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汇总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汇总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汇总

寡人之于国也

一、古今异义

1、河东凶亦然(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非我也,兵也(兵器。)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把……当作)

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走:跑,逃跑。)

二、通假字

1,不要。)

2,不要。)

3。)

4,花白。)

5,道路。)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鼓;击鼓,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之:无实义的衬音助词。)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称王)

⑤王无罪.岁(罪: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

2、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谨慎,此处意为“谨慎认真地从事”。用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4、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

四、一词多义

1、数

shù

(1)数目、数量

计之以数(王安石文)

(用数目计算它)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2)几,几个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3)法则、规律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论》)

(4)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5)技艺

今夫奕(下棋)之为数,小数也(《孟子》)

(6)密,、细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shǔ

(7)计算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8)列举罪状加以责备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shuò

(9)屡次

成语有“数见不鲜”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直

(1)与“弯”相对

木受绳则直(《劝学》)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

(2)正确的、正直的

成语有“理直气壮”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指南录〉后序》)

(3)面对、遇到

与单于相直(《汉书》)(与单于相面对)

(4)价值,后写作“值”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5)副词,仅,只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非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6)副词,径直、一直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信陵君窃符救赵》)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7)副词,竟然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3、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打开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发出、抒发

4、兵

(1)兵器、武器

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2)军事、战争

穷兵黩武成语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

(3)军队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4)士兵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草木皆兵成语士兵

5、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承受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优美的

6、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对于,介词)

移其民于河东(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

7、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称王,统一天下,王道。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王如知此、王无罪岁(君王,大王、君王、王侯。名词,读wáng)8、以

请以战喻(让,用、拿、把,介词)树之以桑(拿)

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介词,凭)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9、食

狗彘食人(吃,动词)食(食物,名词)而不知检

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食物,吃的东西)

10、之

填然鼓之(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五亩之宅(“的”,助词。)

中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11、然

①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②助词,……地……的样子。(填然鼓之)

③连词,然而,但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④形容词,对。(太后曰:“然”。)

12、则

连词①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3、时

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14、凶

(1)不吉祥,不幸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2)庄稼收成不好

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3)凶残、残暴

攘除奸凶(《出师表》)

(4)恐惧而喧嚷骚动

敌入而凶(《国语》)(由于敌人入侵因恐惧而喧嚷骚动)

15、察

(1)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2)考察

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察临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

(3)考察后推荐

察臣孝廉(《陈情表》)

16、喻

(1)告诉,使人知道

今将喻子五篇之诗(《汉书》)

(2)明白、知道

成语有“家喻户晓”

(3)比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17、树

(1)种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管子》)

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2)树立、建立

树帜曰“谢庄团练冯”(《冯婉贞》)

(3)培养

终生之计,莫如树人(《管子》)

(4)树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5)量词

树木一株、一棵称一树。

五、句式

1、判断句

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2)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应“未有之也”。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3、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

4、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一、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王好( hào)战弃甲曳(yè)兵衣(yì)帛(bó)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庠(xiánɡ)序申之以孝悌(tì)然而不王(wànɡ)者饿殍(piǎo) 二、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俭,通“敛”,制止) 三、古今异义词 1、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2、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7、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四、重点词语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年,谷物收成不好 3、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然:代词,这样 4、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既:……以后走:逃跑 6、数罟 ..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数:细密的 7、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斧头以:按照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9、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蓄:蓄养 10、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夺:改变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怪罪 五、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三)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①掌握本文的通假字:“直”-“只”;“无”-“毋”,“颁”-“斑”;“涂”-“途” ②正确分辨古今异义词,如“寡 人”“河”“请”“走”“或”“嘶”。 ③准确使用一词多义的词。如:“数”、“直”, “发”“兵”“胜”。 ④注意词类活用的词。“鼓”、“树”、“衣”、“谨”、“王”。 ⑤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 何异于……”几个句式。 过程与方法: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4、学习本文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对偶,增强文章气 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仁政”思想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可以概括先秦那位先哲的思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孟子,仁政民本思想。 三字经当中有这样几句:《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说的是怎样的仁义。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

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汲(子思)的门人。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着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 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 散文专集。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另为《论语》《大学》《中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三、熟读课文 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 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 2.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 字的注明。 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虚词用法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言文虚词用法

————————————————————————————————作者: ————————————————————————————————日期: ?

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用法 1.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2.以1、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罚所及,则无以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如: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五)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来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3.于“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 (《鸿中”“向”“到”“从”“自”“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得复见将军于此。 门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鸿门宴》)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

寡人之于国也 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孟轲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南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南。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体,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交战激烈了,(就有士兵)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样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鸭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以仁政统治天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古今异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夹杂。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多义词辨析 【王】然而不王者:读 wàng,名作,动称王; 梁惠王曰:读 wáng,名词,君王; 【食】谷不可胜食也:动词,吃 狗彘食人食:名词,食物 【时】不违农时:名词,季节 无失其时:名词,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介词,用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动词,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然】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 填然鼓之: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 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 词类活用 【填然鼓之鼓】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词语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固定句式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有的……有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高中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作者】孟子弟子【朝代】先秦 译文对照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检测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译: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译: 4:直不百步耳直—()译: 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 凶:古义:()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是亦走也。 走:古义:()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今义:谷子 7.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今义:重量单位。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9.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今义:年 1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古义:()今义:1.一个连词2.行 词类活用(在括号内填入活用类型,并解释每句当中的加点字词) 1 以下都属于()用法: 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无罪岁: 2 以下都属于()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也: 3 以下都属于()用法: 谨庠序之教: 4 以下都属于()用法: 养生丧死无憾:

【判断句】 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2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3 非我也,岁也 句子中()表判断 译文: 【倒装句】 一、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又称()句型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正常语序: 译文: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正常语序: 译文: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正常语序: 译文: 二、以下句子都属于()句型 1 鸡豚狗彘之畜 正常语序: 译文: 2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常语序: 译文: 【固定句式】 1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句式: 译文: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句式: 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二、古今异义词 ①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②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③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⑤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⑥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⑧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⑨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ǔ,计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③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 3.发 ?①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高中语文 小题狂刷01 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 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 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 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 B.霓裳(shāng)临邛(qióng)鼙鼓(pí) 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 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g。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凝脂踌躇缓歌慢舞九重城阕 B.绰约徘徊芙蓉帐暖云栈萦圩 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旌旗无光 D.鸳鸯蓬莱银屏迤逦逍遥容与 【答案】D 【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D 【解析】A项,“西南”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南。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C项,

“云”“花”都是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对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B项,去:离开。D 项,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 【答案】D

长恨歌

长恨歌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长恨歌 (二)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长恨歌”指的是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其核心内容是明确长恨之人是谁,长恨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恨了些什么,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相关史实资料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经历进行解析。学生已经学过白居易的相关作品,如必修三当中的《琵琶行》这一课,因而对于白居易的创作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深化,即对于白居易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进而为理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安史之乱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本堂课教学的重点是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内容,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多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创作的背景,善于运用自己的意志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所阐述的中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在文学上的贡献。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识记:相关的文言知识及重要的字词句子。 (二)目标解析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诗歌主张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2、理解《长恨歌》所叙述的中心内容,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及中心思想。 3、本首诗歌采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在写人、抒情方面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4、体悟这首诗的意蕴美和情感美,体味七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个性,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 5、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重要的字词句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时,可能会对相关的内容把握不准,因为这首诗作为一首古诗,有很多的古今异义词,这些词会使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产生一定的困惑,因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疏通字词句式;学生在理解诗歌的主题时,可能会对相关内容感到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紧密地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所处的环境及时代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作者的意图及其文章的主题,提升教学成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国,历来人们都普遍认为,帝王是没有真正爱情的,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岂会专爱一人?可在我国历史上,恰恰就有这么一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他只专宠一人,并爱得缠绵深切,以至“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个皇帝是谁?他爱的又是谁?他又是怎样爱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恨歌》。相信大家学完了以后就能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花白)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路途) 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5、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义:收成不好。今义: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再。今义: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 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 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7、斧斤.以时入山林(古义:锛子。今义:计量单位。) 三、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4、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5、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四、一词多义 发⑴百发百中(发射) ⑵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⑶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 ⑷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以⑴请以战喻(用;介词) ⑵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 ⑶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 ⑷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⑸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 ⑹固以怪之矣(通“已”) 于⑴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⑵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⑶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 之⑴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⑵王道之始也(的) ⑶寡人之于国也(取独) ⑷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

长恨歌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宁陕中学朱海鸥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梳理作品脉络,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杜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描述一位三国人物: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说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前两句讲功绩,最后一句讲遗憾。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为什么杜甫屡屡写到诸葛亮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 二、解题 1、诗歌题目“蜀相”向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 (1)暗示了诗歌题材:怀古咏史诗 (诗人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暗示了吟咏的人物政治身份,传达了仰慕之情。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齐读) 强调字音:柏(bǎi)好(hǎo) 2、朗读指导 (1)明确朗读节奏 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感情基调 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学生示范朗读 4、全班齐读 思考: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明确:“寻”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四、品析诗句,把握主题 (一)涵咏字句(3分钟) 1、结合注释疏通诗歌(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 2、概括诗歌内容 首联:自问自答点明地点 颔联:描述景象凄凉冷落 颈联:称赞业绩表达仰慕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达标测试

《寡人之于国也》达标测试 一、基础考查 1.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曳兵(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shēng) 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两项 A.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B.直.不百步耳:只有,不过 C.王无罪.岁:罪过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 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出发F.非我也,岁.也:年成 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是.亦走也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无乃尔是.过与谷不胜.食也 C.弃甲曳兵.而走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齐兵.乃出虎求百兽而食.之 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A.七十者衣.帛食肉。B.填然鼓.之。C.王无罪.岁。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7.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谨庠序之教 9.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10.下列句中加粗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树之以.桑 A.王好战,请以.战喻B.以.五十步笑百步 C.斧金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 12.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未之有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是社稷之臣也。D.是亦走也。 13.选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B.又何求焉。 C.夫晋,何厌之有。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4.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16.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B.王好战,请以战喻 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B.何以伐为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豫州今欲何往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整理 通假字: 无失其时。【“无”通“毋”】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 古今异义: 直:直不百步耳。【只不过】 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加】 请:王好战,请以战喻。【请允许我】 凶:河内凶。【饥荒】 走: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供养活着的人】 无望: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要指望】 无罪:王无罪岁。【不要归罪于】 词类活用: 鼓:填然鼓之。【击鼓,名作动】 生、死:养生丧死。【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动作名】 丧:养生丧死无憾。【办丧事,名作动】 树:树之以桑。【种植,名作动】 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名作动】 罪:王无罪岁。【归罪于,名作动】 谨:谨庠序之教。【认真地从事。形作动】 王:然而不王者。【称王,名作动】 一词多义: 之 ①寡人之于国也。【助词,取独】 ②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助词,取独】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助词,取独】 ④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⑤王道之始也。【助词,的】 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庠序之教【助词,的】 ⑦树之以桑。【代词,代“五亩之宅”】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前一个“之”指百姓,代词;后一个“之”是助词,的】 ⑨鸡豚狗彘之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致】 ⑩未之有也。【代词,代“然而不王者”】 然 ①填然鼓之。【“……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转折,连词】

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②寡人之于国也。【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到】 ⑤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同、和】 以 ①请以战喻。【用】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③树之以桑。【把】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⑤以五十步笑百步。【凭借】 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用】 而 ①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 ②或百步而后止。【表顺承】 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表转折】 特殊句式: 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是亦走也。【判断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省略句】 (注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不是判断句,因为翻译过来不是“……是……”的句式)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了。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丢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大全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大全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 6.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 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三、一词多义 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与“曲”相对,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成语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出发

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大全 唐代文学常识 (1)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主要作品是《感遇诗》三十八首。其《登幽州台歌》用直接抒怀的方式倾吐怀才不遇的感情。 (2)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3)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有《咏柳》、《回乡偶书》。 (4)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有《凉州词》、《登颧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5)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主要作品有《过故人庄》、《春晓》等,集结为《孟襄阳集》。 (6)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善边塞诗、宫怨诗 (7)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有《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

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9)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 I 楼栈 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 诗歌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0)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 要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其作品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记事名篇的乐府诗, 直接推动了后来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11)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12)孟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有《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