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茶园速成栽培技术

无性系良种茶园速成栽种技术,具有提高新茶园茶树移栽成活率,使新建茶园提前投产、提早开采,促进形成高产高效茶园等作用。试验表明,一般定植后第3年,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茶30公斤左右,第4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667平方米产茶70 ~ 80公斤。具体技术如下:

1.选择适用良种

选用的良种应具备早生、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制性广等特性,并将早、中、晚无性系品种合理搭配,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2.适当密植,凹沟深栽

①开种植沟。选择宜种茶树的地块,平整园地。采用双行条栽的茶园,按大行距100 ~ 120厘米确定茶行,然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单行条栽茶园按行距110厘米开种植沟,沟宽30厘米、深50厘米,底层挖松10厘米。开沟时要求将表土与心

土分开放,沟内先覆表土,后覆心土。

②施基肥、覆好土。在种植沟内施足基肥,底层每667平方米施堆杂肥、牛猪栏粪2吨,然后覆土10厘米,并拌和,再覆表土10厘米;第二层施入饼肥或茶树专用肥100

公斤以上;最后回填生土10厘米。间隔一段时间,待肥、

土下沉后,留下20厘米左右深的凹沟,等待种植。

③栽植。将茶苗分成大小两类,分别栽植。采用双条栽,小行距33厘米,丛距30厘米;单条栽丛距33厘米。

茶苗双行错开排列在种植沟内,每丛2株,理直根系,扶正茶苗并覆土,用手轻提茶苗,让根系自然舒展,然后覆土,踏实,浇足定根水。在离茶苗根颈部8厘米外施上面肥(茶树专用肥或复合肥)再覆土,种植沟凹陷距地面10厘米。“凹沟深栽”能起到暂时的蓄水作用,稍有干旱,表土失水也不致于影响根系失水,这是抗旱保苗的有效措施。

3.提前完成三次定型修剪

定植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茶苗的水分

蒸腾,高度掌握在15 ~ 20厘米。第二次定型修剪可在茶苗

定植后的次年8月份,或定植一足龄后的2月中下旬进行,临剪高度在第一次定型的基础上提高10 ~ 15厘米。第三次

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一年的早春或7月上中旬进行,

高度在第二次基础上再提高10 ~ 15厘米,总高度掌握在45厘米左右。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基本可培育出良好的骨干枝,为高产打下基础。

4.强化苗期管理

第一年以保证成活为目的,主要掌握冬季抗寒保温、夏季抗旱保湿,适当施用稀薄肥料。抗寒保温可在茶行铺草,667平方米用干草500 ~ 1000公斤,铺在茶苗两侧。第二年以培养高产树冠为目的,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5 ~ 30公斤,适当加用磷钾肥。同时要及时做好除草和防病治虫工作。秋冬季施用土杂肥2000公斤或饼肥150 ~ 200公斤。第三年可适当采摘。每667平方米用肥量为尿素30 ~ 40公斤加适当的磷钾肥,其他管理与成龄茶园相同。(安徽省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李万树邮编:235222)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 一、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选好茶树品种和茶园地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茶树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 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 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 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

茶园种植技术

新茶园种植技术 一、园地选择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园地选择的好坏是能否建成高标准名优茶基地的先决条件。茶树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土壤的要求逐渐形成了喜酸,怕碱;喜深、肥、松、怕浅、瘠、硬;喜湿,怕涝等特点。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0-6.0之间:土壤有机质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土层深度在60cm以上,底上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0m以下;土壤质地以砂粘泣配比适当的砂质壤土较好,这种土壤蓄水、排水、保肥、供肥和通气性能均良好,茶树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优。 地形的变化能影响茶园微域气候和土壤条件。如随着海拨的升高,气温降低,漫射光增多,昼夜温差和湿度增大,这有利于名优绿茶品质特征的形成。但海拔太高的地方往往土层浅溥,发芽较迟,也不利于名优茶经济效益的发挥。所以,名茶基地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的缓坡地或平地(坡度在15°以下,以利水土保持),它接受的阳光多,冬季气

温,不仅可避免或减轻寒风的侵袭,减少霜冻为害,而且可提早发芽。山顶易受寒热风侵袭,谷地和低洼地易受冷空气所形成的霜冻为害,不宜发展名优绿茶建地。 另外,园地选择时,还应考虑附近有水源,容易修建水利设施,交通方便,劳动力较充余,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一定的名优茶市场等因素。 二、茶园规划 (一)规划原则 茶园规划是对茶园、道路、水利系统、防护林带等进行合理布局。茶园地块的划分主要根据自然地形将茶园分隔成面积不等的地块,一般以5-10亩为宜,长的一边与等高线平行,这有利于以后采摘、施肥等日常作业和水土保持。 1、与茶树的生长发育要求相一致 设计种植茶树的区块,土壤等条件一定要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不片面强调区块整齐一致而将不适合种茶的地块规划成茶园。基地内坟墓所在处(PH值往往偏高)土壤深度低于40cm,坡度大于25度的地方用于种树或种草。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道路和排、蓄、灌水利系统。

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资料

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鹿鸣茶业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 1.2项目申报单位: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 1.3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 1. 4项目申报日期: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1.5项目建设理由: 珙县县委、政府历来对茶业开发非常重视,把茶业当成支柱产业来抓,而且珙县群众有着丰富的茶叶生产、管理、加工经验。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是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鹿鸣”系列茶叶获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认证,其中,鹿鸣牌“鹿鸣雾芽”获“2000年中国(成都)国际茶博览会金奖”、鹿鸣牌“鹿鸣翠芽”获第六届“中茶杯”四川茶区唯一的特等奖,“鹿鸣”茶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2010年生产茶叶800吨,销售收入3680余万元,年创税利580万元,可以有效地带动全县茶叶发展,已经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茶业已经成为珙县经济增长的又一突破点。 1.6项目建设区域:珙县的石碑乡、玉和苗族乡、下罗乡1.7建设内容及规模 生态化标准化茶园6000亩(石碑乡2000亩、玉和、下罗乡

4000亩) 1.8建设期限 2011年7月——2013年4月 1.9投资概算 地方财政承诺:200元/亩补助(其中市级100元,县级100元) 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茶园建设1271万元,茶园的2年抚育管理投资273万元,技术培训费及其它64万元。 1.10主要经济指标 珙县茶业单位面积投资标准2670元/亩,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检查、监督等占总投资的3.5%,通过项目的实施,茶业基地建成3年后,每亩可产优质鲜叶1200斤,2.52元/斤,茶农收入3024元/亩。 1.11综合评估 通过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研保障体系、组织管理、工程各项技术措施的施行等方面的论证,充分说明建设标准化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风险小,能够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背景 2.1自然概况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勉县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春季茶园管理是成年茶园创造高产优质、夺取当年丰产丰收、实现高效目标和幼年茶园培育强壮骨干树冠、迅速成园见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要不失时机的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一、成年采摘茶园管理: ㈠轻修剪:春季成年采摘茶园以轻修剪为主,剪去受冻枝叶、枯枝和鸡爪枝,一般剪去树冠蓬面10—15厘米,为越冬芽萌发、旺盛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修剪宜早进行。高山茶园修剪应在春分前即3月20日前结束,春季不宜进行深、重修剪。 ㈡耕锄追肥:利用春季气温回升、雨量增加、茶树逐渐恢复生长发育的有利时机,及时浅锄、松土,提高地温,蓄养水分,及时补充营养肥料,增施茶树容易吸收利用的无公害肥料(如有机复合肥等),禁用美国二铵和硝铵类肥料。耕锄深度为15—25厘米。每亩用肥量应掌握在30—50公斤,开沟施入覆土,沟深15—20厘米。应在3月20日前结束。 二、幼年茶园管理: ㈠定型修剪:对1年生、树高在25厘米以上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统一保留高度20—25厘米,其余全部剪去,在春分前后完成该项工作;对树高在50厘米左右的两年生茶树,可先采春茶,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统一保留树高45—50厘米,其余全部剪去。 ㈡浅锄追肥:为培养丰产型树冠,春季及时浅锄松土,锄去杂草,提高地温、蓄含水分和养分。耕锄深度15—25厘米,施肥开沟深度15—20厘米,亩施30—50公斤有机或无机复合肥等无公害肥料,为茶树旺盛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 三、新植无性系茶园管理: ㈠修剪保苗。为防止茶苗失水,在栽植后全面剪枝定型的基础上,迅速剪除萎蔫枝叶,最大限度减少茶苗叶片等表面蒸腾,减少茶苗水分散失。 ㈡灌水保湿。及时灌水,有明显干旱地块和失水茶苗的园地,确保晴天每天或隔天灌水一次,使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保证茶苗不失水、不萎蔫。 ㈢合理间作。在茶园耕作行(大行)间套种一行豆科、绿肥或玉米,实现植物遮阴、改良土壤、增加收益之目的。 ㈣遮阴防晒。为阻止烈日直晒,选择搭棚、覆盖稻草、秸秆等质量轻、遮阴效果好、透气性强的材料,及时遮阴防晒,减少茶苗受晒失水。 (本资料非正式文件,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新建茶园管理技术规范

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 新建园技术规范 起草单位:武汉安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执行时间: 选择园地 茶园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主干道,园区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污染源,土壤理化性状良好,pH值4.5-6.5,茶园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首先选择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成片集中的土地建立丰产茶园。其次,选择缓坡地带或坡度在30°~40°的坡地建立坡地茶园,也可建成丰产茶园。再次,充分利用山地、坡台地,经开垦后建成概念上的大茶园。 土层厚度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的砂质壤土,酸碱度PH值4.5~6.5;年雨量在15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8-25℃。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整个茶区符合“戴绿帽、束绿带、穿绿鞋”,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开沟建成等高梯地茶园,种植沟深0.6米,宽1.5-2米。台面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竹节沟,山顶、山箐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实现抗涝排水,保持水土作用。 茶园绿化 树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本地栽种的速生优质树种,以深根、不与茶树争夺水肥、无共同病虫害、枝叶疏密适中的果树、经济树种为佳。茶园中覆荫树种选择:合欢、银杏、山苍子、天竺桂、油茶、桂花、等;在空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可选:香樟、香椿、苦楝、桂花、罗汉松、山茶花、杉木等,乔灌结合种植;防护林和山顶可选:杨梅、香樟、罗汉松、杉木、楠木等树种。 生态位配置:在以茶为主体的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建设上、中、下三层结构,即树木-茶树-绿肥植物(矮杆)。茶园内覆荫树每亩种植乔木树8-10株,约30米茶行一株,错落有致栽培;茶园道路、沟渠两旁种植绿化树,每3-5米种植1株或适当密植。 绿化树管理:加强对防护林、行道树、覆荫树的肥培管理,提高成活率。当覆荫树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应及时进行适当整枝、修剪,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保持茶树的正常生长。 道路水利 适当拓宽茶园主干道和支道。主干道要便于农用车辆通行,利于运送茶园农资、鲜叶,支道不低于1.5米,形成方便的茶园交通网络。 主要建设排蓄水系统,做到有水能蓄、涝时能排、旱时能灌。排蓄水系统根据茶园地形地势设置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开挖防洪沟,拦截山洪,引入排洪沟;茶园内侧开竹节沟蓄水,园区选择靠近水源或雨水汇集较多的地段,根据地形、水源和灌溉面积配套建设蓄水池、小水窖,铺设管道或开挖水渠,实现茶园水利,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茶叶科学技术 二00六年第三期 26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 李建梅 (福建省福安市社口农技站 福安355015) 摘要 生态茶园的建立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主要作物,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 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与茶园中的各种生物和谐地共存,形成良性循环,维持茶园生态平衡的优良系统,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茶园必须严格选址和采用良种,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生产出富有营养品味好的茶叶,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使茶叶企业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茶园;选址;良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 1 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1 基地选择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植物,与其他一年生作物相比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也比较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也比较丰富,且年度间也比较稳定。茶园土壤中各元素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茶树是耐阴作物,光合作用饱和点较低,夏秋季强烈日照伴随干旱,往往会使茶树受害减产,甚至枯死;在冬季,低温寒风又会使茶树常常发生冻害,轻则枝叶枯焦,重则冻死。因此,生态茶园建立时应选择在自然条件良好,周围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有遮荫,能挡风,四季极端温差相对比较小的山区和半山区。维护好茶园及其周围的生物种落的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需要的稳定,是生态茶园建立至关重要的一环。 1.2 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不同茶树品种之间抗病虫性存在明显差异,充分利用茶树自身的抗病虫性,是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 1.3 土壤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同时,还可通过养殖蚯蚓来增肥,并可改良土壤结构。生产茶园中杂草应结合耕锄予以清除,严禁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覆盖免耕技术,铺草与施有机肥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幼龄茶园中铺草或轮种绿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可在茶园行间梯壁种植绿肥饲料作物,使之达到保水,保肥,保土,以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1.4 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必须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农业防治: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 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危害。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强的病虫。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金杆菌Bt 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类,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赤眼蜂、茶园天敌蜘蛛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益虫的高峰期、糖醋液诱杀、性诱杀。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5 建立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作为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垂直结构上,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 组分 的生态位,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 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 林副产品 双丰收。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下转第27页) 科 技 园 地

茶园员工管理规范

基地生产管理规范 岗位职责: 生产经理: 1、负责执行和监管茶园年、季、月度生产作业。并学习制定生产计划。 2、负责每天观察和及时报告茶园病虫害、草、肥水情况。并定期做基地全面巡视工作。 3、负责组织安排施肥、除草、防虫治病等生产工作,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 4、组织安排并督促基地人员全面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落实基地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 5、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和及时完成采购任务,做好采购记录(以便比价、议价)。 6、做好基地人员定期考核和评比; 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定期巡视基地的种植、养护、管理等现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纠正,实施种植、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宜。 生产指导: 1、负责制定茶园年、季、月度生产计划;

2、收集、记录生产报告,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并指导、检查、监督生产。 3、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 4、考察与学习其他的白茶基地。 5、完成部分采购任务。 6、统筹管理生产基地。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宜。 负责组织编制年、季、月度生产作业、设备维修、安全环保计划;负责组织、技术员、生产员、机械手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对其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和评比; .负责组织拟定本部门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及控制; 积极贯彻园区的管理方针与经营政策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制定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以及设备、设施配置规划 负责制定各种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落实、督查;负责做好基地种苗的培育、筹划、安排和调配工作; 负责按照生产规程要求组织安排施肥、灌溉、除草、防虫治病等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1、科学规划设计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做到每一片改造的茶园事先均有规范图和效果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2、营造防护林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3、茶园留养模式a、高密度留养模式:株×行=2m ×2.5m ,株高控制在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10m ×10m 。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6m ×5m ,株高控制在1.8m -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8m ×8m ;c、茶―樟、茶?―豆科树种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光照直射和散射的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4、种植行道、山顶、园区四周、箐沟树木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6米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3m ×3m ,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水东瓜树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环境。 5、种植梯壁植物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一、茶叶栽培的品种、特点:主要茶树良种有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翠峰、平阳特早及浙农系列等40多个。1、迎霜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大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霜降季节尚有茶可采,茸毛尚多,持嫩性强,但抗逆性稍弱。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绿茶的品质特征为,香高鲜、味浓鲜。茶叶栽培技术2、龙井43 属国家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扦插成活率高,抗寒性强;但抗旱力稍弱,持嫩性较差。产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类。品质特征为,外型挺秀,扁平光滑,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茶叶栽培技术3、翠峰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木性、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叶色翠绿,茸毛特多,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但持嫩性一般。产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峰类名优茶。其品质特征为,色泽绿翠显毫,香味爽鲜。茶叶栽培技术4、乌牛早属省级地方良种,系永嘉县农民从乌牛早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

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较大,轮次明显,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富含氨基酸,茸毛中等,新稍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强。产量尚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气高鲜,味甘醇爽口。茶叶栽培技术5、龙井长叶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茶叶栽培技术5、龙井长叶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井43强。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扁茶。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茶叶栽培技术二、茶园的建设和土壤要求: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茶叶栽培技术三、种植技术:1、种植方式: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夏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紫阳县夏秋季高温多湿,茶园易滋生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同时,茶树经过春季生长和采摘,土壤和茶树体内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要使茶树在夏秋季继续保持旺盛生长,必须搞好茶园管理。一方面保证多采夏秋茶,另一方面可使秋后茶树体内物质的积累增加,促使第二年春茶芽头的早生、快发,延长茶树的高产年限,提高茶叶产量,提高全年茶园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一、茶园耕锄 夏秋季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二次,第一次5月中、下旬,第二次7月上、中旬,耕深7至8厘米。通过中耕除草,疏松采茶时践踏板结的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清除杂草,使茶树根系提高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力。熟化土壤,加厚耕作层。把表层较肥的土壤,连同其中的杂草,肥料、有机残落物翻入下层,供根系吸收利用。 秋季深耕改土:耕翻深度一般多在20至30厘米。深耕能把浅耕不到的下层土壤翻耕疏松,从而大大改善通气透水状况,提高蓄水供肥供水能力。深耕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雨季过后进行,以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护根的目的。条形茶园深耕顺茶行横向耕挖,泥土从下向上提,使茶行根颈部“上空下壅”。 浅耕培土:主要作用在幼龄茶园上,耕翻深度一般浅于10厘米。

其主要作用在于疏松茶园表层土壤,同时兼除杂草。由于深度较浅,对茶树根系损伤不多。幼龄茶园行间比较空旷,土壤直接受到日晒雨淋,容易形成板结层。因此,在生产上,茶园浅耕于一年中就要多次进行。 二、茶树合理修剪 1、生产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1)、轻修剪:每年10-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轻修剪,在原剪口上提高3~5厘米剪去蓬面枝叶(或从蓬面往下压5-8厘米)为度。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略弧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经过轻修剪可以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密度,增强茶树长势。 (2)、深修剪:每年5-6月或9-11月对生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梢,以剪除“鸡爪枝”层为度。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要每年或隔年轻修剪,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产年限。 2、衰老低产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重修剪:每年的5-6月或9-10月对育牙能力弱,对夹叶比重大,两轮间歇期长的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进行重修剪,:以剪去原树高的1/3-1/2(离地高度30~50厘米)为宜。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树势恢复慢,影响产量。重修剪时要注意留下粗壮桩头,剪除干净细弱枝条,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24833476.html,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作者:李乔宇 阮怀军 王磊 李道亮 李振波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04期 摘要:针对各种优质茶叶(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生产中对农药及化肥使用 的要求,设计了面向茶园环境的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旨在通过视频监视茶园的病虫害发生,通过传感器监测影响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以实现茶园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避免农药过量使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关键词:病虫害;茶园;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S431.9+S435.7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4-0012-04 中国是茶叶之乡,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茶叶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茶叶经济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茶叶生产有了新的特点:①出现了大规模的茶叶企业。如:安徽省宣郎广茶业总公司拥有茶园面积1 400 hm2,福安市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面积超过400 hm2。如何有效管理如此大规模的茶园,是茶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②社会对优质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加。有机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的生产都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以及生长环境作了严格要求,如何在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且不破坏茶园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保证优质茶叶的产出,是茶叶生产面临的新问题。③茶园病虫害问题仍然严重。病虫害是优质茶叶生产的重要威胁,据统计,一般病虫害会导致茶叶减产10%~20%[1],而大规模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更大。茶园规模扩大,农药限制使用,都加大了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困难性。 本文即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以求在智能农业的思路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该系统将茶园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和气象站的多方位监测,动态显示茶园视频图像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从而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警,为优质茶叶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目前对大田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的观测仍然广泛依靠人力,这使得茶园企业面临日益增加的人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对病虫害预测预警的探索集中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上[2~4]。通过GIS可以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预测的区域性分析,防止病虫害的大范围发生和扩散。但GIS的特点也决定了利用其对病虫害预测预警具有先天时效性不足的缺陷。因而,GIS 更适用于政府部门面向区域农业发布预测信息。 茶园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则是针对每个茶园的生产管理而设计的,可通过多链路视频监视单元对茶树长势、叶表病虫害情况进行监视,根据病虫害特征及时调整防治措施。同时,土壤

山东茶树品种及高效茶园栽培技术

闭度大小及林木分布情况,在林中空地采用穴状整地。4.3 基 肥 整地的同时,根据造林地的土壤条件确定基肥的种类和施用量。一般每穴施过磷酸钙250g,有条件的地区亦可增施人畜粪等农家肥。施肥方法:穴或沟挖至合适大小、深浅后,把表层土回填至穴深的1/3~1/2,再施基肥并与其混合均匀,最后回填表土使穴呈馒头状或沟呈隆起状。4.4 栽 植 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的2~4月、秋季的9~11月。植苗前,先将苗木根系在50mg/kg 的AB T 生根粉带泥浆溶液中浸一下,挖开已回填的穴或沟,把苗木植于穴中、回填10~15cm,提苗,使苗木根系舒展, 用手扶住苗木中下部,用脚踏实四方,再回填至合适的位置并将苗木培正。栽植后及时浇定根水。4.5 管 理 5~6月及8~9月各锄抚1次,7月刀抚1次。 将杂草、石块置于苗木下方或台沿。锄抚时应对苗木进行培土和扩穴,使穴状整地的造林地尽量连成带状或小带状。 4月中下旬即可施追肥。用2a 生苗造林,当年用0.5%的尿素水剂,结合除草后施肥;3a 生以上的苗木,当年直接施50~100g/穴的尿素。以后每隔1a 增施过磷酸钙250g/穴。其方法:在树冠垂直投影处挖10~15cm 宽、5~10cm 深的环形沟,将尿素均匀施入沟内,再覆土填平即可。 (通讯地址:610081,成都市星辉西路18号) 山东茶树品种及高效茶园栽培技术 房 用1 慕宗昭2 于连家2 孙 蕾1 刘昌兰3 刘翠兰1 (1山东省林科院 2山东省林业引用外资项目办公室 3威海市海滨林场) 摘 要:通过对山东茶树品种资源调查,介绍了适合山东的茶树优良品种,结合山东实际,总结出可行的高效茶园栽培技术,为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关键词:茶树品种;高效茶园;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04-12-20 修回日期:2005-02-20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项目。 作者简介:房用(1963-),男,研究员,承担国家/9480项目、山东省林业科技攻关项目。 山东/南茶北引0在部分地区获得成功,开辟了中 国北方新茶区,将茶树的种植范围向北推进了两个纬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茶树栽培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山东省茶树在冬季易受冻害,影响了茶树的产量和茶叶品质的提高,限制了农民增收。为此,我们对山东省茶树引进品种和类型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选育适应全省栽培的抗寒茶树新品种和优良类型提供依据。1 品种资源1.1 品种资源概况 山东茶树大多引自我国的浙江、福建、安徽、云南四省,也有引自其他省份的品种,近50年来,在山东陆续引入的茶树中,由于管理不善、投入不足或引进茶树品种不能适应当地特点等各方面原因,许多茶树 都已经死亡。但保存下来的茶树品种类型也很多,这些保存下来的茶树品种现已发展成为山东茶树的优势种,如现在在山东广泛推广的黄山群体种。作为山东茶树主要生产地的日照、青岛等各市县都设有茶树种植试验田,有许多茶树类型供观测调查及以后的推广,形成了茶树良种引进、试验、示范、选育、推广一体化。目前,生长于山东的茶树品种大致有:皖农95、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洛舍、福鼎大白茶、安吉大白茶、舒茶早、农抗早、黄叶早、劲峰、仙寓早、金寨、平阳特早等品种,但这些品种数量和规模小,约33.3hm 2;一些品种尚处于试验阶段,其抗冻性需进一步研究。有些抗冻性稍差的品种,可利用设施栽培生产茶叶。 112 引进品种生物学特性 (1)皖农95: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原皖南农学院选育而成。树姿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质软,叶面微隆。育芽力强,产量高,5龄茶园单产可达 技术开发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茶园四季管理技术 一、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茶树是叶用作物,不同于其他农作物,以幼嫩叶芽为收获目的,芽叶越多产量越高。春茶是当年茶叶生产中质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高的一季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总产量60%以上,是一年中名优茶生产的关键时期,自然品质最佳,经济效益最好,及早抓好春茶生产,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对提早开园、增加春茶产量、提高茶叶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春茶春茶期间茶园管理主要技术是:(1)早施催芽肥。春肥不但有助于春茶增产,而且对提高夏秋茶的产量也有良好的作用。施春肥的茶园与不施春肥的茶园比较,全年增产10%-20%。春肥以速效氮含量高的专用肥为主,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用量占全年总用量的40%-50%。一般幼龄茶园亩施专用肥、复合肥15-25公斤,成龄茶园亩施氮、磷、钾比例为3:1:1的专用肥、复合肥50公斤,一般的投产茶园春肥亩施尿素30公斤配施磷钾肥。催芽肥在春茶萌发前25天施用为宜,一般亩用25-35公斤化肥或速效性化肥在茶树根部周围开沟施用,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防止挥发肥效损失。同时,在3月底或4月上旬茶树刚萌发时喷放“叶面素”、“爱农”、“一喷早”等叶面营养液,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但雨前、雨后和气温高的中午不宜喷施。 (2)浅耕松土。虽然大部分茶园秋、冬季进行了深翻,但茶园经过冬季几个月的雨雪,土壤较板结,此时土温较低,通过春茶前还应该浅耕1次,可以疏松土壤,表土易于干燥,使土温回升,有利于春茶提早萌发。同时浅耕能铲除冬春杂草,减少养分与水分的损失杂草,对茶树生长有利。结合追施催芽肥,对茶园普遍进行一次浅耕松土,这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春茶结束后再浅耕,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茶园土壤经春茶采摘被踩得板结,雨水不易渗透。同时也是夏季杂草开始萌发生长的时期,此时浅耕和茶园铺草可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夏季杂草的滋生。 (3)病虫害防治。实行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春茶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危害,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如果需要应选用“天王星”等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茶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适时采摘。茶树具有“早采早发、迟采迟发”的特征,为了多采名优茶可适时偏早开园,当茶树有10%左右的芽叶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可开园采茶。在春芽先期,茶叶品质优异,应及时采摘,以抓质量为主,每隔3-5天采一次。中期抓产量每隔4-5天采一次。后期采养结合。春茶采摘的关键是要适度嫩采,确保春茶开园早。根据新梢成熟度进行开采,成熟度以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为标准,春茶当采摘面上有60%左右的新梢达采摘标准时开采,大面积茶园应适当提前嫩采。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回加工厂,确保鲜叶原料洁净、新鲜,并适时加工茶叶。 (5)合理修剪。修剪宜在春茶萌发前30-40天进行,先修剪海拔稍低、东南坡向,树势较强的茶园,后修剪其它茶园。轻修剪的茶园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枯死枝”、“病虫枝”、“突生枝”,一般剪去5-7厘米。对分枝过密而树势弱或冻害严重的茶园,则要重剪,时间要延迟到春茶采摘后进行。成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应及时修剪,修剪程度应根据茶树生长势强弱和衰老程度不同,而选择采取轻修剪或深修剪或重修剪或台刈的办法,并结合施肥补充养分恢复树势。 (6)预防倒春寒。预防倒春寒,可采取茶园覆盖,熏烟防冻等方法,但日常所用的,最简易的方法是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在茶树蓬面上覆盖稻草、薄膜、遮阳网等覆盖物,保护茶树抵御春寒的侵袭。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汇编

茶园科学管理技术汇编 (1)深翻:一般应在每年10月初至11月上旬进行,深度15-20厘米。过深易伤根系,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 (2)施肥:通常应以人畜粪肥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为2000公斤左右,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对梯级茶园肥料施在梯级内侧。入春后有利于茶树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品质佳,单产提高。 (3)修剪:茶树冬季修剪是夺取春茶优质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注意因地因树制宜,生长旺盛的茶树一般只能剪去蓬面突出部分,达到树冠面平整。有较多细弱技、鸡爪枝的茶园,进行深修剪,将超出树冠面10-15厘米的枝条剪除。树势较衰弱,单产严重下降的老茶园,采用重修剪,将树冠高度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以上的部分剪掉。北部茶区为了防止冻害,提前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下旬修剪为宜,冬季不进行修剪。 (4)封园: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及蚧类等。可用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都喷到。 (5)防冻:在茶园行间多施一些牛栏粪、焦泥灰等暖性肥料提高土温。施肥后在茶树基部培8-10厘米厚的新土层。最后利用柴草、稻草、厩肥等铺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

湿度。在寒潮来临前,还可用稻草、杂草或薄膜等进行蓬面覆盖,开春后及时揭去覆盖物,达到早发、发壮。 2、茶园施肥技术 在茶树高产优质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果的措施之一。但由于各种肥料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施肥时期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茶园土壤性质,茶树吸肥特性,以及天气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1)底肥 我国茶园大部分都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红壤上,土壤理化性质差,有机质含量少,保水保肥能力低,特别是土壤经过翻耕之后,水热条件进一步改善,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据福建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生荒红壤经过量垦殖种茶后,由于土壤通气性增强、表面裸露,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远超过积累,当年有机质减少34%,如不及时施足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的平衡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在垦翻时要施大量有机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热化,改良土性,保证茶树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这时施给肥料,常称之为茶园底肥。据杭州茶叶试验场的研究,在种茶前深耕配合施底肥,能明显改善理化性质,促进土熟化,5年以后茶叶产量比不施底肥的增长3.6倍,并提早成园,为以后高产、优质、稳产奠定了良好的土壤基础。生产实践表明,茶园种植前的底肥,常常是老茶园改种换植和新垦茶园高产优质的成败关键。

有机茶园建设

有机茶园建设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 (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 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3.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m,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是植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 4.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认证机构将对它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1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3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3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材料证明近3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请认证。

茶园幼龄期管理技术要点

茶园幼龄期管理技术要点 幼龄茶园是指茶苗定植至正式投产前(三年)的茶园,在这段时期内,茶苗正处在成长阶段,同时它对不良因素的抗御能力较弱,所以必须加强管理工作,为快速成园和创建高产稳产茶园打好基础。幼龄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一、防止渍害 对于原为水稻地和山塘地的易积水新建茶园,要在茶园积水部位的最低处开沟,将积水及时排出茶园,以免造成渍害,伤根死苗。同时,要在茶园来水处开挖截水深沟,阻断地表流水进入茶园。 二、抗旱保水 1、培土当年移栽后,在旱季到来之前应抓紧时机进行培土,可在茶苗周围30厘米左右培上一层碎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2、灌溉当年移栽后,夏季旱期较长,采用上述防旱措施后,视干旱程度可辅以人工灌溉,在6月下旬齐苗之后干旱之前,每丛浇上半瓢清粪水(50升水对三四瓢猪粪尿),随即覆盖,并在茶株两边培土。在特别干旱季节应每半月浇1次水,每次每亩浇水量不少于3000公斤,也可每半月引水排灌一次跑马水(注意:水灌半沟即可),湿润土壤后,即切断水源。 三、耕锄除草 幼龄茶园除草可结合浅耕培土进行,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每年进行3一5次,深5—10cm左右,特别是春草、夏草和秋草要及时铲除,不能伤根,在茶苗周围15厘米左右的杂草必须手工拔除,以免伤苗,同时进行培土。但当年新种茶园,在夏季干旱时期,夏草不可除,以留草保湿保苗,否则,易松蔸伤苗,成造死苗。 四、补苗间苗

新建茶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死苗,茶苗缺丛须及时补植,否则会造成缺丛断行,影响茶园的产量和美观,因此,应在种植当年开始到种植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选择同龄、同品种的茶苗移栽补缺。 五、合理施肥 茶园施肥分基肥、追肥两种。基肥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追肥则在各季节茶芽萌发时追施。幼龄茶园的基肥,每亩施200公斤复合肥或菜籽饼;追肥以人粪尿或速效肥为主:茶苗栽种当年,因根系不发达,不能动土,应用打洞施肥法分二次施下,每亩施稀人粪尿6担,速效肥50公斤,时间为5月上旬和7月上旬;二龄的亩施稀人粪尿15担,茶叶速效肥150公斤,分三次于3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施下;三龄后的追肥每年要分三次进行,各次的用肥比例为5:3:2。施肥时要求离根茎4-10cm,浅沟施入覆土,树势越大越向外移;以免茶苗根茎被肥料灼烧,同时便于养分被茶苗根系吸收。 六、定型修剪 定型修剪应考虑茶苗的生长速度,当茶苗长至30cm左右(种植一年苗),主茎粗3m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15—20cm为宜,剪去主枝,主枝即在剪口下2—3个腋芽萌发成第二层骨干枝;第二次修剪(种植二年亩)高度在第一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第三次修剪(种植三年苗)高度再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每次修剪时树枝修剪部位都必须充分木质化,否则腋芽萌发分枝角度小,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效果。第三次修剪后,芽叶萌发时即可以进行轻采,实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要做到“采高养低,采心养边,采大养小”的原则。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的茶树高度掌握在45—60厘米,这时骨架已经形成,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定型修剪时期原则上都应在一年生长结束后休眠期(每年10月至次年2月)修剪。 遂川县茶业管理办公室 二O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