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一、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

中国维管束植物共约353科,3184属,2.715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56.9%、24.5%和11.4%。就种数而言,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丰富的马来西亚植物区(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3位。

从植物科属的大小,即其含有种数的多少来看,现知世界种子植物中含有万种以上的4个特大科,在中国也都含有千种以上。

另有50科在中国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唇形科、杜鹃花科等,共有1.97万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80%以上,构成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骨干。2.起源古老

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它们主要产于我国亚热带、热带森林中。

我国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也残存着一些古老成分,如木兰(Magnolia)、五味子(Schisandra)、猕猴桃(Actinidia)、南蛇藤(Celastrus)、鹅耳枥(Carpinus)、梣(Fraxinus)、胡桃(Juglans)、黄檗(Phellodendron)、以及葡萄等属的个别种。西北荒漠植被中,也保存许多古地中海或古南大陆的古老或孑遗成分,如蒺藜科的白刺(Nitraia)、骆驼蓬(Peganum)、油柴(Tetraena)、木霸王

(Zygo-phyllum)、豆科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蔷薇科的绵剌(Potaninia)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各地区的植物区系大多是起源古老的,而与之相应的就是这些地区的优势植被类型有些也是古老的。

3.地理成分复杂

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是根据植物种或科属的现代地理分布而确定的。植物种、属或科分布的区域(即它们分布于一定空间的总和),称为植物分市区。植物分布区是由于植物种(或属科)的发生历史对环境的长期适应,以及许多自然因素对其影响的结果。在植物界中,不同的植物种(属或科)的分布区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表现出各种的分布区类型。虽然植物任何分类单位都有其分布区类型,但从植物地理学观点出发,植物属比科能够更具体地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进化分异情况及地理特征。因为在分类学上同一个属所包含的种常具有同一起源和相似的进化趋势,属的分类学特征也相对稳定,占有比较稳定的分布区,同时在其进化过程中,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发生分异,而有比较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根据对我国种子植物2980个属的比较分析,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1)世界分布108属,占属总数的3.6%2)泛热带分布372属;占属总数的13%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89属;占属总数的3.1%4)旧世界热带分布163属;占属总数的5.7%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150属;占属总数的5.2%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51属;占属总数的5.2%7)热带亚洲分布542属;占属总数的18.8%8)北温带分布296属;占属总数的10.3%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117属;占属总数的4.1%10)旧世界温带分布175属;占属总数的5.5%11)温带亚洲分布63属;占属总数的2.2%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166属;占属总数的5.8%13)中亚分布112属;占属总数的3.9%14)东亚分布298属;占属总数的10.4%15)中国特有分布196属;占属总数的6.8%

4、特有成分繁多

中国特有植物计有200属左右,归72科,其中含10属或10属以上的为菊科、苦苣苔科、伞形科、兰科和唇形科5科,但多数为热带—亚热带(29)和温带(22)分布科。银杏科、钟萼树科、珙桐科及杜仲科为4个特有科。

这些属中除铁线山柳和川木香、毛舌菊等5~6属为多种属外,其余95%以上都是单种或少种属,并且绝大多数是古老或原始的类型,如前所述的白豆杉等,还有如五加科的通脱木、马兜铃科的马蹄香、蜡梅科的蜡梅、榛科的虎榛子、石竹科的金铁锁、金缕梅科的牛鼻栓、半枫荷、毛茛科的独叶草及菊科中少有的木本属蚂蚱腿子和栌菊木等。4个特有科也都是单种的古老科。它们主要分布在秦岭—山东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集中于西南至华中—华东。

二、温带夏绿阔叶林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温带夏绿阔叶林又称落叶阔叶林。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主要分布于西欧,并向东延伸至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在东亚,见于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苏联的滨海州;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亦有分布。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落叶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桠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这些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夏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夏季叶鲜绿,质地较薄,无革质硬叶现象,通常无茸毛,林冠郁闭;冬季完全无叶,春季复出新叶。树干和树枝有厚的皮层保护,具坚实的芽鳞。森林层次结构较简单清晰,通常乔木只有一或二层,林冠高度基本相同。乔木层下有一灌木层和1~3个草本层。草本层亦有季相变化。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附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水青冈林和栎林是落叶阔叶林中最主要的类型,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的温带和暖温带森林区域。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群种。在欧洲,水青冈林的主要建群种是欧洲水青冈(Fagus sylvatica)和塔乌里水青冈(F.taurica)等。栎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无梗栎(Quercus petraea)和柔毛栎 (Q.pubecens),每一个种都可以组成纯林。但现在有些栎林已被山毛榉林所代替。在北美洲,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部的主要建群种是美洲水青冈(Fagus americana)和糖槭(Acer saccharum)。林内较明,可见到许多草本植物和少数藤本植物。在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是栎林,从大西洋沿岸到内地各州都有分布。其组成除栎树属树种外,还有大量其他阔叶树种,如槭树属、核桃属、山核桃属、悬铃木属、朴树属、铁木属等,藤本植物也有出现。

在亚洲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种类成分比欧洲和北美洲丰富得多。北部虽较贫乏, 但仍有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水曲柳(Fraxinus madshurica)、糠椴(Tilia mandschurica)、千金榆 (Carpinus cordata)、核桃楸、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树种。日本由于海洋性气候影响显著,通常称这种森林为凉温带落叶阔叶林。最典型的是混生有大叶栎(Quercus crispula)的水青冈林。有圆齿水青冈(Fagus crenata)和日本水青冈(F.japonica)等种类。林下有高而密的赤竹属。这些森林的组成在太平洋一侧和本州日本海一侧有所差别。

中国的落叶阔叶林属暖温带东部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在亚热带和热

带山区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的上部,成为垂直带上的森林。林木的种类组成,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根据建群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可分3类:①典型落叶阔叶林。是最主要的类型。栎林分布最广,其中蒙古栎林主要分布于东北与华北北部地区,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林分布于东北南部、华北北部和西部,麻栎 (Q.acutissima)林则多见于华北南部及其以南各地;此外还有栓皮栎(Q.variabilis)林、檞树林等。另一类典型落叶阔叶林是槭树属、榆树属、椴树属等为主的各种混交林,其优势种不明显。②山地杨桦林。是由杨属、桦树属和赤杨属等所组成的森林,分布最普遍的是山杨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③河岸落叶阔叶林。是沿着河流两岸形成的走廊式森林。主要分布于气候变化显著的温带地区沿河两岸,如新疆广泛分布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林和东北的钻天柳(Choseniamacrolepis)林等。

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主要分布于西欧,并向东延伸至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在东亚,见于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苏联的滨海州;北美洲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亦有分布。这些地区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夏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夏季叶鲜绿,质地较薄,无革质硬叶现象,通常无茸毛,林冠郁闭;冬季完全无叶,春季复出新叶。树干和树枝有厚的皮层保护,具坚实的芽鳞。森林层次结构较简单清晰,通常乔木只有一或二层,林冠高度基本相同。乔木层下有一灌木层和1~3个草本层。草本层亦有季相变化。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附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组成的茂密森林,但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具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特征反而与夏绿阔叶林更相似。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结构远比热带雨林简单,群落高度比较矮,树冠比较整齐,乔木通常只有两层,藤本植物、绞杀植物、附生植物等层间植物数量稀少,老茎生花和板状根等热带雨林的典型现象也很少出现。常绿阔叶林虽然也是终年常绿,但与热带雨林不同,常绿阔叶林内有一定的季节变化,与夏绿阔叶林类似。常绿阔叶林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结果多在秋季。常绿阔叶林中的有些动物有冬眠的现象,特别是两栖类和爬行类等变温动物。常绿阔叶林中树木的种类比热带雨林要少,但优势种类则要明显得多,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树木通常具有樟科植物的特征,叶片革质全缘、表面光亮,叶面常迎向阳光照射的方向,因此,常绿阔叶林又有照叶林之称。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

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它们多为风媒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于是那些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而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

落叶阔叶林的植物区系性质一般都属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余,最主要的建群树种水青冈属(Fagus)和栎树属(Quercus)的各个种,以及林下灌木、藤本植物乃至阳性先锋树种都为第三纪孑遗类型。种类组成比较丰富。但欧洲的则较简单,尤其是乔木层的种类极为贫乏,这与第四纪冰期欧洲为冰覆盖,地中海又阻止了森林植被的南移,致使大量阔叶树种如核桃属( Jugla-ns)、栗属(Castanea)、七叶树属(Aesculus)香(Liquidambar)等遭到毁灭有关。北美东部则在冰川消失后,南移植物逐渐向北恢复,从而保留了较多的森林植物种类。欧洲和北美的建群树种多为温带类型,分别属于欧洲和北美成分。中国的华北地区在冰期内未受大规模冰川的直接侵袭,受中亚干燥的影响也不大,所以森林的组成仍是第三纪植物的直接后代,其成分复杂,残留种类很多。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区系成分,主要是北温带的中国-日本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以及西伯利亚、中亚带植物成分等。植物成分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避条件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森林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本来很多,但由于世界各地落叶阔叶林受人为破坏较大较早,以致许多森林动物显著减少,甚至灭绝。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1978)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Subdivision Lycophytina石松亚门 Order Lycopodiales石松目 Family 1. Huperziaceae石杉科 Genus 1. Huperzia石杉属 2. Phlegmariurus马尾杉属 Family 2. Lycopodiaceae石松科 Genus 1. Lycopodium石松属 2. Diphasiastrum扁枝石松属 3. Palhinhaea灯笼草属 4. Lycopodiella小石松属 5. Lycopodiastrum藤石松属 Order Selaginellales卷柏目 Family 3. Selaginellaceae卷柏科 Genus Selaginella卷柏属 Subdivision Isoephytina 水韭亚门 Order Isoetales 水韭目 Family 4. Isoetaceae水韭科 Genus Isoetes水韭属 Subdivision Sphenophytina 楔叶蕨亚门 Order Equisetales 木贼目 Family 5. Equisetaceae木贼科 Genus 1. Equisetum问荆属 2. Hippochaete木贼属 Subdivision 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 Order Psilotales 松叶蕨目 Family 6. Psilotaceae松叶蕨科 Genus Psilotum松叶蕨属 Subdivision Filicophytina 真蕨亚门 Class Eusporangiopsida 厚囊蕨纲 Order Ophioglossales瓶尔小草目 Family 7. Helminthostachyaceae七指蕨科 Genus Helminthostachys七指蕨属 Family 8. Botrychiaceae阴地蕨科 Genus 1. Botrychium小阴地蕨属 2. Botrypus假阴地蕨属 3. Sceptridium阴地蕨属 Family 9. 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科 Genus 1. Ophioderma带状瓶尔小草属 2. Ophioglossum瓶尔小草属 Order Marattiales 观音座莲目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着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无柱兰 峨眉岩白菜峨眉紫堇峨屏草鹅掌揪(马褂木)丰实箭竹富民枳富宁藤干花榕甘草高山捕虫堇珙桐贡山独活观光木 管萼山豆根光叶珙桐海芒果海南龙血树(小花龙血树)合果木核桃核桃揪贺兰女蒿红椿红豆树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准备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准备(2008年6月8日)2008-6-8 12:29 阅读(112) 植物学野外实习需要在校外住宿一段时间,这期间内的主要工作是在以外观察和学习植物,观察和学习内容可以参见《植物学野外实习工作计划》。离校实习之前,有目的地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习用具 1、课本、实验实习教材、笔记本、笔等平常学习必须的用具。 2、必要的参考资料:最好每人(如果为了节约纸张,可以每2人合用)印一册《重庆市常见维管束植物名录》,这样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大家才不会不断地问某各种(或类群)的名称怎么写的,或者避免尽些错别字。记得往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讲这是禾本科竹亚科的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一个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而且喜欢提问题的女生马上问道:“老师,那雄竹是什么?”原来她把慈竹想象成是“雌竹”了。如果没有一个能囊括实习地点大多数种类的一个简单的地方名录供大家查阅,这样的笑话还会层出不穷。 3、尽量以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或生物系(现在改称学院了)资料是借阅工具书,只有对观察植物结合工具书进行检索和鉴定,才能学会植物识别和分类鉴定相关知识。这些工具书包括: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和2补编)、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国高等植物(大约已出版9卷)、四川植物志(1--17卷,预计全套将出版25卷)、重庆缙云山植物志、重庆缙云山植物名录等。 4、采集学习标本用具:因实习地为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允许采集植物标本,但学习过程中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可以少量采集标本。需要自备沙量结实的塑料袋,废旧书籍或杂志(用于压制标本)。 5、实验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些野外用具,如放大镜等,到时候有组长到张老师那里借用。 二、生活用具 1、个人洗漱卫生用品,实习地提供住宿,具有淋浴实施,但不配备个人盥洗用品。 2、衣物:实习地天气变化大,正常情况下温度比学校低2--4度,无论你出发时什么天气,都需要带上至少一套春秋天穿的外衣长裤(如果怕冷的同学可以带薄毛衣一件),换洗衣服一套等;必须带胶鞋或适合野外行走的鞋。 3、雨具:山上随时可能下雨,有时雨天也需要处野外学习。 4、药品:适当备点感冒药和治疗痢疾等方面的药物;如果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准备6天的剂量。 5、零食:实习地安排集体伙食(费用自理,但由实验室张老师统一支付);如果有吃零食习惯或不适应这样伙食的同学,可以少量准备些零食。 6、饮水:实习地的住宿提供开水,能饮用但味道不算好,若特别挑剔的同学,可以自备少量瓶装水,但不要一人一件;山上有瓶装水卖,价钱稍微贵点。 其他未考虑到的事项,你们可以提问,待收集意见后一并回答。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分析 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总和称为该地区的植物区系。为什么此地是这样一些植物聚集,彼处又是另一些植物组成?它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汇合到一起的?这些地区之间(通过植物)有过哪些联系?这些问题要在了解植物种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它们虽然仅直接反映该区域环境特性的一个侧面,却常关联着整个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演变。 (一)植物区系成分分析——以中国为例 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可按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划分为若干地理成分。凡是自然分布区大体一致,或现代分布中心相近的所有类群均能合并为一种地理成分。前面列举的各种分布区类型都是不同地理成分划分的依据。 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中,还可以根据各类群的起源地(起源中心)而划出若干发生成分。例如前面提到的对生叶虎耳草和仙女木都是北极-高山式地理分布(成分),但前者起源于高山,第四纪冰期才向北极扩展,应属高山型发生成分,后者则属北极发生成分。划分区系的发生成分需要研究各类群的分化进化和历史植物地理。 植物区系的历史成分根据该组成成分参加当地植物区系的地质时期划分。一个地区内通常有一些较古老的和较年青的区系成分混合生长,但起源古老的不一定很早就在该地区出现,也可能是后来从其他地区移来。确定历史成分要依靠古植物学资料和孢子花粉分析。 我国种子植物共有301科,2980属,24550种(连同蕨类可达27150种),它们的分布区类型十分复杂,根据吴征镒、王荷生(1983)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全世界分布的科在中国有47个,每科种类很多,生态类型丰富,因而适应性广,许多是发生上较年青的类型。世界分布属在中国有108个,占全国属数的3.7%,大多分布在西南山区、西北干旱地区、淡水和沼泽地区。这些世界分布类型很少反映当地的区系特点,在进行区系成分分析统计时常予以扣除不计。 1.热带分布或热带分布为主的科属 我国约有一半的科即168科属于热带分布类型,包括1467属和8300多种(占种数1/3以上)。它们分布的北界可以渗入各个气候带,但以热带为主要分布中心。例如樟科我国约有20属370种,广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云南最多约18属170—180种,江南各省亦多在20种以上,个别种如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木姜子(Litsea pungens)等可北达晋南、山东或辽东。热带科中许多属于古老的类型,如樟科、肉荳蔻科、龙脑香科、五加科等、以及分类学上孤立的单种科和单属科,如苏铁科、买麻藤科、红木科等。这些表明中国植物区系起源久远,并在漫长地质时期内较好地保存下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成分:

广西大学校园植物名录

广西大学校园植物名录 广西大学校园维管植物名录 林建勇黎桦 林学院农学院 本名录调查区域为广西大学大学路校区,包括东、西校园和行健文理学院。调查时间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11月。 调查对象包括野生维管植物和露天栽培的园林植物、农作物等。 经调查表明,校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9科,502种(含种下变种、亚种,不包含栽培品种、杂交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0种,裸子植物7科13种,被子植物105科479种。 名录按一定的系统排列,蕨类植物采用1991年秦仁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秦仁昌,吴兆洪.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科学出版社,1991),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的分类系统,被子植物采用哈钦松分类系统。植物学名参照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广西植物名录(2010)、中国自然标本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513051488.html,)、中国生物物种2009年年度名录(https://www.360docs.net/doc/f513051488.html,)。 Ⅰ、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F17.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常见,分布于农田、花圃、荒地,缠绕于其他植物上。野生。 小叶海金沙 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 少见,分布于农田、花圃、荒地,缠绕于其他植物上。野生。

F27.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剑叶凤尾蕨 Pteris ensiformis Burm. 常见,分布于花圃、房屋周围等阴湿处。野生。 井栏边草 Pteris multifida Poir. 常见,生于房前屋后等阴湿处。野生。 蜈蚣草 Pteris vittata Linn. 较常见,生于草地、房前屋后等阴湿处。野生。 F38.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华南毛蕨 Cyclosorus parasiticus (Linn.) Farwell. 常见,生于草地,房前屋后等地方。野生。 F39.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inn.) J. Sm. 少见,分布于生科院南侧绿地。栽培。 F50.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肾蕨 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少见,教职工宿舍区,生于墙壁裂缝或石缝中。野生。 F57. 槲蕨科(Drynariaceae) 槲蕨 Drynaria roosii Nakaike 少见,分布于教职工宿舍区,附生于墙壁裂缝、房顶或老树树干上。野生。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本数据库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从我国自然生长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选择确定了392种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比《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增加了39种。选定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71种,被子植物308种,每种植物记录有学名、中文名、所划类别、保护级别、现状、地理分布、生态特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保护措施和栽培要求等30个字段,数据库中的数据除引自上述专着外,还补充了我们自己收集整理的内容。 蕨类植物13种:峨眉耳蕨,荷叶铁线蕨,截基盾蕨,连珠蕨,鹿角蕨,扇蕨,桫椤,蟹爪叶盾蕨 裸子植物:百山祖冷杉斑子麻黄篦子三尖杉长白松 长苞铁杉长叶榧树朝鲜崖柏翠柏 大别山五针松短叶黄杉福建柏贵州苏铁 旱地油杉红豆杉红桧华东黄杉 华南五针松黄杉黄枝油杉 金钱松巨柏昆仑方枝柏 南方铁杉攀枝花苏铁 秦岭冷杉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水杉水松穗花杉 台湾杉太白红杉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 兴凯湖松轩辕柏 银杉银杏油麦吊去杉 云南穗花杉樟子松资源冷杉

被子植物:矮牡丹矮沙冬青凹叶厚朴凹叶木兰 八宝树八角莲白穗花白梭梭白辛树 百合花杜鹃百花蒿半日花瓣鳞花 宝华玉兰滨玉蕊(棋盘脚树) 伯乐树菜豆树藏报春糙独活 草苁蓉叉唇虾脊兰叉叶蓝长瓣短柱茶 长柄双花木长里桑长序榆沉水樟 秤锤树翅果油树川明参茈碧莲刺参 刺五中大根兰(腐生兰)大果假水晶兰 大赖草大叶木兰大叶子(山荷叶) 单性木兰灯笼花滇南风吹楠 顶果木东北岩高兰董棕独花兰 独叶草杜仲短节百里香短穗竹 对节白蜡对叶杓兰多苞藁本峨眉报春 峨眉光亮杜鹃峨眉含笑峨眉红山茶 峨眉黄连峨眉姜峨眉开口箭 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无柱兰 峨眉岩白菜峨眉紫堇峨屏草鹅掌揪(马褂木)丰实箭竹富民枳富宁藤干花榕甘草高山捕虫堇珙桐贡山独活观光木

【生物科技公司】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生物科技行业)第三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第十一章生物分布与生物区系 第一节生物分布区 一、分布区概念 1、分布区的概念 生物种的分布区,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进行个体发育,并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具有某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条件的地方称为栖息地。栖息地决定分布区的内部结构。 2、分布区表示方法 分布区在地图上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点、圈等符号直接标出生物的栖居地点-点图法;另一种是先在地图上标出某种生物分布的边界点,再把各个点用线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密闭区域-周界法。把同一属或科各个种的分布区用线连起来,可得到属或科的分布区。 二、分布区形成 1形成理论 1.1单境发生论植物种形成的理论之一。即认为种是在一个地点一次发生,然后逐步传播出去。初始发生地称发生中心(起源中心). 1.2多境发生论即认为一个种可以在多个地区同时或不同时发生。 1.3稳健的多镜发生论如德—康多和恩格勒等,认为种以下(变种)的分类单位可以多境发生,而种以上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单境发生的。他们的观点被称为稳健的多镜发生论。 1.4泛境发生论认为植物旧种的进化达到质变阶段,新种就在旧种的背景上于整个分布区中一次发生。

2影响分布区的主要因素 2.1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时间因素) 2.2人类因素 3分布区的扩展 3.1主动扩展 正常扩展:有发生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的新地区。有规律、逐渐、缓慢进行。是种扩展的主要方式。 先锋扩展:迁移、漫游、爆发三种形式。 3.2被动扩展(水、风、生物携带) 第二节分布区与分布区的形成 一、植物分布区的静态特征 1.种分布区 一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成,它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 描绘种分布区的方法: 点图法所表现的事实客观、直接、具体,是研究植物分布的原始资料。但它不能清晰地表示植物种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轮廓法是在点图法基础上用封闭曲线勾绘出种的分布轮廓,便于分析和比较,是常用的方法。有时用实线表示确定的边界,用虚线表示推测性的边界线,或者在同一图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 种分布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分布区结构。植物种的个体并不是布满该种的分布区的所有空间,实际上它们仅仅有选择地分布在适宜的生境。分布区内生境的差异使分布区内部带有

(整理)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一、中国植物区系特点 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 中国维管束植物共约353科,3184属,2.715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科、属、种数的56.9%、24.5%和11.4%。就种数而言,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丰富的马来西亚植物区(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3位。 从植物科属的大小,即其含有种数的多少来看,现知世界种子植物中含有万种以上的4个特大科,在中国也都含有千种以上。 另有50科在中国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唇形科、杜鹃花科等,共有1.97万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80%以上,构成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骨干。2.起源古老 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它们主要产于我国亚热带、热带森林中。 我国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也残存着一些古老成分,如木兰(Magnolia)、五味子(Schisandra)、猕猴桃(Actinidia)、南蛇藤(Celastrus)、鹅耳枥(Carpinus)、梣(Fraxinus)、胡桃(Juglans)、黄檗(Phellodendron)、以及葡萄等属的个别种。西北荒漠植被中,也保存许多古地中海或古南大陆的古老或孑遗成分,如蒺藜科的白刺(Nitraia)、骆驼蓬(Peganum)、油柴(Tetraena)、木霸王

授课题目蕨类植物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维管

授课题目:第五章蕨类植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重点:维管植物的特征、包括的类群,维管柱的类型及演化;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及相互区别点;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了解常见或重要的蕨类植物的属、种,对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的重要观点或学说有清晰的理解。 教学重点:维管植物的特征、包括的类群,维管柱的类型及演化;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蕨类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及相互区别点;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难点:蕨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 教学基本内容和方法、手段:简要的归纳、清晰的图片、对重点内容的多手段强化是突出重点的基本方法。通过介绍古化石蕨类,和裸蕨类植物比较,与现存蕨类植物进行比较初步了解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的逐渐变化,揭示蕨类植物的系统演化过程。 第五章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第一节维管植物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1.具有发达的维管组织系统; 2.大多为陆生; 3.孢子体占优势。 二、维管植物的分类 单元论:认为维管植物起源于同一祖先,应归为一门。 多元论:认为维管植物起源于多个祖先。理由是:现存维管植物形态差异甚大,多类维管植物化石在不同的地域在古生代几乎同时出现。应分为多 个门类。 三、维管柱类型及演化简介 中柱(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 中柱的类型

(一)原生中柱最简单最原始的类型,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组成的实心柱。 包括单中柱、星状中柱、编织中柱。 (二)管状中柱维管组织为一空心柱,中央为髓。(蕨类植物普遍) (三)网状中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网状中柱中出现叶隙,而且叶隙大而长,叶隙与叶隙部分重叠,把维管组织分隔成束。每束由韧皮部包围着木质部(一些蕨类植物具有) (四)真中柱最进化的类型,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茎中所具有的。其中包括具节中柱。 (五)散生中柱维管束散生。单子叶植物属此类。 第二节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fern), 又称羊齿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 现存蕨类约有12 000多种,我国大约有215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潮湿地区。 一、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有世代交替,孢子体发达,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简单,二者均可独立 生活; 2.孢子体出现了真正的根;出现了维管组织; 3.配子体有颈卵器、精子器的结构; 4.精子具多鞭毛,受精仍然离不开水; 5.常存在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现象; 6.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处。仍为两栖植物。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分为(按1978,秦仁昌系统):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

第六章 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六章生物分布区与生物区系 第一节生物分布区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三、分布区的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一、种的分布区及其制图方法 (一)分布区的概念 种的分布区?a?a是指某种生物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并且在此空间内该种生物能够充分地进行个体发育,留下具有生命力的后代。 种的分布区与栖息地有区别 分布区如果是一个面,栖息地则是一个点。 分布区比栖息地要大。 (二)分布区的制图方法 1、点图法 2、周界法(轮廓法) 3、涂斑法 二、分布区的形成 (一)分布区的形成理论 1、单境发生论 2、多境发生论 3、稳健的多境发生论 4、泛境发生论 (二)影响分布区形状和边界的主要环境因子 ◆气候演变 ◆土壤因子 ◆地形变化 ◆生物因子 ◆历史因子 ◆人为因子 三、分布区的扩展

(一)主动扩展 1、正常扩展 图6-3 2、先锋扩展 (二)被动扩展 1、水扩展 2、风扩展 3、生物携带扩展 四、分布区的类型 (一)广域分布区 (二)狭域分布区 (三)连续分布区 (四)间断分布区 (五)扩展分布区 (六)潜在分布区 (七)特有性分布区 (八)残遗分布区 (九)替代分布区 五、间断分布的成因 1、自然条件变化 2、生物的分散迁移及在原来分布区内的死亡 3、陆地下沉 4、大陆漂移 5、跳跃式传播 6、人为影响 第二节生物区系 一、生物区系的概念 植物区系 动物区系 广义生物区系——指许多不同生物种(科属种)的总和。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划分。如:按生物分类系统分为被子植物区系、兽类区系、鸟类区系等; 按行政区划分如中国生物区系、日本生物区系等。 狭义——指不同的生物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物总体。 ?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

华北温带森林草原区植物区系概况 中国农业大学 张洪军编写 该实习区域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半干旱-暖温带半湿润区,实习区域横跨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分区。途径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阴山山脉,实习地点由西到东,分别在大同、阳原、坝上、北京、天津、秦皇岛等行政区划内,其植被-土壤的空间分异规律介绍如下: ●华北植物区系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 ●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沿海比较湿润。 ●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 科、914 属,约3925 种(含460 变种,未包括秦岭)。 华北植物区系概况 一、华北现代植物区系简介 华北植物地区位于甘肃武山以东秦岭—淮河—苏北盐城海滨,向北至固原—安塞—吴堡—管涔山—恒山—燕山—辽东半岛,包括太行山脉等华北山地、华北大平原和晋陕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沿海比较湿润,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据最近研究统计,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1科、914属,约3925种(包含460变种,下同)(未包括秦岭)。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32种,双子叶植物125科710属3104种,单子叶植物21科193属789种,约为全国同类科属种数的44%、29%和11.3%,居中国北方各植物地区之首。平均每科含6属26种,包括不同进化程度的类群,其中菊科(388种)、禾本科(293种)、蔷薇科(276种)、莎草科(181种)、毛茛科(174种)、豆科(170种)、百合科(138种)、唇形科(129种)和伞形科(110种)9科最发达,各含100种以上,多是进步及较进步的草本或含草本科。大多数科(92科)含10种以下,其中有20几科是单种、单属、单科,主要是古老及原始的类群,如麻黄科(Ephedraceae,1属,华北5种)、领春木科(Eupteleaceae)、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芍药科(Paeoniaceae)等。木本科和草本科几乎同样发达,分别具有79科和72科,乔灌木主要是落叶型,有17科水生草本,组成各式各样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地理成分是各种热带分布的59科,占56.2%(不包括世界分布科,下同),其中泛热带分布的46科,表明华北区系的热带渊源。其次是各种温带分布39科,占37%,而为全国同类科属的过半数(52%),其中北温带分布29科,几乎包含所有温带木本科,是本地区森林的主要组成,如松科、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槭树科等等。东亚分布5科(Cephalotaxaceae,Eupteleaceae,Actinidiaceae,Cercidiphyllaceae,Tetracentraceae)和中国特有的杜仲科。另外,世界广布的46科,含599属约2690种,如前面指出含100种以上的诸大科等,在华北区系中也占重要地位。 植物属往往具有共同祖先和演化趋势,古植物资料也常常到“属”级,植物种则是区系存在的实体。因此,它们对于探究区系的起源和演变更有意义。华北种子植物914属的大小平均每属约4.3种,含40~91种的仅6属,即世界和北温带分布的苔草属(Carex,91种)、蒿属(Artemisia,70种)、柳属(Salix,60种)、蓼属(Polygonum,58种)、萎陵菜属(Potentila,44种)和堇菜属(Viola,43种),而含5种以下的有730多属。其中单种属和只有2~5种的少种属共203属,它们代表植物属演化的两端,即演化终端只有少数残遗种的古老属和尚未充分分化的新属,主要是东亚及中国特有的85属。全部属的地理成分与全国属的分布区类型比较,有15个类型20个变型,以温带性质属占显著优势,包含各种温带分布549属和东亚分布89属,合占66.8%(不包括世界广布属)。前者为全国同类属71%,其中北温带分布251属,为全国同类属数83%。热带性质属也占相当比例,共197属占24%,为全国同类13%,以泛热带成分最多,有105属。其余是古地中海成分37属占4.5%,中国特有40属占4.9%,低于全国特有属水平(8.5%),其中华北特有仅12属,如文冠果(Xanthoceras)、蚂蚱腿子(Myripnois)、太行菊(Opisthopappus)、太行花属(Taihangia)等。因此,现代华北区系主要是温带性质,且具有与热带的

1991年秦仁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

1991年秦仁昌蕨类植物分类系统 作者:秦仁昌吴兆洪 诸葛按:本系统是吴兆洪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科学出版社,1991)一书中对1978年秦仁昌分类系统所做的修订。1978年秦仁昌分类系统见《植物分类学报》第16卷,1978。这两个系统均只包括产于中国的科属;且在前四个亚门下不设纲一级的类群,不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PN)的要求,故在收入本网站时,按ICPN 的规定为前四个亚门补入纲级类群。 1991年秦仁昌分类系统 Pteridophyta蕨类植物门 I. Psilophytina松叶蕨亚门 A. Psilotopsida松叶蕨纲 (i) Psilotales松叶蕨目 1. Psilotaceae松叶蕨科 II. Lycophytina石松亚门 B. Lycopodiopsida石松纲 (ii) Lycopodiales石松目 2. Huperziaceae石杉科 3. Lycopodiaceae石松科 (iii) Selaginellales卷柏目 4. Selaginellaceae卷柏科 III. Isoephytina水韭亚门 C. Isoetopsida水韭纲 (iv) Isoetales水韭目 5. Isoetaceae水韭科 IV. Sphenophytina楔叶蕨亚门 D. Equisetopsida木贼纲 (v) Equisetales木贼目 6. Equisetaceae木贼科 V. Filicophytina真蕨亚门 E. Eusporangiopsida厚囊蕨纲 (vi) Ophioglossales箭蕨目 7. Helminthostachyaceae七指蕨科 8. Botrychiaceae阴地蕨科 9. Ophioglossaceae箭蕨科 (vii) Marattiales莲座蕨目 10. Marattiaceae合囊蕨科 11. Angiopteridaceae莲座蕨科 12. Christenseniaceae天星蕨科 F. Protoleptosporangiopsida原始薄囊蕨纲 (viii) Osmundales紫萁目 13. Osmundaceae紫萁科 G. Leptosporangiopsida薄囊蕨纲 (ix) Polypodiales水龙骨目(Filicales真蕨目) 14. Plagiogyriaceae瘤足蕨科 15. Gleicheniaceae里白科 16. Schizaeaceae莎草蕨科

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征

江西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组成及特征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对标本和资料的整理,对江西省野生兰科植 物种质资源种类、资源丰度、地理分布、区系的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采用SPSS 18.0软件运用距离和聚类分析对比了省内7个自然保护区之间及与周边6省之间兰科植物的关系。旨在为江西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 结果如下:江西省有野生兰科植物58属149种,以地生兰为主,共35属90种;其次为附生兰,有17属49种;腐生兰分布较少,只有9属10种。其中虾脊兰属异钩距虾脊兰为新变种;萼脊兰属(Sedirea)、线柱兰属(Zeuxine)、无叶兰属(Aphyaorchis)和盆距兰属(Gastrochilus)等4属,为新分布属;此外,还有大花无柱兰(Amito stigma pinguiculum)、单唇无叶兰(Aphyaorchis simplex)、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efolia)、银带虾脊兰(C. argenteo-striata)、台湾吻兰(Collabium formosanum)、绿花斑叶兰(Goodyera viridiflora)、小小斑叶兰(G. yangmeishanensis)、白肋线柱兰(Z. goodyeroide)、罗河石斛(Dendrobium lohohense)、广东石斛(D. wilsonii).始兴石斛(D. shixingense)、江口盆距兰(Gastrochilus nanus)、短茎萼脊兰(Sedirea subparishii)、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等14个新分布种。 兰科植物在江西省分布广泛,在水平分布上,兰科植物在罗霄山脉、南岭山脉、武夷山脉上分布个体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在垂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海拔 400-1200 m的地段。江西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共有11个分布类型和2个变型;区系组成中热带成分的属占总属数的63.8%,说明江西兰科植物区系为热带 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