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解译实验报告

实验一非监督分类

一、基本原理

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地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特征信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先验类别知识的情况下,仅依靠影像本身的特征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统计特征及点群的分布情况来划分地物。ERDAS 的非监督分类是基于迭代自组织数据

图1 ISODATA算法流程图

ISODATA算法实现步骤:

(1)按照某个原则确定一些初始聚类中心。

在实际操作时,要把初始聚类设定得大些,同时引入各种参数控制迭代的次数。

(2)像素聚类与分析。

计算像素与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把像素分配到最近的类别中,从而获得每个初始类别的集群成员。

(3)确定类别中心。

在全部像素按照各类中心分类后,重新计算每一类新的均值,并作为下一次分类的中心,并执行上一步,循环迭代,直到达到迭代的次数。

二、分类过程

运用非监督分类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动非监督分类模块,选择输入、输出影像

(1)在ERDAS面板工具中选择Classifier->Classification->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

(2)选择图像处理文件(Input Raster File)和输出文件(Output Cluster Layer Filename)设置被分类的图像和分类结果,并选择生成分类模板文件(Output Signature Set)产生一个模板文件。

2、初始参数,执行非监督分类

在非监督分类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和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

(1)选择Classifier->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命令,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设定输入输出数据,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确定初始聚类方法和分类数。(2)设置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确定循环次数和阈值。

三、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使用Initial from Statistics方法,分类数为6,其它参数取默认值。

遥感图像原图如图2。

图2 遥感图像原图非监督分类结果如图3

生成的模板文件如图4

图3 非监督分类结果

对分类图像颜色进行调整后的分类结果如图5

对应模板文件如图6

图5 调整后的非监督分类结果

图6 调整后的模板文件

三、实验结果分析

1、从图

2、图3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非监督分类处理,水域、河流、道路、建筑区域、绿地这五大类别被分类出来的结果是很好的,但图像的亮度有些偏低。

2、从图

3、图4的对比,可以得出结论,经过颜色调整后的分类结果更清晰,细节更突出,颜色的表示更符合人们的习惯。

3、非监督分类在没有经验的条件下进行,客观、实际、具体,但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被分错误的问题。

实验二监督分类

一、基本原理

不同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基于先验知识,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进行分类。训练场地的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在监督分类中由于训练样本的不同,分类结果会出现极大的差异,因此应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于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应该是光谱特征比较均一的地区,在图像中根据均一的色调估计只有一类地物,且一类地物的训练样本可以选取一块以上。此外,用做样本的数目至少能满足建立分类用判别函数的要求,对于光谱特征变化比较大的地物,训练样本要足够得多,以反映其变化范围。一般情况下,要得到可靠的结果,每类至少选择10—100个训练样本。

监督分类的判别规则可以分为无变量和有变量两种。其中,无变量包括特征空间、平等六面体,有变量包括最大似然、最小距离和马氏距离。当然,非参数规则与参数规则可以同时使用,但要注意应用范围。另外,如果使用非参数型模板,还要确定叠加规则和未分类规则。

二、实验过程

1、定义分类模板

定义分类模板操作包括分类模板的生成、管理、评价和编辑等,功能主要由分类模板编辑器(Signature Editor)完成,具体步骤包括:

(1)需要分类的影像

点击ERDAS->Viewer面板,打开需要进行分类的图像。

(2)分类模板编辑器

选择Classifier图标->Classification->Signature Editor命令,打开分类模板编辑器(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

(3)属性字段

在分类编辑器窗口中的分类属性表中有很多字段,可以对不需要的字段进行调整。选择分类编辑窗口的View->Column,打开View Signature Column对话框,选中需要显示的字段,单击Apply按钮,显示发生变化,单击Close按钮完成。

(4)选取样本

基于先验知识,需要对遥感图像选取训练样本,包括产生AOI、合并、命名,从而建立样本。考虑到同类地物颜色的差异,因此在采样过程中对每一地类的采样点不少于10个。

(5)保存分类模板

选择Signature Edit面板->File->Save命令,打开保存对话框,确定是保存所有模板或是只保存被选中的模板,并确定保存分类模板文件的目录和文件名,单击OK按钮即可。

2、监督分类

建立满意的分类模板后,就需要在一定的分类决策规则条件下,对像元进行聚类判断。在选择判别函数及相应的准则后,便可执行监督分类,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Classifier图标->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命令,打开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对话框,参数设置如下:

(1)选择处理图像文件(Input Raster File)。

(2)确定输入分类模板(Input Signature)。

(3)定义输出分类文件(Classified File)。

(5)选择非参数规则(Non-Parametric Rule),一般选择Feature Space,即选择特征空间。

(6)选择叠加规则(Overlap Rule),一般为Parametric Rule。

(7)选择未分类规则(Unclassified Rule)为Parametric Rule。

(8)选择参数规则(Parametric Rule),一般选择Maximum Likelihood,即最大似然。(9)还可以定义分类图的属性表项目,即单击Attribute Options按钮,进行选择。(10)最后单击OK按钮,执行监督分类。

三、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得分类后结果如图8,其中分类模板如图9。

图7 遥感影像原图

图8 监督分类结果

图9 监督分类模板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由图8可以看出,河流、水域、绿色植物、道路、建筑物被分类出来,但在水域中出现了河流的错误分类,这是不完美的。

2、道路一地物被分的很乱,这可能与邻近道路的像素与道路像素相近的原因引起的,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分类各类的办法,将邻近道路的像素分成另一类的方法来解决。

3、监督分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人们所掌握的经验知识,但还是不能完美的将人们

所掌握的知识与计算机机械的分类相结合,这是未来智能解译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验三分类后处理

一、基本原理

由于分类严格按照数学规则进行,分类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只有几个像元甚至一两个像元的小图斑。这对分类图的分析、解译和制图,都是不利的,可通过几种分类后处理来解决。ERDAS中的分类后处理方法有:聚类统计、过滤分析、去除分析。

1、聚类统计

聚类统计(Clump)是通过计算分类专题图像每个分类图斑的面积、记录相邻区域中最大图斑面积的分类值等操作,产生一个Clump类组输出图像,其中每个图斑都包含Clump 类组属性。该图像是一个中间文件,用于进行下一步处理。

2、过滤分析

Sieve功能是对经Clump处理后的Clump类组图像进行处理,按照定义的数值大小,删除Clump图像中较小的类组图斑,并给所有小图斑赋予新的属性值。显然,这里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小图斑的归属问题。可以与原分类图对比确定其新属性,也可以通过空间建模方法、调用Delerows或Zonel工具进行处理。Sieve经常与Clump命令配合使用,对于无须考虑小图斑归属的应用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3、去除分析

去除分析是用于删除原始分类图像中的小图斑或Clump聚类图像中的小Clump类组,与Sieve命令不同,将删除的小图斑合并到相邻的最大的分类当中。而且,如果输入图像是Clump聚类图像的话,经过Eliminate处理后,将小类图斑的属性值自动恢复为Clump 处理前的原始分类编码。显然,Eliminate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是对分类结果图像进行了制图综合。

二、实验过程

1、聚类分析

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中,选择Main->Image Interpreter->GIS Analysis->Clump 命令,打开Clump对话框,如图10,并设置下列参数。

图10 Clump对话框

(1)选择处理图像文件(Input File)。

(2)定义输出文件(Output File)。

(3)选择文件坐标类型(Coordinate Type)为Map/File。

(4)处理范围确定(Subset Definition):UL X/Y,LR X/Y。

(5)确定聚类统计邻域大小(Connected Neighbors):统计分析将对每个像元四周的N 个相邻像元进行。可以选择4个方向或者8个相邻的像元。

(6)点击OK按钮,关闭Clump对话框,执行聚类统计分析。

2、过滤分析

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中,选择Main->Image Interpreter->GIS Analysis->Sieve 命令,打开Sieve对话框,如图11,确定下列参数:

(1)选择处理图像文件(Input File)。

(2)定义输出文件(Output File)。

(3)定义输出文件坐标类型(Coordinate Type):Map/File。

(4)定义输出文件处理范围(Subset Definition):UL X/Y,LR X/Y。

(5)选择处理的图层(Select Layer)。

(6)忽略输出统计零像元值Ignore Zero in Output Statistics。

(7)确定最小图斑大小(Minimum Size)。

(8)点击OK按钮,关闭Sieve对话框,执行过滤分析。

图11 Sieve对话框

3、去除分析

在ERDAS图标面板菜单条中,选择Main->Image Interpreter->GIS Analysis->Eliminate命令,打开Eliminate对话框,如图12,确定下列参数:

(1)选择处理图像文件(Input File)。

(2)定义输出文件(Output File)。

(3)定义输出文件坐标类型(Coordinate Type):Map/File。

(4)定义输出文件处理范围(Subset Definition):UL X/Y,LR X/Y。

(5)选择去除分析的图层(Select Layer)。

(7)确定最小图斑大小(Minimum Size)。

(8)点击OK按钮,关闭Elininate对话框,执行去除分析。

图12 Eliminate对话框

三、实验结果

1、聚类统计处理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 聚类统计处理结果

2、过滤分析处理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 过滤分析处理结果4、去除分析处理结果如图15、图16所示。

图15 去除分析处理结果

图16 颜色调整后的去除分析处理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经过聚类统计处理后,过滤分析过程完成较小的类组图斑的删除、归属过程,从监督分类后的结果图与过滤分析结果图对比可以看出,原来图像中较小的图斑消失,被划归到相邻大的图斑中去了,这样就完成了过滤分析过程。这样做的效果,使得图像整体上更整齐,不零散。

2、由图15、图16所示,经过Eliminate处理后,将小类图斑的属性值自动恢复为Clump 处理前的原始分类编码,Eliminate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是对分类结果图像进行了制图综合。

参考文献

[1]党安荣. 2010. 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昕. 2009. ERDAS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

[3]党安荣. 2003. 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引言: 遥感图像处理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它通过获取、分析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图 像数据,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发展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本实验 旨在探索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图像的去噪、增强和几何校 正等操作。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张卫星图像作为样本,首先对图像进行 了去噪处理,采用了中值滤波算法,有效地去除了图像中的椒盐噪声。接着, 我们对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采用了直方图均衡化算法,使得图像的对比度得 到了显著提高。最后,我们进行了几何校正,通过对图像进行旋转和缩放,使 得图像的几何形状与实际地理位置相符合。 二、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通过对图像中的像素进行分类, 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型。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监督分类方法,首先选 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像素,然后通过训练分类器,将这些样本像素与不 同的地物类型进行关联。接着,我们对整个图像进行分类,将图像中的每个像 素都划分为相应的地物类型。最后,我们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与实地 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多个不同波段或分辨率的

图像融合成一幅高质量的图像。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幅具有不同波段的 卫星图像,通过波段归一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将这两幅图像融合在一起。融 合后的图像不仅保留了原始图像的颜色信息,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 分辨率,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物信息。 四、图像变化检测 图像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它可以通过对多幅图像进行比较,检测出地表发生的变化情况。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幅具有不同时间 的卫星图像,通过差异图像法和指数变化检测法,对这两幅图像进行了变化检测。通过对比差异图像和变化指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地表发生的变化, 如城市扩张、植被变化等,为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实际 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图像预处理可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图像分类可 以实现地物的自动识别和分析,图像融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物信息, 图像变化检测可以监测地表的动态变化。遥感图像处理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发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 要的推动作用。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课程 综合实习 实习报告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011 学号:20213025900 姓名:李祥指导老师:刘继琳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 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判读方法和流程,能够对快鸟影像、SPOT影像和航拍 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 学会使用图纸制作遥感影像底图并清绘遥感影像; 3. 掌握实地调绘、核实和补测的基本方法; 4. 学会使用ERDAS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并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资料与设备 在进行内业清绘和外业调绘阶段,实习资料有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2002年的SPOT影像一张、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转印纸三张。 在进行室内计算机成图阶段,实习资料有20xx年的航空影像一张、2002年的快鸟影像一张以及ERDAS软件。 三、实习原理

一)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 1)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如 海滩的砂砾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 2) 颜色(colour):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日常生活中目 标地物的颜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地物在不同波段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彩色遥感图像上的颜色:真\\假彩色 3) 阴影(shadow):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不同遥感影像中阴影的解译是不同的 4) 形状(shape):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形状:顶视平面图解译时须考虑遥感图像的成像方式。 5) 纹理(texture):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 的影像结构。如航空像片上农田呈现的条带状纹理。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二)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

目录 实习一 (3) 一、实习任务: (3) 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 (3) 三、教学方式: (3) 四、使用器材: (3) 五、具体实习过程 (4) 1. 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 (4) 2 武汉市TM影像解译实习 (6) 3. 运用ERDAS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 (10) 实习二 (12) 一.实习任务: (12) 二、实习目标: (12) 三、教学方式: (12) 四、使用器材: (12) 五、具体实习过程 (12) 1.ERDAS视窗的基本操作 (12) 2. 多项式几何纠正 (14) 实习三 (20) 一、实习任务: (20) 二、实习目标: (20) 三、教学方式: (20) 四、使用器材: (21) 五、具体实习内容 (21) 1.影像融合 (21) 2. 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或者非监督分类) (22) 实习体会 (27)

实习一 一、实习任务: 熟悉各种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建立典型地物的解译标志;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 1 熟悉遥感软件的光谱读取与显示功能 2 熟悉人工判读的程序; 3 掌握人工判读的工具; 4 影像处理之工具使用; 5 掌握解译标志的建立过程,并能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解译标志的建立 6 运用遥感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 7 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三、教学方式: 由老师说明方法并举例,由同学实际执行判读,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使用器材: 1.ENVI系統 2.遥感影像3 ERDAS软件系统

遥感原理实验报告3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与制图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实验目的 (1)学习航空像片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航空像片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彩红外航片上的影响特征; (2)认识和了解热红外影像对地物的表现; (3)认识和掌握TM图像各波段的光谱效应;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图像的判读方法。 2、实验材料 ArcGIS10.2、ENVI5.1 3、实验内容与过程 3.1航空像片的判读 说明:与黑白像片相比。真彩色像片基本反映了地物的天然色彩,地物类型之间的细微差异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彩色像片上的丰富色彩提供了比可见光黑白像片更多的信息。由于受到大气散射与吸收的影响,在航空摄影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彩色摄影信息损失量远大于红外摄影,因此航空遥感中广泛使用彩色红外摄影。由于绿色植物在近红外波段具有很强的反射特性,在彩色红外像片上呈红色,使彩红外航片比普通彩色航片在植被的判读和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 优势,同时也使其在识别伪装方面有突出的功用。

判读彩色红外像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认真了解彩红外摄影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成像原理;熟悉各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特性;建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与像片假彩色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建立彩红外像片与其他判读标志;遵循遥感解译步骤与方法对彩红外像片进行解译。 在解译时应注意:在彩红外像片上,植物的叶子因反射红外线而呈现为红色。但不同植被类型或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受不同环境影响的植物,其光谱特性不同,因而在彩红外相片上,红色的深浅程度不同。如正常生长的针叶林,颜色为红色到品红色,枯萎的植被则呈现暗红色,即将枯死的制备则呈现青色。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学院: 学校:

实验一遥感图像统计特性 一、实验目的 掌握遥感图像常用的统计特性的意义和作用,能运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遥感图像统。 二、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对遥感图像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均值、方差(均方差)、直方图、相关系数等。 三、实验原理 1.均值 像素值的算术平均值,反映图像中地物的平均反射强度。 公式为: 2.方差 像素值与平均值差异的平方和,反映了像素值的离散程度。也是衡量图像信息量大小的重要参数。 公式为:

3.相关系数 反映了两个波段图像所包含信息的重叠程度。f,g为两个波段的图像。公式为: 四、实验数据及图像显示: 原始图像:

运行结果: 实验二遥感图像增强处理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遥感图像的增强方法,能运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二、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对遥感图像的IHS 变换、IHS 逆变换、进行统计特性分析,均值、方差(均方差)、直方图、相关系数等。 三、实验原理: 1.IHS变换

2.SPOT图像真彩色模拟 模拟真彩色:通过某种形式的运算得到模拟的红、绿、蓝三个通道,然后通过彩色合成近似的产生真彩色图像。 (1)SPOT IMAGE 公司提供的方法 该方法实际上是将原来的绿波段当作蓝波段,红波段(0.61-0.68 μm)仍采用原来的波段,绿波段用绿波段、红波段、红外波段的算术平均值来代替。 (2)ERDAS IMAGING 软件中的方法 此法将原来的绿波段当作蓝波段,红波段仍采用原来的波段,绿波段用绿波段、红外波段按3:1 的加权算术平均值来代替。 四、实验数据及图像显示 原始图像:

遥感图像解译实验报告

实验一非监督分类 一、基本原理 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地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特征信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先验类别知识的情况下,仅依靠影像本身的特征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统计特征及点群的分布情况来划分地物。ERDAS 的非监督分类是基于迭代自组织数据 图1 ISODATA算法流程图 ISODATA算法实现步骤: (1)按照某个原则确定一些初始聚类中心。 在实际操作时,要把初始聚类设定得大些,同时引入各种参数控制迭代的次数。 (2)像素聚类与分析。 计算像素与初始类别中心的距离,把像素分配到最近的类别中,从而获得每个初始类别的集群成员。 (3)确定类别中心。 在全部像素按照各类中心分类后,重新计算每一类新的均值,并作为下一次分类的中心,并执行上一步,循环迭代,直到达到迭代的次数。 二、分类过程 运用非监督分类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动非监督分类模块,选择输入、输出影像 (1)在ERDAS面板工具中选择Classifier->Classification->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 (2)选择图像处理文件(Input Raster File)和输出文件(Output Cluster Layer Filename)设置被分类的图像和分类结果,并选择生成分类模板文件(Output Signature Set)产生一个模板文件。 2、初始参数,执行非监督分类 在非监督分类对话框中分别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和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 (1)选择Classifier->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命令,打开非监督分类对话框,设定输入输出数据,设置聚类选项(Clustering Options),确定初始聚类方法和分类数。(2)设置处理选项(Processing Options),确定循环次数和阈值。 三、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使用Initial from Statistics方法,分类数为6,其它参数取默认值。 遥感图像原图如图2。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

遥感图像综合解译 ——黄河三角洲地区景观信息提取一、目的意义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研究,对遥感图像解译中的一些重要思维方式和研究思路,如地学分析、形象思维和空间推理、图像模拟、数据反演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遥感图像解译的要发展方向——遥感图像人机交互解译有了很好的认识,因而,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对遥感图像解译进行实践,通过实际训练加深对书本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且进一步熟悉遥感解译的相关软件。 二、实习要求 本次实习的研究区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数据为黄河三角洲地区TM影像。黄河三角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此地区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它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有水体向陆地逐渐变化,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学生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经济等概况的了解,制定出符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分类方案。并依据制定的分类方案,采用人工目视判读与决策树分类法、纹理分析、NDWI、NDVI相结合的分层分类法提取地物信息,并对分类结果做精度评价。 三、实习内容: 具体实习过程见技术路线。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TM图像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解译。解译的结果要全面准确,对软件要非常熟悉。主要软件为erdas,NNVI 等。 四、时间安排 五、提交成果

个人为单位,提交分类成果及实习报告。 黄河三角洲地区1992TM分类图

技术路线

实习具体方案 1、资料准备及了解研究区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确定研究区位置,收集相关材料,为解译做好前期工作。 图一:研究区位置 2、数据预处理及确定研究区范围 本次研究区的选择要比传统上黄河三角洲湿地的范围大,主要位于东营市内,边界清晰,东营市下属的县也可以通过行政区划图清晰的辨别,最终利用东营市行政区划图附上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采用的3米等深线,得到研究区范围。 图二:最终研究区范围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1. 简介 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 •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 •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 •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3. 实验步骤 1.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并导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 2.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使得地物轮廓和颜色能够清晰可见。 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如线状地物、 点状地物、面状地物等。 4.在图像上进行目视解译,将观测到的地物信息用符号和标记进行 标注。

5.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目视解译验证和纠正,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目视解译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 并进行了相应的符号和标记标注。经过验证和纠正,得到了准确的解 译结果。 5. 实验收获与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我学会了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和调整图像显示参数,掌握了常 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同时,我也意识到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 •Smith, J., & Brown, A. (2018).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John Wiley & Sons. 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中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修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 1. 简介 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通 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实验报告 遥感实验报告 引言: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特征的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从而深入了解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 1. 数据获取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获取卫星图像数据。通过合法渠道,我们从国家遥感中心获取了一组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这些图像涵盖了不同地区的城市和农田,以及一些自然景观。 2. 图像预处理 获取到的卫星图像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边缘增强和色彩校正等步骤。通过这些预处理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更清晰、更准确的图像数据。 3. 图像解译 在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开始对图像进行解译。解译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上下文信息,识别出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和地貌。在解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对图像中的各个区域进行分类和标注。 4. 图像分析

解译完成后,我们对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图像中的不同地物和地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关该地区的信息。例如,通过对城市区域的分析,我 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发展情况;通过对农田的分析,我们可 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生产状况。 实验结果: 通过对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地表特征的结论。例如, 在城市区域,我们观察到高密度的建筑群和道路网络,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在农田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表明该 地区的农业生产多样化。 讨论与展望: 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遥感技术,我 们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从而采取 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救援。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地球。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图像,并对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深入了解了 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环境监 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能够进一 步探索和应用遥感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博斯腾湖遥感影像的解译实验报告

博斯腾湖遥感影像的解译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博斯腾湖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来了解博斯腾湖周边 环境和湖泊状态,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博斯腾湖周边区域进行解译,获取有关该地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信息,并分析其对 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 数据获取:从公开数据平台下载2019年5月份博斯腾湖遥感影像 数据。 2. 影像预处理:对获取到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 正和几何校正。 3. 影像解译: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将图像分成不同 类别(如水体、林地、建筑物等)。 4. 解译精度评价:通过样本点验证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 5. 结果分析:根据解译结果,分析博斯腾湖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植 被覆盖和水体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对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 1. 影像分类结果:经过最大似然法分类后,博斯腾湖周边区域可以分 为水体、林地、草地和建筑物四类。 2. 解译精度评价:通过样本点验证法,本次解译的总体精度为85.6%,Kappa系数为0.81。 3. 结果分析: (1)土地利用情况:博斯腾湖周边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建筑物分布较少。 (2)植被覆盖情况:博斯腾湖周边植被覆盖率较高,其中以针叶林为主。 (3)水体分布情况:博斯腾湖水体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周围有多条河流和小溪流入湖中。 五、实验结论 通过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可以获取到博斯腾湖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和水体分布等信息。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周边区域 主要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水体面积相对较小。这些 信息可以为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解译与制图二植被调查实验报告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验报告植被调查遥感解译与制图 班级:620707 学号:62070715 姓名:王聪 日期:2010-4-27

一,实验目的: 以长白山天池周边为重点研究区,利用Landsat/ETM+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进行植被类型识别,最终提交1∶10万长白山天池周边遥感影像图、植被遥感解译图及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遥感专题制图的基本程序 2、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目视解译标志 3、掌握植被专题信息的数字增强及识别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一的内容对遥感数据进行加工,制作图例,本实验只要求加图廓和图名即可。

图1 植被解译图例 2在Map gis内打开工程,新建线图层和点图层,取名遥感解译。合并内图廓与遥感解译线图层。 3对遥感图像进行植被的解译。 解译过程参考一下材料: A.长白山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带规律: 高山苔原带----海拔2000米以上 岳华林带----海拔1700到2000米

针叶林带----海拔1100到1700米 针阔混交林带(红松阔叶林带)----海拔1100米以下 B.遥感目视解译的标志: 遥感解译地图:Landsat/ETM+ 彩色合成方案:ETM+742(RGB) 遥感数据时相:1999年9月2日 a.高山苔原黄绿色调,色调均匀,纹理平滑细腻,位于火山椎体上部环 绕火山灰裸地分布,主要包括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 等。 b.岳华林绿色调,色调均匀,纹理较细腻,位于火山椎体上部高山苔原 带的外围,多分布于半阳坡,岳华林带是针叶林和山地苔原之间的过渡 带,林木稀疏,矮曲成丛生状态。 c.针叶林深绿-墨绿色调,色调较均匀,麻点状纹理,纹理较细腻,以红 松,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为主。 d.针阔混交林整体为绿-浅色调,色调斑杂,麻点状纹理,纹理粗糙,针 阔混交林为以红松为主的常绿叶树和落叶阔叶混交。 e.阔叶林绿-黄绿色调,色调较均匀,麻点状纹理,纹理较粗糙,阔叶林 代表类型有柞,桦,榆,杨,椴等。图幅范围内仅局部见杨椴类型,实 际上应属于针阔混交林,本次解译可将其归入针阔混交林一类。 f.灌木暗绿-绿色调,色调均匀,纹理较平滑细腻,多分布于沟谷洼地附 近。 g.草地浅绿-亮绿色调,色调均匀,纹理平滑细腻。 h.裸地(火山灰)品红色调,色调均匀,围绕火山椎体分布并在火山椎 体南东东方向分布较广。 i.耕地多边形斑块状,浅绿或品红色调(浅绿多为参地,品红多为水田), 色调均匀。 4.划分了植被区域后,进行拓扑重建,并绘制图例。 划分完植被解译图,选择区编辑中的工作区提取弧,框选整个图框,此时线条都变为黄色,选择其他中的拓扑重建,选择修改区域参数,对拓扑图进行加工,不同的植被区域选取适当的颜色,同种植被区域的颜色相同。绘制图例,表明植被名称。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报告含Matlab处理代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习报告 教学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 实习名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班级测绘研11-3班 学生姓名路聚峰 学号********* 指导教师孙华生

实习1 读取BIP 、BIL、BSQ文件 一、实验目的 用Matlab读取BIP 、BIL、BSQ文件,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遥感图像包括多个波段,有多种存储格式,但基本的通用格式有3种,即BSQ、BIL和BIP格式。通过这三种格式,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对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转换。BSQ是像素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BIL 格式中,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块,在每个块内,按照波段顺序排列像素。BIP格式中,以像素为核心,像素的各个波段数据保存在一起,打破了像素空间位置的连续性。 用Matlab读取各个格式的遥感数据,是图像处理的前提条件,只有将图像读入Matlab工作空间,才能进行后续的图像处理工作。 二、算法描述 1.调用fopen函数用指定的方式打开文件。 2.在for循环中调用fread函数,用指定的格式读取各个像素。 3.用reshape函数,重置图像的行数列数。 4.用imadjust函数调整像素的范围,使其有一定对比度。 5.用imshow显示读取的图像。 三、Matlab源代码 1.读取BSQ的源代码: clear all clc lines=400; samples=640; N=6; img=fopen('D:\sample_BSQ','rb'); for i=1:N bi=fread(img,lines*samples,'uint8'); band_cov=reshape(bi,samples,lines); band_cov2=band_cov'; band_uint8=uint8(band_cov2); tif=imadjust(band_uint8); mkdir('D:\MATLAB','tifbands1') name=['D:\MATLAB\tifbands1\tif',int2str(i),'.tif']; imwrite(tif,name,'tif'); tilt=['波段',int2str(i)]; subplot(3,2,i),imshow(tif);title(tilt); end fclose(img); 2.读取BIP源代码 clear all

遥感地学解译植被指数实验报告

ENVI软件植被指数计算与分析实验 本结采选取点位数量校少,结果不够町案,建议选取40个左右数据点位 I-实验步骤 1. 导入遥感影像,利用ENVI软件的“波段运算”功能计算原始图像的 “NDVI、 RVI. DVI和GVI”四种植被指数。并生成四幅经处理后的影像。其计算 公式如下: • DVI = TM4 - TM3 • GVI = -0.2848 * TM1 - 0.2435 * TM2 - 0.5436 * TM3 + 0.7243 * TM4 + 0.0840 * TM5 一0.1800 * TM7 2. 将生成的四幅影像导入到窗口内,对四幅影像进行关联。 3. 在同一片植被分布区利用"鼠标取值”功能在随机选取多个数据点,并分别记录四 幅影像对应点的数值。 在整幅影像上随机选取多个数据点,并分别记录四幅影像对应点的数值。 • 生成的四种植被指数对应影像图。 NDVI = TM4-TM3 TM4+TM3 RVI TM4 TM3 "□ U♦ O Z- - / Z : M «(1 I 0 X)「—电 • 一、•泄:。a—>—A -。歹 R

• 记录的同一植被区5个随机点的四种植被指数对应的数值 NDVI0.16670.22390.29730.30430.44 RVI 1.4 1.5769 1.8462 1.875 2.5714 DVI1015111411 GVI■0.4043 4.3875 3.8194 5.1023 6.0423 • 记录的整幅影像上13个随机点的四种植被指数对应的数值 NDVI0.02860.04920.06930.08470.10.1429O.1S620.18640.22450.27270.29420.33330.44833 RVI 1.0588 1.1034 1.1489 1.1852 1.2222 1.3333 1.3703 1.4583 1.5789 1.75 1.83332 2.625 DVI2375691011113101413 GVI・ 10.014・ 7.5061・ 7.&B83・ 2.6526-1.7088・ 0.1154-1.85580.5935 2.81150.7553 2.9902 5.0034 6.6132 4. 利用Excel软件作出不同植被指数的关系图,并对其进行分析。 II.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相同植被分布区 相同植被分布区不同植被指数关系图 —e—NDVI -»-RVI DV1 —H—GVI N DVI&RVI关系图N D VI& DVI关系图

《遥感技术》实验报告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遥感技术实验报告 (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指导教师: ****** 实验成绩: ***年***月

实验一、遥感图像认知与输入/输出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要求 1.了解遥感卫星数字影像的差异。 2.掌握查看遥感影像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的基本视窗操作及各个图标面板的功能。 4.了解遥感图像的格式,学习将不同格式的遥感图像转换为ERDASimg格式,以及将ERDASimg 格式转换为多种指定的格式图像。 5.学习如何输入单波段数据以及如何将多波段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 6.掌握在ERDAS系统中显示单波段和多波段遥感图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遥感图像文件的信息查询。 2.空间分辨率。 3.遥感影像纹理结构认知。 4.色调信息认知。 5.遥感影像特征空间分析。 6.矢量化。 7.遥感图像的格式。 8.数据输入/输出。 9.波段组合。 10.遥感图像显示。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简述矢量功能在ERDAS中的意义。 矢量功能可以将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矢量数据有很多优点:1.矢量数据由简单的几何图元组成,表示紧凑,所占存储空间小。2.矢量图像易于进行编辑。3.用矢量表示的对象易于缩放或压缩,且不会降低其在计算机中的显示质量。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简述不同传感器的卫星影像的特点和目视效果。 SPOT卫星最大的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10m,并且SPOT卫星的传感器带有可以定向的发射镜,使仪器具有偏离天底点(倾斜)观察的能力,可获得垂直和倾斜的图像。因而其重复观察能力由26天提高到1~5天,并在不同的轨道扫面重叠产生立体像对,可以提供立体观测地面、描绘等高线,进行立体绘图的和立体显示的可能性。 CBRES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轨道高度是778km,卫星的重访周期是26天,其携带的传感器的最高空间分辨率是19.5m。 IKONOS使用线性阵列技术获得4个波段的4m分辨率多光谱数据和一个波段的1m分辨率的全色数据。其波段分配为:多光谱波段1(蓝色)0.45~0.53μm,波段2(绿色)0.52~0.61μm,波段3(红色)0.64~0.72μm,波段4(近红外)0.77~0.88μm。全色波段为0.45~0.90μm。数据的收集可达2048灰度级,记录为11b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