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1.读懂原句意思,看看是否通顺、合理。

2.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确定句子中心,弄清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少的改动更正。

4.修改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意,不能增删内容,不能改换句式。

5.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删、换、调。

6.修改病句的符号要统一。

7.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8.要尽量少改,改一处能说明问题的就不多改两处。

9.要仔细审查,多次阅读,如果没有问题,便可确定。

10.用规范通用的符号进行标记,以求得正确鲜明的修改效果。

11.成分残缺:例如,“在看了电影《活着》之后,深受启发。”这句

话缺少主语,可以在“看了”前面加上“我”或者“他”,使句子完整。

12.用词不当:例如,“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他从来不会做错

题。”这里的“做错题”用词不当,应该改为“答错题”或者“出错”。

13.搭配不当:例如,“他很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里的“努

力地学习”和“成绩”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

14.句式杂糅:例如,“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句话句式杂

糅,可以改为“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或者“他做完作业后,再听音乐。”

15.逻辑混乱:例如,“今天天气很热,但是我还是穿上了棉袄。”这

里的逻辑关系混乱,应该改为“今天天气很冷,但是我还是穿上了棉袄。”

16.重复累赘:例如,“他的心情非常焦虑,十分紧张。”这里的“非

常”和“十分”重复累赘,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17.前后矛盾:例如,“他经常迟到早退,但这次他按时到校了。”这

里的“迟到早退”和“按时到校”矛盾,应该去掉其中一个。18.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改病句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在修改

病句时,要注意保持原意不变,尽量减少改动,使句子通顺、合理、完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的方法和原则

修改病句的方法及原则 一般句子的结构与成分图 (定语)+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 主语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宾语一般也由名词和代词充当。 判断病句的方法(1) (一)、紧缩法。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于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例如: 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年担负着建设成为强国”。从这个主干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缩法也适于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当。例如: 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壮歌。 紧缩以后,全句成为“老红军向我们讲述了……一曲壮歌。”这样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讲述”与“一曲壮歌”搭配不当。 紧缩法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紧缩时,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词而出现与原意相反的情况,应把否定词保留在主干里。 ②紧缩时,必须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结构不变。如果砍掉了修饰成分以外的词语,就会破坏原句的结构。 (二)、类比法。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个经验值得他们的学习”“这个经验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病句15个实用方法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病句15个实用方法整理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 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动宾搭配不当,谓语中心语“参观”和宾语中心语“经验”不搭配。将“参观”改为“学习”即可。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宾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饱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将“不但……而且……”改为“虽然……但是……”即可。 6、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例: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例:通过讨论,使我们的决心更大了。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主语。将“使” 删去即可。

2、缺少谓语 例:春天来了,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谓语。在句末加上“生机勃勃”即可。 3、缺少宾语 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美德” 即可。 成分冗余 1、重复多余 例1: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新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例2: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重复多余。“真知灼见”和“意见”重复。 2、否定多余 例1: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出现事故。 【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否定多余。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以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其后不能再用否定词,否则,将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修改时,将“不” 删去即可。 例2: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解析】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否定多余。“不能不承认”这一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后边再加上“不是”这一否定词,整个句意最终就变成否定了。修改时,将“不”删去即可。 3、约数多余 例: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四千万元以上。

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修改病句方法总结: 1.读懂原句意思,看看是否通顺、合理。 2.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确定句子中心,弄清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少的改动更正。 4.修改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意,不能增删内容,不能改换句式。 5.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删、换、调。 6.修改病句的符号要统一。 7.要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8.要尽量少改,改一处能说明问题的就不多改两处。 9.要仔细审查,多次阅读,如果没有问题,便可确定。 10.用规范通用的符号进行标记,以求得正确鲜明的修改效果。 11.成分残缺:例如,“在看了电影《活着》之后,深受启发。”这句 话缺少主语,可以在“看了”前面加上“我”或者“他”,使句子完整。 12.用词不当:例如,“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他从来不会做错 题。”这里的“做错题”用词不当,应该改为“答错题”或者“出错”。 13.搭配不当:例如,“他很努力地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这里的“努 力地学习”和“成绩”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努力学习,取得了好成绩”。

14.句式杂糅:例如,“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句话句式杂 糅,可以改为“他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作业。”或者“他做完作业后,再听音乐。” 15.逻辑混乱:例如,“今天天气很热,但是我还是穿上了棉袄。”这 里的逻辑关系混乱,应该改为“今天天气很冷,但是我还是穿上了棉袄。” 16.重复累赘:例如,“他的心情非常焦虑,十分紧张。”这里的“非 常”和“十分”重复累赘,应该去掉其中一个。 17.前后矛盾:例如,“他经常迟到早退,但这次他按时到校了。”这 里的“迟到早退”和“按时到校”矛盾,应该去掉其中一个。18.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改病句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在修改 病句时,要注意保持原意不变,尽量减少改动,使句子通顺、合理、完整。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病句及类型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病句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主、谓、宾),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 例1、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 ----缺主语。 例2、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缺谓语。 例3、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 ----缺宾语。 2、词类误用。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1: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3、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 4、搭配不当。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 例1:我的家乡是增城市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 例2: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果园。(动宾搭配不当) 例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5、重复累赘。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 例1: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 例1: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初一修改病句

初一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初一修改病句有那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修改病句,欢迎阅读 初一修改病句1 (一)语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二)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三)成分残缺赘余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四)结合混乱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

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初一修改病句2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400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完小学的学费。 D、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C项。A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年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七年级上册题型专练(五) 修改病句

题型专练(五)修改病句 类型一:搭配不当 主要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介宾搭配不当。 5.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6.关联词搭配不当。 解题技巧 1.提主干。 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主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 2.查枝叶。 当句中出现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时,就应该检查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恰当。 3.抓关键。 当句子中有介词出现时,一定要看介宾搭配是否合理。当出现“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有无”等两面词时,要注意前后是否一致。当出现动词时,一定要注意动宾搭配是否恰当。当出现关联词时,要注意看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

针对训练 (1)自从家里有了游戏机,珍珍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在“学习”后加“成绩”。 (2)山东的花生是我国出产最多的省份。 改为“山东是我国出产花生最多的省份”。 (3)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将“品质”改为“形象”。 (4)这是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将“最后一天的劳动”改为“劳动的最后一天”。 (5)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删去“的个性”或“人”。 (6)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将“很大”改为“很多”。 (7)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将“渐渐”改为“慢慢”。 (8)大家都注意学校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删去“和疾病”。 (9)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有很多优秀的插图。 将“优秀”改为“优美”。

(10)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删去“和考试状态”。 (11)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将“尽管”改为“不管”。 (12)我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的虽然是知识,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 将“虽然”改为“不仅”。 类型二:成分残缺 主要类型 1.缺主语。 2.缺谓语。 3.缺宾语。 4.缺关联词语。 解题技巧 1.看介词。 句子出现介词时,要避免介词滥用导致主语缺失。 2.看动词。 要注意看句中的动词是否带了宾语,带了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修饰语搭配是否恰当。

七年级语文常见修改病句的几种方法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常见修改病句的几种方法含解析 一、初中语文试卷修改病句 1.从语言表述的用度看,下面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 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下面一段话中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 ①在宋代,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和图书编篆的繁荣,使私人建造藏书楼之风日盛。 ②后来,传统藏书楼被逐渐取代,新式图书馆被大量树立。 3.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近日,淮安市政府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项目。①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淮安城市品位得以提升。这长廊北起清江大闸口,南至淮安医堂子巷,位于其中段的是世界运河文化旅游区。②建成后,游客可以从中领略世界运河文化的魅力无穷。 4.下面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病句的序号改正。 ①倡导环保理念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了我市市民的积极响应。②有的市民指出了一些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③同时呼吁人们良好的节能习惯。 5.修改下面病句。 (1)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修改意见:________ (2)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修改意见: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7.下面这段文字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8.下面语句有语病,找出来并修改。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合集五篇)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合集五篇)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病句及类型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病句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主、谓、宾),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例 1、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缺主语。 例 2、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缺谓语。 例 3、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缺宾语。 2、词类误用。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例1: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3、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例: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 4、搭配不当。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例1:我的家乡是增城市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例2: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果园。(动宾搭配不当) 例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5、重复累赘。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例1: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例1: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例1:“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例2:“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初一语文病句修改训练大全

初一语文病句修改训练大全 一、主语残缺的几种情况. 1、用了"通过<经过、为了>……使〔让、令〕" 例:通过这次班会,使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主语淹没在介宾短语之中,或淹没在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之中. 如:当……时在……之中〔之前、之后〕……之前〔之后〕由于〔因为〕 例1:当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使同学们热泪盈眶. 例2:听了姜昆的相声后,把我们的肚皮都笑疼了. 二、宾语残缺:宾语一般是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的. 例1:他是一个热爱集体、乐于助人. 例2:在足球比赛中,同学们提出了"胜不骄,败不馁." 例3: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例4: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三、有些动词已经包含有否定的意思,后面不能再加否定词. 如:预防防止阻止禁止严禁避免以免杜绝切忌…… 四、一面和两面不能呼应. 常用的词语有:能否是否会不会有没有…… 两面还可能隐含在以下词语中:大小多少好坏高低成败…… 五、关联词搭配不当或关联词误用 例1: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 例2: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大致翻一下,也要花不少时间. 六、语序不当 例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例2:1956年,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例3:这次列车某些乘务员对待旅客的态度,不仅缺少最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违背了为人民的宗旨. 七、搭配不当〔或用词不当〕的词语,一般应将该词语改为它的近义词. 例1:今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市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两倍.〔减少只能搭配分数和百分数,不可以搭配倍数,应将"两倍"改为"一半"〕 例2: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应将"揭露"改为"揭示",而不应改为"表现"〕 例3:《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将"描绘的"改为"描绘了"〕 八、重复啰嗦. 1、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去掉"不值得一提"〕 2、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是有害的.〔去掉"过分的"〕 3、今天来参观的市民有大约几百人左右.〔去掉"大约"或"左右"〕 九、句子有歧义. 1、今天下午,三个学校的领导参观了我们学校. 2、昨天我去城里见他到书店买了两本书籍. 1.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 A.主语残缺B.谓语残缺C.宾语残缺D.主谓搭配不当E.动宾搭配不当 F.语序不当G.不合书理 ①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病句及类型 就是指句子不完好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络有缺点的句子。病句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一个完好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好明确。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主、谓、宾〕,造成句子构造不完好的语病。 例1、在教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 ----缺主语。 例2、宏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缺谓语。 例3、教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非常钟不做作业。 ----缺宾语。 2、词类误用。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1: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3、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创造〞两词混淆。 4、搭配不当。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 例1:我的家乡是增城市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 例2: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果园。〔动宾搭配不当〕 例3:我们把教室清扫得整整齐齐。〔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5、重复负担。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 例1: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 例1:教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存原句的根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成分残缺。一个完好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好明确。 例1:这种不保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修改病句专项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修改病句专项训练 介绍 本文档是针对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的病句专项训练,旨在帮助学 生提高对语法错误的辨识和修正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句类型 和对应的修改方法。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1. 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的情况。 - 修改方法:确保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保持一致。 2. 词义矛盾:词语使用不准确或与上下文含义矛盾。 - 修改方法:仔细理解词语的含义,并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 词语。 3. 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不规范或前后句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 修改方法:重新调整句子结构,使其更加清晰有序,并确保 句子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4. 语序倒置错误:句子中的词语或成分顺序颠倒。

- 修改方法:将词语或成分的顺序调整为正确的语序。 5. 缺少主谓宾:句子中缺乏主语、谓语或宾语。 - 修改方法:补充缺少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使句子完整。 6. 语法搭配错误:词语之间的搭配不当,违反了固定的语法规则。 - 修改方法:根据语法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使其符合语法要求。 注意事项 - 学生在进行病句修改训练时,应仔细阅读原文,理解上下文的语义。 - 修改病句时,要遵循语法规则和逻辑关系,确保修改后的句子通顺、准确。 示例病句及修改方法 1. 病句:她们在学校打篮球。 - 修改方法:将谓语动词“打”改为“踢”,使其与“篮球”相对应。

2. 病句:他喜欢看书的在图书馆。 - 修改方法:删除“的”,使句子更为通顺。 3. 病句:我是个学生,但他是一个老师。 - 修改方法:将“一个”改为“位”,使描述人称的词语与“学生”和“老师”保持一致。 4. 病句:红色的苹果没有吃完。 - 修改方法:将“红色的”改为“剩下的”,使修饰词语与“吃完”相对应。 总结 通过对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的病句进行专项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语法错误的辨识能力,并掌握相应的修改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学生的语文水平将会得到提高。希望本文档对学生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

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及例题,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病句修改方法 常见病句类型例析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少主语 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 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例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 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 例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例3: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4: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5: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6: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是“部分承认”,基本是承认了,即“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与要表达的本意相反。因此,删去“完全”“没有”,在“出”后加“了一些”。) 3.语序不当 (1)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 例1: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应该先“听取”建议后再“研究”,所以这两个词语应该颠倒一下位置。) (2)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先时间后处所;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词前。 例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交谈。[正确的应该是: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关联词位置不当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主语不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病句及类型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病句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 1、成份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主、谓、宾,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 例1、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 ----缺主语; 例2、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缺谓语; 例3、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 ----缺宾语; 2、词类误用;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1: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3、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 4、搭配不当;因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之间互相不能搭配而造成的病句; 例1:我的家乡是增城市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 例2: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果园;动宾搭配不当 例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5、重复累赘;过多地动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多余,豪迈了病句; 例1: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 例1: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点,找出病因,然后改正;修改后看看是否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修改病句专题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修改病句专题 复习 知识要点: 常见的语病类型:(1)词序不当;(2)搭配不当;(3)前后 矛盾;(4)词语误用;(5)成分残缺或赘余;(6)结构零乱;(7)表 意不明;(8)不合逻辑。 1.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类误用,词的轻重、色彩不当,指代不明,关联词使用不当和否定副词滥用等。例如: ①每个考生都希望取得优异成绩。(名词误用为动词,应 改为“希望”) ②他简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法形容的沉重感。(形容词误用为名词,应改为“沉重感”) ③ ___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了。(用语过重,应改为“批评”)

④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十分顽固,拒不投降。(色彩不当,应改为贬义词“顽固”) ⑤ ___告诉___,说老师让他放学不要走。(指代不明,“他”到底指的是___还是___) ⑥即使天皇老子犯了法,我们也要依法惩办。(关联词 语误用,应将“不管”改为“即使”) ⑦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 运转的。(否定副词滥用,应将“不是”改为“是”) 2.成分残缺 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常见的是缺宾语或中心语,缺谓语,缺主语。例如: ①我通过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缺主语,应去掉“的”,并把“我”移至“通过”或“取得”前,以为“我”为主语) ② ___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___学术会议。(后一分句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学术会议”前加“参加”) ③当代青年应担负建设我国现代化强国的重任。(缺少宾 语中心语“重任”,应在末尾添上“的重任”)

3.重复累赘 即成分多余,常见的有定语多余、状语多余、补语多余。例如: ①在研究中树立新风尚,是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状语“当前”多余,“当务之急”中就已包含“当前”,应将“当前”去掉) ②在这次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夺得32枚金牌。(定 语“男女”多余,“运动员”只有“男”和“女”,无需加“男女”限制,应去掉) ③他研究非常认真。(补语“很”多余,应将“得很”去掉, 或把“非常”去掉) 4.搭配不当 指句子成分之间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

七年级上册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训练

七年级上册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训练(复习学案) 一、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 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 词语误用: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关联词误用,就是词语误用歧义: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 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并列不当:句子中出现交叉包含的关系。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三、病句辨析有诀窍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③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七年级语文修改病句方法及练习题(附答案) 一、病句及类型 就是指句子不完整或句子词语之间的联系有毛病的句子。病句常见的现象有以下几种。1、成份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句子缺少不应该省略的主要成份。(主、谓、宾),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的语病。 例1、在老师的教育下,进步得很快。 ----缺主语。 例2、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 ----缺谓语。 例3、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下课十分钟不做作业。 ----缺宾语。 2、词类误用。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1:今天气候晴朗。 ----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3、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

例:爱迪生发现了电灯。 ----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 4、搭配不妥。因句子中相干的成份之间互相不克不及搭配而酿成的病句。 例1:我的家乡是增城市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妥) 例2:我们在山坡上种满了果园。(动宾搭配不当) 例3: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连带成份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5、重复累赘。过量地震用修饰词语反而显得余外,宏放了病句。 例1:在班队会上,张军首先第一个发言。 ----“首先”与“第一”重复了。 6、词序颠倒。因词语排列次序颠倒而造成病句。 例1: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考卷。 ----考卷没有厚薄之分,显然是把一叠与厚厚的词序颠倒了。 二、点窜病句的方法 首先要认真地一字不漏地把原句读几遍,看清上下文的关系,弄清句子的内容,看看是否顺口;接着根据病句类型的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