学习努力。如果你能做到,我看你条件不错,我就吸收你为篮球队的成员。”李彤满脸兴奋说:“老师我一定做到。”“那我送你四个字‘文质彬彬’,这是《论语》上的一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质”是指质朴的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彬”是美好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仅仅有质朴的品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只有既身体健康、品质端正又文雅有礼才能称得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用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中卫市第一小学侯建玲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可见,教师的爱是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奉献。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权威式的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式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恭听顺从,任何异议都是对教师的不恭、对权威的侵犯。我想认为,对于行为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若教师从关爱的角度出发,不失时机地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去了解他、呵护他、温暖他,多下点功夫,他们就会茁壮成长。 我班的张兆旭同学,学习不认真,成绩总是倒数,并且他常惹事生非。做作业时,自己不认真,还要去影响别人,一会儿碰碰这个,一会儿动动那个,搞得其他同学也不能安心;看见别人做游戏,他也要挤上一脚,但又不遵守游戏规则,批评他,他也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让每个老师都感到十分头疼。 有一天,张兆旭作业没做完,又在玩了。看见我进教室,他马上回到座位上,装模作样地做起作业来。我走到他身边,正想好好地骂他一顿,他看见我,赶紧站起来说:“老师,我在做作业。”听了他的话,我心想:骂他也没用,不如换个方式。于是,我按住火气,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可能遇到难题了,所以去向同学请教吧?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同学。来,老师和你一起来解决难题。”我边说边在他身边坐下来,张兆旭用不相信的眼神盯着我,看了好久,随后埋头做起作业来。这次的作业虽然不是全对,但字迹端正,写得极认真,我破例给他的作业打了个优星,并鼓励他:“你今天的作业很努力,老师奖给你一颗星,相信你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让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让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了,在教育界的人们听惯了这个词,可是要想真正做到爱生不是一朝一日。在我从教30多年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最好的良方是爱自己的学生,孩子们每天能亲切地叫一声老师好,我就感到足够了。这些都来自爱的感化,来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爱学生就要爱学生的全部,象父亲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凭借自己耐心、细心,每时每刻都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学生病了,要陪着孩子上医院,全程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哪怕是递上一杯热水,哪怕是一句问候,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学生家庭有困难就及时送上一丝温暖。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但教师这个职业也是最神圣的!我无怨无悔!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学生?呢?下面就我的经历谈谈几点感受: 一、用耐心对待学生 我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历尽了千辛万苦,也遇到过很多困难。2007年我所带的六(3)班是个全校公认的老大难班级,打架闹事都在一个班,那一年班主任工作非常难做,记得我班陈志祥是出了名的小混混,他是一位特殊学生,也是一位问题很严重的学生。从不把老师放在眼中,他的手

下有三个小团伙,每天都不能按时到校,中午有时搞点小啤酒,满脸通红来到课堂,有几次英语老师(女)都被他们气得流眼泪。虽然小学几年,他曾经在多个学校读过书,绕了一大圈,最后,又转到了我们六(3)班,由于该生父母离婚,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所以该生从小对父母没有概念,从小和姑妈在一起。姑妈虽然宠爱他,但是缺乏教育方法,形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怪癖,不懂礼貌;上课从不认真听课,喜欢在课堂上捣乱,经常无理顶撞老师。思维怪异,自卑却又自尊;霸道蛮横,易冲动发怒;从不能吃?亏?,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及善意的劝告。这是我几十年教育生涯中遇到的一名特殊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自始自终没有放弃对他的拯救,而是用个人的耐心,走进了这男孩紧闭的内心世界,矫治了这个学生性格中的缺陷,也从思想和道德情感上引导这位学生。我深深懂得,与他来硬的肯定不行,我就利用每周的班会,进行感恩教育,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其次我又发动全家总动员,把四个小团伙的家长单独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发挥家长的作用,要他们谈感受,认识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由于我的不懈努力,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最终使这个男孩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其他几名学生都分别考取了较好的学校,现在这几名学生碰到你,很远的看到我,就主动地上前跟我打招呼。我说你们当初恨不恨老师,他们说我们感谢您还来不及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抚平受伤的心灵,只有通过有效的引导,积极的鼓励,以平等的爱打到他的心灵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_1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管理艺术水平。班主任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形成这种氛围呢?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现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像农民爱土地,工人爱机器一样,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任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不能有私心、偏心,要以心换心,平等而真诚对待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不只是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为朋友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不但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且要善于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要切切实实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每一个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老师还应是学生倾诉和交谈的朋友,他应常常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三、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班主任老师应是教育工作的有心人。教育无小事,在开展工作时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一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要认真调查、仔细了解、妥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工作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