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传说的六个故事

炎黄传说的六个故事

战神传说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

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仙人授道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

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宗教之神

黄帝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道教尊奉的古仙。其原型是华夏族一个酋长国首领,因其对本民族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为后世长期传颂。但因其年代太久远,留下来的传闻,大多扑朔迷离,难详究竟。可是至战国百家言黄帝时,许多人对那些传闻进行编联增纂,终于造就出一代帝王形象。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曾败炎帝于陂泉,诛蚩尤于涿鹿,诸侯遂尊之为天子,代神农氏而为黄帝。接着,又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宫室,作衣裳,制舟车,定律历,文字、算数、音乐等皆相继发明,于是形成盛世的局面。与百家塑造黄帝帝王形象同时,一些典籍又在塑造黄帝的仙人形象。可以说,历战国至汉初,黄帝基本上已具有帝王兼仙人的形象。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独尊老子为教祖,而尊黄帝为古仙人。由此遂被沿袭。所以此后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继续进行增饰。同书《极言》篇则历叙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道教黄帝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担任雷的巫帅。

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魑魅魍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

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魑魅魍魉都是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取名轩辕

由于常年累月的迁徒游牧生活,各种笨重的东西都要人担肩挑,每迁移一次都给先民们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遇上女人生孩子,老人生病,更是叫若连天。黄帝为此事也是经常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迁移。

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北方黄土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长期生存。他们刚刚居住下来,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狂风卷走,黄帝只

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滚了不到一丈远又倒了。黄帝自小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后,再扎了一个圆圈,给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这次虽然没有倒,滚不了多远就停下来。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诉说了一遍。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一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

黄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过来。他叫常先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四个木圆连在一起,好比四个车轮,稳稳当当向前滚动着,再也不怕倒地。风后看后,好像脑子里一下也醒悟过来,他命常先去采石场弄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不到半天工天,两个圆形石盘就做成了。风后从中间横安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了一条草绳,叫常先拉上使劲往前跑。后边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热闹。仓颉连忙向黄帝说:我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叫做“车”。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

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轩辕的功劳,仓颉和各位大臣商议;命车为“轩辕”。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这就是“轩辕”的来历。

黄帝自从被先民们拥戴为尊长,还没有一个正式“职称”大臣们

先后给黄帝起了很多尊称,黄帝都不同意。最后,还是黄帝自己决定。黄帝发现土是黄色,土能生万物,土是人们生存的唯一依赖的靠山,先民们又是黄皮肤,所以,就确定他的尊称应该称“黄地”。从此,“轩辕黄地”就这样定下来。

到殷商时代,一些文人觉得把祖先称“黄地”很不雅,他们借故“地”和“帝”是谐音,就把“黄地”改为“黄帝”。“轩辕黄帝”从此就这样沿用下来。秦以前,各国诸侯都害怕触犯祖训,有损祖德,轻易不敢称自己为“帝”,只好称王、称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自己“始黄帝”。但他也没有敢沿用这个“黄”,只好用了白王“皇”。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远古的时代 教案【精品】.doc

远古的时代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炎黄联盟及黄帝的贡献,学生较清楚地了解黄帝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史实。 2.通过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先民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和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聪明活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的理 解、分析能力较弱,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注意课堂教学要生动直观,充分利用 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易于接受。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黄帝对华夏族的贡献。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禅让”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远古的传说 学习了前两课后,伴随着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然而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讲述着他们前辈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传说故事。今天,我们进入第3课的学习,从历史传说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远古的传说 下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课前自学部分,填完以下空格。

知识点1炎黄联盟 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氏族__部落联盟_____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 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同时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其中,黄帝和炎帝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在___阪泉_____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史称___阪泉大战_____,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涿鹿______激战。那么传说中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在涿鹿大战中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布下百里大雾,三天三夜不散,致使士兵们辨不清方向,而黄帝部落最终运用了能辨明方向的____指南车____,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__黄帝______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___炎帝_____ 和____黄帝____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_______炎黄子孙___”自称。 下面咱们阅读P13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提示:华夏民族,并非通过单一民族形成,而是各族交错而居,从而在这过程当中促进了各民族相互的交流与沟通,渐渐地就形成一族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民族。 知识点2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好,接下来根据同学们刚刚自主完成的填空,我们来分小组做个连线比赛,还是两个大组。每一个大组派俩人,一人负责连线,一人负责当另一小组的裁判,裁判交换,明白吧? 炎帝种植五谷 建造宫室 制作陶器 黄帝制造船只 学会煮盐 教民通商 炎帝种植五谷 建造宫室 制作陶器 黄帝制造船只 学会煮盐 教民通商 很好,同学们完成很棒!那么对传说中炎黄帝的发明这一内容有疑问吗? 分组讨论探究2:你认为这些神话传说有哪些可信?哪些又带有神化色彩?从中我们能看出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在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不受重视,只有在高中文理分班之后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而相对于数学、英语等大学科仍处于弱势地位。一面要成绩,一面又不受重视,中学历史教学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教师个人魅力,上好课吸引学生则至关重要。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必须上好起始课,纠正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提高历史学科地位。所以,我每次接高一新生都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并且能够引导一些优秀同学和文理不确定的同学在分班时选择文科,为文科班争取好生源。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

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绝不固守教材,而是大胆整合教材,明确课堂主题,线索清晰,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问题串,将课本主要内容分解,环环相扣,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高效率的学习。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因此,设计问题很关键,要吃透课标、教材,要有一定的史学理论基础。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有人所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不然。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关键看老师如何把握。历史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一、二、三,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所谓历史,英文history,拆开就是hi---story,就是跟故事打招呼,聂幼犁教授也主张历史讲

远古的传说-讲稿

远古的传说(讲稿) 【PPT第1页】 【PPT第2页】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三帆中学的陈化锋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PPT第3页】 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炎黄的发明、炎黄联盟和尧舜禹的禅让,课标要求大家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前两个子目。 【PPT第4页】 首先,我们通过时间轴一起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在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以及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随着时间的推进,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中国进入了传说时代,炎帝和黄帝是传说时代的主要历史人物。 一、炎黄的发明 【PPT第5页】 现今,我们可以在一些历史遗迹中追寻到传说时代的主要历史人物。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有一个中华三祖堂。大殿的门前有一对联“融部族福泽子孙,创文明光照天地”,赞颂中华三祖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一个是融部族,另一个是创文明。 【PPT第6页】 进入殿内,我们可以看到被供奉的中华三祖的人像,中间是黄帝,右侧是炎帝,左侧是蚩尤。他们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主要历史人物。 【PPT第7页】 同学们可以接合《历史上传说中的部落分布》图,具体了解一下这三位人物。第一位是炎帝,相传他出生于姜水一带,今天的陕西岐山附近,是姜氏部落的首领,有神农氏之称。第二位是黄帝,相传他出生于姬水一带,今天的陕西中部一带,他是姬姓部落的首领,《史记》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所以,黄帝也称之为轩辕氏。第三位是蚩尤,相传他出生于东夷,今天的山东一带,是东夷部落的首领。 【PPT第8页】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和创造。 Q.大家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思考一下,传说中炎帝有哪些发明呢? 同学们可能会找很多内容,比如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和历法等。简单归纳一下,我们发现传说中炎帝的发明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教百姓如何进行耕种;第二个神农尝百草,教百姓医药。 Q.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传说有哪些考古依据呢? 在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遗址中,我们能够找到相关的依据。例如,关于种植五谷,在上节课所学的原始农业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种植栽培稻、粟和黍的国家。关于陶器的发明,我们已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彩陶和陶器制作作坊的相关遗迹。 Q.你认为传说和史实有什么联系呢? 通过前面两个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认识到传说和史实的联系是,传说反映了一定的史实,但有可能存在着夸张的表述。

中国古代史(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中国特点: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 意义: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2.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3.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神话传说中的起源: 内容:炎黄传说 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 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 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②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③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也可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佐证。 2.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材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 材料: 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 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历史的载体及价值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C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D.饲养水平的提高 【解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原始农耕的出现,使原始居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2.“囊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最符合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A ) A.河姆渡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元谋人 【解析】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均生活在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不懂得凿井取水和农耕,仍处于采集和渔猎阶段;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A项符合题意。 3.人类社会迈进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C ) ①村落的产生②火的利用③阶级的分化④国家的出现⑤文字的发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解析】一般来说,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产生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4.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这一知识点后,某班同学计划以此为素材,设计一节活动课。你认为下列不能作为活动课主题的是( D ) 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B.从尼罗河到恒河之旅 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D.原始人类的代表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大河流域”四个字,原始人类与此没有关联。 5.下图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该地属于( B ) A.黄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解析】从地图中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可知此处为两河流域。 6.下列遗址或出土的文物中,能够反映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有( A ) ①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②东北辽河流域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③河南濮阳市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堆塑④良渚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出土的玉琮等大量玉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属于________。2020年是抗日战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课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课时) 教学目标: 1、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的史料价值。 2、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3、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皇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皇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 因。 4、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和抵御自 然灾害的措施。 教学重点: 1、了解传说故事中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2、理解炎帝和皇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3、禅让制。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叙述:同学们,学习了前两课之后,我们了解了一些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 在第三课中,我们将从人们的传说故事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的方方面面。 二、新课教学: (一)英雄史迹: 阅读:图1-27。 归纳:(1)《吉尔伽美什》史诗表现了古代巴比伦人认识自然法则、探索人生奥秘的朴素愿望,史诗颂扬的是为民建立功勋的思想和英雄行为,有很大的历史和认识意 义,其为民造福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 (2)《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半神话半历史的“史诗”,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图1-27的《〈吉尔伽美什〉泥版文书》同时又是一件相当 珍贵的文物。

(3)《吉尔伽美什》史诗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社会生活和正在形成的阶级关系,它大体上概括了那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阅读:图1-28。 提问:知道“木马计”的故事吗? 阅读:课本第16页第三自然段。 归纳:《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由民间口头创作,少数人加工而成的。民间传说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所以称为《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伊里亚特》通过神话故事描绘了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人攻打特洛伊的战争故事。(特洛伊城:《木马计》。) 转承:你还听说过哪些有关于我国远古时代的英雄传说故事吗? (二)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了解:远古时代我国境内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如此众多的氏族和部落的存在,他们间难免会为各自利益而发生冲突,甚至导致战争。也就有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他们联合战胜了蚩尤等传说故事,反映了中国向文明时代过渡时期部落联盟冲突和合并的情况。 阅读:图1-29及左边文字。 介绍:炎帝,姓姜,号神农氏。是中国医药、农业的创始者。 提问:你能读懂图中文字的意思吗? 归纳:图中的神农正在教他的部民耕地和辨认百草。图中神农形象为牛首人身,这也许是因为牛在中国原始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提问:传说中的炎帝与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在生产与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的贡献? 归纳: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为人治病,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音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讨论:为什么炎帝、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归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炎帝和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当时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他们带领人们从野蛮向文明发展,所以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阅读:图1-30。 归纳: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上,传说,黄帝乘龙升天后,人们将他的衣冠埋在这里。 阅读:教材,分析第17页的问题。 问题: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

炎黄传说的六个故事

炎黄传说的六个故事 战神传说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蚩尤有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

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 仙人授道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

龙的传人设计

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远古祖先的传说》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本课涉及“炎与黄帝的发明”、“黄炎联盟的形成与发展”、“尧舜禹”知识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并记住远古祖先的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水平,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理解华夏民族形成史,培养崇敬中华人文始祖的情感。 设计思路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炎黄传说。所以,数字故事《龙的传人》牢牢抓住从云端上的民族到炎黄子孙的那些传说,试图通过图片视觉刺激,”炎黄第一鼓”“龙的传人”背景音乐鉴赏等感官体验,以期唤醒民族意识——炎黄是中华人文始祖,我们是炎黄子孙,以期共鸣强化民族意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得益于同种同魂。 使用说明 本数字故事《龙的传人》,主要用作《远古祖先的传说》教学课件,亦可用作川教历史八年级下,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和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新课导入视频。 案例1《远古祖先的传说》 看数字故事探究:什么是传说?你知道哪些关于远古祖先的传说?读课文,发现炎黄与我们有何关系?(黄炎联盟——血脉——炎黄子孙,炎黄发明——文脉——人文始祖)课文结束时,齐唱《龙的传人》! 案例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看数字故事引入: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读课文,指出民族分布格局、解放前后民族现状,你怎样促动中华民族一家亲。请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主题写一寄语。 案例3《“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看数字故事引入: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谁?作为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我们应有怎样的担当?读课文,指出当前祖国统一现状,怎样解决港澳台问题?(基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

植物繁茂)P6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生活时间生活地点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头部保留猿类特征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距今18000年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氏族公社(血缘)人工取火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思考。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1、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

七下社会新教材《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教学设计(公开课)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历史的区别。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了中国的典型的传说故事,讲述了向文明时代过渡的传说时代,突出了先民的创造和文明成就。 古代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 传说时代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教材通过不同角度与层面,如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杰出人物与人民大众等,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从史前社会向文字、国家出现的文明时代过渡的社会特点。另外,课文所选区域均为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为学生进入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2、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 3、通过尧、舜“禅让"的事件,初步理解禅让制。 4、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尧、舜“禅让”的学习,培养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美德; 3、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传说时代所取得的文明成就;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传说故事中体现出的史料价值;禅 让制。 2、难点:理解传说故事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主式学生学习; (2)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将同学们分成小组,准备相关资料(如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探究问题、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搜集中国(如炎帝、黄帝和尧、舜、禹)英雄人物的故事,整理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之后,伴随着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然而在当时,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的前辈们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中所描绘的远古时代就是传说时代,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从人们的传说故事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的方方面面。” 讲授新课 (一)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教师设问:在中国,虽然没有史诗,但有许多远古时代的传说,同学们能说说你们知道的中国远古时代的传说吗?要点提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炎黄传说、夸父逐日、尧舜禹禅让传说、大禹治水传说等 教师讲解: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很多故事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意义的只有三个:炎黄传说、尧舜禹禅让传说和大禹治水传说。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篇一: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在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不受重视,只有在高中文理分班之后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而相对于数学、英语等大学科仍处于弱势地位。一面要成绩,一面又不受重视,中学历史教学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教师个人魅力,上好课吸引学生则至关重要。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必须上好起始课,纠正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提高历史学科地位。所以,我每次接高一新生都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并且能够引导一些优秀同学和文理不确定的同学在分班时选择文科,为文科班争取好生源。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

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绝不固守教材,而是大胆整合教材,明确课堂主题,线索清晰,采用问题教学法,设计问题串,将课本主要内容分解,环环相扣,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高效率的学习。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因此,设计问题很关键,要吃透课标、教材,要有一定的史学理论基础。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有人所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学科,其实不然。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关键看老师如何把握。历史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 一、二、三,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所谓历史,英文history,拆开就是hi---story,就是跟故事打招呼,聂幼犁教授也主张历史讲 故事,这也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对历史人物、事件有自己粗浅的看法。根据这一特点,我依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祖国的知识

祖国的知识 我了解到祖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曾经居于世界前列,四大发明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有着很丰富的传统节日。我知道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瑶族人民的赶鸟节,侗族青年的土王节,壮族人民的吃立节,彝族人民的跳公节,苗族人民的龙船节,都是非常有趣的传统节日哦。 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胜古迹。我知道秦始皇兵马俑和万里长城都是世界奇迹哦,那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还有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颐和园、桂林山水、承德避暑山庄等许多旅游胜地,在我们长大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炎黄传说 在我们神州大地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两个部落,他们的首领分别是炎帝和黄帝。在今天黄河中下游一带繁衍生息,经过无数次的战争、迁徙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华夏民族,因而说我们都是炎、黄的后代,称之为炎黄子孙。 节日的来历,故事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国庆节的来历、故事和习俗 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10月1日是我国的国庆节,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国庆节呢?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 悬挂国旗,唱歌跳舞。国家会组织群众游行,阅兵式等活动 有关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海外华人渴望回归祖国的诗歌 《七子之歌》这组著名的爱国诗篇。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被外国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等祖于是创作国宝贵的领土比作离开了母亲的七个孩子。全组诗歌以简朴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饱受凌辱与苦难的广大民众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急切愿望,抒发了他们(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愫。诗中那一声声饱含血泪的呜咽、呼唤,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导学案)

8.3.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主要贡献以及尧舜禹的传说,了解考古发掘和古史传 说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传说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与推测,了解传说体现出的 史料价值;通过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说明炎帝和黄帝被尊为 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通过大禹及其父亲不同治水方式的比较, 理解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体会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 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炎帝和黄帝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贡献,考古发掘与古史传说的作用。难点:对禅让制的看法,尊重自然规律。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 一、课前预习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其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史传说中的故事浓缩地反映了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 2.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和。3.在尧舜禹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 。4.距今约4000 年前,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二、课堂互学 1、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掘印证了哪些传说内容?请列举三项。 2、你认为关于黄帝、炎帝的传说,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人们的想象? 3、“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 防风之君后至, 而禹斩之。” 《韩非子》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史记•夏本纪》(1)你了解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方法跟他父亲鲧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上述古书中描述大禹的上述事情是历史的真实吗?为什么?

福建省2021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福建省2021年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 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 传说。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 种体裁。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 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过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 时代的历史文化。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事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 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在被考古发掘印证 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 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 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 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添加至炎黄及炎 黄时代,流传至今。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 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 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 明显的世俗化特征。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 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 现代人所讲的炎黄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摘编自尹全海《炎黄学研究对象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炎黄传说是一种口头叙事,它的体裁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与诗歌等。 B.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是原生形态炎黄传说。 C.衍生形态炎黄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主要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 D.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也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及“传说时代”,为下文论述炎黄学研究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B.第一段分析湖南流传的炎黄传说,旨在论证衍生形态炎黄传说的世俗化特征。 D.文章先论述炎黄学研究什么,再论述如何研究,按从内容到方法的顺序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经后人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炎黄传说,也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史实。 B.没有知识精英传播炎黄时代历史知识,“依然活着的历史”就难以存续。 C.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越深入,发掘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就越有可能。 D.考古技术的进步与研究取向的调整,对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并无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 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 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