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附件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学生篇

1.不使用语言攻击他人。如通过短信、微信,或在论坛、聊天室、微博、贴吧、QQ群、微信群等公开威胁、侮辱、诽谤他人。

2.不曝光他人隐私。如传播或公开可能令他人受到威胁、伤害、侮辱或尴尬的文字、照片、图像、视频或音频等。

3.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如通过拼接图片,或加上侮辱、诽谤性文字,散播谣言,发布不实信息。

4.不随意上传个人信息。注意保护私人信息,谨慎将个人或家庭资料上传网络。

5.不以暴制暴应对网络欺凌。理性应对网络不良行为,在遭遇网络攻击或网络欺凌时,保持冷静与自信。

6.及时寻求他人援助。遭遇网络欺凌行为,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也可咨询求助青少年援助热线12355。

家长篇

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

7.看行为习惯是否有变化。如使用电脑或手机时间过长,对自己的上网行为尤为保密。

8.看精神状态是否有变化。如易怒、焦虑、沮丧,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僻古怪,甚至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

9.看学习情况是否有变化。如学习效率降低、作业拖堂、成绩下降,有厌学甚至弃学情绪。

10.看人际交往是否有变化。如人际关系紧张,喜欢独处,缺乏自尊和自信,甚至处于恐慌不安之中。

有效处置孩子遭遇网络欺凌

11.联系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欺凌行为。

12.向网络服务商进行投诉。要求及时对相关网络内容进行屏蔽、删除。

13.报告学校及老师。发现欺凌者是学校学生的,应立即联系学校与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14.寻求心理或法律援助。联系心理教师或专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必要时可联系警方或诉诸法律。

预防孩子欺凌别人

15.告知孩子网络欺凌行为后果。教育孩子通过网络言论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攻击,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如触犯法律,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16.及时发现孩子间的矛盾。若是网络欺凌,则应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并陪同孩

— 1 —

子主动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和问题。

17.适当禁用通讯工具。通过禁止孩子一段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对孩子进行教育、惩戒。

18.加强不良心理和行为疏导。对于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家长与学校要形成合力,加强教育转化,必要时可以申请专门学校介入。

学校篇

19.完善预防组织架构。成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置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等,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异常情况,妥善处置学生矛盾。

20.加强正面教育和安全提示。将网络欺凌防范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网络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21.健全发现机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发挥密切联系学生的作用,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品质、交往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鼓励学生向老师及时报告学生中的异常情况。

22.有效化解学生矛盾。根据未成年学生年龄、认知情况和个性差异,灵活做好学生矛盾化解和处置工作,避免事态有所扩大。

2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预防、发现和处置网络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24.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隐性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社会篇

25.净化网络环境。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违法信息,或未履行审查义务,未对违法信息进行过滤、删除或屏蔽的,网信、文广、新闻出版等部门要依法及时予以处置。

26.加强网吧管理。文化行政执法部门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

27.完善网络游戏规则。网信、文广等部门要督促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28.及时有效处置网络欺凌行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9.支持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公益性场所,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设施,教育、引导、监督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

30.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信、文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知识普及、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 2 —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论文-欺凌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论文:欺凌 【篇一】 校园欺凌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几年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愈发频繁,深深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脉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场所,打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学校的高围墙阻挡了外界社会上的一切危险,似乎所有人都认为学校再无威胁学生发展的因素存在,殊不知校园欺凌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严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谐、安全的环境,建造和谐安全的環境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外来伤害上,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内部伤害。甚至中小学校园欺凌早已进入国家治理的视野之中,在20XX年5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各个中小学加强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建造和谐安全的成长学习环境。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特点 中小学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反复、持续和有意的伤害行为。了解其行为特点,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一)普遍存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不同地区和学校都存在着校园欺凌现象,并且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更胜于中学阶段,语言欺凌居多。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各个媒

介充斥着价值信息需要我们进行判断,但是中小学生的价值判断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暴力行为将导致校园欺凌成为普遍的现象。 (二)形式多样 校园欺凌形式多样,包括心理的、身体的和语言的,并且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发展,网络欺凌也愈发普遍。其中众多学生排斥某个同学,导致其融入群体困难属于心理校园欺凌;众多同学聚在一起殴打同学,群体力量大于个人属于身体校园欺凌;学生之间用语言攻击同学,比如造谣言说某人坏话属于语言校园欺凌,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欺凌具有方便、快捷,传播快和广的特点,在当前校园欺凌现象中占据着较大比重。 (三)行为隐蔽 中小学校园欺凌不像是其他危害学生安全的行为,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固定的,并且不会造成直接性的危害,一般难以发现。甚至受到欺凌的学生可能由于保护自尊心,当自己受到欺凌的时候不会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自己的遭遇,选择独自一人承受后果。并且,校园欺凌是在学生同伴之间发生,家长和老师不经过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其存在。 (四)持续发生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是由于一方的力量大于另一方而存在,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不加以制止,那么这种欺凌将会长期发生。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20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20 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确保学生身心安全、健康成长,依据XX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 ___新时代 ___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以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为目标,确保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 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场所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严。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实施“零容忍”,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 正确合理处理。 县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 调机制,统筹推进学生欺凌治理工作。学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三位一体”工作合力,妥善处理学生欺凌重大事件,正确引导媒体和 ___。学校要重点抓好校园内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各部门要加强协作,综合 治理,做好校园外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最新预防校园欺凌 心理健康复习课程

心理健康活动第三节: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知道校园欺凌事件的形式。 2、通过活动,知道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活动过程: 活动开场白: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今天,我们心理健康活动的主题就是:正确应对校园欺凌。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形式 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言语欺凌当众嘲笑、辱骂以及替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社交欺凌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 二、认识校园欺凌事件 1、列举一些真实的校园欺凌事件。 众人围殴扇耳光、绳索捆绑拳打脚踢、烟头烫伤、逼吃秽物……这些“恶霸”行为频频在校园发生,使校园欺凌问题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以来,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20余起。根据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生抽样调查发现,我国校园中小学生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偶尔被欺凌的比例为28.66%。 2、说说你对校园欺凌的印象,你有没有遇到或者看到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校园内“小霸王”同学之间闹小矛盾,矛盾升级打架斗殴 三、分析校园暴力原因 校园小霸王 1、学生自身方面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出现偏差 2、结交一些辍学的同学和社会不良人员, 3、家庭因素 4、“哥们”义气,受胁迫 四、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教育的难题。在我国,校园欺凌也屡屡发生。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

学生欺凌防范与处理操作指引

学生欺凌防与处理操作指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学生欺凌的日常预防 第三章学生欺凌的发现和举报 第四章学校反欺凌机构的设立和反欺凌校规的制定 第五章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理程序 第六章学生欺凌的善后处理 第一章概述 1.为了有效防、规处置学生欺凌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案》等文件规定,制定本《规定》。 2.本指引适用于小学、中学、职高、中专、技校,幼儿园、高等院校可参照执行。

3.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校园欺凌行为对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会产生长期的、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也损害学生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破坏学校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对校园欺凌行为处置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会演变成公共事件,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4.治理校园欺凌重在预防,要建立完善的防制度。一旦发生校园欺凌行为,学校要及时依法依规进行处置,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应做好善后工作,持续对当事学生进行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帮助学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二章学生欺凌的日常预防 5.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外、学生之间,一(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6.校园欺凌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类: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亦称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种行为: (1)对受害者的身体进行攻击,包括拳打脚踢、掌掴、推撞、绊倒、用硬物锐器攻击、拉扯头发、朝受害者身上抛扔硬物或抛洒污秽之物等。 (2)对受害者的物品进行攻击,包括抢夺他人物品、故意毁坏或弄脏他人物品、故意抛弃他人物品、故意隐匿他人物品,以及逼迫受害者毁坏自己的物品等。 (3)向受害者勒索财物,包括勒索金、物品等。

《指南》出台的背景以及意义

《指南》出台的背景以及意义 《指南》出台的背景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其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目前,肢体冲突的校园欺凌行为较为常见,它危害着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防治工作机制刻不容缓。近日,上海率先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网络欺凌防治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综合治理”的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节奏。 《指南》出台的意义 《指南》的出台 1.有助于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三观的树立对中小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南》的出台让学生明白在网络社会里如何规范上网行为,即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不使用语言攻击他人,不曝光他人隐私,但是当自己遭遇网络欺凌行为时,要积极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不断的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懂得在网络环境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形成自己正确的是非价值观。 2.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成长。基于正确的三观,同时在家长学校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的相互配合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不断增强,在《指南》里,各个角色在预防中小学生遭受网络欺凌中的职责都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在不断的学习和指引中,使得中小学生在不文明的网络社会里,对不文明的网络欺凌行为要勇敢的说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使其健康成长。 3.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基础。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方的努力。学生在不断的培养不主动实施并理性应对网络不良行为的能力的过程中,比如:不以暴制暴应对网络欺凌,始终保持冷静和自信,亦或当同伴遭受网络欺凌时,自己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在这样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的社交能力会不断的提升,构建网络和谐社会指日可待。 《指南》的出台 1.有助于促使家长及时发现并有效引导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指南》针对如何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提出了几点常见的特征。家长根据这些特征,并且在与孩子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以及近期变化,可以大致的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一旦孩子遭受或者有遭受的倾向,家长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悉心教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有助于和谐亲子关系,培育健康人格。家长的关心关爱至关重要,有助于增进其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越来越严重,所以大多数中小学生喜欢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指南》的出台为家长如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孩子遭遇网络欺凌提供了可行性的措施,家长参考建议并且运用正当的方式处理问题,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人格。 3.有助于提升家长的防范网络欺凌的意识与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中,由于缺乏具体规章的指引,家长也就不会树立防范网络欺凌的意识,但是当孩子真正的出现问题时才追悔莫及。因此《指南》针对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以及如何防范提

2020年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范本)

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区属各校(单位),乡镇(街道)小学,民办学校,局机关各科(室):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推进我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我区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欺凌事件,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XX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和XX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开展全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区、校级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学生欺凌防治部门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有效、处置程序规范的工作局面。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优化校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全区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 三、治理内容

结合新学期开学阶段,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等契机,通过邀请法治副校长以案说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集中对学生开展一次欺凌防治专题教育;要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学生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广大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和监护人预防学生欺凌的意识和处理能力;重新修订完善校纪校规,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触犯规定。各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学生欺凌防治知识和反欺凌技能。相关教育培训要有详实记录。重点要落实好: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进行一次校园“三防”建设、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公安机关情况、紧急报警装置完好情况、学校与属地派出所应急联动情况的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校园矛盾排查;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心理集中摸排和疏导;完善一批“校园欺凌”防治制度;教育局开展一次“校园欺凌”专项督导活动等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月—9月底 (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迅速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制定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 (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 1.广泛宣传。各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如电子屏幕、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宣传语、广播等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宣传。宣传有关法制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

2020年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总结

2020年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我州狠抓中小学生网络教育引导。 加强网络宣传。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利用xx教育网、xx教育微信平台等渠道,深入宣传。紧紧围绕“互联网+教育”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主题,聚焦“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这一核心要务,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促使全州70余万中小学生深知沉迷网络的危害。目前,全州74%的中小学接入互联网,义务教育阶段建成班班通多媒体教室达72%;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教师注册66.77%,学生注册34.51%;64所中小学开展全日制远程教学。 加强网络管控。一是对州教育局网站进行全面改版升级,及时发布网络危害的新闻信息,认真回复局长信箱,投诉举报中的每一条信息。二是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网络舆情24小时值班值守,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结合实际及时更新信息,切实做到正面引导。 加强课堂教育。利用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生活生命安全课开展“护苗·网络安全课”教育,观看“护苗·网络安全系列课堂”的教育视频,包括“保护个人隐私”、“远离不良信息”、“防范网络诈骗”、“拒绝网络欺凌”、“抵制盗版出版物”。促使学生合理上网、保护隐私,自觉抵制不文明的上网行为,远离不良信息,做一名合格的“文明上网宣传员”。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95%的初中、6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促进资源共享。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依托国家和省州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xx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州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全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目前,全州个教学点实施了中央电教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 条》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教委青[2017]22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9.06 【实施日期】2017.09.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的通知 (沪教委青〔2017〕22号) 各区教育局: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对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上海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可控,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总体平稳,但基于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欺凌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工作要求和市领导批示精神,我委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区教育局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落实到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

(含中等职业学校),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二、各区教育局要指导区域内中小学校成立“学校预防与处置校园欺凌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设置举报与投诉电话,建立校园欺凌发现、举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三、对于《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区教育局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至市教委青保处(联系人:张大飞,电话:23116613,传真:23116802)。 附件: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7年9月6日附件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

信息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信息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对新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已经解决 农工党浦东区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浦东防制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建议》的提案(第14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对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浦东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可控,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总体平稳,新区尚无确切涉及校园欺凌问题的案件发生和相关记录的数据。 一、落实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1、专题部署。浦东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相关工作。结合专题会议精神,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浦教办〔2016〕4号),明确做好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自查工作;明确要紧绷学校安全这根弦,加大责任追究,对校园欺凌工作治理不力的部门、学校给予从严处理,并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和校长的管理责任。 2、学校重视。浦东中小学校认真学习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校园欺凌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根据学校教育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成立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法治专题教育、规章制度完善、开展自查自纠、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题教育 (一)广泛宣传。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阵地,如主题班会、周一升旗仪式、电子屏幕、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宣传语、广播以及公众微信号等途径,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宣传。主要做到:宣传有关法治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宣传校园中团结关爱、和谐共进的优秀事例,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恶劣影响,积极做好正面引导,建设优良校风、教风、班风和学风,形成反校园欺凌的社会舆论压力和震慑力。此外,开展普法知识讲座、竞赛等,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作用及意义所在,尊重他人,守护自己。 (二)加强教育。 1、利用课堂主阵地,开展专题教育 (1)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1)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学生篇 1.不使用语言攻击他人。如通过短信、微信,或在论坛、聊天室、微博、贴吧、QQ群、微信群等公开威胁、侮辱、诽谤他人。 2.不曝光他人隐私。如传播或公开可能令他人受到威胁、伤害、侮辱或尴尬的文字、照片、图像、视频或音频等。 3.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如通过拼接图片,或加上侮辱、诽谤性文字,散播谣言,发布不实信息。 4.不随意上传个人信息。注意保护私人信息,谨慎将个人或家庭资料上传网络。 5.不以暴制暴应对网络欺凌。理性应对网络不良行为,在遭遇网络攻击或网络欺凌时,保持冷静与自信。 6.及时寻求他人援助。遭遇网络欺凌行为,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也可咨询求助青少年援助热线12355。 家长篇 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 7.看行为习惯是否有变化。如使用电脑或手机时间过长,对自己的上网行为尤为保密。 8.看精神状态是否有变化。如易怒、焦虑、沮丧,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孤僻古怪,甚至发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 9.看学习情况是否有变化。如学习效率降低、作业拖堂、成绩下降,有厌学甚至弃学情绪。 10.看人际交往是否有变化。如人际关系紧张,喜欢独处,缺乏自尊和自信,甚至处于恐慌不安之中。 有效处置孩子遭遇网络欺凌: 11.联系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欺凌行为。 12.向网络服务商进行投诉。要求及时对相关网络内容进行屏蔽、删除。 13.报告学校及老师。发现欺凌者是学校学生的,应立即联系学校与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14.寻求心理或法律援助。联系心理教师或专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必要时可联系警方或诉诸法律。 预防孩子欺凌别人:

15.告知孩子网络欺凌行为后果。教育孩子通过网络言论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攻击,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如触犯法律,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16.及时发现孩子间的矛盾。若是网络欺凌,则应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并陪同孩子主动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妥善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和问题。 17.适当禁用通讯工具。通过禁止孩子一段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对孩子进行教育、惩戒。 18.加强不良心理和行为疏导。对于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家长与学校要形成合力,加强教育转化,必要时可以申请专门学校介入。 学校篇 19.完善预防组织架构。成立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置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心理老师等,关注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异常情况,妥善处置学生矛盾。 20.加强正面教育和安全提示。将网络欺凌防范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网络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21.健全发现机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发挥密切联系学生的作用,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品质、交往等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异常行为。鼓励学生向老师及时报告学生中的异常情况。 22.有效化解学生矛盾。根据未成年学生年龄、认知情况和个性差异,灵活做好学生矛盾化解和处置工作,避免事态有所扩大。2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预防、发现和处置网络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24.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和隐性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促进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社会篇 25.净化网络环境。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制作、发布、传播违法信息,或未履行审查义务,未对违法信息进行过滤、删除或屏蔽的,网信、文广、新闻出版等部门要依法及时予以处置。

防治校园欺凌工作方案资料

防治校园欺凌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xx〕22 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教基一〔xx〕6 号)、《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教督〔xx〕10 号)和省、市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有关精神,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严防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平安健康成长。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预防教育为主,加强应急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事件的工作制度,以形成长效机制为目标,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负责人:

成员: 三、主要工作 学生欺凌综合治理要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守土有责、认真履职、主动作为,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要求,落实学生欺凌综合治理的主体责任。 (一)教育为先,提升各主体防范学生欺凌的能力 1、明确中小学生欺凌的内涵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深化师生及家长对学生欺凌边界的理解。 2、培养学生防欺凌意识 (1)各班级要建立“帮教”学生台账,提出个性化教育引导思路; (2)开展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3)各学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预防欺凌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团结互助; (4)利用安全课、思政课、班会课、法治报告、实地参访等形式,教学生掌握应对策略,提升防欺凌的勇气,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向善意识和担当精神。

关于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的思考_基于网络欺凌的研究

2013年3月第32卷第3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Mar.2013Vol.32No.3 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3.033 收稿日期:2012-10-07 基金项目: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2012B282) 作者简介:邬小学(1962-),男,贵州铜仁人,基础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从事教育管理、教育逻辑学研究;王中华(1979-),男,湖南祁阳人,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的思考 ———基于网络欺凌的研究 邬小学1,王中华 1,2 (1.铜仁学院基础教育中心,贵州铜仁554300;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130024) 摘要:中小学生犯罪是新时代的一个特点,而网络欺凌是网络犯罪的重要表现。当前,对网络欺凌的定义、表 现形式、原因与对策已有过研究。基于此,要遏制网络欺凌和网络犯罪,就需要认识网络欺凌的本质,借助网络文化进行疏导与教育,加强网络技术建设,减低网络欺凌,促进网络法制化,加大打击网络欺凌的力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文化。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犯罪;网络欺凌;治理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3-0083-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网络欺凌就是一种重要的体征。这是网上生活发生的欺凌事件,也是网络时代的新现象,主要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不仅包括身体伤害,也包括心理健康的损害。关于网络欺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网络欺凌的研究,我国学者也逐渐予以关注。可见网络欺凌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全世界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因此, 在我国网络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网络欺凌现象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去加大力度进行治理,为社会的稳定和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绿色环境。 二、“网络欺凌”研究面面观 (一)网络欺凌的定义 学者张乐在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八种定义观 [1] :较早关注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研究的B.Belsey 认为, 网上欺凌是指以伤害他人为目的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故意地、反复地针对个人或团体的敌对行为。第二,美国 “全国预防犯罪委员会” 对网络欺凌的定义是,将互联网、手机或其他设备用于发送或张贴文字或图像有意伤害他人使人难堪的行为。第三,一个致力于互联网安全和隐私名为“StopCyber -bullying ”的专业组织把网上欺凌定义为“一个青少年被另外一个青少年使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字技术反复折磨、威胁、骚扰、羞辱的现象”。第四,Hinduja 和Patchin 指出,网络欺凌是那些与发件人没有进一步接触但是持续发送简单的电子邮件的人的“恶作剧”,这些恶作剧可能包括威胁、恶性标签(即贬义标签,煽动仇恨的言论)或者在网络论坛上通过张贴虚假信息来嘲弄对方进而达到羞辱的目的。第五,美国俄勒冈州在法案中规定网络欺凌是指使用电子传播设备骚扰、恐吓或欺凌他人的行为。第六, 英国政府根据本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给网络欺凌下的定义是,由某个群体或个人利用电子接触的方式持续针对无力保护自身的受害者实施的攻击性的和有意的行为。第七,日本文部科学省对网络欺凌做出的官方界定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互联网的网站留言板上编写诽谤中伤某个儿童的留言, 或利用邮件等方法对其进行欺负的行为。第八,美国2009年4月出台的《梅根·梅尔网络欺凌预防法》将网络欺凌界定为任何人在跨州或跨国交往中,出于强迫、恐吓、骚扰他人或对他人造成实质情绪困扰的目的而使用电子手段传播的严重、重复的恶意行为。笔者认为,网络欺凌,主要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借助于短信、邮件、 QQ 等网络信息技— 38—

小学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小学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确保学生身心安全、健康成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展2018年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教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全体师生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 (二)坚持预防为主。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场所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 (三)坚持保护为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帮助被欺凌学生尽早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组织保障 落实工作机构,做到责任到位。成立学校学生欺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学校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现教中心、保卫科、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各年级家委会负责人、校学生会干部、法治副校长、清水塘街道和清水塘社区相关负责人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局学校保卫科。会同辖区公安、综治、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强化综合治理,做好校园内外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三、日常管理 明确学校相关岗位教职工,特别是法治副校长防治学生欺凌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明确学生欺凌的早期预警和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的具体流程;在校规校纪中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处罚规定。 1. 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全面加强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专题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工有效防治学生欺凌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培养全体师生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引导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惜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活动,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推进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在强化学生校规校纪教育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班团活动、编发手册、签名仪式、参观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正确面对欺凌行为。 2. 建立健全学校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台账,

浅谈中学生校园欺凌问题

传媒与数理学院 本科生论文 题目:浅谈中学生校园欺凌问题 姓名:席志情 专业:教育学 班级:2014级1班 指导教师:(签名) 2016年12月6日

摘要:近期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其作案手段令人发指,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中国一大教育问题。主要从校园欺凌的定义,方式,产生的根源以及所采取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校园,暴力,欺凌,产生,解决方式

Abstract: the recent school students frequent campus violence, its heinous crime means, bullying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of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y from the definition of bullying, manner, the causes of and the way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mid students, campus, violence, bullying, and solution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欺凌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令人触目惊心。在中国,校园暴力一般要到非常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的程度,才会受到社会注意。例如:邯郸26中女学生吴华被同校七八个女生多次暴打、折磨,被送进医院;广东开平的一位初二女生因为得罪了校园里拜把子的七姐妹,被掳到一家宾馆。七姐妹找来四个未成年少男轮奸了这个女生,对她肆意殴打、凌辱,并将施虐过程录像,上传网络取乐。由此可见,在当今的社会,校园欺凌形式严峻。 一、校园欺凌问题的定义 关于校园欺凌,国外权威机构曾做如下的定义。“所谓校园欺凌,指由学校认定的、向比自己弱小的人所施加的身体、心理上的攻击。该攻击具有单向性、持续性、使对方感觉到深刻的痛苦。而且这种攻击所发生的场所不限于校内。”“所谓校园欺凌是指如下行为,即:个人或数人反复、持续地对特定的个人或数人进行肉体上的攻击,或通过言行进行心理上的迫害,如威胁、骚扰、将其孤立、无视其存在,从而给其带来痛苦。(不良少年团体及暴走族的对立抗争不包含在内。)”。这两种定义的不同在于前者站在受害者一方,即只要受害者“感觉到痛苦”,该行为即为“校园欺凌行为”。而后者则站在加害者一方,着重于“给别人带来痛苦”。 二、校园欺凌的方式 传统的校园欺凌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 暴力型。这类欺凌伴随着诸如推、掐、敲打、殴打、踢等暴力,带给他人的肉体、精神上的打击很大。其中有些暴力非常危险,如用书敲打头部、拉扯头发、用扫帚、伞敲打,甚至是有类似 职业摔跤的、勒脖子的游戏。而其中的很多行为如果是大人所为,会被视为伤害罪加以处罚。 2. 语言型。这种欺凌又可以细分为三类,首先是说坏话,用“矮子”、“胖子”等词嘲讽对方的生理特征,用“细菌”、“肮脏”等词侮辱对方,或者给对方起绰号。其次是把对方作为笑料。即便对方只是稍微与众不同,也会夸大其词,加以嘲笑。这和“说坏话”有些类似,常常是由某个集团对个人所施加的。其起因常常是细小的差异,如该生身体有缺陷,学习不好等。最后一类就是散布谣言。如“某某前一阵子在书店买了很怪的杂志”“某某好象有偷窥的习惯”等。无论这种谣言是否属实,一旦被散布开,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名誉。 3. 忽视型。即忽视对方的存在。如,孤立对方,即使对方打招呼也置若罔闻。因为持续否定对方的存在,所以给当事人的精神打击非常大。而且这种校园欺凌极具隐蔽性。除此之外,目前一种新型的欺凌,即网络欺凌(亦被称为网络暴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脑、PHS 等在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而网络欺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如广西一中学女生私处被拍传到同学手机,被同学嘲笑。和传统的校园欺凌相比,这种新型的校园欺凌更让人担忧。首先,它使欺凌和被欺凌的双方不受力量对比的限制。即便瘦小者也可以欺负他人。其次,欺凌者更为隐蔽。他可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实现对他人的伤害。再者,手段的信息化使得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此外,传统的校园欺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工作

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工作 进展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育督导部门: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8〕28号)要求,各地积极行动,明确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采取综合举措,扎实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总体进展良好,但各省工作也不平衡,有的省工作进展明显较慢。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按照《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应在5月底之前明确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办公电话和实施方案,并在本单位官方网站公布。目前,已有3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确定了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及办公电话,仅内蒙古仍未确定内部工作责任机构。24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山西、吉林、湖北的治理方案正在有关厅局会签,湖南、广东正在征求教育系统内部意见,天津、江苏还在起草之中。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新疆等17省(区、市)已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公布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信息(含工作机构名称、办公电话、实施方案)。还未在官方网站公布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信息的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8年是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行动落实年,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建立健全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请各省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做好各项工作,近期重点要指导督促市级教育部门在6月底前确定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办公电话和实施方案,并在相应官网上公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欺凌防治宣传活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届时,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在教育部官网“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专栏对未完成相应工作的地市进行点名通报,同时对学生欺凌防治先进经验进行宣传。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6月25日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团委、妇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综治办、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团委、妇联: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综治、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 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得到遏制,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制度措施、实施教育惩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地方学生之间欺凌和暴力 问题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防治学生欺 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 各地要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引导全体中小 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 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落实《中小 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开展“法治进 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让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 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 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培养学 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 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切实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注重家风建设,加强对孩子的管教,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 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

防止中小学生校园欺凌

罗庄小学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 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和《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罗庄小学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一、建立健全组织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魏玉才 副组长:周协政 组员:全体任课教师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处理该项工作,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2.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治理工作,成立相应的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治理工作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切实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专项治理工作。 二、落实信息报送。各中小学校要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于每月25日前按时上报安全月报表. 三、加大宣传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善、传承中华美德;建立中小学生欺凌与暴力伤害的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机制。 四、重视处置疏导 学校要积极协调配合属地村两委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学校对排查出的校园欺凌和暴力苗头除要采取有效的矫正、帮助等措施外,还要借助所聘任的校外安全法制副校长,推进依法依规治校,通过专业指导发挥教育惩戒的威慑作用,必要时通过司法手段及时消除校园欺凌和暴力隐患。 五、实现家校联合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与每位家长做好沟通,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伤害事故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因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力而造成的恶性伤害事故发生,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 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该方案,制定出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