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1]

[高考文综]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1]
[高考文综]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1]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方法与规律

1、确定南北极:

⑴、侧视图:一般说来,上北下南。

⑵、极视图:

①、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②、自转方向与东经度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度减小方向一致。

2、确定方向:

⑴、经线指示东西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东,与自转方向相反为西)。

⑵、纬线指示南北方向(指向北极为北方,指向南极为南方)。

3、确定经线和纬线:

⑴、数字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

⑵、数字往自转方向减小的是西经。

⑶、数字往北极方向增大的是北纬。

⑷、数字往南极方向增大的是南纬。

⑸、东西两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

⑹、西经20°往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东经160°则正相反。

4、确定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圈)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夜为昏线。

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昼为晨线。

5、确定日期和季节:

⑴、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极夜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

⑵、南极圈内极昼,或北极圈内极夜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圈)与经线重合,或北极、南极无极昼极夜为春分或秋分,日期分别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6、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一天中,太阳依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某条纬线上的点,但在某时刻只能直射其中一点。

直射的经线:

⑴、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平分昼半球经线的度数,也就是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⑵、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点,在地球上与该经线背对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

直射的纬线:

⑴、北极圈内极昼或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⑵、南极圈内极昼或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⑶、晨昏线过南北极点,或晨昏线(圈)与某一条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赤道。

⑷、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昼夜平分,直射点在赤道。

7、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一般要参考下列几点的地方时。

⑴、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为6点。

⑵、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点,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为18点。

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⑷、背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

8、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分成昼半弧和夜半弧。

⑴、昼半弧长短决定昼长,夜半弧长短决定夜长。

⑵、昼半弧占所在纬线的几分之几,则昼长相应占24小时的几分之几。夜长同理。

⑶、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⑷、南北半球同纬度数的两条纬线昼夜状况相反,北半球同纬度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⑸、弧长15度,对应昼夜长短为1小时。

9、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

⑴、春分时,直射点在赤道,直射点北移,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⑵、从春分到夏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⑶、夏至时,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移停止开始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⑷、从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⑸、秋分时,直射点在赤道,直射点南移,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⑹、从秋分到冬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⑺、冬至时,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移停止开始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⑻、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10、确定日出日落时刻:

⑴、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⑵、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⑶、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⑷、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⑸、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⑹、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11、确定太阳高度:

㈠、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

⑴、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⑵、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⑶、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㈡、正午太阳高度:

⑴、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⑵、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⑶、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㈢、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⑴、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⑵、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⑶、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⑷、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12、确定日期分界线: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⑴、0点经线向东到日界线日期早一天;0点经线向西到日界线日期迟一天。

⑵、当太阳直射点在东经度上,0点则在西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大半。

⑶、当太阳直射点在西经度上,0点则在东经度,地球上日期早一天的范围占小半。

⑷、当太阳直射点在0°经线上,0点则在180°上,即日界线上,全球上为同一天。

⑸、当太阳直射点在180°上,0点在0°经线,全球早一天和晚一天范围相等。此时,北京时间为8点。

光照图的判读

⑴光照图的判读要求

①了解图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其经纬网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地球形状的特点;

③了解时区、日界线的划分和区时的概念;

④关键是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和晨昏线位置。

⑵光照图的重要的点、线、面

点:球心、南北两极点、太阳直射点;

线:南北回归线、赤道、南北极圈、地轴、各条经线(尤其是0°经线和180°经线)、晨昏线、太阳光线(尤其是直射点的太阳光线);

面:黄道平面、赤道平面。

⑶光照图上点、线、面的关系(几何关系)

①地轴、直射点太阳光线一定通过球心;

②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即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呈23026/的夹角;

③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④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⑤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相互垂直;

⑥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出现极昼或极夜);与赤道平分(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距180°—赤道昼夜平分);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⑦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也永远位于极圈内;

⑧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计算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即判断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如果与各纬线垂直时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天昼夜平分。

⑷光照图上的数量关系

各经线纬线的度数、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各条经线的地方时和各时区的区时、各纬线的弧长大小、球面上各点的经纬度位置等。

⑸光照图上的动态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季节变化,南北极圈内产生极昼和极夜现象

⑹光照图的类型

平面图:赤道侧面光照图(昼夜、全昼、全夜、部分昼或部分夜)、极地光照图(全部、部分)、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

立体状图:真正的立体光照图较少,中纬地区上空斜视光照图有立体感;

地图式光照图:通过一定的地球投影的经纬网地图上作出晨昏线的图。

⑻光照图作图:

作太阳光线:过球心作与晨昏线垂直的线,即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直射点太阳光线。

作晨昏线:夏至、冬至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赤道上晨昏线相距180°,并与太阳光线垂直。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运动 一、高考展望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知识总结 (一)地球知识 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 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 图1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解题技巧 1、定南北级 (1)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 (2)俯视图:看自转“北逆南顺”,如图1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3)看经度大小的排列:自转方向与东经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向相同(与西经度从大到小的排列相同) 2、定晨昏线 判定晨线与昏线时应注意太阳光线的来向,并利用好地球的自转方向。 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为晨线。如图1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图2中AB为晨线。 3、定地方时 ①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 ②自西向东经度每增加1度地方时增加4分钟。 根据上述两点,并结合以下几条特殊的经线的地方时来进行推算: (1)赤道上的点总是昼夜平分,日出6时,日落18时。故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图1中B点所在的经线为6时,A点所在的经线为18时。图2中D点所在经线为6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和正午经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图1中O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 (3)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为0时或12时,如图2中A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B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4、定直射点 (1)直射点的纬度:从极昼、极夜的范围来判断 ①二分日,直射点的纬度为0° ②夏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③冬至日,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 ④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90°-φ);若北纬φ度以北出现极夜,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纬(90°-φ)。南半球类推。如图3,太阳直射在10°S。(2)直射点的经度:通过当时的太阳光照图来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所在的经线就是光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在侧视图上,一般是昼半球最外侧的那条经线;在俯视图上,是昼半球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5、定昼夜长短 一般要在光照图中作过该点的纬线进行判断。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所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根据1个昼夜长为24小时及所占的比例来推算。如图: 6、定日出、日落时间:根据昼长来推算。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 + 昼长÷2

地球光照图练习

地球光照图练习 1.读右侧太阳照射图,回答: (1) 图中表示的节气是_____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是_____,纬度是_____。 (2) 此时,图中字母表示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的是__________。太阳高度角为0o的是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各点的地方时刻:A_____,B_____。 (4)C 点的昼长为_____小时,B 地的日出时刻是_____。 (5)B 在A 的______方向。 (6)图中各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的是________,向右偏的是________,不偏的是_______。 2、图中斜线部分为黑夜,读后回答: (1)此图为 半球,节气为 日,太阳直射的纬度 (2)写出图中A 、B 的经纬度。 A , B , (3)A 在D 的 方向,B 在C 的 方向。 (4)A 点的时间是 ,D 点的时间是 ,弧AB 是 (晨、昏)线 (5)此时A 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上海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 ,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 值。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当地球运动到C 时为北半球的 (节气)日,地球公转速度将变 (快、慢) (2)上海白昼逐渐缩短过程是地球从 运动到 的过程。 (3)当地球运动到 时,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当地球运动到 时,上海昼夜等长且以后 昼比夜短。 (4)当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时,地球运动到 位置,此时上海、北京、广州 三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此时 0° 0° D

北印度洋出现时针流动的洋流,地 中海地区的气候有的特点。 (5)当地球从运动到的过程中,上海 白昼始终比北京长。 4.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此图表示的是月日的光照 情况。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3)此时A点是时,B点的日 出时间是时,C点的昼长 是小时。 (4)若H的纬度为30°,则此日H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5)该日日出、日落时分,北京某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朝向依次 是、。 (6)该日地球接近 (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铰 (快或慢)。 (7)图中A、H、B、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读下列极点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此图以为中心,日期为_月_日; (3)A、B、D三点线速度最大的是; (4)图中晨线是,昏线是; (5)E点的地方时为时,C点的地方时为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时,日落时间是时;

2010.11.10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地球自转公转和日照图专题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专题复习——光照图的判读 一、以极地俯视光照图来掌握光照图的基本判读 " . 二.光照图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角 1.两线——晨线、昏线 (1)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AB。 (2)昏线:自西向东,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如图1中BC。 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 (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3.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 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呈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2)二分日,晨昏圈与地轴夹角为0°。 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

光照图判读

光照图的判读 光照图的类型 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日照图种类众多,大致可分为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平面图、坐标图、直观图和变式图。 1.公转位置图: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同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公转位置图有多种变化。读这类图型的关键是看三点:一是自转和公转要一致,二是逆时针转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顺时针转为南极上空的俯视图,三是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如右图中,A点位于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再如右图中,自转和公转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为南半球上空俯视图,A点为近日点附近,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在图中画出赤道,便可看出地球位于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按节气划分,A点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D点为北半球的春分(3月21日),C点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B点为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 2. 侧视图: 首先从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判断南、北极,如果是逆时针方向转,那么,图的上端为北极,如果是顺时针方向转,则图的上端为南极,有些图需要根据经度来判别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反之为西经。 其次,观察南北极地区的极昼和极夜情况,整个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反之,整个南极圈内为极昼时(整个北极圈内为极夜),太阳直射在南

地球运动及日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地球、地图及日照图目标测试 2011年10月21日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关于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体是人的肉眼可以看见的各种星体 B.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 C.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不属于天体 D.地球是个普通天体,它与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没什么不同 读右侧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并已知a

高中地理专题练习:太阳光照图(含答案)

高中地理专题练习:太阳光照图(含答案) 一、太阳光照图的类型 (1)普通侧视图 日期:()()()()直射点()()()()(2)特殊侧视图 日期:()()()()直射点()()()()(3)俯视图 日期:()()()()直射点()()()(4)矩形投影图

日期:()()() 直射点()() 二、典型题型 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做1—4题。 1. P地的地理坐标为() A、120°E43°26ˊN B、160°E 50°N C、80°E 40°N D、80°E23°26ˊN 2. 此日,正午影子朝正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20°N以南的地区 D、20°N— 70°S之间的地区 3. P地所在的地形单元是()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4.下列叙述中,为P地所在地形单元地理特征的是() A.地形区内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现象B.夏季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D.农业发展中的缺水现象严重图中,所示半球为白昼,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日期为

丙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6.此日后 A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 .太阳直射点北移 C .开普敦白昼增长 D .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7.若此图为西半球示意图,则北京时间为 A .3时20分 B .8时40分 C .15时20分 D .20时40分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于日落时正好飞越日界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8~10题。 8.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非阴影为白昼),可能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9.此时,旧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无法 确定 10.若飞机继续飞行5个小时到达洛杉矶,则到达洛杉矶时, 当地时间(西八区)是 A.3点 B.19点 C.7点 D.15点 如右图所示:甲地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方,且屋高与影长之比为tg80°,回答11~12题。 11.此图中出现极昼的范围的是 A.80oN 以北的地区 B. 66o34ˊN 以北的地区 C.80oS 以南的地区 D. 66o34ˊoS 以南的地区 12.丙地日出时,当地房屋的影子朝向是 A.东北 B.正西 C.西北 D.西南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判断13 —14题。

(完整版)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一、判读技巧 1、判断南、北半球 ①S、N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来判断,即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南北半球。 2、判断地方时 (1)点: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③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线:①昼半球平分经线为12时;②夜半球平分经线为0时。 3、判断节气 (1)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二分(春分或秋分):①太阳直射赤道;②全球昼夜平分;③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夏至: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3)根据以下地理现象可判定为冬至: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 4、判断方向 (1)侧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3)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极视图: ①东西:找出两点之间的劣弧,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画箭头,位于箭头前方的点则更东,位于箭头后方的点则更西。 ②南北:离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北;离南极点更近的点则更南。 5、判断晨线、昏线 (1)晨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 (2)昏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 6、求昼长、夜长 (1)昼长=昼弧∕15° 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1)夜长=夜弧∕15° 夜长=24-昼长 7、求日出、日落时刻 (1)日出时刻=12-昼长∕2 (2)日落时刻=12+昼长∕2 8、求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度差︱(说明: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差) 二、例题解析 地球光照图主要分为光照侧视图、光照极视图和矩形投影图三种类型,下面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题

· · A E 0o 0o 图4 C F · · 光照图的判读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2: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 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图2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3—5题。 3.此时“北京时间”是:( ) A .12月22日2时 B .12月22日14时 C .6月22日20时 D .6月22日8时 4.此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 .悉尼正值少雨期 B .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C .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D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5.当天汕头、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京、汕头、广州 B .广州、汕头、北京 C .北京、广州、汕头 D .汕头、广州、北京 图3为某节气晨昏线图,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于p ,此时伦敦为星期六,但北京已是星期日,据此回答第6题。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星期六5时 B .星期日5时 C .星期六23时 D .星期日23时 图4中,ECF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时段后我国上空的对流层一年里达最高,则北京时间是:( ) A .18时 B .22时 C .10时 D .8时 8.若右图3中A 点正值日出,下列叙述一定可信的是( ) A .此时,在南京的旅游者感觉酷暑难忍 B .南极中山站正出现极昼 C .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夜渐短 D .此时,东半球白昼的范围小于黑夜 图5中AC 为赤道,BC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5点。 读下图1、图2,然后回答9—10题。 9.图中A 、B 、D 、E 四点白昼最长的是( ) A .A 点 B .B 点 C .E 点 D .D 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45°E 、23°26′N B .A 点位于东半球 C .此时,开普敦受西风带控制 D .尼罗河进入枯水期 图 1 图2 图3 图5

(完整版)常见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技巧1

一、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全图1/2图1/4图局部图 极 点 俯 视 图 侧 视 图 矩 形 投 影 图

二、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1、判断南北半球: (1)侧视图的经线通常表现为弧线,连接南北两极,通常为上北 下南; (2)俯视图中经线表现为以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纬线则显 示为同心圆,通常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逆时针为北半球,顺 时针为南半球; (3)根据经度变化来判断,沿东经经度变大,西经经度变小的方 向为自转方向。如图1,根据东经度数变大方向为自转方向,则图1为顺时针自转,为南半球俯视图。 2、判断晨昏线: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晨 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 向看,由夜到昼的为晨线,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如图1中弧AD为晨线,弧BD为昏线;图2中CD 为晨线;图3中弧NAS为晨线。 3、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1)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太阳直 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 (2)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 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 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如图1中F 点为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26’S,90°E),图2中太阳直射点为F,图3中晨 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太阳应该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为B,坐标为(0°,30° E)。 4、判断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 (1)在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是相同的,日出、日落时间也相同。晨线与某地纬线的交点为日出时刻,昏线与纬线的交点为日落时刻。 (2)春、秋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个地方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其他时间除赤道外各纬度昼夜长短均不一样,日出、日落时间不同。 (3)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互余。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高度是指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不断变化的;而正午太阳高度则是指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2)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根据H=90°-所求地纬度与直射点相距纬度来计算;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6、判断季节、日期:根据晨昏线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断季节 (1)二分日晨昏线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其他时间与经线斜交;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其他时间则斜交。 (2)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在南半球则北半球为冬半年。 (3)地球上通常有两个日期分布,其界线分别为:180°日界线和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这条经线;当地球上只有一个日期时,则180°经线就是0时或24时经线;当地球两个日期平分,则180°经线的地方时12时7、时间计算:侧面图利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来计算;极地俯视图还可利用昼半球的中间为12点,夜半球中间的经线为0点(或24点)来计算。

WORD画图教程06地球光照图

WORD画图教程06地球光照图(地理) 第06章地球光照图(地理) 学习内容: ◆圆弧形状和阴影的设置。 ◆文字对象的旋转。 这一章的光照图是地理学科常用到的示意图,表示太阳光照亮地球一半,另一半是用阴影表示的黑夜,然后用线段和弧线来表示经纬线。 1.画圆来表示地球: 这个过程非常简单了,已经重复过多次了,如图6—01所示。 2.画圆弧来制作阴影表示地球的夜半球: 如图6—02所示,注意圆弧与圆的半径相同。

如图6—03所示,用90°圆弧两端的句柄调整为180°。 点击右键【设置对象格式】,选择圆弧的填充效果,如图6—04、05所示。

选择【填充效果】后,发现阴影超过了180°,如图6—06所示。这时可通过圆弧两端的句柄继续进行调整,为了使调整刚好180°,可在阴影左侧画一条竖直的线段来做参照物,调整完了再取消。 制作180°的圆弧还可以有另一种方法:画好90°圆弧,先设置阴影,复制出相同的一个圆弧,将复制出的90°圆弧旋转90°,然后将两个90°圆弧拼接成180°的圆弧。 将圆和180°圆弧重叠合并成一个图形,并在阴影左侧画一条竖直线段,即作为阴影的边界和圆的直径,如图6—07所示。这时最好如图6—08所示将图形做一次居中对齐。 3.做与水平成23°倾斜的经线:

画水平直径,然后【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旋转23°即为赤道,如图6—09所示。 画北回归线时,与赤道平行,设置为虚线,如图6—10所示,如果调整线条时,图形不清楚,可如图6—11所示,将显示比例调整大一些。

画其它经线,可以复制已有经线,然后移动到相应位置再调节长度,如图6—12所示。 4.做与竖直成23°倾斜的纬线: 复制竖直线段,旋转23°后成为纬线,如图6—13所示。

日照图与地球运动专题

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高中地理_《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照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复习有关地球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来掌握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地图的方法,但是对图文结合,加工、转换地理信息的掌握还不够,部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已经淡忘,这给学生复习本节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照图的基本类型有明确的了解,知道了晨昏线的概念,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和判读方法,学会获取相关地球运动规律的信息 通过对判读方法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求真务实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学会从光照图中获取信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光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光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

比较下面四幅图(注:甲图中阴影与非阴影区日期不同,乙、丙、丁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2,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图幅左半为东半球,阴影部分为黑夜,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⑴、读图判断下列两条经线的经度为:OA :______,OC______。 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 ⑶、E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F 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 ⑷、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___。: 2.当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运动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 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则AB 为_______ (晨、昏)线,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画在图2上,在两幅图上分别用阴影表示夜。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北京时间是 _______ 时。 (3)图中C 点位于B 点的_______方向, B 点与D 点之间最短距离约为 _______(千米)。 【参考答案】 1、⑴115°E 155°W ⑵纬度0°,65°W ⑶66°34′ 0° ⑷0:20 昼夜平分 2、(1)晨 (2)23.5°S,15°W 21(1分)(3)东南 2万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 图1 图2 A B · 15°W 30°E · C · D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光照图判读学案 编制人:韩超审核人:高一地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日期_________编号:8 [学习目标] 学会判读各种光照图 一、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极地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2、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 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 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 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 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5、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6、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7、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 二、光照图的解题应用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

8、读下面某月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叫 日(节气),此时北半球为 季(季节)。 ( 2)AB 线叫 线(从昼夜更替看)。 (3)C 地地理坐标是 ,此时是 点;D 地此时是 点,昼长 小时。 (4)E 地是 点,昼长 小时;F 地是 点,夜长 小时;B 地昼长 小时。 4.读图1—1—23,回答: (1)若AB 为晨线,日期为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若DF 为昏线,此时为__________(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

地方时、区时、地球运动意义、日照、日影专项训练

地方时、区时、地球运动意义、日照、日影专项训练 如图6—1中心点为北极,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判断1~2题。(2000年苏、浙、吉文科综合) 1.甲地时间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C.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罗马气候干热 若图6—1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3~4题。 3.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4.北京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 A.19小时 B.11小时 C.8小时 D.15小时 如图6—3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回答。 (1)OP 的经度为______,ON 的经度为______。 (2)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___日____时。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1.在图6—8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图6—8 2.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3.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 ) 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 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 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 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 21.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图6— 3 C D 虚线为晨昏线 B 阴影表示黑夜 A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方法】 一、判读的基本前提 1.“四看”(1)看投影方位;(2)看经纬度; (3)看昼夜情况;(4)看运动状态。 2.“三定”(1)定出反映的日期或时刻;(2)定出考查对象的空间位置;(3)定出相关要素极其运动变化趋势。 二、阅读的知识铺垫 1. 阅读地理坐标;即重要的点、重要的线(如00和180o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和经线、6时、12时、18时、24时所在经线等); 2. 阅读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极; 3. 阅读昼夜状况;太阳光线来自何方; 4. 阅读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5. 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 【考察目标】 通过光照图考查的内容 1. 确定日界线、时区; 2. 区分东西及南北半球、相对方位; 3. 计算线或点(直射点)的经纬度值;计算日期,地方时及区时; 4. 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5. 判断直射点的位置极其移动; 6. 区分昼夜分布、晨昏线、昼半球、夜半球、极昼与极夜范围及其变化; 7. 计算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8. 确定日期、节气、季节、五带的分布; 9. 确定物体水平运动偏向;推断公转速度状况; 10.联想并发散相关季节的气压带与风带、洋流、气候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内容要点】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较多,该类试题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对日照图的判读属于高考复习中不能回避和必须熟练掌握的主干知识,归纳和总结这类试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显得尤其重要。 一、光照图与太阳的视运动和日影 1. 同一地点(以40°N某地为例)在不同的日期时间内物影的指向状况: (1)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如图①a所示),在40°N地区,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以50°仰角经过正南天空,后从正西方向落下(如图①b所示)。

高中地理 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1.在全球范围内(H为正午太阳高度): (1)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H二分=90°-观察点纬度 (3)Hmax-Hmin:①Hmax-Hmin=黄赤交角×2=23°26′×2=46°52ˊ(非回归线之间)②Hmax-Hmin=黄赤交角+观察点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 (4)H差=纬度差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H差=纬度差(两观察点在直射点同侧)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H差=纬度差(两直射点在观察点同侧) (5)当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①H=90°-集热板倾角②集热板倾角=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在极昼范围内的重要公式(H为太阳高度): (1)H12点=90°-(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 (2)H0点=(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90° (3)H极点=直射点纬度(极点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点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保持不变) (4)H12点差=H0点差=纬度差(大小对调) (5)观察点纬度=[180°-(H12点-H0点)]÷2 (6)直射点纬度=(H12点+H0点)÷2 (7)极昼圈纬度=极夜圈纬度=90°-直射点纬度(极昼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夜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异侧)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夹角: (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直射点纬度 (2)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90°-直射点纬度 4.北极星高度: 北极星高度=观察点纬度(北纬为正能看到北极星,南纬为负不能看到北极星,赤道为0°看到北极星位于地平线) 5.日升日落偏角: 日升日落偏角=直射点纬度(在有昼夜交替的地方,日升日落偏向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一致) 6.日升日落早晚: (1)经度因素:地方时早晚(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也先日落) (2)纬度因素:昼夜长短(同一经线上,昼越长则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越短则日出越晚日落越早) 7.昼夜长短的最大差值与纬度正相关 (1)南北纬20°的昼夜最大差值=2小时26分钟; (2)南北纬40°的昼夜最大差值=5小时42分钟; (3)南北纬60°的昼夜最大差值=12小时58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