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吗_

美国的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吗_
美国的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吗_

美国财政支出结构

美国财政支出结构 根据美国统计署(https://www.360docs.net/doc/f18542557.html,)分类,美国财政支出分类为: Total expenditure: 1. General expenditure:①Intergovernmental expenditure ②Direct expenditure:Ⅰ. Education. Public welfare. Hospitals. Health. Highways Ⅱ. Police protection. Correction. Natural resources. Parks and recreation.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Ⅲ. Interest on general debt. Other and unallocable 2. Utility expenditure 3. Liquor stores expenditure 4. Insurance trust expenditure Government Finances: 2000-2010

General expenditure 占86.124%; Utility expenditure 占1.455% Liquor stores expenditure 占0.280%

Insurance trust expenditure 占12.141% 美国财政结构分析: 按照一般财政项目分类 一.物质投资资本支出 二.国防支出 三.健康保障计划支出

四.研发支出 五.教育与培训支出 六.行政管理费支出 七.利息支出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 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 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20世纪美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美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财政政策 在大萧条之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直奉行斯密的廉价政府财政理论,遵循小的、平衡的预算理念。平衡预算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最基本的财政政策。数据表明,1789年至1932年间,只有1/3年份的年度预算出现赤字,并且预算赤字往往是在卷入战争或者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才发生,而在1932年之后至今,不到1/5的年度出现预算盈余,其他年度都是赤字。1913年之前,联邦政府主要依靠关税和商品税来平衡预算;1913年联邦所得税合法建立之后,所得税迅速成为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并成为联邦政府平衡预算的重要工具,所得税政策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平衡财政预算的要求。在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巨额的军费需求导致了联邦所得税率的第一次最大的提高,最低边际税率由1915年的1%提高到1918年的6%,最高边际税率由1915年的7%上升到1918年的77%。战后,所得税税率开始逐步削减,最低边际税率由1918年的6%逐步削减到1929年的0.4%,最高边际税率由1918年的77%逐步削减到1929年的24%。 二、20世纪3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的总需求管理型的财政政策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经济处于异常萧条的状态。失业率高居不下,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时,失业率高达24.9%。通货膨胀加剧,银行大量倒闭。经济大危机动摇了西方世界对自由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念,政府干预经济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政府被动或主动进行总需求管理型的财政政策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罗斯福新政”——由被动到自动地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拉开了“罗斯福新政”的序幕。“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扩大财政支出,开办政府工程,实行失业救济,以此振兴经济。这些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导致了财政支出规模迅速扩大,赤字也急剧上升。虽然罗斯福早期并不是赤字财政的信奉者,但。“罗斯福新政”的结果的确导致了连年赤字,巨额的赤字与其说是出于主观意愿,不如说是为环境所迫。但赤字财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经济重回良性增长之路。 (二)“二战赤字”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20世纪40年代,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巨大的开支使得联邦政府的财政政策表现为极度的扩张。以1942年为例,美国联邦政府当年财政赤字达到360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近40%,这在和平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这种赤字财政政策却促使了美国经济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1940—194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了20%,并使失业率降低到1-2%,物价平均每年只上涨6-3%。这是赤字财政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特殊例证。 (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对平衡预算的努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导致的赤字膨胀使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将控制赤字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杜鲁门曾在回忆录中说:“从1946年6月30日到1952年6月30日,我的政府有超过支出30亿美元的净收入。这在我看来是卓越的理财之道”。艾森豪威尔1955年2月19日在讨论减税建议时说,“那将意味着回

2019年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对比及财政预算流程的中美比较

2019年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对比及财政预算流程的中美比较

目录 一、中国央地财政与财政“四本账” (1) 1.1整体:地方财政支出占比上升 (1) 1.2地方财政预算“四本账” (1) 二、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与资金投向 (3) 2.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民生保障支出上升,地方承担主要支出责任 (3) 2.1.1整体支出水平和增速:民生保障支出持续上升,部分基建支出增速回落 (3) 2.1.2支出责任:地方承担主要支出责任,中央聚焦外交、国防、金融、粮油储备事务 (5) 2.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6) 2.2.1整体支出水平和增速: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稳定上升,民生保障支出增速回落 (6) 2.2.2支出责任:地方承担主要支出责任,中央聚焦铁路、国债、水利工程等事务 (7) 三、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对比 (8) 四、财政预算流程的中美比较 (13) 4.1中国财政预算流程 (13) 4.1.1预算编制阶段 (13) 4.1.2预算审批阶段 (15) 4.1.3预算执行阶段 (15) 4.1.4预算审计阶段 (15) 4.2美国财政预算流程 (16) 4.2.1预算编制阶段 (16) 4.2.2预算审批阶段 (16) 4.2.3预算执行阶段 (17) 4.2.4预算审计阶段 (17) 图表目录 图表1:历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 (1) 图表2:中国财政支出类别 (2) 图表3:一般公共预算各账户勾稽关系 (2) 图表4: 2017年财政支出情况(亿元) (3) 图表5: 2017年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分布情况 (4) 图表6: 2017年民生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4) 图表7: 2017年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情况(亿元) (4) 图表8:历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 (5) 图表9: 2017各项目中央和地方支出分布(亿元) (5) 图表10:各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占比 (6) 图表11: 2017年主要财政支出项目分布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7) 图表12: 2017各项目中央和地方支出分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7) 图表13:各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占比(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8)

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最佳答案、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起草,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也参与制定预算、税收和财政等政策。美国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的经验: 1、主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每当经济萧条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就实施减税政策,减税的手段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如提高起征点、增加免税额等)。里根执政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实施了大幅度减税措施;小布什执政以来,先后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提出了以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国10年内的减税总额高达15000亿美元。每当经济增长过快出现过热苗头时,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或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就实施增税政策,增税的手段包括提高税率或扩大税基(如降低税收起征点、减少或取消免税额)。克林顿执政时期,为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保证美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曾将应纳税收入在14万美元以上的夫妻联合申报家庭(单身纳税人应税收入在11.5万美元以上)的边际税率从31%提高到36%,同时规定应税收入超过25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适用39.6%的最高边际税率。此外,为了支持某个产业发展,美国也会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美国政府通常不用税收优惠来招商引资。 2、严格依法管理财政预算。美国的联邦财政预算由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编制,报经国会批准。财政预算经国会批准后,财政部可根据经济情况进行微调,但是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的任何调整都由国会决定,无权变更。 3、政府对发行国债持审慎态度。美国政府对发债很审慎,主要根据财政收支预期进行,每年三月份公布政府的发债情况。美国决定发债是自动形成的,经济好时政府就少发债;经济不好时政府就多发债。不管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如何,当政府财政紧张时,总统必然要求发债,国会只要求财政部为满足一定支出而融资,而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4、财政政策长期发挥作用。在美国,不管是增税、减税还是调整预算收支的规模和结构,都要启动繁琐、严格的司法程序,必须经国会审批。因此,美国财政政策是长期的供给型政策。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体制的改革 以事权与财权对等为核心的新一轮分税制完善和改革能早日启动,才是中国经济有可能走上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前不久表示,我国将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分税财政体制在新形势下的积极作用。 十多年以来,分税制使得中央政府能够集中大量财力来调控经济发展,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为了充实地方财政的“腰包”,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将在阵痛中开始“破冰”! 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较好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十多年来,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和增强宏观调控能力,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有待于深化改革和加以完善的地方,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等。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最重要的职责,带有非常强的外溢性特征,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理应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的基本职能也必须依此来确定。如果由财力严重匮乏的基层政府来承担,必然会导致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不足或严重不均等,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严重背离,分税制就无法起到平衡地区差异的作用,更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源缩减,促使其从预算外寻找收入来源,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财政现象,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土地财政”。据统计,1999至2008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面积从45391公顷上升至165860公顷,年均增长率15.5%。同期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也不断上升,成交价款从514.3亿元上升至10259.8亿元,后者大约是前者的20倍,年均增长率39.5%。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土地出让金成交价款年

《西方经济学(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

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比较

2008年经济危机下中美财政政策 1207614008 12713 丁洋 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美国作为经济危机爆发的中心,其损失可想而知。我们对于经济危机下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比较。 一、中美所实行的财政政策 1.中国 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向各国宏观调控当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政政策的运用成为重要的应对措施。中国在2008年11月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可以起到直接拉动经济的作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支出,扩大消费;二是通过减税刺激消费,扩大生产。其基本内容是: (1)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在金融危机渗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采取的是从紧的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还决定到2010年底进行总共4万亿元的投资。且这4万亿元只能用于投资,而不包括减税、价格补贴等其他财政支出。4万亿的投资政策主要是用于对“三农”的补贴、对家庭保障性住房进行加大建设、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以及对地方和民间的投资。. (2)税收政策及减少收费。2008年11月初,上调3486项商品的进出口退税,同时发布了对100项行政事业性项目的收费进行取消和停止征收的通知,11月28日全国家家电下乡启动。从2009年1月起中国开始实施增值税的转型,从此转型预计能够减轻企业约1233亿元的赋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赋税负担约减轻共5000亿元。 国家财政政策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就中国的财政政策来看,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降低了税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g、t上升或tr下降,使得AD曲线向右移动,总需求增加,促进经济复苏。 2.美国 (1)大幅退税一次刺激消费和投资。2008年初,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此法案中的退税额高达1680亿美元。通过退税来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Tr下降,AD曲线向右移动。 (2)提高银行存款保险限额。自2008年10月起至2009年12月31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及全国信用社股份保险基金为单个帐户存款保险提高了额度,从10万元美元提至25万美元。为银行存款储户提供存款保险,主要是为了预防储户因为对银行丧失信心而提取存款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正常运行的信誉破产问题。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中美近三年财政支出及口径对比..

数据题:比较我国与美国财政支出口径有什么不同?以近三年数据为基础,分析两国各项目科类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变化,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首先,中美的财政支出的分类不同,每一项的归类也有差异,同时项目科类的详尽程度也不相同,这与两国的财政政策和体质有关。 二、中国近三年财政支出: 2012年 单位:亿元 项目2011年2012年预算数为 执行数预算数上年执行数的% 一、一般公共服务1190.31 1230.61 103.4 中央本级支出903.01 946.84 104.9 对地方转移支付287.30 283.77 98.8 二、外交307.73 342.31 111.2 中央本级支出306.81 342.31 111.6 对地方转移支付0.92 三、国防5835.97 6503.11 111.4 中央本级支出5829.62 6479.20 111.1 对地方转移支付 6.35 23.91 376.6 四、公共安全1695.47 1826.64 107.7 中央本级支出1037.01 1142.89 110.2 对地方转移支付658.46 683.75 103.8

五、教育3248.60 3781.32 116.4 中央本级支出999.05 1028.87 103.0 对地方转移支付2249.55 2752.45 122.4 六、科学技术2034.06 2285.46 112.4 中央本级支出1942.14 2234.40 115.0 对地方转移支付91.92 51.06 55.5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415.88 493.84 118.7 中央本级支出188.72 207.33 109.9 对地方转移支付227.16 286.51 126.1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4715.77 5750.73 121.9 中央本级支出502.48 570.63 113.6 对地方转移支付4213.29 5180.10 122.9 九、医疗卫生1747.78 2035.05 116.4 中央本级支出71.32 83.31 116.8 对地方转移支付1676.46 1951.74 116.4 十、节能环保1623.03 1769.10 109.0 中央本级支出74.19 63.44 85.5 对地方转移支付1548.84 1705.66 110.1 十一、城乡社区事务142.90 87.25 61.1 中央本级支出11.63 6.95 59.8 对地方转移支付131.27 80.30 61.2 十二、农林水事务4785.26 5491.45 114.8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概述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本国经济,美联储深刻理解美国资产泡沫是美国多年扩张的货币造成的,主观上希望泡沫永远不会破裂,另一方面通过微调美国经济、消化历史包袱。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美联储积极运用有关金融工具以尽量减少利率和货币信贷量的变化,努力达到兼顾“充分就业、市值稳定”的两大目标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经济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经历了数次的金融危机,而因为1907年一个特别严重危机,1913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建立起了联邦储备银行。今天,美联储的金融体系更广泛,而不仅仅是在确保其金融稳定上。 为了解决银行挤兑问题,为美国担任中央银行,在私人利益之间和政府集中责任之间取得平衡的银行,为了监督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会议。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信贷权利要管理国家的货币供给。 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目标的管理该国的货币供应量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的价格,包括预防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温和长期利率为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遏制了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市场为美国政府和外国官方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以存款机构,在经营国家的支付系统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方便各地区的交流付款以应付当地的流动资金需求为了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地位。 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美国财政政策激励作用的再认识

March 2009 总第241期3金 融 危 机 经济学家们在两年前还都认为财政政策对烫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并不显著,并对此深信不疑。但时隔至今,全世界的政府,包括华盛顿在内,几乎都在努力实施巨额的财政激励计划,期望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观点甚至也得到高等院校、政府和商业机构中的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迅速而彻底的转变呢?财政政策发挥其潜能需依靠哪些关键因素?万一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失败,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一、美国财政政策的轮回 财政政策进入美国政策决策者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为应对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失业率仍有相当长时期在两位数以上居高不下,直至1941年,政府为配合租借法案的实施,以及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投入大量财政用于军事开支,改变之前的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这一状态才得到扭转。积极财政政策对解决大萧条中的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成效卓著,成为凯恩斯主义最推崇的经典案例。 二战结束后,大部分美国宏观经济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凯恩斯理论以预防失业。一部分经济学家设计出了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希望借此消除失业,或者退而求其次,至少可用于烫平经济周期的波幅。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结果很快对此类工具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凯恩斯乘数比以往预想的要小得多。乘数较小的原因在于,引致的货币需求以及巨额财政赤字会影响长期利率,从而对利率敏感型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此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汇率发生变化,通过国际收支的渠道减少国内总需求,使得乘数进一步下降。  即便经济数据日趋丰富,计量经济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经济学家仍很难对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不知道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程度有多大。这种不确定性说明过于频繁和不断调整的财政政策有可能会增加而不是削弱经济的波动性。更严重的是,由于刺激消费或减税需要一个决策的过程,财政措施的实施也需要时间,这会给政策效果造成时滞,也意味着刺激计划实施的时机往往是在经济走出谷底之后,这样会给快速扩张的经济带来不合时宜的过度刺激。1960年代因扩张性财政政策而造成的滞胀局面,直接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如日中天时代的根基。 之后反周期政策的操作重点从财政政策转向货币政策。经济学家认为调整货币政策能够更快捷,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诸多渠道对总需求产生影响。1980年代以来的低通胀率和经济周 美国财政政策激励作用的再认识 马丁?弗尔德斯坦(Martin S. Feldstein) 编者按: 马丁?弗尔德斯坦(1939-,美国纽约),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Of Economic Research,以下简称NBER)名誉主席。NBER为全美最大的经济学研究机构,约半数以上的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其会员。1982-1984年,弗尔德斯坦教授担任里根政府的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2004年担任美国经济学会(AEA)主席;2006年受布什总统成为其外部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2009年成为奥巴马邀请经济恢复顾问委员会顾问。弗尔德斯坦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和国际税收。 本刊征得作者同意将此文翻译(作者对中文翻译免责)并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奥巴马救市方案 美国财政政策 中国分类号: F8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60-1770(2009)03-04-04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 2017-05-19? 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 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 (1)分税制财政体制 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以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目标,或对中央委托地方事务、中央地方共同事务按其相应资金进行补偿,地方政府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四、税收返还和地方上解。税收返还是为保障地方既得利益、顺利推进相关改革设立的,包括增值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三项。地方上解主要是指地方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财政体制规定上解中央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保留的地方原体制上解收入和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2009年,为简化中央与地方财政结算关系,中央财政将地方上解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作对冲处理,相应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 (2)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中美国财政关系

中国与美国的财政关系 ——摘自天涯社区财经论坛精品文章 法国总统经济顾问雅克•阿塔利在其新书《国家的破产》中指出: “月收入不足1000欧元的中国人,却将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收入10倍于己的美国人”。 “中国人负责劳动,美国人负责享受。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抱怨借给美国的血汗钱(美元债务)在随着美元贬值而不断地缩水蒸发。” 美国对中国的财富掠夺,已经由以往通过贸易和投资为主的外部掠夺,上升到鼓吹把中国经济直接纳入“中美国”计划经济调控体系,统一调节“中美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 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取中国的部分财富,而是要统一调控中国的全部财富,完全实现“中美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美国”将成为不同于欧盟那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这种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虚拟经济时代殖民化发展的崭新特征,它既不像欧盟内部那样所有成员国之间都是平等伙伴关系,也不像旧殖民体系内部那样双方是主仆关系——中国绝非是美国的殖民地或仆从,而是类似于寄生蜂和棉铃虫那样的寄生关系——美国寄生于中国经济体内,耗费和吞噬中国的资源和财富,直到把中国彻底榨干榨死为止。

或许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道两房债券的损失,更不知道为什么许多爱国学者会对两房债券的损失痛彻心扉。两房公司是指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贷公司,是美国政府为解决美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住房贷款公司,向美国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老百姓提供住房贷款,让美国老百姓能够拥有住房。凭借美国政府的这些政策,美国成为全世界住房相对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只需2到3年的家庭收入,就能购买一套带有车库的宽敞住房。后来,由于两房公司滥发贷款,还通过金融创新巧立名目用住房贷款进行金融投机,最终陷入了破产边缘。就在美国国会讨论是否让两房公司破产之时,两房公司的老板和美国政府官员飞来中国,以债券的方式,从中国获得了3760多亿美元(相当于万亿人民币),填补了一部分巨额亏空,避免了被美国国会决定破产的噩运。 可是,亏空巨大的两房公司并没有因为中国投资而好转,而是继续恶化,其中,房利美的股价由99美元下跌到55美分,房地美的股价由48美元下跌到不足80美分,两房公司股价缩水高达99%,按照纽约交易所关于股价不到一美元必须摘牌退市的规定,美国政府宣布两房公司摘牌退市,中国3760多亿美元,相当于万亿人民币,就此变成了纯粹的纸上财富,而万亿人民币代表的实际财富,已经化为乌有。 消息传来,中国爱国学者悲愤呼号、痛彻心扉,而中国买办集团新组建的财经御林军却蜂拥而出、高调亮相,欺骗国人说“两房公司债券有美国政府担保,如同美国国债一样安全”,“债券不是股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壹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壹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壹、危机起因 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壹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壹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得大量投资亏损。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壹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仍欠

15亿。假设它盈利和亏损的机会各为壹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见,这是壹个很合理的决策。可是壹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X公司借贷,且以住房为抵押。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X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X公司购买CDS保险,且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壹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仍贷款,然后贷款X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X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

美国财政

目录 一、财政政策 (4)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4) 2. 美国财政政策现状 (4) 3. 个人分析 (4) 二、货币政策 (5) 1.什么是货币政策 (5) 2.美国货币政策现状 (5) 3.个人分析 (5) 三、挤出分析 (6)

摘要:美国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逆对经济方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美国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方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关键字:美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1.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 2.美国财政政策现状 美国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减税,扩大政府开支等等。特朗普当选后,就雄心勃勃地宣称将推出一系列刺激方案,包括减税、拉动基建、贸易改革、教育改革等。仅针对美国交通类基础设施,就提出了5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特朗普还将放松对中小企业和金融行业的监管激活经济活力,拉动就业。 3.个人分析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政府支出、税收来带动国家经济同时增加个人收入。 从税改角度看,税改法案既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和压减个税极差,又包括取消遗产税和净投资所得税、降低美国企业海外利润回流美国的税率等内容,是美国30多年以来对税法最大的一次调整。虽然现在难言税改必定成功,但其必将对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长远和深刻的影响。2017年12月20日周三,传出美国发布减税的方案的新闻。方案中指出个人所得税普遍下调、企业所得税由30%降至20%。从经济学分析,政府降低企业的税收,可以促进企业的投资能力,使I(投资)上升从而使得IS曲线右移。同样减少个人的税收,可以减轻居民个人的负担,则会使他们的消费支出能力相应增加,从而会使IS曲线右移。假设LM 曲线不动,两条曲线交点向右下移动,国民收入Y增多,利率r下降。 政府支出角度看,近年来用于社会福利的支出约占美国政府总支出的一半。社会福利的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失业工人的补贴和年老公民的生活费用)和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联邦政府总支出约等于GDP的20%。其中社会福利的支出约等于联邦政府总支出的24%,医疗保险的支出约等于联邦政府总支出的23%。这便是说,二者之和将达政府支出的一半。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Y增加。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在LM曲线不动的情况下,国民收入Y上升,利率r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