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进展

发表时间:2012-03-23T09:34:08.2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钦梅

[导读] 另外,对于脑转移伴发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进行急诊手术,以争取达到治愈。

王钦梅(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妇产科广西柳州 545007)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146-0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组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肿瘤,是目前唯一可以通过化疗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于2000年建议将侵蚀性葡萄胎(IM)和绒毛膜癌(CC)合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并根据病变范围分为无转移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和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1]。临床以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为多见,而转移性滋养细胞肿瘤以肺转移最常见、脑转移最凶险,故为本章介绍的重点。

1 诊断

hCG水平是临床诊断GTN的主要依据。近年发现,hCG分子在体内经各种代谢途径生成各种hCG相关分子,故体内除规则hCG外,还有其他hCG结构变异体,若能同时测定血液和尿液中的规则hCG及其结构变异体,有助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影像学检查虽不是必要的诊断依据,但亦有重要诊断价值。侵蚀性葡萄胎病灶区的血流丰富程度往往高于其他子宫疾病,而且常能探测到动静脉瘘的频谱波形。此类频谱的出现提示血管受肿瘤侵蚀,发生动静脉吻合,有助于与其他妊娠有关的良性疾病鉴别。

2 治疗

在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成立后,必须对患者作治疗前评估。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FIGO妇科肿瘤委员会于2000年审定并于2002年颁布的临床分期,该分期包括解剖学分期和预后评分系统两部分,其中规定预后评分总分≤6分为低危,≥7分为高危。FIGO分期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目前对滋养细胞肿瘤的处理主张采取分层个体化方案治疗。原则上以化疗为主、手术和介入治疗及放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

2.1化疗

甲氨蝶呤(MTX)、放线菌素D(Act—D)、5-氟尿嘧啶(5-Fu)、足叶乙甙(VP-16)是治疗低危GTN的有效药物。但由于VP-16有诱导第二原发癌的可能,而5-Fu的不良反应较大,目前国外把MTX、Act-D作为治疗无转移和低危转移GTN的首选药物。

高危GTN化疗方案首推以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或EMA/CO方案。目前国内外将EMA/CO方案作为高危GTN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初治完全缓解率及生存率可在80%以上。

对于晚期多发转移,特别是脑转移的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后,EMA/CO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EMA/CO发生耐药或治疗后复发者,采用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足叶乙甙/足叶乙甙、顺铂(EMA/EP)和(或)联合手术治疗后可获得70%~81.4%的完全缓解。另有报道采用以紫杉醇-顺铂为基础的三线化疗方案治疗高危的转移性绒毛膜癌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并在末次化疗后的21个月持续无复发。

2.2手术

自从化疗药物治疗滋养细胞肿瘤取得成功后,手术便成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虽不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首选治疗,但对于子宫原发灶或转移灶破裂发生大出血者,手术能及时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对不能确诊或子宫、肺内病灶久治不愈,以及对化疗耐药者,手术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选择手术可促使HCG早日转阴,提高治愈率,减少化疗疗程,减少化疗可能引起的毒性反应,减少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讲,术前化疗1~2个疗程可减少术中出血及术中肿瘤播散;术中操作要轻柔,见破裂穿孔者,以无菌纱布覆盖穿孔处,尽量避免挤压子宫,防止肿瘤组织种植、扩散;术后仍予化疗控制病情,避免复发。

2.3放射治疗

目前应用较少。根据不同转移部位选择剂量。

2.4介入治疗

采用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可通过动脉造影快速明确出血部位,并准确予以栓塞该处血供,达到及时止血目的,可避免手术切除子宫。

3 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滋养细胞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阴道和肺,偶见于脑、肝、脾等脏器的转移。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大多为绒癌。由于滋养细胞的生长特点是破坏血管,各转移部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局部出血。转移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以同时出现原发灶和继发灶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原发灶消失而转移灶发展,仅表现为转移灶症状,若不注意常会误诊。

3.1肺转移

肺转移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常呈急性发作,但也可呈慢性持续状态达数月之久。在少数情况下,可因肺动脉滋养细胞瘤栓形成造成急性肺梗死,出现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功能衰竭。但当肺转移灶较小时也可无任何症状,仅靠胸部X线摄片或CT作出诊断。

由于近代化疗的进展,其中90%的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达到治愈,小部分患者会发生药物耐药,这部分病例经多个疗程化疗后血hCG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肺转移瘤吸收至一定程度后不再缩小,产生相对耐药,此时,如果肺部病灶局限,辅助进行肺叶切除术切除肺转移瘤常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有资料显示,只有在血β-HCG达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时进行手术,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2脑转移

脑转移患者经常发生颅内出血、硬膜下出血,甚至发生脑疝,并以此为首发症状出现,病情多较凶险,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上,除多药联合全身化疗外,鞘内化疗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对于脑转移伴发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进行急诊手术,以争取达到治愈。

总之,对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应做到:熟悉各种抗癌药物的特点;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和用药方法;合理联合用药,多途径用药: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部门妇科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是滋养细胞的恶性病变,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和胎盘部分滋养细胞肿瘤。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可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60%继发于葡萄胎,30%继发于流产,10%继发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 三、临床表现 1、不规则阴道流血 2、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 3、卵巢黄素化囊肿 4、腹痛 5、假孕症状 6、仅少数病例发生子宫外转移,受累部位包括肺、阴道、脑、肝、肾及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四、病情观察要点 严密观察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记录出血量,出血多时除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外,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及时做好手术准备。认真观察转移灶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五、治疗原则 1、手术:首选,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妇女病灶局限于子宫、卵巢外观正常可保留卵巢。 2、术后辅助性化疗:仅限于有高危因素者。 3、随访:对早期发现滋养细胞肿瘤有重要意义。随访内容:HCG定量测定、注意有无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妇科检查,定期或必要时作B型超声、胸部X 线摄片或CT。HCG随访:葡萄胎清宫后每周一次,直至连续3次正常,然后每个月一次持续至少半年,此后可每半年一次,共随访2年,国外也推荐每2个月一次,共随访1年。 4、避孕:时间一年;避孕套或口服避孕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活动无耐力:与化疗副作用有关。 2、情境性自尊低下:与较长时间住院和接受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转移、阴道转移、脑转移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佚名分享| 收藏 摘要综述和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耐药逆转剂、反义药物、端粒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性;拓扑异构酶;酪氨酸激酶;法尼基转移酶;血管生成;端粒酶 ABSTRACT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roaches in anti-tumor drug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ed in this manuscript, including new agents of traditional cytotoxity,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farnesyltransferase inhibitors, 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s, antisens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s, telomerase inhibitors and so forth. KEY WORDS Anti-tumor drug; Cytotoxicity; Topoisomerase; Tyosine kinase; Farnesyltransferase; Angiogenesis; Telomerase 近几年来,肿瘤化疗取得了相当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特别是对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有了突破,但对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的治疗未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药学家和肿瘤学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必须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着手,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使肿瘤本质正在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今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有以下几点:①以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②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③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酶、受体、基因)靶点;④大规模快速筛选(High-through put screening);⑤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组合化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DNA芯片、药物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与药理学结合)等。 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目前国内外关注的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和相应的新型抗肿瘤剂或手段有:①以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为靶点: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M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细胞周期调控剂;②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③减少癌细胞脱落、粘附和基底膜降解:抗转移药;④以端粒酶为靶点:端粒酶抑制剂;⑤针对肿瘤细胞耐药性:耐药逆转剂;⑥促进恶性细胞向成熟分化:分化诱导剂;⑦特异性杀伤癌细胞:(抗体或毒素)导向治疗; ⑧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肿瘤治疗增敏剂;⑨提高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生物反应调节剂;⑩针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基因治疗——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 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 本文将就其中一些热点领域及其最新进展作一简述。 1 新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 目前或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传统细胞毒性药物仍将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主体。细胞毒性药物

近十年抗肿瘤药物进展研究

近十年抗肿瘤药物进展研究 摘要:癌症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为了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希望能早日掌握这种疾病,并找到治愈的方法,为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的简介及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旧药改良、药物联用技术、治疗手段技术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十年来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关键词:抗肿瘤进展改良新药合成靶向治疗 一、肿瘤及抗肿瘤药物的概念 [1]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抗肿瘤药物是指抗恶性肿瘤的药物。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发病前期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发展到晚期的肿瘤比较难控制其生长,还会有癌细胞转移的致命危险。要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需要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找出能治愈肿瘤的方法,为世界的人民带来福音。 进十年来抗肿瘤药物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改良以及靶向治疗方面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二、肿瘤的治疗方法 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三种治疗手段各有各的特点,互相补充。化学药物治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分化的一种治疗手段。抗肿瘤药的两大障碍选择性不强,毒性大和耐药性,因此用化疗的方法无法根治。靶向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直接对病灶进行用药,有目标的进行用药治疗,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效率。降低要药物对其他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三、进展 近十年来在我国的抗癌药物研究领域没有特别有效的特效药,主要原因在于新药研究的成本加大和研究年限的增长。研究方向基本上对准对已有的药物进行改良、以及治疗手段的改进。在对药品改良方面,我国研究成果比较显著。[2]-[7]如改良多烯紫杉醇、物卡莫氟、盐酸吉西他滨、泰克地那林、达卡巴嗪、丙卡巴肼等的合成。在用药联合技术上也有进步,如进一步明确抑瘤宁体外抗肿瘤作用。还有治疗手段的改进以及新发现,如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小分子靶向药物等。 紫杉醇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唯一具有将细胞停止在G2晚期和M期,阻止癌细胞增殖的抗癌药物。它是从红豆杉提取分离而得,因其资源少,分离难度大,所以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一条合成路线少,操作简单的方法,有广阔的发展空间。[8]南鹏娟、姜茹等人通过不对称氨羟化反应一步合成紫杉醇C13侧链,对侧链的羟基和氨基进行保护后生成(4S,5R)-N-苯甲酰基-2-(4′-甲氧基)苯基-4-苯基-1,3-氧氮杂戊环-5-甲酸,进而和7-三乙基硅烷巴卡亭-Ⅲ缩合、去保护得到紫杉醇。结果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紫杉醇C13侧链。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能满足市场开发要求。有望将紫杉醇推向工业化方向发展,给癌症病人带来福音。 随着科研人员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逐渐放宽视线。有抗癌药物单用到联合使用,最大限度的挖掘了药物的治疗价值。某些药物在两种或多种药物联用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第29卷第4期 JOURNAL OF T HE GRADUATES VOL129№4 2008 S UN Y AT2SE N UN I V ERSI TY(NAT URAL SC I E NCES、M E D I C I N E) 2008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3 郑晓克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510080) 摘 要:综述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新进展,包括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 以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分化诱导剂、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而位居第 二。随着分子肿瘤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细胞周期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细胞内促增殖系统成分的过度表达与抑增殖系统成分的缺失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导致癌变。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进展,恶性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等各种基本过程正在被逐步阐明。以一 ,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点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目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焦点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针对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导致这一转变的本质根源在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由于主要作用于DNA、RNA和微管蛋白等与细胞生死攸关的共有组分,致使其选择性低、毒性大。相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组分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及不同类型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差异的存在及阐明使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面临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正是上述差异使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相互区别。靶向这些组分的抗肿瘤药物不但可望降低毒性,而且可实现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效益最大化。 3收稿日期:2008-10-08 作者简介:郑晓克,女,1982年生,汉族,河南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8级药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研究,电子邮箱ki2 ki118576@s ohu1com。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华西药学杂志 W C J P S  2008,23(3):364~366 蒙、抗原疫苗等[8] 。中国在从事口服胰岛素方面的研究己有些成果。全球己核准临床使用的近一万多种药物中,生物大分子药物不到 120种。作者实验室提出的“ATTE MPTS ”生物大分子药物 传送系统己证实可以将溶血栓的t -P A 酶类药物的功能限制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但不产生因药物而引起内出血的不良反应[9,10]。 212 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需克服的困难 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使用及高效化面临着数项困难。对作用物的靶向选择性低,导致严重的附带性不良反应;多种生物大分子药物(特别是蛋白质存在强免疫原性)可引发宿主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大多数蛋白质或基因药物易被体内酶类所降解,需要频繁给药;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形态学复杂,具有多晶型、多构象和多尺度,且不同尺度的晶体准晶的不同型态结构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传送系统的实施有着极重要的影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多依靠次级键维系,稳定性低,且易形成超分子组装的聚合体,可增加净化、分离与复制的困难。因此,从事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研究,除了致力于传送系统的设计与建立外,还需考虑其在传送系统制备过程中维持药物最佳结晶形态、最高结构稳定性和活性,以及在组织和器官上的分配特性。 3 展望 中国在蛋白质药物、纳米载体药物传送系统、创新口服剂型及透皮释药、抗体研究、药物结晶学和形态学以及给药系统的药代和药动研究的技术平台等方面均具有深厚的基础。基于此,期盼国家能将发展前沿性、创新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尖端技术及传送系统的基础研究列入国家在药物方面的重点研究与突破的领域之一,使国内外专家对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研究方向达成 共识,成功地组织一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梯队,促进中国药剂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在国际药物市场的竞争力。参考文献: [1] 李婧.浅谈研究开发医药制剂的重要性[J ].中国药事, 2000,14(5):302-303. [2] 徐铮奎.畅销世界的十大医药制剂及今后几年新药开发动向 [J ].中国制药信息,2003,19(12):33-34. [3] L anger R ,Lund D ,Leong K,et a l .Controlled release ofm acromol 2 ecules :B i o l ogi cal studies[J ].J Cont r ol R eleas,1985,2:331-341. [4] 杜光,刘东.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概况[J ].中国药 师,2007,10(6):547-649. [5] YR Duan ,WS Liu,ZR Zhang,et a l .A st udy on PELGE nanop arti 2 cl es as con tr o lleddrug deli very s yste m s for intravenous [J ].Key EngM at er,2005,288,163-166. [6] Xun Sun,You -Rong Duan,Zhi -R ong Zhang,et a l .PE L GE nanoparticles as ne w Carriers for the delivery of plas mid DNA [J ].Che m Phar m B ull,2005,53(6):599-603. [7] Hai -Tao SH I ,Tao GONG,Zhi -Rong Zhang,et al .A ds orp ti on and des orp ti on of insulin on Po r ous Hydroxya p atite M i cros p heres [J ].J Cera m ic Soci J apan,2005,1321(9):579-583. [8] Yang VC ,Park YJ ,S ong H ,et al .App licati on of t he ATTEMPTS for del i very of macr omolecular drugs [J ].J Con tr o ll R el eas e, 2004,101:35-45. [9] Yang VC,Park YJ,Nai k S,et a l .ATTEMPTS :A hepari n /p r o t a 2 m ine -bas ed triggered release syste m for the delivery of enzyme drugs without ass ociat ed side effects [J ].Adv Drug Delivery Rev,2003,55:251-265. [10] Yang VC ,Park YJ .B i oconjugates f o r effective d rug target i ng[J ]. Adv D rug Delivery Revi ews,2003,55:169-170. 收稿日期:2007-10 作者简介刘娱,女,从事医院临床工作。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刘 娱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西昌615000) 提要:综述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关键词:肿瘤;药物;应用中图分类号:R9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103(2008)03-0364-03 60年来,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适中。文献[1] 统计了国内五省市肿瘤专科医院的 抗肿瘤药物中,植物类药、免疫调节剂、抗代谢类药分别居第 一、二、三位。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全球有组织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始于世纪5年代中 期。1955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L )成立了全国肿瘤化疗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全国抗肿瘤药的研究工作;随后欧共体联合组成了欧洲肿瘤治疗协作组织(E OR T C );日本的抗肿瘤药研发始于1973年;而中国抗肿瘤药的研究于1958年就已启动。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的研制是世纪5~6年代抗肿瘤药研制的第一个里程碑(表)。细胞毒性类、激素类 :120020001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3/5的人死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这4大类疾病,而癌症则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2021年全球死于癌症的患者达76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超过70%的癌症死亡案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测至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110万人死于癌症。 而我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癌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第二 大死亡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2.32%,并成为我国城市的首位死因,占我国城市死亡人数的1/4。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但高于亚洲国家如:日本、印度和泰 国等。从不同肿瘤死因来看,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较高。 目前,药物治疗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受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居 高不下的影响,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额也逐年上升。 近50年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工作使肿瘤化疗取得相当的进步,特别是使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 瘤的治疗尚未达到满意的疗效,仍有半数癌症患者对治疗无反应或耐药而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发现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仍然是药学家所必须面对的十分艰巨而长期的使命 与挑战。随着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飞速发展使肿瘤本质得以逐步阐明和揭示;大规 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的进程;抗肿 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今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 以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为主攻对象;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分; 针对肿瘤 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分子作用靶点酶、受体、基因; 大规模快速筛选; 新技术的导入 和应用:组合化学、结构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基因工程、DNA芯片、药物基因组学等。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非选择性单一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 型抗肿瘤药物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然而,面对威胁人类生命 健康最严重的、占恶性肿瘤90%以上的实体瘤至今仍然缺乏高效、特异性强的药物,这一 方面反映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艰难,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还需要新理念、 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 抗肿瘤药物的进展,迎合了抗肿瘤药物研发的要求,为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昭示 着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时代:分子靶向药物提高了部分化疗耐药肿瘤的疗效,在耐受性方 面亦有一定优势,与化疗、放疗的联合,以及靶向药物之间的联合,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这一研究理念已经渗入到全球的抗肿瘤药物开发的各个领域,为提供高选择性、高效、低 毒药物奠定了基础。同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既有助于抗肿瘤药物的治疗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教案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教案 一:题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二:时数3学时 三:目的、要求熟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熟悉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 四:重点、难点葡萄胎的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随访。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诊断、转归、并发症、治疗(重点为化疗)。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转移灶、化疗、预后及随访。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 六:使用教具幻灯 七:思考题1: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有什么不同2: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3: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临床诊断 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随访内容 八:参考书目及章节《妇科肿瘤学》《林巧稚妇科肿瘤学》《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九: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3学时 十:课堂总结 十一:课后预习内容安排 十二:课后辅导内容

阴道癌教案 一、题目:阴道癌 二、时数:1学时 三、目的、要求: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流行病学,病理,预后。 四、重点: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五、难点:治疗原则、放射治疗方法 六、教学方法:大课讲授、幻灯教学 七、使用教具: 幻灯及板书 八、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1学时:阴道癌的流行病学:4分钟 病理:4分钟 临床表现:8分钟 分期:8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8分钟 治疗:5分钟 预后:5分钟 总结:3分钟 九、课堂总结:阴道癌的分期,治疗原则 十、课后辅导内容:阴道肿瘤的种类及临床特点 十一、思考题: 1.阴道癌与外阴癌的治疗原则有何不同?

2.外阴癌分期及治疗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 十二、参考书目及章节:妇科肿瘤学 十三、课后预习内容安排:阴道癌 阴道癌教案 七、题目:阴道癌 八、时数:1学时 九、目的、要求: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了解流行病学,病理,预后。 十、重点: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十一、难点:治疗原则、放射治疗方法 十二、教学方法:大课讲授、幻灯教学 七、使用教具: 幻灯及板书 八、讲课内容及时数安排: 1学时:阴道癌的流行病学:4分钟 病理:4分钟 临床表现:8分钟 分期:8分钟 诊断与鉴别诊断:8分钟 治疗:5分钟 预后:5分钟 总结:3分钟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疗指南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疗指南 新西兰妇科肿瘤协会于 2014 年在 New Zealand Ministry of Health 发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疗指南。 背景及引言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是妊娠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包括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以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PSTT)。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是指需要化疗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N 通常继发于葡萄胎(60%)、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病史(30%),正常妊娠或者异位妊娠病史(10%)。 GTN 最常见于葡萄胎后 hCG 持续增高。孕妇中 GTD 的发病率为1/200-1000,各种族发病率各异,亚洲女性高发,与非亚裔女性相比,二者发病率分别为 1/390 和 1/750,足月妊娠后发病率为 1/50000。此类疾病多见于 15 岁以下的少女及 45 岁以上的中年妇女。 病理机制和染色体倍性 部分性葡萄胎为三倍体,一条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两条来源于父亲。此类胚胎通常于妊娠 8-9 周死亡,多见于双精子受精。完全性葡萄胎常常为二倍体,源于父系染色体复制或者双精子与空卵子结合(缺乏母体基因)。染色体核型通常为 46 XX(单精子复制其 DNA,75%)

或者 46 XX,46XY(双精子妊娠,25%)。胎盘部位肿瘤为二倍体,源于正常胚胎或者完全性葡萄胎。 临床表现 1. 妊娠期早孕期的不规则阴道流血,较高的 hCG,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剧吐,子痫前期和甲状腺机能亢进;超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常见于完全性葡萄胎。 2. 肉眼的组织学表现部分性葡萄胎通常和正常妊娠物相似,因此常常被漏诊;完全性葡萄胎表现为串状葡萄样组织,通常仅见于妊娠中期,由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通常早期即被诊断,因此这点也很少见。 3. 妊娠后不良事件妊娠结束后持续阴道流血是罹患 GTN 的高危因素,妊娠后出现持续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时应行尿妊娠试验,呼吸困难或神经学异常表现等转移症状很少出现,阴道 GTN 通常发生于穹窿或者前壁下段,由于血管丰富通常出血严重,因此应该避免活检。各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要点 1. 葡萄胎:根据基因型和病理特点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葡萄胎,早期妊娠时(小于 8-12 周),HE 染色很难区分二者的病理,因此常常需要染色体分型和 p57 免疫组化来鉴别诊断。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仅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多肽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且分子量小、来源广泛,具有低毒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抗肿瘤活性肽可特异性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组织,与肿瘤生长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将从抗肿瘤多肽药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关键词】多肽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且中国占相当庞大的病例数。药物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对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医药研发的热点。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多肽类药物不仅毒性低、活性高、易于吸收,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抗肿瘤作用,而且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因此,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一、抗肿瘤多肽的来源 1、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 天然活性多肽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可经过特殊提取分离工艺直接得到。近年来,对某些多肽经修饰加工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们可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特异性杀伤、抑制肿瘤细胞,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 1.1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 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肤,它们是非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如多黏菌素(polymyxin)、杆菌肽(bacitracin)、短杆菌肽(gramicidin)等,主要是由细菌产生,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这类微生物产生的抗菌多肽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细菌抗菌肽又称细菌素,是最常见的一类抗菌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可分泌。细菌中已发现杆菌肽、短杆菌肽S、多黏菌素E和乳链菌肽(Nisin) 4种类型抗菌肽,能特异性杀死竞争菌,而对宿主自身无害。例如[1],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该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支原体、抗真菌活性和一定程度的抗细菌活性。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 1.2动物源抗肿瘤多肽 动物源多肽主要是指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抗肿瘤多肽。如,有些哺乳动物来源的抗肿瘤多肽对淋巴瘤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免疫原性低;此外,还有Berge [2]等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来源于牛科动物乳铁蛋白Lfcin B的9肽LTX-302 ( WKKWDipKKWK )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其对淋巴瘤细胞A20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为16 μmol·L ̄1。 多数研究表明,从天蚕中分离出的天蚕素Cecropin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Cecropin A 和Cecropin B对膀胱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对所有膀胱癌细胞系的IC50为73.29~220.05 μmol·L ̄1,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破坏靶细胞膜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溶解和细胞破坏[3]。

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张建民)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317500) 张建民 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分类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包括一组各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形态学物点和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病变。WHO分类中包括了滋养细胞肿瘤,一些有转化为肿瘤的异常胎盘形成病变和少数良性瘤样病变。 2003年WHO子宫体肿瘤组织学分类中的滋养细胞疾病分类 滋养细胞肿瘤 绒毛膜癌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水泡状胎块性妊娠(异常形成的胎盘) 完全性水泡状胎块 部分性水泡状胎块 侵袭性水泡状胎块 转移性水泡状胎块 非肿瘤非水泡状胎块性滋养细胞病变(滋养细胞良性瘤样病变) 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 超常胎盘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上一版的WHO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分类比较,删除了持续滋养细胞疾病,因其依据生化检测,诊断不取决于形态学。 2滋养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the morphological morphology and biology of trophoblastic cells) 滋养细胞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绒毛滋养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按细胞形态特征以往一直分为细胞滋养细胞(cytotrophoblast,CT)和合体滋养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ST), 近年来分为三类,即细胞滋养细胞、中间滋养细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T)和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又称朗罕细胞(Langhans’cell)是生发性滋养细胞,而合体滋养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滋养细胞,分泌大部分胎盘激素并构成与母体循环的界面。中间滋养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滋养细胞,既具有细胞滋养细胞又具有合体滋养细胞的一些形态和功能特征,并有包括X细胞、间质(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等在内的数个名称。由于其形态和功能,包括激素分泌介于CT和ST之间,病理学家将之称为中间滋养细胞。绒毛滋养细胞主要由CT和ST组成,有少量IT;绒毛外滋养细胞由IT组成。IT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包括位于锚绒毛滋养细胞柱的绒毛IT,位于种植部位的种植部位I,胎盘隔和滋养细胞岛的IT相当于种植部位IT,以及位于绒毛膜和胎膜的绒毛膜IT。 胎盘部位(种植部位)(placental site (implantation site)) 妊娠时子宫内膜蜕膜化,其特征为间质细胞变为蜕膜细胞(decidual cells),开始出现于螺旋动脉周围,以后遍及子宫内膜,甚可见于子宫颈、卵巢和盆腔腹膜等处。蜕膜细胞一般为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胖梭形,核圆或卵圆形,染色质细,核仁小而明显,常呈铺砖状排列。间质中还有巨噬细胞、颗粒细胞和一些淋巴细胞等,且细胞外基质增多,水分也增多。当胚泡着床后中间滋养细胞从锚绒毛附着处侵入宫内膜,并在植入胚囊处的宫内膜形成种植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放射治疗联合抗肿瘤血管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超过半数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接受放射治疗[1]。如何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综合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传统上放射治疗与手术、化疗以及热疗等都有过密切的配合和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走进临床,其抗肿瘤的特异性和选择性更强,也使放射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可能,其中抗肿瘤血管治疗对血管的作用直接影响肿瘤氧分压,与放射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与放射治疗针对的靶点各不相同,两者联合应用理论上在不增加治疗毒性的情况下可增加治疗疗效,其联合应用正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1血管生成与肿瘤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的基础上通过“芽生”的方式形成的新生毛细血管;是肿瘤血管形成的主要形式。肿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诱导新的血管生成,以提供肿瘤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同时通过血管向其它组织运输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它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许多细胞因子、细胞基质及蛋白水解酶的相互作用;现在大多数人已经接受“血管生成开关”的观点,认为血管形成主要受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不仅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还有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许多外来因素如放射治疗、肿瘤内环境因素(缺氧及PH值下降)等均可促进VEGF的表达和分泌。肿瘤细胞正是通过改变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局部平衡,激活宿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向肿瘤方向迁移并形成管腔,从而形成了肿瘤的未成熟血管。肿瘤血管的生成处于一种失控的无序状态,与正常血管相比在细胞组成、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等方面均不相同。肿瘤血管缺乏完整的平滑肌和基底膜结构,管壁较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相间排列在肿瘤血管内表面,形成“马赛克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较大间隙,基底膜不完整导致渗透性增强;血浆白蛋白漏出导致组织间隙压力增加;肿瘤血管高度无序、迂曲、膨胀、粗细不均以及分支过多,可导致血流紊乱、缺氧及酸性物质堆积区形成。在这些乏氧区,肿瘤上调血管生成因子以防止细胞凋亡,可能与放疗失败的原因有关。恶性肿瘤不仅诱导其本身血管新生,还刺激肿瘤邻近组织血管新生,为其恶性增殖进一步提供所需营养和氧气,如果没有血管新生,大部分肿瘤则处于休眠状态,直径不超过2~3mm[2 ]。 2放疗与血管生成 放疗后将导致强烈的血管生成[3]。Gorski等报道,各种癌细胞株放疗后的VEGF 的表达水平将直接被上调[4],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放疗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以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活化,并调控酪氨酸激酶、MAPKs以及ras基因相关激酶细胞间信号通路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以及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放疗也能够活化EGFR ,EGFR又能活化MAPK通路[5],MAPK通路又促进一些转化因子如TGF-β和VEGF等的表达。放疗本身也可以上调并增强血管生成通路而引起放射抗拒。放疗后经常可以看到肿瘤细胞增殖明显,可能就是血管生成通路被上调的结果[6];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虽然肿瘤在放疗后多数出现再氧合现象,但有些肿瘤却对放疗毫无反应,可能是放疗后其它调节血管生成的因素比如血管渗透性的增加、组织间静水压的增加,肿瘤血流灌注的下降、耗氧量的增加、乏氧增多以及肿瘤存活通路的上调等的作用结果[7-9]。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将导致HIF-1表达水平升高[10], HIF-1通过调节依赖VEGF的信号传导途径和非依赖VEGF 的信号传导途径[11],从而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所有那些因素共同刺激放射治疗后肿瘤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血管的形成,引起放射敏感性下降,放射抗拒。放疗与血管生成对于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十八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主要包括葡萄胎、侵蚀性 葡萄胎、绒毛膜癌(简称绒癌)及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 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2000年国际妇产联盟( FIGO)建议可 不以组织学为分类依据,将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滋 养细胞肿瘤不同于其他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单列一类。 第一节葡萄胎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是由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 小不等的水泡,水泡间由细蒂相连成串,形似葡萄而得名(图18-1)。葡萄胎分为完 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两类,临床上以完全性葡萄胎多见。 图18-1 葡萄胎及双侧卵巢黄素囊肿圈 一、发病相关因素 葡萄胎发生的确切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完全性葡萄胎可能与年龄、种族、地域、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和葡萄胎病史有关。研究表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病率是北美和欧洲国家的2倍。葡萄胎可发生在生育期妇女的任何年龄,<20岁或>40岁的妇女发生率显著增加;曾有1次和2次葡萄胎史的妇女再次患葡萄胎的概率分别为l%和l5%~20%。 部分性葡萄胎可能与口服避孕药和不规则月经等有关,而与饮食和年龄无关。 遗传学研究表明,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均来自父亲,其中90%为46XX。部分性葡萄胎的核型90%以E为三倍体,多余的一套染色体通常来自父方。说明无论是完全性葡萄胎还是部分性葡萄胎,多余的父源基因是导致滋养细胞过度增生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 (一)完全性葡萄胎 1.巨检表现为官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水泡,其间有纤细的绒毛干相连,形似葡萄,无胎儿及其附属物或胎儿痕迹。 2.镜检①滋养细胞弥漫性增生,种植部位滋养细胞呈弥漫或显著异型;②绒毛间质水肿; ③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④胚胎或胎儿组织缺失。 (二)部分性葡萄胎 1.巨检仅部分绒毛变为水泡,仍有部分正常绒毛存在,常可见胚胎或胎儿,但胎儿多已死亡或伴有发育迟缓或多发畸形。 2.镜检①部分绒毛间质水肿;②滋养细胞局限性增生,常仅为合体滋养细胞增生,种植部位滋养细胞呈局限或轻度异型;③间质内可见胎源性血管;④可见胚胎或胎儿组织。

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定义: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是胚胎外层的滋养细胞发生异常变化的肿瘤性疾患。 1993年WHO规定GTD包括: 葡萄胎(HM hydatidiform mole), 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病变,病变局限于子宫腔内,不侵入肌层,也不转移至远处。 侵蚀性葡萄胎(IHM 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又称恶性葡萄胎,或破坏性绒毛膜瘤。病变已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近处或远处器官。 绒毛膜癌(CC chorio caici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不仅造成局部严重破坏,并由此而转移至其他脏器或组织。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 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滋养细胞肿瘤,多属于良性,只少数可发生转移而致人死亡。80%--90%继发于足月产后,少数也可发生于流产或葡萄胎后。临床表现在产后子宫复旧不佳,并有淋漓出血,经刮宫标本镜检在成堆活跃滋养细胞。也有产后多年才出现阴道流血,易误认为另一次妊娠,血清HCG测定值一般不高,亦有阴性者。 除葡萄胎外,其余属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tumor) 特点: 1、组织来源:滋养细胞系来源于受精卵发育至囊胚期细胞分化所形成的滋养层,属于胚外层细胞,而其他肿瘤多来自胚胎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所发育而成的各器官。 2、细胞成分:具有男性成分,属半异体细胞,滋养细胞肿瘤在体内生长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性能。 3、免疫原性:异体细胞入侵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但至今为止未找到特异性抗原,滋养细胞也不受母体排斥。 4、临床表现:这类肿瘤生长极快,具有较强的亲血管性生物学特征。很早即可通过血液转移,病情进展快。 5、病程较清楚:几乎均继发于妊娠之后,发病时间可以追溯,容易观察病程变化的全过程。 6、病理特点:病理有大量的细胞分裂相,这类肿瘤细胞参与增殖数目的多,增殖周期短。 7、产生激素:特异而敏感的肿瘤标记物-HCG。 8、对化疗极敏感:滋养细胞肿瘤是肿瘤中对化疗最敏感的肿瘤。 流行病学 总体发生率: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差异较大,在日本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1000次妊娠,约三倍于北美及欧洲的发生率。我国流行病调查曾表明,葡萄胎平均发生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第32卷第5期 2011年9月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2No.5 Sept,2011 作者简介:张迪,女,1985-,医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研究 通讯作者:戈伟,男,1960-,教授,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研究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张 迪 综述 戈 伟 审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摘要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关键词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血管生成 中图分类号 R7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52(2011)05-0705-04 Advance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ZHANG Di,GE Wei Dept.of Onc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 Abstrac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s a new approach for tumor treatment,with the advantages oflower toxicity and higher efficiency.This approach has become a critical focus of tumor research.It include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anti-angiogenesis drugs,cyclooxygenase- 2inhibitors,anti-CD20monoclonal antibodies,etc.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 show that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umor.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ro- gress of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Tumor;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An- ti-Angiogenesis 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已在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治疗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等特点[1]。它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进展及转移的效果。这类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靶向性和非细胞毒性特点,主要对肿瘤细胞起调节和稳定作用[2]。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 1.1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性IgG单克隆抗体,可高效、特异地结合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段,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抑制受体磷酸化,从而阻断下行信号传导。Cun-ningham等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依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发现,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有显著疗效[3]。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报告了30多年来首个关于改善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总生存率的随机临床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可以增强传统化疗的效果,显著延长总生 DOI:10.14188/j.1671-8852.2011.05.030

讲稿(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妇瘤科教研室 潘忠勉副教授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了解葡萄胎的发病因素 ?熟悉葡萄胎、侵葡、绒癌的病理特点 ?掌握葡萄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熟悉葡萄胎的随访内容及方法 ?掌握侵蚀性葡萄胎、绒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了解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自学) 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 第一节葡萄胎 定义: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终末绒毛变成水泡,相连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又名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分完全和不完全性葡萄胎。 一、相关因素 真正发病原因不明。 1、完全性葡萄胎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1)发生率的地域差异、种族差异。 亚洲和拉丁美洲最高,北美和欧洲国家较低。 同一种族居住在不同的地域,发生率不同。 完全性葡萄胎病因 ?(2)营养状况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 ?饮食中缺乏vitA和动物脂肪者发生率高。 完全性葡萄胎病因 ?(3)年龄也是高危因素 ?大于35岁和40岁的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分别是年轻妇女的2倍和7.5倍。 ?小于20岁妇女妊娠时葡萄胎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 (4)前次妊娠有葡萄胎史也是高危因素。 完全性葡萄胎病因 遗传学 (1)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染色体基因均来自父系,但其线粒体DNA仍然来自母系。 空卵受精:90%,核型46XX,基因物质缺损或失活的空卵与一个单倍体精子受精,然后自身复制。 双精子受精:10%,核型46XY,空卵分别与两个单倍体精子(23X和23Y)同时受精。完全性葡萄胎病因 目前认为,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孤雄来源是导致滋养细胞过度增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基因组印迹紊乱有关。 ?(2)部分性葡萄胎 ?①发病率远远低于完全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