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笔记(整理版)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

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七、肺痨

1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八、痰饮

1半夏加茯苓汤

2

苈黄丸

2.悬饮

1

2

3

4

白散

3

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

1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

十、血证

1.咳血

1

2

合黛蛤散

3

固金丸

2.吐血

1

汤十灰散

2

泻肝汤

3

3.尿血

1

饮子

2

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

山药丸

十一、心悸

1

定志丸

2

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

红花煎

十二、胸痹

1

逐瘀汤

2

薤白半夏汤

3

薤白白酒汤

4

5

散合人参养营汤

6

汤右归饮

十三、不寐

1.实证

1

泻肝汤

2

2.虚证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

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

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

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

二十二、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

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

理汤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

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

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

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二十六、胁痛

1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七、黄疸

1

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

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

二十八、积聚

1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三十、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7)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三十二、中风

1.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

1)阳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2)阴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3.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4.后遗症

1)半身不遂:

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2)语言不利:

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三十三、痉证

1

胜湿汤

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

5

三十四、疟疾

1

2

枝汤

三十五、水肿

1

加术汤

2

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

合胃苓汤

4

5

三十六、淋证

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3

清饮

三十七、癃闭

1

2

3

4

挡丸

三十八、腰痛

1

苓术汤

2

逐瘀汤

3)肾虚腰痛:

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十九、消渴

1

2

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四十、痹证

1

2

3

4

桂枝汤

四十一、痿证

1

救肺汤

2

筋脉-加味二妙散

3

升清-参苓白术散

4

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

四十三、虚劳

病名的出处:《金匮》痈悸喘痹汗痰虚痞。

第一篇肺系病证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

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

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

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

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

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

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

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

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

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

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

利,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

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

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

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

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

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

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

脓自愈

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

治法和主方

第四篇肝胆系病证

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

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

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

证——虚证——)

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

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

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

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

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

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

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

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

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

瘀血内结

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

后期养正除积

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部位:(——)

浊证的主方

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

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

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中风的病位及基本病机

中脏腑中经络的鉴别

补阳还五汤牵正散的适应症

中风唐宋以前以“外风”

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瘿病气郁痰阻证心肝阴虚证的治法和主方第五篇肾系病证

泻下逐水(治水三法)

水肿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与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治法和主方如何理解淋证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癃闭的病位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阳衰惫证的治法和主方

阳痿的病位:肝肾心脾基本病机:虚证

实证——治疗原则

虚则补涩

遗精常用治法:上则——中则——下则

遗精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第六篇气血津液病证

《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越鞠丸)

提出治吐血“

“气虚”两个方面

”)

——标实——

——瘀

“治痿独取阳明”?

——虚证

疮疡

疮疡

: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

: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清黛散

.太乙膏贴

三黄膏

.黄连解毒

.千捶膏

.八二丹.玉露膏.

.红油膏.

.九一丹药.红油膏

.白玉膏

.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

.金黄膏.红油膏

.白玉膏

.解毒化瘀

─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

.化痰解毒─普济消毒

双柏散

: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

:─竹叶黄芪汤

:─托里消毒散

:─十全大补汤

.千捶膏

.金黄膏

.生肌散

.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

.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

:调补气血.清热化湿─

.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七. 走黄与内陷

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

2.内陷:

.养阴清心开窍

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

八. 瘰疬

1.

1)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

陈汤

2)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

遥散合二陈汤

3)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

肌散

九流痰

1.

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2)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

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

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 乳痈

1.

1)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

3)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二. 乳癖

1.内冶:

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

2)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

2.外治:参照乳癖.

三. 乳腺增生病

1.

1)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

蒌贝散.六神全蝎丸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

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

四. 乳衄

内治: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

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

五 乳岩 1.疏肝解郁.

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合开郁散

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

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 瘿 一. 气瘿

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 二. 肉瘿

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三. 石瘿:

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 第四单元 皮肤病: 一. 热疮 1.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 缠腰火丹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

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 疣 1.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 四. 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槿皮酊外搽. 五. 疥疮 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

.利湿

,:用10%...

.青黛散

.黄柏霜 .黄连油

..清热..青黛散 . .

.. ....清热.

.青黛膏 .紫雪丹..

. .麻子仁丸 .虚证:冲和膏 . .龙胆泻清泄相火─知柏 .金黄散.葱归.清热利.通利膀.制约膀.清利膀 .通利膀.银

固护阴液─参附.黄 紫雪丹 .参苓白

.黑布膏 .白玉膏 .独. .

.人

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四.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

合三妙丸.

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六. 肠痈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

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

─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

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

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

子败酱散合参附汤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

益气汤

2

2. 血热型

1

地汤

2

经散

3

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

2

荣汤

3

4

5

6

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

2

3

四、月经过多

1

2

3

物汤

五、月经过少

1

黄饮.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

.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

. 黄连. 生地. 当归.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

.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藕节. 陈棕炭. 焦栀子.

.黄芪.白术.熟地.当归.

.沙参.白芍.茯苓.黑荆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车前子. 黑芥穗

.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黄柏. 栀子. 牛膝

. 桑寄生. 川断. 黄芩.

. 香附. 陈皮. 甘草. .苏叶.茯苓. 猪苓. 白术.

.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

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红花. 桃仁. 甘草

.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鹿角霜. 杜仲. 川椒

. 苍术. 香附. 茯苓. .

1)塌痒汤:鹤虱.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床子

. 狼毒.

2)蛇床子散:蛇床子. 花椒. 明矾. 苦参

百部.

中医儿科学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

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

苏葶丸

2

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

2

地黄汤

五、口疮

1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

丸、木香大安丸

2

九、疳证

1.主证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甘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疣。

利尿通淋,

棕榈炭

: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收敛止

血。

血余炭:苦涩平,归肝胃膀胱经。收敛止血,化淤利尿。

炮姜:苦涩温,归脾肝经。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调经。

活血祛瘀药: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清心开窍,利胆退黄,凉血止血。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辛苦温,归肝心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化瘀止血。

血消痈,安神。

湿退黄,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止痛。

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经。行血补血,舒经活络。

ZHE虫:咸寒,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续经接骨。

自然铜:辛平,归肝经。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甘咸辛平,归心肝经。活血疗伤,祛瘀止痛。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苦辛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咸苦平,归肝经,有小毒。破血逐瘀消HUI。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

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苦辛温,归肺肝脾经,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白附子:辛甘温,归脾胃经,有毒。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白芥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旋复花: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消痰行水,降逆止呕。

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祛痰,降气止咳。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

涩肠,生津,安蛔。

五倍子: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敛肺降

浮小麦:甘凉,归心经。敛汗益气除热。诃子: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涩肠止泻,

肉豆蔻:辛温,归脾胃大肠经。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甘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椿皮:苦涩寒,归大肠肝经。清热燥湿,止带止泻,收敛止血。

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桑螵蛸:甘咸平,归肝肾经。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海螵蛸:咸涩微温,归肝肾经固精止带,

金樱子: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莲子:甘涩平,归脾肾心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马钱子:苦寒有毒,归肝脾经。通络散结,消肿定痛。

雄黄:辛温有毒,归心肝胃经。解毒杀虫。硫黄: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解毒杀

明矾:酸涩寒,归肺肝脾大肠经。外用解

蛇床子:辛温苦,归肾经。温肾壮阳,散寒祛风,燥湿杀虫。

蜂房:甘平,归胃经。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炉甘石:甘平,归肝胃经。解毒明目退翳,收湿生肌敛疮。

硼砂:甘咸凉,归肺胃经。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方剂学

麻黄汤

仁甘草

桂枝汤

生姜大枣

小青龙汤

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九味羌活汤

黄芩、甘草

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香附

叶甘草陈皮

止嗽散★宣利肺气,

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败毒散

芎枳壳羌活独活

桑菊饮★疏风清热,

柴胡

白芷芍药桔梗

升麻

前胡、茯苓、

.

葳蕤

大枣甘草

大黄、枳实、厚朴、

.

.

升麻、枳壳

益气养血

人参当归

(

养血健脾

竹叶心、

泻下焦湿热

木通黄芩栀子当归

黄连、吴茱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葶

黄连、生地黄、当归

滋肾阴石膏熟地

调气和血芍药、

滑石、甘草

西洋

青蒿、鳖甲、细

退骨蒸银柴胡、

补气健脾干姜、

蜀椒、干

吴茱萸

和血通痹

敛阴止汗人参、

熟地山药

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

熟地、龟板、黄柏、

百合、

阿胶、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

填精益髓附子、肉桂、

益气壮阳鹿角胶

枸杞子

赤、白

白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

敛阴止汗牡蛎、黄芪、

罂粟壳、人

罂粟

补骨脂、肉

(大枣、生姜)

沙苑子、芡实、莲

桑螵蛸、

白术生黄

萸肉杭芍海螵蛸茜草

炒山药炒

白果

朱砂、

酸枣仁、

生地、

柴胡、

枳壳、芍药、炙甘草

天台乌药、

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厚朴温中汤★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沉香、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

干姜、生姜

金铃子散★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祛痰下气,枳实、薤白、桂枝、厚朴、瓜蒌

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川楝子、巴豆

暖肝煎★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小茴香、肉桂、当归、枸杞、乌药、沉香、茯苓 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紫苏肉桂、生姜、大枣

定喘汤★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甘草、半夏、枣

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呃,益气清热。生姜,枣、参、甘草

小半夏汤: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桃核承气汤★破血下瘀 桃仁、大黄、炙甘草、芒硝

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兼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七厘散:活血散瘀,止痛止血,外用止血生肌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生黄芪、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复元活血汤★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柴胡、天花粉、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桃仁

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萸、归、白芍、芎、参、阿胶、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冬 生化汤★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当归、桃仁、干姜、甘草(童便、黄酒)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茯苓、丹皮、桃仁、赤芍 失笑散★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鳖甲煎丸★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十灰散★凉血止血 草、侧柏叶、白茅根、山栀子、大黄、丹皮、棕榈皮

咳血方★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子、瓜蒌仁、海浮石、诃子

小蓟饮子★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竹叶、当归、栀子、炙甘草 槐花散★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叶、荆芥穗、枳壳

川芎、 清热除湿 (后下)、右决明(

理肺化痰

行气和胃

利水通淋 温阳化气 泽泻、 猪苓、茯苓、

附子、干

化湿止带 白术、

清胆和胃 半夏、

胆南) 白芥子平肝熄风 竹沥、胆南星、

消食止泻 人参、茯苓、 瓜蒂 赤小豆 香

-轻—桑杏汤

重—清燥救肺汤

湿重于热—三仁汤(邪在气分 痫 湿热并重—甘露消毒丹

金铃子散—肝郁化火诸痛的代表方

天台乌药散—小肠疝气

加味乌药汤—痛经

麦门冬汤—肺痿

玉液汤—消渴

琼玉汤—肺痨

2、主治病证不只一个

吴茱萸汤—虚寒呕吐,厥阴头痛,少阴吐利

炙甘草汤—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痿)牡蛎散—自汗,盗汗玉屏风散—自汗

小柴胡汤—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黄龙汤—热结旁流,气血两虚

3、由病机来选方

外寒内饮—小青龙汤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九味羌活汤

类中风—镇肝熄风汤(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郁热)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增液承气汤

阴血亏虚,感受外邪—葱白七味饮

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

阴虚发热—小建中汤(脾阳/中阳不足)气阴两虚—生脉饮

胸痹—胸阳不足—瓜蒌薤白白酒汤

—脾阳虚—人参汤

4、有病机、有症状

肝郁血虚,两胁作痛—逍遥散

肝肾阴虚—一贯煎

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泻白散

疼痛—心胸脘腹刺痛—失笑散郁血停滞—血瘀气滞,心胃诸痛—丹参饮

—气滞寒凝,胃脘疼痛—良附丸

肝郁化火,心胸疼痛—金铃子散

5、有症状、无病机

肠鸣腹痛,大便腹痛—痛泻要方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半夏厚朴汤

二、功效选方

回阳救逆—四逆汤

阳虚解表—葱白七味饮

透邪阳郁,疏肝理气—四逆散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八正散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温胆汤

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紫血丹

祛风湿,止痹痛,益肾肝,补气血—独活寄生汤(功效最多)

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三、特定中医俗语

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

辛凉轻剂—桑菊饮

辛凉平剂—银翘散

麻杏石甘汤—清、宣、降三法具备

防风通圣散—汗、下、清、利同用,上、中、下焦并治

益气解表—败毒散

助阳解表—再造散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柴葛解肌汤—病证在肌表,

少阳三阳合病

寓通于补—济川煎

—竹叶石膏汤

法”的代表方—仙方活命饮

“为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

骤补真阴以制相火—大补阴丸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炙甘草汤

湿温时疫之主方—甘露消毒丹

“增水行舟”—增液承气汤

凉膈散:薄荷、竹叶

清胃散:升麻

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左金丸

滞丸

“损者益之”、“劳者温之”

术散

黄汤

四、方解内容理解

1 方中君药

A单味药做君药

补阳还五汤—黄芪

理中丸—干姜

保和丸—山楂

半夏厚朴汤—半夏

肝肾)

B两味药做君药

败毒散—羌活、独活

复元活血汤—大黄、柴胡

二陈汤—半夏

C个别方中有三味药做君药

甘露消毒丹—茵陈、滑石、黄芩

D非君药,但在方中重用

吴茱萸汤—生姜(重)

炙甘草汤—生地黄(重/君)

芍药汤—芍药(重/君)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重/君)

2 特殊剂量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

六一散—滑石:甘草=6:1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5:1

小建中汤—芍药:桂枝=2:1

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7:1

=1:2

=1:1

大黄:附子=2:1

地黄:甘草=4:1

=20:1(1:1—

生地:小蓟=8:1

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

阳虚失血,小儿慢惊,

视物昏花,耳鸣耳聋,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当归、

-泽泻、山

-茯苓

肝脾肾三阴同补,以补肾阴

少火生气

补中寓泻

补而无泻

纯补无泻

血府逐瘀汤—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

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

黄土汤—标本兼顾,刚柔相济,寒热并用

地黄饮子—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

本、治下为主

乌梅丸—寒热并用

邪正兼顾

辛酸苦味具备,共奏温中清热,安蛔补虚

之功上下并治

银翘散—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疏

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之品相配,

构成清疏兼顾

逍遥散—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补肝方面,补肝体而助肝用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苦辛并进补泻兼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

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

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

>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

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

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

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

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

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

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

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

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

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

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

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

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

音分裂

18

心音分裂

19

20

放拍击音

心脏:

亢等

1、二尖瓣狭窄:

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

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

到高调、

向颈部传导。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

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

(1

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2

疮)

(3)核象:

大手术、恶性肿瘤

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3、颗粒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

九、粪便

水样或粥样稀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

米泔样便――霍乱

鲜血便――肠道下段出血(痔疮,肛裂)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

灰白色便――阻塞性黄疸

细条状便――直肠癌

绿色粪便――消化不良

十、痰液

红色或红棕色――肺结核,支氯管扩张,肺癌

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肺梗死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脓肿

黄色脓性痰――呼吸系统有化脓性感染黑色痰――矽肺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

一、常规导联

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

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轴:0-+90之间

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

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

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

三、心房肥大

(一)右心房肥大

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

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

(二)左心房肥大

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

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

(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

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

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态改变

3、心电轴右偏

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

5、V1或V3R等右胸导联S-T

>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五、心梗

1、缺血型T波改变:

T波

2、损伤型ST段移位:S-T

3、坏死型Q波改变

六、心绞痛

1、典型:S-T

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

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

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1、S-T段压低(除aVR导联)

下垂型ST段下移

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

八、心律失常

(一)早搏

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

畸形;T波与QRS

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

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

有正常形态的QRS

偿间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

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

全性代偿间歇。

(二)异位性心动过速

1

2、室性心速:R-R

齐;QRS

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P与

定关系

(三)房颤

1、P

不均、形态各异f波;

2、R-R

不规则;

3、QRS

(四)室扑:一过性。QRS-T

室扑动。

(五)室颤:QRS-T

动波。

(六)房室传导阻滞

1、I度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QRS波

P-R新时期延长>0.21

0.22)

2、II度房室传导阻滞

II度I型:P波规律出现;P-R

进行性延长

II度II型:P波规律出现;QRS

3、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

-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

心房率>心室率,即P

上腔静脉

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是:右心

在心脏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缘的下部

是:右心室

(二)病变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

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

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

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脏呈二尖瓣型;

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

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

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

心房影;

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观察位置: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

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4、缩窄型心包炎:心包钙化

四、消化系统

(一)基础

食管静脉曲张最常用的X线方法:食

管吞钡造影

口服胆囊造影的造影剂:碘番酸

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30%或50%

胆影葡胺

消化道X线诊断目前常用的最佳方

法:钡剂双重对比造影

(二)疾病

1、食管癌: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

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管腔狭窄;月

初八内充盈缺损。

2、胃溃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胃窦部。

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激惹征

4、胃癌:充盈缺损;龛影。好发于胃窦部

幽门前区。

5、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远侧结肠(如直

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有痉挛,可见向心性

狭窄,肠袋变浅,肠壁见小毛刺状凸出龛

影。

6、结肠癌:结肠局限性不规则充盈缺损,

结肠袋消失,管腔变窄,与正常肠壁分界

清楚。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五、泌尿系统

(一)基础

观察肾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检查:静脉

肾盂造影

静脉肾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剂:60%或

76%的泛影葡胺

泌尿系统结石首选的检查:腹平片

(二)疾病

1、慢性肾盂肾炎:肾影变小,表面呈波浪

状,多累及双肾。

2、肾癌:肾轮廓局限性外突。

3、肾结核:自截肾

六、骨与关节

X

X线透视仅用于:骨髓炎

小儿骨骼的X线特征:骨端

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骨折

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

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

位片包括腕关节

(一)关节病变的基本X

强直及关节脱位。

(二)疾病

1、骨质疏松:骨质密度减低,

粗糙,网状结构空隙增大,骨皮质变薄。2

粗糙,长骨弯曲变形

3

质时,骨皮质缺损或完全消失。

4、脊椎结核:椎旁冷脓肿

5、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出现在发病2

骨质破坏。病变区骨膜反应重

6

形成。表现疼痛肿块。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二、病原体的作用

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

体液因子

2

态反应

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

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

室温:尿中存活10天,痰及粪便5 15天,物体表面2-3天

SARS患者

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

主要病理特点:透明膜形成,肺间质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0.9

CD3、CD4、CD8明显降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革兰染色阴

病菌在体外能形成自溶酶

我国以A群为流行菌株

、传染源:带菌者和患者

、传播途径:飞沫

、流行特征:冬春季多。发生于15岁以

抗荚膜多糖抗体是主要的杀菌抗体,

引起脑膜炎和暴发性脑膜炎的物质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是细菌系列和裂

病变以软脑膜为主。

高热、瘀斑、休克、呼衰

脑脊液清亮,细胞数正常或增加。

+

脑膜脑炎型:中毒症状+精神症状+昏迷

+)

血WBC升高,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特异性荚膜抗原+脑脊液涂片镜检

六、治疗:

1、普通型:首选――青霉素

2

磺胺

预防――可用磺胺类

第七单元伤寒

阴性,有鞭毛,能活动。含有菌体(O 原、鞭毛(H)抗原和体表(Vi)抗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原: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三、病机及病理

1、病机:

伤寒杆菌的Vi

力的重要因素。

其内毒素所致。

2

增生反应。

细胞浸润。

特征性病变――伤寒细胞

孤立淋巴滤泡。

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胆囊四、表现

(一)临床分期

潜伏期3-42天,平均12-14天

1、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

2、极期:2-3周。高热,

便秘或腹泻。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

3、缓解期:第4周。体温下降,

警惕肠穿孔肠出血

4、恢复期:第5周以后。

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第后第2-4周。(二)类型

1、普通型

2、轻型

3、暴发型

4、迁延型:病程5

吸虫病

5

孔。

6

短。

7、复发与再燃

肝炎

伏期。

五、检查

1

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

抗菌药物的影响小。霍乱弧菌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重要的

(水污染→暴发流行)

倍以上升高即有诊断意义。

(风寒兼

(风寒挟热);

(风热

3、痰热;

5、阴虚燥咳;

六君子汤。7、

(轻证)

3、痰热闭

4、阴虚

;参附龙牡救逆

(内陷厥阴);

1、肺虚;玉

3、肾虚;

六味地黄丸、麦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心

、虚火上浮;六

理中汤加肉桂。

(伤乳)消

3、胃寒;

5、

2、风寒;

葛根黄连黄芩汤。

5、脾肾阳虚;

(偏肾阳虚)四神丸。变证;

1、伤阴;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

逆汤。

八、腹痛:1、腹部中寒;养脏散。2、乳

食积滞;香砂平胃散。3、脏腑虚冷;小

建中汤合芍药汤。4、气滞血瘀;少腹逐

瘀汤。

九、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2、

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3、脾胃气虚;

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

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丸。3、脾虚

不运;香砂六君子汤。

十一、疳证:1、疳气;资生健脾丸。2、

疳积;疳积散。3、干疳;八珍汤。(眼疳)

石斛夜光丸。(心疳)泻心导赤汤。(疳肿

胀)五苓散合皮饮。(肾气不固)金匮肾

气丸。

十二、惊风:外感1、感受风邪;银翘散。

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

(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

黄连解毒汤。(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

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慢惊

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

附子理中汤。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

寒荡惊汤。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

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

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2、风痫;

定痫丸。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

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1、风水相搏、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

赤散。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

风散。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

丸。(肿甚)五苓散、五皮饮。6、水气上

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7、邪陷

心肝;龙胆泻肝汤。8、水毒内闭;温胆

汤合附子泻心汤。

小儿杂病:

一、五迟、五软:1、五迟;(肝肾不足);

加味六味地黄丸。(偏行迟);虎骨散。(齿

迟)汤氏芎黄散。2、心血不足;菖蒲丸。

(发迟)苣胜丹或苁蓉丸。2、五软;(脾

肾两亏);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气

血虚弱);八珍汤。智力迟钝明显;调元

散。

二、五硬:1、阳气虚衰;参附汤。2、寒

凝血脉;当归四逆汤。

三、解颅:1、肝肾亏损;补肾地黄丸。

肾虚肝亢;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3、

脾虚水泛;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4、热

毒壅滞;犀地清络饮兼营服化毒丹。

四、尿频:1、湿热下注;八正散。2、脾

肾气虚;缩泉丸。3、湿热留恋;肾阴偏

伤;知柏地黄丸。

五、遗尿:1、下元虚寒;菟丝子散。2、

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3、肝

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六、紫癜: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

气不摄血;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3、阴

虚火旺;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七、汗证: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2、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

虚弱;生脉散。八、夜啼:脾脏虚寒;乌

药散。2、心经积热;导赤散。3、暴受惊恐: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

时行疾病

一、感冒: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银翘散或桑菊饮。3、暑湿;新加香薷饮。挟痰;(偏风寒)三拗汤加苏子。(偏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挟惊;解表药加蝉衣、钩藤、僵蚕或小儿回春丹

二、麻疹: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

2、见形期(出疹期)清解透表汤。

3、恢复期;沙参麦冬汤。逆证;1、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六神丸。

3、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三、风痧:1、邪郁肺卫;银翘散。2、邪热炽盛;透疹凉解汤。

四、丹痧:1、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2、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

3、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

五、水痘:1、风热轻证;银翘散。2、毒热重证;清胃解毒汤。

六、痄腮:1、温毒在表;银翘散。腮肿加夏枯草、喉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2、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腮肿硬加夏枯草、海燥、昆布。热毒盛便秘加大黄、玄明粉。

3、邪毒内陷;龙胆泻肝汤。外用;青黛散醋调敷或如意金黄散水调敷。

或鲜蒲公英、马齿苋、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捣烂外敷。

七、顿咳:1、初咳期;风热轻证、桑菊饮。热邪偏重、麻杏石甘汤。风寒轻证、杏苏散。

寒邪偏重、华盖散。2、痉咳期;桑白皮汤。

3、恢复期;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八、白喉:1、风热疫毒;银翘散。2、阴虚燥热;养阴清肺汤。3、疫毒攻喉;黄连解毒汤

九、小儿暑温:1、邪在卫气;新加香薷饮或白虎汤。2、邪在气营;清温败毒饮。3、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青蒿鳖甲汤或桂枝汤。

(痰蒙神窍)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内风扰动);止痉散或大定风珠。

十、小儿麻痹证:1、邪郁肺胃;葛根黄芩黄连汤。2、邪注经络;羌活胜湿汤

3、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4、肝肾亏损;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

十一、疫毒痢:1、毒邪内闭;黄连解毒汤。

2、内闭外脱;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十二、疰夏:1、湿困脾胃;藿朴夏苓汤。

2、脾胃虚弱;清暑益气汤去黄柏、青皮。

十三、夏季热:1、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汤。

新生儿疾病一、胎黄:1、湿热熏蒸;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血府逐瘀汤。二、赤游丹:1、风火热毒;犀角解毒饮。

2、邪毒入营;神犀丹。

3、热毒炽盛、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

三、脐风:撮风散。

四、脐部疾患:1、脐湿;龙骨散外撒、肿者金黄散外敷。2、脐疮;犀角消毒饮。

外治用防风、银花、菊花煎洗、金黄散外敷。3、脐血;(胎热内盛)葛根散。

(脾不统血);归脾汤加血余炭、侧柏叶。(气随血脱)独参汤或生脉散。龙骨散外敷局部。

4、脐突;二豆散外敷。哭闹腹痛用木香、白芍磨汁内服。

虫证:1、蛔虫证;使君子散。亦可用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

小儿每岁1--2粒、最大剂量不得超过20粒,连服用2--3天,晨起空腹服。或用驱虫粉

(使君子肉8份生大黄粉1份和匀,剂量为年龄加0、6克,饭前1小时服,连服3天。

蛔厥证;乌梅丸。痛剧用陈米醋20--30毫升、隔1小时服一次,可连服3--5次以使痛解。

2、蛲虫病;驱虫粉。(用法同蛔虫证)日总量不得超过12克,疗程7--10天,

外用植物油擦肛门、或百部30克浓煎至30毫升,于夜间11时保留灌肠,10--12天一疗程

3、姜片虫病:驱虫;槟榔30克打碎,清水500毫升浸泡一夜、浓煎一小时、早晨一次空腹服,连服2--3天。或槟榔10克、黑白丑各15克为细末,空腹糖水冲服,连服3--5天。

或槟榔30克(打碎)、榧子30克(打碎)、大黄5克、广木香5克水煎服。

健脾益气用异功散、便稀舌淡腹痛加熟附、炮姜、恶心加干姜、半夏。 4、钩虫病;驱虫;贯众汤,或1、苦楝根皮30克、槟榔10克、煎汤睡前服、连服3--5天或2、使君子30克、槟榔30克、雷丸10克、水泛为丸,清晨空腹服5克、连服3天。

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补气益血用十全大补汤。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腹痛 细目一:概述 腹痛的概念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 虚。外因:外感时邪。 二、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腹痛寒热虚实病机:寒邪凝滞,阳气不运; 湿热内结,气机阻滞; 食滞中焦,升降失司; 肝气横逆,气滞血瘀为实。中阳不足,气血亏虚,内失温养,不荣则痛为虚。 三、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 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 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及辨腹痛部位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 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 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腹痛在少腹多属肝经病证;脐以上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膀胱及大小肠病证。 二、寒邪内阻、湿热壅滞、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

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P寒那內阻证一散塞溫里,理气止痛一艮附丸會正气天香散2湿趟塞滞证一泄热通 腑,行气导帝一大承气汤 腹痛{ 3饮食积浦证一消食导滞,理气止痛一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证一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一柴胡疏肝散 5瘀itn内停证--活ifiift瘀,和貉止痛一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一小建中汤 1.寒邪内阻证 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2.湿热壅滞证 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 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3.饮食积滞证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

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成痈期:清肺解毒, 2.中医内科速记 (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中医内科笔记解毒散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肺痨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艽汤,气阴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薷,阴虚葳蕤气参苏。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1风寒束表证:1.、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2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散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3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4七、肺胀:肺胀痰浊苏三养,蒙窍涤痰热婢桑;阳虚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水泛真武苓,肺肾平喘补肺汤。蛤泻肺阴沙 、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1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2 汤或桑白皮汤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可3燥湿化痰、4.痰湿蕴肺证: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合三子养亲汤、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 4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苓散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5 泻白散合补肺汤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八、心悸:悸怯安神心血归,阴火天砂凌苓桂,瘀桃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阳附加龙牡。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1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青龙汤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3、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2 半夏汤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34 膏汤或厚朴麻黄汤苓桂术甘汤、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45 味合朱砂安神丸、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56、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九、胸痹:、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7 煎、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1 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3 :、风寒壅肺证1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2 4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3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45 参养荣汤子养亲汤、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6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5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6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7 7 、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8归饮十、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六交心脾归,心胆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气虚安神枣。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

(完整word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笔记(整理版)

一、感冒 1.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2.悬饮 1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 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 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十、血证 1.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 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 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 固金丸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 汤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 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3.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 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 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 山药丸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 定志丸 2)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 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3)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 红花煎 十二、胸痹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 逐瘀汤 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 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 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 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 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 汤右归饮 十三、不寐 1.实证 1)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 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 汤 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 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2)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 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 定志丸 十四、厥证 1.气厥 1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 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 逍遥散合左金丸 3)气滞痰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 厚朴汤 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 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 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 清肝饮 十六、癫狂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 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 汤 3)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 落饮 4)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 煎 十七、痫证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 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 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 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 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 疏肝散 4)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 合丹参饮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 建中汤 十九、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 安中饮 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 汤 二十、呕吐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 正气散 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 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 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 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 丸 二十一、呃逆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 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竹叶 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 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 汤 二十二、泄泻 1)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2)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 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 丸 二十三、痢疾 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 加银花 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 真人养脏汤 5)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 理汤 二十四、腹痛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 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 中汤 4)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 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二十六、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二十七、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 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 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 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 减 二十八、积聚 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 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 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 子散合失笑散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 逐瘀汤 二十九、鼓胀 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 疏肝散、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 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外、妇、儿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外、妇、儿笔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削防败毒散。 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蒸饮。 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就蕤汤。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藩白散、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1发作期: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清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骨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蛇粉。 五、肺痔: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艾鳖甲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笔记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 ?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 ?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即“大实有赢状”。 ?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 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 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 ?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 、口振、口动 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③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病人 ④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⑤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⑥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细目一:概述 一、便秘的概念及源流 1.便秘的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便秘的源流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二、便秘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便秘的常见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外因:感受外邪。 二、寒、热、虚、实便秘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燥热内结于肠胃者,属热秘;气机郁滞者,属气秘;气血阴阳亏虚者,为虚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冷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的便秘属虚。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二、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 三、热秘、气秘、虚秘(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冷秘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1.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芍药。 2.气秘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 3.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温脾汤合半硫丸加减。 常用药:附子、大黄、党参、干姜、甘草、当归、肉苁蓉、乌药。 4.虚秘 (1)气虚秘 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麻仁、白蜜、陈皮。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精华笔记 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精华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节海藻、昆布 海藻(马尾藻科)、昆布(海带科、翅藻科)(二类): 相同:⑴咸寒,归肝、胃、肾经。 ⑵清热消痰,治瘰疬、瘿瘤、睪丸肿痛-青皮、川楝子、夏枯草。 软坚散结,治癥瘕肿块-丹参、鳖甲、水蛭、山甲、土鳖虫。 ⑶利水,治浮肿-猪、茯苓。 ⑷现代研究:降压、降脂。 异: 海藻:力缓 昆布:力较强,兼止咳平喘,治咳喘痰多。 第七节黄药子 黄药子(三类):薯蓣科,古代称黄独,苦寒,归肺、肝经,有小毒(损坏肝功能),不宜大量服、长期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痰、散结、凉血;消瘿、解热毒、止血。 功能:化痰消瘿:治瘿瘤-单用泡酒 清热解毒:治疮肿、咽肿、毒蛇咬伤、各种癌肿 凉血止血:血热咯咳吐衂 止咳平喘:痰热咳嗽、痰中带血、百日咳 第八节胖大海 胖大海(二类):梧桐科,甘淡微寒,归肺、大肠经,甘寒质轻,宣散清降。 上能清宣肺气,下能清肠通便,凡风热、肺热、肠热均可用。 功能:治肺热声哑-泡水服 咽喉肿痛-桔梗、甘草、牛蒡子

痰热咳嗽-贝母、瓜蒌 热结便秘(轻证) 用法:泡水服、煎服均可。 第九节荸荠 荸荠(三类):甘微寒,质润而降。 功能: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 生津润燥:阴虚燥咳-海蜇皮+荸荠(雪羹汤) 热病伤津烦渴-芦根、麦冬、梨、瓜蒌、荸荠,五汁(捣汁服) 明目退翳:治翳障 用法:榨汁、煎汤或食用,去皮,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第十节猪胆汁 猪胆汁(三类):苦寒,归肺、肝胆经。清热、解毒、通化。 功能:清热化痰-加水炖服,治百日咳 清热解毒:疮肿咽痛、目赤、舌头疔、热毒泻痢、湿热黄疸 润燥通便:热结肠燥便秘 利胆退黄:清肝、肝热惊痫 第十一节礞石 礞石(二类):甘咸平,归肺、肝经。质重镇墬、沉降下行,治惊利痰之圣药。 功能:下气墬痰; 平肝镇惊:实热顽痰诸证(惊痫癫狂、气逆喘息、眩晕痰多、大便秘结) 用法:多入丸散,入汤剂打碎先煎。 注意:孕妇忌服,非实热证不宜用。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完美笔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完美 笔记 WORD格式-专业研究资料-可编辑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笔记 完美排版) 第一单元肺系病症 一、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XXX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证—杏苏散加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XXX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3、哮病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者不能平卧。病因是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三种。病机

病理身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标。1.产生发火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研究资料分享 WORD格式-专业研究材料-可编纂 2.缓解期1)肺脾性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正人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是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克不及平卧为临床特性的病证。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发病在肺和肾,涉及肝脾。辨证首分清虚实,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中药学复习笔记

1解表药 1.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力弱),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盛湿止痛,止痉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通鼻窍,消肿排脓 细辛:解表散寒,袪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利咽开音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 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2清热药 2.1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大寒清热,味辛透热),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使热邪由小便排除体外)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2.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烦,解毒疗疮 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内科学笔记(南中医考试资料)

I、名词解释 1.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 2.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是肺心病死亡首要原因。 3.咳嗽变异性哮喘: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表现的哮喘。 4.支气管哮喘: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 5.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医院外社区环境中感染病菌而发生的肺炎,包括在社区感染、处于潜伏期,因某种原因住院而发生肺炎的患者。以感染肺炎链球菌最多见。 6.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7.原发综合征:肺部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原发综合征。 8.周围型肺癌:段支气管及其分支以下的肺癌,约占1/4,腺癌较为常见。 9.中央型肺癌:段支气管以上位于肺门附近的肺癌,约占3/4,以鳞癌和小细胞癌较常见。 10.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动脉PaO2﹤60mmHg,或伴PaCO2﹥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11.I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因肺换气功能障碍;PaO2﹤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12.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主要因肺通气功能障碍;PaO2﹤60mmHg,同时伴 PaCO2﹥50 mmHg。13.A-S综合征: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因心室率过慢导致脑缺血,患者可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严重者可致猝死。 14.联合瓣膜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损害时,称为联合瓣膜病变。 15.稳定型心绞痛: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3-5min,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时间发生疗效。 16.劳累性心绞痛:指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 17.不稳定型心绞痛:为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包括除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外所有类型的心绞痛,还包括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术后心绞痛等新近提出的心绞痛类型。18.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9.心脏压塞征:大量心包积液或积液迅速积聚,即使积液仅150—200ml,引起心包内压力超过20—30mmHg 时即可产生急性心包压塞征,表现为心动过速、心血排量下降、发绀、呼吸困难、收缩压下降甚至休克。如积液为缓慢积聚过程,也可产生慢性心脏压塞征,表现为静脉压显著升高,颈静脉怒张和吸气时颈静脉扩张,称Kussmaul征,常伴有肝大、腹水和下肢浮肿。由于动脉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变化不大而表现脉搏细弱、脉压减小,出现奇脉。 20.幽门管溃疡:发生于幽门孔2cm以内的胃溃疡(GU)。 21.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均发生溃疡。 22.早期胃癌: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 23.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因之一。 24.亚临床肝癌:指AFP检出而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的肝癌。 25.白细胞减少症: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0×109/L。 26.粒细胞缺乏症:周围血白细胞低于2.0×109/L,粒细胞低于0.5×109/L或消失。 27.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是一种伴甲状腺激素(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笔记

一、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蕤气参寒热解,阳虚 麻附血葱白。 (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穹,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生姜+荆芥、防风(用荆芥、防风时去掉生姜)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辨证要点: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叶、淡豆豉、荆芥穂、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银花、连翘为君9克,其他药5-6克。也有以荆芥、淡豆豉为君的。) 辨证要点: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与,肺失清肃。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银花、扁豆花9克,其他6克)

辨证要点:脉濡、脉滑、脉腻。病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与,肺气不清。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参苏二陈汤,枳桔葛前香,气虚风寒症,调与枣与姜。(苏叶、葛根为君发散风寒,解肌透邪。十一味药各4克)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感冒,脉浮无力。 病机: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葱白) (玉竹9克、薄荷4.5克为君,淡豆豉为臣12克,炙甘草1.5克,其他药5克左右) 辨证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所有阴虚证的舌脉特点)。 病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与,津液不能作汗。 感冒辨病要点:恶寒发热。病机:卫表不与,正邪相博。 感冒用药特点:药量与剂量比较轻,发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要中病即止,煎药不要久才能保证疗效。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黛泻亏沙参。【西医病名:急(慢)性支气管炎】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人老“珠”黄。(杏仁、甘草、麻黄)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血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血证 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二、《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二、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血证的病位:根据出血部位,分属不同脏腑。

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病理性质: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 细目三:辨证论治 一、血证的治疗原则,即治火、治气和治血 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治火:火热熏灼,损伤脉络,是血证最常见的病机,应根据证候虚实的不同,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 2.治气:气为血帅,气能统血,血与气休戚相关,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3.治血:要达到治血的目的,最主要的是根据各种证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之法。 二、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的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的复习笔记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内经》无呃逆之名,其记载的“哕”即包含本病。 肺胃之气均以降为顺,两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肺之宣肃影响胃气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间,上述病因影响肺胃时,使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呃逆作。 呃逆的主要病理因素不外气郁、食滞、痰饮等。 1.干呕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呃逆那么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 2.嗳气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辨证首当辨虚、实、寒、热。其次,辨病情轻重。老年正虚、重证后期、急危患者之呃逆持续不继,呃声卑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伏,多为病情恶化,胃气将绝,元气欲脱的危候。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根本治法。要分清寒热虚实,分别施以祛寒、清热、补虚、泻实之法。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主症: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那么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恶食冷凉,喜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缓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常用药:丁香、柿蒂、高良姜、甘草。

主症: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沙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竹茹、柿蒂。 主症: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治法:顺气解郁,和胃降逆。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常用药:木香、乌药、枳壳、沉香、槟榔、丁香、代赭石。 主症: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止呃。 代表方: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吴茱萸、丁香、柿蒂。 主症: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降逆止呃。 代表方: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枇杷叶、柿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复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复习笔记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复习笔记大全 多做题能够帮助考生们提高答题的速度,以下是店铺整理的2017年中医执业医生《中医内科》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复习备考。 肺系病证 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 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 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6、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治肺阴亏,百合秦艽虚火肺,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损。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满喘咳痰悸胀肿,痰浊水饮淤血源, 苏子降气合三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神窍用涤痰,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麦门清燥治虚热,草姜姜草虚寒卓。 心系病证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 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 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 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 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 附2.健忘: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4、癫证:癫静多喜称文痴,痰气郁结伤心脾,逍遥散合汤顺气,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完整版)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第一单元: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有很多种,包括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和XXX。这些药物可以用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 二、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也有很多种,比如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和淡豆豉。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平抑肝阳等。 第二单元: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有很多种,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和决明子。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除烦止渴等。 二、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也有很多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苦参和白鲜皮。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燥湿、泻火除蒸、杀虫利尿等。 三、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和连翘。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 3.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缓解喉咙疼痛。 4.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除色斑,清肝泻火,缓解惊慌 不安。 5.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6.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7.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8.土茯苓:解毒除湿,缓解关节疼痛。 9.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0.射干:清热解毒,祛痰缓解喉咙不适。 11.XXX:清热解毒,缓解喉咙不适,止血。 12.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3.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腹泻。 14.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5.熊胆:清热解毒,缓解风热,清肝明目。 四、清热凉血药 1.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润燥。 2.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3.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适用于汗骨蒸症。 4.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与藜芦相反。 5.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缓解惊慌不安,需煎煮至少3小时。 五、清虚热药 1.青蒿:清透虚热,凉血除湿,解暑,截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201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速记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葳蕤汤 6. 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 凉燥杏苏肺阴沙 1. 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 -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 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 肺脾六君肾生地。 1. 发作期 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 2. 缓解期 1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 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 •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 )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一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