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浆浓度计算

矿浆浓度计算

已知条件:

搅拌槽容积850m3

矿浆密度1.24t/m3

矿石密度3.7 t/m3

求矿浆浓度(质量浓度)?

解:

设该搅拌槽中矿浆组分水和矿石的重量分别为a、b 则有:a+b=850x1.24=1054t,即a=1054-b

(a+b)/(a+b/3.7)=1.24,即a+b=1.24a+1.24b/3.7 a+b=1.24a+0.34b

a=0.66b/0.24=1054-b,即b=281.07t

则a=772.93t

则矿浆浓度为:b/(a+b)=281.07/1054=26.67%

矿浆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测定.doc

一、矿浆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测定 矿浆浓度是指矿浆中固体矿粒的含量。 矿浆浓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1)固体含量百分数(%)—表示矿浆中固体重量(或体积)所占的百分数。矿浆浓度用体积表示比用重量表示更准确些,但为了计算方便,通常采用的是重量表示法。 (2)液固比—表示矿浆中液体与固体重量(或体积)之比。液固比又称稀释度。 (3)固液比—表示矿浆中固体与液体重量(或体积)之比。固液比又称矿浆稠度。 1、重量百分浓度R 利用矿浆和固体进行计算: R = [Q/(Q+W)]×100% =( Q/G)×100% (9 — 4) 式中 Q ——矿浆中固体重量,克; W ——矿浆中液体(水)的重量,克; G ——矿浆重量,克。 此法测定浓度比较精确,适用于现场流程考查、实验室各种小型选矿试验对各作业浓度的测定。但矿浆需要进行干燥,时间长、耗电多,适应不了现场调节工艺流程的及时要求。 2、利用矿物和矿浆比重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R = [δ(δn-1)/δn(δ-1)]×100% 式中δ——矿物比重;一般可根据不同选别作业的矿物,实验室预先测出其比重。 δn——矿浆比重。 3、浓度壶法测矿浆浓度 所谓浓度壶既是选矿过程中用来直接测定矿浆浓度的壶形器具,其目的是快捷、简便、易学可靠。 人工测定矿浆浓度,一般采用间接法,即先测矿浆比重,间接算出矿浆的浓度。具体做法是:先称量一定容积(用浓度壶)的矿浆试样,即可算出矿浆比重;矿石比重经过测定是已知的,根据公式即可算出被检查矿浆的浓度。

由于检查浓度是经常性的检验工作,为了适应调节工艺流程的及时要求,省去现场每次测定浓度的计算工作,方便操作,有利于及时调整浓度。选矿厂一般都根据选别不同过程的矿物比重,针对容积一定,重量已知的浓度壶,算出某一矿浆重量下的浓度。即将不同矿浆重量G ,换算成不同的矿浆浓度R ,然后制成一一对应的表格,通称为矿浆浓度查对表。 浓度壶通过秤出浓度及矿浆总重量来直接通过查表得到对应矿浆浓度,那么应找出总重量与矿浆之间的函数关系,这里首先来介绍一下相关参数的概念。 矿浆浓度(C):矿浆中矿物重量与矿浆总重量的百分比。 矿浆比重(y ):单位体积中矿浆的重量。 矿石比重(δ):单位体积中的矿石的重量。 浓度壶重量用W1表示,矿浆与浓度壶的总重量用W表示。浓度壶的体积用V表示(一般用1000ml ),矿石的体积用V石,矿浆中所含水的体积用V水表示。那么 c= V V δ石……………………………………………○ 1 c=W W V -δ石……………………………………………○ 2 W-W1-V 水=V石δ…………………………………………○ 3 由○1○2○3联立得:c=) δδ1()1(--y y …………………○ 4 再由○4联立W=Vy ,得: W= W C V +--) δ 1 1(11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知,只要浓度壶给定条件后,对某一种矿石来说矿浆的浓度与总重量之间存在一对应的函数关系,由此可制成总重量与矿浆浓度对应关系表。 如何编制矿浆浓度表?选矿厂常用的浓度壶容积有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等。为了浓度和细度的测定尽可能准确,对于粒度组成较不均匀的矿浆,如球、棒磨排矿可采用500-1000毫升的浓度壶进行测定;对于粒度组成较均匀

10有关种群密度的计算

十.有关种群密度的计算 【知识回顾】 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 【精选练习】 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m 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 2.“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 )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 )占总捕获数(n )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 。(1hm 2=10000m 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 )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 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 为 。 m n M N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初次捕获标志数个体总数

波美度与比重换算方法及密度波美换算表

波美度与比重换算方法 波美度= 144.3-(144.3/比重); 比重=144.3/(144.3-波美度) 对于比水轻的:比重=144.3/(144.3+波美度) 一般来说,波美比重计应在15.6度温度下测定,但平时实际使用的时候温度一般不会刚好符合标准,所以需要校正。一般来说,温度每相差1度,波美计则相差0.054度。温度高于标准时加,低则减。 波美度(°Bé)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把波美比重计浸入所测溶液中,得到的度数叫波美度。 波美度以法国化学家波美(Antoine Baume)命名。波美是药房学徒出身,曾任巴黎药学院教授。他创制了液体比重计——波美比重计。 波美比重计有两种:一种叫重表,用于测量比水重的液体;另一种叫轻表,用于测量比水轻的液体。当测得波美度后,从相应化学手册的对照表中可以方便地查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在15℃测得浓硫酸的波美度是66°Bé,查表可知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98%。 波美度数值较大,读数方便,所以在生产上常用波美度表示溶液的浓度(一定浓度的溶液都有一定的密度或比重)。 不同溶液的波美度的测定方法是相似的,都是用测定比重的方法,根据测得的比重,查表换算浓度。现在对不同溶液的波美表都是专用的,如酒精波美表、盐水波美表,这种波美表上面,有测定溶液波美度对应的该种类溶液的浓度,可以直接读数,不用查表了。 密度与波美度、特沃德尔重度换算表 密度与波美度、特沃德尔重度换算表 密度/g/cm3 波美度特沃德尔比重度密度/g/cm3 波美度特沃德尔比重度1.00 0.00 0 1.41 42.16 82 1.01 1.44 2 1.42 4 2.89 84 1.02 2.84 4 1.43 4 3.60 86 1.03 4.22 6 1.44 44.31 88 1.04 5.58 8 1.45 45.00 90 1.05 6.91 10 1.46 45.68 92 1.06 8.21 12 1.47 46.36 94 1.07 9.49 14 1.48 47.03 96 1.08 10.74 16 1.49 47.68 98 1.09 11.97 18 1.50 48.33 100 1.10 13.18 20 1.51 48.97 102 1.11 14.37 22 1.52 49.60 104 1.12 15.54 24 1.53 50.23 106 1.13 16.68 26 1.54 50.84 108 1.14 17.81 28 1.55 51.45 110 1.15 18.91 30 1.56 5 2.05 112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doc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 样方法 (1 )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 ①样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 (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 样①点状取样 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 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 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 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 长,如果要等距抽取 10 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 ,抽样距离为10 m ,然后 可再按需要在每 10 m 的前 1 m 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如下图(红色为需统计边线)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 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③计数:计数每个样 方内该种群数量;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 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动物——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例题1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大约为。 研析: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某个动物种群的个体进行计数,其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故该种群中个体数为x∶160= 200∶10,求得x=3200。答案:3200尾。 2.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例题2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1-1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研析:样方法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 条边上的个体。答案:8。 3.细菌——显微记数法 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例题3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并进行随机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该5mL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 研析:测定细菌的数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细菌数目,一种是测细菌重量,两种方法均是取平均值。故80/4∶400/4=500∶x,求得x=2500。答案:2500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数量应当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注: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例题4 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波美度与比重换算方法及密度波美换算表

. 波美度与比重换算方法 波美度= 144.3-(144.3/比重); 比重=144.3/(144.3-波美度) 对于比水轻的:比重=144.3/(144.3+波美度) 一般来说,波美比重计应在15.6度温度下测定,但平时实际使用的时候温度一般不会刚好符合标准,所以需要校正。一般来说,温度每相差1度,波美计则相差0.054度。温度高于标准时加,低则减。 波美度(°Bé)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把波美比重计浸入所测溶液中,得到的度数叫波美度。 波美度以法国化学家波美(Antoine Baume)命名。波美是药房学徒出身,曾任巴黎药学院教授。他创制了液体比重计——波美比重计。 波美比重计有两种:一种叫重表,用于测量比水重的液体;另一种叫轻表,用于测量比水轻的液体。当测得波美度后,从相应化学手册的对照表中可以方便地查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在15℃测得浓硫酸的波美度是66°Bé,查表可知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98%。 波美度数值较大,读数方便,所以在生产上常用波美度表示溶液的浓度(一定浓度的溶液都有一定的密度或比重)。 不同溶液的波美度的测定方法是相似的,都是用测定比重的方法,根据测得的比重,查表换算浓度。现在对不同溶液的波美表都是专用的,如酒精波美表、盐水波美表,这种波美表上面,有测定溶液波美度对应的该种类溶液的浓度,可以直接读数,不用查表了。 密度与波美度、特沃德尔重度换算表 密度与波美度、特沃德尔重度换算表 密度/g/cm3 波美度特沃德尔比重度密度/g/cm3 波美度特沃德尔比重度1.00 0.00 0 1.41 42.16 82 1.01 1.44 2 1.42 4 2.89 84 1.02 2.84 4 1.43 4 3.60 86 1.03 4.22 6 1.44 44.31 88 1.04 5.58 8 1.45 45.00 90 1.05 6.91 10 1.46 45.68 92 1.06 8.21 12 1.47 46.36 94 1.07 9.49 14 1.48 47.03 96 1.08 10.74 16 1.49 47.68 98 1.09 11.97 18 1.50 48.33 100 1.10 13.18 20 1.51 48.97 102 1.11 14.37 22 1.52 49.60 104 1.12 15.54 24 1.53 50.23 106 1.13 16.68 26 1.54 50.84 108

矿浆浓度及其检测

矿浆浓度现场快速检测 一、浓度的概念 矿浆浓度是指矿浆中固体矿粒的含量。矿浆浓度通常用固体含量百分数(%)——表示矿浆中固体重量所占的百分数。 重量百分数浓度R ,利用矿浆和固体进行计算 : 此法测定浓度比较精确,适用于现场流程考查、实验室各种小型选矿试验对各作业浓度的测定。 体积平衡方程式:1 QR Q R Q V -+ ?=δ 解方程得:) 1(δδδ -+= R V Q 式中 R —— 矿浆浓度,%; Q —— 矿浆重量,克; δ—— 原矿矿石真比重(现场比重为2.7g/cm 3),g/cm 3 V —— 浓度壶体积,ml ; 按如上公式计算编制矿浆浓度表。 二、矿浆浓度的测定 磨矿分级作业的产品细度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的变化导致细度的改变。因此对磨矿分级作业浓度的检查与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助于磨矿效率和选别指标的提高。 选矿厂检查矿浆浓度,通常采用浓度壶进行测定。具体做法是: (1)先校正台秤(或粗天平)的零点; (2)检查空浓度壶的重量与体积,是否与所查浓度壶表相符; (3)按照取样规定,用取样勺采矿浆试样,小心谨慎地将所采

样品倒入浓度壶中,在倒入过程中轻轻地摇动取样勺,不使矿浆沉淀,并将勺中矿浆全部倒入壶中,直到浓度壶溢流口有矿浆流出时为止。待溢流口矿浆停止流动时用食指捂住溢流口,以防壶中矿浆流出; (4)用抹布将浓度壶外壁揩净,在秤盘上进行称重; (5)根据称得的壶加矿浆总重量,即可在浓度表上查出矿浆浓度。 五、矿浆浓度表的编制 由于检查浓度是经常性的检验工作,为了适应调节工艺及时的要求,省去现场每次测定浓度的计算工作,方便操作,有利于及时调整浓度。选矿厂一般都根据入磨的矿石比重,针对容积一定,重量已知的浓度壶,算出某一矿浆重量下的浓度。即将不同矿浆重量G,换算成不同的矿浆浓度R,然后制成一一对应的表格,通称为矿浆浓度查对表。 选矿厂常用的浓度壶容积有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等。为了浓度和细度的测定尽可能准确,对于粒度组成较不均匀的矿浆,如球磨排矿可采用500-1000毫升的浓度壶进行测定;对于粒度组成较均匀的矿浆,如分级机或旋流器的溢流的矿浆,可用250-500毫升的浓度壶进行测定。但为了方便,现场一般都统一采用同一种浓度壶。 根据公式可以算出在不同的矿浆浓度下,相应的矿浆重量,列成表所示的矿浆浓度查对表【原矿比重2.70 g/cm3】

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相关计算

J型曲线和S型曲线增长率和增长速度的辨析 ___________教学疑难问题简析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这两个概念在习题中经常把增长率看作增长速率,这种模糊处理没有科学性。包括很多教辅资料都没有很好区分,这对学生甚至教师来说非常困惑。增长率是个百分率,没有“单位”,而增长速率有“单位”,“个(株)/年”。 例如:“一个种群有1000个个体,一年后增加到1100”,则该种群的增长率为[(1100- 1000)/1000]*100%=10%。而增长速率为 (1100-1000)/1年=100个/年。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没有大小上的相关性。因此,区分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这两个概念,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教学具有中的意义。 一、概念 增长率: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单位数量)。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率保持不变;而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 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出生数-死亡数)/单位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就是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不论是“J”型曲线还是“S”型曲线上的斜率总是变化着的。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 1/2K”。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逐渐减小。在“S”曲线到达K值时,增长速率就为0. 二、分析过程 (一)对J型曲线的分析 1.模型假设的条件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其数学模型为:N t=N﹠t 2.对模型假设的分析

种群的特征练习习题.doc

[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 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 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 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 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 C 项中的乔木、 D 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 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 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 么, a 和 b 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 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 5 000 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 5 个样方,每个样方 4 m2,发现 5 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 15、14、 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 A. 15 000 B. 16 250 C. 17 500 D. 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 1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14 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 1 250 有 17 500 株这种草药。

浮选矿浆浓度

浮选矿浆浓度 浮选矿浆浓度是浮选矿浆中固体(矿物)与液体(水)质量之比,常用液固比或固体含量百分数表示。 浮选矿浆浓度包括分级溢流浓度、搅拌槽中矿浆浓度及粗选、精选、扫选各作业的矿浆浓度。浮选的最适宜的矿浆浓度与入选矿石性质和药剂制度有关。一般浮选密度较大的矿物采用较浓的矿浆,而密度较小的矿物则用较稀的矿浆;浮选粗粒物料采用较浓的矿浆,而细粒和矿泥则用较稀的矿浆;粗选和扫选采用较浓的矿浆,而精选则用较稀的矿浆。有色金属矿石粗选时,通常采用矿浆浓度约25%~40%;而煤粗选的矿浆浓度为10%~25%;浮选细粒及含泥很高的矿石时,矿浆浓度为10%~20%。浮选粗粒状的矿石时,矿浆浓度偶尔可达50%以上。 限制 矿浆浓度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例如,分级机溢流浓度,就受细度要求的限制,要求细时,溢流稀,要求粗时,溢流浓。大多数情况下分级溢流的矿浆浓度与调浆和粗选作业的矿浆浓度几乎是一致的;而精选作业的矿浆浓度则要根据精选作业要求重新调节,一般低于粗选作业的矿浆浓度。扫选作业的矿浆浓度则随粗选作业泡沫产出量的多少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影响 矿浆浓度对浮选回收率、精矿质量、药剂消耗、浮选时间、生产能力等有很大影响。当矿浆很稀时,回收率较低。适当提高矿浆浓度,不但可以节约药剂和用水,而且可以提高回收率。但若矿浆过浓,则由于浮选机工作条件变坏,会使浮选指标下降。一般以较稀的矿浆浮选时,精矿质量较高,而以较浓的矿浆浮选时,精矿质量则会降低。浮选时矿浆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药剂浓度,才能获得良好的浮选指标。若用药量不变,矿浆浓,液相中药剂浓度亦增加,可以节省药剂,减少水、电耗量。矿浆较稀时,为保持矿浆中药剂浓度不变,则需增加药剂用量。矿浆浓度对浮选机的生产率也有一定影响。矿浆浓度增加时,如浮选机的体积和生产率不变,则矿浆在浮选机中的停留时间相对延长,浮选时间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回收率。反之,如果浮选时间不变,则矿浆愈浓,浮选机的生产率就愈大。

种群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日期:2012.10.24—30 群落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答:种群特征值从其数量特征描述主要包括物种丰富度、多度与密度、高度、基面积、盖度、频度与重要值等指标。各特征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所包含的物种数目。 (2)多度指的是种群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采用的是样方内估计,5级制:多、较多、中等、较少和少。 (3)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物种的个体数。 密度(D)=样方内某一物种个体数/样方面积 相对密度反映了种群内各物种数目间的比例关系,更利于进行比较。 相对密度(%)=每个物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100% (4)高度反映了物种的生长状况、生长势及竞争合适样的能力。用测高仪测量即可直接测得高度。 相对高度(%)=每个物种个体的高度/所有种个体高度和×100% (5)基面积是植物基部的平均面积,一般于乔木、灌木、草丛使用这一指标。而在乔木中多用胸面积代替基面积。基面积是可通过直接测定获得的。 相对优势度(%)=每个物种所有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所有种的所有个体胸径断面积和×100% (6)盖度是指植物的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它是一个重要的植物群落学指标,可通过估计得到。 相对盖度(%)=每个物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和×100% (7):频度指的是某一物种出现的样方的百分率。反映的是某物种分布均匀程度的指数。频度(F)=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相对频度(%)=某一物种频度/全部物种频度之和×100% (8)重要值:即表示每一物种的相对重要性 乔木的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 灌木及草本的重要值(IV)=相对高度+相对盖度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孙德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种群密度。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其在自然栖息地个体数目的计数难度有关。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 例1(2004天津理综,3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二、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对于不断移动的动物,直接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以称捉放法)。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 例2(2001上海,3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4)(5)略 [解析](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及没有较多的个

矿浆浓度及其检测

矿浆浓度现场快速检测 一、浓度的概念 矿浆浓度是指矿浆中固体矿粒的含量。矿浆浓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1)、固体含量百分数(%)——表示矿浆中固体重量(或体积)所占的百分数。矿浆浓度用体积表示比用重量表示更准确些,但为了计算方便,通常采用的是重量表示法。(2)、液固比——表示矿浆中液体与固体重量(或体积)之比。液固比又称稀释度。(3)、固液比——表示矿浆中固体与液体重量(或体积)之比。固液比又称矿浆稠度。 1、重量百分浓度R 利用矿浆和固体进行计算: R = [Q/(Q+W)]×100% =( Q/G)×100% (1) 式中 Q ——矿浆中固体重量,克; W ——矿浆中液体(水)的重量,克; G ——矿浆重量,克。 此法测定浓度比较精确,适用于现场流程考查、实验室各种小型选矿试验对各作业浓度的测定。但矿浆需要进行干燥,时间长、耗电多,适应不了现场调节工艺流程的及时要求。 2、利用矿物和矿浆比重进行计算,其公式为: R = [δ(δn-1)/δn(δ-1)]×100% (2) 式中δ——矿物比重;一般可根据不同选别作业的矿物,实验室预先测出其比重。

δn——矿浆比重。 二、矿浆浓度的测定 磨矿分级作业的产品细度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的变化导致细度的改变。因此对磨矿分级作业浓度的检查与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它将有助于磨矿效率和选别指标的提高。 选矿厂检查矿浆浓度,通常采用浓度壶进行测定。具体做法是:(1)先校正台秤(或粗天平)的零点; (2)检查空浓度壶的重量与体积,是否与所查浓度壶表相符; (3)按照取样规定,用取样勺采矿浆试样,小心谨慎地将所采样品倒入浓度壶中,在倒入过程中轻轻地摇动取样勺,不使矿浆沉淀,并将勺中矿浆全部倒入壶中,直到浓度壶溢流口有矿浆流出时为止。待溢流口矿浆停止流动时用食指捂住溢流口,以防壶中矿浆流出; (4)用抹布将浓度壶外壁揩净,在秤盘上进行称重; (5)根据称得的壶加矿浆总重量,即可在浓度表上查出矿浆浓度。 五、矿浆浓度表的编制 人工测定矿浆浓度,一般采用间接法,即先测矿浆比重,间接算出矿浆的浓度。具体做法是:先称量一定容积(用浓度壶)的矿浆试样,即可算出矿浆比重;矿石比重经过测定是已知的,根据公式(2)即可算出被检查矿浆的浓度。 由于检查浓度是经常性的检验工作,为了适应调节工艺及时的要求,省去现场每次测定浓度的计算工作,方便操作,有利于及时调整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1. 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 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 迁入率、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 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 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杨扬(绍兴县鉴湖中学 312033)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那些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常见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 (1)使用范围:大多数植物,某些身体微小,不易标记,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例如蚯蚓等土壤动物。 (2)原理: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例如:选取1m 2草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1=20(棵/m 2)。 (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如图1) 图1 图2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如图2) (3)注意事项:①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②选取总面积大的相应样方也应多取些。③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④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的平均值。 例1、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 (2)某班同学对公园附近的一块林地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该地面积为长500m ,宽30m ,计15000m 2,随机选取10个样方,由每一小组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样方取样方法为 ,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解析:(1)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害虫防治;(2)由题中数据得该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

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

动物学报 48(6):812~818,2002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关于使用样线法估计种群密度 Richard B.HARRIS ① Kenneth P.BU RN HAM ② (①Wildlife Biology Program University of Montana ,Missoula ,M T 59812,USA ) (②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USA ) 摘 要 样线法是在大范围内估计野生动物种群密度的优良方法之一。我们在本文中说明了使用以平均垂直距离作为有效样带宽度来计算种群密度的简单数学公式一般不会得到可靠的结果。即使野外实施方式正确,使用该数学计算式估计出的密度结果也往往过于偏高。因此,我们建议最好使用计算机软件DISTANCE 调查野生动物种群密度,并能熟悉样线距离取样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种群密度计 探测函数 傅立叶级数 负指数函数 计算机软件DISTANCE  2001207219收稿,2001209214修回  3Robert M.Lee 基金会和刘国烈基金会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 Richard B.Harris ,48,博士,Research Associate.研究领域:种群数量调查,野生动物持续利用的风险和利益评 估。E 2mail :rharris @https://www.360docs.net/doc/f615067748.html, 众所周知,要准确地估计野生动物种群丰富 度是非常困难的。盛和林等(1992)指出,样线法是在大范围内估计中、大型野生动物种群的优良方法之一。因而,该方法在中国得到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刘务林等,1993;高行宜等,1997)。但是如果应用此方法进行调查时不能满足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或使用的数学分析不当,其结果将会有很大误差。使用样线法的基本前提(Anderson et al.,1979;Burnham et al .,1980;Buckland et al .,1993)如下: (1)位于中线上的观测目标其可观测率为110(即中线上所有部分都有观测到的目标); (2)样线是随机、或至少是客观选定的; (3)在观察者测出观察目标距离中线的距离之 前,目标(动物或动物群)不会有远离或靠近中线的移动; (4)观测目标与中线的垂直距离测量准确;(5)样线的各段均为直线; (6)观测目标被观察到的概率不受其大小(如果是群体,则为群体大小)的影响,否则必须使用因目标大小而导致引起误差的校正方法); (7)遭遇观察目标是独立事件(即观测某一特定目标并不影响观测到其它目标的概率)。另外,为了得出探测函数及其方差的可靠估计值,样本量(被观测的目标数)必须足够大,Burnham et al.(1980)建议每一个估计值的样本量至少为40)。如果样本太小,其结果在理论上正 确,但实际上不可靠。在野外条件下,要想做到符 合以上每一个前提并且得到合理的样本量是比较困难的(Southwell ,1994;Harris ,1996)。 在依照合适的方法取得野外数据后,接下来是寻找探测函数模型,然后以此估计种群密度。有关文献中曾提及很多可供选择的模型,常识、试验数据和计算机模拟都支持使用在中线附近有一个“肩膀”的探测函数,例如傅立叶级数(Fourier series ,Burnham et al.,1980)及半正态函数(half 2nor 2mal Buckland et al.,1993)。具有“肩膀”的探测函数比其它形状的函数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一般来讲在中线附近目标的能见度与位于中线上目标的能见度差别微小,而离中线超过某一特定距离后能见度则急剧下降。同样重要的是,现代理论强调因动物种类、生境条件、观测条件以及其它因素都会影响探测函数。因此,诸如DISTANCE (Thomas et al.,1998)此类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探测函数模型并侧度和比较各个模型的适合度,使用者可以根据理论或实验数据选择最合适的函数(Burnham et al.,1998)。 一个能见度随距离增加而递减的简单探测函数是一个负指数曲线(Eberhardt ,1968;G ates et al.,1968;公式1): g (x )=e (-ax ) (公式1)其中 g (x )=与中线距离(垂距)为x 的动物或动物群被发现的概率。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计算题(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在某生态系统中,1只2 kg 的鹰要吃10 kg 的小鸟,0.25 kg 的小鸟要吃2 kg 的昆虫,而100 kg 的昆虫要吃1000 kg 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绿色植物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2.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 ,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3.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4.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 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 A.120kg B.160kg C.60kg D.100kg 5.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 1和W 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 2110W W > B. 215W W > C. 2110W W < D. 215W W < 6.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A.射进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到该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植物叶面上的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 7.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利用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9.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 ,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 A.几乎为0 kJ B.106 kJ C.2×106 kJ D.3×106 kJ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