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测量方法述评及发展趋势

创造力的测量方法述评及发展趋势
创造力的测量方法述评及发展趋势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及评分方法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 表及评分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及评分方法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个人的创造性倾向。它可以用来发现那些有创造性的个体。高创造力的个体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时更容易成功,低创造力的个体则循规蹈矩,更适合进行常规型的工作。趋于冒险,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勇于挑战未知的人就是创造性倾向强的人。 创造性的个体被认为具有以下认知和情感特质:想象流畅灵活,不循规蹈矩,有社会性敏感,较少有心理防御,愿意承认错误,与父母关系密切等。 题目 (1)在学校里,我喜欢试着对事情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都猜对也无无所谓。 (2)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看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3)我喜欢听变化多端和富有想像力的故事。 (4)画图时我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 (5)我喜欢利用旧报纸,旧日历以及旧罐头等废物来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 (6)我喜欢幻想一些我想知道或想做的事。 (7)如果事情不能一次完成,我会继续完成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8)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9)我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情,不喜欢去找其他的新的方法。 (10)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假。 (11)我不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 (12)我不喜欢交新朋友。 (13)我喜欢一些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

(14)我喜欢想像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15)我会因为一些令人兴奋的念头而忘记了其他的事。 (16)我宁愿生活在太空站,也不喜欢在地球上。 (17)我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 (18)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 (19)我常想知道别人正做什么。 (20)我喜欢故事或电视节日所描写的事。 (21)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 (22)如果一本故事书的最后一页被撕掉了,我就自己编造一个故事把结局补上去。(23)我长大后,想做一些别人长大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24)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 (25)我不喜欢太多的规则限制。 (26)我喜欢解决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没关系。 (27)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 (28)我喜欢没有人知道的新歌。 (29)我喜欢在班上同学面前发表意见。 (30)当我读小说或看电视时,我喜欢把自己想像成故事里的人物。 (31)我喜欢幻想200年前人类生活的情形。 (32)我常想自己编一首新歌。

创造力结构理论

创造力结构理论 一、创造力的定义 自古以来,创造力始终是有关人类精神现象的探讨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现在被大家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创造力的本质 关于创造力的本质,有史以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现代心理学领域中,对创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看法: 精神分析党派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过程是自我控制被放松的状态下,前意识(介于意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活动)中的观念自由组合、自发释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回归于幻想,并把幻想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新观念通过自由表达就产生了。在这派心理学家中,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在创造力中的作用;荣格将创造性的艺术看成是个体在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对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与自我实现相联系的人格特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来源于人格,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来就具备的潜能,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开发。这派心理学家认为,提高个体创造力的途径主要是诱导个体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自我知觉,或改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表达。

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的头脑对情景的一种完美经验的组织 以及完善、灵活的认知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收集信息);(2)孕育(让观念在头脑中自由联结);(3)明朗(以顿悟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4)验证(检验解决的正确性、有效性);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构成。 一些研究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右半球是创造力的物 质基础,创造过程依赖于通过胼胝体实现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联合。一些专家认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辐合思维,重左脑、轻右脑。他们建议:以通过延迟判断(不急于评判学生作业的对与错)、创造和谐人际关系、刺激潜伏期(引发思索),并通过生物反馈、默想以及放松等技术,帮助学生增强右脑功能。 从上述有关创造力本质的不同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其中的一些共同点:(1)教学应创设有利于消除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各种条件;(2)让学生了解自己观念的价值所在;(3)延迟判断;(4)训练思维的灵活性;(5)不断激发创造性行为。 三、创造力的结构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创造力研究之后,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创造力绝非一种单一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人们逐渐放弃了那种“单维创造论”,渐渐地构建起了创造力系统观,使得创造力研究向

人的创造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人的创造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这篇转文以前看过,不记得回过没有。但庄周的回答是把握了重点的--记诵和创造力之间存不存在矛盾?──这是近代中国教育百年的迷思所在。 其实,这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是个假问题,这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思考的混乱,如果理清了思绪,就自动解决了。但这个问题却好像真的一样,而且困惑中国足足一百年,造成莫须有的灾难,真令人不可思议,令人浩叹。两个针锋相对的观念,有的是矛盾的,有的则是不矛盾的,矛盾的不能并存,而必为一是一非,不矛盾的则可以并存,而往往是相辅相成。前者如逻辑判断的真与假,道德判断的善与恶,自然物的存在与不存在,数学运算的加与减等等。后者如大学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之本末终始先后,乃至于一般人常讨论的中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文言与白话,法治与人治,权利与义务,在朝与在野等,甚至易经中的道与器,孔子的仁与智,朱子

学中的理与气,佛法的真与俗,道家的有与无等等。总之,严格的矛盾是以逻辑为标准的,那是死的规定;而凡属人间之事,尤其属于文化的生命的智慧的事,都是活的世界,其中看似矛盾不能并存而针锋相对的事物,往往是两面可以并存且必须两面俱到而互相成全为一整体的。不能并存的针锋相对,其相对性是直截而为人所容易认识的;可以并存的针锋相对,其相对性是有屈折而不易为人所认识的。人类如果自相矛盾而不自知,将两败而无一成,固为愚昧;但如果误可兼容者而以为矛盾,则为一偏之见,虽亦有一面之成就,但未见全体,是亦不智也,况所偏者在其小而遂遗其大,则不只近愚,或将有灾祸之临也。 若更详细考察,把"记诵和创造力"两者摆在一起比对是不相伦类的,因为在教育的应用上,这两个观念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是不能相比对以论是非高下的。记诵是体上的观念,而创造是用上的观念--或可说记诵是因,是学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1.2创造 1.3创造学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3 思维定势的类型 2.4突破思维定势 第三章方向性思维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第四章形象思维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4.2 想象思维 4.3 联想思维 4.4 直觉思维 4.5 灵感思维 第五章头脑风暴法 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第六章设问法 6.1奥斯本检核表法 6.3 和田十二法 6.2和田十二法 第七章列举法 7.1 列举法概述 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 7.4 缺点列举法 7.5 成对列举法 7.6 综合列举法 第八章思维导图 8.1 思维导图概述 8.2 思维导图绘制 第九章组合分解法 9.1 组合法概述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9.3 形态分析法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 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 10.1 水平思考法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第十一章类比法 11.1 类比法概述 11.2 类比法的原理 11.3 类比法的类型 11.4 综摄法 11.5 引申方法 第十二章 TRIZ法 12.1 TRIZ的由来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什么是高创造呢?知识,技术。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大学的责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就是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俱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1.2创造 (1)创造与发现。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1.3创造学 赫曼全脑模型: A左上逻辑性B左下纪律型C右上空想型D右下表现性 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 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 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

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一、完整测量表 这是一份帮助你了解自己创造力的练习。在下列句子中,如果你发现某些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很适合你,则请在题后的表格里“完全符合”的选项内打钩;若有些句子只是在部分时候适合你,则在“部分适合”的选项内打钩;如果有些句子对你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则在“完全不符”的选项内打钩。 注意: 1.每一题都要做,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 2.所有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凭你读完每一句的第一印象作答。 3.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尽可能地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愈快愈好。 4.切记:凭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在最符合自己的选项内打钩。 5.每一题只能打一个钩。 1.在学校里,我喜欢试着对事情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猜对也无所谓。 2.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见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3.我喜欢变化多端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4.画图时我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 5.我喜欢利用旧报纸、旧日历及旧罐头盒等废物来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 6.我喜欢幻想一些我想知道或想做的事。 7.如果事情不能一次完成,我会继续尝试,直到完成为止。 8.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9.我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情,不喜欢去找其他新的方法。 10.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相。 11.我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 12.我不喜欢交新朋友。 13.我喜欢想一些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事。 14.我喜欢想象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15.我会因为一些令人兴奋的念头而忘了其他的事。 16.我宁愿生活在太空站,也不愿生活在地球上。 17.我认为所有问题都有固定答案。 18.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 19.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 20.我喜欢故事或电视节目所描写的事。 21.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 22.如果一本故事书的最后一页被撕掉了,我就自己编造一个故事,把结果补上去。 23.我长大后,想做一些别人从没想过的事。 24.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 25.我不喜欢受太多规则限制。 26.我喜欢解决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答案也没关系。 27.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

创造力与人工智能

创意与人工智能 Margaret A.Boden 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基本特征,并为人工智能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创建新的想法在三个方面:通过熟悉的想法生产的新组合;通过探索概念空间的潜力,并使通过转换,使以前不可能的想法产生。AI会比它们的评价较少的自动化建模的新思路产生的困难,1998年Elsevier科学BV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1。为什么我一定要设法模式的创新问题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基本特征,以及对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挑战。即使是技术型的AI不能忽视它,创意方案可以在实验室或在商场上,非常有用。并且AI模型作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或考虑)可以帮助心理学家,以了解它有可能为人类的头脑,勇于创新。、 创造力不是一个特殊的“教员“,也不是心理属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精英。相反,它是一种在一般人的智力功能。它植根于日常生活能力,如联想的思路,提醒,感知,类比思考,寻找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空间,和反射自我批评。它不仅涉及一个认知维度(新思路一代),而且动机和情感,是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个性因素[3]。当前人工智能的创造性模式主要侧重于认知层面。 一个创意,是一些新颖,令人惊讶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有用的美。。)。但“新型“,这里有两个重要的不同感觉。这个想法可能就只对有关个人(或AI系统)的心态,或者,只要我们知道,以往全部的历史。

前者一种新奇的生产能力可称为P-创意(心理上的规划),后者的H-创意(由于历史高)。P-创意是更根本的概念,其中H型创新是一个特例。 认可机构应主要集中在P-创造力。如果这一点它管理的模型在一个强大的方式,那么人为的H-创造性,在某些情况下发生,事实上,它已拥有,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在下文中,我将不使用的信中,前缀:通常,它是P-创造性有争议的。) 2。三种类型的创造力 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创造力,涉及新想法产生不同的方式。在每一个惊喜的三个结果,但只有一个在欢迎一个显然不可能思想(第三个)可导致“休克的惊喜,[2]。所有类型包括一些H-创造性的例子,在历史的创造者庆祝书比较重视对他们的在第三类的创造力的成就的尊重。 第一类涉及到熟悉的想法新型(不可能)的组合。让我们称此为“组合“的创意。例子包括很多意境,也比喻,其中,新联系的两个概念有着一些固有的概念结构。类比是探索和发展,有时在一些长度,修辞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即使仅仅一代人,或升值的一个恰当的比喻,涉及(不一定意识)明智的结构图,结构的相似性,即不仅注意,但在他们的力量和深度来判断。 第二和第三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接近对方要么是比第一个。他们是“探索性“和“转型“的创造力。前者涉及的新型观念由结构性概念空间探索的一代。

2020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之一 1、问题:思维定势的来源有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经验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书本定势;自我中心定势】 2、问题:“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己的利益与好恶出发,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或感觉。”指的是(E)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自我中心定势】

3、问题:跳出书本定势需要重视实际情况。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问题:跳出权威定势就要敢于大胆怀疑权威言论。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守株待兔”的故事指的是 选项: A:经验定势 B:权威定势 C:从众定势 D:书本定势 E:自我中心定势 答案: 【经验定势】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之二 1、问题:发散思维又称为 选项: A:辐射思维

B:多向思维 C:扩散思维 D:求异思维 答案: 【辐射思维; 多向思维; 扩散思维; 求异思维】 2、问题:( )不是发散思维的特点。 选项: A:流畅性 B:概括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答案: 【概括性】 3、问题: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是发散思维的( )特点。 选项: A:流畅性 B:比较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答案: 【变通性】

4、问题: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日常可以运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培养收敛思维能力。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如何认识创新和创新思维 1、问题:从中兴通讯到华为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没有具有世界竞争力自主品牌,就会被西方国家压榨。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2、问题: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一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一、完整测量表 这是一份帮助你了解自己创造力的练习。在下列句子中,如果你发现某些句子所描述的情形很适合你,则请在题后的表格里“完全符合”的选项内打钩;若有些句子只是在部分时候适合你,则在“部分适合”的选项内打钩;如果有些句子对你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则在“完全不符”的选项内打钩。 注意:[下载自******管理资源吧] 1.每一题都要做,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 2.所有题目都没有“正确答案”,凭你读完每一句的第一印象作答。 3.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尽可能地争取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愈快愈好。 4.切记:凭你自己的真实感受作答,在最符合自己的选项内打钩。 5.每一题只能打一个钩。 1.在学校里,我喜欢试着对事情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猜对也无所谓。 2.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见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3.我喜欢变化多端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4.画图时我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 5.我喜欢利用旧报纸、旧日历及旧罐头盒等废物来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 6.我喜欢幻想一些我想知道或想做的事。 7.如果事情不能一次完成,我会继续尝试,直到完成为止。 8.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9.我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情,不喜欢去找其他新的方法。 10.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相。 11.我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 12.我不喜欢交新朋友。 13.我喜欢想一些不会在我身上发生的事。 14.我喜欢想象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15.我会因为一些令人兴奋的念头而忘了其他的事。 16.我宁愿生活在太空站,也不愿生活在地球上。 17.我认为所有问题都有固定答案。 18.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 19.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 20.我喜欢故事或电视节目所描写的事。 21.我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 22.如果一本故事书的最后一页被撕掉了,我就自己编造一个故事,把结果补上去。 23.我长大后,想做一些别人从没想过的事。 24.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 25.我不喜欢受太多规则限制。

创造力名词解释

创造力名词解释:进行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包括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和评价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向和途径的能力以及完成某些操作和对设想进行检验的能力等。创造力的大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验、知识、方法和心理素质。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是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知识产权可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智力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创造力名词解释: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创新名词解释: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即抛开旧事物,创造新事物。这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新陈代谢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创新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从哲学意义上说,创新是科学追求的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 创业名词解释: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创业类型:(1) 机会型创业和就业型创业。 (2)自主型创业与企业内创业。 (3)大学生创业,失业者创业和兼职者创业。 (4)传统技能,高新技术和知识服务型创业。 (4)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创业。 (5)初始创业,二次创业与连续创业。 635法名词解释:“635”法又称默写式智力激励法、默写式头脑风暴法,是德国人鲁尔已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提出来的以及由于数人争着发言易使点子遗漏的缺点,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进行改造而创立的。与头脑风暴法原则上相同,其不同点是把设想记在卡上。头脑风暴法虽规定严禁评判,自由奔放地提出设想,但有的人对于当众说出见解犹豫不决,有的人不善于口述,有的人见别人己发表与自己的设想相同的意见就不发言了。

创造力游戏合集

比比谁高[创造力] 形式:4-5人一组 类型:创新类 时间:活动分2次进行,每次10分钟 材料:每组一套工具(扑克牌两副、吸管60支,万字夹一盒) 操作程序: 1、培训师发给每组扑克牌两幅,万字夹一盒。 2、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材料做一个物体,使物体做得尽量又高又稳固。 3、培训师测量物体的高度。在测量前,要先用力拍一下桌子。 4、做得最高的物体为胜。 5、在第二次活动时,培训师将另外的材料吸管发给学员。规则同上一次一样。 有关讨论 1、小组如何通过讨论进行创新? 2、第二次创新和第一次创新有什么不同? 比萨斜塔[创造力]热 概要:利用名片搭建比萨斜塔 道具:废弃的名片若干张 玩法: 1、个人成组对抗(3-4名)或团体分组对抗(一组2-3名) 2、每人各发10-20张名片 3、做法:将名片稍稍对折站立置于桌面上,然后叠上一张平面的名片,再置上一张对折的名片,以此类推,愈叠愈高。 4、限时三分钟,叠得最高者获胜,如果倒塌,需重新来过。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造力]热 形式:4人一组 时间:30分钟 材料:卡片 地点:室内 应用: (1)分析能力 (2)创新能力 (3)交流技巧 这个游戏能训练人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将问题解决,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发现,能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不仅有较高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情商更高,使他们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高于他人,在这个游戏中你将体会到这点。

游戏规则与程序 1.把受训者分组,每组4人,然后发给每组一个任务卡。每张卡上写着一件商品的名字以及它应卖给的特定人群。要注意,这些人群看起来应不需要这些商品,实际上应该完全拒绝这些商品。比如向非洲人销售羽绒服,向爱斯基摩人销售冰箱等。总之,每个小组面临的挑战是,销售不可能卖出的商品。 2.每个小组应根据任务卡的要求准备一条30秒的广告语,用来向特定人群推销商品。该广告应注意以下三点: (1)该商品如何改善特定人群的生活。 (2)这些特定人群应怎样有创造性的使用这些商品。 (3)该商品与特定人群现有的特有目的和价值标准之间是如何匹配的。 3.给每组20分钟的时间,按照上述三点要求写出一个30秒钟长的广告语,要注意趣味性和创造性。 4.其他受训者暂时扮演那个特定人群,认真倾听该小组的广告词,应该根据广告能否打动他们,是否激起了他们的购买欲望,是否能满足某个特定需求来作出判断。最后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出有多少人会被说服而购买这个产品;有多少人觉得这些推销员很可笑,简直是白费力气。 5.选出优胜的一组,给予奖励。 相关讨论 1.善解人意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何种角色?做到这点是否给你带来了好处? 2.为了与你的客户甚至是反对你的人心意相通,你需要作出哪些让步和牺牲? 3.在推销你组的商品时,你们是怎么分析特定人群和此商品的关系的?你们是否考虑过他们的习惯、需要、想法和价值标准呢? 4.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你的目标和他人的需要并不一致,你纵有雄心壮志却无人欣赏?在做这个游戏之前你怎么处理的?做过这个游戏你将如何改进你的方法? 总结 1.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必须采用他人的视角。第一次是把自己看成你的目标人群,以他们的眼光看你的产品;第二次是其他学员以卡片中特定人群的视角,倾听广告。 2.讨论一下“情商”——善解人意,以他人的价值标准和能力为基础实现自己的目标。善于成功的驾驭这种能力的人能够感动和影响他人。 创新游戏:博弈游戏热★★★ 培养学员逻辑推理能力的培训游戏

阅读与创造力

閱讀與創造力 主講:洪蘭教授 時間:97年5月14日 記錄:蔡慕陶先生 人世間有很多的難處,要能夠用自己的福氣來讓別人也分享自己的福氣,要以正確的行為引導來讓我們的孩子珍惜自己的福氣而不讓多餘的福氣浪費掉,甚至於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 城鄉差距不僅止於教育差距而已,在可參考的價值觀的model上,差距也是不可思議的,在山上的男孩可能只知道要做王建明,女生只知道要做張惠妹……,只因為他們沒有夠多的偶像可參考,這樣的差距,造成城鄉在各方面的不公平。 沒有一個地牢比心牢更黑暗,沒有一個獄卒比自己更嚴厲。只有心靈的快樂才會是真正的快樂。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 要讓孩子長大,就不要給他們太富裕的資源,不是要刁難,而是讓孩子自己去爭取。 在現代的教育裡,除了要有創造力之外,還要有好的品格行為,尤其是與人相處之道,也就是團隊精神。 教育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 我們不要要求我們的孩子什麼都會,但要要求他們在不懂、不會的時候,立刻去找答案。 我們的腦神經,新的經驗可以產生新的神經連結,越多次重覆,就會讓這些神經從虛線到細線到更粗實的神經。而不斷增加的神經緊密度可以增進思考力以及成為下一份經驗的基礎,也就是會有更多的idea—創造力。 孩子的睡眠、做夢不足,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主動的神經連結只要一次經驗就可以深留腦海,就好像搭別人的車三次都比不上自己開一次車能記得路。 看過的書越多,可以儲存在腦子裡的經驗訊息越多,將來看到相關訊息的時候,聯想能力就會比別人好,即便參考資料不夠,都還是會有同樣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笑話一則: ?某小學生的作文→ 天黑了,爸爸陸陸續續回來了…… ?母親節賀卡,某女中學生在賀卡最後寫:……孝女xxx 敬上 RAT實驗(由三個字去聯想到一個與三個字有關的字,例如:第三個的答案是Bal l…) ?Sea,home.stomach ?Walker,main,sweeper ?Base,snow,dance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紧紧围绕创业学院培养“多维度复合型应用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在进行创业教育阶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思维素质,为今后创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就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课程的宗旨,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技巧和方法,阐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线,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习创新的基本方法,重点在于将其尝试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中,从而令学生重视创新,激发其对创新的兴趣,助其积累创新的经验,提高创新的能力。 四、重、难点章节 (一)第三章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学习商业模式图,令学生了解并建立系统化的思考模式,掌握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创新商业模式。 (二)第四章组织与制度创新 令学生了解企业业务的并购、剥离的原因和意义,思考自己商业计划书中的业务是否有在组织与制度方面创新的必要,并通过SWOT方法分析(不)必要的原因。 (三)第五章产品与技术创新 从商业模式图中的“价值主张”出发,训练学生运用SCAMPER创新技巧,养成有“方向”地进行创新思考的习惯。 (四)第六章市场与营销创新 训练学生在商业模式图的右半边——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策略方面,应用创新技巧。引导学生分析、思考SK-II如何创新地进行了市场营销,使自己跻身高端品牌,并通过模拟市场,让学生对自己商业计划中的产品进行班内/小范围推广营销。 五、课程内容学时分布

六、整体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前教学准备的要求 1、关注学生知识水平 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可通过查阅学生的班级平均成绩和班级及学生的社会活动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意识有初步的了解。 2、熟悉教材、教案 授课前充分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先设定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和应具有的实践技能。 3、准备好充分的教具 本课程为实践课,上课前须准备好所需的各种物料。如PPT、视频、案例等。 (二)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创造力的测量

创造力的测量 (一)创造力的测量性质 创造力的测量性质创造力测量是能力测量的一种。创造力测量与智力测量的显著区别是:创造力测量着重测量未知的、新颖独特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智力测量则着重测量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式。 (二)创造力的测量方法 1.实验法。创造力测量的实验法,就是通过在实验室中,给被试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并控制和改变一些条件,要求被试作出反应,根据反应结果来测量其创造力的一种研究方法。下面就是用实验法来研究功能固着对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影响。 梅尔(N. R. F. Mairer, 1933)设计了一个“两绳相接问题”,即由于两条系在天花板上的绳子相距太远,不能直接相接起来,除非在一个绳子下端系上一个重物,将此绳子与重物当作钟摆,这样就能把两条绳子连接起来。 图5.3 梅尔的两根绳子问题 后来,伯彻和罗兵维茨(Birch & Rabinowitz, 1951)采用梅尔的问题,实验者在墙角上放置有电开关和接电器两种物体,这两种物体可以作为重物来用。实验条件共分三种;条件一,要求被试事先使用电开关;条件二,要求被试事先使用接电器;条件三(控制组),要求被试事先不使用电开关和接电器。实验结果如表5.3所示。

表5.3 功能的固着与灵活性实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条件一下,即事先用过电开关的被试,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只有22%的人用电开关,78%的人用接电器。在条件二下,即事先用过接电器的被试在实际解决问题时,无一人使用接电器。而控制组的被试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两种物体的机会是相等的,即都是50%。这表明物体的通常用途,阻碍了人们想到其新的用途。 2.评定法。评定法就是由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创造力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测量出学生创造力的高低。 使用评定法来测量创造力,一般包括如下过程:首先是形成一个评定专家小组;其次是每个专家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评价;最后综合每个专家的评价形成一个总的评定。 在运用评定法来测量学生的创造力时,只有注意如下几点才能保证该方法的质量。第一,专家小组成员的确立应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如果是评定学生美术方法的创造力,专家小组成员应由美术方面的专家组成;如果是评定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力,专家小组成员应由音乐方面的专家组成。第二,每个专家独立评定,各个专家之间不能相互讨论。第三,在评定之前确立评定的标准,即确定从哪几个维度来进行评定。 有人(艾曼贝尔,1987)在测量儿童的艺术创造力时就应用了这一方法。评定小组成员由7名具有五年以上艺术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被试是22名7-11岁的女孩子。实验中,实验者首先提供给每个儿童相同的材料,即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薄纸、胶水和一张白纸板。要求儿童用这些材料在白纸上创造出一个新奇图案。在所有的孩子完成后,将这些作品给7 名专家,让他们作出评定。结果表明不同专家对同一作品的评价一致性非常高。 3.测验法。测验法就是通过心理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学生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常模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对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作出评价。 著名的创造力测验有如下几种。 (1)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该测验主要是根据吉尔福德(1959)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的发散思维部分编制的,所以又称吉尔福德创造力测验,公布于 1960年。该测验适合于初中水平的学生使用。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共由14个分测验组成,它们是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系流畅性、表达流畅性、非常用途、解释比喻、用途测验,故事命名、事件后果的估计,

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的重要性 3-5岁是人一生创造力发展的高速时期,然而这一时期的幼儿亦存在明显的好模仿、从众心理,虽然创造力时有发生,但还比较微弱而不稳定。如果能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创设一个富有创意、鼓励创意的情境,幼儿就能在这个情境的刺激下,耳濡目染、深受启发,并渐渐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强化并稳定,继而为一生的创造力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真正能引发幼儿创造力的情境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幼儿的创造力,总是在创造意向的驱动下得以产生。因此,激发幼儿的创造意向便是培养创造力的首要方法。我们的情境充满创意,就能多角度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创造意向的产生成为可能。一般说来,激发幼儿创造意向的情境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鲜活灵动 鲜活灵动是指这个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固态情境,而是富有时代感,与幼儿生活、游戏紧密相连并不断变化的鲜活情境。如“爱鸟周”活动,在校园的各种树梢上悬挂上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鸟窝;端午节时,为幼儿展出独具匠心、新颖奇特的香囊等。这些与幼儿生活、游戏息息相关的灵动情境,就能让幼儿不断接受创意的洗礼,产生创造意向。 2.新颖奇特 幼儿的创造性并不是指科学上的新发明、新发现,而是指一个“新”字,提出新问题,用新的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创造出新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等。在为幼儿创设的物态情境中,我们提倡创设一种让幼儿耳目一新,有所启发的情境。如用废旧碟片为主材料,制作成小鸟的身体、蜗牛的壳等动物世界;用牙膏盒制作出机器人、交通工具等现代模型;用贝壳制作成风铃、孔雀尾巴等。以这些奇思妙想的情境,给幼儿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 3.自然真实 情境中的创意作品的材料最好都是来源于幼儿周围,是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得的物品,最好能利用一些废旧物品进行制作,这样的创意作品就能使幼儿有创造的神秘感、高深感,使幼儿觉得创造人人可以,时时可以,使创造意向的产生成为一种可能。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 第一:创新思维培养是创造力开发的前提。 创新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以我们说,创新思维是创造性实践的前提,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重塑思维的习惯,创新领域:实物创新、对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心态创新、换一种思路达成目标。 第二: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创新思维的鲜明特点,创新思维具有的独特过程,创新思维是事业发展的关键,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开拓思维的新境界。 第三: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是世界发展的前提,更是科学创新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按照创造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践,多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新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2、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具有对未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后,启发学

生在知识的纵向、横向的联系上不断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3、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教师要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交流经验与创新成果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5、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虽然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和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去苛求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兴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要多给学生一些称赞、鼓励的话;要和学生多交流,真正做到师生合作,让学生对教师有良好的感觉。这样学生才善于去找问题、想问题,向教师求解问题。只有在这种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自信、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学

创造力测试完整版(带评分标准)(尤金

创造力测试 美国普林斯顿创造才能研究公司总经理、心理学家尤金?劳德塞,根据几年来对善于思考、富有创造力的男女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经理的个性和品质的研究,设计了下面这套简单的试题,试验者只要10分钟的时间,就可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创造才能。当然,如果你需要慎重考虑一下,适当延长试验时间也不会影响测试效果。 试验时,只要在每一句话后面,用一个字母表示你同意或不同意: (1)同意的用A,不同意的用C,吃不准或不知道的用B; (2)回答必须准确、忠实,不要猜测。 实验试题: 1.我不做盲目的事,也就是我总是有的放矢,用正确的步骤来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A B C 2.我认为,只提出问题而不想获得答案,无疑是浪费时间。 A B C 3.无论什么事情,要我发生兴趣,总比别人困难。 A B C 4.我认为,合乎逻辑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A B C 5.有时,我在小组里发表的意见,似乎使一些人感到厌烦。 A B C 6.我花费大量时间来考虑别人是怎样看待我的。 A B C 7.做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比力求博得别人的赞同要重要得多。 A B C 8.我不尊重那些做事似乎没有把握的人。 A B C 9.我需要的刺激和兴趣比别人多。 A B C 10.我知道如何在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内心镇静。 A B C

11.我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解决难题。 A B C 12.有时我对事情过于热心。 A B C 13.在无事可做时,我倒常常想出好主意。 A B C 14.在解决问题时,我常常单凭直觉来判断“正确”或“错误”。 A B C 15.在解决问题时,我分析问题较快,而综合所收集的资料较慢。 A B C 16.有时我打破常规去做我原来并未想到要做的事。 A B C 17.我有收藏癖。 A B C 18.幻想促进了我许多重要计划的提出。 A B C 19.我喜欢客观而又理性的人。 A B C 20.如果要我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两种职业中选择一种,我宁愿当一个实际工作者,而不当探索者。 A B C 21.我能与自己的同事或同行们很好地相处。 A B C 22.我有较高的审美感。 A B C 23.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追求着名利和地位。 A B C 24.我喜欢坚信自己的结论的人。 A B C 25.灵感与获得成功无关。 A B C 。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一、什么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对于创造性,一些心理学家将其解释为一种个性特质,而另一些心理学家却将它看成制作一种“创造性”产品。无论怎样,创造性概念的核心都是强调新颖性,它被认为能够“导致新的、独特的、独立的和想象的思维或做事方法”。创造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是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创、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李洪玉:《思维策略》,104页,天津,百花出版社,2002。)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P.Guilford)曾试图在其智力三维(内容、操作、产品)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人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在他看来,在这种智力结构中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发散性思维和转换,并且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点——流畅性、独特性和灵活性就来源于此。流畅性(也称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思维的流畅性就越大。此后,吉尔福德还进一步把思维流畅性分为:用词的流畅性、联想的流畅性、表达的流畅性和观念的流畅性。其中,前三种流畅性必须依靠语言,后一种既可以借助语言也可以借助动作。灵活性(也称变通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开创不同方向的那种能力。与一般人相比,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思维中出现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广、范围大,缺乏创造力的人在思维中通常只想到一个方面而缺乏灵活性。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那种能力,还包括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此外,富有创造力的人的思维还应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也就是及时把握住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托兰斯(E.P.Torrance)在承袭吉尔福德的观点的基础之上,还加上了精密性,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还必须善于考虑事物的精密细节,这种观点在科技日益精益求精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黄希庭:《心理学导论》,4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56~161、176、17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二)创造性思维的评价 托兰斯(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56~161、176、17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进行12年的追踪研究表明,针对“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个问题,教师本身也并非总是创造性的最佳裁判(教师的判断和学生在成年生活中所显示的创造性并不相关)。然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种对能力的培养,评价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正因为教师判断存在的非“最佳”的可能性,对那些看起来没有表现出创造性的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对于“如何测量创造性”的问题,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几种解决的方法(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156~161、176、174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出发,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来衡量创造力。所有任务的反应将根据创造性、流畅性、灵活性三个方面加以评分。虽然某些发散性思维测验(如吉尔福德创造力测验、托兰斯创造力思维测验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实能很好地预测真正的创造性行为,但目前这种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的测验理论的依据受到了心理学家的质疑,而且其测验的评分与效度也存在问题。(2)基于创造性与个性的相关,心理学家又研制出关于个性的问卷,以考查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否有创造性倾向。比较有名的有瑞姆(S.Rimm)和戴维斯(G.Davis)合编的《发现才能问卷》(GIFT)及《探究兴趣问卷》(GIFFT)等。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