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规程20110506

江苏省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规程20110506
江苏省水工混凝土耐久性规程20110506

ICS ??.???

P ??

备案号:?????-2011 DB32

江苏省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耐久性规程

Cord of concrete duarability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Jiangsu province

2011-??-?? 发布2011-??-??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1-??-?? 发布2011-??-??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为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实现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规程共10章100条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招投标阶段;混凝土材料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其它防腐措施;混凝土耐久性检验与验收;检测、养护、维修;以及有关附录。

本规程附录A、B、C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梅国兴,肖志远,王珍兰,张福贵,翟高明,姚文泉,章新苏。

本规程主要审稿人:

本规程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

目次

1 总则 (1)

2术语 (1)

3 基本规定 (1)

4招投标阶段 (2)

5混凝土材料要求 (2)

6 混凝土配合比 (4)

7 施工 (8)

8 其它防腐措施 (9)

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与验收 (11)

10 检测、养护、维修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于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评定表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质量评定表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混凝土养护质量评定表 (16)

本规程用词说明 (2)

条文说明 (2)

江苏省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耐久性规程

1 总则

1.0.1江苏省水工建筑物混凝土有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抗渗、抗冻、抗硫酸盐侵蚀、抗冲、抗磨蚀、早期抗裂等性能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和提高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实现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寿命,现编制《江苏省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耐久性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水工混凝土结构遭受一般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氯离子侵蚀、冻融破坏、化学腐蚀等环境条件,对于受大气环境污染、防冲耐磨等环境条件,需进行专题论证。

1.0.3本规程规定的耐久性设计、施工、检验要求,为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最低要求。设计中可根据工程特点、当地的环境条件与实践经验,以及具体的施工条件等适当提高。

1.0.4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水利行业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2 术语

2.0.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

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

2.0.2水工耐久混凝土

用混凝土常规原材料、常规工艺、掺加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及化学外加剂,经配合比优化,限制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用水量,良好养护,在一般大气、冻融、氯离子侵蚀等环境条件中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和良好工作性的水工结构混凝土。

2.0.3 设计使用年限(Designed service life)

设计人员用以作为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度或保证率的目标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应由业主或用户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并满足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2.0.4 胶凝材料(Cementitious material,or binder)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0.5 水胶比(Water to binder ratio)

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总量的质量之比。

2.0.6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concrete with high volume mineral admixtures)

本规程所指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为单掺粉煤灰时的掺量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30%,单掺磨经细矿渣粉时的掺量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50%;或各种矿物掺合料掺量之和不小于50%。复合使用多种矿物掺合料时,粉煤灰掺量与0.3的比值加上磨细矿渣粉掺量与0.5的比值之和大于1。

2.0.7混凝土的电通量(Charge passed)

在60V直流恒电压作用下6h内通过混凝土的电量。

2.0.8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inimum concrete cover to reinforcement)

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最外缘所必需的最小垂直距离。

2.0.9 其他防腐蚀措施(Addit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

在采取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和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常规措施仍不足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时所需要进一步采取的其它措施,如使用环氧涂层钢筋、钢筋阻锈剂、混凝土表面涂层、透水模板等。

2.0.10透水模板(controlled permeability formwork)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的模板,内侧置有一层专用的织物,可以排出新拌混凝土表面的多余水分和裹入的气泡,在混凝土早期养护阶段起保湿作用,能有效提高表层或保护层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2.0.11钢筋阻锈剂(corrosion inhibitor)

能抑制混凝土中钢筋电化学腐蚀的化学物质。掺入型阻锈剂为掺加到新拌混凝土中的化学外加剂,主要用于新建或加固改造工程;渗透型阻锈剂涂于表面并渗透到混凝土中,主要用于既有工程的修复。

2.0.11严重环境作用

指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为严重(D级)、非常严重(E级)、极端严重(F 级)。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水利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时,均应明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环境条件、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提出各结构的使用年限明细表和定期检测、局部更换或维修期限,明确施工阶段保证混凝土使用寿命的技术措施费,并应按有关要求编制和核定概算。

3.1.2 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当同一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位或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不同时,应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耐久性设计;当同一水工混凝土结构处于多种环境作用时,应根据每一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分别进行耐久性设计,通常由作用程度较高的环境类别决定或控制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要求。

影响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较多,除环境类别外,还与结构表面保护措施、实际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设计时可根据表层保护措施、预期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将耐久性要求作相应的提高或降低。

3.1.3为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如下:

3.1.3.1选用质量稳定并有利于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水泥和骨料等原材料;

3.1.3.2在混凝土组成中掺入矿物掺合料;

3.1.3.3合理确定混凝土的用水量,适当降低水胶比,在混凝土中使用引气剂、高效减水剂等合适的化学外加剂;

3.1.3.4确保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厚度;

3.1.3.5施工时保证混凝土能及时养护并达到规定的养护时间。

3.1.4 设计文件内容

水工混凝土结构防腐蚀耐久性设计文件宜包括以下内容:

(1)结构所处的环境与类别、作用等级,周边既有工程受环境腐蚀作用劣化的调查分析。对于严重环境作用下的结构,宜掌握周边已建工程耐久性现状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必要的检测数据。

(2)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并列出结构的各个部件使用年限明细表,标明在结构的使用年限内需要大修或更换的结构构件名称及其他预期的修补或更换期限。

(3)混凝土材料设计

根据工程项目的功能需求、使用环境级别、耐久性要求,合理确定结构混凝土技术性能,包括满足使用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要求、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要求、施工条件下的工作性要求、工程业主提出的其他要求,提出混凝土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品种、配合比参数限值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耐久性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抗碳化、抗冻等级、抗渗等级、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耐磨性、抗碱骨料反应、耐腐蚀性等,有较高抗裂性能的混凝土宜要求进行抗裂性对比试验。

(4)与耐久性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

包括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防水排水措施;特殊运行条件如高速水流、撞击等对耐久性的影响措施。

(5)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要求

(6)提出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与评定验收标准,施工养护质量

要求(温度、湿度、湿养护期限与方法)、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并标明在结构施工图和说明中。

(7)对于重要工程中受严重环境作用的结构部位,宜采取混凝土表面保护、使用透水模板、掺入钢筋阻锈剂等其他防腐蚀控制措施。

(8)向业主和运行管理单位提出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定期跟踪检测项目和定期维护或构件更换的要求。

3.2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环境作用等级

3.2.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按表1确定。

表1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3.2.2江苏省水工混凝土所处环境类别分为一般环境(碳化环境)、冻融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等,可按表2进行确定。

表2 江苏省水工混凝土结构所处主要环境类别

3.2.3环境作用等级

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按轻微、轻度、中度、严重、非常严重、极端严重分为6个等级,江苏省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环境作用等级可按表3确定。

表3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环境作用等级

3.3材料要求

3.3.1混凝土材料应根据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作用等级和结构使用年限,按同时满足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混凝土原材料组成的要求确定。

3.3.2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4的规定。

素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一般环境可按Ⅰ-A作用等级取用,冻融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可按表4的规定确定,氯化物环境可按表4的Ⅲ-C 环境作用等级确定。

表4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3.3.3混凝土抗碳化指标

试验方法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快速碳化28天,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碳化深度小于15m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碳化深度小于20mm,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时碳化深度小于30mm。

3.3.4混凝土抗冻等级

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等级要求,混凝土抗冻等级按表5取值,试

验方法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进行快速抗冻试验,对受氯离子侵蚀环境宜采用实际环境中的水进行抗冻试验。

表5 混凝土最低抗冻等级要求

3.3.5混凝土抗渗等级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分为W4、W6、W8、W10、W12等,试验方法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3.3.6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指标

对于氯化物环境中的重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应采用大掺量或较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设计时宜提出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指标,并宜满足表6的要求

表6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入性指标

3.4构造规定

3.4.1根据耐久性的要求,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从箍筋、分布筋的外缘算起。不同环境作用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钢筋防锈蚀、与混凝土构件钢筋受力的要求,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取值见表7。

设计采用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宜不小于表7中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施工允许负偏差绝对值之和,施工允许负偏差对基础、底板、墩、厚墙(墙厚>60cm)取10mm,对薄墙(墙厚<60cm)、梁、柱等取5mm,对桥面板取3mm。

表7 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mm)

3.4.2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值不应超过《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的规定值。

3.4.3混凝土钢筋设计应满足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要求。

3.4.4设计文件中可适当调整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掺入抗裂纤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安装冷却水管、提出混凝土入仓温度限值等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3.4.5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形状和构造应能避免水、汽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并宜采取以下构造措施:

1)混凝土结构外露部分截面几何尺寸形状应简单、平顺、棱角少,避免突弯、易产生应力集中异形结构;

2)混凝土结构表面形状应有利于排水,受雨淋或可能积水的露天混凝土构件顶面,宜做成斜面,并考虑结构挠度和预应力反拱对排水的影响;

3)牛腿等悬挑构件、桥梁结构,在可能遭受雨淋的外侧构件上,宜设置排水设施或采取其他防止雨水流向构件底面的构造措施;

4)结构的施工缝宜避开浪溅区和水位变化区。

3.4.6对于遭受严重冻融破坏和化学侵蚀的混凝土结构,应考虑暴露面上混凝土的剥蚀对构件(特别是薄壁构件)承载力的损失,设计时可适当提高结构尺寸或保护层厚度。

3.4.7暴露在混凝土结构构件外的吊环、紧固件、连接件等金属部件,表面应采用可靠的防腐措施。

3.5耐久性设计的具体内容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物,在不同环境作用等级下需要进行耐久性设计的具体内容大体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级别的结构物在不同环境作用等级下的耐久性设计内容

4 招投标阶段

4.1在施工招标文件中,应根据工程各部位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环境条件、设计强度等级,明确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水胶比限值、胶凝材料用量限值,明确混凝土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抗冻、抗渗、早期抗裂性等耐久性指标,单独列入相关的技术措施费用。

4.2招标文件中应对混凝土养护提出具体要求(温度、湿度、湿养护期限与方法),并单独列入混凝土养护措施费。

4.3对重要的工程或重要工程构件,设计文件、招标文件中应提出耐久性质量的具体检测要求和合格验收标准,并规定未能达到要求时的补偿与处理办法。

4.4在施工招标编制标底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招标文件,合理列入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价格水平和施工技术措施费、检测试验费用。

4.5投标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应按照招标文件对各部位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按第4.6条编制确保混凝土耐久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及相应措施费,并在投标报价中体现。

4.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耐久的混凝土材料设计,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和配比优化设计原则;

2)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施工缝以及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3)与耐久性有关的施工要求,特别是混凝土养护和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4)设计中要求的其他特殊防腐蚀措施的施工方法。

5混凝土材料要求

5.1胶凝材料

5.1.1水泥

水泥应选择品质稳定、标准稠度用水量较低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低于42.5,Ⅰ-A、Ⅰ-B作用等级的素混凝土可选择复合水泥,有温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除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9的规定。

选择水泥时,应与所选择的外加剂、掺合料一起进行复配试验,检验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相容性,以选择匹配性能优良的水泥。

配制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用硅酸盐水泥配制。

表9 水泥的技术要求

5.1.2粉煤灰

粉煤灰应选择符合《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的F类Ⅰ、Ⅱ级粉煤灰。抗冻、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要求高以及易产生温度裂缝的结构部位宜选择F类Ⅰ级粉煤灰。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宜限制所用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2.0%。

5.1.3磨细矿渣粉

磨细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18046-2000)的规定,宜选择S95、S105磨细矿渣粉,比表面积宜在350~500m2/kg 范围内,有温控要求宜在350~450m2/kg范围内。

5.1.3硅粉

对于100年设计使用年限且环境作用等级为E级、F级时,可掺入3%-5%的硅粉,硅粉的品质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的规定。5.2骨料

配制耐久混凝土的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和《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的一般技术要求。必要时,骨料应予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

5.2.1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天然砂或人工砂,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得使用海砂,预应力混凝土严禁使用海砂,不宜使用山砂。

受条件限制需用海砂时,海砂带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对钢筋混凝土不宜大于

干砂质量的0.06%,而且新拌混凝土要取样检测氯离子含量,竣工验收时必须取芯检测氯离子含量。

细骨料品质还应符合《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相关要求。

在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在2.4~3.2之间,可将粗、细砂混合使用,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5~3.0之间,且实际颗粒级配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2001)表1中第2级配区要求,除5.00mm和0.630mm 筛档外,如稍有超出分界线,其总量不应大于5%。

泵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砂中通过0.315mm筛数量应在15%以上(通过0.315筛余量为15%?),2.36mm筛孔的累计筛余宜大于15%。

天然砂细骨料中含泥量宜小于2%,不得含有泥块,人工砂石粉含量宜在15%以下。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有抗冻要求时细骨料的坚固性应不超过8%,无抗冻要求时不得超过10%。云母含量≤2%,轻物质含量≤1%(指天然砂),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表观密度≥2500kg/m3,砂饱和面干吸水率应小于2.5%。

5.2.2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粒形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品质还应符合《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相关要求。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应不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2/3。对双层或多层钢筋结构,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2。水下结构部位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受氯离子侵蚀的结构部位宜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2/3,在严重环境作用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对少筋混凝土或无筋混凝土结构,可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处于D级及其以上环境作用等级的混凝土中粗骨料宜选择粒径5-25mm且级配良好的碎石。

粗骨料表面应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应冲洗或清除,含泥量应小于1%,不得含有泥块。主体结构部位宜使用针片状含量小于10%、压碎值小于13%的粗骨料。粗骨料不得含风化石、软弱颗粒。可采用单粒级石子进行两级配或三级配投料使用,形成连续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优化级配的石子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表观密度应大于2550kg/ m3。饱和面干吸水率应小于2%,干湿交替或冻融破坏环境条件下吸水率宜小于1%。

粗骨料的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进行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

失率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粗骨料的坚固性指标

5.6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合同约定和《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泵送剂》(JC473-2001)等标准要求。宜优先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外加剂减水率不宜小于20%。

配制水工耐久混凝土所用的化学外加剂及其使用应符合如下要求:

(1) 各种化学外加剂应有生产企业提供的推荐掺量与相应减水率,主要成分(包括复配组分)的化学名称、氯离子含量、含碱量,以及施工中注意事项、掺和方法和已有工程的使用证明等。

应严格控制外加剂中氯离子等有害介质含量,不得使用含有氯化物的防冻剂和其他外加剂。

(2)外加剂掺量及其与水泥的适应性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规定,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散装水泥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减水率,宜采用刚从储存罐中取出的水泥,水泥储存在保温袋中,并尽快进行试验。

(3) 当混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剂、阻锈剂及其它防腐剂时,应事先专门测定它们之间的相容性。

(4)配制C级及以上混凝土所用的外加剂减水率应至少达到20%。

(5)配制有抗冻等级要求的混凝土中应掺入适量的优质引气剂或引气型高效减水剂,要求有良好的气泡稳定性,不得使用木质磺酸盐组分(木钙、木钠)作引气剂。

(6)有抗裂抗渗要求的结构部位,混凝土中可掺入膨胀剂,品质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008)的要求,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应进行早期保湿养护。

5.7水

混凝土拌和用水不得使用海水,宜使用城市供水系统的饮用水,当使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水质检验,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氯离子含量不超

2-计)不大于2000mg/L,pH值不小于4。

过200mg/L,硫酸盐含量(以SO

4

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污水。

5.8纤维

对抗裂要求较高的结构部位,混凝土中宜掺入有机合成防裂抗裂纤维,纤维性能应

符合《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2007)的规定,氯盐侵蚀性环境不宜使用钢纤维等不耐氯离子侵蚀的材料用于浪溅区和水变区。

6混凝土配合比

6.1一般规定

6.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温控以及施工工作性等要求。

6.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满足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按照《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以及《水利建设工程应用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苏水基[2009]54号)等水利行业标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检验。

6.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制强度保证率应取95%,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取4.0~4.5MPa。如采用预拌混凝土生产生产企业统计资料,C30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应不小于3.0MPa,C30以下混凝土应不小于2.5MPa。

6.1.4应根据设计文件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水胶比。混凝土用水量对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宜控制在160kg/m3以下,50年的结构宜控制在170kg/m3以下,30年的结构宜控制在175kg/m3以下,用于环境作用等级为E或F的混凝土,用水量不宜高于150kg/m3。

6.1.5矿物掺合料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水泥时,应详细了解或检测水泥生产中加入的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和质量,与配制混凝土时掺入的矿物掺合料一并计算所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钢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应根据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混凝土水胶比、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及混凝土施工养护期限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单掺粉煤灰时掺量不宜超过30%,单掺矿渣粉时掺量不宜超过40%。复合掺入时,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0%,如超过50%,应进行相应的试验论证。混凝土随矿物掺合料的增大,应相应降低水胶比。混凝土随矿物掺合料的增大,应相应降低水胶比。

6.1.6钢筋混凝土中水泥熟料的含量不宜低于240kg/m3。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的限定范围参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的表4.0.3。

长期处于湿润环境、水中环境、或潮湿土中环境的构件以及仅处于氯盐或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可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但需经过试验论证,其水胶比不宜大于0.40,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

6.1.7抗冻混凝土应掺加引气剂或引气高效减水剂,混凝土含气量控制见表11,受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即使没有抗冻要求也宜适当掺加引气剂。

6.1.8混凝土中有害物质含量

钢筋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包括水泥、矿物掺合料、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所含氯离子含量之和)宜满足表12的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单位体积混凝土中三氧化硫的最大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

长期潮湿或接触水的环境条件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碱—骨料反应、钙矾石延迟反应和软水对混凝土的溶蚀,在设计中采取相应措施。混凝土碱含量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执行,见表12,水下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碱活性骨料。

表12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碱含量要求

6.2试配混凝土拌和物及耐久性检验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进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凝结时间、泌水率、含气量等试验,并宜成型混凝土试块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抗冻、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等性能。

6.3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试验

对混凝土有较高抗裂要求的结构,在试配阶段,宜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或《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2004,2005年修订版)附录A进行早期抗裂性试验,并从中优选抗裂性能较好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宜达到《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193-2009)中L-Ⅲ、L-Ⅳ、L-Ⅴ等级的要求。

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可采用约束状态下的板式钢筋试件或环形试件。

如无条件进行混凝土抗裂性能对比试验,为限制混凝土的早期开裂,可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要求自然条件下12h抗压强度不大于8MPa或24小时不大于12MPa,当抗裂要求较高时,宜分别不高于6 MPa或10MPa。

7 施工

7.1具备的体系和标准文件

混凝土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手段、有相应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技术措施。

7.2编制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应针对工程所在地交通、气候等条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环境、使用环境条件特点,根据设计规定的混凝土性能要求,编制《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可包括: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要求,抗渗、抗冻、抗碳化、抗氯离子侵蚀、抗裂性等耐久性要求,混凝土耐磨、劈拉强度、抗折强度、变形、弹性模量、收缩率等其他特定要求;

2)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凝结时间等工作性要求;

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要确定粗集料最大粒径,氯离子、碱含量等有害物质限值;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包括最大水胶比限值、胶凝材料用量、用水量、含气量范围等配合比设计参数;

5)新拌混凝土入仓温度限值;

6)混凝土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混凝土浇筑、保温保湿及养护时间等技术措施;

7)混凝土构件表面抹面、对销螺栓孔处理、缺陷修补等最终加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报现场监理机构审查认可,必要时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可组织参建单位、混凝土供应单位进行讨论,或邀请专家咨询论证。

7.3制定制定实施细则

施工单位应根据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专项技术方案》选购原材料,开展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工作性和耐久性要求,重要混凝土结构宜进行混凝土试浇筑或首次浇筑后验收评定,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进一步制定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与实施细则。

7.4模板

模板的选择要考虑材质、厚度、吸湿性能及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有利于混凝土实体强度的均衡、较快增长,避免表面龟裂裂缝的产生,有利于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有温控要求的结构,宜采用不小于18mm厚竹胶板,日平均气温低于10℃宜采用保温模板,不宜采用钢模板。

7.5混凝土施工

7.5.1混凝土浇筑前,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工程量大小、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编制浇筑方案,包括浇筑方法、浇筑起点、浇筑方向、浇筑厚度等。

7.5.2耐久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方式、混凝土振捣均匀和密实,混凝土的养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表面塑性收缩龟裂缝、温度收缩缝、沉降缝等控制预防措施。

7.5.3施工单位应绘制钢筋和模板的放样图,并报监理机构审查,梁、柱、墩圆头箍筋样架制作后,应报监理机构检查认可,方可组织箍筋制作。

7.5.4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砂浆、纤维砂浆制作,其抗侵入性、强度和密实度应不低于构件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水胶比≯0.4,垫块的尺寸和形状应满足保护层厚度和定位要求。保护层垫块质量应按规格分批通过监理工程师的验收。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定位夹或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应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保护层厚度尺寸的施工质量。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提出保护层厚度验收专项申请,保护层厚度

桥梁耐久性设计-0

桥梁耐久性设计 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本项目位于东北严寒地区,且为大量使用除冰盐。环境类别为II类,环境作用等级为D和E级,即II-D(E)级。 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对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 一、提高混凝土质量 1、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指混凝土的抗裂性、护筋性、耐蚀性、抗冻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本工程的耐久性指标见下表: 2、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依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按II类环境设置钢筋保护层。 3、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选择质量可靠,牢固支撑的模板,避免漏浆;混凝土充分振捣,避免出现蜂窝、孔洞;防腐蚀混凝土中掺入优质粉煤灰,改变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增加对氯离子扩散的阻力。 4、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 ①防止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引起混凝土裂缝,不使用碱活性的集料,不使用含

碱的化学外加剂等。 ②防止集料膨胀反应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对集料生产、运输堆放及搅拌等工序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将含氧化镁或硫酸盐的膨胀集料或生石灰碎块混入集料中。 ③应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和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避免过大的坍落度,均匀浇筑混凝土,并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5、桥面侧边构件的外缘底面设置滴水檐,防止雨水从构件外侧面流向底面。桥面铺装层与混凝土现浇层之间设置防水层。 二、控制氯离子含量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对钢筋腐蚀的影响极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15%,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通过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和新型高效减水剂复合,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灰比、低缺陷、高密度、高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增加对氯离子扩散的阻力。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阻锈剂,延缓氯离子对钢筋钝化膜的破坏。 三、提高桥梁防水、防冻功能 钢筋锈蚀主要是因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和氯化物侵蚀,这两种腐蚀现象都是以水为载体进行,故桥梁防水应是桥梁结构防腐的第一道屏障。大量的桥梁检测资料表明,由于桥面防水层的过早破坏,加上桥面排水不畅,水从桥面渗入到桥面板下的梁、墩台等部位,加速了桥梁结构混凝土的碳化和混凝土内钢筋的腐蚀。为此: 1、桥面防水设计中,把水泥混凝土铺装设计为防水混凝土以达到自防水效果,柔性防水和刚性防水相结合。 2、加强梁端封锚混凝土、湿接缝、铰缝施工质量控制,避免梁端及湿接缝渗水。 3、桥面现浇层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防止桥面漏水降低桥梁使用寿命,其抗渗等级为W8。 四、采用防腐蚀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标准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新版) Specifications for hydraukic concrete construction 主编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 中国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文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二00一年第31号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年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1、2、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

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 200-198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 748-1996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GB/T 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 性检验方法 GB/T 2022—1980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T 2059-2000 铜及铜合金带材 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 2938-1997 低热微膨胀水泥 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质标准 GB/T 6645—1986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磷渣 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 9142-2000 混凝土搅拌机

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方案

《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根据施工设计图提供技术参数及资料,本工程地处多为盐碱和盐 碱水环境,其地质多为海相沉积形成,富含Cl- SO2等多种离子。工 程处于寒冷地区,雨雪天后为保证通行主要市区道路和部分公路都喷 洒化冰盐水;本工程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工程地 质勘察本场地河水、地下水及基土对混凝土存在微腐蚀性,对钢筋混 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等腐蚀性,本工程设计基准使用100年。因此 确定桥梁各部位防腐等级如下:钻孔灌注桩、墩柱、桥墩、桥台按不 低于环境作用等级C级采取防护。 二、根据混凝土防腐设计设计图依据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IC/TB07-01-2006)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 5、《混凝土外加剂》(BG8706-2008) 6、《天津市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程》(DB/29-165-2006) 7、《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29-75JI0406)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2016) 10、《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016) 1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力学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016) 1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BG/T18046-2008) 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BG/T1596-2005) 14、《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2006)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8) 1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 三、防腐混凝土耐久性配合比选择: 充分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的指标:电通量、抗冻性、抗裂性、密实性、耐磨性、耐蚀性、抗碱-骨料反应检验满足工程要求。所以在钻孔桩配合比中掺加粉煤灰,增加混凝土流动度和易性,便于工程施工。对于墩柱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内实外光、色泽一致。预制梁或现浇箱梁掺加磨细矿渣粉降低水化热又能增加其强度。根据拌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a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D 105-82 (一)~(二) 第一章水泥 第二章混合材 水利电力部文件 关于颁发《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通知 (82)水电技字第23号 以一九六二年水电部颁《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为基础,补充修订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编号为SD105-82)已经审查通过,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三年一月起实施。执行中有何意见与问题,可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直接联系。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八日

编写说明 自一九六二年水利电力部颁发《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试行)以来,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十年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工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国际上的混凝土试验技术和标准化工作也有较大的发展。一九七七年水利电力部组织成立《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修订小组,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共同负责,并协同水电一局、五局、八局、东北勘测设计院、成都勘测设计院,天津勘测设计院、三三〇工程局,〇〇六一九部队,河北省大黑汀水库,广西大化水电工程指挥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市水利局等,共18个单位,对《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进行重新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以一九六二年部颁试行的《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为基础,总结了国内多年来水工混凝土试验研究的成果,又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方法的部分长处,并通过一定的补充、验证而修订的。一九八〇年初提出《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送审稿及《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编写说明》,发至全国水利水电系统各单位征求意见。同年九月,水利部科技局、电力部科技委共同召开《水工混凝土试验方法》送审稿的审查会议,对该送审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定名为《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一致同意经修改后报部审批。 新编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包括水泥、混合材、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砂浆、水质分析、外加剂等八章。并列有三个附录,共121项。其中92项经长期实践证明,方法比较成熟可靠,正式列为部颁项目;另有17项,方法虽较成熟,但本部门使用经验不足,列为部颁试行项目,这些项目名称的右方以[试行]标注。还有12项(包括附录部分),从方法本身到使用实践,在本部门均不够成熟,但实际工作中还有需要,因此仍列入本《规程》,但仅作参考。此类项目编号的左上方注有“*”号以示标记。 先后参加本《规程》修订工作的有: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英俊、李金玉、沙慧文,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朱兴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郭飞骐,东北勘测设计院黄立中,天津勘测设计院王足献,水电八局高家训,水电一局王泽民、肖长玉,成都勘测设计院黎尚周,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方定正,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蔡正咏等同志。 《水工混凝土试验现程》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本次修订工作只是基于目前的条件和水平进行的,今后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为此,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并请函寄北京市木樨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结构材料所。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修订小组 1982年6月

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03发布 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 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本规范安装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 本规范主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 本规范主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

目次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4.1 一般规定 (3) 4.2 设计使用年限 (3) 4.3 环境作用等级 (3) 5 设计要求 (5) 5.1 一般规定 (5) 5.2 混凝土强度 (5) 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 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 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7) 6 施工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原材料 (8) 6.2.1 胶凝材料 (8) 6.2.2 骨料 (9) 6.2.3 外加剂 (9) 6.2.4 水 (9) 6.3 混凝土配合比 (9)

桥梁的耐久性问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嘉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应该说此问题是近20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国桥梁结构要略晚于建筑结构领域对此问题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末。清华大学陈肇元院士曾撰文指出:“建筑物的耐久性是建筑物及其构件在给定的期限内并在各种作用下维持其功能的能力,而建筑物及其构件的使用寿命则是在其建造完工或生产制成以后,仅在一般的维护条件下,其所有性能均能满足原定要求的期限。”英国学者也提出:“耐久性预测不可能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建筑物的预测寿命只能是个估计。”国内外专家近年来十分关注桥梁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是否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作为桥梁可靠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如美国的北卡罗来那和明尼苏达等州,将桥梁剩余寿命作为评价桥梁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表明,耐久性的研究和评价对桥梁结构寿命的延长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说来,桥梁耐久性是对未来的预测。国际标准ISO2394:1998《结构可靠性总原则》中明确:“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失效概率,保证其可靠度……。结构与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是指其在工作寿命期内,在适当的维护条件下在其所处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并提出要注意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如结构预期用途、要求的性能、环境条件、材料性能、结构体系、构件形状、结构细部构造、工艺质量和控制水平、专门的防护措施以及在设计工作寿命期的维护等。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的许多铁路桥发生 重大事故;从这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而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明显大为减少。 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 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包括选择桥址,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程,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材料方面 在建桥材料方面,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近期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钢材的脆断机理、初始几何缺陷等,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问题(收缩徐变以及疲劳等),将继续作充分的研究,使能正确控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至于碳纤维塑料等在桥梁上的广泛应用,还必须在降低成本以后才有可能。 设计方面 在桥梁勘察设计方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或复杂的桥型将不断涌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桥梁设计亦将提出新的要求。在桥式方案设计中,将有可能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借助电子计算机选出最佳方案。 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采用空间理论来分析桥梁整体受力已成为可能;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将进一步反映在桥涵设计规范中,使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桥梁的面貌将蔚为大观。 施工方面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如采用激光测量控制结构的精确定位;引用自升式水上平台克服深水基础的困难;利用遥控

北交大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报告

混凝土的耐久性

摘要: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称为耐久性。对耐久性的检测方法以及施工要求都有论述。关键词:耐久性指标,耐久性检测项目,施工要求,耐久性检验新方法。 一.背景 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抗渗性 2、抗冻性 3、抗侵蚀性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5、碱骨料反应 三.耐久性检测项目 1、电通量: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混凝土抗冻标号: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3、混凝土抗冻等级: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4、抗硫酸盐等级: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5、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且多应用于工程现场氯离子含量的检测。

另外一种更快更简洁的试验方法简称为NEL法;该方法多应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快速氯离子检测,现场工程应用尚少。 6、早期抗裂试验:用于测试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 7、抗水渗透试验: (1)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 (2)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 8、耐磨性(常见的方法有圆环法,风沙法) 9、护筋性 10、碱骨料反应 四.施工要求 一、控制骨料粒形和级配。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不得大于8%。粗骨料必须采用二级配或三级配;用于梁部、框架涵、墩台墩帽等钢筋密度大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用于 钻孔桩、承台、墩台身等钢筋密度较小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35mm。 二、合理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重大,要严格控制外加剂进料、抽检、贮存等环节;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规定,确保外加剂质量。 三、同等级而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根据用途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设计不同的配合比。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同等级同用途的混凝土应设计不同配合比以使混凝土的性能适应施工环境变化。 四、试配的试件应分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两种,待分别达到标准规定的龄期进行试压,以评估混凝土在同等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表现。在工地尚没有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可按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现场养护方案,模拟同等养护条件。 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应采用多种配合比方案,反复比选。 六、用于室内设计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原材料应与现场采用的原材料相同。如原材料改变,则必须相应调整配合比。此间,尤其要注意碎石或砂的品质和级配发生改变。不允许不顾原材料改变而"一张配合比通知单用到底"。 七、通过比选,合理采用矿物添加料品种和数量。应同时添加粉煤灰和矿粉,矿粉在矿物添加料中的比例宜为35%~50%。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防止盲目加大水泥用量。在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规定最大水胶比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胶比。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折叠 五.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1.传统渗透性检测方法 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渗水法(抗渗标号法、渗透高度法、渗透系数法)渗油法、透气法(氧气、氮气等)。现行中国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为抗渗标号法,遵循规范为国家建设部准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标准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此标准对于C3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是有效的,对于现代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不适用。 2.新颖渗透性检测方法 新型的渗透性检测方法有表面透气法(氮气法)、表面吸水法(Suction)、电量法(ASTMC1202)、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电化学分析法:Fick第二定律、电迁移法:Nernst-Planck方程、电导法:NEL 法Nernst-Einstein方程)。 六.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对建筑安全有很多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于忽视维修养护,导致许多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结构重要程度和设计使用寿命等因素,根据规

水工混凝土

水工混凝土 姓名:陈林海学号:131601206指导老师:张鸣 [摘要]文章对水工混凝土作出了详尽和全面的阐述,从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史,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技术性能,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等方面着重介绍,加深大家对水工混凝土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发展历史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技术性能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引言]水工混凝土是指经常性或周期性地受水作用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所用的并能保证建筑物在上述条件下长期正常使用的混凝土。 常用于水上、水下和水位变动区等部位。因其用途不同,技术要求也不同:常与环境水相接触时,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动区应用时,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冻性;与侵蚀性的水相接触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在大体积构筑物中应用时,为防止温度裂缝的出现,要求具有抵热性和低收缩性;在受高速水流冲刷的部位使用时,要求具有抗冲刷、耐磨及抗气蚀性等。长期的施工实践证明,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入具有减水、缓凝及增加耐久性的外加剂,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糖蜜塑化剂、松香皂引气剂(在有抗冻性要求的地区或部位必须掺入),以及掺入适量的优质掺合料,如粉煤灰等,对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提高耐久性都具有明显效果。 本文将从水工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技术性能、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这五个方面来分析这种建筑材料。 [正文] 一.水工混凝土的发展历史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着手建设坝高211m 的胡佛坝,对水工混凝土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工混凝土材料配制体系和柱状法坝体浇筑技术,实现了创世纪的技术创新。自1936 年胡佛坝建成半个多世纪,水工混凝土技术又有了很大发展,其中主要有: ①在水工混凝土中掺入掺和料、引气剂和减水剂; ②

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桥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 。 的问题包括材料强度不足和施工工艺不合格等;也有个别桥梁存在诸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严重的管理问题,更是对桥梁安全造成致命的损害。 而大量的桥梁在远没有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时,出现了影响正常使用的病害与劣化;特别是一些桥梁在只使用了几年、甚至刚建成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耐久性不足的问题,这也与施工质量低下有重要关系,典型的问题有钢筋保护层不足及目前

广泛存在于施工现场的严重的构件开裂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水泥选用、混凝土配合比、振捣、养护不当及预应力施加不合理等)。这些施工上的缺陷虽然短期不会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却会对结构的长期耐久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危害。 2)设计理论和结构构造体系不够完善 在承认施工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桥梁设计领域,特别是关于 和构造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再详细也不能包罗本应由设计人员解决的各种问题、规范更新得再快也适应不了新认识、新技术、新材料快速发展对结构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因此,合理可靠的结构设计除了满足规范的要求外,还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对结构本性的正确认识、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1)应该更加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问题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并要承受车辆、风、地震、疲劳、超载、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同时桥梁所采用材料的自身性能也会不断退化,从而导致结构各部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在大跨桥梁领域,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修建了大量的斜拉桥;虽然迄今为止出现倒塌或 强调使结构易于检查、维修,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实际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营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2)重视对疲劳损伤的研究 桥梁结构所承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结构内产生循环变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DJ 207—82 第一章总则-------------------------------------------------------------3 第二章模板工程-------------------------------------------------------4 第三章钢筋工程------------------------------------------------------14 第四章混凝土工程---------------------------------------------------29 第五章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措施------------------------------------54 第六章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58 第七章止排水、伸缩缝和预埋件的施工------------------------61 附录一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及支架的计算荷载------------------65 附录二钢筋的主要机械性能---------------------------------------68 附录三工地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和匀质性指标计算方法------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通知 (82)水电水建字第7号 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一九六三年颁发的《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定名为《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 207--82,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执行,原规范同时作废。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部。

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

关于含水量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工程上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尤其是水工混凝土。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丧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安全维护。因此,进行混凝土冻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水工混凝土而言,改善其抗冻性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手段。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混凝土浆体中掺入适量的引气剂。本文以三峡工程II期混凝土工程为例先后说明以上两点。 关键词:混凝土;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冻融破坏;引气剂 0前言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进行加固处理就能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冻融、碳化;钢筋锈蚀;侵蚀性介质腐蚀;碱集料反应等。混凝土自身的物理性能是影响其耐久性的内在因素,而具体的使用环境则是外在因素。在这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中,尽管碳化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较大,但其破坏过程较长,所以冻融破坏则表现的最为明显。而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受到物理作用(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冻融变化等)后,保持其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它是反映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主要通过抗冻性和抗渗性指标来表征[1]。 任一材料,其耐久性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混凝土因耐久性不足引起的破坏也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在一段使用时间的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性质逐渐发生变化,直到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达到其使用寿命。混凝土受冻融循环作用后,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都会发生劣变,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的减短。但是目前关于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往往是忽略了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分析,进而预测其剩余寿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现有的关于冻融循环后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大多是以质量损失或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为标准[2],针对混凝土的抗冻安全等级而展开的。而对冻融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得较少。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恰恰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研究混凝土冻融循环作用后的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实质上是受拉开裂破坏。动弹性模量能够敏感地反映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损伤,较直接地测试其抗压强度,进而能更精准地反映混凝土的冻融损伤的情况[3]。此外,以动弹性模量为指标的测试方法为非破损法,且操作简便。 本文以三峡大坝混凝土II期混凝土工程为例,按照现行的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4]中抗冻性能试验的“快冻法”对混凝土试块进行0、25、50、75、100、125、150、200甚至300次冻融循环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起冻融循环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式。在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诸多因素中,含水量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研究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冻融次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含水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试验准备 1.1 试验样本 本实验的试验样本取自三峡大坝II混凝土工程,为了更好的说明含水量对混凝土冻融的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2021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021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2021版) 国内现行规范对桥梁设计提出的要求是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这些要求基本上包含了人们关心的所有重要问题。 具体的设计过程按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种极限状态来进行。前者是控制结构在丧失服务能力临界状态时的承载能力、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荷载效应不利组合的设计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结构抗力的设计值。利用荷载安全系数、材料安全系数及工作条件系数来考虑不确定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总体的安全储备,是一个半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可以认为是对安全性要求的保证。后者控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应力、裂缝和变形小于一定的限值,对应于适用性的要求。 暂且不论这些控制方程和计算理论是否完全合理,它们至少从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上保证了安全性和适用性两项要求,而对于经济、美观的要求则没有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然,在方案设计和评审

阶段会考虑到经济和美观的要求(中小桥梁主要关注经济性,而大型和特大型桥梁对美观问题越来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对经济性的评估往往是只注重考虑建设成本,而对于后期的养护、维修等的长期综合成本缺乏考虑,因此这种评估经常是比较片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斜拉桥的换索问题。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斜拉桥拉索的平均使用寿命在20年到30年之间,也就是在其服役期期间至少要进行一次换索,如果考虑到后期换索的巨大投入,那么在跨度1000米以下的桥型竞争中,悬索桥与斜拉桥在经济性方面的差距将大大减小。 现在,国内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这样的倾向:设计中考虑强度多而考虑耐久性少;重视强度极限状态而不重视使用极限状态,而结构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却恰恰是使用时的性能表现;重视结构的建造而不重视结构的维护。实际上,目前的桥梁设计中,对于耐久性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概念受到关注,既没有明确提出使用年限的要求,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耐久性设计(从材料、结构措施及设计程序上上保证耐久性,并明确声明在何种维护和使用条件下,

水利水电工程规范规程清单(2018最新版)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 《热轧光园钢筋》 《热轧带肋钢筋》 G2938《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B/T 《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B/ G3413《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B/T 3413-2008 G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2014 G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14 G10597《卷扬式启闭机》GB/T 10597-2011 《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B/ 《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B/T 《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B/T 《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B/T G11826《转子式流速仪》GB/T 11826-2002 《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B/T G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G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0待确认 G1417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 14173-2008 G14627《液压式启闭机》GB/T 14627-2011 G1565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B/T 15659-2014 G1577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G1577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 15773-2008 G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G17638《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2017 G2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2014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 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水泥比22/kg。,不应大于380m表面积宜小于350m /kg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 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5. ≥f+1.645σf cu,k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式中 cu,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 k,cu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 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 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 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或抗冻等级;c) 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 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 比;b)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龄期电通量 或84d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电通量宜 ≤800C,84d氯离子迁移系数宜≤;c)混凝2?12s.25?10/m土表面 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 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A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3)根 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b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

9《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附录5.7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A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A.1 基本原则 A.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A.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做到: 1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2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 3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 4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5 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A.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步骤: 1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胶比; 2 根据施工要求的工作度和石子最大粒径等选定用水量和砂率,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胶比计算出水泥用量; 3 根据体积法或质量法计算砂、石用量; 4 通过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A.1.4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砂石骨料等的性能进行试验。 1 水泥的品种、品质、强度等级、密度等; 2 石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吸水率等; 3 砂料岩性、种类、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吸水率等; 4 外加剂种类、品质等; 5 掺合料的品种、品质等; 6 拌和用水品质。 A.1.5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 1 混凝土强度及保证率; 2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 3 混凝土的工作性; 4 骨料最大粒径。

A.1.6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尚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A.1.7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A.2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A.2.1 目前水工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以强度等级“C ”表示,与国际标准ISO3892接轨,龄期28d ,强度保证率为95%,如C20;另一种是惯用的强度标号“R ”表示,龄期90d 或180d ,强度保证率为80%,如R 9015或R 18015。不论哪种方式表示,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 计。 A.2.2 混凝土配制强度按公式(A.2.2-1)或公式(A.2.2-2)计算: σt f f k cu cu +=,0, (A.2.2-1) v k cu cu tc f f -= 1,0, (A.2.2-2)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t ——概率度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P 选定,其值按表A.2.2选用; 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 c v ——变异系数。 表A.2.2 保证率和概率度系数关系 A.2.3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 和变异系数c v ,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 1 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应不少于30组; 2 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按公式(A.2.3-1)计算: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摘要: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初期,就需要结合桥梁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 实际运行环境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 桥梁耐久性的隐患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力求在设计初期就能考虑到所有可 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 1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及其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材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建筑发展历史远低于木质结构和钢制结构的建筑。19世纪中期,随着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 国设计建筑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随之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 逐渐问世,呈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据科学数据调研发现,截止到2007年底 世界上钢筋混凝土桥梁总数超过57万座,桥梁建设已慢慢演变为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的重要环节。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03年底发布的混凝土桥梁相关研究 报告可以发现,世界上有1/4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桥梁 的后期运营寿命[1]。国内外相关工程研究人员对不同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桥梁结构的构件损坏均由桥梁耐久性差引起。通过对近些年钢筋混凝土桥 梁事故原因分析,钢筋腐蚀、结构机械磨损、桥梁冻融循环及混凝土碳化均是导 致桥梁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引起这些桥梁故障的最终因素是桥梁耐久性差。 2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不考虑洪水、地震、超载及船舶的撞击, 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混凝土材料、钢材的自身特性;若想保证桥梁 的耐久性好一些,首先,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材料以及钢材的质量是绝对高的,然 而就目前我国桥梁事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很多建设单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进 而导致材料的质量不是很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耐久性;二,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原理,针对于桥梁也是一样,而在 桥梁发生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桥梁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结构改变了,桥梁的耐久 性自然就会降低,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北方的天气冬夏温差比较大,冬天问题特 别低,桥梁发生缩变,而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桥梁开始胀裂,这也是为什么桥面 很容易存在裂缝的原因;三,桥梁结构的使用条件与防护措施。部分地区由于建 筑行业比较发达,因此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货车从桥梁上经过,长时间下来,桥梁 的耐力自然就会降低很多,加上部分地区针对于桥梁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意识,进 而导致桥梁只被使用却不被保护的现象,久而久之,问题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3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改善措施 3.1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 提升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是提升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 以从水灰比、骨料及振捣工艺三方面入手,如精确把控水灰比,认真检查骨料质 量以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振捣等,提升混凝土密实度。 3.2提升混凝土和钢筋间的黏附力 为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坍塌程度太大,需严格按照 设计规范进行钢筋布设,混凝土振捣要充分,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缝隙。 3.3保证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建设需求 为保障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工程设计需求,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当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