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导论课件

王威海社会学导论历考题集锦

答案总汇 (2006年秋期-2015年秋期) 注:后标数字是考题历年出现次数(大于一次的才有标记),题目排序是时间由近及远的顺序。 书本参照《社会学》第十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事实(5) 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次上的现象,是“个人每时每刻都遵守的,存在于个人之外的集体行为和思维方式之现实”。 2. 形式理性 是关于不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主要可归结为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目的理性。 3. 镜中我(4) 美国的查尔斯·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认识,称为“镜中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实际上都是以他人为“镜子”而影射出来的。 “自我”的意义、自我出现的三个阶段: 1. 意识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感觉阶段) 2. 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定义或解释的阶段) 3. 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自我反映的阶段) 4. 三阶段理论 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神学”阶段,人们把一切事件都归因于生命体和人类相似的力量; 第二是“形而上学”阶段,人类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 第三是“实证”阶段,人类认识各种现象,并找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支配现象的规律。与此相应,人类社会也经历了军事阶段、过渡阶段与工业阶段。

5. 文化模式 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文化模式的主要内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包含着许多文化集丛,社会交往,衣食住行,工作休息,文化娱乐等都包含一些文化集丛。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6. 文化堕距(5) 也称为文化滞后,由社会学家威廉·奥尔本创造这一术语。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结果造成文化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而就非物质文化的变迁而言,一般又总是制度首先变迁或变迁速度较快,其次是风俗、民德的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的变迁。 7. 相对剥夺(3)P649 (网上解释)“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 最早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S.A.Stouffer)提出,其后经R.K.默顿(R.K.Merton)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关于群体行为的理论。它是指当人们将自己的处境与某种标准或某种参照物相比较而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所产生的受剥夺感,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怨恨或不满。简单而言,相对剥夺是一种感觉,这感觉是我们有权享有但并不拥有。 (书本解释P649)相对剥夺是引发内乱和其他形式集合行为的另一个普遍因素。相对剥夺指的是一种人们没有获得他们认为应得之物的情形。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经济保障、政治权利、自我实现,还是社会归属感,社会总是教导人们,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努力,就能达到这些目标。而当人们感到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并不能取得足够的进展时,就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在他们看来,这个制度没能给他们应得的东西。 分类: 期望型相对剥夺:在期望型相对剥夺中,人们的期望在不断增加,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情况有显著的改善。 J状曲线型相对剥夺:人们的期望正伴着他们所认为的真实进步而增加,而当局突然倒转方向并且开始剥夺人们的近期所得。 8. 生命历程理论 个体生命历程视为由多个生命事件组成的序列,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深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前者会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大学《教育社会学》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问题特征不包括: 收藏 A. 变异性 B. 普遍性 C. 潜伏性 D. 单一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学学术委员会。收藏 A. 1990 B. 1989 C. 1992 D. 1991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不属于课堂上“中性力量”学生表现的是: 收藏 A. 张开双眼出神地望别处 B. 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 C. 不在听课,并大声喧哗 D. 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属于地方分权政治结构的国家是: 收藏 A. 日本 B. 中国 C. 美国

朝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是下列哪种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的代表?收藏 A. 生物学解释 B. 控制说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1892年,( )大学第一个创办了社会学系。 收藏 A. 哈佛 B. 耶鲁 C. 芝加哥 D. 剑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班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 A. 班级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B. 班级不具有选择功能 C. 班级具有诊断和矫正的功能 D. 班级具有角色社会化的功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社会体制转型对教育的影响不包括: 收藏 A. 会导致“违规型”的教育失范

会导致“反文化”的教育失范。 C. 能够导致“反教育的”失范行为 D. 不会导致“违法型”的教育失范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192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社会与教育》,标志着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形成。 收藏 A. 鲁迅 B. 毛泽东 C. 胡适 D. 陶孟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属于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的制度的是: 收藏 A. 奴隶制度 B. 社会内部的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制度 C. 考试制度、学习制度 D. 原始公社制度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不符合我国小学课堂语言互动师生角色的是: 收藏 A. 教师是协调者 B. 教师是真正的启动者 C. 学生是主导者 D. 教师是指挥者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 一、学者及其作品、观点 1、国外古、现代社会学家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孔德: 法国学者,创立“社会学”术语,“社会学之父”。他关心的是秩序问题和进步问题。围绕秩序问题他发展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机构和社会稳定。围绕进步问题,他发展出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孔德的独特之处是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出发,强调必须协调一致,恢复道德和宗教信念的一致性。在分析方法论上的贡献是探索了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法。他开创的社会学传统被称之为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章太炎: 1902年他在翻译日文著作《社会学》时直接沿用了日本学者使用的“社会学”一词 程颐: 他的“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日本学者注意到:对这个场景的描述中,程颐不但记录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而且指出人们认识到了彼此之间关系的存在,还制定了规则来规范彼此的交往互动,维护人们之间的关系体系。日本学者严重的“社会”已 经超越了其字面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对人们交往互动、 人与人之间关系体系以及相关规则的多重关注。 吉登斯: 英国社会学家,对喝咖啡简单行为的社会学分析,展示 了社会学想象力的具体运用。 维柯: 孟德斯鸠: 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主要研究对象是政 体和制度,但它对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分析是与对社会结 构的分析联系在一起的。他关注是贸易与政治的联系、 贸易与民风的联系。 斯密 伏尔泰 弗格森 马克思 如果孔德为社会学赋予保守色彩,那么,马克思则给社 会学打上了浓郁的革命烙印。他对孔德老师圣西门崇敬 有加。他的社会学观点主要有:P9。由于他创立了批判 社会学传统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奠基人。 托克维尔: 为社会学缔造了自由的性格。他关心的问题是民主与自 由的问题。其名著《民主在美国》第一卷和《旧制度与 大革命。。 涂尔干: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的集 大成者,是时间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他不仅明确地将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界定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 事实,确定了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方法 论,并将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区分开来,而却通过对社 会分工、自杀、宗教等社会现象的出色研究,为社会学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的实证社会学 传统,他被公认为社会学理论奠基人之一。 韦伯: 开创了经典社会学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传统———理解 社会学。他主张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人的社会行动, 通过“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中包含着的”主观意义“去 认识社会现象。他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理性化问题。其代 表作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 《经济与社会》,由于他创立了理解社会学传统被公认为 社会学理论奠基人。 帕森斯: 美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 系统》、《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他将“社会秩序是如何

徐珂社会学导论考试内容整理及名词解释答案

1 名词解释(6选4=16) (黑色:考过1次。红色:2次。紫色:多次。棕色:0次) 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分析法是韦伯创立并运用的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是是一种分析概念或逻辑工具,是高度抽象出来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类概念。如“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天职观”、“科层制”等等。 对理想类型的分析,主要包括比较不同理想类型的本质特征,分析不同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并根据机构一致性的原则,来解释事物或现象的原因。 社会事实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 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社会先在于个人、外在于个人,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学应该当把社会当作对象来研究。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对个人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唯名论 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对社会发挥主导作用,人们的行动构建着社会,只有了解每一个行动者才是真正了解社会。

初级群体 就是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 次级社会群体 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 实证主义 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对社会的研究;由经验事实验证,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 社会闭合即是社会中占相对优势地位的阶层为保护本阶层的利益而制造的一种与其他阶层的隔离或限制。 文化采借 对外来文化元素和文化集丛的借用,两种文化接触后发生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互相采借对方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普遍现象。 家庭 家庭是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形式。一般而言,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时形成家庭的基本关系。 核心家庭 一般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 这种家庭规模小、人数少,仅1 个核心,即夫妻关系。

社会学导论——徐珂

《社会学导论》 一、Developing a Sociological Outlook (4) 二、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社会学简史社会学简史)) (4) 1.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社会学早期人物)...............................................................4 1.1 奥古斯特.孔德(1798 – 1857)【法】 (4) 1.1.1 实证主义 (4) 1.1.2 研究方法 (4) 1.1.3 研究社会的对象 (4) 1.2 赫伯特.斯宾塞(1820 – 1903)【英】 (4) 1.2.1 社会有机体理论 (4) 1.2.2 社会进化论 (4) 2.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社会学经典人物) (4) 2.1 卡尔.马克思(1818 – 1883)【德】 (4) 2.2 埃米尔.涂尔干(1858 – 1917)【法】 (4) 2.1.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4) 2.1.2 涂尔干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 (5) 2.1.3 社会如何整合:社会团结 (5) 2.3 马克斯.韦伯(1864 – 1920)【德】 (5) 2.2.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个人的社会行动 (5) 2.2.2 理想类型 (6) 2.2.3 理解社会学 (7) 2.4 芝加哥学派 (7) 3.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7) 3.1 结构功能理论 (7) 3.2 冲突理论 (7) 3.3 交换理论 (7) 3.4 符号互动论 (7) 三、Ideas About Society (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什么)【)【社会观社会观社会观】】...................................................................7 1.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1:社会唯名论 (8) 1.1 社会唯名论的含义(社会唯名论的社会观) (8) 1.2 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 (8) 2. 西方经院哲学流派2:社会唯实论 (8) 2.1 社会唯实论的含义(社会唯实论的社会观) (8) 2.2 代表人物:涂尔干 (8) 2.3 其他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帕森斯 (8) 3. 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观 (8) 4. 冲突论的社会观 (9) 5. 交换理论的社会观 (9) 6. 符号互动理论的社会观 (9) 四、Social Change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 (9) 1. 社会变迁的含义 (9) 2. 社会变迁的类型 (9) 3. 社会变迁的原因(影响和推动社会变迁的因素) (9)

社会学概论课件整理

专题一:社会与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概念的来源 古汉语中,社指祭祀土地的地方,“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 会是聚集在一起。 “社会”就是因祭祀土地而聚集在一起。 重点祭祀的日子,称为"社日",这是古代重大的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现在社会的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源于英语中的“Society”。 严复的翻译是“群”(《群学肄言》)。 翻译成“社会”,是从日本译文中直接借用过来的。(二)“社会”的涵义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社会”概念有不同含义。 人类社会 西方社会、城市社会 农耕社会、工业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上流社会、黑社会 社会人、社会青年 广义的“社会”是指“人们各种活动和生活的总和”。 如:社会系统、社会文化、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等。 狭义的“社会”是指与市场、国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人们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社会。 经济领域由市场调节 政治领域由国家(政府)主导 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由公众自我管理 (三)“社会”的功能 整合功能 社会观念、规范、制度将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 调整各种矛盾冲突和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交流功能 社会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交往工具(语言、符号) 提供交往场所(家庭、组织、群体) 交往的规范等 导向功能 有形和无形的社会观念、规范能够 维护正常的秩序; 调整人际关系; 规定思想行动方向。 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个体生命短暂,社会长存,社会传承文明。 人生的“三不朽”。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就是从社会事实出发,研究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 个人如何形成社会 社会总体运行规律 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 (一)社会学的特征 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社会学要求我们以科学、客观的态度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是如此这般地生活,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行动。 对个人成功的解释。 社会学还教我们去了解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确凿无疑和真实的事情,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民族、职业结构等,强调整体把握,多用定量研究。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和《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微观社会 指社会的个体结构,表现为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 细致研究个体生活状况、行为、差异等特征; 多为定性研究。 林耀华:《金翼》; 费孝通:《江村经济》。 刘倩:《南街社会》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从社会关系的层次、水平划分) 个人关系: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互动。如同事、上下级、朋友、买卖、邻里、家庭等。 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社会关系; 其特点为非正式、不稳定、数量多、直接体验等。 群体关系: 在社会群体和组织层面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属中间层次。如社会团体、利益群体、阶级阶层等。 1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经典教材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1.试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主要包括: (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2)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求发生变化,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有着特定的需求,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围绕高龄老人的社会服务业; (3)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 (4)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最终必然导致人口再生产转向静止型甚至是缩减型,带来人口发展不可持续的危机,直接威胁到社会的存在。 2.试析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的局限。 答:(1)邓拉普关于环境功能分析的模型 环境社会学家邓拉普用模型来呈现环境系统对于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功能。指出:环境服务于人类的三种总体功能包括“供应站”、“居住地”和“废物库”。 ①当环境被当成供应站使用时,它是各种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来源。对这些资源的过度使用可以导致短缺和匮乏。 ②当环境作为居住地或栖息地时,它可以提供住所、交通系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东西。对环境这一功能的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过度拥挤、堵塞以及其他物种栖息地的毁

坏。 ③当环境被用为废物库时,它就成了堆放生活垃圾或其他垃圾、废水、工业污染以及其他副产品的地方。当这种废物淤积超过生态系统自身的吸纳能力时,就会导致各种源于有毒废弃物的人类健康问题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扰乱。 ④环境的三种功能彼此竞争空间,常常相互冲突。环境的三种竞争性功能之间的重叠以及由此引发的功能冲突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区域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环境功能冲突已经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了诸如全球变暖之类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表示环境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也对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有着消极的、限制性的影响。 (2)邓拉普模型的局限 邓拉普的模型有助于简明地概括环境的社会功能及其随时间演进而发生的改变。但是,该模型因为忽视了社会行动主体,特别是制约社会行动的价值和权力因素,而受到一些批评。实际上,该模型对于环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形成社会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也有所忽视,需要引起注意。 3.试比较“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不同观点。 答:根据人们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看法,可区分出两种范式的价值观,即“人类例外范式”(HEP)和“新生态范式”(NEP)。 (1)两种范式的观点对比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X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学科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X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X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X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X&P公共社会学:传统社会公共学、有机公共社会学。有机公共社会学直接与工会、社团组织、非政府组织等联系和交流,不受媒体的阻碍。最基本的任务是,保护社会免受商业化和官僚化的侵蚀、加强市民社会内的沟通交流,那么由于私有化、市场以及专制政府的介入,这项任务变得更为艰难。 X社会学的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 X社会的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人是社会关系最基本的要素。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X&T社会的基本要素:一、人口:概念:人口指在特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助餐点总体。以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结合起来的人口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构成社会的中心要素。人口两个属性:自然、社会属性。二、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自然资源3类: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特定: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不均匀性。 三、环境,功能: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启迪作用。 X文化的特征: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创造出来或经过人类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比如石头不是文化,用石头做出来的石器是文化;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是文化;刮风不是文化,利用风力发电是文化,人的大脑不是文化,大脑创造的思想是文化)、习得性(文化不是先天遗传的本能,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么吃是文化)、共享性、积累性、特殊性和共性。 X文化结构:1、文化特质(单独能够发挥功能、作用才是文化特质)。2、文化集丛。3、文化模式。 X&T宗教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的头脑里的歪曲反映。 X文化冲突、文化采借 X&T文化自觉: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X&T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行为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 X&T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X库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论,库利认为自我有三个阶段:1、我们察觉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我们领悟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米德将自我分为2个部分:主我、客我。 否认人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异性,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X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X社会角色的失调:1、角色紧张;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5、角色失败。 X社会互动基本形式:交换构成要素:1、目标;2、付出;3、回报;4、效益。(多) 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合作。 X个人空间理论由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提出,社会存在4种不同的个人空间:1、亲密距离。这个空间是为关系亲密的个人之间接触保留的,这是亲密者之间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2、个人距离,为熟人和朋友保留的,有某种亲密关系,但要有一定的限度。3、社会距离,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比如会晤等一些交际场合;4、公众距离,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 X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象征相互作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2、拟剧论;3、常人方法学:发明人是加芬克尔,是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 X家庭的结构类型:1、核心家庭(工业化社会后),一般指由一堆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传统社会),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以直系亲属为主的多代同堂的家庭,它是核心家庭纵向扩大的结果。3、联合家庭,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4、其他家庭,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 X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1、社会化的功能;2、社会选拔的功能;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4、知识技术创新的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考研资料-社会学概论讲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上个世纪社会学产生的各种条件。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这个“时代实践的要求”,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一)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 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北美的产业革命。 (二)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启蒙学者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建立起所谓“正义的王国”、“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语,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实质。 二、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同任何新学说、新思潮的产生一样,社会学的形成也依赖于已有的思想材料。社会学由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教育社会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孔德 2、哲学方法论、具体方法论 3、评价手段 4、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5、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6、传递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从众行为:因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导致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3、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4、过分社会化:是一种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现象,是一种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 5、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前需要时,不牺牲后代利益,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在研究教育现象时采取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观点,注重把教育现象放在社会大系统中进行分析; (2)综合性:广义的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分析;研究视角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事实; (4)实证性: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教育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2、简述教育制度基本要素; (1)教育规范系统是教育制度的规则要素; (2)教育设备是教育制度的物质要素; (3)象征的标识是教育制度的文化要素。 3、简述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的投入;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3)人口构成的不合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影响; (4)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诸多困难。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一)为什么说教育具有人口控制的功能?试加以分析。 1、教育改变了人的生育观念,为控制人口创造了主观条件。 2、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在客观上要求他们少生育。 3、教育年限的延长客观上要求他们推迟人们的初婚年龄,从而控制了生育率。 (二)试述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主要表现:(7分)

《社会学导论》笔记

徐珂社会学导论 (只考讲过的,不考马克思) 第一章 A brief history of sociology 一.Auguste Comte(奥古斯特·孔德)——社会学的命名人 1. 197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 出版《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 2.主要贡献 A.创造新词“社会学”(sociologie) a.以秩序、进步为原则提出其社会学构想(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 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 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作为他的社会学任务) b.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研究领域 c.实证主义(Positivism)——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 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影响:实证主义对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 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度 娘) B. 人类理性发展三阶段论/人类进化三阶段论(A three-stage history development) a.神学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 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 b. 形而上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 c.实证科学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 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正被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取而代之;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 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性发展三阶段论相对应的社会组织 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 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 —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度娘) C. 现代社会的道德共识 人性宗教 二、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 1820~1903,英国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 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2. A.实证主义 B.结构-功能分析范式(功能主义开山祖师) 通过一个“结构功能”理论,把“结构”、“功能”、“分化”、“整合”等概念结合为一个有较高解释力的分析范式。 社会通过简单的体积增大、群体的结合与再结合,形成为一个整体,从同质向 异质变化,如,从各部分完全相同的简单部落社会,发展为具有结构与功能差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徐珂 社会学导论题库

一、名词解释(5选4,12分)实证主义 有机团结Array超我 克里斯玛型权威 印象管理 理想类型 非正式关系 核心家庭 作为异化的宗教 政党 失范 社会事实 社会唯实论 初级群体 次级社会化 实证主义 社会闭合 失范 镜中的我 扩大家庭 先赋地位 非正式结构 社会唯名论 核心家庭 非正式组织 法理型统治 阶级意识 镜中自我 扩大家庭 先赋地位 法理型统治 自我认同 非正式群体 自致地位 失范 社会化 印象管理 自我认同 非正式组织 失范

自致地位 社会化 印象管理 超我 潜功能 有机团结 霍桑效应 核心国家 克里斯玛型 实证主义 社会角色 法理型统治 社会闭合 实证主义 社会角色 社会闭合 俄狄浦斯情节 法理性权威 失范 解释性理解 二、简答题(4选3,48分) 列举复旦早锻制度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各三条) 简述偏差行为的亚文化理论 简述功能主义中社会分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举例说明道德发展理论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的区别 孔德实证主义观 社会唯名论 Durkheim有机团结 宗教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韦伯的三种合法统治类型 试简单比较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乱伦禁忌的功能主义解释 是比较马克思和韦伯的阶级划分理论 试述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试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试述克尔伯格(L. Kohlberg)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试述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科层制优点和弊端,并谈谈你对现代组织的看法。 简述社会唯名论 简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概念 简述韦伯社会分层的阶级范畴

简述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功能主义的社会视角 韦伯在这会分层中的地位的概念 什么是“麦当劳化”,什么事“反麦当劳化”~~~ 简述社会唯实论 简述实证主义 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简述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 1、简述孔德的知识发展三阶段 2、简释韦伯社会分层理论中的地位范畴,并举例说明 3、列举有机团结的主要特征 4、简述社会唯名论的基本特征及思想渊源 简述孔德(理智?)发展的三个阶段(记不清了) 简释韦伯的社会分层中地位(status)的范畴 列举有机团结的基本特点 简述社会唯名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渊源 简述社会唯实论主要观点及其思想渊源 比较马克思和韦伯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 举例说明戈夫曼对于前台和后台的概念 举例说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的常规水平 简述乱伦禁忌的功能主义解释 简述韦伯关于宗教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社会唯实论 kolhberg道德发展理论第五、六阶段 用...分析占座 功能主义看社会分层,中国现状 简述社会唯实论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项理论 简述韦伯在社会分层中地位(status)的解释 举例说明科尔伯格道德意识发展水平的第五第六阶段 三、论述题(3选2,40分) 1、涂尔干一段话。大概观点是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先在性、客观性和强制性,并且这种强制是通过内部化的方式作用的。请你举例论述一下这个观点。 2、结合帕森斯的模式变项理论,你认为帕森斯关于大学师生关系会有怎样的预言?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3、什么是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elearning讨论制度有什么利弊得失?针对于此,请你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1。阐释Durkheim在《社会学与哲学》中“精神性”和“超精神性”的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