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年)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年)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年)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

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1年,海口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奋力拼搏,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75亿元,增长12.3%;财政总收入188.82亿元、增长15.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93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414.6亿元,增长2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18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4%;城镇登记失业率0.94%;人口自然增长率8.2‰;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减排任务。 (一)科学研判宏观形势,着力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16个重点专项规划,储备重大项目,细化、充实和完善未来五年的规划体系。二是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以及鼓励航空、会展、金融和资本市场、总部经济、文化产业、航运发展等优惠政策。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7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27亿元。三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702套,改造农村危房2036户,分别占省下达任务的147%和100%。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产权式酒店管理规定在全国具有开创性。四是狠抓项目建设,25个省重点项目和55个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竣工33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五是多措并举稳定物价,实施“菜篮子”工程,建立蔬菜基地7048亩,推出一批平价菜超市和农产品直

通车。物价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一是精心谋划和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全南渡江流域30万亩土地整治、南渡江引水工程、南渡江左岸堤防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金盾”工程、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二是着力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冬种瓜菜面积达18.9万亩,新增特色花卉基地4500亩,建成2个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1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成7个大中型、联户型沼气池,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15个,新增造林1.6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28栋防洪楼建设全面启动,防洪防潮工程加快推进。实现农业总产值76.8亿元,增长6.6%。努力提升工业规模和质量。机电制造、化工化纤纺织、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巩固壮大,海马汽车销售总额超过百亿元,30万箱红塔卷烟易地技改、椰岛保健酒技改等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以新能源、医药制造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英利二期前200兆瓦建成投产,“海口药谷”新增入园企业13家。筹划布局50平方公里美安科技新城,海口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实现工业总产值539.33亿元,增长14.7%。以旅游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口船舶游艇交易所正式挂牌,新建游艇泊位140个。成功举办高尔夫世界杯、“海口之春”旅游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80多个。完成海南国际创意港一期。全国首家机场离岛免税店正式营业,美兰机场进出岛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02亿元,增长15.2%。马村港二期和新海港建设顺利推进,海南中商农产品中心市场投入使用,海南国家级水产物流交易中心主体工

2017年海南三十年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海南三十年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建省三十周年在即,南海明珠将迎新发展 (4) 1、经济飞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新引擎 (4) 2、海南特区走过欣欣向荣的三十年 (6) 3、从“多规合一”,展望琼州美好蓝图 (8) 二、大建设: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9) 1、基建先行,助力海岛腾飞 (9) 2、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 (10) 三、大旅游:建设中国特色的国际旅游岛 (12) 1、因地制宜,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体系 (12) 2、从“点、线、面”入手,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14) 四、大生态:在绿水青山中建设美好新海南 (17) 1、不断加强生态环保立法,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17) 2、三亚经验:“双修”试点,恢复鹿城之美 (19) 3、海口经验:严抓生态修复,打造国际湿地城市 (20) 五、从最新政策,看未来海南方向 (23)

2018 年是海南建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双30周年”,进入而立之年,海南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围绕着“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稳步发展。(“一点”即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海南即将迎来“大建设、大旅游、大环保”的时代。 “三十而立”的海南经济再次腾飞可期: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成立“双30周年”。在经历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海南经济再次腾飞可期。 更多政策或可预期:近两年,海南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生态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将海南生态保护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未来期望通过具体措施,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确保海南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南“大建设、大旅游、大生态”时代来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定位必将推动其未来“大建设、大旅游、大生态”的战略方向,环保生态政策和PPP 模式的推行将助力提升其发展潜力。2017 年海南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全面推动“百镇千村”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同时

海口社会经济状况

一、海口社会经济状况 海口市城市特征 海口又称椰城,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陆地规划总面积1304.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岸线131公里,设秀英、龙华、美兰、琼山四个县级市辖区。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595.7毫米,平均日照1881小时。 发展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 2010年,总人口180万—200万人,其中主要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29万以内 。 主要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2010年,建设用地12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8平方米。经济发展阶段目标: 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 城市规划特色: 三多——多元化、多中心、多组团;三城烘托——水城、花城、林城;三低两高——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低人口密度、高绿化率和高环境质量。 经济特性 经济弱资源强省的省会城市; 城市支柱产业分散,经济总量基数小,发展速度较快,但绝对值不高; 外地消费影响和左右本地市场,市场不规范; 海南旅游中转站,中心城市潜力挖掘不充分; 主城区建设用地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中强: 强化与完善中心组团建设,充分利用空置地,提高集约与规模效益,改善环境。 西拓: 鼓励中心组团建设的西向拓展,注重长流组团、老城组团的专业性开发和规模积聚,积极培育长流组团的产业增长点。 东优:

选择恰当时机,择优开发项目,有选择性地开发江东组团。开发要注重开发品质而不是开发的规模,优先考虑人口密度低、土地开发价值高的项目,注重与环境协调。 南控: 控制城市向南发展,保护城市生态屏障,确立生态发展底线,注重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着海口市城市功能和地位的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愈加增强,海口房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消费群体。 海口房地产的现状 海南区位优势突出房地产优势无与伦比发展空间大 2014-07-18 08:40 来源:海南日报编辑:https://www.360docs.net/doc/f711823990.html,点击:1008 字号:小中大7月16日至17日上午,省政协六届七次常委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小组讨论和发言期间,省政协常委和专家学者们围绕我省201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加快发展我省产业园区议题,针对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从各自工作实践出发,谈认识、讲经验、出实招,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计、出谋划策。 省政协常委、广东广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蔡春萌: 海南房地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海南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特征具有稀缺性,这决定了海南房地产在全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巨大。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我们建议深挖海南经济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吸纳各种类型人才落地,将海南岛经济做实、做大。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统筹规划力度。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海南省整岛定位、发展方向与阶段特征,以全岛统筹、高度规划和差异互补为原则,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建立具备国际化水平、在时间长度上有层次、有承接,能有序管理的立体城市规划网络。在这个立体整岛规划网络中,深入挖掘各地资源特性、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分组团、分板块大胆探讨生态导向型低度开发、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和娱乐导向型多元开发等多种开发模式,避免岛内无序、重复的主题规划和开发。 二、树立整岛经营理念。以整岛经营为核心,立足于国际旅游岛的高起点,引入国内外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领先企业,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第三产业与国际接轨,并做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人才的配备到位。同时,扩大对外交通网络,特别是争取扩充海口直飞国际知名城市的航线,积极导入海内外客流。在整岛品牌方面,以经营大品牌的思路构建整岛品牌国际推广和营销的统一平台,整岛品牌国际推广活动常态化、主题化、活动化,将积极、充满活力的海南岛形象向世界展示。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海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人们的不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环境问题也越发激化;加上各种自然因素,环境迅速瓦解。为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措施的同时,也需要全民做到保护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把环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环境问题解决措施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1地理区位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2013年海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55.3亿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5147美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09.4亿元,是2007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2145.4亿元,是2007年的4.2倍,年均增长35.1%。 2 环境问题的若干特点 2.1 从地理环境看,海南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环境问题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海南省周围拥有较大的海洋空间和大气空间,大气循环主要受到南海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大气污染具有较强的稀释能力。另一方而,海南省是一个孤岛,地形中高周低,河流短促,雨水易冲涌入海,这决定了海南省的水循环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途径,很难通过其他的途径取得补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海南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 2.2 从环境现状看,海南省局部地区己出现了生态失调现象,但全岛的自然环境并未恶化,五十多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滥砍乱伐,海南天然林而积大幅度减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加重,一些河流枯水期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江河含沙量增大,从而导致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2.3从发展趋势看,海南的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环境保护工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2018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2018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42分,每小题3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代号按要求用2B铅笔涂黑 1.(3.00分)(2018?海南)2018的相反数是() A.﹣2018 B.2018 C.﹣D. 2.(3.00分)(2018?海南)计算a2?a3,结果正确的是() A.a5B.a6C.a8D.a9 3.(3.00分)(2018?海南)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中央决定创建海南自贸区(港),引发全球高度关注.据统计,4月份互联网信息中提及“海南”一词的次数约48500000次,数据48500000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485×105B.48.5×106C.4.85×107D.0.485×108 4.(3.00分)(2018?海南)一组数据:1,2,4,2,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1 B.2 C.4 D.5 5.(3.00分)(2018?海南)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为圆的是() A.B.C.D. 6.(3.00分)(2018?海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一象限,点A的坐标是(4,3),把△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则点B1的坐标是() A.(﹣2,3)B.(3,﹣1)C.(﹣3,1)D.(﹣5,2) 7.(3.00分)(2018?海南)将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和60°角的三角板ABC按如

图所示的位置放置,如果∠CDE=40°,那么∠BAF的大小为() A.10°B.15°C.20°D.25° 8.(3.00分)(2018?海南)下列四个不等式组中,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的是() A.B.C.D. 9.(3.00分)(2018?海南)分式方程=0的解是() A.﹣1 B.1 C.±1 D.无解 10.(3.00分)(2018?海南)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n个小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均相同,其中红球有2个,如果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红球的 概率为,那么n的值是() A.6 B.7 C.8 D.9 11.(3.00分)(2018?海南)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P(﹣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 A.二、三象限B.一、三象限C.三、四象限D.二、四象限 12.(3.00分)(2018?海南)如图,在△ABC中,AB=8,AC=6,∠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

2005-2014海南经济发展分析

[键入公司名称] 2005-2014海南经济发 展分析 [键入文档副标题] 2016/9/22 通过对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收入、消费等数据的解读,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以发掘新的市场空间

目录 经济概览 (3) 人口结构 (4) 产业结构的发展 (5) 第二产业的发展 (6) 第三产业的发展 (7) 人均收入 (8) 人均消费 (9) 产值的分配 (10) 总结 (11) 图表1 2005-2014 海南经济概览 (3) 图表2 2005-2014海南人口结构 (4) 图表3 2005-2014海南产业发展 (5) 图表4 2005-2014 海南第二产业发展 (6) 图表5 2005-2014海南第三产业 (7) 图表6 2005-2014 海南人均收入 (8) 图表7 2005-2014 海南人均消费 (9) 图表8 2005-2014 海南产值分配 (10)

经济概览 海南的人口从2005年的828万增加到2014年的90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66%,省市人口排名保持在第28位,海南的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海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89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501亿元,全国总产值占比从0.511%,在省市的总产值排名中,海南位于第28位;海南的人均产值达到3.877万元,在省市排名中从在第18位到第23位波动;人均收入1.775万元,排名在第18位上升到第14位;人均消费1.266万元,排名在第16名到第21名之间波动。 图表 1 2005-2014 海南经济概览

人口结构 图表 2 2005-2014海南人口结构 2014年海南的城镇人口从374万增长到485万,占全国城镇人口的0.64%,在省市排名中位于第28位;海南的农村人口达到从453万下降到417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0.68%,省市排名第25位;海南的城镇人口比例从45.2%增长到53.76%,在省市城镇人口比例的排名为第1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 从人口结构的发展上看,海南的城镇人口增加了近110万,农村人口只减少了36万,说明海南大量的新增人口是外来人口。就海南本地的经济而言,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化的过程还比较缓慢。旅游业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将会带来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2014-03-21 10:12:00 来源:新华网[打印][关闭]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1978年,国务院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会议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从此,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观点。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提出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底 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 1992年初

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理论基础。 中共十四大 1992年10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中国的宪法。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正式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有关的重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 1995年9月,明确了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任务,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经过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海南省沿海城市

海南省沿海城市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端,地处北纬03°20'~20°18',东经107°10'~119°10'。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面与菲律宾、文莱及马来西亚海域为邻,此以琼州海峡中水道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域为界,西邻北部湾与越南海域相连。 海南省包括海南岛本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全省设8市10县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海口市是海南省省府所在地。 海南省全年常夏无冬,雨量充沛,东湿西干,光合潜力高。是我国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橡胶、槟榔、咖啡等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南繁育种理想基地。 全省陆域面积为3.54万平方千米。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主张,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在广阔的所辖海域上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其中海南岛最大,总面积达3.39万平方千米,环岛岸线1618千米,是中国第二大岛,面积仅次于台湾省。其次是大洲岛。全省海岸线长达1811千米(含岛岸线),大小港湾有84处,开辟为港口的已有43处。全省-5米到-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达2330.55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其中,海南岛周边海域-5~-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1319平方千米。海南省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带,海洋生态等特点明显。最为典型的为珊瑚礁生态系、红树林生态系和岛湖生态系。珊瑚礁在海南岛沿岸和南海广阔海域均有分布。全省现有珊瑚礁面积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的98%以上。红树林是海南岛典型的生物海岸。调查发现全省现有红树林面积达4300公顷,以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面积、种类为最大、最多。全省的红树、半红树植物面积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90%。海南省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海洋渔业资源、海盐资源(包括海洋汽油、可燃冰、海流能、温差能、波浪能等)等。2004年,全省总人口818万人。 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现有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保税区等14个开发区,总面积19066公顷。 海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为了充分利用海南省海洋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实施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坚持海洋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在第一产业方面全力实现以捕捞与外远海捕捞相结合的调整。在第二产业中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对破坏资源的砂矿业进行整顿和定量开采,对制盐化工业和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坚持高新技术为支撑点,认真选择具有突破性项目逐步实施。在第三产业中突出滨海旅游业,加强规划布局,增设景点项目内容,相互依托,有力促进以滨海旅游业为主体的海洋经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逐步显示出较强的后劲。 海南省沿海地方 ?海口市:美兰区、龙华区、秀英区 ◆三亚市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海口市 海口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海口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海口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海口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

(管理制度)海南经济特区 土地管理条例 20XX年XX月 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

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 (1994 年6 月24 日海南省第壹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9 年9 月24 日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根据 2006 年3 月30 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0 号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 年3 月30 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 年6 月1 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 年4 月5 日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海南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有土地使用权能够依法出让、划拨、租赁、转让、承包、抵押和继承。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能够依法出让、转让或者承包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也能够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和他人联合举办企业,用于非农业建设。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能够依法抵押、继承。 第三条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对生态公益林地实行特殊保护。 第四条省、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统壹管理和监督工作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土地管理派出机构,实行垂直管理,负责农垦企事业单位使用的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 综合课件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1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评审稿前言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于20XX年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根据当前发展形势的需要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20XX年11月委托我单位编制《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主要内容为对20XX年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本次总体规划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和昌江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大力配合下多次向省、县有关部门作阶段性汇报并在20XX年12月10日昌江县召开的“纲要汇报会”上获得通过。以《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中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总体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以供评审。 在本次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单位得到有关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XX年12月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2 项目名称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委托方甲方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资质证书证号建设部 建城规编第081149号证书等级甲级编制时间年11月——20XX年12月 规划编制工作人员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祥龙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 陈玮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 刘业日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主要工作人员: 卢传晓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工程师肖清华城市规划师杜娜副教授王平城市规划师何锦助理规划师朱明霞助理规划师文芳英助理规划师王萌 助理规划师安志远助理工程师李敏助理工程师陈元灯助理工程师王孝煌 助理工程师昌江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庄运龙副局长邢立峰工作人员云川林诗群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3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目录总则第一部分 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目标第二章县域空间发展规划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县域产业体系规划第五章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第六章县域基础设施体系规划第七章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第八章村庄建设规划第二部分城区总体规划第九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策略第十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第一节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第二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二节对外交通规划第三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第四节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第五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景观规划 第十三章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六节 城市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消防规划第二节 防洪工程规划第三节防震规划第四节人防规划第五节城市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五章城市郊区规划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七章规划实施建议第十八章附则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4 昌江黎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总则第1条 本规划是指导和调控昌江县城乡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自本规划批准实施之日起县域内各乡镇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它非农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区总体规划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xx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 社科1327xx 新xx成立前夕的 1949年7月,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过一个所谓预言。他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段话正是显示出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在1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 66."1元。但是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9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711元。那么,中国在这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一段什么的过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阅读了书本。 从大方面来讲,中国在过去60年中经济发展特征是: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除了“二五”期间出现了负经济增长外,其他时期都取得长期的告诉增长。二是经济增长波动比较大,有波动周期短。我认为这些变化时和经济体制和政策相关的。 首先要讲的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背景是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工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但是同时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 二是基本上完成了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集中发展重工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先进分子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被提为重要议事日程。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一种是苏联的办法,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迎头赶上工业强国。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经过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中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锁定12个重点产业

海南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着力推动12个重点产业 海南建设发展是一盘大棋局,如何落好棋子?找到“棋眼”至关重要。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集智聚力,新常态下的海南“产业发展蓝图”面世。十二大重点产业,关乎海南经济发展全局,关乎国家战略实施大局。 换挡爬坡,产业结构加速优化,抓好经济发展,关键在于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拉伸产业“短腿”。 回眸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经济发展史,悲观的人往往喟叹:经济腹地小,工业化程度低,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犹如横在海南经济发展面前的一道道沟壑。 国发〔2009〕44号文件的发布,犹如春雷乍响,南海之滨顿时春潮涌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海南各项事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这五年来,海南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提升,GDP继2006年超1000亿、2010年超2000亿后,2013年首破3000亿台阶。去年海南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产业振兴蹄疾步稳。 成就的背后,海南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新的增长点不多,“一业独大”的格局未根本改变。在经济进入“换挡爬坡期”,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尤显迫切。 科学布局12大产业,筑牢发展根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今年5月21日,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对适合发挥海南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位的12个产业进行研讨,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使我省产业结构在“十三五”能够真正优化,为海南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打牢根基。 这是省委、省政府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跳出海南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聚焦经济新常态,科学把脉产业发展的非常之举。 6月24-25日,海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等12个产业课题,探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作措施。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强调,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用切实举措有力推动12个产业发展,为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引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