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候鸟分析

鄱阳湖候鸟分析
鄱阳湖候鸟分析

鄱阳湖候鸟

xxx

12级地理科学2 班

一、鄱阳湖候鸟区概况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九个湖泊,总面积为224平方公里。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赣江修水、西河交汇处的鄱阳湖滨,永修县吴城镇附近,候鸟保护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由大湖池、中湖池、沙池、蚌湖等大小10个湖港、湖汊、湖湾组成,春夏洪水时这一带连成一片,冬季枯水时各港、汊、湾便独自成湖。由于水草茂盛,鱼类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鄱阳湖候鸟主要来自中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每年秋后,即有大批候鸟到这里越冬,直到次年4月才逐渐离去。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里,依然能看到上千年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彭蠡美景。据初步统计,保护区有珍禽异鸟15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白鹳、黑鹳和灰鹤3种,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3种,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鸳鸯、鹈鹕等6种,属国家三类保护的有中华丘沙鸭、

班头雁、大鸨等3种,既有越冬候鸟,也有长住珍禽。这里还是野鸭群的乐园。由于近几年采取了保护措施,候鸟数量逐年增多,已大大超过了世界有关候鸟组织公布的世界候鸟存活数。

二、鄱阳湖候鸟越冬栖息地分析

鄱阳湖又称鄱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1、鄱阳湖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区位条件:

⑴、食物条件:充足的各中食物能够满足不同鸟类的越冬需求。水鸟大多分布在植被类型丰富的湿地或永久性水域,水路过渡带是鄱阳湖各种生物的集中分布带,既有水生植物,也有湿地植物及其块茎、块根、须根和嫩芽等,又有鱼类、虾蟹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以及螺、蚌等底栖动物等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冬季水位下降过程中,“水落滩出”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浅水湖)和洲滩以及出露滩地上存留的大量水生生物残体,为越冬候鸟提供了广阔的觅食选择。

⑵、环境条件:浅水、沼泽、泥潭、稀树草等多样的活

动空间符合各种候鸟的觅食要求。保护区内有9个淡水湖泊及周围沼泽地和湿草地。湖水面积在4~9月的丰水季节为46466公顷,而枯水季节仅为5000公顷。保护区位于湖的西北面,基本处于海拔11~12米之间,地势平坦,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西半部受修河水影响,东部受赣江水影响,这两河在吴城镇相汇。

⑶、气候条件: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mm,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燥寒冷,冬季甚少出现霜冻。1983~1985年永修县录得最低温度为-4.9℃(1985年12月),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水温近似于气温。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降水全年都有,最大的降水量在4月,但降水分布每年区别很大,年总降水量约为1700毫米。相对湿度颇为稳定,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鄱阳湖为多强风地区,特别是湖的北面,由长江经湖口狭窄通道进入鄱阳湖,对风有加速作用。永修县月平均风速为2.4~2.8米/秒,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下雪不多,雪量仅3~7毫米。

⑷、水质条件:鄱阳湖一般水质优良,局部地区的污染主要是有机废物、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和有机酚污染,在枯水季节水质较差,最大主要污染在鄱阳湖的南面,来自南昌的生

活和工业污水。饶何上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矿基地,由饶河带进的主要是重金属铜污染。污染最轻微的地区是鄱阳湖的西北面,也就是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所在地。

⑸、无天敌或人类干扰:水位越低,水路过渡带离岸(干扰源)越远,反之,则越近。如鹤、鹳类大型涉禽在浅水区觅食。

2、鄱阳湖候鸟越冬栖息地分布

鄱阳湖水陆过渡带及其摆动区域(浅水区和稀疏草滩)符合越冬候鸟栖息地的基本要求,是鄱阳湖越冬候鸟的主要栖息地,而适当水位的水陆过渡带是以水禽为主的越冬候鸟的最佳栖息地。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正是选择具备上述条件的区域,在鄱阳湖区建立了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两个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他们分别是:都昌候鸟保护区、江西青岚湖自然保护区、鄱阳湖白沙洲自然保护区、余干康山候鸟自然保护区;以及8个县级保护区。国家和升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817平方千米,占鄱阳湖面积44.45%,这些保护区集中了鄱阳湖约90%的冬候鸟。以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组织调查为例,水禽总数量为527万只,其分布详细见图一。

图一

三、人与候鸟和谐共处

近年,受长江洪水顶托、倒灌及人为等因素影响,鄱阳湖区洪涝干旱灾害频繁,鄱阳湖湿地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问题突出。仅从湿地和候鸟的保护的角度出发,鄱阳湖存在的一些问题千万不能忽视,重视和保护鄱阳湖湿地要从现在做起,具体措施如下:

⑴、加强鄱阳湖区植被分布与候鸟适宜栖息地的研究。主要考虑觅食因子的影响,鄱阳湖候鸟栖息地受水位影响明显,当水位上升将淹没大部分水鸟栖息地,尤其是鱼虾富集的浅水区。因此加强不同水位下子湖泊的草洲植被动态的相关研究以及水鸟适宜栖息地的研究对水鸟保护意义重大。

⑵、根据鄱阳湖湿地不同地段的生态状况科学造林或种草;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水禽鸟类为中心,扩大候鸟保护区范围,积极开展珍稀水禽生活习性、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⑶、加大对《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加紧制定与条例相配套的政策,保证鄱阳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鄱阳湖湿地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现象,须建立统一的综合管理机构,加大湿地生态环投入。

⑷、规划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圈,达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鄱阳湖湿地核心区限制开发,很多工业农业项目都不能搞。当地政府就曾经拒绝过包括肉牛养殖、龙虾养殖、造纸厂等众多可以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类企业和项目。

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把一个美丽富饶的鄱阳湖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爱护着鄱阳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四、参考文献

1、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p-338647286.html

2、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p-697139872429.html

3、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v57742051.htt

4、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view/10136520.htm

5、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a/20120831/000350.htm

6、https://www.360docs.net/doc/f58367171.html,/view/77794.htm#6

鄱阳湖鸟类保护实践报告

鸟类的保护—暑期实践报告 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自然保护区。湖区有候鸟自然保护区多处,其中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如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鹤、白琵鹭等,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素有白鹤王国、候鸟天堂之称。 通过与江西省南昌市花鸟爱好者协会的成员交流学习,我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据国家林业局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新统计,中国现在鸟类有1256种,不仅鸟类资源种类丰富,而且只有中国特有的鸟类也非常多。目前,中国有褐马鸡等50多种特有珍稀鸟类。世界上共有鹤类15种,中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中国有46种;野生雉类276种,中国有56种,被国际鸟类学界称为“雉类的王国”;世界上最为珍稀的朱鹮,一度被认为在世界上已经灭绝,1981年在中国被重新发现,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已经发展到200多只,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树立了榜样。然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去年公布对野生动物状态的调查报告表明,近年来食用、经营野生动物现象有所发展,尤其有些地方食用野生鸟类成为一种风气,违法经营鸟类成为一种风气,违法经营鸟类的情况比较普遍,甚至有些地区达到了难以遏制的程度。调查中发现人类食用野生动物的种类共53种,除梅花鹿、鸵鸟等7种来源于人工养殖外,其它46种野生动物均源于野外,占调查种类的86.8%。仅广东省平均每天就要吃掉两万只鸟。据广东省林业厅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鸟类资源有450余种,近几年已经有许多野生鸟种濒临灭绝,调查人员对25座城市的1381家餐馆、286家副食商场、218处集市进行了调查,经营野生动物的餐馆688家、副食商场44家、集贸市场91处。其中兽类16种,两栖爬行类16种,鸟类21种。在南方一些城市街头的酒楼、饭馆走一圈,无论是高档的“食府”、“美食城”,还是低廉的“大排档”,几乎到处都卖野味。吃“雀”的人极为普遍。这个“雀”并不单指麻雀,而是所有野生鸟类的统称。许多饭店的门前,常见“百鸟齐鸣”的景象,然而这些鸟很快就成了食客桌上的美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介绍,从近年查处的捕杀鸟类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人被经济利益所驱动,不惜一切手段捕杀鸟类。 然而被贪图口腹之欲的人肆意捕杀的鸟类在各个领域都具有极大的价值。鸡、鸭、鹅、鸽子等,主要是给人类提供蛋白质的来源,家禽是由野禽驯化而来。野生的鸭类和鸡类,其肉可食品,其羽毛可做羽扇、头巾、羽绒服等。驯鸟的玩家通常会在公园等地交流,

鄱阳湖介绍(详)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4125㎞2,库容量276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1636mm。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 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枯水一线,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每年秋末冬初,有成千上万只候鸟,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来此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1基本信息 概述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 鄱阳湖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能达到30米。由于各种原因,鄱阳湖几经干旱,水面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五月份,由于持续干旱,湖底干涸无水,揪动国人之心,严重影响鱼类之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大幅减少,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不仅仅是渔业的收益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湖体特征 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km,东西宽50~70km,北部狭窄处仅5~15km。在平水位(14~15m)时湖水面积为3,150k㎡,高水位(20m)时为4,125k㎡以上。但低水位(12m)时仅500k㎡,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而钉螺又能寄存血吸虫。 湖体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长40km,宽3~5km,最窄处约2.8km。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长133km,最宽处达74km。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该湖区秋冬季节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响,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到第二年仲春,鄱阳湖则进入枯水期,形成“碧野无垠接天云”的广阔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小湖

鄱阳湖候鸟

斑嘴鹈鹕Spotted-billed Pelican 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善游泳,飞翔力亦强,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亦常在水面上空翱翔。游泳时颈伸得较直,嘴斜朝下。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蛙、甲壳类、蜥蜴、蛇等。 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 习性 主要在水中生活,性机警,视力强,颈伸直能远眺数里。游泳时隆起两翅,颈向后曲,头朝前低垂,姿态极为优雅。游泳速度甚快,能用一只脚划水,也能两只脚同时划,同时不时的张开和扇动两翅,高兴时发出一种沙哑而低沉的…嘶

嘶?声,哑声天鹅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性温顺而胆怯,行动极为谨慎小心,常在开阔的湖心水面游泳和觅食,晚上亦多栖息在安静而少干扰的湖心岛上或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和干的芦苇堆上,没有危险时才上岸。起飞时双翅拍打水面,在水面助跑约50m才能徐徐离水飞起。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常成对或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大群,特别是冬季和换羽期间。 食性 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根、茎、芽和果实为食,也吃水藻和小型水生动物。白天觅食,晚上休息。觅食时主要是用嘴撕裂植物,有时也能像一些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将头伸到水底挖掘水生植物的根为食,偶尔也到水边地面觅食青草。 迁徙 9月底至10月中旬迁往南方越冬,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北迁,均成小群和家族群迁飞,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引种过去的地方,如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疣鼻天鹅已变成了留鸟,不再迁徙。在英国迁徙的距离也很短,最远一般不超过50千米,而且是沿水域进行的。但在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疣鼻天鹅,每年春秋季都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做上千米里的来回迁徙。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调查与分析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调查与分析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在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口三角洲--赣江三角洲的前缘,作为鄱阳湖承接赣江和长江的一个关键节点,是长江中下游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和肥育场所、洄游型鱼类的通道甚至最后的避难所;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中不可缺少的越冬地和中继站,在候鸟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目前,南矶保护区存在的堑秋湖经营方式对该保护区越冬候鸟的栖息地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社区经济调查、堑秋湖调查和六次鸟类同步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南矶湿地保护区内拥有20个不同大小堑秋湖,分别属于3个村委会、1个红石厂和南矶乡政府;主要以养鱼、养蟹为主,养虾为辅;是当地渔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堑秋湖均以承包形式转让权属,主要采用竭泽而渔的捕鱼作业方式,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 (2)南矶乡居民土地类型主要是以水田、旱地和池塘为主;居民主要从事渔业,服务业和工业较少;88.9%的人认为在当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有必要的。(3)六次调查共记录到111种鸟类,分别隶属于14目37科,其中雀形目鸟类约占30%;主要以冬候鸟为主占50.9%、古北种鸟类占优势群种占52.6%。 (4)六次调查共统计到鸟类336340只,主要以雀形目、雁形目、鹤形目和鹳形目为主。不同月份和不同样线南矶湿地保护区鸟类数量、种类均表现出一定动态变化。 具体为不同月份南矶湿地保护区鸟类数量表现为“M”型、种类变化差异不大;不同样线南矶湿地保护区鸟类数量表现为“N”型、种类变化差异不大。(5)不同月份对不同目和不同水位区鸟类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目和不

鄱阳湖鸟类种群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

鄱阳湖鸟类种群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世界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 为更好的保护越冬候鸟,全面摸清鄱阳湖区鸟类种群的多样性影响因素。本研究记录分布在鄱阳湖区70多个子湖泊中的水鸟种类及空间分布,并结合1982年以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开展的保护区内的水鸟监测数据,分析鄱阳湖区越冬鸟类多样性和濒危鸟类的种群动态,并结合鄱阳湖区气候变化、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人口密度数据等,发现鸟类种群数量总体有一定波动,仍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分析得到影响鄱阳湖危鸟类种群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鄱阳湖鸟类种群多样性影响因素 1、引言 鄱阳湖鸟类种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湿地为主要栖息地,其种群丰度和多样性与栖息生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故而为了鄱阳湖湿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进行鄱阳湖鸟类种群多样性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必要。 2、研究综述 2.1鄱阳湖区鸟类调查研究概况 关于鄱阳湖区的鸟类调查,最早可追溯到Gee et al. (1917 )对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鸟类调查,进入21世纪,鄱阳湖区鸟类的研究和报道越来越多。江西省林业厅于1998年开始,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了环鄱阳湖水鸟同步调查。在资源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鄱阳湖区单个物种或局部地区的调查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2.2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气候变化对动物分布的影响,除了温度升高而使其受到直接胁迫外,温度升高还引起其他环境因子改变,而使其重新分布,并且气候变化对动物繁殖也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研究地区概况 3.1地理位置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 也是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位于长江南岸, 江西北部, 地理坐标为E115°49′~116°46′, N28°11′~29°51′, 鄱阳湖是季节性过水湖泊,洪、枯水期的水域面积、水容积相差极大。 3.2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7.8 ℃, 年际变化不大。南北相差1 ℃左右。高值区在南部, 低值区在北部。气温季节性变化明显,无霜期平均为246~284 d, 年平均降水量1 636.4mm, 年平均日照1 702 h, 高于10 ℃积温平均为5 244~5 666℃, 年辐射总量为460~477 KJ/cm 2(Wang, 2004)。 4、鄱阳湖区鸟类种群多样性研究 4.1研究地区 鄱阳湖区,其以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 4.2研究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候鸟(迁徙)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候鸟(迁徙) 一、单选题 候鸟是指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每年4~5月,大量斑尾塍鹬从澳大利亚迁徙到北冰洋沿岸的科雷马河口。下图为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一只标号为“H3”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读图回答题。 1.关于“H3”斑尾塍鹬的北迁,说法正确的是 A.科雷马河口为越冬地B.飞行约一万公里 C.沿途各地昼长夜短D.途经山东半岛时正值雨季 2.“H3”斑尾塍鹬没有经过的森林类型是 A.热带雨林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 1.B 从图中可以看出,尾塍鹬在5月19日飞到北冰洋沿岸,因此该鸟是在科雷马河口过夏季。4月22日至5月17日途经山东半岛,此时山东的雨季未到,正是春旱季节。4-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南半球的昼短于夜,北半球昼大于夜。飞行距离约跨纬度90°,实际距离约一万公里。 2.D 结合图示其经过地区的植被类型有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俄罗斯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图示没有经过。 鸟类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种,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可将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包括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漂鸟)两大居留类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山地鸟类居留类型与海拔梯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海拔带200米左右冬候鸟种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人类活动较少 4.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主要分布在 A.阳坡缓坡 B.阴坡陡坡 C.阳坡陡坡 D.阴坡缓坡 5.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山地至今仍保留少部分漂鸟(小区域短距离迁徙的候鸟),推测此类候鸟的生活习性是 A.夏居城区,冬居农区 B.夏居农区,冬居城区 C.冬居山林,夏居平原 D.夏居山林,冬居平原 3.A 冬候鸟是指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迁徙到较远而且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会飞回原地区的鸟类。该地海拔带200米左右多为山麓地带的农耕田,且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候鸟在冬季迁徙到该地区海拔较低的山麓地带,气候温暖,食物充足,利于越冬,故选A。 4.C 读图可知,该地海拔带500米左右留鸟种数较多,这一海拔带多为梯田,人类活动较强、较频繁,而在人类活动极少的一些阳坡且坡度较陡的地方,人类活动破坏较少,仍保存有少量的常绿阔叶林,这些阔叶林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故选C。 5.D 漂鸟是一种在小区域内短距离迁徙的候鸟,尤其在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为常见。夏季南方地区因气温较高,此类候鸟多栖息于凉爽且食物充足的常绿山林,冬季因山林气温较低,多栖息于温暖且食物较为充足的山下平原。故选D。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别让“鄱阳湖的闸”成为候鸟的墓志铭

别让“鄱阳湖的闸”成为候鸟的墓志铭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地之一,每年冬季几十万只候鸟前来越冬,湖内还是江豚等珍稀鱼类栖息地。关于鄱阳湖枯水期建闸蓄水的消息传出后,许多环保志愿者担心水面升高影响生态。近日,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纪伟涛接受采访时说,“就算草不够吃了,适者生存,白鹤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对于影响江豚洄游,他表示“2米左右就能游过去”。这种说法又引发争议。在潘阳湖枯水期的时候建闸储水,是不是很可科学?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是局外人,是不能鲁莽的否定或者赞同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看待一种现象或者是事件,必须拿出科学论据,这样才是理智的。对于潘阳湖建闸储水,我不想多说什么。毕竟,我只是门外汉。但是,我不赞同的是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在环保志愿者提出质疑的时候,担心会影响候鸟生存状态的时候,酒店猎头当地有关部门给出的说法竟然是:就算草不够吃了,适者生存,白鹤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面对环境改变,鸟类还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寻找到生存方法。这样的回应显然是胡说八道。适者生存,确实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是,适者生存不能用到所有的动物身上。对于普通的动物来说,是可以用适者生存这个理论的,而对于保护动物而言,适者生存的理论就是寒冷的。为了保护动物,我们国家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动物分出了很多层面,依据不同的层面实施不同的保护。目的是很明显的,保护更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白鹤是国家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2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等级。这说明保护白鹤是相当重要的事情。如果对于白鹤这种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等级的保护动物,实施的是适者生存的理论,那么还要动物保护法干啥?都可以适者生存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台法律了。出台法律就是为了让“不适者”也能生存的。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我们也就不需要保护资源了,也就不需要优化环境了,所有的动物都可以让他们自生自灭的去适者生存。“候鸟适者生存”无疑是寒冷的。除了“候鸟适者生存”让我们很是尴尬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部门竟然说“没有水草,白鹤可以去吃农民种植的玉米和番薯”。农民种植的玉米和番薯其所有权是农民的,你有什么权力让白鹤去吃农民的玉米和番薯?再说了,白鹤的主要食物是水草,它们有没有能力依靠玉米和番薯存活也还是个问题。即使白鹤能够吃食玉米和番薯,最起码不是它们喜欢的美味。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目录: 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1、景观生态学 2、格局分析 2.1斑块、 2.2廊道 2.3基质 3、生态学过程分析 3.1 格局功能分析 3.2能流作用分析 三、管理 四、总结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分析 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西部。饶河、漳田河的交汇处。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拥有湖泊1087个,各种独具风格的湖遍布全县,到处湖光潋滟,有“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堪称“天下奇观”,因此还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结构分析 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2、格局分析 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或要素为:斑块、廊道、基质。 2.1斑块 斑块指在外貌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块状地域单元。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内,分别有湖泊、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为主体景观。在内湖里,又有著名的斗笠山;外湖有香油洲——鄱阳湖草海。 2.2廊道 廊道指在外貌上与两侧环境明显不同的线性地域单元。在公园内除了人工修建的道路,还有“七区”“两廊”,“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而极具代表性的纯自然生态的复合型湿地公园。 2.3基质 基质指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均质背景地域。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285.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 3、生态学过程分析 3.1 格局功能分析

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

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 【法规类别】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发文字号】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49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1996.11.14 【实施日期】1996.11.14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水路运输管理办法》等11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2014)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49号) 《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已经1996年11月5日第59次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舒圣佑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的保护,改善候鸟栖息环境,根据有关法

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指国务院批准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大汊湖、蚌湖、沙湖、常湖池、大湖池、中湖池、梅西湖、朱市湖、象湖及各湖湖边草洲。 第三条凡在保护区范围内的单位、居民和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均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江西省实施》等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猎捕候鸟、破坏候鸟栖息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第四条保护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候鸟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辖区内公民保护候鸟的意识。 第五条省林业行政部门负责对保护区候鸟的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内的候鸟保护的日常工作。 保护区所在地及周边乡(镇)人民政府和县以上公安、工商、渔政、环保、水利、地矿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林业行政部门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候鸟保护工作;支持、协助林业行政部门和保护区管理机构依法查处猎捕、买卖候鸟及破坏候鸟栖息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保护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安排合适的农业开发项目,妥善安排保护区内单位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因保护候鸟造成的经

鄱阳湖候鸟

鄱阳湖候鸟 xxx 12级地理科学2 班 一、鄱阳湖候鸟区概况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部,有一个举世瞩目的“珍禽王国”----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纵横永修、星子、新建等县管辖鄱阳湖内的九个湖泊,总面积为224平方公里。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赣江修水、西河交汇处的鄱阳湖滨,永修县吴城镇附近,候鸟保护区面积约90平方公里,由大湖池、中湖池、沙池、蚌湖等大小10个湖港、湖汊、湖湾组成,春夏洪水时这一带连成一片,冬季枯水时各港、汊、湾便独自成湖。由于水草茂盛,鱼类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从而成为世界候鸟的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鄱阳湖候鸟主要来自中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每年秋后,即有大批候鸟到这里越冬,直到次年4月才逐渐离去。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里,依然能看到上千年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彭蠡美景。据初步统计,保护区有珍禽异鸟15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白鹳、黑鹳和灰鹤3种,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3种,为国家二类保护的有天鹅、灰鹅、白枕鹤、白头鹤、鸳鸯、鹈鹕等6种,属国家三类保护的有中华丘沙鸭、

班头雁、大鸨等3种,既有越冬候鸟,也有长住珍禽。这里还是野鸭群的乐园。由于近几年采取了保护措施,候鸟数量逐年增多,已大大超过了世界有关候鸟组织公布的世界候鸟存活数。 二、鄱阳湖候鸟越冬栖息地分析 鄱阳湖又称鄱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丰水季节浪涌波腾,浩瀚万顷,水天相连;枯水季节水落滩出,野草丰茂,芦苇丛丛;湖畔峰岭绵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鸟翩飞,牛羊倘佯。美丽富饶的鄱阳湖养育了世代生长居息湖畔的万物生灵。 1、鄱阳湖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区位条件: ⑴、食物条件:充足的各中食物能够满足不同鸟类的越冬需求。水鸟大多分布在植被类型丰富的湿地或永久性水域,水路过渡带是鄱阳湖各种生物的集中分布带,既有水生植物,也有湿地植物及其块茎、块根、须根和嫩芽等,又有鱼类、虾蟹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以及螺、蚌等底栖动物等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冬季水位下降过程中,“水落滩出”形成众多的浅水洼地(浅水湖)和洲滩以及出露滩地上存留的大量水生生物残体,为越冬候鸟提供了广阔的觅食选择。 ⑵、环境条件:浅水、沼泽、泥潭、稀树草等多样的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