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一)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一)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一)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差.错误差.差.强人意差.可告慰

B、解jiě解.决押解.浑身解.数不求甚解.

C、塞sè堵塞.边塞.闭目塞.听敷衍塞.责

D、提tí提.炼提.防提.纲挈领耳提.面命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筹莫展

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

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

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斯韦斯林杯”再一次回到我们怀抱的时候,运动员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B、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反而贪污收贿,最终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C、译本粗制滥造者很多,往往是一个译者一个译法,随心所欲,叫读者莫衷一是。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

出自己的路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绿色通道》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B、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C、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

D、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爬上山腰我们驻足休息,极目远望。筏上游客各色艳丽的太阳伞,仿佛盛开在碧水上的朵朵鲜花。

A、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B、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C、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D、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枪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的思想锋芒。

②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街头。

A.锋利流言内疚流连B.犀利流言歉疚踯躅

C.锋利谎言歉疚踯躅D.犀利谎言内疚流连

8、“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运用的修辞()

A. 拟人

B. 通感

C. 夸张

D. 对比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10.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均为儒家经典。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著名代表作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人间喜剧》。

C、现代作家一些系列小说常以“三部曲”的形式面世,如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称“农村三部曲”,巴金的《家》、《春》、《秋》称“激流三部曲”。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长篇叙事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任选10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1.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1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1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14.,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5.,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16.,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17.明月松间照,。-------------王维《山居秋暝》

18.,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19.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1.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3—25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指半步

B、风雨兴.焉兴:起兴

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镂:雕刻

23.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游于赤壁之下

D、蚓无筋骨之强

24.“用心一也”的“一”是什么意思?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7小题,25-26每小题6分,27-29每小题6分,30-31每小题4分,共计38分)

①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5~26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25.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是抒发___________。

26.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27—30题

书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梢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少年听雨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各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信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

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了。

27.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义。

①“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乱”字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8.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的什么看法?(6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分)

29.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只是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明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从作者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更是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31.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牡丹,雍容华贵,却少些馨香;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人没有绝对的完好,水没有绝对的纯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物,每一事都完美无缺。

五、作文:(60分)

面对着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着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面对这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沉浸其中,你感动过吗?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800字左右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一)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任选10小题作答,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参考答案:

11、池鱼思故渊。 12、千金散尽还复来。

13、不尽长江滚滚来 1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15、千呼万唤始出来 16、出师未捷身先死

17、清泉石上流 18、问君能有几多愁

19、千古风流人物 20、两情若是久长时

21、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22、B 23、D

24、专一

四、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7小题,26-30每小题6分,31-21每小题4分,共计38分)

25、五言绝句(3分)思乡之情(3分)

26、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的浓浓乡愁(6分)(答思乡之情可得3分)

27(1)嘈杂的环境(3分)(2)随性或随意(3分)

28.(4分)

①针对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的美在自然的观点而说的。(或:针对高见识的长者对“粗头乱服,不扰国色”的文章的推崇而说的)(3分)

②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雕琢得有美感的散文。(3分)

29.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发发呆,时

而低笑,淡淡一笑。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用文中的语句写出“疏风”、“细雨”、“深夜”、“孤灯”、“随性”等要点即可)(6分)

30.(4分)A D(对一项得2分)

31.玫瑰,浑身是刺,但色香具佳(2分)黄金没有绝对的赤足(2分)

(意思、格式对既可酌情给分)

四、作文:(共60分)

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及样卷(语文) 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全面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可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并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高考语文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注重对考生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 Ⅲ.考试内容 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考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而确定的。 一、语言文字运用

大学语文题库及参考答案模板

大学语文2016年备考题库 一、作家作品知识 1. 下列作家中,被列为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是() A.冯梦龙 B.侯方域 C.宗臣 D.顾秉谦 2.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 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 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 《马伶传》的“马伶”在《鸣凤记》中扮演的是() A.严嵩 B.杨继盛 C.夏言 D.顾秉谦 4. 《马伶传》在叙述“马伶和李伶第二次较量”时所用的方法是() A.倒叙 B.顺序 C.插叙 D.分叙 5. 《行路难》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思归情感委婉曲折的词句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7. “宝玉挨打”的多种因素中,最终激怒贾政痛打宝玉的直接原因是( ) A.贾环的进谗 B.金钏儿投井 C.贾雨村的挑唆 D.忠顺王府索人 8. 《报刘一丈书》中的“权者”暗指() A.刘一丈 B.宗臣 C.顾秉谦 D.严嵩 9.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叙述的外显过程是() A.时间的推移 B.感情的变化 C.事理的逻辑 D.想象的展开 10.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使用比喻手法来表现诗人仕途上遭遇挫折的诗句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 下列作家,提出“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写作主张的是()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梅尧臣 12.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文学家是()

2019年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题 第 页(共4页) 1 绝密★启用前 2019年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已知全集U={-1,1,3,5,7},集合A ={-1,1,3},B ={5},则C U A ∪B 是( ) A .{1,3} B . {5,7} C .{3,5,7} D .{-1,1} 2.“x =1”是“x 2=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直线√3x ?y +1=0的斜率是( ) A. 1 B. -1 C.3 D. -3 4.已知d c b a >>, ,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bc ac > B .bd ac > C .d b c a ->- D .d b c a +>+ 5.如果直线 a ‖平面α,直线b ?α,则直线 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异面 C .平行或异面 D .相交 6.观察下列数的特点,1,1,2,3,5,8,x ,21,34,55,……中,其中x 为( ) A .12 B .13 C .14 D .15 7.已知圆的方程 ()()5122 2 =++-y x , 它的圆心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8. 设向量a=(x ,2),b=(-2,4),且a ⊥b ,则x=( ) A .4 B .1 C .-1 D .-4 9.一个盒子中有20张奖券,其中一等奖2张,二等奖4张,三等奖8张,小明从盒子中任取一张奖券,小名中奖的概率是( ) A .1 2 B .3 5 C . 710 D .45 10. 双曲线 116 25 2 2 =- y x ,则它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 4x ±5y =0 B .3x ±5y =0 C . 5x ±3y =0 D .5x ±4y =0 11.已知a =0.32,b =log 20.3,c =20.3,则a,b,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a

大学语文B(机考试题+答案)

《大学语文(B)》 机考样卷 试卷说明: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计算机上作答)。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计算机上作答)。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四、作文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40分)(请在答题纸上作答)。 请将一、二题在计算机上作答,三、四题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视为无效。一、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选择“正确”或“不正确”(每小题1分,共20分)。 1.《陌上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 正确不正确 2.鲁迅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正确不正确 3.《国语》主要记载策士们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谋划或说辞。() 正确不正确 4.《左传》是一部编年史。() 正确不正确 5.苏轼诗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以文为诗”。() 正确不正确 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七言绝句。() 正确不正确 7.金、元、明、清四代,词仍是文坛的主流文体。() 正确不正确 8.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 正确不正确 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作者是韩愈。() 正确不正确 10.后人对欧阳修评价很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正确不正确 11.诸宫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 正确不正确 12.《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杜十娘。() 正确不正确 13. “三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4.《霍小玉传》是宋代的话本小说。()

正确不正确 15.《王贵与李香香》是艾青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6.林语堂和周氏兄弟是《语丝》杂志的主要作家。() 正确不正确 17.《给亡妇》是朱自清絮语散文的代表作。() 正确不正确 18.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夏衍。() 正确不正确 19.曹禺的处女作是四幕剧《原野》。() 正确不正确 20.《狂人日记》的小序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正确不正确 二、选择题。请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21.汉代乐府民歌基本上是() A.以五言为主 B.以杂言为主 C.以四言为主 D.以七言为主 22. “伊人”这一形象出现于() A.《诗经·氓》 B.《诗经·关雎》 C.《诗经·蒹葭》 D.《诗经·黍离》 23.下列史书中被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是() A.《春秋》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24.唐代写《无题》诗最著名的诗人是() A.杜甫 B.韩愈 C.温庭筠 D.李商隐 25.杜甫的《登高》一诗写于() A.长安时期 B.成都时期 C.夔州时期 D.漂泊江南时期 26.雄踞中国词史制高点的是() A.唐五代词 B.金元词 C.宋词 D.清词 27.《稼轩词》的作者是() A.范成大 B.苏轼 C.辛弃疾 D.吴文英 28. “不平则鸣”创作口号的提出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范仲淹 29.元杂剧的奠基人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马致远 D.汤显祖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三)

2017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宁谧. (mì) 温馨.(xīn)隽.永(juàn)游目骋.怀(chěng) B. 伫.立(zhù)糟粕.(bó)租赁.(lìn)一幢.(dòng)房屋 C. 和煦.(xù)菲.薄(fēi)揣.摩(chuǎi)长篇累牍.(dú) D. 慰藉.(jiè)肄.业(sì)驾驭.(yù)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淅淅沥沥栩栩如生层峦迭嶂云蒸霞尉 B. 寻章摘句降格以求鞭长莫及风弛电掣 C. 中流砥柱冠冕堂皇民生凋敝完璧归赵 D. 立杆见影殒身不恤过犹不急实事求是 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 ) A.①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 ..的“等”字,先是憋闷。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B.①他这人聪明伶俐,真是八面玲珑 ..。 ②我的小屋玲珑 ..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 C.①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 ②老汉柱着拐棍,背着草筐,整天孤独地踯躅 ..在田野上。 D.①这复杂辗转 ..的全部过程只用了七个多小时。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 ..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 B.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 C.街街巷巷熙来攘往 ....的人群,有说有笑,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欢乐的气氛。 D.联欢会上,他俩的相声表演风趣幽默,逗得大家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晴朗的天,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层云”,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日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单招英语 真题

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题 英语 I. 单项选择(公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第一节 从每小题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找出划线部分与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 同的选项。 例:have ( C ) A 、gave B 、save C 、hat D 、made 1. cost ( ) A 、close B 、hero C 、women D 、off 2.push ( ) A 、truth B 、put C 、music D 、brush 3.observe ( ) A 、reason B 、send C 、history D 、sort 4.pleasant ( ) A 、real B 、break C 、breakfast D 、reader 5.theory ( ) A 、this B 、healthy C 、brother D 、clothes 第二节 从每小题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 项。 例:It is___hotel in the town. (C) A 、good B 、better C 、best D 、well 6. Most houses are made ___wood stone or brick. ( ) A 、by B 、with C 、from D 、of 7. I found ___difficul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 ) A 、this B 、it C 、/ D 、that 8. ___it was very cold,Jimmy jumped into the lake to save the little boy. ( v ( b ( ( (

孝感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

孝感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考试说明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语文学业考试)是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命题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习水平;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响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科学评估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命题原则 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教材的理念,以“三味语文”为目标,体现命题的导向性、全面性、公平性,改变不重视阅读、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语文学习现状,摈弃以刷题代替阅读的不良现象,促进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阅读理解 分别为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和名著阅读理解。 现代文分别是叙事类、说明类、议论类共三篇。 1.现代文阅读理解 叙事类考查的内容:考查学生解读文题、感知内容、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拓展思维的能力。按需随文设题,题型不固化。可随文按需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题。 说明类现代文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对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议论类现代文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或态度、论述内容、论述方法等的理解与把握。 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于课外。 2.古诗文阅读理解 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古诗词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 (1)古诗文名句积累的考查以强化理解运用为原则,在保持全卷总分值不低于6分的基础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现代文阅读中随文考查古诗文名句积累。 (2)古诗词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按照新教材“1+x”学习理念,以两篇或三篇类文的方式呈现,以考查联读能力。 (3)古诗词阅读采取教读诗词与教材内“课外古诗词诵读”各一篇的方式呈现(不回避小学教材篇目),主要考查对内容、情感的领悟以及语言的品味和基本写作特色的把握。 (4)文言文阅读采取课内外文言文各一段(篇)的方式呈现,主要考查文言语句断句、常用实词和虚词识记、句子翻译、文章内容情感与作者思想理解、文章特色领悟和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同时注重考查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等。 3.名著阅读理解 考查教材导读篇目,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面、阅读量及阅读品味,考查对整本书的主要人物、事件和主题等阅读理解情况。 (二)综合运用

1、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及资料

大学语文考试题型及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潮州八景”中的“鳄渡秋风”相传与( C )有关: A.韩非子 B.韩元吉 C.韩愈 D.陈尧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 C ) A .《庄子》 B .《老子》 C .《论语》 D .《孟子》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B )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4.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是( A ) A.陶渊明 B.谢灵运 C.王维 D.王粲 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诗句中“白”是指( B ) A.白居易 B.李白 C.白朴D.白行简 6.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 B )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7.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集是( A ) A.《女神》 B.《红烛》 C.《死水》 D. 《北方》 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自( C ) A. 朱熹 B.苏轼 C.白居易 D. 韩愈 9.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三变”是( D ) A.柳宗元 B.柳公权 C.柳开 D.柳永 10.元代有“曲状元”之称的作家是( B )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郑光祖 11.曹七巧是张爱玲小说( B )中的主人公 A.《倾城之恋》 B.《金锁记》 C.《半生缘》 D.《红玫瑰白玫瑰》 12.由徐志摩发起的文学社团是( A ) A.新月社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文学研究会 13.鲁迅的作品集中,属于散文诗集的是( C ) A.《呐喊》 B.《坟》 C.《朝花夕拾》 D.《野草》 14.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B ) A.问题与主义之争 B.《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C.《每周评论》的创刊 D.《努力周报》的创刊 1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药》 D.《阿Q传》 16.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幻灭》 B.《动摇》 C.《追求》 D.《子夜》 17.老舍小说的代表作是( A ) A.《骆驼祥子》 B.《猫城记》 C.《老张的哲学》 D.《赵子曰》 18.《雷雨》的作者是( C ) A.老舍B.茅盾C.曹禺 D.郭沫若 19. 散文《背影》的作者是( B ) A.鲁迅 B.朱自清 C.梁实秋 D.周作人 20.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柏子》B.《萧萧》G.《神巫之爱》D.《边城》 21.“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卷三)评价的女作家是( A ) A .李清照 B. 张爱玲 C. 舒婷 D. 冰心 22.被誉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的当代作家是( B ) A .鲁迅 B. 王小波 C. 巴金 D. 老舍 23.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主要是( A ) A.道家思想的代表B.儒家思想的代表 C.佛家思想的代表D.纵横家思想的代表 24.下列不属于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 C )

英语单招试题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 The building is about 80 ________. A. feet height B. foot high C. feet high D. feet’s high 2. Does Tom often play ________ guitar after ________ school? A. /, / B. the , / C. the , the D. a, the 3. ________ of the apples in the bag are soft and sweet . A. Two- third B. Three-second C. Two-thirds D. second-thirds 4. Our city is becoming _________. A. more beautiful and beautiful B.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C. more beautiful and more beautiful D. beautifuler and beautifuler 5. ________ of them has a dictionary and ________ one of them can look up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A. Each, every B. Every, each C. Each, Each D. Every, every 6. The visitors _______ France arrived _______ Shenzhen Station yesterday. A. of, to B. from, at C. from, in D. of, on 7. How long did it _______ you to finish the work? A. spend B. pay C. took D. take 8. Stamps_________ by people for ________ letters. A. use, send B. are used, sent C. is used, sending D. are used, sending 9. ------Where is Lucy? ------She _______ in the tea chers’ office. A. maybe B. may C. may be D. may is 10. ------ ________ does he go to see Mr. Black? ------Twice a month, I think. A. How long B. How many C. How soon D. How often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aspects account handle check cope, smart share fear enter succeed 1.Glass,______ with care. 2.I’ll open an________ in your name. 3.We should consider the plan in all its _______. 4.I would like to pay by ______ rather than in cash. 5.She had a lot of difficulties ,but she was able to _____with them. 6. Tom is a very _____ boy ---he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7. You have to work hard if you want to _____ in you courses. 8. Mary is my best friend and I always ______my secrets with her. 9. The lost traveller was filled with _____when he saw a bear running toward him. 10. Children in China ____school at the age of 6 or 7 and must study there for at least nine years. 三、连线(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A. attack 1.an animal, especially if you don’t know what kind of animal it is B. claw 2.an unknown animal that is big and frightening C. creature 3.with a lot of hair D. dinosaur 4.the mark left on the ground by a foot E. footprint 5.a part that sticks out at the back of an animal’s body F. hairy 6.a large animal that liv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G.. monster 7.something that continues to exist after death H. spirit 8.the sharp nails that some animals and birds have on their feet I. tail 9.to use violence against someone J. deck 10.a floor on a boat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 D ) 2-6 C.对比法 C.败德以迎合流俗 3. 《容忍与自由》的整体风格是( A .循循善诱 C.深入浅出 D .抄袭以骗得名利C )6-26 B .想象丰富 D ?机智幽默 2012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 试 大学语文试题 :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 A .演绎法 B.归纳法 D ?类比法 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所批评的“终南捷径” ,指的是( A )5-16 A ?求学为做官发财 B ?考试为混取文凭 4. 《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B ) 12-58 A ?弹铗三歌 B ?尽烧债券 C.西游于梁 D ?请立宗庙 5. 下列唐代作家中,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是( A )15-77 A .柳宗元 B .白居易 C.韩愈 D .杜甫 6. 《前赤壁赋》中,洞箫客所谓“知不可乎骤得”指的是( D ) 17-84 A .建功立业 B .君臣遇合 C.流芳千古 D .羽化登仙 7. 下列《先妣事略》的句子中,属于细节描写的是( B ) 18-91 A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B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D .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8. 下列作品中,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是( D )20-100 A .《冯谖客孟尝君》 B .《种树郭橐驼传》

2018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

2018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 i- I | ■ H ri . I ㈡:语文(样题) ■答题说明: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共?::::::;:? 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150分,文化课 总分题号-一- -二二三四五 核分人题分2020173360 复查人得分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规矩(j u)羽檄(x i)拓(t a) 片否(p i)极泰来 B 、新正(zh e ng)商贾(g u)勇剽(pi a o) 渐(ji a n)车帷裳 C震颤(ch a n)执拗(ni u)噩(e)梦清道辟(p i)路 D禁(j i n)锢枕藉(ji )从(ceng )容沸(f 0反盈天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惶灿若星晨寒暄 B、像貌雕栏玉砌厘定C辖制万姓胪欢编篡D树阴金碧辉煌讥诮性情孤僻犀角烛怪春意阑珊宽宏大量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在领略 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②随着他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_______________ 也有 所改善。 ③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愚蠢说是诚实,卑鄙 说是灵活,无才便是德。 A、形态景况大方 B、状态景况经济 )

A、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 事。 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 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 C、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 其冲。 D北京大学大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处于其间四年,耳闻目睹...,也养成了重视学术的风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 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B、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 史学家。 C、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 场,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D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基金组织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 不约而同地投向中国,尤其是亚洲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语气和谐、语意连贯的一组是()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______________ 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 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 ①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②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呢? ③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④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7?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2016单独招生《英语》(普通类)考试大纲及样卷(1)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2016年自主招生 普通类英语考试大纲及样卷 本考试大纲以教育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公布的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科目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本考试大纲主要测试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将涵盖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普通类07、08、09、10专业的考生。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掌握英语26个字母,48个音素。掌握英语单词的基本拼读规则以及句子重音、英语语调等内容。 2.掌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19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大约300个左右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正确使用 名词:名词的分类、名词的数、名词所有格、名词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代词:代词的种类、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等的用法。 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的词形与用法。 介词:表示时间与地点的主要介词和介词短语的用法。 冠词:冠词的种类、定冠词及不定冠词的用法、不用冠词的情况等。 连词:连词在句中的作用和用法。 形容词:形容词的基本用法、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基本用法等。 副词:副词的种类、副词的构成、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基本用法。

动词:系动词、行为动词、助动词、常见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用法。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的构成及用法。 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动词不定式、V-ing形式与V-ed形式的基本用法。 句子:句子的种类、简单句的句子成分、基本句型。 并列复合句与主从复合句:包括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 倒装结构:基本用法。 4.基本交际用语:能够就以下功能项目进行交际。 1)问候与道别(Greeting and saying goodbye) 2)引荐与介绍(Introducing oneself and others) 3)感谢与道歉(Expressing thanks and making apologies) 4)预约与邀请(Making appointments and invitations) 5)祝愿与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6)求助与提供帮助(Asking for and offering help) 7)赞同与反对(Expressing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8)接受与拒绝(Accepting and rejecting) 9)询问与提供信息(Seeking and offering information) 10)劝告与建议(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ons) 第二部分综合能力 1.了解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掌握此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与解题步骤。要求能理解以下话题范围内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1)个人与家庭(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family) 2)学校生活(School life) 3)日常生活(Daily life)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广安市2018年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规范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要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和学科教案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案质量,建立科学的语文教案评价体系,因而,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考试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及赋分 ①积累与运用35分:单项选择题14分,以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每题2分;非选择题21分,含古诗文默写7分左右、诗歌鉴赏4分左右、名著导读4分左右、综合性学习6分左右。 现代文阅读——30分左右。设置一个小阅读(说明文或议论文选段),3个选择 题,共6分。放在第一大题选择题第8-10小题处;设置两个大阅读(记叙文、 议论文或记叙文、说明文,大小阅读的文体不重复),共计24分左右。 ②阅读45分 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 ③写作40分(二选一,任选一题作文) 2.题型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古文翻译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3.试卷难度 较易题60%;中难题30%;较难题10%。预估整卷试卷难度系数在0.6~0.65之间。 4.试卷篇幅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A.我们期盼回去啊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字。 A.阻B.嘱C.祝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A.一览群山小B.一览名山小C.纵览江山小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A.《黑夜》B.《黑眼睛》C.《远和近》D.《一代人》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A.周朴园B.周繁漪C.鲁侍萍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致大海》C.《西风颂》D.《我曾经爱过你》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A.麻木不仁B.哀其不幸C.怒其不争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歌德C.普希金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A.杨炼B.北岛C.余光中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受戒》B.《邂逅集》C.《羊舍的夜晚》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A.《如梦令》B.《易安居士集》C.《漱玉词》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A.《土地》B.《泪水》C.《我爱这土地》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A.哈姆莱特B.威尼斯商人C.亨利四世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A.格里高尔B.尤奈斯库C.卡夫卡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A.华兹华斯B.雪莱C.柯勒律治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单招英语真题

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题 英语 I.单项选择(公20小题,每小题分,共10分) 第一节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划线部分与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例:have ( C ) A、gave B、save C、hat D、made 1. cost ( ) A、close B、hero C、women D、off ( ) A、truth B、put C、music D、brush ( ) A、reason B、send C、history D、sort ( ) A、real B、break C、breakfast D、reader ( ) A、this B、healthy C、brother D、clothes 第二节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例:It is___hotel in the town. (C) A、good B、better C、best D、well 6. Most houses are made ___wood stone or brick. ( ) A、by B、with C、from D、of 7. I found ___difficul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 ) A、this B、it C、/ D、that

A、must B、may C、can D、could story she told us! ( ) A、what B、how C、how a D、what a 19.—I’m afraid I’ve broken the chair. ()—____。I can easily get it fixed。 A Excuse me B Never mind C. Go ahead D. You‘re welcome long__ you____English before you entered college?() ;studied ;study ;studying ;study Ⅱ.完形填空 A young British woman had shortly arrived in Beijing and had not yet [21] anything about the Chinese [22].One day she went to the home of a Chinese friend and was [23]a cup of Chinese tea .She was not [24]and she also found this kind [25]tea rather bitter .however since she had been given the tea ,she felt she should drink it .hoping to finish it [26]so that she would not feel about having to drink this tea which she did not[27],she started to drink as much of it as she could .but as soon as her cup became half-full ,the host insisted on giving her[28].several times she told the host that she had had [29],but it seemed to have no [30].Her cup kept being [31],and she kept on drinking. During the time of her[32],she drank about twelve cups of tea .Later she found out that she should have just [33]the tea ,and that this would have meant that she had had enough .Influenced by her[34]culture ,she felt it [35]to leave(剩下)the tea and could not understand why the host took no notice of her protests(抗议)that she had had enough!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