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序言

不少家长在面对儿童生病时往往表现出惊慌焦虑,这很大程度上跟家长不了解儿科常见病症以及没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有关。有些家长想通过书本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奈何书中内容庞杂,知识点艰深晦涩,阅后易忘,最终半途而废。基于以上了解,编者萌生了撰写一本儿科常见病症的就医及用药指南的想法。它不是高深医学理论的浓缩版本,而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的科普指南,旨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传达儿科常见病症以及就医用药的相关知识。

在编写指南过程中,为保证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编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综合了《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第6版)、专业文献资料以及专业儿科医生的观点,经过删繁就简,最终完成了指南的编写。

指南一共分为三章,分别是儿科常见病症、儿童就医指导以及儿童安全用药。由于儿科常见病症种类繁多,全部写进指南导致内容臃肿,因此编者只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13种儿科病症,并重点讲述家庭护理方法、治疗和预防对策三方面的内容;儿童就医指导部分,编者选择了就医前的准备、就医时的沟通技巧和就医后的康复护理三节的内容,以便家长带儿童就医时更省时省力;儿童安全用药部分,除了常规的安全用药知识和药品合理储存知识外,还重点增加了常备家庭小药箱的内容,让家长在遇到儿童生病时不至于慌乱无措。

最后,希望这本指南能让家长从中获益,少走育儿弯路。

编者

2018年4月

目录

第一章儿科常见病症1

第一节感冒1

第二节流感(流行性感冒) 3

第三节发热4

第四节咳嗽6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7

第六节腹泻9

第七节便秘10

第八节肺炎12

第九节手足口病13

第十节过敏性鼻炎14

第十一节湿疹15

第十二节尿布疹16

第二章儿童就医指导17 第一节就医前的准备18

一、家长篇18

二、儿童篇18

三、资料篇19

第二节就医时的沟通技巧19

一、简明介绍儿童病史19

二、及时向医生提问19

第三节就医后康复护理19

一、儿童喂养技巧19

二、观察儿童康复情况20

三、合理安排饮食20

四、适当户外活动20

第三章儿童安全用药20

第一节儿童安全用药现状21 第二节儿童安全用药原则21 第三节儿童安全用药指导22

一、退热药用药指导22

二、止咳药用药指导22

三、止泻补液药用药指导23

第四节用药后不适的应对措施23

一、胃肠反应23

二、过敏23

三、多汗23

第五节实用建议23

一、常备小药箱23

二、合理储存和处理药品24

三、了解服药禁忌25

参考文献26

第一章儿科常见病症

儿科常见病症种类繁多,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分散在临床各专业。本章节将重点介绍感冒、流感、发热、手足口病、腹泻、湿疹等13种儿科常见病症相关知识。包括病症的原因、常见症状、家庭护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知识,以便家长发现、观察病情,从而更好地就诊及用药。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是一种由病毒细菌等病源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中最常伴随着发热症状。

二、症状

(1)打喷嚏,有时会打喷嚏。

(2)流鼻涕,一开始是清鼻涕,随着病情进展,清鼻涕逐渐变成更黏稠并带有颜色的浓鼻涕。

(3)鼻塞,粘膜的充血水肿、分泌物的阻塞所致。

(4)发热,以午后及夜间为主,体温上升到37.5以上定义为发热。

(5)咳嗽,有时是干咳,有时是带痰的咳嗽。

(6)喉咙痛,可能伴有吞咽困难。

(7)精神不振,食欲欠佳。

(8)可出现颈部、颌下淋巴结轻度肿痛。

(9)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10)可能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

三、治疗

(1)3个月以下的儿童感冒,建议立即就医。

(2)3个月以上的儿童感冒,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暂在家护理观察或就医。

①儿童若只是轻微流鼻涕、偶尔咳嗽几声,但精神状态好,能正常吃饭、玩耍、睡觉,一般情况下7天左右会逐渐好转。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家庭护理:

·补充水分

感冒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加上进食量减少,增加脱水风险。因此,家长可以给儿童喝一些温开水、汤粥、果汁等,补充充足水分。

·多休息

儿童生病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容易感到疲倦。家长应尽量让儿童多休息,减少体能的消耗。发病期间尽量不去幼儿园或者学校。

·清洗鼻腔

当儿童因为鼻腔粘膜充血而呼吸困难或饮水困难时,家长要给儿童清洗鼻腔。小一点的儿童可以用普通生理盐水滴鼻液,大一点的儿童可以用盐水喷雾剂。

·服退热药

小儿发热可以及时物理降温,6个月以上的宝宝,腋温≥38.5℃,可以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②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儿童呼吸急促,看起来很费力,甚至呼吸困难。

·过度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哭闹或脾气变得暴躁。

·持续咳嗽,1周未见好转。

·持续发热不退。

·出现耳部疼痛、耳朵流水等症状。

·出现呕吐、腹泻,无法进食。

四、预防

目前尚没有药物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和症状发展,家长不可盲目给儿童服用感冒药。正确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儿童抵抗力,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病原体入侵。

(1)增强抵抗力

饮食方面,肉、蛋、奶类及新鲜蔬果等都要涉及,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同时避免挑食偏食,影响营养摄入。运动方面,家长可以带儿童外出散步、晒太阳等,补充维生素D,提高抵抗力。睡眠方面,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2)远离感冒人群

儿童抵抗力弱,容易被病原感染,家里有人感冒,要避免与儿童接触,防止传染病原给儿童。同时,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儿童患病后也暂时不要上学或到别人家串门,防止交叉传染。

(3)注意个人卫生

帮助儿童养成饭前饭后、外出活动回到家时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儿童用的餐具要及时清洁并消毒;,严防经口传播病原;教会儿童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以防传染他人。

第二节流感(流行性感冒)

一、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全身性症状较明显,最常见的病症是发热。

二、症状

(1)发热。

(2)咳嗽,咽喉疼痛。

(3)头部、肌肉和全身疼痛。

(4)疲乏无力。

(5)容易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三、治疗

5岁以下的儿童是流感病情严重或产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之一[2]。治疗时,应结合儿童的实际病情对症治疗。

(1)针对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

①治疗重点是缓解如发热等流感症状,需及时使用退热药物对症治疗。

②家中常备退热药,尤其是儿童的退热药。及时退热,可缓解流感爆发期间医院接诊的压力和家长排队的焦虑。

(2)针对有并发症的流感患儿:

①儿童一旦确诊患流感,并且伴有肺炎或病情加重等情况时,须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②建议治疗至少持续5天,可延长至临床症状改善[2]。

四、预防

(1)按时接种流感疫苗

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显示,每年都会有流感发生,并且群体流行是可预见的。因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3]。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每次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少于4周[4],建议在每年的9-11月接种。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引导儿童饭前饭后勤洗手;尽量避免儿童用手直接接触眼、鼻、口等部位;儿童咳嗽或打喷嚏时要及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在使用后正确处理纸巾。

(3)注意隔离

流感高发期间尽量留在家中,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传染;家里有人感冒,要避免与儿童亲密接触,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儿童。

第三节发热

一、定义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而引起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是机体清除致病源的过程,目的是保护机体,恢复机体的“恒温”状态,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症状

发热是某种疾病的症状,是身体抵抗感染的积极生理过程,而不是疾病本身。根据发热(腋温)的高低可将其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0.4℃)、超高热(>40.5℃)。发热可导致诸多身体不适,例如:影响睡眠、活动能力差、昏迷、惊厥等。发烧还会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加大、水分丧失速度加快,可造成脱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呼吸急促等负面影响。

三、治疗

(1)3个月以下的儿童发热,当体温超过38℃时,建议立即就医。

(2)3个月以上的儿童发热,根据儿童精神状态选择对应的护理措施。

①儿童若精神状态好,无明显哭闹烦躁,能正常吃饭、玩耍、睡觉,则暂时留家观察。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家庭护理:

·勤测体温

儿童发烧,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勤测体温,密切关注儿童体温的变化。建议每隔4小时给儿童测一次体温,高温的儿童则需要隔1-2小时测一次。

·补充水分

发烧会让儿童新陈代谢加快,导致出汗多、体内水分消耗快。建议多给儿童喝水、汤粥、果汁等,补充体内流失水分的同时增加排尿和散热。

·通风保湿

儿童发烧期间,家里要保持空气畅通,降低病毒、细菌在室内的密度。在干燥的秋冬季,还可以用空气加湿器等增加室内湿度,让儿童的口鼻器官感到舒适。

·退热药物治疗

儿童若感到明显不适时,可以先吃退热药缓解。目前公认相对安全有效及适用于儿童的退热药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都能有效退烧,并且配备量杯,保证用药精准,可以作为家庭小药箱里的常备药。以下是这两种退热药的简要对比:

儿童就医及用药指南

②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3-6个月的儿童,体温(腋下)≥38.5℃;6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温(腋下)≥39℃[4]。

·发烧持续超过3天。

·伴有严重的咽喉疼痛、耳痛、咳嗽、出疹等。

·出现反复腹泻、呕吐等情况。

·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话少、食欲差、无心玩耍、昏昏欲睡等。

·出现脱水症状,如少尿、无尿等。

四、预防

(1)适当补水

儿童适当喝水,补充水分,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稳定,降低发烧的几率。尤其是在天气干燥、气温高、出汗多、发烧等情况下,更要注意补水。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家长可以适当带儿童外出散步、晒太阳等,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3)适时休息

睡眠和健康密切相关,充足的睡眠能让儿童拥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对抗疾病。因此,家长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和睡眠习惯,让儿童按照自身的作息规律入睡,保证睡眠充足。

(4)家中常备儿童退热药

发烧是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加上儿童本身体质弱,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烧,让家长措手不及。因此,建议在家里常备专用儿童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节咳嗽

一、定义

咳嗽是呼吸道不适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急性喉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呼吸道物理性阻塞、过敏和鼻窦感染、胃食管反流、吸入刺激性气体等也可能引起咳嗽。

二、症状

无痰或有痰、嗓子痒、喘憋、声音嘶哑、有时会发出类似犬吠的声音等。

三、治疗

(1)3个月以下的儿童咳嗽,建议立即就医。

(2)3个月以上的儿童咳嗽,根据儿童精神状态选择对应的护理措施。

①儿童如果没有出现呼吸急促、高热、活动力差、精神萎靡等状况,家长可以试试以下几种家庭护理:

·补充水分

儿童咳嗽要多喝温水、汤粥、果汁等,帮助促进身体代谢,排出毒素,同时保持气管壁的湿润,缓解不适。

·增加湿度

如果室内空气干燥,家长可在床头放置加湿器等,给儿童创造一个50%湿度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咳嗽症状。

·远离致咳原

儿童如果对花粉、灰尘、宠物毛屑等过敏,则要避免在家里摆放花卉、养宠物等,同时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让儿童远离致咳原。

②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呼吸困难。

·咳嗽已经影响到睡眠和进食。

·持续咳嗽超过4周。

·突然咳嗽,伴有发热。

·被食物或其他物体呛到引起的咳嗽。

·有喘息,伴有疼痛、呕吐或皮肤青紫等。

四、预防

咳嗽难以预防,其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给儿童补充水分,均衡饮食,保证睡眠等,还要注意保持儿童房间空气畅通,湿度适宜。如果是由哮喘或过敏引起的咳嗽,则要注意让儿童远离过敏原及致咳原。此外,家长应加紧看护儿童,严防吸入异物。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空气污染、接触过敏原、家族遗传、鼻窦感染、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引起哮喘,但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二、症状

(1)典型症状是在夜间或清晨咳嗽、喘息。

(2)气促、呼吸困难。

(3)发作前打喷嚏、胸闷。

(4)严重时呈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等。

三、治疗

儿童患哮喘,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接受治疗。治疗哮喘的目标包括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降低疾病恶化的可能性,缓解咳嗽等不适症状,以及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上学等。

(1)药物治疗(急性期和慢性持续期)

医生会根据儿童哮喘的性质来开药,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有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①支气管扩张剂:短期用的急救药,可通过扩张儿童的气道,改善气道阻塞,快速缓解哮喘症状。

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期用的控制性药物,用于预防或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防止哮喘进一步恶化。

③其他药物:如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轻度长期症状的哮喘,或者作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辅助药物,预防和缓解哮喘症状。

(2)特异性免疫治疗,可就诊专业门诊

(3)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①儿童呼吸非常急促,吸气时胸壁内凹,呼气时有严重呼噜声。

②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病情加重。

③儿童嘴唇或指端呈青紫色。

④儿童异常烦躁、嗜睡、神志不清等。

⑤出现发热症状,咳嗽或喘鸣治疗无效。

⑥出现反复呕吐症状,无法正常进食和服药等。

四、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定期清洗床单、枕头等床上用品,减少接触尘螨的机会;带儿童外出要做好防护,回家后及时洗手洗脸,减少花粉刺激;尽量不养宠物,如果要养,应常给宠物洗澡等;不在儿童房间放置毛绒玩具。

(2)保持卧室空气清新

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儿童房间安装一台空气净化器,过滤掉空气中的一些污染因子,让儿童呼吸到比较清新的空气。

(3)创造良好的居室环境

经常清理居室卫生,扫地前洒水或选择儿童不在家的时候,避免飞扬的灰尘刺激儿童呼吸道;使用香水、清新剂等刺激性物品后,及时开窗通风;避免在家里抽烟。

第六节腹泻

一、定义

急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大多数腹泻是由肠道感染所致[4]。此外,食物过敏或食物中毒、抗生素等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尿路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胃肠道外感染也可能引起腹泻。

二、症状

(1)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天比原来正常大便次数增加≥3次以上。

(2)大便性状明显改变,水样便,粘液便,血便,脓血便等。

(3)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

(4)严重时可造成脱水,口腔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变差,尿少等。

三、治疗

(1)儿童出现轻度腹泻,但无发热、脱水的症状,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吃喝、玩耍、

睡觉,则可以按照如下护理方式。

①母乳喂养的儿童腹泻,继续母乳喂养。

②配方奶粉喂养的儿童腹泻,按原配方喂养。

③添加辅食的儿童腹泻,尽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④适当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2)如果儿童轻度腹泻伴有发热,但无脱水的症状,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吃喝、玩耍、睡觉,可以先给儿童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

(3)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看医生:

①频繁拉水样便,大便带血。

②发热持续1-2天。

③呕吐持续12-24小时无法进食、水

腹泻时长超过两天

④出现任何脱水症状。

⑤腹胀明显,精神欠佳。

⑥拒绝喝水或进食。

⑦严重的腹痛。

⑧伴有皮疹或黄疸等。

注意:儿童腹泻超过24小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或出现家长无法判断的症状,应立即咨询儿科医生。

四、预防

(1)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吃母乳的儿童较少出现腹泻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并给儿童补充维生素A[6]。

(2)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人工喂养的儿童,餐具要每天清洗消毒,每次使用前用开水冲烫一遍;避免给儿童喝没有经过巴士灭菌的牛奶、没有煮沸的牛奶和含糖量高的果汁汽水等;帮助儿童养成饭前饭后洗手、上厕所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生活要有规律

保证儿童睡眠充足,平时可以适当带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疾病流行季节,少去封闭的公众场所。

(4)定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6个月-5岁的儿童都可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后可降低感染轮状病毒的几率,即使儿童被感染,病情也会相对较轻,病程相对缩短。

第七节便秘

一、定义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大便次数每周少于两次,持续一个月以上。一般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儿童肠胃功能不协调、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饮食结构改变都可能导致便秘。

二、症状

(1)新生儿:大便干硬,排便频率少于每天一次,某些母乳喂养的儿童例外。

(2)大一点的儿童:大便干硬,3-4天排便一次。

(3)不考虑儿童年龄大小,大便体积大,又干又硬,排便困难。

(4)经过一次量大的排便后,阵发性的腹痛症状有所缓解。

(5)排出的大便表面或内部带血。

(6)两次大便之间有遗粪等[4]。

三、治疗

(1)饮食调节,主要是针对轻微或偶尔的便秘

①适当饮水吃母乳的儿童较少出现便秘,如果出现便秘,应考虑母乳以外的因素。这时

应咨询儿科医生,是否可以通过喝水、西梅汁等方式来缓解。

②适当蔬菜水果摄入(苹果、梨、蓝莓、西梅)。长叶子蔬菜和含纤维多的蔬菜。吃辅食的儿童出现便秘,可能是水分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所致,家长可以在儿童辅食中多添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西梅、葡萄干、西兰花、豌豆等,同时给儿童多喝水。

③排便习惯的养成,定时排便。

④药物治疗,咨询专科医生。大一些的儿童,尽量少吃低纤维的麦片或面包,远离垃圾食品。

(2)顽固性便秘需要及时看儿科消化专业医生

儿童便秘比较严重时,需要及时看儿科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四、预防

(1)均衡膳食

①增加每日饮水量

可以给儿童喝水、蔬果汁等,儿童摄入充足的水分,能防止大便过硬导致的大便堆积。

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预防便秘。儿童每天应该摄入的纤维素克数约为其年龄加5(如2岁的儿童,每天应至少摄入7g纤维素)。常见的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芹菜、小白菜、胡萝卜、番茄、桃子、柑橘等。

(2)进行如厕训练

一般而言,儿童18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学习自己排便。最初几周,可以让儿童直接坐在儿童专用坐便器上,初步了解坐便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到儿童习惯并自愿坐在坐便器上后,家长可向儿童示范如何固定双脚,如何将尿布上的排泄物扔进坐便器,直至儿童自己可以自己独立排便为止[4]。

(3)适当运动

运动可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排便肌肉的收缩力量,使排便顺畅。因此,要保证儿童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儿童,家长可以用顺时针环状按摩的手法按摩儿童的肚子,促进肠蠕动。

第八节肺炎

一、定义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支原体等侵入引起。吸入异物也可能导致肺炎,但比较少见。

二、症状

(1)呼吸急促、困难。

(2)咳嗽,可能伴有咳痰。

(4)发烧、精神不佳、食欲下降等。

(5)有时呼吸时可出现胸部疼痛,尤其是深呼吸或咳嗽的时候。

(6)嘴唇和甲床出现青紫色等。

三、治疗

(1)如果家长怀疑儿童患肺炎,应及时带他就医,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症状及肺部检查结果确定肺部感染的程度,从而给予相应治疗,疗程长短与病情轻重、病原的种类有关。

(2)如果儿童呼吸困难,使用了抗生素后发热依旧持续几天,或儿童身体出现了新的感染、症状,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复诊或前往上级医院就诊。

四、预防

(1)接种肺炎疫苗

这是预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2岁以下的儿童、2-5岁的未完全免疫的健康儿童或2-6岁有特定健康问题的儿童,都接种肺炎球菌13价结合疫苗(PCV13)。家长需在儿童2个月、4个月、6个月以及12-15个月时定期带他去接种[4]。对于2岁以上免疫功能较差的儿童,还可以再接种一针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避免低免疫应答。

(2)养成良好习惯

病毒细菌无处不在,家长应教会儿童正确洗手,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儿童接触到感冒或感染肺炎的人群,以免被感染;注意生活环境的通风透气,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等。

第九节手足口病

一、定义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高发人群[5]。

二、症状

(1)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烧,口腔疼痛,食欲差,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主要症状。

(2)少数患儿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死亡[5]。

三、治疗

(1)儿童患手足口病,如果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精神状态较好,一周内基本可以痊愈,家长可以给儿童对症治疗。

①若儿童手足部位的皮疹处于初期,可以涂炉甘石洗剂,等到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再涂0.5%碘伏。

②若儿童臀部有皮疹,应及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③若儿童出现口腔疼痛症状,饮食宜选择清淡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也可适当吃一些冰棍或冰淇淋等冷食物来缓解疼痛,同时要多给儿童喝水、果汁等补充水分,但要避免柑橘、柠檬等过酸的果汁。

④若儿童口腔内疱疹及溃疡比较严重,要做好口腔护理。

⑤若儿童出现发热症状,可以先给儿童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来退烧,服药2小时后发烧不退,需及时就医,避免儿童在短时间内病情加重。

(2)除了必要的对症治疗,家庭护理也不可少。

①首先要隔离儿童,家人也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②儿童的衣服、被褥要及时清洗,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③剪短儿童指甲,必要时包裹他的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①年龄小于3岁。

②2-3天后病情无好转。

③持续6小时无小便。

④儿童精神不佳,与平时表现迥异。

⑤高热(体温超过39℃)持续不退,呕吐频繁,惊跳、惊厥。

⑥儿童患重症手足口病,需住院治疗等。

四、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

①儿童在饭前饭后以及便后要及时洗手;

②儿童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③家人在接触儿童前要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洁手部;

④儿童忌吃生冷食物、忌喝未经煮沸的水;

⑤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每天要通风2-3次等。

(2)远离感染源

避免接触其他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以防被传染;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远离游乐场、幼儿园等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

(3)接种疫苗

有条件的家庭,可自费给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6个月-5岁的儿童可连续接种2针,每针间隔1个月。

第十节过敏性鼻炎

一、定义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较高浓度的过敏原(尘螨、花粉、霉菌等)后导致的过敏性炎症。

二、症状

(1)流清水鼻涕,打喷嚏。

(2)鼻痒(揉鼻子、揉眼睛)。

(3)鼻塞,眼眶下有阴影,部分伴有嗅觉减退等。

三、治疗

(1)清洗鼻腔

在儿童晨起或晚睡前,用生理盐水清洁儿童鼻腔。

(2)远离过敏原

若儿童对灰尘、螨虫、花粉、霉菌、二手烟、动物皮屑等过敏,家长要注意让儿童远离这些过敏原。若儿童对阿司匹林、抗生素等药物过敏,或对牛奶、海鲜、鸡蛋、小麦等食物过敏,也要注意避开这些药物和食物。

(3)药物治疗

目前应用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选用鼻喷激素或抗过敏药物及免疫治疗。

四、预防

避开过敏原

如果儿童的过敏性鼻炎是由非遗传因素导致,那么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让儿童避开过敏原。如果儿童对尘螨过敏,应经常清洁家庭卫生,一周清洗并消毒一次儿童的床单;如果儿童对花粉过敏,避免接触花粉;如果儿童对霉菌过敏,应注意定期用除湿机进行除湿,避免霉菌滋生。

第十一节湿疹

一、定义

儿童湿疹是最常见儿童皮肤疾病,其发病与家族遗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过敏原刺激、气候变化、生活环境改变等内外因素有关。

二、症状

(1)轻度湿疹:局部皮肤干燥、发红,较少瘙痒。

(2)中度湿疹:局部皮肤干燥、发红、增厚、渗液,伴有瘙痒和抓痕。

(3)重度湿疹:大面积区域皮肤干燥、发红、增厚、皲裂、渗液,持续瘙痒,伴有抓痕等。

三、治疗

(1)儿童患湿疹,如果只是轻度症状,对睡眠和生活没有大影响,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家庭护理措施,缓解不适。

①保持皮肤湿润

儿童患湿疹跟皮肤干燥有关,因此给皮肤保湿很重要。家长可用37℃的温水给儿童洗澡,然后涂抹足量的保湿剂、润肤霜等,必要时可湿敷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平时注意给儿童多喝水,补充水分;还可以通过空气加湿器等增加室内湿度到50%左右,给儿童创造一个舒适湿度的环境。

②避免接触过敏原

给儿童洗澡要用无味无刺激性的沐浴露;儿童穿的衣服、盖的被子要柔软、亲肤;儿童如果对某些食物或花粉过敏,则应尽量避免接触。

③避免儿童抓挠

抓挠会加剧瘙痒,还会损坏皮肤,造成新感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家长要给儿童剪短指甲或戴手套,避免抓破皮肤。

(2)儿童如果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需尽快看医生:

①儿童的湿疹症状,按以上方法护理后无明显好转,影响到睡眠和生活。

②出现水泡、流黄水、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安全用药宣传手册

安全用药宣传手册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次不同日测量非药物状态下,血压水平均达高血压水平,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即诊断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的治疗目的l 减少或逆转靶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血压。l 防止或减少心脑、肾并发症。l 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病残率。 三、高血压患病者如何服药l 在医生指导下,终身坚持服用降压药。l 服药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满意,控制血压。l 控制血压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用药量,找到适宜的维持量,长期坚持服药。l 某些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如:醋丁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停药时应逐渐减量慢慢停用。l 用药依据个体化药,兼顾合并症综合治疗,若一种药物控制血压不理想,则采取联合用药。降压目标青年人血压 <130/85mmHg老年人血压<150/90mmHg 四、降压药物介绍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代表药物钙拮抗剂舒张血管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地尔硫卓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舒张血管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阿罗洛尔、哌唑嗪、特拉唑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舒张血管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新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舒张血管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

奥美沙坦利尿剂减少血容量氢氯噻嗪、吲达帕胺高血压的危险团素遗传:父母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父母血压正常的子女大得多。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患上高血压,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肥胖: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体重正常的人多2-4倍,并且肥胖的高血压病人比体重正常的高血压病人更容易患冠心病。盐摄入过多:盐摄入越多,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越高。我国南方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人的饮食较清淡。高血脂症: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又导致高血压。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动脉內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小动脉收缩,使血压升高。这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大量饮酒:饮酒量越多,人的血压水平就越高,长期过量饮酒还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酒精可使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心理因素:长期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焦虑、恐惧和抑郁都可引起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少体力活动,如久坐的室内工作。★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有哪些好处?高血压病人通过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预防和避免由于长期高血压所导致的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高血压为什么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之后就要长期用药,并配合恰当的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请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保持血压始终控制在理想水平,随意停药造成血压不

儿童用药指导

儿童用药指导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意义重大。指导儿童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对药剂师来讲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其用药的合理性及服药方法亦不同。因此,药师应把好关。目前,上市药物品种繁多,许多药品广告及说明书夸大治疗作用,副作用书写不详,常造成不合理用药。甚至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十分常见。如何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今天概括二个方面:1、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工作的药师直接与患儿家长交流;2、医院药师——按处方的要求与患儿家长交待)正确地指导患儿的用药,让患儿承受最小的用药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合理用药要求,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儿童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1 对患儿家长的指导 1.1对依药品广告、说明书买药的家长给予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副作用。 1.2详细询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劝说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3推荐患儿易接受的药品及制剂剂型,甜味、无味的冲剂易接受,片剂、中药丸剂小儿不易接受。 1.4对一种药品多种商品名的药品应告知患儿家长,避免重复给药,例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又名吗丁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严迪、琥乙红霉素、利君沙三种药名实际为同一种药物。 1.5详细告知药品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在药袋或药盒上注明。病人能正确服

用药品,增加病人的依从性,较好地完成治疗过程,加快病情的好转,例如:肠溶片不可掰开、压碎服用,胶囊剂要整粒吞服,不能用牛奶、饮料送服药物,除非药品注明可用牛奶、果汁同服(如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 1.6准确计算小儿用药剂量,对处方有疑问的用药剂量,应核实后再进行调配。 1.7对有果香味的药品(小儿施尔康、希刻劳冲剂、可福乐糖浆等)要特别交待,以免患儿贪吃、贪喝“果汁”服药过量。 1.8交待药品的储存方法,如:阿斯匹林要放置在较干燥处,它吸潮而分解生成乙酸和水杨酸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医院自制的眼用制剂(如0.4%庆大霉素眼液,1% 毛果云香碱眼液),需低温保存(2~10℃),室温中易失效。鱼肝油应避光保存,它氧化后颜色变红。氨茶碱易吸收CO2而成茶碱。 2 儿童处方调剂中的注意点 2.1儿童应有专用处方,在接到儿童处方时应严格审查。 2.2年龄需注意到月份,与家长核对,防止岁、月混乱。 2.3药名、规格是否书写正确。 2.4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简易计算:小儿用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600。 2.5用药方法是否恰当?对3岁以下小患儿,应避免使用胶囊剂型的药物,因其吞咽比较困难。 2.6审查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如:红霉素与阿斯匹林合用,增加耳毒性,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 2.7特别注意儿童禁用、慎用药的审查,如:喹诺酮类抗生素,16岁以下,儿童禁用,可以引起骨关节生长抑制。氨基糖苷抗生素,儿童慎用,可能引发耳聋等等。 2.8如果处方里所开药品的剂量或给药方法确有问题,必须请医师改正后方可调配,药师无权为病人更换药品。 2.9麻醉药品处方,必须用特殊的红色处方,按规定发放。 3 儿童常见病及用药注意事项 3.1发热 患儿体温在38℃左右,服用解热镇痛药的同时,也应合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必要时作血象常规检查,以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解热的同时应多喝水,以利排尿和降温,否则因出汗过多,体温下降过快而造成虚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发热,忌服阿司匹林,它可诱发瑞氏综合征(Reye’s)。 卡巴匹林钙(速可痛冲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于牙痛发热、肌肉痛等(儿童常常拔

最新儿童康复综合治疗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 一、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有:小儿脑性瘫痪、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 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因复杂多样原因作用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患儿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并非如字面理解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依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 (1)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异常及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等。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手足徐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2、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为:(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5)、心理发展落后等。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生长激素,顾名思义,就是为生长发育所提供的必要激素。 你可知生长激素的分泌不足或过剩,都会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造 成不良影响。身材矮小的儿童大量服用生长激素,会彻底闭合骨 骼间隙,失去长高的可能,甚至出现更加危险的并发症。为了让 您和家人远离生长激素带来的危险,让我们一起了解生长激素可 怕的副作用吧。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一:剂量用错,小问题变成大 麻烦高剂量低频率的注射方式会引发高血糖症、体内积水、糖尿病、肿瘤等疾病。比如说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生长激素疗法可 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糖尿病患者反而会是受惠者。所 以说衡量生长激素是否有副作用的量度就在这个量上。过量,会 直接产生副作用。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二:私自用药,让您走进危 险边缘生长激素是种强有力的药品,因此不了解其使用方法与功 效的人不要乱服。它不像阿司匹林或是一般的感冒药,我们无法 在包装生长激素的罐子上贴上服用量应为多少的标签。因为每个 人的身体组织不同,身体需求也不一样,所以生长激素没有一般 所谓的标准处方剂量。它需要由有经验而且知识丰富的专业医生,为患者个人开列适合自身需求的剂量。 生长激素的副作用三:神奇功效,因人而异棕榈泉生命延展机构 所使用的低剂量高频率注射法,似乎是目前是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它的测试结果前后一致,但有一些非常轻微的症状发生在特 殊患者身上。比如在他们的THGT全面荷尔蒙疗程当中,有些成人 患者表示会有轻微痛感、水肿或是注射部位有间歇性发痒。这些 现象通常会引起患者的顾虑,但一两天内这些问题就会消失。当 生长激素注射是采取自然且兼顾生理的方式进行时,则前面所提 到的副作用都不会出现。因为患者接受的都是最适当的荷尔蒙注

儿童治疗中的游戏治疗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成人神经症。在探索儿童精神分析的手段时,儿童的游戏成为分析者的首选。弗洛伊德对于第一例儿童病人“小汉斯”的分析,开启了儿童分析的先河。此后,经过赫尔姆斯、法伊弗、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等人的发展,不仅使儿童精神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创建了起来,游戏治疗的理论也得以系统化。正如L.Kanner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的起源在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游戏治疗之本源的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反而被人们忽视了。本文试图在儿童精神分析的范围内,对于游戏治疗的形成过程及使用原则作一简单的梳理,总结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儿童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1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先驱 1.1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不仅发现了潜意识的活动规律,而且探讨了伊底、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特征。尽管他认为伊底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但他又认为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他认为,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在治疗中,弗洛伊德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的分析之中。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中,弗洛伊德描写了对一个少年的咨询过程。这个少年不能说出他的冲突,但是当弗洛伊德注意到那个男孩正在用面包球捏一个人时,他将男孩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一症状化行为上来,并由此与男孩开始了初次的交流。后来,那个男孩把面包人的头砍了下来,弗洛伊德再次把它用在了他的解释之中。弗洛伊德阐明了游

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全民用药安全手册 日常生活中,偶尔会从电台广播或电视播映中听到或看到寻找拿错药病人的紧急启事,希望看到或听到启事后立即回医院换药,可见拿错药或吃错药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可以说多数发生在儿科,谁都知道小儿用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十分谨慎,十分认真。小儿用药首先要确保安全。 大千世界药品林林种种多若牛毛,但并非均适合小儿应用,成人能吃的小儿未必能吃,更不用说成人药量不适儿童。选择药物当然要考虑疗效,在儿科却还得考虑能不能用的问题。为了安全起见儿科用药不得不熟悉以下问题。 一、 用药与小儿生理特点小儿不能看成是缩小了的成人,他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是处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与药物代谢戚戚相关的两个器官肝和肾,一司药物代谢,一司药物排出,功能均未成熟,尤其是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更为突出。肝脏微粒酶在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色素 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在新生儿、婴幼儿活性很低,药物进入体内后久久不能被分解代谢,如按成人给药方式给药就很容易蓄积中毒。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另一种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也低,也会影响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灭活。新生儿肝酶不成熟引起药物中毒最典型不过的例子即是氯霉素引起的“灰婴综合症”。 氯霉素剂量过大(超过100mg/kg)、血浓度超过50μg/ml,新生婴儿就会出现血液循环虚脱、全身缺氧发钳、肤色苍灰、四肢厥冷和反应低下,重则夭折。另一些药物像地西潘(安定)、鲁米那和木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也有蓄积危

险,必须慎用。小儿肾脏功能未成熟影响药物排泄,也是用药安全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刚出生新生儿肾小球滤出率仅为成人的1/4,到一岁也只有3/4,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也不完善,药物排泄能力远不及成人,用药剂量、方式不妥,也比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甚或中毒。 典型例子莫过于氨基糖或类抗生素,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也有像曾被广泛推荐的小诺霉素等,较成人更易发生耳和肾毒性。可怜的是婴幼儿发生耳聋常不能及时发现,直到长大才发现为时已晚。因此,用此类药必须十分慎重,迫不得已才用之,切莫因贪毋须皮试而随意滥用。 二、 用药与小儿组织通透性小儿用药必须考虑组织的药物通透性,这里暂且不说孕母与胎儿之间胎盘药物转运,母亲乳汁将药物传递给乳儿,婴儿体内存在组织屏障的通透性也是值得重视的。首先要说的是血脑屏障。这种屏障存在于供应脑组织、脑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毛细血管壁,它具有允许某些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通过的功能。对药物也是如此,能选择性地允许或不允许通过。此种屏障功能也是逐渐成熟和逐渐完善的。 在成人不易通过的药物,在小儿却能顺利通过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中毒。典型例子是婴儿使用甲氧氯普胺,即注射用的“灭吐灵”和口服的“胃复安”,是止吐药。一般说在成人和年长儿应用是安全的,但若用于婴儿,却因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而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出现双眼上翻、颈项强直、头向后仰,身子直挺挺地反屈,状如反张的角弓,患儿欲哭不能,神情难以名状。另一类止泻药如苯乙哌啶,小儿腹泻若随意乱用,泻虽可止,腹却隆胀,更是因脑神经抑制,神虽安宁却会在静悄

儿童康复综合治疗完整版

儿童康复综合治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为什么要采取综合性治疗一、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有:小儿脑性瘫痪、生长发育迟缓、精神 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 1、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因复杂多样原因作用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数患儿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等,并非如字面理解为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严重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8‰~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脑瘫不仅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依据脑瘫患儿功能障碍的范围和性质,分型如下: (1)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常与其他型的症状混合出现,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受累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姿势异常、患儿常合并智力低下和认知功能异常及语言障碍、视觉异常和惊厥发作等。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这些动作在睡眠时消失。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养困难,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手足徐

动逐渐明显,因口肌受累呈显着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着增高,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可单独或与其他型同时出现。主要病变在小脑。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性震颤,快变转化的动作差,指鼻试验易错误,肌张力低下。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多数病例在婴幼儿期后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7)混合型:同一患儿可表现上述2~3个型的症状。以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常同时受累。还有少数病儿无法分类。 2、生长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速度放慢或是顺序异常等现象。发病率在6%~8%之间。在正常的内外环境下儿童能够正常发育,一切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发育,从而造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临床表现为:(1)、体格

想让孩子长高就得注意,孩子身高与骨龄以及生长激素的关系

想让孩子长高就得注意,孩子身高与骨龄以及生长激素的关系 7月26日,青少年骨龄专家艾红军老师主讲的重庆市体育为民惠民暨奥体健康大讲堂首场线上讲座——“孩子身高与运动优势成长计划”圆满举办。本次讲座由由课堂内外主办,灵狐课外和重庆奥体青少年俱乐部承办。 在直播课程中,家长们踊跃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艾老师也迅速做出了回答。大家都最关心哪些问题?我们将艾老师与家长的问答环节的文字版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啦! 专家介绍 艾红军 师从我国著名骨龄发明人邵伟东先生 并随其参与了CHN骨龄的研究和完善工作 参与了中国儿童身高现状的调查和采样工作 目前正在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 《环境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 Q&A @麒麟麻麻:生长痛对身高有影响吗? 艾老师:生长痛是每个小孩在生长期间都要经历的过程,这个不必大惊小怪,很多家长听着小孩膝关节前面部位痛的时候,往往很着急,带到医生那里去看。 实际这个问题每个小孩都有,包括我自己家的小孩,这是我们常说的的生长痛的问题,是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去补钙片,补钙片反而会有反作用,会加速他的发育,让孩子的骨龄提前。 Q&A

@北京-4岁-云朵:我闺女不爱运动,吃饭少,入睡难,骨龄正常,运动后生长激素不够,主要她不怎么动,4岁4个月98高,医生让打生长激素,我觉得孩子太小就没让打,那我们后面怎么做?如果要打针是不是青春发育期前打更合适些?希望得到专家回答。 艾老师:首先家长们要明确一点,打生长激素是有严格条件限制的。第一,小脑脑垂体不分泌生长激素,这个针对侏儒症小孩,他一般在4-5岁,小脑就开始不分泌生长激素了;还有一些正常的小孩,生长激素分泌的量比较少,身高偏矮,这就必须去医院做生长激素测试,如果发现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低,还是需要打。 另一个就是做骨龄鉴定,看小孩达到平均身高没有,如果偏离平均身高太远,或偏离遗传轨迹较远,那就需要打。一般我们男子预测身高低于了1米6,女子预测身高低于1米5,我们就建议有做生长激素治疗的必要。 Q&A @重庆-6岁-宁宁:我家孩子4岁时x光检查骨龄已超7个月,现在6岁3个月了,118cm,请问几岁时去医院预测身高并进行医学上的干预比较好?医院预测身高一般通过什么方法?身高干预大致有哪些方法?谢谢专家! 艾老师:首先家长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小孩到医院去的标准是什么。医院现在针对的主要是有生长激素分泌障碍的小孩,特别是对于侏儒的小孩。 那么我们大多数95%的身高偏矮的小孩,他不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偏少造成的,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合理,或者是饮食摄入激素过多造成的早熟,或者由于运动障碍、睡眠管理等综合环境造成的。 这时候就需要找一个体育部门,或者是体育科研所啊,对小孩进行综合的训练。 Q&A @ 浙江-14岁-韩磊:13周岁男孩1米5,刚开始发育不需要吃钙片吗? 艾老师:其实吃钙片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小孩一般都没有必要补充钙,因为钙离子与我们神经活动相关的,你看我们抽筋就是由于钙离子造成的。 所以不要轻易补钙,钙片会加速小孩的发育。要补钙就把鸡蛋牛奶吃好,多晒晒太阳,多运动就足够了。 Q&A @石家庄7岁半童童:1.都说4-6月是长个最好月份,可我们好像就长了一公分!错过了这个好时机还能快速有效长个么?2.早晨和晚上身高差不少,正常么? 3.七岁半男孩身高126(今晚刚测),班里中低个头,不见长!4.目前隔一天上午打一次羽毛球。一周三次。这种运动有利于长个么?5.如何做才能更好助孩子长个呢?谢谢!! 艾老师:家长说这个“4-6月是孩子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实这个说法不一定,对这个我们也有研究也有跟踪,但是发现每个小孩都不一样,有些小孩是上半年长得比较快,有些小孩是下半年长得比较快,这与小孩出生的季节有一定的关系。

儿童抗生素的使用

给所有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提个醒: 使用抗生素需谨慎,孩子的健康不是小事 作者:育学园 01 抗生素是什么? 简单来说,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等,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针对的病菌种类不同,具体吃哪种听医生的就好。 作为迄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抗生素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致死率,把抗生素称为“救命药”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有效不代表可以滥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真不是说着玩的,对此一定要重视起来。 02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失去治疗作用。 使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 人体肠道的菌群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种生态平衡。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失衡、破坏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降低人体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

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较大副作用 儿童各器官发育还不完全,滥用抗生素会损害儿童的身体器官。 由于许多抗生素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长期服用很可能会造成儿童肝脏功能受损。 抗生素是很有效,但要适量、正确地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很多家长一感冒就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拉肚子也给孩子吃抗生素…… 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做法。 03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误区1:感冒了吃点抗生素消消炎 孩子一感冒——快吃点感冒药,再吃点头孢,不消炎怎么能好起来呢?! 这……误会大了。 事实上: 抗生素≠消炎药。 炎症不是某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具有的共同表现。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等都可能引发红、肿、痒等症状,并不是所有炎症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对抗细菌引发的炎症。 也就是说,如果这炎症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吃抗生素不仅缓解不了病情,还会提升细菌的耐药性。 无论孩子是感冒还是发烧,首先要搞清楚病因,再对症下药。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

宝宝安全用药指南 给宝宝用药的五大原则 0?3岁的宝宝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症,做父母的又着急又心疼,希望宝宝赶快好起来。可是,有的父母缺乏医学保健常识,错误地给宝宝 吃药;或者给宝宝服药时把握不准药量一一甚至有一些父母认为,给宝宝多吃点药,病好得 快;片面依赖广告,盲目服用非处方药等等,这些用药误区都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危险。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掌握宝宝安全用药的原则,使您的宝宝早日康复,远离疾病。 药品选择需慎重 由于宝宝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新代谢旺盛,血液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各期的用药特点是不同的: 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中毒。药物经口服 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药物如磺胺药应 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药物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 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 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出生后28天至满3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 口服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三、联合用药(几类药同时服用)要控制 由于药物之间产生物理吸附或化学络合作用形成配位化合物,联合用药不当时会影响药 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例如部分抗生素与钙、镁、铝等无机盐类抗酸药 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抗菌效果;因而在服用抗菌素期间,应暂停服用钙片等药品。 所以,给宝宝用药应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同时用药时要考虑到宝宝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 **(月龄 +3) 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 **(年龄 +2) 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 100 毫克 (即 1 片),8 岁儿童 1 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8+2)=50(毫克),即 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 50 毫克 (即半片)。 ?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 (千克) 计算用药量。公式如下: 小儿剂量 = 每公斤每天 (或每次) 用药量 * 体重(千克) ? 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 6 月前体重 (千克)= 月龄 *+3 7 个月~12 个月体重 (千克)= 月龄 *+3 一周岁以上体重 (千克)= 年龄 *2+7 ? 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其计算方法如下: 1、体重在 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 体重 (公斤)*+= 体表现积 (平方米)。 2、体重在 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 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平方米。比如 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平方米。

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

?儿童常见疾病得治疗方法 1、发热 (1)低热 ·孩子发低热时,父母可采取物理降温法来,如将幼儿放置在温水浴中(水温需比人体温度低2℃~3 ℃),或者用冰袋给幼儿进行冷敷,还可用35%浓度得酒精给幼儿进行擦浴。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给孩子多喝些温开水,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让孩子躺在床上进行适当得休息,增加水果得摄入。此外,室内要注意通风换气,温度与湿度也要保持在恰当得范围,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0℃~25℃,室内湿度保持在60%-65%之间。 (2)中度热 ·当孩子发热温度低于 38.5°C时,可同样采取低热得处理方法。 ·当孩子体温高于 38。5 °C时,需根据孩子得年龄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年龄小于六个月得,治疗当以物理降温为主,而年龄大于六个月得,则可适当使用一些退烧剂来治疗。 (3)高热 当孩子发热为高热甚至就是超高热时,在物理降温之外还要给孩子服用合适剂量得药物,在其退烧30分钟之后需要再进行体温得测量。具体用药最好先咨询儿科医生。

2。高热惊厥 (1)要保持孩子安静,不要挪动、摇晃孩子,尽量不要刺激孩子。 (2)可以把枕头拿走,让孩子平躺,将孩子得头偏向一侧。 (3)把可能会阻碍孩子呼吸得分泌物清理干净,使孩子能顺畅呼吸。 (4)用手指按压孩子得人中穴,如果孩子出现了窒息得情况,需要及时给孩子做人工呼吸。 (5)给孩子服用治疗高热抗惊厥得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副醛等,待孩子症状有所缓解之后,需要立即将孩子送至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具体用药最好先咨询儿科医生或遵照说明书、 3。咳嗽 (1)夜间抬高宝宝头部 如果孩子晚上睡觉得时候一直咳嗽得话,可以适度地将孩子得头给抬高,这样有助于宝宝呼吸道里得分泌物排出,缓解宝宝咳嗽得状况。 (2)热饮止咳法 温热得饮料有助于使处于孩子呼吸道中得痰液稀释,加速痰液排出,减轻孩子得咳嗽症状、在给孩子选取饮料时,需要注意最好选择刺激性较小得牛奶或者就是白开水,容易上火得橙汁与柑橘汁就是不太合适得。 (3)中药外敷法

正确认识生长激素与骨龄的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身高问题而烦恼,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长高而随便使用生长激素是非常不科学的,滥用药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孩子年龄不等于孩子的骨龄 骨龄对于许多家长可能是个陌生的词,但是骨龄却是决定孩子能否继续长高的关键性因素。有家长会问骨龄和孩子的年龄有什么区别呢? 儿童的长高是由骨骼的线性生长,长骨两端软骨不断生长,骺软骨不断地分泌成骨细胞并逐步骨化,骨头就不断增长,小孩就随之长高了。当孩子成年以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与骨骺连成一体,我们在医学上称为骨骺线闭合,骨骼就不再增长,人的长高也就随之停止。因此人的长高更多的是与骨成熟度即骨龄相关,而不是取决于实际年龄。 如何预测骨龄? 骨龄无法肉眼判断,需要通过X光摄片检查。手和手腕上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反映了全身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状况,临床上多用拍摄左手腕骨片来判断骨龄。 骨龄—一把预知你身高的钥匙 根据骨龄、实际年龄和身高,可以预测成年最终身高。同样年龄的孩子,骨龄不一定相同,长高潜力差异也会很大。例如,两个相同年龄的女孩,都是月经初潮后10个月,一个骨龄14岁,另一个骨龄只有13岁,显然后者可再长的余地远超过前者。有的家长以为“我自己到17、18岁还在长高,孩子都可以长到18岁”。不看骨龄只看年龄显然要贻误孩子的长高,关键是每个人的发育时间不同。 生长激素–长不高的最后救星 生长激素是人类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它是一种肽类激素,这类激素能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因此能使人增高。 生长激素在1920年被人类发现,直到1996年才被人们大规模生产并使用,生长激素也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方法。 但要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目前生长激素虽然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是治疗矮小症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但引起矮个子的原因有很多,请家长一定带您的孩子去正规专业的儿科医院就医,保证孩子能够正确的接受治疗。 第二点就是骨龄了,如果骨龄偏大,也就是骨骺线闭合后,再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没有效果了。 高价生长激素使患者望而却步 虽然生长激素是治疗矮小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今医药行业种种黑幕行为让许多家长不敢轻易使用它。最近频频爆出许多医生给病患滥开生长激素水剂的内幕,导致家长们“谈剂色变”。据了解,生长激素水剂的价格要比生长激素粉针高出几倍,而被问及生长激素水剂和生长激素粉剂的效果是否一样时,儿科泰斗叶义言老先生也明确的表示,其实两者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并没有所谓生长激素水剂效果要比生长激素粉剂高的说法。之所以个别医生强行推荐水剂,“雪藏”粉剂的主要原因是——药厂承诺给到医生高额提成,甚至提出了“终身回扣”的说法。

最新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

2020年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

你会给宝宝正确使用抗生素吗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虽然你可能不希望让宝宝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宝宝的病情需要,你仍然要遵循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你可以参考以下抗生素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尽最大可能发挥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作用,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对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含十大种类。目前儿童常用的抗生素主要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中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又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是专门针对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如果有条件,最好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不是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最好。因为毕竟抗生素也可能会对身体器官有所损害。 宝宝有不明原因发热时,你不要急着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来抑制病情,否则可能会使细菌培养失败,掩盖病情,甚至延误病情。当然在宝宝发热且病情危重,而且有明显的症状表明他是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抗生素,所以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顺序通常是,先选择口服的方式,等确实病情严重并且有必要时,再选择输液的方式。

如果宝宝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某种抗生素,你要保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足量和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抗生素发挥作用。一般在使用三天以后,如果宝宝还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时,你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给宝宝换用另外一种抗生素。即使宝宝的病情很快好转了,你也要记得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使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通常为5~7天),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反复,并降低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防止过敏。 虽然青霉素抗生素和孢抗生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如休克、皮疹、神经性水肿等。所以如果宝宝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要先做皮试。如果是口服,要注意时间间隔,一般为6~8小时口服一次。如果是肌肉注射或输液,就算皮试阴性,你也要注意观察,看宝宝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过敏反应出现。 防止胃肠道刺激。 如果医生给宝宝开的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你要知道这些抗生素类药物有胃肠道副作用,最好让宝宝在饭后服用,以便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如宝宝需要输液,也尽量不要在空腹时进行。 不要用奶瓶喂。 如果宝宝是口服抗生素,最好用勺直接喂,不要用奶瓶。因为奶瓶和奶嘴容易沾掉一部分药物,从而影响宝宝吃到的总药量。另外,也不要把抗生素类药物放在奶里一起喂给宝宝,因为药物可能和奶起化学变化,影响药物吸收。 宝宝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后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你要立即给他停药,并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同时,记住这些引起宝宝过敏的药物名称,下次用药时要提前告诉医生。

安全用药小贴士

编者按:根据FDA今年发布的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安全警告和说明书修改要求,再次提醒我院医生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BS)、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细菌感染性恶化(ABECB)、单纯性尿路感染患者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否则纳入处方点评;近日多潘立酮片和紫杉醇注射液说明书已经被要求修改,请医生仔细阅读修改要求;提醒医生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的口服制剂的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都要求,使用青霉素类药前均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 再次提醒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FDA药物全球警告: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应严格限制使用。 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5月12日发布药品安全通讯,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用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患者。警告其可能致残甚至并发多种永久性不良反应。 主要是针对全身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片剂、胶囊、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环丙沙星缓释剂、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一、为什么要严格限制? 因为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严重不良反应风险会超过获益水平,可能致残甚至并发多种永久性不良反应,这些严重不良反应会影响肌腱、肌肉、关节、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 对于老年人、肾、心、肺脏移植者或者同时应用激素治疗的人来说,更容易发生肌腱炎或肌腱断裂。 有不可逆转的外周神经病变,症状包括上下肢的疼痛、烧灼感、麻木、物力或者任何深浅感觉的改变。 二、这类药难道就不能用了? NO! 这次警告是严格限制用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非复杂性泌尿道感染患者,不是全面禁止使用。 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片剂、胶囊和注射剂)! 三、氟喹诺酮类药品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氟喹诺酮类药品抗菌谱广,尤其对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依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以及关节、软组织感染等。 四、氟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儿科相关临床用药指南试题及答案

儿科相关临床用药指南试题 B 单位:姓名:得分: 一 . 填空题 (共70分每空2分) 1.()缺乏症,在用磺胺类、抗疟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对乙酰氨基酚及砜类抗麻风药等可出现()反应。 2.新生儿(),消除药物能力较差,尿PH值较低,( )排泄尤慢。 3.小儿在酸中毒、()、()和()等病理情况下,影响()功能,使药物容易进入脑组织。 4.可通过母体应用()促进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预防 ( )的发生或减轻病情。 5.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对抗(),抑制儿童()及();应用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制剂可影响(),如对氨基水杨酸、磺胺类及保泰松可抑制()的合成,造成生长发育障碍 6 哺乳母亲需禁用的药物有()、()、()、()溴隐 亭及麦角碱等,如母亲必须服用上述药物需停止母乳喂养。服用()、() 和放射性检查药物需暂停母乳喂养。 7.选择抗菌药物时首选()、()高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首选易通过()的抗生素,胆道感染时首选()浓度高的药物,肠道感染是首选()血浓度高的抗生素,泌尿道感染时首选血浓度、()浓度高的抗生素。 8.抗生素的序贯治疗又称转换治疗,或降级治疗,优点:()静脉给药时间,()病人痛苦,()静脉炎发生,()住院时间,( )医药资源。 9.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最严重,()肾毒性神毒性大,( )血液毒性大。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2.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帐外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3.儿童用药计算药物剂量时,不论何种情况都应该严格按照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所用药量。() 4.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5.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6.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对医疗机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7.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用药错误和药品损害事件后,应当积极救治患者,立即向药学部门报告,并做好观察与记录。() 8.喹诺酮类抗菌素,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9.通常可常规应用预防性应用抗菌素的情况包括: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

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核心提示:在儿童是否该使用抗生素上,家长容易走极端。北京军大专家称,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在如何合理使用儿童抗生素、认识其副作用方面,许多家长乃至有的医护工作者都存在误区,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其一是扩大抗生素的作用,把抗生素作为“尚方宝剑”,认为抗生素一用就能药到病除,家中备有许多种类的抗生素,不管是发热、咳嗽,还是流泪、流涕均使用,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其二是夸大抗生素的副作用,认为抗生素都有副作用,无论何种情况一概不用,最后疾病加重,甚至威胁生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抗生素的三大副作用 一是过敏反应。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少见的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二是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毒性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易感个体容易产生药物毒性作用。 三是局部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或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炎。 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各种抗生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组织毒性极微,除口服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外,一般无毒性反应。但青霉素类可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因此,每次使用均需要做皮试;如有青霉素类过敏史,则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总体毒性较低,对某些敏感儿童有肾毒作用,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药,用后可出现血尿;口服可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用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较为常见,静脉用药可引起静脉疼痛和静脉炎。红霉素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已逐渐少用。阿奇霉素作为治疗非典型病原感染的首选药物,胃肠道反应虽已减轻,但仍然存在。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毒性和肾毒性,对于易感儿童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硫酸庆大霉素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 磺胺类抗生素易感儿童可有肾脏损害,出现血尿、结晶尿及肾功能衰竭;多样型皮肤损害;白细胞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恶心、呕吐等。目前,磺胺类抗生素在儿科已很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