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海绵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主要的工程项目为:雨水花园、人行道透水砖、停车位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人行)、透水沥青混凝土(车行)、透水结构层、内截污式环保雨水口、雨水渗透模块、过滤井、雨水管、溢流井、检查井、蓄水模块、排水路缘石、检测系统等。其工艺如下:

1、建筑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管(与阳台生活排水共用管道除外)采用断接方式,雨水引入周边绿地,排至海绵设施,溢流雨水排至雨水管网。

主要工艺:屋面雨水→屋面排水立管→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

根据现状雨水立管布置情况,在每栋楼适当位置设置雨水桶,雨水先进入蓄水桶进行储蓄,同时设置溢流进入草地或植草沟。蓄水桶采用0.8mm加厚PP塑料加工,圆柱形高1.4米,宽1米,上口中间开40cm宽的圆形进水孔,桶的下面加装2个一寸出水孔,一个清淤一个引用,进水孔加装过滤设备。

主要工艺:屋面雨水→屋面排水立管→雨水桶→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

2、道路雨水

现状道路路面较好,主道不做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只对小区铺装,健身广场、部分人行道及停车位改造,采用透水铺装,道路横坡采用1.5%,坡向碎石沟或植草沟。主要工艺:路面雨水→路面径流→碎石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主要工艺:路面雨水→路面入渗→排水路面基层→集水管→小区雨水管

(2) 道路路面部分雨水通过植草沟或碎石沟,进入雨水花园,多余雨水通过溢流进入排水系统。

(3) 雨水渗透系统

在对接口前,设置雨水渗透模块,对控制范围内雨水进行调节、储存、入渗主要工艺:雨水→过滤井→雨水渗水模块→储存、入渗

结合设计图纸文件针对本工程重点编制施工方案。

一、测量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的检测、标定→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定位放线→校核→各区段细部放线

(二)施测依据

<1.1.1>根据招标文书、设计图纸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

<1.1.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的程序。科学化、系统化地安排施工测量顺序。

<1.1.3>进入现场勘察,了解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及作业环境。贯彻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1.1.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1.1.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三)测量工作的组织体系

测量指挥与协调→基线及主控点控制→施工测量放线

测量指挥与协调——主要负责与建设或监理方代表的联络;测量资料、点位的交接;负责对测量控制组,施工测量放线组以及相关单位的协调,主要计算资料的检查复核工作;督促各项测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基线及主控线控制——完成相关测量资料的收集,计算,建立本工程的平面主控点,高程施工首级控制点;负责主控点线的维护与检查,指导施工测量放线作业。

施工测量放线——利用已建立的主控点、高程点实现对各施工点的轴线给定,标高抄测,完成施工任务。

沉降观测,根据结构施工图上标注的沉降观测点,定时定人对沉降进行有效的观测。

(四)平面、高程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

1、平面控制点布设的原则

建立平面控制网首先要保证逐级控制精度,减少误差累积。因此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控制到低级控制、由主控制线到加密控制线、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施工控制过程中不能颠倒处置。本工程建立控制网,采用全站仪施测,并与业主提供的已知点位进行附合,经平差处理后报监理组织复测。经复测确认后的成果方能用于指导施工。

2、平面控制点布设

1)建立起本工程的总体控制点线,其它各施工放线工作可根据总体控制点线测量加密或放设。

2)控制网点相互需要通视并易于保护,各点距离比较均匀,为每栋楼能有效施控。资料注意重点保存。形成后交与施工测量放线组使用。埋点为钢筋或钢钉。

3、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样

1)施工平面放样主要采用全站仪,放样中要做到各放样点均用第三点检核一道,杜绝差错。

2)施工高程放样主要采用DSZ2型自动安平仪测设,同一高程点放样均往返观测,杜绝差错。

3)施工控制点要妥善保护,严禁扰动,如因施工需要确实要破坏或移动控制点时,新设点位必须与两个以上已知点进行联测,并经严密平差后才能使用。

4)测量仪器应由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并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如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应及时送有资质的部门检校,不得擅自调整仪器。

二、原地面拆除施工

(一)拆除及基层施工流程

(二)施工组织

<1>工程施工前,对场地地坪组织测量并与设计标高比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破除建筑垃圾外运措施,同时根据现场的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并在基坑外侧设置控制桩,桩附近不能堆土。

<2>原有人行道拆除,采用挖掘机拆除,直接由自卸车拉出工程施工现场,自卸车开往指定地点倾倒。

<3>土方的灰线一般为上口线,土方灰线放出后应经监理部门和其它相关的部门复核后方准开挖。

<4>如有土方外运应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办理证明手续。

<5>开挖拆除顺序一般按从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开挖。开挖时,测量工作应跟踪进行,在开挖中,对挖出的边坡由人工清理。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6>开挖前,应考虑土方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1>开挖前应明确地下管线的布置,便于其它工种配合施工;

<6.2>明确地下障碍物的分布情况,及时做好施工准备;

<7>开挖及清理结束后及时验收隐蔽,避免地基土裸露时间过长,严禁扰动地基土。

<8>土方开挖质量管理

<8.1>挖施工采用机械、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堆场应选择对下道工序周边

施工影响较小处。

<8.2>夜间施工要有充足的光照度,特别在挖土场地和主要通道上要设置大功率照明灯具。

<8.3>如开挖后发现局部地段地下管线或管道影响到正常施工时,必须立即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人员到现场研究后,按新的设计方案处理。开挖时遇不明物体,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同时采取有效手段保护好现场,做好纪录和签证工作。

<8.4>基础挖好后,应及时通知质监、业主、监理地基验槽,符合后进行下一步施工,做好验槽记录,质监、业主、监理签字后,交由项目部资料员保管。

<9>土方开挖安全管理

<9.1>严格执行"挖土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中的各项规定,并组织现场人员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9.2>遵守"建筑工地六大纪律",进出基坑人员一律戴好安全帽。

<9.3>本工程开挖前,须请业主主持召开相关部门参加会议,审核开挖方案。挖土前,须将挖土时间、行走路线等情况通报业主,使其做好充分准备。

(三)成品保护

<1.1>施工时,对测量控制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龙门板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也不得在龙门板上休息。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基础的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1.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1.3>雨期施工时应有防雨措施,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糟)内,以免边基土遭到破坏。基坑(槽)的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注意雨情,雨前应及时夯完已填土层,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

三、雨水管网施工

(一)施工顺序

首先对各分部工程进行适当的安排,清理出施工现场,确保工程的施工面全面展开。安排充足人员进行对管网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进行核实排查。管网工程施工完毕后才进行渗排水管渠及蓄水池等排水工程的施工,进行地面铺装工程的施工。铺张工程施工完毕,再进行景观绿化的施工,做到符合海绵城市的质量技术规范,符合生活与生产要求。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作业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图纸。基础开挖前,做好对施工员、挖掘机操作司机的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人员均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挖掘机司机进行操作,每台挖掘机均配施工员现场指挥。

(2)测量工具检验合格,且在检验有效期期内。

(3)作好设备试运转: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

(三)现场土方开挖

(1)施工测量: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先校核图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及图上的线点位置,以及施工地段的地形地物,确定施测方法,布设测量控制网,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管线及井位。注意预留工作位宽度。将施工地段的原地标高复测一次,以确定该施工地段的开挖深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测量控制点,如发现测量控制点被破坏,及时会知测量人员补测,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2)管沟开挖:开挖沟槽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70%),人工辅助配合(30%)。沟槽挖土方用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弃。根据反铲挖掘机的特点,采用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粗挖部分(雨、污主干管埋深超2.5m)采用1m³反铲挖土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对于房子周围检查井连接至化粪池段的排水管,因埋土深度在2m左右,故采用0.5 m³反铲小挖机挖土。机械开挖至距设计坑底标高20cm 左右时,改用人工开挖、检平,尽量避免超挖现象。沟槽底土面层尽量避免不超挖或扰动,若发生超挖或扰动,即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将超挖.和清除位置填回石屑或碎石、砂,并夯实。若基底为淤泥,则需进行换土,保证其地基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要求。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迅速复核中线和水平,无误后即施工垫层、基础,防止基坑底长期暴露,而被地下水或雨水浸泡。管沟宽度根据管道埋深确定,通常无水时沟底宽度一般为管外径加0.5米,并根据土质状况,确定开挖坡度,(本工程因管线位置多为新回填土,土质疏松,沙砾多,含砂量大,取放坡系数1:0.5)绘制沟槽剖视图。

①、

当沟底无地下水时,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超挖在0.15m以上时,可用3:7灰土、卵石、碎石、毛石等填充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95%。当沟底有地下水或沟底土层含水量较大时,可用天然砂回填。

②、沟底必须平整,沟底遇有废旧构筑物、硬石、木头、垃圾等杂物时,必须在清除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0.15 m的砂土或素土,且平整夯实。

③、对岩石基础,应铺垫厚度不小于0.30m的沙层。边坡不超挖,个别出现的坑穴、凹槽由人工先清除松动部分后嵌补,做到嵌体稳定,表面平顺,周边封严。

④、施工时,先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保证排水畅通。经常检查开挖坡度和坡面稳定情况,一旦发现有裂缝开口坍方迹象或危土等应立即处理,防止因开挖不当引起失稳、坍塌。

(3)土方随挖随转运,基坑顶距基坑边3米范围内不得堆土,以免加重土坑边坡压力和阻碍施工操作和运输。回填土方在指定位置堆放,弃方全部外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

(4)防水、排水措施:沟槽边设置30×40cm的截水沟,并与附近排水系统连通,防止雨水流入基坑。沟槽底用2~4cm碎石做成盲沟和集水井(50×

50cm),配置抽水机抽水。施工过程密切检查边坡的稳定,如发现滑坡、塌方迹象,及时采用措施进行补救。

(5)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加强配合,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复测,防止超挖,保证开挖边坡、基坑尺寸、支护达到施工方案及设计的要求。注意边坡土体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沟槽开挖、降水

1)在施工前,应对现状地下管线及隐蔽物作进一步探查,由业主组织各种管线相关管理部门,明确管线具体位置,确保安全后方可开挖施工。

2)沟槽开挖前应制定土方开挖、调运方案和沟槽降水、支撑等安全措施。在地面上划出开挖轮廓线,并对已有地下水管线或构筑物的位置做出标记,开挖时应请有关管理单位现场监督。

3)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应根据该地区土层的渗透能力、降水深度、施工设备条件等选定。

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0.3~0.5m,沟槽内不得积水,严禁在水中施工。

4)施工时做好周围厂区及城市排水管道来水的排水工作,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5)沟槽开挖应遵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3中的相关规定。(五)管道安装

1、钢筋混凝土管安装

沟槽开挖后进行沟槽底平整夯实,以达到混凝土管座的地基抗压强度要求,再进行混凝土管座施工。

按施工图纸本工程120度混凝土管座采用现浇C15砼,砼浇筑前,除应对材料供应、道路、机具设备、劳动力组织安排就绪外,还应认真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接缝是否严密平整等是否符合要求及施工规范,办理好验收后方能进行砼浇筑。

浇筑混凝土管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清除模板中的尘渣、异物,核实模板尺寸,支模高度宜略高于混凝土的浇筑高度;

②管座分层浇筑时,应先将管座平基凿毛冲净,并将管座平基与管材相接触的三角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混凝土;

③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座时,必须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当对侧的混凝土与

灌注一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

混凝土管敷设

管座验收完毕后应先施放管道外边线(离开管道外边1cm),并校核好高程后开始下管,φ600mm以上用汽车吊下管。管段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的管道相互碰撞;沟内运管不得扰动管座。

对于本工程开挖深度较大的污水沟槽,因支撑影响宜采用从沟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至安放位置,进行安装作业,严禁将管材由沟边自由翻滚到沟底。

接着将管子按设计高程和位置,稳定在基础上。安装管道应从下游开始,逆水方向敷设,迎着水流方向,以便使安装好的管道可以先期投入使用,同时也有利于地下水的排除。

管道连接:本工程中雨、水接口均采用水泥砂浆接口。采用1:2水泥砂浆抹带。接缝带要挤压密实,D≥600应分两次成型并且管内要抹平缝,成型后应复盖淋水养护两天。

在管道接口前,先将管口周围清理干净及凿毛,充分湿润,然后将缝位填抹完毕,接口加插膨胀水泥或橡胶圈封口,然后用1:2水泥砂浆抹带,必须注意压实,并在安管时注意承口下部座上的砂浆接口要完好,口部可抹成斜面。

抹带完成后及时用湿麻袋覆盖淋水养护。

质量标准: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灰口应整齐、密实、饱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现象。

抹带接口应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等现象。

2、双壁波纹管安装

沟槽清理、夯实:清除基底的杂物和浮土,排干沟底的积水,使用“狗仔式”打夯机夯实,检测达到地基基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铺筑基础垫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铺筑基础垫层,用挖掘机回填粗砂(根据本工程特点,因管线位置多为新回填土,石砾多,故铺设20cm厚粗砂),人工找平,并用平板振动器按交叉、错开、重叠的原则,振3-4遍直至密实。

安装前准备工作: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内杂物,加固基坑的支撑,排除基坑

内的积水,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道中线,复核平基面标高。

管材质量要求:管材须附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行业规范检验合格,方能使用。安装前检查管的外观质量。

①下管可以根据管重选用人工或起重机进行。公称直径DN<500的的管材用人工搬运。用人工下管时,可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底施工操作人员。对大开挖沟槽深大于3m,也可以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沟边翻滚入槽内。公称直径DN≥500的管材用起重机下管时,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严禁串心吊装。混合开槽或支撑开槽,因支撑影响宜采用从槽的一端集中下管,在槽底将管材运至安装位置进行安装作业。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然后对线校正,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自下游向上游进行下管,并用中心线法或边线法控制管道的中线和高程。

②下管安装作业中,必须保证沟槽排水畅通,严禁泡沟槽。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防止管材飘浮,管线安装完毕尚未填土时,一旦遭水浸泡,应进行中心线和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生位移,飘浮等现象,应做返工处理。

③管材长短的调整,可用电锯切割,但端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

接口施工:连接前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应插入承口的深度;就位后,立刻找正对准轴线,将插口插入承口,用力推挤至所划标线。插入后将管旋转1/4圈,在60s时间内保持施加外力不变,并保持接口在正确位置。

管道施工验收后须马上回填部分石屑,防止管道位移,下雨时浮管。

一天的敷管工作完毕后,不得将工具或其他物品放置管内,为防止地下水及杂物进入管内,要用木板或钢板封堵管两端。

3、检查井砌筑及衔接

砌筑检查井及衔接管段:检查井的砌筑应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前,进行平面及水准控制测量及复测,保证井中心位置高程及井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定出中心点,划上砌筑位置及标出砌筑高度,便于操作人员掌握。

砌筑检查井应校核内径,收口段要每皮砖检查有无偏移,且要事先确定收口段的高度,可按规定每皮砖缩入2cm,砌一皮砖即缩入4cm。在井下部干管伸入

处,特别是管底两侧,要用砂浆碎砖捣插密实,其余则要每层錾砖砌包妥当,务使不渗漏,且要避免上下层砖对缝。

当检查井深度少于3m时,井径不小于1.2m,深度大于4.5m时,井径不少于1.4m。污水检查井内外都用1:2水泥砂浆批荡2cm,井底设置砖砌流槽。雨水管检查井,当D≥600时,井内设流槽;D<600,不设流槽,井底浇筑150mm 厚混凝土。

井砌筑完毕及时装上预制井环,井盖按设计要求放置平衡,确保与路面标高保持一致。

4、质量保证项目:

检查井井内流槽应平顺,位置,不得有建筑垃圾等杂物。

检查井井环、井盖必须完整无缺准确,安装平稳,位置准确。井框、井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位置准确。

检查井和进水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检查井、雨水口及其他井室周围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砼和砌体水泥砂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

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周围,应采用石灰土、砂、砂砾等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宜小于40cm;

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形接茬;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

(六)基坑回填

填土应在管道砼强度达到图纸规定和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回填前,将坑内积水抽干,清理干净施工杂物。

管沟两侧回填石屑至管顶10厘米。回填时两侧同时回填,高差不得大于30厘米,并分层夯实或用水冲实。

回填时宜沿基坑排水方向由高向低进行。

管顶上50厘米内不得回填大于10厘米的石块、砖块等杂物。

回填时每层虚铺厚度根据采用的压实工具确定。严禁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质。

四、透水混凝土道路施工

本项目人行道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是新工艺、新技术,具体做法由相关厂家及供货方提供,验收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如下:

1)、透水混凝土路面专用保护剂;

2)、30mm厚彩色(或黑色)透水整体路面面层;

3)、90mm厚透水整体路面底层;

4)、20mm厚粗砂滤水层;

5)、300mm天然级配碎石碾实,配级20mm-30mm,压实度>0.95;

6)、素土夯实,压实度>0.93

(一)路基施工

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非路基填筑范围内场地压实度大于90%。

(二)基层

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道路及停车场基层采用30cm厚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应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15%。

(三)面层

工程开工前,组织管理/技术人员与甲方负责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全面了解、掌握、熟悉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要求。并结合工程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施工部应会同技术员对施工图纸和施工说明做全面了解,对一些特殊要求的施工部位细部处理做重点记录和技术要点分解图,使人员对对工程情况和技术操作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1、本工程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透水混凝土路面面层为120mm厚透水整体路面,各部位颜色由业主方指定。透水混凝土性能要求:

(a)设计强度:C30;

(b)空隙率:15%~17%;

(c)透水系数(15℃):3.0mm/s;

(d)耐磨性:磨坑长度≦25mm;

(f)抗压强度:35.0Mpa;

(g)弯拉强度:4.0Mpa;

(h)防滑性:BPN≥70;

(i)抗冻性:质量损失≦3.5%、抗压强度损失≦15%;

2、材料:

1)彩色面层用山水42.5的硅酸盐水泥,素色透水层用复合硅酸盐水泥

2)彩色混凝土使用质地坚硬、耐久、纯洁的石子(粒径0.4-0.6cm)。

3)彩色透水强化料、素色强化料必须使用合格产品。

3、施工

配合做基础方的土建队,在做地面基层的同时进行专用透水管道的铺设,透水管道除按图子要求铺设外,必须与原道路排水系统相连接,成为道路排水系统的一部分。

在准备工作充分的基础上,人员设备方可进场施工。

a立模:

施工人员在首先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分隔立模及区域立模工作,立模中须注意高度、垂直度、泛水坡度等的问题。道路两边80cm为灰色透水砼地坪,中间6.4m

为红色透水砼地坪。全运广场在甲方铺设大理石分隔带和飘带分隔带基础上,乙方按由内到外的顺序施工:先浅灰色地面铺装,后飘带铺装。

b搅拌:

搅拌器: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置不同容量的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处,应设置防止水和物料散落的接料设备(如方型板式斗类),保护施工环境的卫生,减少施工后的清理工作。

搅拌时按透水砼配合比及投料顺序将物料投入搅拌机,先将胶结料和碎石搅拌约30秒后,使其初步混合,再将规定量的水分2-3次加入继续进行搅拌约1.5-2分钟。视搅拌均匀程度,可适当延长机械搅拌的时间,但不宜过长时间的搅拌。彩色面层与素色结构层分开搅拌。

注意事项:

(1)施工现场须专人负责物料的配比。

(2)严格控制水灰比,即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不允许一次性加入。

(3)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

4、运输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起初凝快,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控制混合物的运输时间,运输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运输过程中不要停留。

5、摊铺浇注成型:

(1)底层

透水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起初凝快,摊铺必须及时。对于人行道面,大面积施工采用分块隔仓方式进行摊铺物料,其松铺系数为1.1。将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工作面上,用刮尺找准平整度和控制一定的泛水度,然而平板振动器(厚度厚的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但不能振捣密实,影响透水效果。

(2)表层

将有色混合物均匀摊铺在基层工作面上,用括尺找准平整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滚筒平整器整平),最后用抹合拍平,抹合不能有明水。

注意事项:

(1)松铺系数即为物料摊铺高度高于实际高度的比,按透水混凝土的干湿度,一般采用1.1-1.5之间。

(2)摊铺时尽量快速和正确。

(3)因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大,水分散失快,当天气温度高于35度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适合在早晚进行施工。

6、养护:

透水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属性类似,因此摊铺结束后,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达到要求后。当气温较高时,为减少水分蒸发,宜立即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也可采用洒水养生,所有养生期不得少于7d,使其在养护期内强度逐渐提高。

洒水养生,透水混凝土在浇筑后1天开始洒水养护,高温在8小时之后开始养护,但淋水时不宜用压力水直接冲淋混凝土表面,应直接从上往下淋水。透水混凝土湿养时间不少于7天。

养生时间应根据施工温度而定,一般养生期为14-21天,高温时不少于14天,低温时不少于21天,5℃以下施工,养生期不少于28天。

7、涂保护剂

待表面混凝土成型干燥后在3天左右,涂刷透明封闭剂,增强耐久性和美观性。防止时间过会使透水混凝土孔隙受污而堵塞孔隙。

8、伸缩缝及膨胀缝的设置

a伸缩缝间距4-6m,宽度1cm。

b膨胀缝间距25-35m,宽度2cm。

(四)施工流程及质量管控

(a)施工的须对基层做高程测量和清洁处理,高程偏差要控制在15mm内,

基础高程不符要立即要求基层施工方进行整改,处理后的基层表面应粗糙、清洁、无积水,并保持一定的湿润状态。

(b) 模板应选用质地坚实、变形小、刚度大的槽钢,立模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支模要用测量仪器全面打点放线和确定标高,模板与透水砼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

(c) 透水混凝土要采用强制性搅拌机,搅拌机容量恨据工程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施工的要进行现场搅拌和浇筑实验,进入搅拌机的原料必须计量准确,严格按照配合比投放,胶结料浆体应全面包裹住骨料,且分如均匀。新拌混凝土出机至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30min,运输应防止高析,保持拌合物的湿度,必要时应采取遮盖措施。

(d) 透水混凝土的摊铺分底料和面料,人工铺料应用铁锹反扣,严禁抛掷,摊铺要均匀,平整度与排水坡度应符合要求,摊铺厚度要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底料、面料厚度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面料应在底料初凝前铺筑,尽量做到底料摊铺后马上摊铺面料,防止分层。

(e) 底料摊铺后要采用平板振捣机压实,压实后要人工补料找平;面料摊铺后要人工刮杠找平,人工清理粒径不符规格的大碎石并补料,找平后人工收边,再用平板抹光机整平抹光。必须保证模板顶面整洁,接缝处板面平整。

(f) 伸缩缝、胀缝施工

伸缩缝4~6米切一道,广场接缝应不大于25平方米的分隔,缝宽3-5mm,切割深度应为砼厚度的l/3,必要时施工缝可代替伸缩缝。胀缝25-30米切一道(夏季施工可不设置),缝宽10-20mm,切割要上下贯通,并嵌入海绵条,再填入密封胶,注意与砼面层保持平整。

(g) 涂刷保护剂,涂刷应均匀,不同颜色相接要平整、美观,涂刷后4小时不可上人踩踏。

(3)养护

(a)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养护,表面保持湿润,零下5度时不得浇水,零上5度一天一次浇水,零上10度一天两次浇水,零上20度以上一天2-3次浇水(具体按天气情况定),一般不低于7天。

(b) 养护期间不得通车。

(c) 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投入使用,强度应以试块强度为依据。

五、透水砖工程施工

(一)本工程透水砖设计要求

透水砖路面面层为60mm厚透水砖路面,各部位颜色由业主方指定。

(1)透水砖性能要求:

(a)透水系数:3.0×1.0-2cm/s;

(b)抗压强度:车行:55.0Mpa、非车行:45.0Mpa

(c)抗折强度:车行:6.5Mpa、非车行:5.5Mpa

(c)耐磨性:磨坑长度≦25mm;

(d)防滑性:BPN≥70;

(e)抗冻性:质量损失≦3.5%、抗压强度损失≦15%;

(二)透水砖路面结构组成和材料要求

透水砖路面铺装结构层如下:

1)、6cm透水人行道砖(透水率不小于0.1mm/s);

2)、3cm1:3干硬水泥砂浆;

3)、20cm天然级配碎石碾实(压实度不小于95%);

4)、素土夯实(压实度93%);

(三)施工方法

1、基础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透水砖基础开挖到设计标高并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符合设计要求后修正基础,素土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达到93%以上。在开挖、碾压过程中注意地下埋设的管线和路沿窨井周边。

2、碾压密实碎石层

在基础验收合格后进行碾压碎石层施工。良好级配一定粒级的碎石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渗透性,其物理性能要符合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选用中、粗砂或者天然级配砂砾料,其含泥量不大于5%,泥块含量小于2%,含水率小于3%。级配碎石选用质地坚韧、耐磨的石灰石。碎石中严禁含粘土快、植物的物质。

采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摊铺作业,适量洒水并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碾压碎石层施工执行DBJ 01-45规范。在摊铺作业时控制好摊铺标高、坡度。碾压成型后保证厚度不小于150mm。在施工过程中局部不平整部位采用人工填补再碾压措施。

3、1:3水泥粗砂层

在碾压碎石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进行15%水泥粗砂层施工作业。水泥粗砂层厚度30mm。粗砂层粗砂采用机制粗砂,粗砂物理指标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5-2001)规范要求。粗砂层起到基层找平、水体过滤、荷载缓冲等作用。粗砂层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以保证透下来的水能及时有效渗透到水性基层中。考虑到水的渗透性,所以水泥用量严禁超标。垫层用砂为半干砂,湿度掌握方法为:用手攒捏拌合料成团,松开后自然散开即合格。干湿时宜的垫层砂有利于平整铺面,减少扬尘和提高垫层的密实度。1:3水泥粗砂层找平采用刮板法,人工摊铺。按设计要求摊铺厚度不小于30mm。找平层表面要密实,与透水砖面层结合应牢固。

基层中雨水排水管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压力管道严禁倒坡。

2)柔性管道的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及其他变形情况。

3)管道铺设安装必须稳固,管道安装后应线形平直。

4)管道内应光洁平整,无杂物、油污。

5)管道应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6)管道与井室洞口之间不应渗漏水。

4、透水砖面层

1、施工前,按设计进行人行道的定位及标定高程。

2、面层施工控制标志施放按下列要求施工:

a)铺装控制网格采用5.0m×5.0m;

b)设置标高控制点,控制点间距5m;

c)相邻标志点间拉通线。

3、按放线高程,在方格内按线砌第一行样板砖,然后以此挂纵横线,纵线不动,横线平移,依次按线及样板砖砌筑。

4、直线段纵线向远处延伸,纵缝直顺。曲线段砌筑成扇形状,空隙部分用切割砖填筑,也可按直线顺延铺筑,然后填补边缘处空隙。

5、铺装时避免与路缘石出现空隙,如有空隙应甩在建筑物一侧,当建筑物一侧及井边出现空隙用切割砖填平。

6、切割砖时,弹线切割;遇到连续切割砖的现象,保证切边在一条直线,偏差不大于2mm。

7、铺装时,砖应轻、平放,落砖贴近已铺好的砖垂直落下,不能推砖,造成积砂现象,并观察和调整好砖面图案的方向。用木锤或胶锤轻击砖的中间1/3 面积处,不应损伤砖的边角,直至透水砖

顶面与标志点引拉的通线在同一标高线,并使砖平铺在找平层上稳定。铺砌时应随时用水平尺检验平整度。

8、直线或规则区域内两块相邻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大于2mm。

9、透水砖面层铺砌完成并养护24h 后,用填缝砂填缝(当缝隙小于2mm 时不进行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遗留在砖表面的余砂清理干净。

10、透水砖铺装过程中,不得在新铺装的路面上拌和砂浆、堆放材料或遗撒灰土。面层铺装完成到基层达到规定强度前,设置围挡,维持铺装完成面的平整。

11、每班收工时应做收边处理。

12、铺砌后的砖面应平整一致,同时坡向要根据施工现场利于排水而调整。

13、对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沉陷、破碎损坏,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

14、面层砌块发生错台、凸出、沉陷时,将其取出,整理基层和找平层,重新铺装面层,填缝。更换的砌块色彩、强度、块型、尺寸均要求与原面层砌块一

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海绵改造工程 *****海绵改造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施工指导性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得技术、经济、组织、协调与控制得综合性文件。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得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有关基本建设得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与地方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 实行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与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与连续施工。 4.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得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与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 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得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 贯彻“勤俭节约”得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与造价得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海绵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2、******************************************海绵改造工程施工图; 3、我国现行得有关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4、本工程所涉及得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与法规,特别就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得政策与法规; 5、从现场勘察、调查、咨询等方面获取得资料等; 6、2014年颁布得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与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

市政海绵城市道路综合施工改造项目方案书 目录 第1章工程概述、编制依据、管理目标 (1) 1.1 工程概述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工程管理目标 (2) 第2章项目管理结构组成情况 (3) 2.1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3) 2.2 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 2.3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执业资格汇总表 (5) 第3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 3.1 指导思想和质量控制目标 (6) 3.2 质量管理体系 (6) 3.3 质量管理技术措施 (8) 3.4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12) 3.5 质量管理预防预案 (13) 3.6 收尾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4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5) 4.1 安全管理体系 (15) 4.2 安全生产责任制 (17) 4.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9) 4.4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20) 4.5 主要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要求 (23) 第5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32) 5.1 指导思想 (32) 5.2 文明环保体系 (32)

5.3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34) 5.4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要求 (36) 5.5 建立健全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5) 5.6 交通保畅文明措施 (46) 5.7 环保施工的保证措施 (47) 第6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3) 6.1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方案 (53) 6.2 工期保证措施 (55) 第7章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59) 7.1 施工总体部署 (59) 7.2 传输型草沟施工方案 (59) 7.3 生态滞留草沟施工方案 (64) 7.4 雨水花园施工方案 (69) 7.5 溢流雨水口(含雨水连管)施工方案 (69) 7.6 拦污槽施工方案 (74) 7.7 透水铺装施工方案 (81) 7.8 挡流堰施工 (82) 7.9 调节塘施工 (82) 7.10 防渗处理施工 (82) 第8章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83) 8.1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83) 8.2 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85) 8.3 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 (86) 第9章劳动力配备计划 (88) 9.1 劳动力配备计划 (88) 9.2 农民工用工方案 (89) 9.3 劳动力进场配置说明 (89) 9.4 劳动力计划表 (90)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具体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

项目经理部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方案、常规技术方案)审批页工程名称 方案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签名:编制时间: 审核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安全环保部经营管理部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 意见: 签名: 日期:项目总工 意见: 签名: 日期:

项目经理(若需要)意见: 签名: 日期: 目录 项目经理部 (2)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施工准备 (5) 1 技术准备 (5) 2 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5) 四施工技术方案 (6) 4.1测量定位 (6) 4.2挖基 (7) 4.3植被及种植土 (8) 4.4砾石层 (8) 4.5透水盲管及土工布 (8) 4.6路缘石开口 (9) 4.7溢流雨水口 (9) 4.8透水铺装 (9)

五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频率 (9) 六质量保证措施 (10) 七、安全保证措施 (12) 八、环境保护措施 (14)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都匀市经济开发区,共1条道路;11号路(东段)道路工程起点位于谢家寨接11号路西段,向东延伸。道路设计等级城市主干道,总宽度60m。海绵城市工程施工范围K0+000~K2+000 二编制依据 (1)道路工程设计图;

(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 (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5)《给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6)《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9)《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10)《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11)《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施工前由工程技术部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熟悉设计文件,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2)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 (3)认真做好各种原材料、砂浆、砼配合比试验,商品混凝土检测流程见附录 2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1)主要施工人员配备表

2024年度某市某小区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市小区位于市区中心,由于市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小区内现有的排水系统已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很容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为了改善小区内的水环境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本项目旨在将小区改造为海绵城市,提升其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二、总体规划目标 1.提高小区的排水能力,解决内涝问题; 2.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3.优化小区的道路网和排水系统,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性。 三、施工组织设计 1.项目组织结构 项目设立一个项目组,由项目经理、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队组成。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和协调工作,设计师负责小区的设计方案,工程师负责施工图纸的编制,施工队负责实施施工工作。 2.施工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a.组织相关人员对小区进行测量和调查,确定项目的具体需求; b.与小区业主进行沟通和协商,征得他们的意见和支持; c.制定施工计划和时间表。 (2)施工准备工作:

a.开展土地整理和清理工作,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b.采购所需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c.招募合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d.安排施工现场的布置和设备安装。 (3)施工过程: a.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道路改造、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绿化工作; b.监督工人的工作质量和进度,及时解决工地上的问题; c.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竣工验收: a.对改造后的小区进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b.与小区业主进行交流,征得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c.解决小区内剩余问题并进行最终交接。 四、具体施工方案 1.道路改造: a.将原有的硬化道路改造为透水性道路,增加排水能力; b.设置缓冲带和绿化带,减少雨水径流速度; c.设置雨水花园,收集雨水并逐渐渗入地下。 2.排水系统建设: a.安装雨水收集桶,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浇水;

海绵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海绵化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主要的工程项目为:雨水花园、人行道透水砖、停车位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人行)、透水沥青混凝土(车行)、透水结构层、内截污式环保雨水口、雨水渗透模块、过滤井、雨水管、溢流井、检查井、蓄水模块、排水路缘石、检测系统等。其工艺如下: 1、建筑屋面雨水 屋面雨水管(与阳台生活排水共用管道除外)采用断接方式,雨水引入周边绿地,排至海绵设施,溢流雨水排至雨水管网。 主要工艺:屋面雨水→屋面排水立管→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 根据现状雨水立管布置情况,在每栋楼适当位置设置雨水桶,雨水先进入蓄水桶进行储蓄,同时设置溢流进入草地或植草沟。蓄水桶采用0.8mm加厚PP塑料加工,圆柱形高1.4米,宽1米,上口中间开40cm宽的圆形进水孔,桶的下面加装2个一寸出水孔,一个清淤一个引用,进水孔加装过滤设备。 主要工艺:屋面雨水→屋面排水立管→雨水桶→植草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 2、道路雨水 现状道路路面较好,主道不做改造,根据实际情况,只对小区铺装,健身广场、部分人行道及停车位改造,采用透水铺装,道路横坡采用1.5%,坡向碎石沟或植草沟。主要工艺:路面雨水→路面径流→碎石沟→雨水花园→小区雨水管主要工艺:路面雨水→路面入渗→排水路面基层→集水管→小区雨水管 (2) 道路路面部分雨水通过植草沟或碎石沟,进入雨水花园,多余雨水通过溢流进入排水系统。 (3) 雨水渗透系统 在对接口前,设置雨水渗透模块,对控制范围内雨水进行调节、储存、入渗主要工艺:雨水→过滤井→雨水渗水模块→储存、入渗 结合设计图纸文件针对本工程重点编制施工方案。 一、测量工程

(一)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的检测、标定→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定位放线→校核→各区段细部放线 (二)施测依据 <1.1.1>根据招标文书、设计图纸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 <1.1.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的程序。科学化、系统化地安排施工测量顺序。 <1.1.3>进入现场勘察,了解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及作业环境。贯彻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1.1.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1.1.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三)测量工作的组织体系 测量指挥与协调→基线及主控点控制→施工测量放线 测量指挥与协调——主要负责与建设或监理方代表的联络;测量资料、点位的交接;负责对测量控制组,施工测量放线组以及相关单位的协调,主要计算资料的检查复核工作;督促各项测量管理制度的执行。 基线及主控线控制——完成相关测量资料的收集,计算,建立本工程的平面主控点,高程施工首级控制点;负责主控点线的维护与检查,指导施工测量放线作业。 施工测量放线——利用已建立的主控点、高程点实现对各施工点的轴线给定,标高抄测,完成施工任务。 沉降观测,根据结构施工图上标注的沉降观测点,定时定人对沉降进行有效的观测。 (四)平面、高程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

海绵城市改造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改造施工方案 1. 引言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旨在通过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城市面积的水资源利用能力,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改造的施工方案。 2. 施工步骤 2.1 规划与设计 海绵城市改造的第一步是进行规划与设计工作。该工作包括: - 调研与分析:对城市的地理、气候、水资源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适应性改造方案。 -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改造目标,如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洪水灾害风险等。 - 设计方案:根据目标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改造的范围、具体措施、施工时间等。

2.2 设备安装与工程施工 在设计方案制定完成后,进行设备安装与工程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 地基处理:对城市地基进行处理,以增强地基的排水能力。 - 排水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与储存系统、地下水调蓄系统等,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能力。 - 绿化工程: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包括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道路与建筑改造:改造城市的道路、建筑等,增加雨水渗透面积,减少雨水径流。 2.3 监测与管理 改造工程完成后,进行监测与管理工作,以确保改造效果的实现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工作有: - 监测系统建设:建设监测系统,对城市的水资源利用、雨水排放等情况进行监测。 -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评估改造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 - 培训与宣传: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促进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3.1 环保 海绵城市改造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保问题。具体要求包括: - 减少废弃物产生: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 - 排放物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进行合理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节能减排: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2 安全 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以下是施工安全的要点: - 施工组织:合理规划施工流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 安全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警示标志、护栏等,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 培训与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介绍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公园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洪涝和水污染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化改造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海绵化改造的意义 海绵化改造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通过采用吸水透水材料和生态工程手段,将城市地表和地下系统转化为具有持续排水、蓄水和净水功能的系统。海绵化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的意义 1. 提高城市公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可以将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起来,例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将雨水用于灌溉和景观水体的补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防治城市公园的洪涝灾害 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可以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提高水的保持能力和水的自身净化能力,降低城市公园的洪涝风险。 3. 改善城市公园的生态环境 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同时,通过构建湿地和生物滞留带,可以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改善水环境。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的具体措施 1.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在城市公园内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储存。可以利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绿化和景观的灌溉,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2. 绿地和湿地建设 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需要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可以通过在公园内种植更多的植被,建设湿地滞留带等方式来实现。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水性,湿地的建设可以净化雨水中的有害物质。 3. 道路渗水处理 城市公园周围的道路也是海绵化改造的重点区域。可以在道路中设置透水铺装或透水沟槽,使雨水能够渗入地下,起到蓄水和减少道路积水的作用。 4. 建设综合蓄水系统 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需要建设综合蓄水系统,将雨水收集、蓄存和利用起来。可以通过建设蓄水池、地下蓄水装置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利用于绿化和景观的灌溉。 案例分析:某城市公园的海绵化改造 1. 检测与规划 首先,对城市公园的现状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改造的需求和重点区域。在此基础上,进行海绵化改造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绿地和湿地的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等。 2. 绿地和湿地建设 根据规划设计,增加城市公园内的绿地和湿地面积。通过植树、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建设湿地滞留带等设施,提高公园的排水能力和水的净化能力。

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技术应用

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技术应用 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技术应用是指在原有住宅小区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 对小区内的景观、排水、道路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洪排水能力,提高 小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 计的技术应用。 一、绿色植被设计 在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中,可以大力推广绿色植被设计,提高小区的园林率和绿化覆 盖率,如增加草坪、花坛、树木、花园等绿化设施。同时,科学选用植物种类,根据生态 适应性和防洪要求等因素,选用耐旱、抗洪、适应性强的植物,如松树、槐树、金叶垂榆、红枫等。此外,可以在路边、停车位等区域设置花园,打造多样化的景观,让居民不仅能 享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在这些美丽的景观中放松身心,提高居住品质。 二、防洪排水系统改造 在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中,防洪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至关重要。可以新建或完善 小区内的雨水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系统,建立起自然过渡带、河道、河湖水库等水体 与排水系统的联系。采用现代化的管道系统,对小区各住宅楼的排水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增加降雨拦截、储存水量等功能,从而有效缓解暴雨导致的内涝问题。此外,还可以采用 雨水花园、雨水桶等措施,将天然降雨资源充分利用,使雨水进行自然过滤和净化,减少 排放,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中,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应用。可在小 区内设置垃圾分类站,提高垃圾的分类回收率,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和对环境的污染,减 轻垃圾运输的压力。同时,废弃物可以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如将装有水的废弃物进 行收集并通过净化处理后,再供小区内的草坪、花园等植物进行浇水,不仅解决了荒地露 天排放产生的难题,还能够起到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生态斑修改造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往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消耗和占用自然生态资源。在住 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恢复和增强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新建绿地、小型公园、生态农业园等,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景观格局,将小区打造成一个充满生态、人文、科技完美融合的美丽居住地。

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技术应用

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技术应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城市建设所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这也导致了城市出现许多环境问题,例如住宅区内的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大量的地面混凝土和道路建设导致水资源无法实现有效利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让城市变成一个海绵,可以吸收雨水并减少城市排放的污水量”。海绵化改造是实现海绵城市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以既有住宅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设计为例,介绍海绵化改造的技术应用。 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化改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将雨水在地表、植被层、地下三个层面进行收集,从而防止大雨冲刷和积水。在小区内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坛等设施,可以有效的收集雨水,减少道路和住宅区的积水。 2、雨水净化处理 雨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是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部分,可以将雨水进行储存,以便于之后循环使用。在处理系统中安装各种净化器材,例如格栅、泥沙截留设备、生物滤池等,可以对雨水进行净化,达到环保宜居的要求。 3、水文技术综合应用 水文技术是海绵化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核心是通过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汇水、下渗、蓄水、排水等要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在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中,可以运用高效的污水处理、生物滤池等技术,在小区内建立水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污水排放和雨水积水问题。 4、绿色建筑 除了上述的海绵化改造技术外,还可以通过绿色建筑来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小区内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加入节能、隔音、节水等要素,充分保证住宅居住环境的质量。 总之,既有住宅小区的海绵化改造设计需要充分发挥综合技术的作用,通过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处理、水文技术综合应用和绿色建筑等手段,实现城市化建设向海绵化发展的目标。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海绵化改造需要长远规划和持续投入,才能保证它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某某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海绵改造工程*****海绵改造工程 ***************** 有限公司 ***** /年** 月** 日

第一节 第一章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编制说明 工程概况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指导性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 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 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 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实行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 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 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 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 ******************************************** **海绵改造工程招标文 件; 2 **************************************** **海绵改造工程施工图; 3、我国现行的有关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4、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段—珠海大横琴海绵城市施工

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段—珠海大横琴海绵城市施工 摘要:海绵城市是最新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给现代化的城市规划提出了全新 的思路,要求城市能够通过规划来提高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弹性抵抗能力,也叫“水弹性城市”。如何将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渗透到城市规划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提出基于该理念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水控制利用;城市用地 引言: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 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横琴新区环岛北片主、次干路(C#、E#、G#)景观工程海绵改造示范段 工程,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北片区,整个项目由三个示范段组成,C#路:琴海北 路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CK0+260至桩号CK0+380段)占地面积约4674.02平方米;C#路:琴海西路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CK13+924.22至桩号CK14+064.22交 桩号GK3+285.602至桩号GK3+333处)占地面积约6604平方米;G#路:厚朴道 海绵改造示范段(桩号GK3+182.5至桩号GK3+285.797段)示范段占地面积约4301平方米。总体设计施工范围为道路两侧管廊带及机非隔离绿化带运用海绵城 市建设理念,通过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植草沟、调蓄净化池等低影响开发设 施实现各示范段海绵化改造。各示范段独立为单位工程,各单位工程划分为:绿 化工程、园建工程等两个子单位工程。 1、基于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城市规划途径 1.1 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 首先是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海绵体,例如城市周边的湖泊、森林、湿地草原等 生态资源,这些天然的海绵体有着净化污水、调节河水流量等作用这些资源的保 护和修复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意义重大。而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的具体措施有:(1)划定限建区和禁建区,通过法制等强制手段划分蓝线和绿线,让这些天然海绵 体保持良好的调洪能力以及海绵吞吐能力;(2)修复自然生态,通过淤泥疏浚、生 态砌岸,水植物培育等来修复绿色生态系统;(3)生态走廊的构建,结合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建设有利于海绵城市发展的生态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 通过生态走廊来加强多个生态斑块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另一方 面也使得生态环境形成必须的网络和通道,方便雨水的搜集和利用。 1.2 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 如果城市缺乏天然海绵体,那么就可以人工建设和改造。国务院曾就城市基 础建设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城市下沉式绿地和城市湿地 公园,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的静化生态、补充地下水、蓄洪排涝、汇聚雨水的功能。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方法有很多: (1)建设人工园林绿地,人工园林和绿地也有着较好的削污、排污作用,在城市内建设人工园林也能较好的提升城市对雨水的海绵 蓄积作用,提高对洪水的弹性应变能力;(2)构建和改造城市水系。例如武汉市近 几年的“大东湖”和“六湖连通”工程,是大型的水网生态建设和改造工程,形成了 良好的“襟江带湖”的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的现有自然水体的调节功能;(3)改变传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3.2 海绵改造工程设计 3.2.1 海绵改造内容 本工程为城市管渠项目,需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雨水管渠系统,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改造道路结构,优化景观设计,构建排水、道路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海绵措施主要为沿线独立树穴改造为连续下沉绿地、干砌砖石路面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常规雨水口改造为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 本工程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坡向下沉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雨天时,降雨前段,雨水渗入透水铺装,待透水砖蓄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人行道横坡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在有下沉式绿化带的路段,站石每隔25m开口,开口尺寸为70×10cm,开口处安装球墨铸铁箅子,对应开口处设置生态雨水口。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开口,直接汇入生态雨水口,将泥沙等杂物滞留在生态雨水口中,雨水漫溢到下沉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下沉绿地蓄水饱和,水位上升至溢流雨水口顶标高时溢流入溢流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系统。为保证下沉式绿化带内积水渗排效果,下沉式绿地沿线布置dn225mm穿孔管,穿孔管沿道路走向布置,以0.005坡向邻近的溢流式雨水口或检查井,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管周采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性和导排效果。具体详见《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示意图》。 采用的具体措施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详见《路面结构铺装结构大样图》、《下沉式绿地大样图》、《生态雨水口大样图》、《溢流式雨水口大样图》。 本次设计建设二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道路双侧各2.0m或2.0~2.5m中分带连续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0.2m。 3.2.2 海绵改造主要技术指标 海绵改造前后下垫面分析详见下表: 表3.2-1 现状下垫面分析表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如水灾、土壤侵蚀、干旱等。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保障城市水资源、减缓城市排水压力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公园的水文环境适应性,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了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项目,通过引入一系列海绵城市技术,使城市公园更具保水、涵水、排水及灾害风险防控等功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深圳市翠竹山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案例描述: 深圳市翠竹山公园是一个面积为105.6公顷的山林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毗邻梧桐山景区。公园内分布着多个山峰,山顶海拔近400米,集森林、植物园、吊桥、瀑布、梯田等景观于一体。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园内的自然生态逐渐受到破坏,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将翠竹山公园纳入了城市海绵化改造项目,引入了一系列海绵城市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海绵化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植被修复:在公园内引入多种生物物种,加大林业治理力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水文保持能力。 2. 海绵地面:在公园路面使用海绵材料铺设,增加地面透气、透水性能,提高道路表面积水能力。 3. 湖泊扩容:扩大公园内的湖泊面积,利用原有破损水池减小径流速度,增加蓄水量和保水能力。 4. 雨水花园:新建多个雨水花园,排水系统辅以缓冲池建筑物、树木等进行调节、降低雨水入口流速,保证雨水渗透率。 实施效果: 翠竹山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大幅度降低了公园内的地面透水率,增强了公园的雨水保水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监测和评估,相应的水循环效应得以恢复,公园内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在雨水规律较为明显的季节,如梅雨季节,公园内的道路表面积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公园无积水现象,使游客有了更为舒适的游玩体验。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为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发展提

《民用工程新建与改造项目的海绵城市设计措施》

《民用工程新建与改造项目的海绵城市 设计措施》 我国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这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 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 破坏、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山洪、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巨大挑战甚至破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 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重要抓手,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今 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 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 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2、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 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 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3、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 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体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海绵体施工方案...................................................................... 四、海绵大道绿化..........................................................................

一、编制依据 1.《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2015)》 2.《九华山大道(齐山大道-沿江路)道路改造设计方案》(第 109次规划委员会) 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雨水综合利用》(10S705)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皖标图集 2015Z102) 8.其它相关的国家统一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工程信息

2、道路现状 九华山大道南起齐山大道,北至清风路,全长3.85公里。道路范围内仅有一处圆曲线,曲线半径500m。本路沿线经过齐山大道、人民路、秋浦东路、百牙东路、清风东路。本次改造,主路部分为修补破损路面,并重铺道路面层。西侧道路非机动车道改造,向西侧拓宽1.5米,同时人行道向西侧平移1.5米。 3.气候与水文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km2,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市域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长度约145km,岸线长162km。境内有长江、青弋江、鄱阳湖三大水系。 池州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由于降雨雨量较大,对于城市雨水排水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