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起止及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起止及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起止及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起止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手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少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童子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归太阴以终。

1.肺经穴歌(肺经十一穴分寸)

手太阴经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大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端内侧少商如韭叶

2.大肠经穴歌(大肠经二十穴分寸)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越五里臂肩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终以迎香二十止

3.胃经穴歌(胃经四十五穴分寸)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经地仓大迎登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街髀关伏兔走阴市梁邱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指次指之端终。

4.脾经穴歌(脾经二十一穴分寸)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坞。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容、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5.心经穴歌(心经九穴分寸)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6.小肠经穴歌(小肠经十九穴分寸)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于小指列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设支正小海上肩贞俞天宗乘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入听宫

7.膀胱经穴歌(膀胱经六十三穴分寸)

足太阳经六十三睛明攒竹曲差参五处承光接通天络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膈肝胆居脾胃三焦肾俞次大肠小肠膀胱俞中膂白环皆二行去脊中间二寸许上次中复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二椎三寸半相当魄户膏肓与神堂膈关魂门旁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盲秩边承扶殷门空浮相邻是委阳委中再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阳附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指外侧寻至阴

8.心胞经穴歌(心包经九穴分寸)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门认间使内关逾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9.肾经穴歌(肾经二十七穴分寸)

足少阴俞二十七涌泉然谷照海出太溪水泉连大钟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中俞府毕

10.三焦穴歌(三焦经二十三穴分寸)

手少阳经三焦位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历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于四渎注于天井清冷中消泺会肩穴天天牖经翳风脉颅息角孙入耳门和丝竹空

11.胆经穴歌(胆经四十三穴分寸)

足少阳经童子四十三穴行迢迢听会客主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辙筋日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邱光明阳辅高悬钟邱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毕

12.肝经穴歌(肝经十四穴分寸)

足厥阴肝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才过期门至

奇经八脉

经论督脉尺寸中央三部俱浮直上直下督脉起于下极之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极于上齿缝中龈交穴张洁古曰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任脉寸口脉紧细实长至关又曰寸口边丸丸任者妊也为阴脉之海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由关元上咽至承浆下龈交极目下承泣穴为阴脉之都纲也冲脉尺寸中央俱牢直上直下起于气街挟脐左右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之根本故称经脉之海亦称血海阳跷脉寸部左右弹起于足跟中上外踝循胁上肩夹口吻至目极于耳后风池穴阴跷脉尺部左右弹起于足跟上内踝循阴上胸至咽极于目内睛明穴带脉关部左右弹起于季胁周遭一周如束带然阴维脉尺外斜上至寸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阳维脉尺内斜上至寸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汇辨云奇经者在十二经脉之外无脏腑与之配偶故曰奇夫脏腑之脉寸关尺有定位浮中沉有定体弦钩毛石有定形此则另为一脉形状固异而隧道亦殊病症不同而延医自别李时珍云八脉不拘制于十二经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妄行流于河泽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

1.任脉穴歌(任脉二十四穴分寸)

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关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穴歌(督脉二十八穴分寸)

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冲脉穴歌(冲脉十一穴分寸)

冲脉侠脐起横骨大气四注盲俞同商石阴通幽门穴至胸散布任流行

4.带脉穴歌(带脉三穴分寸)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5.阳跷(qiao)脉歌(阳跷十一穴分寸)

阳跷脉起申仆阳居肩巨骨乡俞地仓巨泣终于睛明一穴强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

6.阴跷穴歌(阴跷脉三穴分寸)

阴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阴足之太阳睛明接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也

7.阳维脉歌(阳维脉十三穴分寸)

阳维脉起穴金门阳天肩井深本神阳白并临泣正营脑空风池巡风府哑门此二穴项后入发是其根

8.阴维穴歌(阴维脉七穴分寸)

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中医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 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4)无上肢分布 (5)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身的穴位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循行分布分布区域遍布全身上肢无奇经 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规律与正经比,较不规律,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 络属脏腑直接络属无特定络属 表里关系阴阳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 生理功能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调节十二经气血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 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 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二)调节蓄溢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参与了肝、肾、脑、女子胞等脏腑生理活动,加强了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督脉 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 图)

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三)足阳明胃经 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 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1.循行部位:屬於肺,上至 氣管、喉嚨,沿鎖骨横行至腋下(中府、雲門二穴),沿上肢内側前緣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少商穴)。 2.分支:從腕後(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商陽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横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穀(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觔(拇長伸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盂穴(肩端都),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鎖骨上窩),絡於肺,下行通過横膈,屬於大腸。 2.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旁(天鼎、扶突)至面頰,入下齒齦中,複返出來夾口角,通過足陽明胃經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 脈的水溝穴(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别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大腸,絡肺,並與胃經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會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 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内,複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顴 2.分支: ?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横膈,屬於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於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於氣沖(氣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兑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内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胃,絡脾,並與心和小腸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内側端(隱白穴),沿足内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側,沿脛骨後 緣上行,至内踝上八寸處(漏穀穴)走出足厥陰肝經前面,經膝股内側前緣至沖門穴,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横膈,夾食管旁(絡大包,會中府),連於舌根,散於舌下。 2.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横膈,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注入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脾,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繫。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图 ?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

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1.名称: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大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 六条阴经(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1)小腿内踝8寸(三阴交)以下,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2)内踝上8寸处厥阴与太阴交叉后,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六条阳经(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是手三阳经,下肢外侧是足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表里属络关系:阴经与阳经有属络关系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5.交接: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1.奇经八脉的名称 2.奇经八脉的功能 1.名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2.作用:(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统摄气血,协调阴阳。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 冲脉与任脉、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涵蓄十二经气血; 带脉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 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 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2)具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八脉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阳维脉 ?阴维脉

?阳蹻脉 ?阴蹻脉 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1) 长强DU1 Cháng qiáng [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胃经

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

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4.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

大唐奇经八脉

浴血豪侠发展路线及焦点技能分析: 46点加点方案 一层经脉铁臂3/3 身轻3/3 控腕3/3 ——以上9点——

二层经脉勇力4/4 执念3/3 勇念0/3 ——以上16点—— 三层经脉淡定0/4 目空4/4 风刃2/3 助力3/3 ——以上25点—— 四层经脉开阖0/3 伤念0/3 狂狷4/4 神凝0/2 ——以上29点—— 五层经脉尝胆3/3 破空0/4 念心3/4 ——以上35点—— 六层经脉沸血4/4 翩鸿一击0/4杀意0/2 无忌5/5 ——以上44点—— 七层经脉无敌2/2 ——以上46点——此类加点舍弃了翩鸿一击的机动性以及 破空的额外保护伤害,加满了尝胆与沸血这两个兄弟技能。完全突出血攻浴血“后发制人”(这里不是指技能)的特性。念心还是推荐点满,无奈要利用最少点数出四连,只能作罢。无忌,狂狷还是必满,这两个极品技能在取舍上没有任何争议。 重点技能解说之一:风刃V.S勇念 经脉延伸到四象的要求为在前三层使用25个乾元丹,前三层中必点的技能有铁臂(3/3)、身轻(3/3)、控腕(3/3)、勇力(4/4)、执念(3/3)、目空(4/4)、助力(3/3),共23点,剩下的三个技能淡定(减少临时活力消耗)一般会被放弃,因此主要分析集中在风刃(增加溅射效果)和勇念(加强后发)上,换句话说,风刃以及勇念这个技能就必须要二选其一进行取舍。 你有方寸队友么? 在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指责笔者说——“后发这个技能基本上不会有人会经常使用,那显

而易见是要学习风刃技能啊”,但我在这里想和大家说一点,大唐的后发确实绝迹江湖很久,但方寸山的睡封却在江湖驰骋横行多年,并且从未衰败过。如果你的帮战常规队伍有方寸山队友,为了确保自己的攻击溅射效果不会把对手的催眠符打醒,那么与其选择风刃的3点,不如考虑换取到勇念上面,所以希望经常和方寸山组队而又选择浴血经脉的大唐朋友们斟酌考虑风刃和勇念究竟如何选择。 重点技能解说之二:狂狷狂狷,初级时候战斗中将自身(力量属性/耐力属性)的200%转化为伤害力,高级时候战斗中将自身(力量属性/耐力属性)的200%转化为伤害力。此数据不能体现在直接的伤害上,是战斗的时候增加的。所说的是力量和耐力而非伤害和防御,大 家不要计算错误。 神技! 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155级满潜能大唐,1002力量288耐力, 那么可以增加1002/288=3.5 3.5*8=28点伤害力 假设155级满潜能大唐,1140力量170耐力, 那么可以增加1140/170=6.7 6.7*8=53.6点伤害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走暴力路线的大唐会提升更高,而且加点的少许区别,就可以造成加成结果的巨大差异。此项技能建议大家点满。 重点技能解说之三:速攻流与血攻流速攻流技能:翩鸿一击。初级效果为使本次攻击的伤害结果下降15%,下回合提高自身3%的速度。 这个技能力敏大唐或速腰浴血全力大唐必满,但高血浴血大唐不推荐加。

人体主要得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就是中医学得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得时

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就是统一得整体,自然界得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得生理、病理相应得周期变化,如人得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得病情变化多半就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与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就是在不同得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得经络,对人体得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得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得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得运行就是按照一定得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得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得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

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得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得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得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

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与养胃得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得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4、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就是消化、吸收、排泄得总调度,又就是人体血液得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得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就是红润得。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演示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络动画演示 单击下面的经络名称,显示动画。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巧记穴位数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 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 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 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 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 9个穴; 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 手太阴肺经有: 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 20个穴; 手太阳小肠经有: 19个穴; 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也就是说胃经有45个穴位;膀胱经有67个穴位(最多的);本来胆应是大的,但由于是少阳经(这里强调说是少阳经,另一方面是为以后的文章埋下伏笔),有一个少,故是这三条经里最少的一个,比胃经少一个,为44个穴位。 这样的话:足阳明胃经有: 45个穴; 足太阳膀胱经有: 67个穴; 足少阳胆经经有:44个穴。 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你只要记住三组数:37;27;27。即:第一组里,3X7=21;第二组的27不动;第三组里,2X7=14。 这样的话:足太阴脾经有: 21个穴; 足少阴肾经有: 27个穴; 足厥阴肝经有: 14个穴。 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 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 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一)任脉歌 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 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二)督脉歌 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 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三)冲脉歌 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 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 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 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 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

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 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 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 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 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 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 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1、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图 人体奇经八脉图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一、督脉循行图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 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3.生理功能: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人体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组图)

十二经脉的循行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 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胫部分支:从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侧端。 足背分支:从足背(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

人体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与奇经八脉有特殊关系的主要穴位 一、十二正经起止穴位及主要穴位 1、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府穴: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穴: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穴: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止于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手少阴心经 起于极泉穴: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止于少冲穴: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3、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曲泽: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止于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以上三经均沿手臂内侧由上往下循行 4、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肩髃穴: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止于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5、手太阴小肠经 起于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止于听宫穴: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6、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关冲穴:在食指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止于丝竹空穴: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以上三经沿手臂外侧由下往上循行 7、足阳明胃经 起于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止于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8、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止于至阴穴: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9、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GIF图电子教案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 G I F图

一、LU(Lung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胃上口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大拇指桡侧之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会于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相接。

二、HT(Heart)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小肠。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到达其末端,经气于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系,即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

三、PC(Pericardium)手厥阴心包经首穴天池,末穴中冲。左右各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起于胸中,出来归属于心包,贯穿横膈,联络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到达两肋部,在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中线,进入肘中,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过腕部,进入掌中,沿中指到达其末端中冲穴;另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会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四、LI(Large Intestine)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穴(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督脉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病证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病证 中医十二经脉病证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病可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可见十二经病证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其规律和特点,便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出病因病机与病名,更好地指导临床。 (-)手太阴肺经病证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肺主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少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臑或臂内前廉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

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时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手阳是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大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足阳明胃经病证是指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胃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与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 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每日辰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胃。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惊惕

实用的十二经脉动画片

退出 Flash图文:网络 PPS制作:辛钰明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成都

目录 1,首页 2,目录 3,动画片的作用4,经脉简介 5,手太阴肺经6,手阳明大肠经7,足阳明胃经8,足太阴脾经9,手少阴心经10,手太阳小肠经 11,足太阳膀胱经 12,足少阴肾经 13,手厥阴心包经 14,手少阳三焦经 15,足少阳胆经 16,足厥阴肝经 17,督脉 18,任脉 19,冲脉 20,带脉 21,阴跷脉 22,阳跷脉 23,阴维脉 24,阳维脉 25,末页 点击名称可进入相应的页面 退出

退出这个动画片,就是想告诉大家经络在身体内的 循环路线,你每天按着这些路线敲打,所起的效果 和针灸一样,记住了…离穴不离经…每条经络敲打 完整效果就相当好,也可以用瓷勺按经络走向来 刮…刮得皮肤微红就可以…尤其是刮自已的小腿… 有的人刮完后腿觉得很轻,走路轻多了…以前腿似 灌了铅的感觉马上就没有,…如果能坚持,那结果 不是你能相象的好呢。原因就是敲打和刮拭使身体 的局部循环改善了…如果你做了全身敲打和刮拭, 那么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就得到改善…身体循环得到 改善,那么每个部位都会得到新鲜血液…每个部位 就会得到恢复的机会,每个部位都会生机勃勃,那 么整个人给人的感觉也是生机勃勃阳光灿烂的。

经脉简介退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 络系统,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 官联成一个统一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本动画片中介绍和演示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行和联 络情况,十二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 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 经、足厥阴肝经。其走行、交接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 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八条经脉的总称。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属。出入于十二经脉 之间,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功能。督脉行于背中,总督一身之 阳经,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

奇经八脉任脉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奇经八脉任脉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奇经八脉任脉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 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任脉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任脉穴位:会阴穴、曲骨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浆穴 (1) 会阴穴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YC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穴 RN2 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穴 RN3 Zhōng 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辨证

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辨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定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假如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非凡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胁下,少腹、肩背,便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所出现的各

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病证论述较为简略,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非凡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病可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可见十二经病证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把握其规律和特点,便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出病因病机与病名,更好地指导临床。(-)手太阴肺经病证(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三)足阳明胃经病证(四)足太阴脾经病证(五)手少阴心经病证(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八)足少阴肾经病证(九)手厥阴心包经病证(十)手少阳三焦经病证(十一)足少阳胆经病证(十二)足厥阴肝经病证二、奇经八脉病证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脉,除其本经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