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说课稿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说课稿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说课稿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说课稿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北京十中高三物理教师孔祥英,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它是教科版选修3-5 第四章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节内容。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流程。

首先来说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本课内容在旧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却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节,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诞生之后第二节,这就使它在知识方面,有了两个作用:首先光电效应使人们认识了光的波动学说并不能全面解释光的本性,光还具有粒子性,为第三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础;其次光电效应的解释应用了量子理论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节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应用和发展,所以本节课在知识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还是有着厚重的物理学科文化积淀,是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创新意识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题材。

鉴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光电效应的规律;

2、通过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了解光量子假说,理解光电效应方程(

3、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会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发现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规律遇到的困难。

4、通过光子假说和光电效应方程的提出,体会假说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领略“观察、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分析的。根据认知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融汇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的过程。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有缺陷就会造成认知障碍。应用到本节课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难点:首先光电效应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差很远,学生没有感官体验。其次原有知识对学生的干扰,通过前面的学习光是电磁波的结论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无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没有相应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识。在用波动说和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时遇到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光和物体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动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触。要想解决以上难点,做好光电效应的实验是关键,再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现代教学论认为,物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根据对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利用光电效应的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我直接用多媒体打出本节课的课题。然后我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说了一下这段话:本课学习的光电效应,在量子理论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光电效应及其规律的研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观念发生了变革:大自然在微观层次上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顿物理假设的在一切层次上都是连续的~光电效

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家前赴后继,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让我们翻开这炫目的一页,沐浴科学的阳光吧~

1

二、通过光电效应的研究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

教材没有用实验引出光电效应现象,而是直接给出结论,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把重点放在光电效应规律的得出上,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老师把实验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步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并且画了板画,这样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实验器材而对学生的干扰。第二步用紫外线灯和应急灯的可见光分别照射阴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得出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V,只有当入射光V> V,才能发生光00电效应第三步将高压电源去掉,用紫外线照射阴极,学生观察到检流计中仍有电流通过。说明光电子飞出时具有初动能。教师进一步说明,科学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频率,不同光强)照射同一金属。发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并且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让紫外线连续的、断续地照射,学生观察到检流计指针的偏转也连续地、断续地发生,从而总结出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第五步把紫外线管靠近阴极,改变紫外线管与阴极的距离,学生观察检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得出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在得出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后让学生再次看书熟悉四条规律,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某光恰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那么能使课本中表格内哪些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表中哪种金属最易发生光电效应?(3)为什么各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不同? 以上步骤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三、让学生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体会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实验事实的困惑。

由于学生对光的光的波动理论不甚了解,我直接给出光的波动理论对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连续的;(2)振幅(光强)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与频率无关。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得出对光电效应的正确解释。最后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波动说解释光电效应主要存在的两大困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矛盾波动理论解释实验事实

之一光的能量是连续,光强越大能光电效应是否产生存在极限频率(波长)而与光强

量越大,与光的频率无关无关,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只与入射光频率成正相关。

之二弱光对金属作用足够长时间,如果入射光小于极限频率,即使照射时间再长,也

电子吸收足够能量后可从金属不会发上光电效应。若能发生光电效应,即使光很

表面挣脱。弱,也是瞬间发生的

教师引导:当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实验事实时,科学家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善现有理论,使其能够解释实验事实;二是抛弃现有理论,构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数科学家选择了前者,因为知识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选择后者的科学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人,他们对科学的贡献远远大于前者。爱因斯坦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爱因斯坦图片),1905年,26岁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四、学习光量子假说,并用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体会应用新理论成功解释实验现象的喜悦

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光量子假说,老师通过提问光量子假说和波动说的区别,让学生对光子假说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根据光子假说和能量守恒理论推导出光电效应方程,并介绍每个字母的含义啊,强调光电效应方程研究对象是光电子,所用规律是经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总结,利用光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2

五、通过密立根用实验验证光电效应方程,体会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提出

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电效应方程的简单应用

我没有用书上的例题,因为书上的例题不仅涉及到光电效应方程而且有电场力做功等问题比较复杂,用在这里有点喧宾夺主。所以我选用了课后习题,它是对光电效应的直接应用。例题:波长为λ=500nm的蓝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属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

2(2)光电子最大出动能mv/2(3)该金属的截止频率。

-348-9-19解:(1)ε,hv=6.63×10×3×10/500×10J=3.97×10J

-19-19 -19 (2)E= hv-W=3.97×10-1.9×1.6×10J =0.93×10J K-19-34-14

(3)V=W/h =1.9×1.6×106.63×10=4.5×10Hz 0/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到现在为止,光电效应现象圆满解决,咱们一起回顾一下,你

在知识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获,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们不仅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光不仅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方程是量子理论又一成功应用。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方法,领略了物理学家立足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光电效应 光子

光电效应光子 1.关于光子讲的差不多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不正确的是 A.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B.光是具有质量、能量和体积的物质微粒 C.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有关 D.紫光光子的能量比红光光子的能量大 2.某金属在绿光的照耀下发生了光电效应 A.若增加绿光的照耀强度,则单位时刻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B.若增加绿光的照耀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若改用紫光照耀,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D.若改用紫光照耀,则单位时刻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3.关于光电效应规律,下面哪些讲法不正确 A.当某种色光照耀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B.当某种色光照耀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 C.对某金属,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同一频率的光照耀不同的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4.用下面哪种射线照耀同一种金属最有可能产生光电效应,且逸出的光电子速率最大 A.紫外线B.可见光C.红外线D.伦琴射线 5.关于光电效应的下列事实,波动讲无法讲明的是 A.有时刻不管多强都无法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给与能量 C.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6.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中,原先一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耀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说课稿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说课稿 高三物理《光电效应》说课稿 重、难点: 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师: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在研究光的本性过程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简单回顾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过程)自从麦克期韦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后,光的波动理论发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可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又给光的波动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并且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的规律弄清为什么波动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现象。评:点明课题,强调已经十分完美的理论又受到新的实验事实的挑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求知欲。 二、新课进行。 1、介绍实验装置。 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分别介绍锌板、铜网、高压电源、检流装置,一边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整个装置的示意图)

评:介绍装置后画出装置示意图,将具体的较复杂的实验装置变为简明的板画,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对实验事实的进一步分析。 师:现在我把高压电源接通,检流装置接上,为什么检流计不发生偏转? 生:(集体)电路还处于断开状态。 师:哪一部分断开? 生:锌板和铜网之间。中间是空气,不能导电。 师:对。现在让我们用紫外线照射锌板,大家注意观察。(介绍紫外线灯,用紫外照射锌板,检流计指针偏转) 师:刚才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看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出现了电流。 师:这电流可能是哪种原因产生的? 生:可能是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也可能是紫外线使锌板飞出了电子。 师:对。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是,如果我们用铜板代替锌板,则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这样,排除了哪种可能性? 生:(集体)排除了空气被电离的可能性。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锌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飞出了电子,这种物体在光照下有电子飞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在光照下从物体中飞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电路中的电流叫光电流。(板书:光电效应,光电子,光电流)(板画:光电效应的形成过程)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 --量子百年纪念文章 高山 在纪念量子百年“诞辰”的这一时刻,我们有理由回顾一下它的发现者们艰辛探索的历程,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充满深深敬意和感谢的缅怀,同时也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得进一步探索的勇气和力量。本文我们将简要介绍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 1901年发表第一篇科学文章,关于毛细现象 1905年光量子假说 1906年固体比热理论,指出普朗克量子假说的真实物理含义 1909年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 1916年普朗克公式的重新推导,受激辐射理论 1924年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1925年对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支持,促使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 1926年开始探索通过统一场论来表述完备的量子理论 1927年最早注意到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不相容性,开始反对玻尔等人的哥本哈根解释 1935年发表EPR文章,利用定域性假设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 1952年反对玻姆的隐变量理论 爱因斯坦无疑是当代人最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他几乎成了科学家的神圣象征。最近,英国《物理世界》杂志评选出有史以来10位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其中名列榜首的就是爱因斯坦。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却并不了解他也曾经对量子理论做过同样,甚至更大的贡献。本文我们将主要介绍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贡献。 量子的真正发现者 1900年,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第一个猜测到量子的存在。这一年的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会议上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发射体和吸收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然而,在普朗克的分析中,他只是将能量量子化作为一种方便的计算手段,而并没有赋予它真实的物理意义,更没有意识到能量量子化与经典力学及经典电动力学基础的根本背离。 在能量量子化假说提出之后,普朗克本人一直试图利用经典的连续概念来解释辐射能量的不连续性。此时,是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普朗克量子假说的非经典特征,即能量的量子化假设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是不相容的,并将这一假说大胆地应用到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中,如光电效应(1905),固体比热(1906),光 化学现象(1912),理想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1924)等。为此,科学史家 库恩甚至将爱因斯坦,而不是普朗克称为量子的发现者。 此外,爱因斯坦第一个指出了普朗克推导中的逻辑不一致性(1906),即同

光电子学知识点

一、绪论 1、激光发明年份; 2、什么叫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 3、列举几种光电子技术或光电子器件,至少6种; 4、典型的光电子(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 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基础 1、光的本性,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与介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 2、对于线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极化率χ为标量;而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电极化强度矢量P 和外电场E 不再平行,此时极化率χ变为二阶张量:0i ij j P E εχ= 3、P 、D 、E 之间的关系 4、辐射度量和光度量的区别 5、辐射通量、光通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6、亮度和照度的区别 7、能带理论基本概念(价带、导带、禁带、禁带宽度)

三、光波导(30分) 1、平面介质波导的结构(各层名称),各层介质的折射率关系;对称波导、非对称波导; 2、各层中的场分布:波导层中横向(光受限的方向)为驻波场,纵向为行波场;衬底和覆盖层中横向为振幅成指数规律衰减的消逝场,纵向为行波场;消逝系数、穿透深度 3、全反射时界面的相移公式;(不要求记忆,但要会用) 4、横向传播常数、纵向传播常数;有效折射率(模折射率) 5、模式本征方程,m 为模序数;本征方程的图解(画图说明对称波导基模不会截止) 6、模式截止条件:02k n β=,c θθ=;截止波长;模式数量;单模传输条件; (注意对称波导和非对称波导的区别) 7、TE 模、TM 模的含义; 8、光纤的结构参数:直径2a 、数值孔径、相对折射率、弱导条件、归一化频率、单模条件; 9、偏射光线的纵向传播常量01cos k n β?=,其中?为轴线角,即光线和光纤轴的夹角;偏射光线可分为三类:非导引光线、导引光线(即导模)和泄露光线,对应θ和?的范围要知道。 10、光纤的损耗公式 dB/km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成绩_________

一、 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 —GD —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 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 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式中, 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 为电子的质量,v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速度,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21mv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 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

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 U 被称为 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W h <γ,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是h W = 0γ,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 0γ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γ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 U 是入射光频率γ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 率 0γγ=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e h k = 是一 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 γ -0U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 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 是电子的电 量。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关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存的性质,称之为波粒二象性。一切涉及到普朗克常数的物理现象皆为量子现象。因此,普朗克常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常数。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量子性。 2.利用爱因斯坦方程,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原理及方法 金属表面在光照射下释放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光的波动性无法解释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他认为光束是由能量E =hv 的光量子聚集而成,h 是普朗克常数,ν是光频率。在光与金属相互作用时,光子带着能量hv 穿过金属表面,金属中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一部分用于克服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能量E 0(逸出功W ),剩余的能量(hv —W ?)成为光电子的初动能 212 m hv W υ=- (1) 式中m 是电子的质量,υ是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初速度。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由于金属中电子的能量具有一定的分布,不同能量的电子吸收光子的概率也不相同,以及电子在向金属表面运动过程中能量损失也不尽相一致等原因,故逸出光电子的动能具有一定的分布。从金属中逸出时不因碰撞而损失能量时的光电子的动能,就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式(1)表明只有ν≥0W v h =时,才能使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0v 称为截止频率,它取决于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截止频率。一般碱金属的逸出功较低,故常用于光效应实验。 实验线路如图1所示,单色光从光电管的窗口入射到阴极K 上,从K 发射光电子向阳极A 运动,在外电路形成光电流。若在阳极上加一相对于阴极为正的电压,在光电管内形成加速电场,光电流随正向电压的增大而迅速增加,直至所产生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此时光电流达到饱和。如果在阳极上加一相对于阴极为负的反向电压U ,则在光电管中形成一个阻止光电子运动到阳极的电场。因而,使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中只有那些动能221mv 大于eU 的光电子才能运动到阳极而被收集。逐渐增大反向电压U ,就会阻止更多的光电子到达阳极,使光电流逐渐减小。当反向电压达到使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也被阻止,即

光电效应光子

§ 21.1 光电效应光子 1 ?关于光子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不正确的是 A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 B ?光是具有质量、能量和体积的物质微粒 C ?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有关 D ?紫光光子的能量比红光光子的能量大 2 ?某金属在绿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 A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B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D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3.关于光电效应规律,下面哪些说法不正确 A .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B .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光电子数越多 C ?对某金属,入射光波长必须小于一极限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 ?同一频率的光照射不同的金属,如果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逸出功大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4?用下面哪种射线照射同一种金属最有可能产生光电效应,且逸出的光电子速率最大 A .紫外线 B .可见光 C .红外线 D .伦琴射线 5?关于光电效应的下列事实,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是 A ?有时光无论多强都无法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B ?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需要给与能量 C .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6.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中,原来一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A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 .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 ?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光的粒子性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 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 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 光电流恰为0。 U c 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 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 截止频率νc ----极限频率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当入射光频率ν>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 当入射光频率ν <νc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22 1c e v m c eU

高中物理第四章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导学案教科选修

2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目标定位] 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能说出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2.能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会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对于给定的光电阴极材料,都存在一个截止频率ν0,只有超过截止频率ν0的光,才能引起光电效应. (2)光电流的大小由光强决定,光强愈大,光电流愈大.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中产生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 s. 想一想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为什么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答案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锌板上的电子飞出锌板,使锌板带正电,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也会因而带正电,使得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被称为光子,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表达式:hν=12mv 2 +A.其中A 为电子从金属内逸出表面时所需做的功. 想一想 怎样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答案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中的hν是入射光子的能量,逸出功A 是光子飞出金属表面消耗的能量,12mv 2 是光子的最大初动能,因此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符合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疑惑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质:光现象――→转化为 电现象. 2.光电效应中的光包括不可见光和可见光. 3.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光电子,其本质还是电子.

第一节 光量子起源

第一章 激光基本原理 本章介绍激光最基本的原理,包括光量子的起源和激光的基本物理过程和基本特性。 第一节 光量子起源 光量子也称为光子(photon ),和牛顿力学质点概念类似,光子具有能量和 动量方面的特性,其含义是频率为ν、传播矢量为k 单色光波,其能量和动量是 某一个值的整数倍,能量最小值正比于光频率,动量最小值正比于波矢: k p h ==νε (1.1-1) 其中π2/,/10626.634h s J h =?=- ,称为普朗克(Planck )常数。但光量子和牛顿力学的粒子有本质区别。牛顿力学的粒子被理解为一个体积为零的质点;光量子有区别于牛顿力学的、多方面的量子力学特性,例如能量不连续、测不准特性、非局域特性等特点。 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前,已经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磁场理论。光波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其性质和微波以及其它电磁波是一样的,都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能量密度只与电场和磁场振幅有关: 20202 121H E W με+= (1.1-2) 光子能量和麦克斯韦方程组所导出能量密度差别很大,什么原因使人们愿意接受光量子概念而放弃电磁场理论呢? 本节将介绍导致光量子概念的最早三个实验: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1.1.1 黑体辐射 所谓黑体(Blank body )是一种假想的物体,这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所有波长电磁辐射。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物体,相对于黑体,其它物体称为灰体(grey body )。但可以构造一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模拟黑体。这种结构如图(1-1)所示,是壁上开一个小孔的空心腔体。当波长远小于小孔口径的电磁波入射到空腔中时,在腔壁上多次反射后几乎全部被腔体吸收,再次从小孔反射出腔体的几率非常小。所以这样一个空腔黑体近似为黑体。设想这样一个装置置于环境中,由于周围都有环境光, 因此不断会有光从小孔入射进入腔体,这样腔体吸收环境光能量会越来越多,腔体的温度就会越来越高。这种情况有点像夏天停在室外的汽车,太阳光不断从车窗透过玻璃进入车内,使车内温度高得烫人。但是,根据热力学原理,腔体内温度最终应该和环境温度一致。因此为了保持能量平衡,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成绩_________

一、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 量为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速度,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2 2 1 mv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 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W h <γ,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是h W = 0γ,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 0γ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γ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 U 是入射光频率γ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 率 0γγ=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e h k = 是一 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 γ -0U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 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 是电子的电 量。

光的粒子性 说课稿 教案

光的粒子性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1.光电效应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 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 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 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 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 称遏止电压。根据动能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 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1)内容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 E =h 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 c 运动。 2c e v c eU

光电效应

一.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方程以及图像的考查 1.光电效应现象 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 2.光电效应规律 (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成正比. (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 J·s. (2)光电效应方程:. 其中h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是金属的逸出功. 4.遏止电压与截止频率 (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 1.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某单色光照射一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可能发生光电效 应 2.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3.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该金属的极限波长,光电效应才能产生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高中功物理说课稿

高中功物理说课稿 高中功物理说课稿 高中功物理说课稿 功物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物理》(共同必修二)第七章第1节的内容,就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功的概念是本节重点内容,我们要注意到功概念概括性强,相当抽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学生有深刻体会,而应该逐步展开、加深。功的概念与计算是本章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后面学习能和功和能的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a,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总功的方法. (3)知道功是标量,认识正功、负功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功的概念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的区别;学生对负功的意义;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初步概念,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已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式W=F S及力对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但对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功是陌生的,这里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力,位移的分解和初中关于功的知识进行对比讲解。三、说教法和学法

第1节 量子概念的诞生 第2节 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第1节量子概念的诞生 第2节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 学习目标核心提炼 1.了解黑体辐射及能量子概念,知道黑体辐射的实 验规律。 3个概念——黑体黑体辐 射能量子 4个光电效应规律——截止 频率光强与光电流的关系 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 关系瞬时性 1个光电效应方程——hν= 1 2 m v2+A 2.知道普朗克提出的能量子假说。 3.了解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感受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研究方法。 4.知道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感受科学家在面对 科学疑难时的创新精神。 一、热辐射、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黑体:能够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 3.一般材料物体的辐射规律:辐射电磁波的情况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4.黑体辐射:加热腔体,黑体表面就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思考判断 (1)只有高温物体才能辐射电磁波。() (2)能吸收各种电磁波而不反射电磁波的物体叫黑体。() (3)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越大。()

答案(1)×(2)√(3)√ 二、能量子 1.定义:普朗克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作能量子。 2.能量子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数。h=6.626×10-34 J·s(一般取h=6.63×10-34 J·s)。 3.能量子提出的意义:打破了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经典看法,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非连续特性。 思考判断 (1)微观粒子的能量只能是能量子的整数倍。() (2)能量子的能量不是任意的,其大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 答案(1)√(2)√ 三、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的能量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 2.光电子: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 3.光电效应的四个特征 (1)发生条件:对于给定的光电阴极材料,都存在一个截止频率ν0,只有超过截止频率ν0的光,才能引起光电效应。 (2)光电流的大小:由光强决定,光强愈大,光电流愈大。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效应中产生电流的时间不超过10-9s。 思考判断 (1)任何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都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2)金属表面是否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弱有关。()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光电子几乎是瞬时发射的。() 答案(1)×(2)×(3)√ 四、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与光电效应方程

粒子的波动性 说课稿 教案

粒子的波动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2.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3.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介绍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真知的得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得到纠正与修正。 2.通过相关理论的实验验证,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电子衍射实验,使学生了解创造条件来进行有关物理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重点】 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器材】 课件:PP演示文稿(科学家介绍,本节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 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看,光很象是一种弹性良好的粒子流(用惯性、动量守恒解释)。而且,从光的折射方面考察,它和粒子之间似乎也有某种共性(譬如,网球往水中的折射,也会满足一个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恒量的规律),因此,十七世纪,人们提出光是实物粒子流(粒子足够小、弹性足够好),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牛顿。 但是,光在传播时,也有一些用微粒说不能解释的现象,如衍射、干涉、偏振等。这些都是波动的典型特征。于是,十七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了光是一种波的学说,坚持波动说

光电子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其知识点大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选择题(20 分,2 分/题) 1、光电子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主要有(abcd ) A.信息通信 B.宇宙探测 C.军事国防 D.灾害救援 2、激光器的构成一般由(a )组成 A.激励能源、谐振腔和工作物质 B.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 C.半导体材料、金属半导体材料和PN 结材料 D. 电子、载流子和光子 3、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引起的能量衰减与(abcd )有关 A.分子及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 B.空气折射率不均匀 C.光波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 D.空气中分子组成和含量 4、2009 年10 月6 日授予华人高锟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到光纤以SiO2为材料的主要是由于( a ) A.传输损耗低 B.可实现任何光传输 C.不出现瑞利散射 D.空间相干性好 5、激光调制器主要有(abc ) A.电光调制器 B.声光调制器 C.磁光调制器 D.压光调制器 6、电光晶体的非线性电光效应主要与(ac )有关 A.外加电场 B.激光波长 C.晶体性质 D.晶体折射率变

化量 7、激光调制按其调制的性质有(cd ) A.连续调制 B.脉冲调制 C.相位调制 D.光强调制 8、光电探测器有(abc ) A.光电导探测器 B.光伏探测器 C.光磁电探测器 D.热电探测元 件 9、CCD 摄像器件的信息是靠( b )存储 A.载流子 B.电荷 C.电子 D.声子 10、LCD 显示器,可以分为(abcd ) A. TN 型 B. STN 型 C. TFT 型 D. DSTN 型 二、判断题(20 分,2 分/题,对用“√”、错用“×”标记) 11、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固体激光器。 ( T ) 12、在辐射度学中,辐射能量Q 是基本的能量单位,用J(焦耳)来度量。 ( T ) 13、在声光晶体中,超声场作用像一个光学的“相位光栅”,其光栅常数等于光 波 波 长

光电效应 光子.

光电效应光子 2008-01-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电效应现象 (2)知道光子说的内容,会计算光子频率与能量间的关系 (3)会简单地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知道光电效应现象的一些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课本中先介绍光电效应现象,再学习光子说,最后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产生的原因。本节内容说明光具有粒子性,从而引出量子论的基本知识。 分析二:光电效应有如下特点:①光电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②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③在已经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数量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④在已经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教法建议 建议一:对于光电效应现象先要求学生记住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然后运用光子说去解释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建议二:学生应该会根据逸出功求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但可以不要求运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示例 光电效应、光子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示例: 一、光电效应 1、演示光电效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光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3、现象: (1)光电效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2)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3)在已经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逸出光电子的数量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4)在已经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4、学生看书上表格常见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 5、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3中的现象 二、光子说 1、普朗克的量子说 2、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份的,每一份叫做光量子,简称光子。 三、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先由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解释过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解释。 四、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_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10-34J·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ν=E k+W0或E k=hν-W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 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 2 mv2.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 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 = R(1 22- 1 n2 )(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07m-1,n为量子 数.

量子物理学-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20150920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 光照射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表面上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实验装置为光电管,在阴极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photoelectron ),电路中出现的电流形成光电流(photocurrent )。 2、实验规律: (1)饱和光电流:电流强度随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在入射光强一定时光电流会随U 的增大而达到一饱和值i m ,且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I 成正比。 (2)遏止电压:将光电管上的电压反向,电子的运动受到抑制,实验发现当反向电压不太大时仍有光电流存在,这说明从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当反向电压大到一定数值U a 时光电流完全变为零,称U a 为遏止电压。显然电子有初动能与U a 之间有关系 a eU m =2v 2 1 (3)红限(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改变时遏止电压随之改变,实验发现两者成线性关系 0U K U a -?=ν 只有当入射光频率ν大于一定的频率ν0时,才会产生光电效应,ν0称为截止频率或红限频率。 Ua

从不同材料的U a -ν曲线可看出:不同材料的图线的斜率相同,但在横轴上的截距不同。说明K 与金属材料种类无关,但U 0与金属材料种类有关。 (4)光电效应瞬时发生的:当入射光无论如何弱,光电子在光照射的瞬间可产生,驰豫时间不超过10-9秒。 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经典物理学所遇到的困难 金属表面对电子具有束缚作用,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能量,所需的最少能量称为逸出功,用 A 表示,显然有 A eU A m E a photon +=+=2v 2 1 其中E photon 为吸收的电磁波能量。 按照光的经典电磁理论:光波的强度与频率无关,电子吸收的能量也与频率无关,不存在截止频率!若用极微弱的光照射,阴极电子积累能量达到逸出功A 需要一段时间,光电效应不可能瞬时发生! 2、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1905年)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假设: (1)光是由一颗一颗的光子(光量子)组成,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 ν?=h E (2)一个光子只能整个地被电子吸收或放出,光量子具有“整体性”。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子在离开金属面时具有的初动能 A eU A m h a +=+=2v 2 1ν 上式即为光电效应方程。 利用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可以解释光电效应的瞬时性问题和红限频率问题。 3、光电效应的实验验证 Millikan 极力反对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花了十年测量光电效应,得到了遏止电压和光子频率的严格线性关系 ()? ??==?-==eK h eU A U K e eU m a m 002v 21ν 由直线斜率K 的测量可以确定(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 爱因斯坦年由于他在光电效应方面的工作而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R. A. Millikan (密立根),192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