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归纳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归纳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归纳

货币银行学

1.消费信用的优缺点

消费信用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对消费者\对银行\对生产企业\对社会)。

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过度使用,使人们陷入沉重的债务中\可能产生虚假消费\虚假繁荣/对经济周期有推动作用)。

2.信用工具

含义:~是在金融(信用)活动中产生的、以书面形式发行的、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的合法的凭证。

特点:偿还性(期限性)流动性(变现性)收益性风险性

3.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是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卖出去再买进的合约

4.同行拆借

同行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5.长期信用工具

股票分类:优先股(参与非参与、累积非累积、可赎回不可赎回、可转换不可转换等)和普通股

基金分类:按组织形式基金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性

按基金规模基金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按投资目标基金可分为:成长型和收入型

按投资对象基金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平衡型、杠杆型和创业型

6.期货合约和远期合约的区别

(1)合约的性质不同。期货和约是由时间都是一样的,而远期合约则是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指定的,其标的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交货地点和时间均由双方自行决定

(2)交易的方式不同。期货和约的交易在交易所内集中进行,由交易所负责制订交易规则,维持交易秩序,并由交易所保证和约的履行,而远期交易则是由交易双方私下进行的;(3)交易的参与者不同。由于远期交易是在私下进行,所以合约的履行完全依赖于双方的信用,因此只在一些大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企业之间进行,而期货合约的履行是由交易所保证的,因此一些中小企业也能参与;

(4)实际交割的比例不同。绝大多数的期货合约在到期日之前就被相互冲销,只有1-2%的期货和约进行实际交割,但是90%以上的远期合约到期后都会进行实际的交割。因此远期交易是一种销售活动,而期货交易则主要是一种投机活动。

7.期权与期货

期权和约赋予其持有着一种权利,也就是使他可以(但不必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协议的价格向期权和约的出售者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一定数量的商品或金融资产。期货和约是在远期和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准化的买卖和约。和远期和约一样,期货和约的双方也是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

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的供给者与资金的需求者运用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资金的供给者就是直接的投资者(债权人),资金的需求者是直接的筹资者(债务人)。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融资的行为。资金的供给者与资金的需求者不是分别作为直接的贷款人和直接的借款人出现的,他们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信用关系,成为金融中介的债权人和债务人

9.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影响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

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影响之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的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

划分二者的意义在于,它为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和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

10.三种利率理论的特点

实际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

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

(2)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它变量。

(3)采用的是流量分析法,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变动进行分析。

凯恩斯利率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1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交易主体: 货币资金的供求双方、中介人、管理者;

货币资金供给者:(债权人\投资者):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居民个人

货币资金需求者:(债务人\筹资者):企业、银行、金融机构、政府

中介人:银行、金融机构、经纪人、证券商、掮客

Manager:证监会、货币管理当局(中央银行)

交易客体(对象)

货币资金作为交易对象,主要体现为货币借贷,借贷过程实现了货币资金的有偿转移和增殖;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对象,体现为股票债券的买卖。通过金融工具的买卖,实现收益(一般收益+资本收益).

12.金融市场的分类(填空题)

按交易活动是否有固定的场所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按融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 短期市场(货币)和长期市场(资本市场)

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按证券的新旧不同为标准可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按融资地理范围不同可分为: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和国际性金融市场

按交易标的物的不同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按上市公司的不同可分为: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

13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关系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前提:首先,发行市场是流通市场的前提,如果没有发行市场,就没有证券,没有证券,流通市场就失去了交易的对象,自然也就谈不上证券的买卖;其次,流通市场又是发行市场存在的条件,没有流通市场,新发行的证券就没有了变现的场所,就失去了流动性,没有了流动性,证券就难以推销,发行市场就会萎缩以至于无法存在。

14最早的资本主义现代银行是英格兰银行

15 商业银行的职能

充当信用中介(特殊的债主体)

充当支付中介(通过特殊的金融商品—帐户实现债权债务的转移结清)

变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变储蓄为投资(G→K; S→I)积少成多、续短为长;

创造信用(派生存款)及信用流通工具(本票;汇票;)

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结算\代理\咨询\情报\理财\基金托管\融资租赁);

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宏观调控;

16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职能分工型、全能型

17.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18.贷款的分类:

①按贷款有无抵押品分: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质押保证)/票据贴现

②按贷款对象分:工商业、农业、消费贷款

③按贷款期限分:短期贷款(0,1]中期贷款(1,5]长期贷款(5,10]是为了贷款的展期

④按还款方式分:一次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提前偿还

⑤按贷款主体分:单独贷款、联合贷款

⑥按贷款质量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⑦按贷款数量分:“批发”贷款、“零售”贷款

⑧按贷款权利分为:自营/委托/特种贷款

19.商业银行三个特性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

安全是前提;流动是条件;盈利是目的。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高的盈利。

20.资产管理理论三个阶段:①商业贷款理论②可转换理论③预期收入理论

21.央行产生的经济基础:①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兑换困难、流通受阻

②票据交换问题③最后贷款人的问题④金融监管问题

2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它是特殊的国家机关,它是一个特殊的银行,也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

职能:①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③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23央行的经营原则: (1)非盈利性(2)流动性(3)主动性(4)公开性

24.货币需求含义: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25费雪方程式:M V = PT P = M V / T

其中:M—代表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P—代表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6.剑桥方程式 Md=KPY

其中 Y—代表总财富(收入) P—代表价格水平

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重(剑桥系数很显然 0< k <1 ) 26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含义

(一)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二)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必然形成一定的货币量,这就是货币供给量。它是指被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或者说,货币供给量是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的集合。Ms=存款+现金=C+D

27 现阶段我国Ms的是如何划分的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四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支票存款)+银行卡

M2=M1 +其他存款(定期\储蓄\外汇\基建)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3= M2+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票据)

其中 M1 ——狭义货币 M2 ——广义货币

M2-M1 为准货币 M3暂时不对外公布

28.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B):是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其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从其数额上看,它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

货币乘数(m):是指中央银行每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额。或者说,它是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乘数。

29.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

央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

央行储备资产规模的变化

29.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存款和从中央银行得到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是其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它是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投资、贴现等资产业务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存款。

30.影响Ms的因素

①基础货币②现金漏损率③法定存款准备比④超储存款准备比

31.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上说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各方面的供应,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成本推进说是指社会商品和劳务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供求混合说是指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理论模型。

32.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

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NP或GDP平减指数

33.通货膨胀是否能推动经济发展?为什么?

促进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正的)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因此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经济的增长:

①提高货币供应增长率,可以刺激有效需求,还可以满足财政赤字的弥补需要,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

②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中利益的得失,实际上进行了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由于高收入阶层边际储蓄率和投资率都比较高,因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③通货膨胀出现后,工资增长往往落后于物价上涨,企业的利润率会有所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促退论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这是因为

①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管理,

从而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甚至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②较长时间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迫使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

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部门的比重增加,不利于经济发展;

③通货膨胀持续一段时间后,市场价格机制将遭到破坏,扰乱相对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引导失误,资源配套失调,阻碍经济发展。④通货膨胀期间,人们会增加现期的消费,减少储蓄,使社会储蓄率下降,不利于增加投资,这些都不利于生产性投资和经济增长。

3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下跌、流通中的货币量偏少、失业率增加、总需求严重不足的一种经济现象

35.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36.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及其标准: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与经济、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用性。

37、三大政策性工具及其原理

法定的存款准备率

原理:当AS>AD时,rd↓→m ↑→ Ms↑

当AS<AD时,rd↑→ m↓→ Ms↓

再贴现政策

原理:中央银行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调整再贴现率,能够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Ms。

公开市场业务

原理:买进债券,增加Ms;

卖出债券,减少Ms;

3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要配合

①财政政策通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两条渠道,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而货币政策则要通过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的变化来影响国民收入,利率对投资的弱弹性和价格水平的内生性,决定了比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作用是较弱的、间接的。

②货币政策通过对Ms这一中介变量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物价水平,而财政政策则要通过

社会购买力和国民收入的共同作用,才对物价水平发生影响。国民收入的内生性,决定了财政政策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是间接的、滞后的。

③“双紧”或“双松”政策的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一致

的,各中介变量均能按两类政策的共同机制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发生作用。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的作用力度强,变量间的摩擦力少,一旦调整政策,很快能产生效应,并带有较强的惯性。

④“一紧一松”的政策,其特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调整的方向是相反的,使变量间产生出相互抗衡的摩擦力。然而,由于投资支出这类共同变量的变动方向不明确,因此,这类政策配合模式,两类政策往往只能分别对自身能够直接影响的变量产生效应,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功能损耗较大、作用力度较弱,但政策效应比较稳定,且不带有很大惯性。39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出现;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信用产生以后,克服了商业信用的种种局限性,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同时,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银行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承兑、抵押贷款,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使其业务种类增加,有效地降低了风险;银行信用克服了商

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同时,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信用工具提供了流动性,使商业信用的规模得以扩大;

40.什么是政策性金融机构

美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分为两类:即政府直属机构和政府支持的机构,前者完全由政府所有,后者完全由私人部门所有。但它们由同政府有密切关系。可以向财政部借款,获得税收优惠等。在美国,受政府支持的部门主要有农业、私人住宅业、教育业和对外经济等四种。

4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微观经济体→宏观经济变量

4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相矛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矛盾统一,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统一矛盾。

43:市场利率化:犯懒了,不想写了。。。自己找找。。。真心累了。。。

【最新】《货币银行学》学习总结范文

【最新】《货币银行学》学习总结范文 今天学了>小有收获,了解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债券.股票.银行等知识,还有金融衍生工具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加深了金融意识,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新名词,还修正了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 深深地意识到金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金融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调节经济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我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个人如何理财投资等.企业与它更是息息相关.那么企业在经营时怎样融资呢?一定要读懂国家政策,把握政策风向标,上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享受国家的政策扶持.而且要做让银行放心的项目,迎合银行的需要,释放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来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这样就会为企业融资提供大的便利.同时从银行现在还是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来获取利润的,好好利用这种商机来融资.但是一定要增强金融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因为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审慎所投资的项目,因为银行的钱是要还的哦,而且是连本带息的,如果一旦出现严重的失误,带来的后果是你无法履行信用时,你的信用等级会下降,想再向银行融资的话就难上加难了.这只是部分的学习认识. 下午一考试,拿到卷子的刹那,虽然只有四道题但囊括的范围却很广,而且出的两道题都是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题目,企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运用怎样的渠道获得银行的信贷融资,这些老师也曾在课上提过,也要求我们课后去思考,企业怎样合理的利用股市融资,这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货币信用金融知识,从企业全局去考虑,合理利用为企业再发展取得资金来源等,足见老师的用心所在,这才感觉到〝生有涯,而学无涯〞,考试答题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虽然学习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老师已经将如何学习这门课的主要脉络带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修行靠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能够用更加全面的理论知识分析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为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持.

最新 货币银行学 重点总结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与特征。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是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就在于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它们的盈余或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来调剂。现代信用活动有以下特征:首先信用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对社会各个经济主体来说,盈余和赤字交替出现,债权和债务并存。其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比较大的风险,相反,风险小,收益就低。第三,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适应不同融资需要,更大限度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第四,现代信用活动越来越依赖信用中介机构及其服务,以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1、提供支付结算服务。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目前对市场支付结算服务一般都是由可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提供,其中商业银行仍是最基本的提供支付结算的金融单位。 2、融通资金。融通多次是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通常采用发行金融工具的方式融通资金。 3、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使得。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能够使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提供金融使得功能是指金融机构为各融资部门提供专业性的辅助与支持性服务。4.发送信息不对称。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从而有得投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节约信息处理成本。5.风险转移与管理。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国际储备及其主要内容。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必须同时具备:a,可得性,即它是否能随时地、方便地被一国当局持有。b流动性,即该种资产是否容易变现。c普遍接受性,即它是否能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接受。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a黄金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b外汇储备,指各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c储备头寸,是一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自动提款权。d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各成员国用于归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及会员国政府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账面资产。 通货紧缩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金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可以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供给能力相对过剩、结构问题和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四个方面。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扩大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扩张需求就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总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国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应刺激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来缩小居民收差距;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和增加失业补助标准刺激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等。b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同扩大有效需求双管齐下,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采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反对垄断、鼓励并放开竞争、扶持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发展、降低税负等措施。c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民间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对总支出水平施加重要影响。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水平,扩大贷款规模,在增加货币供给量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收入政策也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措施。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特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金融压制的状况。加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极大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束缚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降低了社会含蓄并阻滞其向社会投资的顺利转化,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消极的反馈作用加剧了金融状态,因此,解除金融压制是发展中国家繁荣金融、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特征主要体现为:货币化程度低下;金融发展带呈现二元结构即现代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金融市场落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全;政府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管制等。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发展新趋势答:(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和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金融业出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金融创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动作效率,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为增加。与此相适应,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更强、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 11、我国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个国家利率水平的高低要受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a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b资金的供求状况。c物价变动的幅度。d 国际经济的环境e政策性因素。在讨论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时,应当注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简单地套用哪一种本文理论,而应该以马克思的理论为指导,借鉴本文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从而正确地把握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2、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换: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13、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现代信用体系是由信用形式、信用机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系统等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信用机构又包括中介机构、信用服务机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分为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 4、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5、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6、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不加限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7、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小的货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货币给驱逐出去,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固定汇率、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并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体系。 9、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体系。 第二章 1、信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的借贷行为。 2、利息: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利息的作用:①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资金; 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 ⑤有利于银行本身企业化经营与金融事业的发展。 3、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4、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5、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6、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7、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表示。第三章 1、存款型金融机构:存款型金融机构是指通过吸收各种存款而获得可利用资金,并将之贷给需要资金的各经济主体及投资于证券等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 2、契约型金融机构:指与投资者签订契约,并根据契约进行风险和利润分配的金融机构。 3、投资型金融机构:是在直接金融领域内为投资活动提供中介服务或直接参与投资活动的金融机构。 第四章 1、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场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者出售有价证券,直接向后者进行融资的方式。 2、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英语单位或资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 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 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6、货币制度内容: 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 和价格标准。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 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2009-04-19 23:03:04)标签:杂谈 货币银行学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12、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间接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

西农货币银行学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 一、填空题 1.私有制和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最具危机性的货币职能是。 3.在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4.一般等价物能并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5.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一国货币必须具有性。6.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8.使金属货币可由货币符号代替的货币职能是。 10.在各种金本位制中,本位制是最典型的。 11.“十足的货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是指货币的达到法定标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的含义是。 12.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来完成。 13.必须由“十足”的货币来执行的货币职能是和。15.金属货币只要褪去民族的外衣,就可以自动取得的职能。 16.区别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的根本标准是看能否执行职能。17.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及时转化为的能力。 19.金银复合本位制阶段出现的金贵银贱现象导致本位制向双本位制转化。 20.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二、判断改错题

1.在价值形式变迁过程中,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2.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是贵金属的金属铸币制。 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最基本的货币职能,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5.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所以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可以自动取得国际货币职能。6.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区别的根本标准是能否直接购买。 7.在货币层次控制重点确定原则中,可控性是可测性的前提。 8.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中,币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都是无限法偿的货币。 三、单项选择题 1.体现价值形式发展质的飞跃的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2.货币促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的作用体现在()。

货币银行学重要理论考试重点总结

五、重要理论 1、掌握本一门学科的内在联系。 2、树立信用,流动性和风险意识。 3、为什么说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货币执 行价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 是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商品价值 要表现出来,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价值尺度;商品要实际转化 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则需要有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当两个要求由某种商品来满足时,该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所以, 马克思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4、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单位是角 和分,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不与黄金兑换,国家对货 币流通进行管理,国家建立金银和外汇储备制度。 5、为什么要建立货币制度? 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 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6、以消费信用为例,说明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负债观? 负债消费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债消费的方式包括信用卡透 支、贷款消费、借支等 7、列举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商业信用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借贷的客体是商品,借贷行为与商品买卖紧密联系,但它有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局限性; 而银行信用借方是企业,贷方是银行或金融机构,信用的客体是货币,且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8、什么是收益资本化,举例说明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 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资本化 以土地为例。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无价值,从而本身也无决定

川农《货币银行学(专科)》19年6月作业考核1答案

《货币银行学(专科)》18年12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信用秩序的内容不包括 A.信用评估体系 B.信用信息通道 C.信用制裁体系 D.信用保证体系 正确答案:D 2.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D 3.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不包括 A.中国银行 B.汇丰银行 C.花旗银行 D.渣打银行 正确答案:C 4.在商品赊销、预付工资等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A 5.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正确答案:A

6.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正确答案:C 7.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是1∶10,而市场比价是1∶12,那么市场将 A.充斥金币 B.充斥银币 C.金币、银币共同流通 D.金币、银币都无人使用 正确答案:A 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层次时都遵从的标准为 A.货币的流动性 B.货币的稳定性 C.货币的收益性 D.货币的安全性 正确答案:A 9.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B 10.欧元正式投入使用是在 A.1998年6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正确答案:B 11.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本位体系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各章节复习汇总

金融学复习汇总 、判断题 1.俗话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体现的金融学原理是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A) 2.对于一个经济系统而言,金融体系必须是一个能自我平衡的体系,否则将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A)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遭受来自证券业、保险和基金组织的侵蚀,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显得多元化,银行作为各国金融体系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B) 4.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B)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现金,即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B) 6.信用货币虽然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其能够发挥货币的职能,所以构成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 A) 7.电子货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预示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完全没有货币的社会。( B) 8.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安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B) 9.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M仁流通中现金+定期存款。(B)10.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可流通纸币,会导致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B) 11 .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B) 12. 金融市场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实际上指的就是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 B) 13.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 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短期金融市场。(B) 14. 金融产品的收益性与流动性一般是反向变动,收益性越强,流动性越差。( B) 15. 我们经常说高风险高收益,是说只要投资者承担高风险,就可以获得高收益。( B) 1.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B) 2.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 机构的基本区别在于商业银行是唯一吸收活期存款、开设支票存款账户的金融中介机构。( A) 3. 分业经营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力,不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A) 4. 票据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B) 5. 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业务。( B) 6.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中,流动性是一项重要原则,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保留尽可能多的现金准备。( B) 7. 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盈利性也比较好。(B) 8. 根据负债管理理论进行经营的银行,容易出现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 A) 9.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 B) 10.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A) 1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所以,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都不会影响货币供给。(B) 12. 通常,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均通过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内开立的各种账户进行。( A) 13. 中央银行对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会导致基础货币等量增加。( A) 14.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虽然存在 较大的差异,但没有一家中央银行能够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A) 15. 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 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因此,其行为目标自始自终与政府目标是一致的。(B) 1. 同业拆借利率是一些国

货币银行学考试必过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 一、货币形式演进 1、实用货币或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货币演变的最初形态。商品货币从形态上来讲是指用商品充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 2、金属货币: (1)贵重金属货币的产生:A、价值比较高;B、易于分割;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2)称量货币: (3)铸币: 3、代用货币:是指替代金属货币流通并可以随时兑换为金属货币的货币。 4、信用货币:又称不兑换货币,是指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货币价值(面值),并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货币,是一种债务性货币。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主要有辅币、纸币、银行券和支票存款四种形式。 5、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各类电子设备、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国家做出的关于货币本身及其流通的法律性规定。货币制度是国家权威介入货币流通的结果。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币材的确定;(2)货币单位的确定;(3)货币种类;(4)货币发行与流通;(5)货币支付能力;(6)金准备。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本位币、足值货币,可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2、金银复本位制: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的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实际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实际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3、金本位制:以黄金为币材,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金币为本位币;金币自由铸造,参加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代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金准备全是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4、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货币单位仍规定有含金量,但国内不流通金币,以发行的银行券作为本位币流入流通;规定本国货币同另一金本位国家的货币的兑换比例,并在该国存放黄金或外汇作为平准基金,以便随时用来稳定法定的兑换比例;银行券不能再国内兑换金块,居民可按法定比率用本国银行券兑换实行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5、信用本位制: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流通的是信用货币;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在国内不能兑换金属,输出国外也不能兑换;货币的发行不受黄金数量限制,其流通基础是人们对政府维持币值相对稳定的信心。 四、金融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1、构成: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三大基本要素。 2、功能:(1)资金流动的功能;(2)支付结算功能;(3)聚集资源的功能;(4)管理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3)金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判断分析、简答、论述、案例 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 一、货币源于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的必要—一般的等价物形式—发展到完成形式—货币产生 二、原始性货币的缺陷及其不便之处 1、不具备形式统一、质地均匀的特性 2、不具备坚固耐用和便于携带的特点 3、不便于化整为零 4、不具备价值稳定的特点 三、货币的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1、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媒介商品交换。这一职能是货币的原始职 能或基本职能。特点:现实的货币 2、价值标准(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成为价值的计量 单位。特点:可以是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3、价值贮藏:由于货币是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价值贮藏的手段(退出流通,形成贮藏)。 特点:不必足值,币值相对稳定,被普遍接受 4、延期支付职能,即货币用来表示债务的标准。特点:是补足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是价 值单方面的让渡。其对经济的影响包括:①克服现款交易限制;②更易形成脱节,造成危机 5、世界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特点:具有综合性职能 三、信用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作为商品本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并且不能用以兑现商品的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四、货币本位制 1、含义:指法律规定以何种实物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并且规定货币本位与该实物货币保持 固定的关系 2、类型:银本位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3、复本位制: (1)含义:指白银和黄金都是本位货币,并且可以按规定的金银价格比率买金卖银的制度(2)“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姆定律”。它是指定价过高的劣币把定价过低的良币驱逐出货币流通市场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金银之间的铸造比率与金银之间实际的价值比率不一致。 4、金本位制(形态)包括:金币本位制(典型)、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 五、金融资产是指各个经济主体持有的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 (1)完全流动性资产是指现金和活期存款,即最狭义的货币,这种金融资产具有百分之百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货币银行学复习要点 1.货币的定义。 ①本质定义:货币是一个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职能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 2.货币的职能及各自的含义。 ①价值尺度: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③货币贮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④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⑴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⑵构成:①货币材料的确定;②货币单位的确定;③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④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⑤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⑥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4.商业信用的含义、作用以及局限性。 ⑴商业信用含义: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具体而论,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提供者 的买方提供者来说,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稳定货源、稳定供需关系;对于商业信用的卖方与买方接受者来说,其主要作用均表现为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 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 ②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③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④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⑤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 5.银行信用的含义。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款等方式筹集货币资金,以贷款方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的定义。 消费信用是指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7.利息率以及利率的种类。 ⑴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⑵种类:①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③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④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⑤年率、月率、日率;⑥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8.单利与复利的含义。 ⑴单利:是一种对利息不再付息的方法 ⑵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并一并计息的方法 9.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关于利息率的变化范围。 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10.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⑴平均利润率⑵资金供求状态⑶国家经济政策⑷物价水平⑸国际利率水平 1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⑴交易的对象⑵交易的主体⑶交易的工具⑷交易的价格

货币银行学重点考试重点总结

关联名词解释 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

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商业票据”的对称。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 比率。是某一给定时点上无息证券的到期收益率。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的区别在于计息日起点不同,即期利率的起点在当前时刻,而远期利率的起点在未来某一时刻。例如,当前时刻为2005年9月5日,这一天债券市场上不同剩余期限的几个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就是即期利率。在当前时刻,市场之所以会出现2年到期与1年到期的债券收益率不一样,主要是因 为投资者认为第2年的收益率相对于第1年会发生变化。 8.市场利率与利率市场化。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而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9.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

货币银行学期末总结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什么是货币?如何理解货币的职能? 2.货币的形态如何演变? 3.货币制度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4.货币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一节货币 一、货币的定义 执行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职能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1,交换媒介 (1)含义:交换媒介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货币产生前,交换主要是以直接物物交换的形态进行,交换能否成功取决于一系列条件: a.一方所提供的商品是否为对方所需要b对方提供的是否为这一方所需要c.双方在交换比率上能否达成一致。 直接物物交换效率低下,间接的取而代之。物物交换存在的特殊环境:严重通货膨胀;价格管制;逃避税收。 2,价值尺度 (1)含义:指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2货币之所以能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①各种商品和劳务本身都包含价值,存在着价值的比较关系;②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有自己的价值。 3,支付手段 (1)含义:指货币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最初由商品的赊购赊销引起)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最初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它扩展到了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财政收入和支出、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工资、房租、地租水电费等领域,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3)作为支付手段要能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第一,货币的购买力不降低。第二,买者应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第三,确保到期偿还债务。 4,价值贮藏手段 (1)含义:指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暂时滞留的职能。 (2)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的买和卖在时间上分开,彼此独立地进行。这种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为货币行使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提供了基础。货币之所能作为贮藏手段原因: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可以在任何时候地点购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和劳务。 (3)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 a.需很少或不需交易成本 b.价值固定~~~~~~优点 c.没有利息收益 d.货币的价值是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而波动的~~~~~~缺点 三、货币的演变(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 (1)含义:指商品充当货币,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经历了一般商品货币、金属商品货币过程。 (3)作为货币的商品应具有四个特征:一,价值高;二,易于分割;三,易于保存;四,便于携带 (4)不易克服的缺陷: a.体积大价值小,不易携带;b.质地不均,不易分割;c.价值易变,不便保存;d.单位不一,不易计量;e.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因而被淘汰,由金属商品取代! (5)金属商品具有四个特性: 一,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二,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三,不易腐蚀便于保存,耐用性;四,生产量相对于其现存量而言较小的,供给上相对稳定,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金属商品成为理想的货币商品,世界各国的货币相继演变成金属商品货币。 (6)金属商品货币经历了金属块、私人铸币、国家铸币的形式 金属商品货币最初是以金属商品的自然形态直接充当的,称之为金属块货币。 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名望的商人在金属块货币上打上印记标明重量和成色,为私人铸币。 适应交换的需要,维护买卖秩序,所谓铸币就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商品货币。 2,代用货币 (1)含义:指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商品货币的货币。 (2)与金属货币比其优点:a.免去了铸造费用 b.避免了日常的磨损c.更易于携带、运送。 3,信用货币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 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六、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 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具有核心地位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促进消费 十一、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联系区别 联系:都可背书流通转让 区别:本票是债务人(出票人)向债权人(持票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债权人(出票人)向债务人(持票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按指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承兑。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十二、利息率及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