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困难找社工”如何在香港家喻户晓

“有困难找社工”如何在香港家喻户晓
“有困难找社工”如何在香港家喻户晓

“有困难找社工”如何在香港家喻户晓

和内地社工需要参加考试执证上岗不同,香港注册社工不发牌,只要是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只要在香港社工注册局完成社工课程就可以成为社工师,成为名列香港社工注册局社工名录的注册社会工作者。

据梁瑞强介绍,这样的制度虽然不用安排考生,但要安排评审委员会到大学进行评估,假如课程能够获得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在这里完成学业的学生就可以申请成为一名注册社工师。

香港社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履行监督职能。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引进专业化、大发展、法制化、弹性发展等几个阶段。1947年“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成立;1950年开始在香港大学开办一年制社会工作文凭课程和两年制社会工作证书课程;1958年成立社会福利署,为未接受社工训练的福利助理员提供服务。

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繁荣,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步入快车道。1972年,香港正式提出严格的入职要求。1973年~1975年,建成戴麟趾夫人训练中心和香港理工学院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对没有取得社工学位的社会工作人员加强在职训练。

1997年《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获立法局通过,香港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1998年,香港成立社会工作者注册局,制定并颁布《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纪律程序》、《评核准则及认可学历》等政策法规,专门监管社工的职业操守、行为,提高社工专业水平,维护社工合法权益等。

严格的法律制度规定,使得香港社工的被投诉率相当低。梁瑞强介绍,如果香港注册社工有违法行为,令服务使用者利益受损,香港法律会保护服务使用者的权益。但从1998年到目前,香港有14万名社工,总共才收到176个投诉,在这些人中,只有1个是属于严重违纪者,被注销社工资格。

梁瑞强说,即使对一般的违规行为,注册局也会采取相当严格的办法进行规范。而那些没有注册社工却使用社工名衔的行为均被视为违法,可向香港警方提起检控。

“有困难找社工”在香港家喻户晓在香港,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做好事、做善事的代名词“有困难找社工”家喻户晓,“做义工奉献社会”已经成为包括演艺界明星在内的广大市民提升地位、净化心灵和奉献社会的首选。

梁瑞强说,香港社工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从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到承担保护妇女、儿童,调解家庭和邻里纠纷,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助;再到解决社会转型期的贫富分化扩大、犯罪现象增多、住房问题紧张、家庭和青少年教育等问题。香港社会服务由社会救济逐步转向社会福利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也逐步从慈善志愿走向专业化。

经过近60年的发展,香港的社会工作向全体市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服务,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儿童福利服务、安老服务、康复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服务、医务服务和犯罪辅导等领域。

在青少年服务方面,香港民政事务署官员介绍,年轻人在学校以外的发展都交给各式各样的青年社团,而对这些社团的管理则是以NGO的形式来进行的。民政事务署每年对童军、交通安全队等团体提供经费资助,不参与经费如何使用,但活动需要经过政府的认可。

举例来说,香港政府规定,每2-3万人须设立一个青少年中心,由政府资助的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承办。中心不仅是青少年的文化娱乐场所,还为青少年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指导及个案辅导,为身处不利环境的边缘青少年、新来港的青少年、低收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青少年、中途辍学和在校成绩欠佳的学生等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家庭以及个人在学习、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困难。

即使是在学校中,从2000年起,香港政府规定,香港学校实行“一校一社工”制度,在中学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在校中学生提供学业、康乐、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辅导和服务。

“外展社会工作”也是一项颇有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还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专门派工作人员前往青少年常去的场所和街头,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地区,和青少年接触、交朋友,对中途辍学的学生、离家出走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青少年群伙,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服务工作,帮助他们恢复学业、回归家庭,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免税慈善环境提供动力源泉在东华三院总部门厅,墙上挂满了历任董事的照片。作为全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慈善社会福利机构,一直秉承“就病拯危、安老康复、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中西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发展至今,属下共有201个服务单位,包括5所医院、53所学校及120多个社会服务单位,员工超过1.1万人。

走进位于深水涉的东华三院凌瑞英中心,就业、社区、服务和职业技能训练服务、低收入服务等项目应有尽有。中心的公告墙上,基础英文课程、手工班、电脑班、魔术班的开班启事一应俱全,一块黑板专门用来记录当日的超市价格。室内招聘会有“最新空缺的岗位”、“新工速递”静候来者;“心灵空间”里有一位老师正在为一名上门咨询者提供服务;“五味房”中两位老人正在全新的灶台边自助煲汤;大门口的沙发上,一老一小爷孙俩歪在沙发上正在享受温馨的午后时光。

据东华三院一位负责人介绍,这里起源于曾经收留流浪无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广福义祠,后来又发展为给市民提供收费低廉或免费的医疗服务机构。东华三院的历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员不支取任何酬金,他们将自己的社会网络、人脉关系、社会经验引进来,动员不同界别和阶层的人参与,推动社会捐款和建立社会资本。

据介绍,东华三院将出租物业的费用作为行政开支,除此之外,其他筹募来的慈善费用都用作改善服务。每年有几十亿港元的收入,其中社会捐款占22%,其他都是依靠政府筹款。这些现状表明,这里已经不是完全的慈善机构,而是大量用政府的钱为社会提供服务。

事实上,香港的慈善捐款在世界上很有名。由于香港目前对捐赠财富有免税优待,且手续便利,在社会上又能赢得很高的声望,因此慈善业也随之发达起来。而在慈善机构中,社工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圣公会社会福利协会将军澳长者安老服务大厦,注册社工有9名,大厦的总经理必须是注册社工。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注册社工是使用最多的专业人员。香港小童群益会,共有25名队员,全部为注册社工。

香港社工机构的品牌塑造、经验和启示

2010年第8期上 品牌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营销视角,并非新鲜出炉。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告研究专家L arry L ight 曾指出:未来的营销将是品牌大战,且品牌形成的快捷方式使选择更加简单。将品牌概念与社工服务两相联系并非牵强附会。社工提供的“用生命影响生命”人性化服务,同样可作为针对服务对象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型产品。 国内的社工事业发展迅猛,以深圳为例,社工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从2007年寥寥数家发展至今已超过二十家,注册机构的数量还将随着政府对社工实务的重视而激增。惊人的发展速度与机构的品牌塑造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大浪淘沙,未来将会有部分资质不足而专业欠缺的机构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社工机构从业者不仅急需理想主义和实干精神,更需立足本土,紧密融合理想和实务元素,积极关注机构的品牌塑造。 品牌是一种辨识工具,可将竞争对手差异化,对品质的一致性给予承诺与保证。机构品牌具体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是指社会公众对机构规划项目、开展活动等方面的认知度和评价。狭义而言是指社会公众对机构名称、内部结构、人员组成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下面将分别就香港社会工作机构,从知名度、参与度、效益度和可持续性等四维度展开论述。 首先,知名度指社会公众对机构及其所开展的活动等方面的认知度。以香港基督教信义会为例,在基督教“博爱”理念的社工价值观指引下,期望透过提供社会服务而为弱势群体服务。机构自1976年在香港沙田开设青年中心后,至今开办超过40家服务单位,服务领域涉及青少年、老人、康复等项目。如2009~2010年度开展的“粤北湘西鄂北”的助学计划,为有需要的贫困家庭筹集自助,按学校项目资助其他项目如建校、改善学生宿舍等。另如“生命 天使计划”,透过互动活动、工作坊和小组等形式,展开“爱自己”、“抗压力”和“积极生 命”等系列,在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升服务使用者的生命素质,上述服务项目通过大量的媒体宣传,令社会公众对机构的各项福利服务均持有较高的认知度。 其次,参与度指机构活动和项目等吸引社 会公众参与人员的数量。以香港协青社为例,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分子,建立自信、自尊和应付困难的能力。为边缘青少年提供一站式的危机介入服务包括夜间外展服务、危机介入中心、自立堂、蒲吧、嘻哈学校、清聆心理服务等。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及其家人服务满意度不断攀高。如,香港有离家出走的青少年都会率先想到寻求协青社的帮助,而社会公众也逐渐放低对边青的偏见,用温暖接纳他们。 第三,效益度指机构社会服务对象的数量多少、服务对象范围的大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程度。如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成立30年,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具规模的福利机构之一,协会在“个别关怀和全面照顾”的格言指引下,以地域化管理配合地区为本的服务规划推行服务。如老年服务,圣公会不断推陈出新,其独具特色的临终护理服务吸引众多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青睐。另如,“丰富人生、拥抱尽时”计划,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临终关怀、哀伤辅导及生死教育,关怀重症患者拥有尊严生活。 最后,可持续性指机构开展活动未来空间的大小以及人们对机构持续支持的时间。创意虽是无形的,却是机构保持恒久不衰的动力源。在特定时期内,很难准确地表述某种机构服务最好,而创新这种无形的实力,却能令机构在行业上维持长久优势。以香港明爱为例,创立时间虽长,但不断地注意规划各种项目,保持创新性,因而吸引民众对其长久的关注度和支持度。 中国社工事业正处于井喷期,机构发展逐渐产生无序性,为此有效塑造机构品牌则恰逢时机。香港社工机构的品牌塑造经验为中国社工事业提供了启示,即品牌塑造不仅可向普通民众普及福利理念,扩大机构公信度,还能在宏观层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一己之长。所谓成功品牌意味着机构和服务对象间建成了一种相互认可和信任的持久关系,但此关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完成,就像小鸟筑巢,是点滴用稻草和杂物建造成功。就机构而言,在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心目中树立并保有鲜明独特的形象是比小鸟筑巢还长久的过程,且在品牌塑造后期的维护工作也是不可疏忽的关键环节。(作者系香港大学博士,任教于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唐咏 香港社工机构的品牌塑造:经验和启示 大视野 field of vision 62

《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微电影观后感

《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微电影观后感 《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这部微电影由香港城市大学甘炳光博士制作,剧本取材深入访问了47 位来自香港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使用者,由他们表述从服务使用者角度如何看社工的素质。主要剧情是讲述四位社工学生,到社工机构实习的经历,从他们所见及遇到的服务使用者的经历中,寻找及反思社工应培养的个人素质。 观看完影片后,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大一的学生即将在大二时面对实习的我,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社工会有很好的启示和参考作用。让我对服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服务开展中,你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服务对象,怎样和服务对象更好地交流,如何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更好地改变,这些都需要社工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总结和探索,积淀本土的服务经验。 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是社会工作者的本质所在。社工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职业。那我们这种学习社工专业的学生在服务中应该要保持我们的专业性吗?专业才能更好是为服务对象解决好问题吗?我得出的结论是,是又不是。影片中社工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一位服务对象是位爱打游戏不爱学习的学生,社工学生很急切的想为他解决问题,也做出了很多文案给那位学生,那位学生直接就很反感不愿意接受。最后当社工学生经过一位社工的提醒,改变了方式,知道怎样才能使服务对象更好的接受从而完美的解决。专业使我们更好的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而在服务中,平等的交流更有利用与服务对象交流,平等是社工重要的价值理念。在服务中,社工的姿态很重要,是高高在上,

还是平等相处,这对服务的有序开展十分重要。 而在影片中,我还学会的一个词叫聆听。不管开展怎么的服务,社工都要遵循服务对象的需求,社工只有首先倾听他们的诉说,才能真正的把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服务中,社工更多的是聆听而不是告诉,做一个好的聆听者,让服务对象感受到那份尊重和自身的价值。 影片的最后得出了社工所需要的十个心:有心、真心、上心、细心、耐心、开心、同理心、爱心、用心、责任心。选择了社工,那么你就选择了更多的责任,选择了更多的耐心,选择了更多的付出,选择了更久的坚持,选择了和服务对象的一路前行。加油!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招生

附件1:Master of Social Work (Hong Kong University) 社会工作硕士项目简介(香港大学) (中文部分为翻译版本,以英文版本为准) 1.Introduction (课程简介) The MSW Programme is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me for non-social work first-d egree hol d ers who are d edicated to d evel op their career in social services. Stud ents are provid ed with intensive training in both acad emic theories and skills practice in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s. They woul d l earn how to integrate and apply acad emic knowl edge and skills into real-life situations within the social work context. 本专业为第一学历为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训练,使他们可以发展自己

在社会服务领域的职业方向。学生将受到在理论与技巧实践双方面的密集型训练,理论和实践包含多种学科。目的为了使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巧整合并应用到社会工作的现实情况当中, 2.Mode of Study (修课模式) 2-year full-time programme 全日制两年 3-year part-time programme 兼职三年 3.Programme Structure (学科架构) The curriculum involves two-year full-time or three-year part-time study. It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solid academ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competent social work practice upon graduation. 课程包括两年全日制学习和三年兼职学习两种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可靠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巧,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充分掌握并具备较强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ten core courses to strengthen their basic knowledge in social work. These foundational courses includ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research, social policy,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bnormal psychology, law and social work, management of social services and practice training. 学生必须修满10门必修课程来强化他们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这些基础课程包括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工作调查研究,社会政策,社会学科理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变态心理学,法律与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管理与实务培训。

香港地区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经验

香港地区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经验 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首先由社会服务机构开始推行。1971年,世界信义宗社会服务处、香港明爱、圣雅各福群会、基督教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开始在中小学推行学校社会工作。1974年,香港政府在部分学校开展另一个试验计划,由社会福利署辖下的家庭服务中心将个案工作服务延伸至学校。政府在1977年进行评估,肯定了学校社会工作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同年制定“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程序计划”,对学校社会工作给予政策与经费上的承担,至此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正式的确立。1982年,全港中学都获得了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香港政府于1979年发表的《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福利》和1991年发表的《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都充分肯定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需要,并制定提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表明应有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所有中学提供服务。香港政府在1991发表的白皮书中承诺,在1995至1996年度要达到为每2000个学生提供1名学校社工服务的目标,且已提前一年达到。到了2000年,全港已完全实行了一校一社工的政策。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经验 一、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及理念 香港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是找出那些在学业、社交及情绪发展上有问题的学生,并协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和充分利用学习机会,为成年做好准备。1[1]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的理念,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的服务。 二、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员比例 香港政府在于制定学校社会工作人员数的过程中,如下表所示,每位学校社工的服务对象数量逐年减少,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时至今日,香港政府已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的制度,可以说这是政府、社工界、教育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1[1]至于香港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可参见香港明爱、世界信义宗社会服务处、基督教社会服务处、男女基督教青年会(YMCA、YWCA)等组织学校社会工作组的宣传资料。

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705681.html, 国内外学校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作者:王利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运用学校社会工作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学生学习坏境和条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一、国内学校社会工作的现状 (一)现状描述 目前,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还处于扩荒时期。思想认识上,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服务内容上,许多人分不清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的区别,往往把他们混为一谈。学校社会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急需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领域的资源来处理学生问题,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困境分析 1.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制约。我国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缺陷较多,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管理“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理念较为薄弱,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独立;二是职能比较单一,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主;三是手段上依赖简单的说教和规训,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 2.学校社会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另外,由于宣传不利,我国教育界普遍存在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学生工作等同的误区,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就是心理辅导人员。 3.我国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严重匮乏。在美国及香港、台湾等地,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由于其特殊性,相比政府机构而言,他们有着无法比拟的敏锐性、灵活性及奉献精神,是学校社会工作的最先倡导者和推动者,而我国大陆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民间组织缺乏,现有的民间机构能力也有限,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 4.学校社会工作者存在职业化困境。虽然相应的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已在我国实行多年,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已出台,但由于政府扶持不利等原因,实际生活中缺乏明确职业定位和社工注册制度。 5.学校社会工作者专业角色混淆。在我国,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较多,专业地位和专业形象没有得到明确定义,并没有明确的学校社会工作的提法和做法,现实情况中也存在着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相混淆的情形。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香港的社会工作起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战后的香港百业凋零,由于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又使香港的人口急剧增加,贫困、就业、住房、犯罪等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在社会团体的推动下,香港开始采用社会工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2、进入70年代,香港的经济逐步起飞,经济的繁荣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能更深入及时地了解居民的服务需要,协调社工机构的服务工作,整合利用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港英政府在80年代大力开展了服务热线和社会工作转介机构的建设。进入90年代后,香港社会工作界进一步提出“发展全面照顾,提供优质服务”。 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香港的社会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条例和政策,大力推进香港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实行了专业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努力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工作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香港目前正在试行对非政府社会工作机构服务质量的考核和拨款制度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逐渐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都市社会。为了解决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香港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与其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Social Work)体系,各种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专业社会工作是香港社会安全与调节机制中与社会救助性保障相辅相成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初期的香港社会工作是以福利性救济服务为主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香港大力推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香港回归后,专业社会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近年来,笔者曾数次应邀赴港就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发展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深感香港的专业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对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特殊的积极功能。这对于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内地有着直接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专业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

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以香港家庭社工为例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研究——以香港家庭社工为例 研究生姓名董红波 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赵怀娟 培养类别 填表日期2012.11.30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表

填表说明 1、研究生论文写作工作,必须通过开题报告会审核后方可开始。 2、本表一式四份,学院留存一份,导师、研究生各留存一份,留存学位档案一份。 3、研究生培养类别是指博士研究生、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硕士、高师硕士、教育硕士等。 4、具体页数随内容附加。 5、一律用A3纸打印、装订。

一、文献综述(着重综述所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关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空白区;需要进一步开展和加强的研究工作。硕士生不少于5000字,博士生不少于8000字) 1.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1.1国外职业倦怠研究 国外对职业倦怠研究在经历了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证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现已进入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职业倦怠的研究从公共服务行业逐步扩展到教育、技术、培训、执法从业人员甚至婚姻、政治领域,在对职业倦怠发展阶段、测量职业倦怠的方法、职业倦怠的成因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 1.1.1职业倦怠发展阶段研究 国外不同学者对职业倦怠发展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经验性阶段模式,认为个体职业倦怠经历了职业耗竭、性格解体、低成就感三个阶段(Maslach,1986);四阶段论,将职业倦怠看成个体从事活动的进程性结局,认为其产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趋势,经历了狂热期、停滞期、挫折期和冷漠期四个阶段(Beaneage,1977);共变模式,认为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职业倦怠,个人在某一时期的职业倦怠可以分为高峰跃迁期和低谷振荡期(Laofonse,2002)。 1.1.2职业倦怠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和背景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1)社会胜任模式(Social Competence Model),Harrison(1980)认为职业倦怠与个人对工作的胜任能力和知觉有关,而不是从事某些工作的必然结果; (2)生态学模式(Ecological Framework),Carroll和White(1982)指出该理论强调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职业倦怠的产生是个人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3)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Habfoll(1989)认为人具有保护和获取资源的倾向,最有价值资源的损失会使人产生不安,职业倦怠是因为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大于补充率时所引起的现象; (4)工作匹配模式,Maslach(2001)的工作匹配模型认为,个体与工作越匹配,就能充分适应工作,工作压力也就越小。如果个体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个体难以接受的,就会产生不匹配。由于不匹配,就直接产生负面的工作结果。职业倦怠就是其中之一。Leiter(2001)在工作匹配模型中又增加了工作投入范畴,进一步完善了此模型理论。 (5)努力-回报模型,Siegrist(1996)提出的努力一回报模型认为当个体所做出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当代国际社会工作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院系:法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4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6月4日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内陆的启示 摘要:香港社会工作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本文主要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等对其做一个深入的介绍,并且结合我国内陆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探寻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史。 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初期阶段:以救济性为特征20世纪40至50年代,香港的社会工作处于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是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救济性的;与这一时期救济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1946年香港难民福利会成立,开始从事难民社会福利服务。1947 年香港华民政务司署设立社会局,负责香港的贫困救灾事务。1958 年香港政府建立了社会福利署,这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使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救助残疾人等多方面。 第二阶段是香港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20世纪60至90年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转折全面发展时期,其表现为社会工作目标、政策、实施方针的确定。社会工作的范围由单一的为青少年服务,发展到涵盖社

会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以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四份白皮书的发表为标志。1965年港英政府发表了第一部标题为《香港社会福利工作之目标与政策》的社会福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香港社会福利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1990年港英政府发表了《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制定了90年代香港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规划。1993年新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计划实施,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这些政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展了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是其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阶段,专业教育与法制化管理随着香港社会服务由社会救济逐步转向社会福利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也逐步从慈善志愿走向了社会工作专业化。1997年香港立法局通过了《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1998年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成立,正式实行社会工作者注册制度,并颁布了《注册社会工作者工作守则》。只有社会工作注册局认可的正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只有注册,人们才能以“执业社工”的名义从事活动。社会工作者必须秉持专业理念履行专业职责。香港社会工作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香港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内容。 经过了长达80年的发展,香港社会工作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现代化专业化的任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接下来我就从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体制、香港义务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等三个方面介绍一下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和现状。 香港社会保障制度:香港社会保障制度按财政来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社会工作专业的全球定义

社会工作专业的全球定义 今天,社会工作已是全球公议的一种专业和学术领域。虽然社会工作在不同地区因应历史、文化、需要……而有不同的重点,但却也需要一个统领性的定义作为整个专业的核心。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IFSW)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IASSW) 一直都共同制定社会工作全球定义。过去几十年社会工作起了不少变化,一些社会工作新兴地区的经验和探索也丰富了社会工作专业。

有鉴于此,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几年前就启动了修订全球定义的过程,经过一连串咨询过程,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在2014年7月在墨尔本召开的大会通过了一个新的社会工作专业全球定义。 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是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的会员,充份参与了整个制定新定义的过程。新定义通过后,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随即向香港的社会工作者介绍新定义。其后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副会长(亚太区会长) 真理子今年四月访问时,香港举办了一个有关新定义的研讨会,会上提议把新定义翻译为中文;其后真理子在访问中国大陆和澳门期间,新定义中文版的需要更被肯定。 因此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决定推动这工作,遂组织了一个四人工作小组,这四位都是资深社工,也都曾在相同层面参与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制定新定义的工作,工作小组并得到一位翻译方面的义工协助草拟第一稿。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和讨论,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理事会在九月份接纳了工作小组提交的中文版本,并提交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接纳、并上载于IFSW 网站。该网站有新定义的中文版和其他语文的译本。(社工全球定义。中译初 稿) (20150907修订建议) 以下是国际社会工作者联会和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于2014年7月在其周年大会所通过的定义: 社会工作专业的全球定义 作为一个以实践为本的专业及学术领域,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改变和发展、社会凝聚、和人民的充权及解放。社会公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差异等原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基于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和本土知识的理论,社会工作以联系个人和组织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促进人类的福祉。 上述定义适用于全球及地区层面。 社会工作全球定义的注释 这些注释用作阐释上述定义的核心概念和详述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任务、原则、知识和实务。 核心任务 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任务包括推动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凝聚、和人民的充权及解放。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实践为本的专业及学术领域。认同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空间、政治及个人等因素互为关连,并所衍生的机遇及/或障碍,促进人类福祉及发展。结构性的障碍令不公平、歧视、剥削及压迫持续出现。基于种族、阶级、语言、宗教、性别、残疾、文化及性取向的批判性反思,透过发展行动策略,以面对上述结构性及个人障碍,这是释放性实践的核心,从而达至充权和解放的目标。社工专业团结弱势社群、致力消减贫穷、让边缘群体和受压迫的得解放、以及推动社会共融和社会凝聚。 社会变迁的要求是基于一个信念,就是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因应当前的情景需要改变,这情景可以是个人、家庭、小组、小区或社会的层面。驱使力是来自勇于挑战和改变那些造成边缘化、社会排斥及压迫的结构性情况。社会变迁的创新行动确立了那些为推动人权、经济、环境和社会正

你所不了解的香港社工

首页|留学美国|留学澳洲|留学英国|留学加拿大|留学法国|留学新西兰|留学新加坡|留学韩国|留学日本|留学德国|留学爱尔兰|留学荷兰|留学马来西亚|留学香港|启德学府

香港社工 严格来说是一门职业,对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社工来说,他们领的是公务员系列的工资。对于在民间机构任职的社工,收入水平根据本人的资历和职务来定,刚入职的年轻人的收入与其他商业公司同等人员的收入差不多,高级的职员月收入则可以达到五六万元。可以说,社工是很有“钱”途的。

在社工起源的西方国家,平均每1000人有一位社工。而在香港,每562人即有一位社工,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经过长年积累,香港的社工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已经非常成熟。 截至今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具有社工资格的人数为13000多人,实际从事这项工作的有9000多人。 如果对社工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很多人会把他们等同于内地的义工或居委会的老大妈,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在香港,社工是一个必须要取得社会工作学位或文凭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首先必须在相关的社工专业毕业。香港目前开设了社会工作系的有6所大学,学生要从社会工作系毕业,除了必须通过社工理论知识课程的考试,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即必须完成800小时的社会工作实习。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每周至少有1.5小时接受导师的督导,在导师的帮助下对实习中碰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解决问题。 香港社工大都从属于各个社会服务机构,目前在香港已达3000多家,他们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完成社会服务。社工服务主要不是由政府直接提供,绝大多数由民间的机构来实施,这种做法,在实践中被证明有很多好处。因为社工“中立”的身份,在处理许多社会问题时就比较主动,他们可以代表民间,向政府反映老百姓的诉求,也可以为政府排忧解难,于无声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许多学者认为,香港社会服务模式的成功之道在于,它比较好地解

我的社工路

我的社工路 ——成越男个人成长分享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与大家见面。我是深圳电大2013届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成越男,目前服务于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负责教育领域的督导和机构项目管理的工作。记得4月初,接到赖老师的邀请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和同学们分享我做社工6年来,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与同学分享才能够给到同学们启发,才能够帮助到同学们,我想还是从以下几点来做一个介绍吧: 一、与社工结缘 记得以前对社工的了解仅限于港台的电视剧,那时候的印象是社工都是做好事的人,觉得她们的工作十分有意义,2008年3月,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中国内地第一次社工师考试,这加深了我对社工的了解也坚定了我想从事这个工作的信心。当深圳市招收第一批医务社工的时候,我毅然报名参加了面试,最终也如愿走上了工作岗位,社工行业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揭开。 二、坚持信念 当社工行业面纱揭开,真正踏入岗位,之前对社工行业的各种幻想和美好的期望也随之破灭。深圳是中国内地第一批试点社工岗位化的城市,所采取的形式是由民政下派到社工使用单位,自上而下嵌入式的模式,用人单位对社工缺乏基本的了解和信任,导致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专业工作开展困难重重。用人单位对社工是这样子,那服务对象呢,也同样基本不了解社工,不知道社工能做什么,甚至把社工

等同于义工。在这种环境下,在这种情况下,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如果坚持,怎样坚持?我自己包括我所在的团队也有过迷茫,也曾思考过我们的工作。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是处于困境中需要社工服务的患儿给到了我力量,是患儿父母们无助的眼神让我感受了这份专业的使命,使我依然坚持没有放弃。每天坚持下科室,在专业上努力提升自己,珍惜团队分享的时间、合理争取行业培训的机会、跟随香港督导的脚步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认识到自己需要更系统的专业上的提升,在上岗一年后我报读了深圳电大社会工作本科,也因为此与电大结缘,从非专业走向专业。 三、融入 要学习一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要学会融入,融入你所在的岗位,融入这个团队,融入机构,融入你所在的这个城市。 要根据自身岗位的特点开展工作,我所在的岗位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医务社工岗位,我每天要面对很多服务对象,他们有很多的需求,很多服务对象在经济上缺少支持,在情感上害怕孩子病情无法治愈等。要学会运用团队的力量来共同提升,我之所以能在社工这条路上走得这么远,能坚持这么久,这与我所在的团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团队是一个彼此支持、互相帮助、大家有困难共同分担的团队。大家对社工这份工作都很认同,都很坚持社工的价值理念。无论是在岗位上、在团队中,都要先学会做人,后做事。社工的工作,专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能因为你是社工就常常想着不是专业的服务我不

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

一、香港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来源:考试资料网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香港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的各类弱势群体,并且根据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目前香港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服务主要有: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工作等。香港确定的家庭和儿童社会工作的目标是:维系和巩固家庭,促进家人互相关怀,以预防和解决个人及家庭问题;保障儿童权利及培养儿童成才。其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为发生家庭问题或危机的居民及其家人提供家庭问题的个案辅导和支持服务,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克服危机;开展家庭生活教育和家务指导服务,通过办讲座、开研讨会、小组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理念,改善家庭关系,防止家庭问题发生;为受到虐待、遗弃和不良行为侵害的儿童、妇女按照有关法律提供保护,包括为受害妇女提供临时住宿和法律援助;为得不到父母照顾、被遗弃、受虐待、非法入境、出现行为和情绪方面问题的儿童安排住宿照顾、寄养服务和入读学校;为父母双亡或被遗弃,以及非婚生而其父母不能或不愿意抚养的儿童物色领养家庭,处理领养申请。香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针对青少年在社交、康乐、学业和成长方面的需要,协助他们健康成长,发展潜能,培养公民责任感,贡献社会。香港设有专门的青年事务办事处,负责统筹、组织、辅导各项青年服务工作,包括青少年中心的服务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外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综合服务队和建立各种青年活动小组,推行香港青年实践计划,举办各类青少年暑期活动和社区青年团体活动等。香港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并协助市民照顾他们的年长家庭成员,并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那些未能在家庭中获得照顾的长者安享晚年,同时鼓励长者继续参与社区活动,发挥所长,最终达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理想。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得以安享晚年的基本条件,但是只有经济保障并不能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和老有所为的目标,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参与需求是多方面的。为了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并且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发挥所长,政府除了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外,还注重为社会各阶层的老人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源:考试资料网香港的康复社会工作是为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的目标是:协助残疾人士自强不息,并尽量发挥他们的体能、智能和社交的能力,融入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6岁以下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收养和寄托服务;为中度和严重弱智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技能和简单的职前训练;给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辅导、职业训练,协助他们获得就业岗位;对不能在社会上就业的残疾人士,安排他们进入庇护工场工作,庇护工场则在社会福利署的市场顾问办事处运筹和指导下经营。香港为失业者设有专门的就业培训计划,要求失业者参加培训,培训由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不仅是免费的而且还按日发给受训者津贴。香港在医院管理局属下的医院和专科诊所,卫生署辖下的大部分诊疗所,都派驻有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转介家务助理和社区支援服务,协助申请社会保障援助和豁免医疗收费,帮助病人制订康复和出院计划等。对于违法者,香港有“违法者辅导服务工作”,内容包括:依照法院判令对违法者提供法定辅导,为等待判决的违法者、囚禁的犯人以及需要上诉的人士撰写背景报告,以供法院判案。实行“社会服务令”,让14岁以上的违法者根据法院的裁定,在社区从事无报酬的工作,服务社会,改过自新。香港的社区发展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并在90年代提出了“发展有华人社会特色的社区工作”的理念,把社区工作与其他各项专业社会工作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鼓励居民参与和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2003/2004 上學期 SWK 2230 社區工作 講座八: 如何進行社會行動 1.為什麼要進行社會行動(價值) : 1.1新/舊社會行動的異同

2.認識常見的社會行動(知識) 如何進行行動: □你的行動是否有趣?是否真的有力量支持? □你的隊伍中所有成員是否對計劃均感合意? 行動是否成員們已有的經驗? □行動是否對象沒有的經驗?會否在正規渠道外進行?

□你的要求是否簡單清楚? □你有否一些可以放棄的要求作談判之用? □你有否約見對象 □你有否預先熟習場地,及繪出平面圖 □有否選出代表去表達要求及意見?代表們有否適當的準備? □有否選出發言人去應付傳媒? □有否為發言人及參加者作最後綵排? □你有否計算如何展視你的實力?你會否帶一些象徵(信件,道具) □有否召集及發動計劃,如最後的電話提醒? □如你希望傳媒報導,它們有否知會? □有否選出代表紀錄有關行動,及向對象發出最後有關的要求 □你知否誰會在事後向參加者分享有關行動,分享在什麼地方進行 如何選取事件(Issue) 要進行社會行動, 選擇/分析一件“好”的事件至為重要好的事件通常要符合以下大部的條件

可以對人的生活有真正的改善 令人能有自己權力的感覺 能改變現有的權力關係 有價值 能夠勝利 能廣泛感受到 能深刻感受到 能夠容易被明白 能有清晰的對象 能有可完成的及清楚的時間表 不會做成分化 能建立領袖 令所建立的組織能進行下次的運動能令群眾省錢或增加收入 能夠籌到錢 與你的價值及視野必須一致

3.如何開展社會行動 遊行, 請願, 集會 示威請願ABC 香港人權監察夏博義著 這本小冊子對我有甚麼用處? 這本小冊子以淺白的文字,介紹有關公眾集會、遊行及示威的法例,為你解釋甚麼活動是法律容許的、甚麼是禁止的。希望這本小冊子,可以協助市民明暸本身的權利,仙市民有較大的信心,就一些他們有強烈感覺的事,組織或參與集會、遊行或示威。本冊子所述的法律,是九七年七月一日前有效的法律。 示威請願,與我何干? 香港是個自由社會,不平則鳴,示威請願已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亦是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途徑。如果你見到不平的事,希望喚起公眾關注,爭取改善,無論是促進社會公義,還是維護個人權益,甚至袛是想一訴冤屈,都可能要示威請願:市民受奸商所騙,為官員欺壓,被政府不公對待,反對公共事業無理加價,以至爭取老人福利、維護兒童權益、支持環保主張、爭取民主、捍衛人權自由、停車場加價、樓盤爛尾…都是市民示威請願的題目。其中很多事都與你息息相關,或許有一天,你也要為其中一些事而示威請願。 示威請願破壞社會安定繁榮,有甚麼好處? 表達自由,是開放社會的重要基石,是促進和平改革的正常渠道。高壓下的社會似乎安定,但各種問題依然存在,依然有人受苦,這種安定,是表面的,是暫時的。問題積累不予解決,當權者腐化不予制衡,袛會加劇社會矛盾,催化非正常渠道的抗爭,社會更不安定,積怨最終爆發,引起大亂,付價更大。在問題開始或不太嚴重時,示威請願會將它們暴露天下,仙當權者有及時改善的機會。表達反對意見,很多時都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政府有過則改之,無則嘉勉,反而有助社會真正安定。東歐「穩定」了半個世紀,積重難返,積怨爆發仙政府倒台,社會安定了嗎?經常進行遊行示威的國度,反而沒有這個問題。 不過,示威請願會阻塞交通,寫信給報館足矣,何必還要示威請願呢?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社會工作者工作守則 一九九八年十月三日 前言 根據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第五零五章)第十條,「為了就註冊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操守(包括關乎該等操守的道德事宜)提供實務指引」,社會工作者註冊局批准及發佈此工作守則。 制訂工作守則的主要目的是為保障服務對象及社會人士。為加強社會人士對社工專業的信任和信心,制訂工作守則實屬必要。 這份文件是註冊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社工)日常操守的指引。根據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第十一條,當社工被指控其操守違反本文件內所列明的專業標準時,本局將以此守則作為裁決之依據。這份文件列明社工與其服務對象、同工、所屬機構、專業及社會建立專業關係時的道德行為標準,其應用範圍包括社工以社工身份所從事的一切有關活動。 社工須協力推行這些守則,並遵從依據這些守則作出之所有紀律判決。社工應採取足夠的措施或行動去預防、勸阻、糾正或揭發同工有違反守則之行為。社工應採取合理及適當的措施,去協助他所督導之員工以及協助他提供服務之人員(包括義工),不會因牴觸這些工作守則,而引致服務對象的利益受損。 基本價值觀及信念 1.社工的首要使命為協助有需要的人士及致力處理社會問題。 2.社工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和尊嚴,並不因任何人的家庭背景、種族、國籍﹑ 性別、性傾向、年齡、家庭崗位、信仰、政治觀念、智能、體能、社會及經濟地位、或對社會的貢獻不同而有所分別。 3.社工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發展的潛質,因而有責任鼓勵及協助個人在顧及他人權益 的情況下實現自我。 4.社工有責任維護人權及促進社會公義。 5.社工相信任何社會都應為其公民謀取最大的福祉。 6.社工有責任運用本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去推動個人和社會的進步,務求每一個人 都能盡量發揮自己的所能。 7.社工認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會盡力加強人際關係,務求維持、促進及提高個 人、家庭、社團、機構、社群的福祉,幫助社會大眾預防及減少困境與痛苦。 工作守則 有關服務對象 1.社工首要的責任是對服務對象負責。

学校社会工作教案(DOC)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社会工作》 课程代码: 教 案 总学时/周学时:54 / 单:2;双:4 开课时间:第1 周至第18 周 授课班级:2013级社工、社区 使用教材:《学校社会工作》徐莉娅 授课教师:刘燕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2.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以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为指导,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学校、学生及相关人员开展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以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理论,并学会以此视角看待学生及学生问题;熟悉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并能依据这些方法理解和解决工作中的常见的问题;培养学生在面对学校问题时能够用一种探究的精神去思考并设计出解决的思路,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运行、掌握学校的内部结构、参与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主要实验技能 (1)熟练掌握:掌握个案社会工作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校园暴力、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方面的的特殊性需要和改善性需要进行介入方法与步骤;掌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发展、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一般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进行介入的方法、技巧与步骤;掌握社区工作对于学校的方法与步骤,以便更好地促进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合。 (2)一般掌握:掌握协调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学校教职工之间关系的能力;掌握学校社会工作运作模式;掌握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技巧与方法。 2.实训素养: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独立完成实验作业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协作完成实训任务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素质,形成以案主利益为主、为案主全心全意服务的态度与价值观。 3.能力培养:培养社会工作学生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组织工作等工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