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改革措施与效果

3.20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改革措施与效果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学院构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同向同行育人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院于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完善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明确写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在教育部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基础上,重新梳理5门思政课学时、学分。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教法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加强学院思政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德为先,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了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和推广了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

1.全面使用“马工程”统编教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

2.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学院思政课教师及教师的思想政治性进行相关培训,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鼓励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德育元素,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

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始终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3.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广泛使用“超星尔雅”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思政课基础知识网络考试,真正发挥网络学习对于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超星尔雅网络课合同和课程运行报告作为支撑材料1)

4.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育人。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为此口腔医学系通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例如为了振奋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整体思政素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歌合唱汇演,演唱的《国家》,既气吞山河又无比深情,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展示学生对国家的美好祝福及愿意为小家大国奋斗的决心。(支撑材料2)

通过这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向同行育人体系

1.抓好“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修订完善课程建设规范和优质课程评价标准,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

(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改革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与题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努力增强育人实效性。进一步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学院深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知信行合一为导向,着重从实践教学、文化融入、网络教学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

3.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育人模式。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人文艺术类专业课

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通识课、专业课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加强互动交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5.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改革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协同联动。建立教务部、教质部、党委工作部(宣传部)、人力资源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学生工作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口腔医学系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定期对课程思政

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院系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评价。四是提供充足经费支持。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或立项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院系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支撑材料:

1.2018年秋季学期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尔雅课程运行报告

2.口腔医学系参与学院爱国主义思政教育实践

3.口腔医学系参与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歌合唱汇演

4.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评委会(理论课)授课质量评价表及听

课记录

5.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开展2019年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

订工作的通知

6.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思政课教学安排与要求

7.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师资培训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