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变异和育种 答案

遗传变异和育种  答案
遗传变异和育种  答案

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填空:

1、孢子

2、缺陷噬菌体

3、-196℃

4、转座子

5、有性、准性

6、紫外线亚硝基胍

7、缺失、添加、易位、倒位

8、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有性杂交、准性杂交

9、遗传物质结构、转录、转译

10、移码

11、高频转导、低频转导

12、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13、嘧啶二聚体

14、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15、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二、选择题BCDC

三、判断题对对错对对对

四、名词解释

1、准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真核微生物体细胞间的一种自发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现象。

2、流产转导: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如果这段外源DNA 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仅表现稳定的转录转译和性状表达,这一现象就称流产转导。

3、野生型与原养型菌株: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在相应的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原养型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4、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容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5、转化子: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

6、温度敏感突变株:是一类典型的条件致死突变株。指突变使某些菌株的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以致会在某特定温度下具有功能,而在另一温度(一般为较高温度)下则无功能。

7、抗性突变株: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因子的抗性变异型。

8、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指F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菌株。

9、质粒:原核生物的质粒指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即cccDNA。

10、细菌的普遍性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细菌的普遍性转导。

11、点突变: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置换的突变。

12、条件致死突变: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称为条件致死突变。13、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4、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称为营养缺陷型。

15、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10-4-10-6)转导子。

16、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17、饰变: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五简答题

1简述:

原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果发生回复突变称原养型后则可生长。

方法: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的式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于上述平板中央。结果:(1)平板上无大量菌液,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2)纸片周围有抑菌圈,外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3)纸片周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

优点:快速(约3天)、准确(符合率>85%)、费用省。

2何谓原生质融合技术?简述其主要的操作及微生物育种的意义。

原生质融合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操作过程:先选择两株适当的有特殊价值,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胞作为亲本菌株置于等渗溶液中,用适当的脱壁酶去除细胞壁,再将形成的原生质体进行离心聚集。加入促融合剂PEG或者接电脉冲等因素促进融合,然后用等渗液稀释,再涂在能促进它再生细胞壁和进行细胞分裂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待形成菌落后,再通过影印平板法,把它接种到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检验它们是否为稳定的融合子,最后再测定其有关生物学性状或生产性能。

意义:在育种上应用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甚多,成绩显著。在这些例子中其重组频率已经达到10-1,而诱变育种一般仅为10-6,此外,除同种的不同菌株或种间能进行融合外,还发展到属间,科间甚至更远源的微生物或者高等生物细胞间的融合,并借此获得生产性状更为优良的新物种,此外,近年来在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还出现用加热或者UV灭活的原生质体做一方甚至两方亲本参与融合,此法大大简化了制备遗传标记亲本的繁琐准备工作。

3微生物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形态突变型,抗原突变型,产量突变型特点:(1)自发性(2)不对应性(3)稀有性(4)独立性(5)可诱变性(6)稳定(7)可逆性

4怎样防止菌种的衰退现象?

1控制传代次数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5

6营养缺陷型的定义,筛选的一般步骤?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上才可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简称为营养缺陷型。

筛选方法:诱变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7结合与转化如何区别?

转化:供体DNA段——注入受体细胞

接合: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8何谓菌种复壮?如何达到菌种复壮?

复壮:恢复原菌株固有形状或在菌种中选择到自发的正变个体

措施:

积极措施: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形状没有消退前,就经常有意识的采取纯种分离合生产形状的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变个体。

消极措施:在菌种已经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经衰退的群体种筛选出少数的没有退化的个体,以达到复壮。

六综述题

1 F+,F-,HFR和F`菌株有什么区别?

F+菌株:指细胞内存在一至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菌毛的菌株。

F-菌株:指细胞中无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的菌株。

Hfr菌株(high freguency recombination strain, 高频重组菌株):由F质粒插入到染色体DNA 后形成的高频重组菌株,这类菌株在F质粒的转移过程中可以把部分甚至全部细菌染色体传递给F-细胞并发生重组。

F’菌株:细胞内存在携带有宿主染色体基因的F质粒的菌株。

2、放线菌产量突变株的筛选方法见P218琼脂块培养法。

3、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选用优良菌株,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人工地创造适合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1)斜面冰箱保藏法:将菌种接在适当的斜面上,待其生长丰满后,可放在4℃冰箱中保藏。此法一般可保藏3个月左右。各类菌种均可用此法进行保藏。

(2)半固体穿刺保藏法:将菌种接入半固体直立柱中,然后进行培养。待长好后,放入4℃冰箱中保藏。此法可保藏半年左右,它适用于细菌、酵母的菌种保藏。

(3)石蜡油封存法:如果将无菌石蜡油加入到上述保藏的菌种中,使菌种与空气隔绝,则保藏效果更佳,一般可保藏三年左右。根据同样的道理,用灭菌的橡皮塞代替原来的棉花塞,效果也是好的。此法适用于各类菌种的保藏。

(4)砂土管保藏法:取过筛(60目)河砂,用10%盐酸浸泡、用水洗净后,烘干。再取瘦土,以4:1量混合,装入小试管、灭菌后,滴入几滴菌种悬液,用接种针搅匀。然后放入干燥器中,抽气干燥,放入低温处保藏。此法一般可保藏1至数年。它适用于产生孢子的微生物的保藏。

(5)冷冻干燥保藏法:将用灭菌牛奶做成的高浓度的菌液装入灭菌的安瓿瓶中,放在低温条件下抽气干燥,使其中的水分因升华作用逸出,而形成完全干燥的菌块,然后将安瓿瓶在真空条件下融封。这种方法因菌体内的水分全部被抽掉,无法进行任何代谢作用,所以保藏期很长。一般可在5年以上。它适用于各大类微生物的保藏。见p244表7-13

4、筛选方法为:首先制备土壤悬液,然后涂布到琼脂平板上,长出菌落后转移到淀粉培养基上培养,根据透明圈的有无和大小来筛选。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是、、和 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Griffith转化因子 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 32 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 35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 5.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 ______也是遗传物质。RNA 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 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 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 8.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Col 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 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修复系统 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 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 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交换重组 13.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而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普遍性局限性 14.基因突变具有7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练(九)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与育种(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九)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云南一模)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下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 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C.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F1全为黑鼠,F2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 D.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42∶42∶8∶8 ,原因是基因分离,未发生基因重组;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F1全为黑鼠,F2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发生了基因重组;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F1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42∶42∶8∶8,不符合1∶1∶1∶1,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该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2.(2019宁夏银川兴庆区二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狂的地区,此地区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是突变产生的所以不表达 B.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 C.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来检测 D.该致病基因为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检测与评估:专题五 变异与进化 第一讲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专题五变异与进化第一讲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3·盐城模拟)相同条件下,植物体内最难以因基因突变而产生新基因的细胞是( ) A. 叶表皮细胞 B. 根尖分生区细胞 C. 茎尖细胞 D. 花药 2. (2013·徐州、宿迁三模)下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②操作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C. 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 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3. (2013·扬泰南连淮三模)右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哺乳动物在产生配子

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B. 该细胞能产生两种基因型不同的成熟配子 C. 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D. 在哺乳动物的卵巢中能观察到该细胞 4. (2013·南京、盐城三模)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生长素处理番茄(2N)花蕾,获得的无子番茄为单倍体,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 B. 八倍体小黑麦由普通小麦(6N)和黑麦(2N)培育而成,利用了体细胞杂交原理 C. 诱变育种提高了变异频率,有利变异比有害变异多,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 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体细胞中培育出了抗虫棉,利用了基因重组原理 5. (2013·扬泰南连淮三模)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C.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D. 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6. (2013·徐州、宿迁三模)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属于同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粒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7. (2013·南京二模)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 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 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5.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点突变。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转换;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被称为颠换。 6.诱变剂导致DNA序列中增添(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7.DNA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被称为转座.凡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称转座因子,包括原核生物中的插入顺序转座子和E.coli的Mu噬菌体. 8.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此现象称为光复活.最早是1949年有A.Kelner在灰色链霉菌中发现. 9.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驱除嘧啶二聚体,随后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链的核甘酸修复方式被称为暗修复.已知整个修复过程涉及4种酶参与,它们是内切核酸酶,外切核酸酶,

第8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练习题试卷部分

第8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练习题试卷部分 一、选择题(20小题) 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B )。 A.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变量实验; B.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C.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平板影印培养实验; D.平板影印培养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2.当根癌土壤杆菌感染植物细胞之后,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细菌DNA是(B)。 A.完整的Ti质粒; B.只是Ti质粒中的T-DNA小片段; C.完整细胞染色体DNA; D.Ti质粒并携带部分细菌染色体DNA。 3.抗阻遏突变株是由于( B)发生突变产生的。 A.调节基因或启动子; B.调节基因或操纵基因; C.调节基因或结构基因; D.启动子或操纵基因。 4.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B)。 A.形态突变株; B.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C.产量突变株; D.抗原突变株。 5.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C )。 A.形态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条件致死突变株; D.产量突变株。 6.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它是(D )。 A.形态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产量突变株; D.抗性突变株。 7.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产量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8.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形态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9.下列有一类突变株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它是(B)。 A.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B.抗原突变株; C.抗性突变株; D.条件致死突变株。 10.下列有一类突变株不属于选择性突变株,即(C )。 A.营养缺陷型; B.抗性突变株; C.抗原突变型; D.温度敏感突变株。 11.产生温度敏感突变株(T S)是由于突变导致了(A )。 A.某些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B.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C.某些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D.DNA分子GC含量发生改变。 12.下列有一种特性不属于基因突变的特点,它是(A )。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学案

考点2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 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除非终止密码出现,否则只改变0或1个氨基酸 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插入位置以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以前的序列,但影响缺失位置以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①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②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基因重组的三种来源 重组类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位基因间的重组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间的重组 人工基因重组(DNA 重组) 发生时间减Ⅰ后期减Ⅰ四分体时期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图像示意 3.易位与交叉互换的比较 比较项目易位交叉互换 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发生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减Ⅰ四分体时期 范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对象非等位基因等位基因 图示

4.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界定 5.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案 育种要求育种方案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 培育“隐性”性状自交或杂交,出现即可 最简捷育种杂交育种 特别提醒培育的新品种不一定是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如培育杂交种即获得杂种优势,或者利用无性繁殖如马铃薯等植物也不需一定培育出纯合子。 题型一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定 1.(2018·全国Ⅰ,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 C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试卷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试卷 一、选择题 1. 用作工业菌种的微生物,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A. 非致病性 B. 利于应用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 C. 容易突变 D. 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 筛选微生物的取样原则,不属于的是() A. 土壤的营养 B. 微生物的生理特点 C. 环境的酸碱性 D. 雨水多 3. 下列不属于改良的目的的是() A. 新的性状 B. 新的品种 C. 高产菌株 4. 突变类型里按变化范围分类正确的是() A. 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B. 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 C. 碱基置换、移码突变 C. 错义突变、无意义突变、移码突变 5. 下列最容易发生烷化反应的位点是() A. 胸腺嘧啶O4 B. 腺嘌呤N7 C. 鸟嘌呤O6 D. 鸟嘌呤N7 6. 烷化剂通过对鸟嘌呤N7 位点的烷化而导致突变中,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甚至个体死亡的是() A. 碱基配对错误 B. DNA 单链内部相邻位置交联 C. 脱嘌呤作用 D. DNA 双链间的交联 7. 突变的生成过程中,不包括() A. 从突变到突变表型 B. DNA 损伤 C. 涂布培养 D. DNA 损伤修复 8. 不属于基因突变的规律的是() A. 独立性 B. 可诱发性 C. 高频率突变性 D. 独立性 9. DNA 损伤修复中的复制前修复不包括() A. SOS 修复系统 B. 错配修复系统 C. 切除修复系统 D. DNA 聚合酶的3'—5'的校正功能 10. 已知DNA 碱基序列为CATCATCAT ,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T () A. 缺失 B. 插入 C. 转化 D. 颠换 二、判断题 1. 细菌的转导需噬菌体作为媒介,不受DNA 酶的影响。() 2. 微生物间进行基因重组的必要条件是细胞间接触。() 3. 转座子可引起插入突变。() 4. 普遍性转导产生的转导子一般都是非溶源菌。() 5. 入噬菌体是能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任何位点的温和噬菌体。() 6. 青霉素常作为诱变剂用于筛选细菌营养缺陷型。() 7. F +细菌或F'细菌与F-细菌接合时,使F +或F'细菌变成F-细菌。() 8. 转座子可自主复制,因此在不同细胞间传递时不需要载体。() 9. 流产转导的特点是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 10. 单线遗传是局限性转导的结果。()

遗传变异和育种 答案

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填空: 1、孢子 2、缺陷噬菌体 3、-196℃ 4、转座子 5、有性、准性 6、紫外线亚硝基胍 7、缺失、添加、易位、倒位 8、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有性杂交、准性杂交 9、遗传物质结构、转录、转译 10、移码 11、高频转导、低频转导 12、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检出缺陷型、鉴定缺陷型 13、嘧啶二聚体 14、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15、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二、选择题BCDC 三、判断题对对错对对对

四、名词解释 1、准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真核微生物体细胞间的一种自发性的原生质体融合现象。 2、流产转导:经转导噬菌体的媒介而获得了供体菌DNA片段的受体菌,如果这段外源DNA 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仅表现稳定的转录转译和性状表达,这一现象就称流产转导。 3、野生型与原养型菌株: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在相应的基本培养基上能生长。原养型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4、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容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5、转化子: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 6、温度敏感突变株:是一类典型的条件致死突变株。指突变使某些菌株的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以致会在某特定温度下具有功能,而在另一温度(一般为较高温度)下则无功能。 7、抗性突变株: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因子的抗性变异型。 8、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指F质粒整合到染色体上的菌株。 9、质粒:原核生物的质粒指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即cccDNA。 10、细菌的普遍性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细菌的普遍性转导。 11、点突变: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置换的突变。 12、条件致死突变: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称为条件致死突变。13、局限性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14、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称为营养缺陷型。 15、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10-4-10-6)转导子。 16、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17、饰变: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五简答题 1简述: 原理: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果发生回复突变称原养型后则可生长。 方法: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的式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过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于上述平板中央。结果:(1)平板上无大量菌液,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2)纸片周围有抑菌圈,外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3)纸片周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 优点:快速(约3天)、准确(符合率>85%)、费用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