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简本)

佛山市规划局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背景和过程 (1)

第二章目标和策略 (2)

第三章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

第四章持续道路网络建设 (6)

第五章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10)

第六章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12)

第七章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15)

第八章引导货运交通发展 (16)

第九章协调停车设施供应 (17)

第十章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19)

第十一章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 (20)

第十二章加强交通管理 (21)

第十三章加强交通环境的保护 (22)

第十四章近期行动与保障措施 (24)

附图

第一章背景和过程

一、规划背景

在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广佛都市圈初步形成以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佛山市既有交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佛山市迫切需要大力构筑与区域合作、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局会同市交通局组织编制“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域,面积约3848km2,重点研究区域为“2+5组团”,面积约1913 km2。规划年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本次规划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围绕珠三角区域融合和广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二是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体化发展目标,明确城市交通方式和结构,制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合理安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四是提出交通近期建设计划和实施时序,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

二、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2月,开展全市综合交通调查并制定初步规划方案。调查涉及交通需求、供应和运行各方面,包括覆盖全市所有740个村(居)的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抽样3.7万户,14.7万人。在此基础上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并于2007年12月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在初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交通发展战略及干线路网、轨道网、公交、交通管理等专项方案,形成中期规划成果,期

间三轮征求市、区各部门及周边城市的意见。中期成果于2008年3月经专家咨询会评审通过。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1月,修改完善中期成果,重点落实高等级道路方案与各组团及外围城镇的主次干道网络、公交场站和线网等专项规划方案,期间多次走访搜集各部门及各区、街道、镇的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2008年11月形成本次送审成果。

第二章目标和策略

一、现状和趋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佛山市城市和交通发展均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佛山市从城镇化发展转向“组团式”城市化发展转型,获得了更大发展动力。在这个背景下,佛山市的交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一)区域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

(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容量公交的引导作用面临新的挑战。

(三)客货运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摩托车方式的引导和转移,使交通方式结构面临新的挑战。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交通服务水平面临新的挑战。

二、目标和指标

(一)总体目标

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应对上述机

遇与挑战,佛山市必须大力构筑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高效畅达的多模式一体化现代化客货运交通体系,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指标

1、区域化指标。时间上,机场港口等区域性设施一小时可达,泛珠三角高速铁路五小时交通圈,珠三角二小时交通圈,广佛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方式结构上,铁路承担客运比例提高到20%左右,铁路承担货运比例提高到6~7%,水运承担货运比例达到25%。

2、城市畅达指标。时间上,市域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中心组团与其他组团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内部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方式结构上,2020年全市客运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其中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应达到60%以上,其他组团达到40%以上,外围城镇达到15%以上。运行上,中心城区不低于25公里/小时、外围城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其中主要交通走廊上,快速路车速维持在60公里/小时,干线性主干道车速在30-40公里/小时,主干道车速在20-30公里/小时左右。

3、安全指标。2010年死亡率不高于每年120人/百万人;2020年不高于每年80人/百万人。

4、环保指标。交通排污总量2010年减少20%,2020年减少50%。

三、发展策略

为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佛山市应实施全面的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战略,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共享区域级交通枢纽。

2、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持续建设一体化的城市道路体系。

3、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

4、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5、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有序引导摩托车等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6、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

7、引导货运发展,建立高效的货运交通体系。

8、协调停车设施供应,建设与道路设施、公交设施相适应的停车系统。

9、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引导“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出行方式。

10、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11、加强交通环保,改善交通环境。

四、近期重点

近期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佛山市的区域辐射力,促进2+5城市组团结构形成,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优化客运方式结构,重点策略总结为“两建两管”。

“两建”:一是共建广佛一体化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二是持续建设城市轨道、道路、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

“两管”:一是指通过政策手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系统整合,二是大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第三章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目标

共享和共建区域交通设施,促进广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佛山市面向

国际和国内的区域辐射力;支持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策略

加强铁路、水运、公路等国家级枢纽的规划建设,提高铁路、水运的客货运分担比例;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加强多式联运;建立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良好衔接。

三、方案措施

(一)机场

1、通过规划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机场的交通联系,共享广州机场。

2、发展佛山支线机场,协同白云机场打造南中国航空枢纽。

(二)国家铁路

1、通过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新客站的联系,共享广州铁路枢纽。

2、以贵广南广铁路引入为契机,推进佛山北站建设,共建广佛国家级铁路枢纽。

3、建设丹灶货站、官窑货站,承担佛山地区货物的快速集散。

(三)水运

1、推动广珠铁路、南二环高速公路等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际港口的联系,共享区域港口资源。

2、加强港区建设,发展海河联运。

3、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多式联运。

4、加强航道建设。加强航道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现有航道的等级。

(四)公路客货运站

1、规划建设“五主十辅”公路客运站。

2、规划建设“五主十三辅”公路货运站。

第四章持续道路网络建设

一、目标

整合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一体化城市干线道路网络,提高区域辐射力,促进广佛都市圈协调发展,形成市域范围内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支持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策略

(一)大力整合现有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二)加快区域道路的建设,构筑广佛一体化的对外辐射网络,连通海空港区域设施,提升佛山的区域辐射力,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持续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等高等级骨干道路的建设,在市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推动组团式城市建设。

(四)完善低等级道路网络,形成功能清晰,等级合理的道路网络。

三、方案措施

(一)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

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建立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根据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交通功能,将道路系统分为区域性高快速路、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六级。

(二)区域性高快速路

规划区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一轴、两环、七射”。

1、“一轴”:是广佛两地共享广州机场、广州新客站、南沙港等区域枢纽的南北通道,清远及以远地区与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的南北向过境通道。

2、“两环”:分内环和外环。

“内环”主要功能为广佛两市中心城区共用的对外交通中转通道,同时承担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外环”主要功能为粤东地区与粤西地区的过境通道,同时承担东莞、肇庆、清远等地与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区域设施的联系,以发挥区域设施的辐射吸引力。

3、“七射”:自北向南依次为:佛清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广珠西高速公路、南二环高速东莞沙桥干线,承担佛山广州面向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

(三)市域性高快速路

规划市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五横、三纵”。

1、“五横”:

一横:广三高速公路(广佛高速黄歧段、广三高速一环西线以东段),主要承担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横:桂丹路(广三高速三水段、桂丹路),主要承担中心组团与狮山、西南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以及广州芳村、南海新区、火车站等沿线功能片区间的联系。

三横:魁奇路,主要承担佛山中心商务区与广州中心城区、西江组团之间快速联系。

四横:一环南线(一环南线、三乐路),主要承担佛山与番禺次中心、广州新城之间快速联系以及大良容桂、九江龙江组团与中心组团间联系的快速转换通道。

五横:红旗路,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2、“三纵”:

一纵:禅西大道,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中心组团、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纵:一环东线,主要承担佛山中心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以及中心组团内各功能分区间的快速联系。

三纵:顺德区南北快速通道(碧桂路),主要承担顺德区主要功能分区(镇)之间快速联系。

(四)干线性主干道规划

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总体布局为“一环、十横、九纵”。

市域环线:联系全市各区主要城镇的准快速通道,促进全市一体化发展。

"十横"依次为三花公路、321国道-建设大道、广佛新干线、桂丹路-塱沙路-佛平路、季华路、丽江路-荷岳路、龙洲路、合和大道、南国路、原佛山横九路。

"九纵"依次为荷富路、塘西大道-樵丹路、兴业大道及其北延线、佛开公路、禅炭路-325国道、岭南大道、百安公路、桂和路-南海大道-伦桂路、海北大道-黄海路-河东中心路-白陈路-105国道。

(五)普通主干道、次干道规划方案

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大沥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九江龙江组团普通主干道、次干道网络规划,形成各组团道路网骨架。本次规划落实了次干道以上道路等级的红线,优化调整道路130条,并明确了道路实施难点及实施建议。

(六)与周边城市道路网的衔接

规划次干道等级及以上道路与周边城市道路衔接点共69处,其中广州市37处、中山市8处、江门市8处、肇庆市10处、清远市4处、云浮市2处。

(七)近期建设计划

干线道路网络重点新建、改建内环高速等4条区域性高快速路,桂丹路等6条市域性高快速路以及红岭北路等11条干线性主干道,总长约463公里;普通主、次干道网络重点建设各组团中心城区内联系各功能片区的道路系统,总长约395.5公里。

第五章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一、目标

构筑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规模合理、层次清晰、布局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以加强佛山与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联系、促进广佛都市圈的进一步融合,推动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二、策略

1、通过珠三角区域城际轨道,实现佛山与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的快速联系,快速连接广佛城市中心区,共享广佛区域客运交通枢纽。

2、通过市域城市轨道,重点支持中心组团建设发展,促进“2+5”城市组团结构的形成。

三、方案措施

结合珠三角区域新一轮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及佛山市最新城市发展规划,本次规划在原《佛山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础上进行了线网方案的优化调整。调整方案将在编制中的《佛山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在编)中进一步落实。

(一)区域城际轨道交通

规划佛山市区域城际轨道线网由广佛肇城际、广珠城际(在建)、广佛环线、广佛珠城际以及南沙-肇庆城际线等五条线路组成,总长258公里(佛山段)。

(二)市域城市轨道交通

规划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10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14.7公里。根据不同功能,分为市域快线、市区干线、市区局域线。

1、市域快线:联系城市中心组团与外围组团,以长距离出行服务为主。站距约2~3公里,最高速度一般为80~100公里/小时。共规划快线4条,分别为7号线(顺德快线,即原规划3号线南段)、8号线(九江龙江快线,即原规划6号线南段)、9号线(高明快线,即原规划2号线西段)、10号线(三水快线)。三水快线、九江龙江快线可考虑与广佛肇城际、广佛珠城际共线运营。

2、市区干线:联系中心组团内主要聚集节点及其沿线片区,以中短距离出行服务为主。站距约1公里,最高速度一般为50-80公里/小时。干线覆盖中心组团内主要客运走廊,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主要发展轴的发展。规划干线4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原规划2号线东段)、3号线(原规划3号线北段)、5号线。

3、市区局域线:联系组团内部各功能片区,是城市干线和快线的补充线路,以短距离出行服务为主。站距约1公里,最高速度一般不大于50公里/小时。共规划局域线2条,分别为4号线和6号线(原规划6号线北段)。

第六章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一、目标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对摩托车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2020年全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方式的出行比例将达到45%;其中,中心组团及大良容桂组团为60%。

二、策略

(一)引入中小巴方式,适应城市发展形态。

(二)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尽快构建骨干公交体系。

(三)推进公交市场和行业管理的整合。

(四)加大公交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

三、方案措施

(一)公交网络

规划佛山市公交线网分为轨道交通线网、快速公交线网、常规公交线网三个层次:

1、轨道交通线网。为大运量骨干网络,主要承担中心组团内主要客流走廊需求及中心组团与外围组团之间的快速交通需求。

2、快速公交线网。为中运量骨干网络,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服务于各组团内部轨道交通没有覆盖的城市中心区的客流主走廊。

3、常规公交线网。为低运量公交网络,是网络的主体大巴主要服务于轨道或BRT 没有覆盖的客流需求走廊,并提供与轨道或快速公交之间的接驳服务。中小巴主要提

供街道、镇内部的公交服务,以及提供与骨干公交之间的短距离接驳服务。

(二)公交行业

1、积极推进禅-桂中心区公交整合,以适应禅-桂中心区融合及两地日益紧密的交通联系。

2、完善公交行业管理体制,加强公交行业服务监管。

(三)场站规划建设

1、明确场站建设管理模式。由政府统一进行公交场站规划并负责投资建设,场站产权为政府所有,大巴、中小巴企业对场站均有免费使用权。

2、加强场站布局规划,控制落实场站用地。规划到2020年,全市共规划控制落实首末站、枢纽站、停保场、修理厂等各类公交场站408个,总面积约247.2公顷。

3、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近期到2010年,共安排公交场站建设65个,其中公交首末站43个、枢纽站19个、停保场3个,总面积约28.5公顷。

(四)公交运营

1、增加公交运力投放,缩短公交发车间隔,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公交平均发车间隔由目前的8-10分钟缩短到5分钟左右。

2、加快公交车辆更新。积极采用低地板、环保节能空调车,加快淘汰残旧、破损公交车,提高城市公交形象。

3、适度降低票价,提高公交吸引力。依托公交IC卡推广,实行刷卡优惠和换乘优惠。

4、广泛应用交通新科技,提高运营服务水平。完善并推广佛交通卡,推广基于车辆定位技术的车辆营运实时跟踪监控系统;建立公交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五)公交财政扶持

1、建立佛山公交发展财政专项基金,保障资金落实。

2、加大财政对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至2020年,佛山市共需新建公交场站面积约247公顷,每年场站建设资金投入约1.5-1.9亿。

3、实施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明确补贴重点。公交财政补贴主要用于社会公益服务、公交乘客票价降低、新增运力投入及燃油补助等。

第七章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一、目标

与广州合作,共享及共建亚太地区以及全国性枢纽城市,提升区域辐射力;实现综合交通枢纽与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

二、策略

1、加强交通衔接设施建设,共享广州区域级交通枢纽。

2、加强佛山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对外交通方式与城市内部交通的顺畅转换。

3、加强枢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构建复合型交通枢纽。

三、方案措施

(一)城市对外客运枢纽

1、国家铁路客运枢纽。规划佛山北站为主客运枢纽站,规划长途客运、城际铁路、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接驳。长途新三水站为铁路中间站。

2、公路客运枢纽。尽量结合轨道站设置或安排公交接驳站,形成复合型枢纽。

3、机场客运枢纽。规划长途客运、城际铁路、轨道和公交等多种方式接驳。

4、港口客运枢纽。保留现有高明客运码头和顺德客运码头,规划公交接驳。

5、城际轨道客运枢纽。广佛环线、广佛珠城际在东平新城设东平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其他城际轨道站根据条件规划轨道、公交等方式接驳。

(二)城市内部客运枢纽

结合城市轨道站点、镇、街中心及商业中心区,规划建设23个城市内部综合客

运枢纽,实现城市内部轨道与常规公交、常规公交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转换。

(三)货运枢纽

1、铁路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丹灶站、官窑站、三眼桥站、佛山东站和三水西站。

2、港口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三山等8个重要港区,大塘等15个一般港区。

3、机场货运枢纽。结合佛山机场设置机场货运站。

4、公路货运枢纽。规划建设“五主十三辅”公路货运枢纽体系。

第八章引导货运交通发展

一、目标

建立高效、快捷的货运交通体系,缓解道路货运交通压力,保障货畅其流,促进佛山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策略

优化综合货运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货物运输效能,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加快建设并完善与货运需求相适应的道路货运基础设施;完善货运交通管理与组织,提升货运道路交通系统效率,保障客、货运协调发展;构筑有序的、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引导货运产业健康、高效发展。

三、方案措施

(一)加强多式联运设施供应,健全综合货运设施系统。积极推进铁路、水运、公路货运枢纽规划与建设,合理发展佛山机场货运枢纽。

(二)构筑完善的货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优先打造铁路疏港体系,推动广珠铁路、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建设区域性高快速路体系,完善与港口、物流园区、货运站

场等主要货源点的道路衔接条件,实现货流的快速集散。

(三)加强货运交通管理。加强中心城区道路货运交通管理,实现客、货运交通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类型货车明确行驶区域、道路及时段,规范货车对道路的使用。

(四)优化货运车辆运力结构。对小型货车实施总量控制政策,适当控制小货车增长;鼓励企业增加高性能、大运量、专业化、环保型车辆;强化车辆技术标准监管。

(五)加强货运行业管理。大力发展专业运输,优化货运行业结构。重点扶持一批专业货运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实现个体货运向专业货运方向转变;引导单位货运服务社会化,减少单位自货自运。

(六)促进物流业发展。规范集装箱运输市场,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支撑港口物流发展;以物流园区以及货运场站为依托,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规范货运代理业发展,鼓励开展多式联运代理,引导和培育货运代理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第九章协调停车设施供应

一、目标

通过建设规模适宜、布局合理并与道路设施和公交设施相协调的停车系统,合理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健全管理机制,以维持城市动静态交通平衡,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二、策略

(一)停车需求分类供应。

(二)停车区域差别供应。

(三)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收费一体化原则。

三、方案措施

(一)停车需求分类供应及区域差别供应

1、停车需求分类供应。居住地停车应基本满足拥车停车需求;工作地停车合理满足必要的工作和办事需求,公共停车应提供适度向公众开放的路外公共停车设施。

2、区域差别供应。根据土地开发强度、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以及道路网络容量等因素,规划将全市停车供应的区域分为停车严格控制区,停车一般控制区,其它区域。

(二)规划建设改善措施

1、结合城市规划标准修编,细化完善停车规划配建标准。

2、改善已有居住地的停车供应。

3、在公共停车需求供需缺口较大的区域适度新建公共停车场。

4、规划建设轨道交通P+R停车场。

(三)管理改善措施

1、加强路边停车场管理。取消对动态交通影响较严重的路边停车场。

2、加强违章停车路段管理力度,提高路外停车场的使用率。

(四)收费改善措施

修订停车收费标准,优化停车收费结构,完善停车收费方式,调节停车供需。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日前,《苏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未来3年,高新区将斥资 3亿多元进行公共交通的升级改造,新增13个公交枢纽站、10个公交首末站,新辟59公里公交专用道,新设近20条公交线路,新增210辆公交车。 根据规划,至2015年,高新区将设置A类公交枢纽新区城际站,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集散点;B1类枢纽苏州乐园站,作为高新区内外客流最大转换点;另设B2类 湿地公园、生态城、华山路、汾湖路、竹园路、新亭路枢纽和B3类管委会、大阳山、通安、阳山花苑、白马涧枢纽。另外,高新区将结合公交枢纽场站所处区位和用地条件,对周边区域进行商业、办公、居住等综合开发。与此相关,高新区将在未来3年新增10个公交首末站。分别为:汽车城站、理想城站、文昌路站、华为路站、湿地公园东站、玉屏路站、湿地公园枢纽站、生态城站、大阳山枢纽站、石湖 景区站,并改建兰凤寺公交首末站。 在公交线网方面将做进一步优化。按照规划,高新区未来3年将新增苏州乐园至苏州北站、生态城至东南环立交枢纽站的主干线;新增分别串联北部商贸点、南部商贸点的环线;新增苏州科技城至湿地公园、兰凤寺至苏州乐园、理想城站至苏州乐园线路,以加强山河佳苑、理想城等区域的公交联系;新增金市站至玉屏路首末站线路,以加强苏州科技城南北联系;新增中心城西部环线(新区公园站-何山路-长江路-马运路-珠江路)、科技城环线、大阳山站至白马涧枢纽线路,以方便有轨电车换乘; 新增东渚站至生态城站,以加强龙景花园公交覆盖;新增浒墅关工业园环线,以加强该工业园公交覆盖。另外,353路、333路与有轨电车重合的太湖大道段,将改线走马涧路西延伸段。 在便利高新区新行政中心交通方面,将新辟苏福路至科普路(经滨河路、马运路)、青花路至科普路(经浒杨路、兴贤路)、建林路至科普路(经通浒路、中唐路、松花江路、五台山路、金沙江路)的公交线路。 目前,高新区公交专用道总长度为16.8公里,占高新区主干路长度的比例不足7%,分布零散,未形成网络。针对这一现状,高新区将在2020年结束前新建共计约59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其中,未来3年内,将对长江路、何山路、苏福路等路段进行改造,至2020年,建林路、苏浒路、兴贤路等路段也将开辟公交“专属通道”。

惠州市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实施办法

惠州市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实施办法 2003-03-03 17:32:56 第一条为了加强惠州市城区国有土地权属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转让行为,完善土地登记制度,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土地登记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惠州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是指经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宗地分割转让(同宗分割)或因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同楼分割)而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 第三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实行许可证制度,按分割后的宗地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单元(套、室)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许可证》(以下简称《转让许可证》)。 第四条《转让许可证》既是准予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分割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凭证,又是购房者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凭证,也是被分割宗地原《国有土地使用证》的附件。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出售房产之前,《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转让面积之和等于被分割宗地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所登记的面积;房产部分售出后,开发建设单位对被分割宗地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是该宗地现存《转让许可证》所登记的分割面积之和,其所持有该宗地的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所登记的土地面积随之核减。 第五条房产出售前,《转让许可证》由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持

有,售出后由该房产购买者持有。 第六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及登记的程序:(一)申请。土地使用者需分割转让其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须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申请时提交下列资料:1.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申请书;2.国有土地使用证;3.宗地分割转让方案及地上建筑物、附着物分割方案;4.土地投资开发有关资料或房屋所有权证。 (二)调查。市国土资源局对土地使用者提供的本条第一项分割转让方案进行地籍调查,并核定各分割部分的土地使用权面积。 (三)审核、批准。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申请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的颁发《转让许可证》。 (四)土地变更登记。国有土地使用权或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后,受让方应持《转让许可证》、购房合同等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五)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七条对商品房屋的转让涉及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和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按如下程序办理:(一)申请。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须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的用地验收,并同时申办《转让许可证》。申请时须提交下列资料:1.国有土地使用权分割转让申请书;2.《国有土地使用证》及缴交地价款凭据;3.竣工房屋的用途、面积和分割转让方案及各分割单元的面积; 4.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及《竣工验收合格证》。 (二)调查。市国土资源局实地对商品房开发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规范全市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运作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总体要求 (一)我市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五大”产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均遵循本规定。 (二)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应按照“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的思路,实现“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 (三)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以当年财政实际安排数为准,实行总量控制。 (四)坚持政策传承和政策创新相结合、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给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使产业扶持政策更好地适应我市产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 (五)实行市和县(市)区、开发区政策联动。市收缩战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县(市)区、开发区“跟进补充”,

与市扶持政策衔接配套、捆绑投入,发挥全市产业扶持政策整体推进效应。 (六)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要依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状况,每年对“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分别提出动态调整意见。 (七)有偿方式投入收回的资金,作为下年度安排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来源之一。 第三条风险控制 (一)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对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等有偿方式投入的资金,允许存在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和偿还的情况。 (二)建立风险补偿与预警机制,降低风险投资成本,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证财政有偿资金良性运转。 第四条管理职责 (一)市财政局负责设计政策总体框架,明确扶持方式和政策资金总量,负责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二)市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为产业政策制定、执行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根据本规定,提出专项资金的投入重点,拟定具体政策条款和实施细则,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确保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最大效益。 (三)市审计局应强化审计监督,确保政策资金安全。 (四)对违规制定和执行政策,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问责。

一个广东中山项目的策划案

一个XXXX项目的策划案 一、市场概况-----------------------------------------------------3 〈一〉 XX概况---------------------------------------------3 〈二〉 XX市经济消费状况------------------------------6 二、项目优劣势分析-------------------------------------------10 三、项目定位---------------------------------------------------13 四、营销策略----------------------------------------------------14 (一)目总体营销概念设计------------------------14 (二)项目卖点挖掘及组合方式------------------20 (三)项目品牌的建立极其过程------------------22 (四)项目入市时机与姿态---------------------------24 (五)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断修正市场目标-------24 前言 承蒙XX市君悦房地产开发XX赏识,本公司有机会参与君悦豪庭商场(以下简称本项目)的商场提供推广策划意见。敝司将以素具之专业精神及经验,为贵司详细分析现XX情况;继而,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及优势,提供一系列的销售及推广建议,务求协助贵司凭着周详而紧密的推广计划,成功策划XX君悦豪庭商场项目。 XX市“君悦广场”初步策划建议书 一、市场概况 〈一〉XX概况 1.地理位置 XX市位于XX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北接番禺市和XX市,西邻江门市、新会市和斗门县,东南连接XX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XX市和XX相望。全市行政管辖X围面积1800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分 位于中部的城区分为东区、南区、西区、中区、北区共5个区、是XX市的***、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北部有小榄、南头、东凤、黄圃、东升、阜沙6个镇。小榄是全国百强镇之一、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十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五金业为特色工业;南头、东凤、东升等镇的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小家电行业的发展已成规模。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合肥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招商引资工程,加大合肥工业园区建设的力度和进度,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权责结合”的原则,建设合肥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市已编制规划并经批准的工业 园区。工业园区包括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工业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标准所称的市政基础设施含道路、供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卫、消防、公共交通和绿地等设施。 第二章规划要求和建设目标 第四条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须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园区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41”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要求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明确园区内各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总量、建设时序等要求。工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目标为:与园区产业开发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协调,与整个园区

建设同步,保证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前各类市政基础设施设置建设到位。 第三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第五条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标准 (一)、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系统宜采用“方格网状”路网结构。规划道路按等级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快速路红线控制宽度60—80米,双向八到十车道,主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45—60米,双向六到八车道;次干道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米,双向四到六车道,支路18米—24米,双向二到四车道。园区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 (二)、工业园区道路用地占园区总用地比例10—18%。 (三)、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规划确定的园区道路交叉口,沿道路红线转角切点位置向主干道方向延伸80米范围,向次干道方向延伸50米范围,其他道路延伸30米范围及立交路口向连接道方向延伸200米范围内,严禁开设机动车左转方向出入口。具体见《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 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距离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立交桥匝道入口应大于50米,距离交叉口应大于80米。 表1 工业园机动车禁止开口路段最小距离控制一览表(米)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郑州市高新区综合交通规划

目录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1.2 规划背景 1.3规划依据 1.4规划理念 1.5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二、规划目标 2.1区域发展现状 2.2交通愿景 2.3远期发展目标 2.4近期发展目标 三、交通发展战略 四、高新区交通发展现状 4.1.高新区道路一览表 4.2高新区主要道路路段的交通调查 4.3高新区主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调查 4.4高新区主要路段高峰期路况 五、交通发展趋势 六、综合交通规划 6.1 对外交通规划

6.2 干路网规划 6.3 公共交通规划 6.4 停车规划 6.5 交通管理规划 6.6客货运系统 6.7近期建设重点 6.8近期管理举措附录图

一、概述 1.1 区域概况 郑州市高新新城”为郑州高新城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位于高新区西北部,是郑州高新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区域。“高新新城”的范围为东至西四环路、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至科学大道用地,总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西南向东北贯通三条水系:须水河、须水河西支流和索河,须水河西支流在区域内汇入须水河,是高新区生态绿化带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新新城”规划范围内已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等项目,其余为村庄、农田、河道等。 宏观区位1.2 规划背景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9月份开始高新区管委会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高新城整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编制完成了《郑州高新城空间战略研究》。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家、中原经济区、郑州市域等各个层面进行研究提出了作为郑州市"两翼齐飞"的战略西翼对高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提出了"产城融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品位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新兴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的发展定位并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提升、空间提升、功能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等五大规划发展策略努力打造产城一体的郑州高新城。 中观区位

合肥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合肥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合肥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等高对接,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突破口。“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技术储备实现提档升级,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实现20.5%和21.9%的较高增长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达到2788.8亿元和698.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3%。 二是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推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29.9%。新型显示、机器人等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是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标杆。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279个;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达15000件、3300件。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启动建设。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大力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两化深入融合,提升信息消费供给水平,有效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的供给。积极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带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发展机遇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图集) 南朗镇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2007年9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项目委托:中山市南朗镇人民政府 南朗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甲级0010001 深圳市深临字第200114号 编制时间:2007年8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工: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总工:杨律信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魏正波城市规划师 孙昊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李鑫城市规划师 王晋暾城市规划师 项昺城市规划师 李轲城市规划师 何斌城市规划师 张迎规划师助理 协编单位: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参加人员: 给水、排水工程:聂洪文(总工、高级工程师)陈天凌(工程师) 电力、通信工程:肖珈琦(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方阳生(工程师)燃气工程:王引平(燃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冬青(高级工程师)环卫工程:曾新民(副总工、高级工程师)邓永华(工程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人: 规划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给排水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电力电信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燃气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1) 第一节城镇发展目标 (1) 第二节城市发展策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空间政策管制规划 (4) 第一节“三区”划定 (4) 第二节“四线”管制 (5) 第三节空间政策管制分区 (5) 第五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6) 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区域协调 (8)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1) 第十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第十三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 (15) 第十五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6) 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7)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8)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8)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9)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9)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0) 第十七章城镇防灾规划 (21) 第一节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1) 第二节人防设施布局 (21) 第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1)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一节近期发展目标与规模 (22) 第二节分区发展策略 (22) 第三节近期重点控制与建设地区 (23) 第四节政府近期行动与土地供应计划 (23) 第五节近期建设与中远期发展的衔接 (23)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4) 第二十章附则 (24) 附录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5) 附表1:现状用地汇总表(2006年) (31) 附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远期2020年) (31) 附表3:近期用地平衡表(至2010年) (32) 附表4:规划城镇主次干道一览表 (33) 附表5:配建停车场指标标准一览表 (34) 附表6:公共设施标准一览表 (35)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 增加外部通道 图1.7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的规划原则 1.3项目解读 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了合川区无论在一小时经济圈还是在成渝城镇群空间战略体系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合川作为重庆的北大门也是重庆北部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联系的重点是四川的嘉陵江流域,对内承担辐射带动重庆境内的潼南、铜梁、璧山等地区发展的责任。结合以上的定位,对合川交通规划作如下的思考。 1、构建沿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的对外战略通道,打造重庆北部和嘉陵中下游流域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合川最大的区位优势就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三江交汇,在这流域内分布了四川的遂宁、南充、广元、达州、广安和重庆合川、都市区北部地区等大中城市。合川要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必须确立自己嘉陵江中下游流域的交通枢纽地位。目前沿嘉陵江流域已经建成渝武高速(兰渝高速的一段)。沿涪江流域已建成遂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渠江流域已有襄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合川作为嘉陵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已初具雏形。目前要做的就是实现合川至三个流域方向均有高等级公路(高速或者一级)和铁路服务。

合川要建成重庆北部以及嘉陵江中下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主城核心,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遂渝高速不从合川通过、襄渝铁路不从主城通过,长期以来合川主城的聚集功能不明显,因此发挥合川主城的枢纽作用非常迫切。通过修建一些联络通道或规划新增一些新的通道等方式,构建一个强大的枢纽。 2、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构建一个强大的物资集散基地。 合川是嘉陵江中下游的分界点。随着嘉陵流域的航道渠化以及17个航电枢纽梯级开发的逐步实施,在合川至嘉陵江流域上游之间的水运优势将成为合川的一大交通优势,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一旦完工,嘉陵江中下游的渠化就宣告完成了,届时从广元到合川、从遂宁到合川、从达县到合川都是一江平水。但从合川到重庆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的下游,由于水位下降,通航的价值可能会下降。这样合川有可能成为嘉陵江航运的一个终点站(也是枢纽站),因此对合川而言,有条件将合川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物流集散基地,在这个基地里水运、铁路、公路形成一体化的运输体系。利用合川高标准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再将物资集散到重庆主城以及其他周边地区。 3、完善主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做强合川主城。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的不断拓展,原本承担过境交通功能的很多公路均从合川中心城区穿过,因此亟需分流过境交通,将原本过境交通走廊进行功能调整,必要时甚至可以调整线路走向;构建城市外环线,利用外环线组织大量的城市对外以及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功能的干扰。同时在主城区范围内构建功能分明、高效、便捷的骨架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4、打造合川主城区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结合现状及规划的各种交通设施,在合川主城区范围内打造一个或多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整合交通资源,强化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对接,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换乘效率。还要对个体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都要提出明确的交通发展策略,最终形成一个强大主城核心、一个强大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VIP专享】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文本 (公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2)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 (6)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石家庄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有关上位规划的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促进石家庄高新区合理地开发与 建设,特编制《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第1.2条: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 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1.3条:规划范围:北至北二环路东延,南至南三环,西至现状京珠高速公路,东至东三环,规划面积为74.68平方公里。 第1.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2012.3);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002年版);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1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 13.《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9.6); 14.《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2009.7.1); 15.《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12.1); 16.《石家庄市城乡规划条例》(2014.6.1); 17.《河北省城市红线管理规定》(2012.12.1); 18.《河北省城市黄线管理规定》(2012.12.1); 19.《河北省城市蓝线管理规定》(2012.12.1); 20.《河北省城市绿线管理规定》(2012.12.1); 21.《河北省城市紫线管理规定》(2012.12.1); 22.《石家庄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2.5.1); 23.《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3); 24.《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程序规定》(2015.3)。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2.1条:功能定位:集优良的生态环境、前沿的新兴产业、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优质的生活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城。 第2.2条:发展目标 1.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 河北省自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示范基地; 3. 石家庄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标杆。 第2.2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用地规模为74.6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 60.10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规模14.58平方公里。

国土资发〔2008〕30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30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 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部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基准地价水平等因素 进行了综合评定,依据评定结果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土地等别。调整后全国各县、市(区)的土地 等别详见附件,此次调整中土地等别发生变化的以黑体标注。 2009年1月1日起,《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 一按调整后的土地等别执行。 附件:土地等别 国土资源部 二00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 土地等别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深圳市宝安区 重庆: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通州区 天津:塘沽区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附件2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总计35项10152877 一基础设施工程(6项)2142827 (一)公路工程(2项)970527 高速公路项目805700 1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山翠亨至 珠海唐家) 高速公路20.56公里。8057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普通公路项目164827 2中山市南外环互通工程南外环改线长度约为2.47公里,设一座约850米长 隧道,5座匝道桥共计长度约3020.3米,匝道长度 总计约5.1千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164827 市交通运输局 (二)水利工程(1项)15300 水利防灾减灾项目15300 3中山中顺大围福兴至石龙堤段达标加固及河岸 整治工程 堤防达标加固和河岸整治总长度为3315米,堤身加 高培厚,堤顶防汛道路拓宽至15米,对堤外滩地及 河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交通桥、人行桥各两座; 福兴堤段背水侧给水管改线等。 15300 小榄镇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三)城市建设工程(1项)58200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582000 4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14.1公里。5820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四)环保工程(2项)575000 污水处理项目575000 5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 域) 整治小隐涌流域火炬开发区内30条河涌,河涌总长 度66.15公里,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15.45公里, 泵闸新(重、扩)建9座,新开渠道500米,清淤 296119.5立方米。 383000 市水务局 6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南朗流域)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面保洁工程、水质监 测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68.23公 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3座,河道底泥清淤 量为16.62万立方米。 192000 市水务局 二产业工程(23项)5504480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1项)350000 人工智能项目350000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通方案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 通方案 1

西安高新区智能交通方案 1.1.项目概述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 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确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高新区之一,陕西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区域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相得益彰的。经过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运筹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有效、综合地运用于整个交通服务、管理与控制,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使道路交通朝着“有序、安全、畅通,充分提高道路交通运输效率”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改进交通环境的同时,也能更好的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的需求。 1.2.项目的整体规划 1.2.1.建设目标 以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交通管控效率为目的,建设一套符合西安高新区实际需求的智能交通系统,提高高新支队交通指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交通管控中心的工作效能。 1.2.2.建设内容 1.实时、自动的交通信息采集 采用线圈、视频等检测手段,实时自动的采集道路交通的流量信息 实时的采集区内停车、占道停车信息

惠州市政府各部门资料

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3楼2808235 市司法局惠州市下埔路22号2167000 市移民办惠州市南坛北路麻喳吓9号2232542 市地税局惠州市河南岸演达一路中段(石湖苑对面)2536009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惠州市江北三新南路2-1号2093222 市疾控中心惠州市江北文明一路(交通大厦旁)2873008 市农业局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6楼2808831 市总工会惠州市行政中心五号楼8楼2808525 市财政局惠州市江北文华一路16号小区2881699 市人防办惠州市长寿路26号2230200 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台湾事务局) 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五号楼2楼2808907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惠州市文明一路交通大厦1、8、9楼2818292,2892233 市公路局惠州市惠城区西堤路12号2248888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惠州市三新北路2789395 市卫生局惠州市江北文明一路疾控大厦10楼2833063 市海洋渔业局惠州市麦岸路2号2275831 市政法委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1楼2808055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五号楼1楼2808735 市工商业联合会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1楼2808849 市水利局惠州市江北5号小区2846871 市体育局惠州市江北体育公园综合楼二楼2807407 市各民主党派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四号楼7楼2809775 市残联惠州市江北行政中心四号楼负1楼2808556 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四区22号金城中心601#010-8767197087671810市委组织部惠州市行政中心一号楼10楼2812089 市妇女联合会惠州市江北云山西路6号2808248 市人口计生局惠州市南门横街15号2225444 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惠州市鹅岭南路60号2381988 市爱卫办惠州市云山西路6号市行政中心4号楼2808370 市人大办公室惠州市行政中心四号楼4、5楼2808080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案总图规划背景:为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及市政府建设“省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中山市打造一体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了本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提升城市活力、环境品质和改善民生,推进“三个适宜”更加美丽中山建设。 研究范围: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主城区为规划研究重点范围。本次规划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目标:践行“公交都市、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建设以“公交+慢行”为主导的集约、绿色、和谐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支撑中山市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建设。 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质取胜、内涵发展、低碳理念,强化“多元网络体系、设施支撑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建设,实现中山市公共交通系统“管理精细化、运营规范化、服务优质化、全域一体化”发展,支撑中山市“公交都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中山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与方向。 公共交通体系规划:以客运走廊为纽带,以换乘枢纽为节点,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化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巴士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层次分明、模式多元、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大公交体系。 轨道交通规划:结合中山市“两轴两带、一主三副、一城双核、五组团”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城市向东发展及“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线网串联城区以及各主要镇区,并全面对接周边广州、佛山、珠海、深圳、江门等周边城市。快速公交规划: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公交骨干走廊,全力提升地面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与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协同打造多模式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快速公交网络覆盖全市80%公交骨干走廊,快速公交通道网络化。乘坐快速公交出行外围组团至主城区控制在60分钟以内,市中心至主城各主要枢纽30分钟可达。 常规公交规划:针对多样的交通需求,以提升公交分担率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推动公交网络融合、提升公交服务覆盖为重点,形成“层次合理、城乡一体”的地面公交系统,建立与小汽车相比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交服务。近期规划快线23条,其中新增4条、保留19条,规划支线微型巴士线路13条。 公交场站规划:规划公交场站362处。以铁路、城际轨道、港口码头、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的规划布局为基础,规划形成“9主21副32节点”的公交换乘枢纽布局结构,总面积约为37.1公顷,其中独立占地型公交枢纽站29个,用地23.8公顷;项目配建型公交枢纽站33个,用地13.3公顷;规划公交首末站277个,其中新增与调整公交首末站144个;规划公交停保场23个,总用地规模约为57.3公顷。 水上巴士规划:根据中山市水域现状、沿线岸线和用地规划,规划6条水上巴士航线;规划6条跨市水上巴士航线。 主城区出租车规划:出租车停靠站规模达到235处,其中石岐区65处,东区85处,西区50处,南区35处。 公交行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分区经营、公交公益”的原则,分区域整合城市公交资源,完善票价和补贴机制,推动全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材料2015130

《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为加快高新区发展转型、深化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合理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利用与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编制《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编制将合理挖潜存量用地,科学引导空间布局,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彰显山水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高新区中心城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4年5月份启动,并于2014年12月完成专家论证。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5年1月29日——2015年2月27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360docs.net/doc/f21609423.html, 一、规划范围 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狮山街道行政边界、西至金枫路(中环快速路)、北至枫津河,总规划用地面积19.01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州主城中心区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发展高效、乐活宜居的生态型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25.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55.75公顷;军事用地1.93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45.23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十字、一环、八片”的空间结构: 1、“一带”: 即运河景观带,沿京杭运河构建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将滨河绿化景观建设与大运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居民,对话主城,彰显特色。 2、“十字”: 由东西向狮山路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向长江路片区发展轴形成十字型发展主轴,依托轨道交通及城市中心建设,沿轴线集中布局商业、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 3、“一环”: 即两山周边的环状发展公共设施,以两山城市中央公园为核心,环狮山和何山布局文化、体育、创意、商业商务等公共设施,打造围绕两山的中央活力区。 4、“八片”: 即八大功能片区,包括狮山路商务商业区、狮山-何山活力休闲区、南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区、金山浜总部经济区、向阳路创意研发区以及南、北两大生活区。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