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和来历

细说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和来历
细说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和来历

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及其来历

1、含光门

含光门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2、勿幕门

勿幕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民国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樱路。

3、朱雀门

朱雀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4、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现常叫做南门。永宁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5、文昌门

文昌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和平门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柏树林,城门外为文艺路。

6、和平门

和平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建国门间。和平门开于建国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

7、建国门

建国门为西安城墙一城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8、尚武门

尚武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9、安远门

安远门为现西安城墙的北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位于西安城南北中轴线上。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现北门交通为环岛,城门外是环城北路-陇海铁路高架,道路为北关正街,称门内道路为北大街。

10、尚德门

尚德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西,开于建国后。与尚武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德路,城门外为火车站西盘道。

11、解放门

解放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原名中正门,又叫小北门,位于西安火车站正前。解放门开于民国时期,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成为西安城墙一豁口,2005年重新连接,而使西安城墙全线贯通。城门内为解放路,城门外为火车站广场。

12、尚俭门

尚俭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位于北城墙解放门与尚勤门之间,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俭路,城门外为火车站东盘道。

13、尚勤门

尚勤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武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尚勤路,城门外与环城北路成丁字路口。

14、安定门

安定门是西安城墙的西门,开于明清时期。“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现城门内为西大街,门外为西关正街。

15、玉祥门

玉祥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又叫小西门,是西城墙一门,西门以北。民国时,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玉祥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玉祥门外有玉祥门广场,道路为大庆路,门内为莲湖路。

16、长乐门

长乐门是西安城墙的东门,开于明清时期。因为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门外道路为东关正街,门内为东大街。

17、中山门

中山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又叫小东门,位于东城墙朝阳门与长乐门之间。在冯玉祥倡议下,于1926年初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得名。现城门内为东新街,城门

与环城东路成丁字路口。

18、朝阳门

朝阳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是东城墙最北一门,开辟于建国后。因为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城门内为东五路,门外为长乐路。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体现

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及其价值体现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的城墙贯穿了其传统城市的整个发展历程,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给古代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古城墙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古城墙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对西安古城墙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展现古城墙的重要性。 一、古城墙的建筑史 在中国古代,自有城市的那天起,城墙就存在了。据记载,城墙起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的中后期。城墙的作用不仅是圈定中国古代社会城市的涵盖范围,同时也规划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城墙的最初作用就是用于军事防御,为古代社会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劳作提供安全保障。正因为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使其被古代的统治者重视,成为了古代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成为历朝历代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墙在古代的生命力也越来越旺盛,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物之一。在城墙的建筑过程中也耗费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也要考虑它的审美性,这也就造就了古城墙的独特建筑特色。 二、古城墙的建筑特色 古城墙的兴建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建筑用料和合理的建筑结构。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砥洎城古城墙为例。它的地理位置有两大优点:砥柱中流可以防灾挡祸、城墙三面环水,景色优美。建城者选用巨大的磐石作为城墙的坚实基础,不仅能在雨季阻挡汹涌澎湃的洪水,避免洪水侵袭城墙附近的居民,还能阻挡外敌的进攻。它的兴建也利用了“宁隔千山,不隔一水”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水势易守难攻的特点,给入侵者造成自然的心理畏惧和地理障碍。唯一易攻的一面(南面),也可以利用炮火或是加强兵力进行防守。所以,砥洎城古城墙的兴建利用其地理位置发挥了最大的防御功能。因其三面环水,形成了一幅城水相依的天然风景画。 (二)独特的建筑用料

陕西省所辖市县乡镇

(29)陕西省 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共87个街道、42个镇、47个乡) 未央区(辖10个街道) 张家堡街道三桥街道辛家庙街道徐家湾街道大明宫街道谭家街道草滩街道六村堡街道未央宫街道汉城街道 莲湖区(辖9个街道) 青年路街道北院门街道北关街道红庙坡街道环城西路街道西关街道土门街道桃园路街道枣园街道 新城区(辖9个街道) 西一路街道长乐中路街道中山门街道韩森寨街道解放门街道自强路街道太华路街道长乐西路街道胡家庙街道 碑林区(辖8个街道) 南院门街道柏树林街道长乐坊街道东关南街街道太乙路街道文艺路街道长安路街道张家村街道 灞桥区(辖9个街道) 纺织城街道十里铺街道红旗街道席王街道洪庆街道狄寨街道灞桥街道新筑街道新合街道 雁塔区(辖8个街道) 小寨路街道大雁塔街道长延堡街道电子城街道等驾坡街道鱼化寨街道丈八沟街道曲江街道 阎良区(辖5个街道、2个镇) 凤凰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振兴街道新兴街道北屯街道武屯镇关山镇 临潼区(辖14个街道、4个镇、5个乡) 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桥街道雨金街道马额街道西泉街道 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交口镇北田镇油槐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 长安区(辖15个街道、2个镇、8个乡) 韦曲街道郭杜街道滦镇街道引镇街道王寺街道马王街道太乙宫街道东大街道子午街道斗门街道细柳街道 杜曲街道大兆街道兴隆街道黄良街道王曲镇鸣犊镇高桥乡灵沼乡五星乡五台乡王莽乡杨庄乡炮里乡魏寨乡 蓝田县(辖10个镇、12个乡) 蓝关镇泄湖镇华胥镇前卫镇汤峪镇焦岱镇玉山镇三里镇普化镇葛牌镇辋川乡 蓝桥乡玉川乡灞源乡孟村乡安村乡史家寨乡小寨乡三官庙乡金山乡九间房乡厚镇乡 周至县(辖9个镇、13个乡) 二曲镇哑柏镇终南镇马召镇集贤镇楼观镇尚村镇广济镇厚畛子镇四屯乡侯家村乡 竹峪乡青化乡翠峰乡九峰乡富仁乡司竹乡辛家寨乡骆峪乡陈河乡板房子乡王家河乡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先说说“西安”的来历: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西安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西安”和“西宁”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长治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西安了,成了与“西宁”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西安城中的四条主干道,名字就是简简单单表明他们的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方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由城墙四角延伸出来的四条马路,同时都是用以“太”字开头的大道,标明了旧时城市的规划完整,详尽,工工整整,交错有序的

样子,亦是来自周易八卦的名字,像太白,太乙等等,但在文革期间纷纷改名,文革后,除了星火路之外,其余都已改回原名;而其余有利用古时旧址,旧殿的名字来命名道路的,例如兴庆路,咸宁路,下马陵;再者就是文革采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刚才提到的星火路,此外还有长缨路等等。 1、广济街: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2、五味十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3、书院门: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与阉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辟新址,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学生常至千人,为着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

西安城门名称汇总

西安城门名称汇总 西安城墙历史悠久,从刘邦建的汉长安城至明城墙的出现,历经隋朝的大兴城和盛唐的长安城,当时面积84.10平方公里,堪称世界之最。西安明城墙建有月城城楼、大城城楼、四隅角楼以及建在上面的98座敌楼。流传在城墙上的轶事很多,有很多优美的故事。 明清时开辟的四门 南门:曰“永宁门”,是这座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 东门:曰“长乐门”,因为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 之意。 西门:曰“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明清西安西城门“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北门:曰“安远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 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民国时开辟的城门 中山门又叫小东门,在今东新街东端。1926年初,在冯玉祥倡议下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 袖孙中山而得名。 勿幕门又叫小南门,在今四府街南端。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 玉祥门又叫小西门,在今莲湖路西端。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后来,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 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 解放门又叫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今解放路北端。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现已重新连接, 至此西安城墙全线贯通。 建国后开辟的城门 朝阳门:位于西安城墙的东段,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建国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城内的路为建国路,新开的门为建国门。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 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

西安雁塔区街道介绍

西安雁塔区街道介绍 【字号大中小】【打印】【关闭】2007-4-12 编辑:本站点击: 822 次 小寨什字 位于城南3公里,小寨东、西路与长安中路交汇处,以原有明代村落小寨而得名。 小寨东路 位于南郊,东起雁塔路南段,西至小寨什字与小寨西路相接。长1,59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小寨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小寨什字,西至陵园路南段。长1,35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长安中路 位于南部,小寨什字南北。南接长安南路,北连长安北路,长1,590米,宽50米。 健康东路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南路,西至朱雀大街。长670米,宽15米,沥青、土路。1982年以靠近西安医学院得名。 健康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朱雀大街,西至陵园路南段。长64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朱雀大街 位于南郊,南起青松路,北至环城南路。全长4,320米,宽40米,沥青路面。 陵园路(南段) 位于南郊,南起青松路,北至防洪渠接陵园路中段。长2,000米,沥青路面。吉祥路东口以北为双行道,宽40米,以南为单行道,宽20米。以当时通至烈士陵园而得名。 吉祥路 位于南郊,东起陵园路南段,西至太白南路。长1,460米,宽40米,沥青路面。以位于吉祥村南得名。 红专西路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中路,西至陵园路南段。长1,350米,宽30米,沥青路面。 红专东路 位于南郊,大雁塔正西。东起慈恩路,西至长安中路,中与翠华路相交。长1,300米,宽30米,以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得名。

红专南路 位于南郊,东起翠华路,西至长安中路。长885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兴善寺东街 位于南郊,东起翠华路,西至长安中路。长9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兴善寺西街 位于南郊,东起长安中路,西至朱雀大街。长7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丁白路 位于南郊,东起陵园路南段,西至丁白村。长1,640米,宽20米,沥青路面。 文娱巷 位于南郊,南起小寨东路,北至兴善寺东街。长296米,宽15米,石子路面。 红小巷 位于南郊,南起红专东路,北至小寨东路。长50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四季东巷 位于南郊,南起丁白路,北至吉祥路。长390米,宽20米,石子路。 四季西巷 位于南郊,南起丁白路,北至吉祥路。长390米,宽15米,石子路。 吉祥西巷 位于南郊,南起吉祥路,北至吉祥村北口。长290米,宽15米,沥青路面。 建材东村 位于南郊,长安南路南段东侧。占地10,538平方米,1982年命名。 建材西村 位于南郊,长安南路南端西侧。占地5,2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西医东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南段东侧。占地19,079平方米。1982年命名。 西医西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南段东侧。占地15,0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建院新村 位于南郊,朱雀大街中段西侧。占地15,000平方米。1982年命名。 吉祥里 位于南郊,吉祥路中段北侧。占地11,000平方米。1982年以吉祥村为主地名命名。

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及其来历

西安18个城门的名字及其来历~ ~ 1、含光门 含光门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现在含光门为双门洞环岛型交通,城门内为甜水井,城门外为含光路。 2、勿幕门 勿幕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位于南城墙含光门与朱雀门之间。勿幕门又叫小南门,是民国时期新开辟的城门。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先勿幕门为单门洞,门内为四府街,门外为红樱路。 3、朱雀门 朱雀门是西安城墙的一座城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因在四象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现位于南城墙勿幕门(小南门)与永宁门(南门)之间,门内为大保吉巷,门外为朱雀大街。 4、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现常叫做南门。永宁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原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现永宁门为环岛交通,门外有南门广场,门内为南大街,门外接南关正街。 5、文昌门 文昌门是西安城墙一城门,开于1986年。位于南城墙永宁门(南门)与和平门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现城门内为柏树林,城门外为文艺路。 6、和平门 和平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开于1953年,位于南城墙文昌门与建国门间。和平门开于建国后,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现成门内为和平路,城门外为雁塔路。和平门与火车站、大差市、大雁塔在一条轴线上。 7、建国门 建国门为西安城墙一城门,是南城墙最东一门。开于建国后,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命名为建国门。门内道路为建国路,门外与环城南路为丁字路口。 8、尚武门 尚武门是西安城墙一座城门,是北城墙最西一门,开于建国后。与尚德门,尚勤门,尚俭门共同表示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现城门内为西北三路,城门外为工农路。

(完整版)西安由来和形成

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55个街道办事处,120个乡,56个镇,3154个行政村,人口837万。 一、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公元前11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 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 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

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 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垣周长25.7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2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9个商业区和160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京兆尹,西部改为右扶风,左内史改为左冯翊,称为"三辅",共治长安城中。这三者既为地区名,也为官名,与郡守相当,共同管辖京畿地区。征和四年(前89)置监察区司隶校尉部,三辅属之。 西汉末平帝元始四年(4),分京兆尹置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 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 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

西安市雁塔区基本情况1

一、西安市雁塔区地理位置 雁塔区地处西安南城,东隔浐河与灞桥区相望,南部和西部邻接长安区,北以二环路为界,分别连通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和未央区,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核心区,因辖区内拥有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存大雁塔而得名。 二、西安市雁塔区人口、面积 辖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下辖8个街道办事处,是西安重要的主城区之一。2012年,全区户籍总人口808184人,比上年末增加6099人,增长0.76%。其中:非农业人口703976人,比上年末增加14507人,增长2.1%;农业人口104208人,比上年末减少8408人,降低7.47%。在总人口中,男性404666人,女性403518人,性别比例为1.003:1。 三、西安市雁塔区2012年生产总值、增速 近年来,雁塔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10亿元,总量占全市的18.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5亿元,总量占全市的19.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6亿元,总量占全市的22.5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万元和1.5万元。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两项领先西部城区,6项居全省各区之首,已连续九年荣获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五年居全省“五强区”首位,2010年成功步入中国十大商业名区行列。 四、西安市雁塔区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增速 201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10.83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8.56%,首次跃上800亿元的大关,总量仍居全省24城区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3.38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5.11亿元。2012年,全区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4%,增速在全市排第九。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9.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9.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12.4%。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呈现出逐季回暖的态势,增长速度逐季攀升,运行质量不断向好。

西安地域文化

西安地域文化的认识之谈 “八川分流绕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文化发源地之一。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先民在这里种植狩猎,开掘出了别具特色的“半坡文化”。自公元前12 世纪,周文王在此建立沣京,揭开了西安作为帝王京师历经千年,雄踞华夏,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历史。西安成为与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等城市齐名的世界历史古都。直至今天,西安城中的塔与碑,城外的陵与墓,连绵的城垣与宫殿遗址,保存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周乐秦声、汉风唐韵等文化艺术,仍在昭示着这里曾经呈现过的尊贵和豪华、开放与风流。随着「唐皇城复兴计划」大唐芙蓉园、大明宫、曲江池、不夜城等地标式建筑,可以梦回大唐、穿越历史。换个场景,现代文明的高楼林立、立交环绕、道路纵横、西安,在古老中洋溢朝气、厚重中展示等大气。 话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五千年文明光耀全球。尤其像西安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经济社会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文

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都西安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拓印下无比瑰丽的史诗和波澜壮阔的画卷。 谈西安,不能不谈文化取历史。身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曾确为外国古代文化的焦点,而今所见西安之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皆可视为古时文化积淀所成。再比如看到秦岭,让人不由想起韩昌黎之千古绝唱:一封朝奏九沉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正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近来当成心,好收吾骨瘴江边。 至于渭水,发生的故事更多,最为出名的生怕是封神演义,它的第二十四回就是《渭水文王聘女牙》。 而古意尤为盎然者,则为西安之城墙——它是外国保留最完成、最大的古代城墙。此城面南背北,以青砖建就,四周环以护城之河。东南西北墙之轴心部位开四大门,于大门之侧间距数百米再开小门,门皆命以极古典之名称,如墨雀门、南廓门、玉祥门、明德门、尚德门等等。各大门之上建以雕梁画栋之城楼,各城墙转角处再建角楼,守军于其上可极目近眺,迟察敌情。墙取河之间尚无环城公园,间无亭台楼阁、花卉树木;树木多苍老虬劲,无不显示一番长长的历史。 每到西安,一见那古城墙,便让人的心登时沉静下来,满身表里,渗入了古意。到春节之时,城门前之道旁会挂上

西安大雁塔介绍

西安大雁塔介绍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塔身照(10张)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层砖塔,后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通高64.5米,塔体为方形锥体,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建筑历史

可以看出大雁塔塔身倾斜 大雁塔由于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公元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导致古塔倾斜主要原因为:一、古塔的基础处理不太均匀以及古塔的防水、排水不畅等; 二、长期以来,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加速了古塔倾斜下沉。到1985年古塔已倾斜了998毫米,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 1983年西安市政府将《大雁塔倾斜问题及其加固研究》列为重大科研项目,并成立了课题组。后经有关部门20多年的探查、保护、排水、防渗等方面综合整治,大雁塔的倾斜状况已明显趋于缓和和稳定,2005年倾斜量为1001.9毫米。 名称由来 大雁塔,真的与雁有关吗?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大雁塔与玄奘

西安街道名称地来历

街道名称的来历 街道名称的来历街道名称的来历 先说说“”的来历:,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府,取义“安北”。之名由此而来。名称,是封建没落阶级的“小中原文化”意识的产物。唐之后,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长安东移,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利益,以“小中原文化”为核心,要“”和“”的西部社会,而不要西部有一座象征国家历史意义的大都城,于是“久安”的长安,便被降格成了,成了与“”同一意义的地方城市。这是唐之后至清的封建帝王们为了显示他们自己“小中原文化”的中心权位,有城中的四条主干

道,名字就是简简单单表明他们的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方向,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由城墙四角延伸出来的四条马路,同时都是用以“太”字开头的大道,标明了旧时城市的规划完整,详尽,工工整整,交错有序的样子,亦是来自周易八卦的名字,像太白,太乙等等,但在文革期间纷纷改名,文革后,除了星火路之外,其余都已改回原名;而其余有利用古时旧址,旧殿的名字来命名道路的,例如兴庆路,路,下马陵;再者就是文革采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如刚才提到的星火路,此外还有长缨路等等。 1、广济街: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重视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银号钱庄集中地。 2、五味十字: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3、书院门: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今长安县人,因

城墙建筑介绍

城墙建筑介绍 1、城河、吊桥、闸楼 西安护城河,45米宽,10米深,绕城一周14.6公里,是西安城的第一道屏障。它曾有两个作用,一是距敌于城河之外,保护西安城内的安全;另一方面,它还有蓄水排洪和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城市美观的作用。在古代,如果想越过护城河到城里,唯一的通道就是吊桥。吊桥桥身用榆木或槐木制成,桥头上有铁环,环中贯有铁索,辅以麻绳,直系到前面的闸楼上。在桥后的立柱上安有铁滑轮,这样利用滑轮,吊桥就可以起落自如了。直到民国初年,吊桥才被马路所代替,失去了军事壁垒作用,被全部拆除。南门吊桥,是西安环城建设工程1989年在原址上重新复原的唯一一座。建在城门上的二重楼是月城城楼,也叫闸楼,它控制着吊桥的起落和月城闸门的提放,兼管晨昏报时,作为城墙防御体系的前沿阵地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城门 城门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又是薄弱点。西安城门外形威武森严,实体墩厚,除门扇是用木材制成外,其余均是用城砖券洞砌就而成。 建造圆拱式的城门,是明代军事科学与实用建筑相结合的一大创造。它取代了自西汉开始沿用了1500年之久的"过梁式"城门。"过梁式"城门属木结构城门,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起火。明以前各朝代都想尽办法保护城门,有用铁皮包裹大门的,有涂泥做保护层的,还有的在门内侧安水

罐备水灭火,但许多城门还是毁于火事。直到明朝券拱式城门出现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防火问题。

3、月城、瓮城 穿过城门,形如弯月的小城叫月城,它是进入城门后必须经过的第一道城。要进入城内,还必须经过第二道城--瓮城。在古代战争中,月城和瓮城一方面卫护城门,加深城门的纵向防线;另一方面,易于守城部队迅速集合,打垮已冲进月城和瓮城的敌人。

西安路名文化 路名总结

对地名来历资料的筛选总结归纳 五味十字:中药讲求酸甜苦辣咸五味,顾名思义,五味十字就是原来卖药的地方。虽然五味什字叫“什字”,它并非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实际上只是个东西向的街道。其得名为“五味什字”相传是有段小故事的。 话说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条街道曾开设过众多药铺,生意非常兴隆。比较著名的药店有“藻露堂”(创办于明朝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该店以妇科良药“培坤丸”享誉省内外),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因我国医药自古讲究“四气五味”,“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五味”指“甘、辛、酸、苦、咸”,街道因此而得“五味”之名。由于风云变幻,市场兴衰,至今以上中药铺多已不在,就连“藻露堂”也迁离了原址。这与当年每逢正月十五前后,五味什字各家药店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争艳斗丽,一时观者如云的景象相比,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重点中学西安市第六中学原是“中州(河南)会馆”旧址。另外,该条街道上路北还曾建有安徽会馆,路南还有江苏会馆、山东会馆、湖广会馆等,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说,会馆相当于这些地方的驻陕办事处。 可想而知五味什字昔日的繁华景象。 三学街: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 此。前院为孔庙。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明万历七年间,学者冯从吾,因与阉 党斗争失利,辞官归里,在宝庆寺讲学。后在街北侧建立关中书院,为当时陕西的著名学府。后为阉党所迫,书院尽毁,冯从吾在此坐两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规模修建。现为西安师范学校,遗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书院门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号。西口有唐宝庆寺华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风格建为文化旅游街。 详细介绍: 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虽然,那已经有很久了,一千多年了。这一千多年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西安已经不再是首都,又比如说,以前西安是"八水绕长安",只剩下几条干涸的河床。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 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不仅仅是在书本上。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是一个明代的叫做冯从吾的工部尚书,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后来又拉上陕西省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汪可受,进行"联镳会讲",来听讲的人足有几千人,所以从此把那个地方修了一所书院,就是关中书院。 冯从吾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千人所指,一丁不识"的魏忠贤势不两立,成为东林党

陕西省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陕西省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 版

前言 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镇数量,乡数量,街道办事处数量,村民委员会数量,居民委员会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 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本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真 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西安雁塔区行政区域划分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西安雁塔区镇数量指标分析 (3) 一、西安雁塔区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镇数量现状统计 (3) 三、西安雁塔区镇数量占全省镇数量比重统计 (3) 四、西安雁塔区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西安雁塔区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镇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西安雁塔区镇数量同全省镇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西安雁塔区乡数量指标分析 (7) 一、西安雁塔区乡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乡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西安雁塔区乡数量占全省乡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西安雁塔区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西安雁塔区乡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乡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的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各城门名和街名的由来介绍: 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走在这座千年古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几乎处处都可感受到一股股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在这种背景下,西安诞生了像“尚勤路”、“尚德路”、“尚朴路”、“商俭路”、“尚爱路”。这些体现中国人传统美德的街名,一直沿用至今。走在西安的大街上,便会发现很多街道有着一些有趣的街名,每一条街道的名字背后,都有着它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每一个街名,都在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发展与辉煌的明天· 东木头市 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相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东厅门 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长400米。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初级审判、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 东县门 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期,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4、贡院门街位于西大街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行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 东举街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奋发巷,1972年恢复原名。 西举院巷 位于今儿童公园北侧,东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楼巷北口,长331米。因北侧“贡院”俗称“举院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濒渭河,总面积9983平 方公里,陕西省省会。 西安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又是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古都,中国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200年。西安曾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都会,以 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不但是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和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唐以后,西安虽失去了京城地位,但仍作为西北重镇历经苍桑。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总体规划使西安用地扩展到100余平方公里,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 1979年-1982年的第二次总体规划,突出了西安作为我国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为了适应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城要,1992年-1995年初完成了第三次总 体规划,提出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外向型城市,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的宏伟目标。 一、城市性质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 西安今后的发展要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电子、机械、轻工等工业的改组改造,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把西安建设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自己历史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名城和旅游胜地,进而实现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 二、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00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65万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28.5万左右,农业人口37.5万左右),暂住人口从60万增加到90万左右; 2005年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86.8万人左右(其中非农业人口249.5万

西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5208498.html, 西安 作者: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7年第06期 2017年2月,西安官方发布了《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标准提到,将西安市道路清扫保洁等级划分为重点区域、一级、二级、三级道路,并要求每平方米灰尘分别不得超过5克、10克、15克和20克。 2017年4月23日,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首批7名“以克论净”新保洁标准自查考核官正式上岗。按照新的考核标准,考核官会在路段上随机选取一平方米范围扫取积尘,通过称重,再根据标准要求,对道路保洁情况进行考评。检查结果与保洁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挂钩,若不达标就先教育,三次不达标则会进行经济处罚。 一时间,关于西安道路保洁“以克论净”的话题引发当地民众热议。有市民认为,新标准会给西安环境改善带来正能量,但也应顾及到保洁员的切身利益,加班是否有补助等问题需要合理解决。“新的道路保洁标准使考评结果更直观,清扫质量更高,工作更精细化。”西安碑林区柏树林街道环卫所所长兰有刚表示,在城市道路设施完好的情况下,只要认真清扫,该辖区道路基本都能达到“以克论净”这一标准。 对于62岁的环卫工王观海而言,虽然他负责的路段属于三级道路,要求并不高,但要保持合格还是会经常加班。“现在每天至少要扫四五遍,从清早4点起来差不多要干到下午6点。”王观海说。据了解,除西安外,山东、河北、重庆等地也出台过相关规定。 锐评:“以克论净”,让城市一尘不染,初衷良好。可将层层压力转嫁给环卫工,是否有捏“软柿子”之嫌?处罚力度一旦过大,环卫工能否承受得起?实际上,光靠环卫工,城市很难保持洁净。一座城市的宜居之处,不仅体现在容颜光鲜上,更体现在有人情味、决策更规范上。

西安明城墙讲解词

明西安城墙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这是城市的最早功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和经济文化中心。明代西安城墙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城堡,始建于公元1374年。明西安城墙是在唐代长安皇城和元代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原为夯土城墙,公元1568年,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砌青砖。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加固,将包砖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口沿等。它是我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垣,它无声的诉说着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风貌。 西安城墙由主体墙、宇墙、垛墙、海墁、排水系统、敌台、角台、马道、城壕、城门、郭城、月城、瓮城、闸楼、箭楼、城楼、敌楼、角楼等组成。无论从建筑或是从军事、审美等角度上讲都具备了中国历代城墙最完美的形式,成为当时最完整的军事防御系统。 明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75公里,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主体城墙的高度为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最底层是用石灰、黄土、糯米汁搅拌夯打而成,非常坚固。城墙顶上的这个平面被称作海墁,它是城上调兵谴将的通道,是用三合土垫底,上面铺有两层城砖而成,即可便利于城上交通,又可防止雨水下渗。海墁从外向内有5度的倾斜面,可将雨水迅速导入城内侧的排水槽,有效的保护了墙体不被水浸泡,起到了保护墙体的作用。全城共有排水槽167个,每相隔40—60米一个,为砖石结构,附贴在城墙内侧,从墙顶直达墙下,与沟渠相通。西安城墙之所以保存至今,这套完整的排水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保证士兵在城上行走安全,在墙顶内沿建有高0.7米,厚0.45米的宇墙,也叫女墙。为了了望和射击方便,在外沿上又筑有高1.75米,宽0.51米的垛墙。在垛墙上每隔2.7米处有凹形垛口,全城共有这样的垛口5984个,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墙特殊的相貌。在垛墙顶部,覆有半圆形的封顶砖,它的设置即可防止雨水渗入墙身,又可防止敌人甩勾攀缘,起到了保护和防御的双重作用。大家还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