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心理学: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2、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测量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

3、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主观因素:个人努力、生理成熟、学习。

客观因素:遗传(物质前提和基础)、环境(必要条件)、教育(主导作用)。

4、感觉运动阶段(2岁以前)、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5、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效果,教育则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6、指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指导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7、广义:指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知识和技能形式过程。

8、桑代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9、柯勒。心理对外部刺激具有组织功能,能填补存在的缺口而重新组织有关信息,形成对事物完整的认知。

10、布鲁纳。学习即编码的过程,编码通过表征方式完成(即动作表征、映象表征、象征表征),学习知识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转化、评价等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因此学科的基本概念、愿望和方法很重要。

11、奥苏贝尔。意义学习指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够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主张学习通过接受来进行(即演绎过程),对学习材料精心挑选,有序组织使学生进行意义学习。

12、布鲁纳、维果茨基、威特罗克。关注学习是如何在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及相关信念基础上建构知识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在头脑中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

13、马斯洛、罗杰斯。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价值和潜能,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倾向,教学中应尊重学习者的人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鼓励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14、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正: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起促进作用的。

负: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起阻碍干扰作用的。

15、桑代克:只有当两种学习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种学习才会影响另一种学习。

贾德:先前学习获得的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期学习中去。

16、主观因素: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定势。

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征,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有效指导。

17、合理安排,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有效学习策略,正确发挥学习定势的作用。

18、动机: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诱因:学习动机的强度过强或过弱对学习都是不利的,通常:课题较容易时效果随动机强度增强而提高,课题较困难时,效率反而随学习动机增强而下降,课题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时,动机强度增强有利于效率提高(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9、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倾向和避免失败倾向是成就动机的两种表现,两者谁占据优势起的作用不同。

维纳:人倾向于对成功或失败归因,归因是有三维归因(即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不同归因对人的活动有不同影响。

20、培养:动机教育,设置目标,树立榜样,培养兴趣,利用动机迁移,进行归因训练。

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及时反馈、培养自我效能、合理组织竞赛、恰当进行奖惩、

寄予适当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

21、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2、儿童道德判断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23、前道德水平(惩罚与服从、相互工具主义)、因循水平(好孩子、权威和社会秩序)、原则水平(社会契约、良心或原则)。

24、内疚、羞愧、宽恕、移情。

25、是道德认识的激发和驱动力量,对道德行为具有调控作用。

26、班杜拉:道德行为是在模仿社会行为模式和不断演练中即通过观察学习形成改变的,观察学习通过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27、陈过性知识: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导人的行为和操作方面的知识。

表征方式:运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表征。

28、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29、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保持)、应用。

30、消退说、干扰说、线索说、动机说。

31、产生式、产生式系统(即条件满足→产生行动)如果……就

32、定向活动阶段,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3、先快后慢、先慢后快、高原现象、起伏现象。

34、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敏感性、洞察性、再界定性。

35、动机状态、情感状态、心理定势、功能固着、刺激特点、无关因子干扰。

36、发散提问法、快速联想法、列表检查法、智力激励法。

37、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8、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9、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特点和过程的认知。它的类型: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调控。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40、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41、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运作技能领域目标。

42、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

43、讲解、提问、小组、讨论。

44、物理环境(自然环境、班组规模、座位编排),心理环境(班集体、师生关系、老师威信、学生问题行为)。

45、满足成员需要、提供社会化机会、比较调节。

46、聚合阶段、前班集体阶段、班集体阶段。

47、个别差异:人格差异、智力差异。

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差异、智力结构差异、智力类型差异。

男女智差特点: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体相当,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男女智力结构要素存在差异,各自具有优势领域。

48、场依存型: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倾向于以外部线索为依据,不易独立判断。

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独立作出判断。

49、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者,教学的研究者。

50、爱生尊师、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51、教育情感(师爱、责任感)、教学能力(认知、操作、监控)、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人格特点(高尚动机、坚定意志、良好性格)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流派与标志性人物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程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第三章行为动力 需要的定义、特征、分类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动机冲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章认知过程 注意的概念、基本特征注意品质的培养 感觉定义、感觉剥夺实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基本规律与应用 知觉定义、特征、类型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与增增进记忆的方法 思维的概念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五章情绪 情绪概念、情商概念情绪与认知以及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主要条件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定义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智力测验的科学运用 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力定义、特征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人格 人格定义三种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影响因素强化与惩罚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的人格测验 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定义、主要特点关键期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 毕生发展观埃里克森发展8阶段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依恋 影响任务那个我成长的主要因素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学习心理 学习的含义特点分类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观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迁移的含义、种类、主要理论促进迁移的教学 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五种主要的认知风格。 《心理学基础》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9 分)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三、单项选择题(16 分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悉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C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2、直率、热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机制、规律和有效促进策略的学科。 2.最近发展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3.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过自己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4.先行组织者 是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介绍给学生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5.自我效能 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学习策略 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7.上位学习 指学习者在已形成若干观念的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这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 8.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程序、环境以及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谋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导教和促学。 9.教学策略 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或教学活动方式。 10.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搜索方式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成功解决。 11.创造性 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心理特性。 12.教师职业倦怠 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状态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问答题 1.如何客观把握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⑴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⑵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⑶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⑷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完善 ⑸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 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升的 C. 技能就是潜能 D. 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 B. 系鞋带 打电话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 单选题 (本题共 15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 为正确 答案,每道题 1 分,共 15 分 ) 1. 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 )的不同解释上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 )阶段会出现“集体的独白”这一现象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 划、引到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 语言智能 B. 逻辑 - 数学智能 C. 空间智能 D. 内省智能 4.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表 现出 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 A. 扇贝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巴纳姆效应 D. 天花板效应 5.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主题分类( ) A. 人类学习 B. 网络学习 C. 机器学习 D. 动物学习 6. 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 ) A. 顿悟 B. 形式条件作用 C. 尝试 -错误 D. 模仿 7. 幼儿在没有家长的教导下,也会自发的学会爬行,这种现象叫做( ) A. 试误学习 B. 创造性能力 C. 潜伏学习 D. 客体永恒 8.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 实事件或真题问题上的教学称为( ) A. 支架式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探索学习 D. 合作学习 9. 随机通达教学是由谁提出的( ) A. 斯波罗 B. 马斯洛 C. 维特罗克 D. 列昂节夫 10. 根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 教师应使其紧张程度 控 制在( )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 C. 非常低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11. 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 词汇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原理学习 12. 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 A. 技能就是活动程序 B. 13. 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后,计算 3*5= ? C. 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D. 14.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A. 分散学习 B. 谐音联想法 C. 画出系统结构图 D. 多种感官参与 15. 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二、 多选题 (本题共 6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 正确答 案,每道题 2分,共 12 分) 1. 以下哪几个不属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 8 阶段论( ) A. 主动感对自卑感 B. 自主对羞怯 C.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D. 友爱亲密对寂寞孤独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

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选 1、迁移的种类; (1)根据影响效果,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影响方向,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4)根据迁移的内容,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2、认知风格(前两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 (1)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2)冲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沉思型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 3、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四叶的功能) (1)额叶;语言、智慧、运动中枢 (2)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3)枕叶;视觉中枢 (4)颞叶;听觉中枢 4、神经元及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有细胞体和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2)、功能;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集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和输出。 5、思维的过程举例能够辨别 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6、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 7、发散思维质量的三个衡量指标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特性 8、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例辨析 (1)一般能力;即智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2)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9、感觉适应、感觉对比、后像等感觉现象的实例辨析 (1)、感觉对比;两种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灰色在红色背景下像青绿色) (2)、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该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刺痛除外) (3)、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余音缭绕) 10、正强化、负强化的实例辨析 (1)对好的现象直接表扬等 (2)撤销不好的东西来增加反应概率 11、建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在学习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1)对确定性的批判,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学生是信息意义的制动建构者;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2)学习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

北师版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a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b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c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心里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动力。 4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5关键期:心理学中指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的。本我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的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7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1)、生殖期(11或13~20)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信任和不信任(0~1)、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2)、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有爱亲密对孤独疏离(8~25)、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 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b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c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10影响儿童认知发展认知的因素:成熟、联系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 11发展的阶段特点:a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b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d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 儿童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进行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1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第二章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大,集中性就越差;注意的指向范围越小,集中性就越好。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选择功能是注意的首要功能,注意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它的前提下发生作用的)、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种类:a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b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c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策略)

第12章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 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所采用的就是元认知策略。 2.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没有规律 【答案】A 【解析】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提出了

遗忘曲线。学习以后在最初的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发生大量的遗忘。 3.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答案】A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和灵活处理信息的方法。记忆术主要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琴栓-单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灵活处理信息的方法主要有:有意识记,主动应用,利用背景知识。 4.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5.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察、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节三个环节 B.元认知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 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D.元认知知识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答案】A 【解析】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它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控,调节。元认知最早是由弗拉维尔提出来的。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②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学习策略? 答:(1)学习策略的含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的特征 ①主动性。一般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习时,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对于较新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着学习过程的计划。只有对于反复使用的策略才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概述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着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方面:学习的本质;第二方面:学习的过程;第三方面:影响学习的因素;第四方面:教学与管理 ?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意义 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教育实践意义:①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 3.科学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①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②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学心理化”思想,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讨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③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④乌申斯基是在教务工作中最早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⑤1877年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⑥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03年《教育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4.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我国科学教育心理学起步较晚。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乐一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 5.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研究方法两类:㈠实证研究方法、㈡描述研究方法(p21-27) (1)实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 ⒈相关研究:最常用方法是测验法,它的优点是能对心理进行定量化的分析,可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⒉因果研究:一般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优点:可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并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学生容易产生被试效应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自然(现场)实验优点:学生能消除紧张情绪而处于自然状态中,研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缺点:实验情境不易控制,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因果研究优点:对某行为为什么产生,或某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与预测。局限性:对变量有较严格要求,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出于伦理和现实考虑,有些课题无法采用因果研究。 (2)描述研究方法:(质性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