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误差与精度评价

第五节 误差与精度评价
第五节 误差与精度评价

第五节误差与精度评价

一、误差及其来源

任何分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差。分析误差的来源和特征既是对分类过程的检验,也是改进分类方法的主要前提。分类误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位置误差,即各类别边界的不准确;另一类是属性误差,即类别识别错误。分类误差的来源很多,遥感成像过程、图像处理过程、分类过程以及地表特征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误差。

遥感成像过程中,遥感平台翻滚、俯仰和偏航等姿态的不稳定会造成图像的几何畸变;传感器本身性能和工作状态也有可能造成几何畸变或辐射畸变;大气中的雾、霾、灰尘等杂质必然造成图像中的辐射误差;地形的起伏会使图像中产生像点位移造成几何畸变;坡度也会影响地表的接受的辐射和反射水平,造成辐射误差。

遥感图像分类前,一般都要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研究区的拼接与裁切等预处理。在这些图像处理过程中,由于模型的不完善或控制点选取不准确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处理后的图像中仍然可能存在残留的几何畸变和辐射畸变。此外,几何校正中像元亮度的重采样所造成的信息丢失是无法避免的,对分类结果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地表各种地物的特征直接影响分类的精度。一般来说,地表景观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而类别复杂、破碎的地表景观则容易产生较大的分类误差。因此,各类别之间的差异性和对比度对分类精度有显著影响。

图像分类过程中,分类方法、各种参数的选择、训练样本的提取,分类时所采用的分类系统与数据资料的匹配程度也会影响分类结果。不论是采用何种算法模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堪称完美,其分类结果中都会出现错分的现象。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分类精度的重要因素。有些分类结果精度不高,不是分类方法的问题,而是直接受制于图像本身的特征。

上述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误差,最终都有可能累积并传递到分类结果中,形成分类误差。因此,分类误差是一种综合误差,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分析发现,分类误差在图像中并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与某些地物类别的分布相关联,从而呈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了解和分析分类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布特征,对分类结果的修订或分类方法的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度评价的方法

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评价是把分类结果与检验数据进行比较以得到分类效果的过程。精度评价中所使用的检验数据可以来自于实地调查数据或参考图像。参考图像包括分类的训练样本、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或其目视解译结果和具有较高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实际工作中,检验数据往往以参考图像为主,实地调查数据为辅。

精度评价最好是比较分类图和参考图像上所有像元之间的一致性,但这种做法往往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因此,精度评价一般都是通过采样的方法来完成的,即从检验数据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通过样本与分类结果的符合程度来确定分类的准确度。

(一)采样方法

这里所说的采样方法是指从检验数据中选择样本的方法。精度评价有多种采样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常用的概率采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采样、分层采样和系统采样等(图8.21)。

1、简单随机采样

简单随机采样是指在分类图上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像元,然后比较这些像元的类别与其对应的检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该方法对样本空间中的所有单元来说,被选中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如果区域内各种地物类别的分布均匀,且面积差异不大,简单随机采样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采样方法。

2、分层采样

分层采样是指分别对每个类别进行随机采样。该方法克服了简单随机采样的不足,保证了在采样空间或类型选取上的均匀性及代表性,使每个类别都能在采样中出现。分层的依据可因精度评价的目标而不同。常用的分层有地理区、自然生态区、行政区域和分类后的类别等。在每层内采样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系统的。

3、系统采样

系统采样是指按照某种确定的间隔或规则进行采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其固有的周期性及其存在的规则间隔性,可能造成以某些样本数采样时,即便方差很小,但均值仍然会偏离真值较大,从而使评价存在较大偏差。

图8.21 几种采样方法示意图

(二)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Sample Size )又称样本数,指样本必须达到的最少数目,是保证样本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基本前提。样本容量可通过统计方法来计算,如百分率样本容量、基于多项式分布的样本容量等。

百分率样本容量的计算方法为

2

2)(E pq Z N =

(8-18)

式中:N 为样本容量;Z 为标准误差的置信水平,一般取2,表示1.96的标准正态误差和95%的双侧置信度;p 是期望百分比精度(这里的精度指的是评价结果的精度,而非图像的分类精度);q =100?p ;E 表示容许误差。根据公式可知,期望精度(p )越低,允许误差(E )越大,则用来估算分类精度所需的检验样本就越少。如期望精度为85%,允许误差为5%,根据公式(8-18)可算出样本容量为203,即至少选取203个样本;当允许误差放宽到10%时,51个样本就可以满足要求。

基于多项式分布的样本容量计算方法为

2

)

(1i

i i b -W BW N =

(8-19)

式中:N 为样本容量;W i 为所有k 个类别中面积比例最接近50%的第i 类的面积比例;b i 为该类的容许误差;B 为自由度为1且服从x 2分布的(b/k )×百分位数,可以从自由度为1的x 2分布表查得; k 是总分类数。

假如一幅图像共分为8个类,类W i 约占总面积的30%且其面积百分比最接近50%,要求置信度为95%,容许误差为5%。可算出样本容量为636,每个类别大约需要80个样本。

如果无法知道任意一个类别所占的面积比例,在公式(8-19)中可假设其中一种类型的面积比例为50%,这样可以计算出一个比已知面积比例的情况下更大的样本容量。在有些情况下,95%的置信度是不现实的,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获得样本容量所规定的样本数。

因此,实际工作中要合理权衡理论上的样本容量与实际能够获取的样本数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类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或各类的复杂程度适当调整样本容量。

(三)混淆矩阵与精度指标

样本是分类精度评价的基本单元。在获取了可靠的样本数据之后,便需要确定精度评价的方法与精度指标。目前最常用的精度评价方法是混淆矩阵法,即通过混淆矩阵计算各种统计量并构建精度评价指标,最终给出分类的精度值。 1、混淆矩阵

混淆矩阵也称误差矩阵,是表示精度评价的一种标准格式。误差矩阵是n 行n 列的矩阵,一般可用表8.2的形式来表示。表中n 代表类别的数量,P 代表样本总数,P ij 是分类数据类型中第i类和参考图像第j 类所占所占的组成成分。

p p n

j ij i ∑=+=

1,为分类所得到的第

i 类的总和; p p n

i ij j ∑=+=

1

,为检验数据中第j 类的总和。

表8.2混淆矩阵的基本形式

表8.3是在沙漠化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中构建的混淆矩阵。矩阵的左边(y 轴)代表的是参考图像上的类别,上部(x 轴)代表的是要评价图像上的类别。精度评价时采用简单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了765个训练样本。以绿洲为例,在参考图像中有123个绿洲像元,其中102个被识别出来,其余21个像元均被错误地分类成其他类型,但参考图像上同时又有9个其他类型的像元被误分成了绿洲。显然,误差矩阵中对角线上列出的是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数量。

表8.3混淆矩阵实例

2、基本的精度指标

根据混淆矩阵可以设计出三种基本的精度评价指标,即总体精度、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这些精度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分类精度,是简便易行并具有统计意义的评价指标。

(1)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 ):表述的是对每一个随机样本,所分类的结果与检验数据类型相一致的概率。表示为

/N

P p n

k kk c ∑==1

(8-20)

(2)用户精度(User’s Accuracy ):指从分类结果中任取一个随机样本,其所具有的类型与地面实际类型相同的条件概率。表示为

+=i ii u p p p i /

(8-21)

(3)制图精度(Producer’s Accuracy ):表示相对于检验数据中的任意一个随机样本,分类图上同一地点的分类结果与其相一致的条件概率。表示为

j jj A p p p j +=/

(8-22)

与上述精度指标相关的还有漏分误差和错分误差。漏分误差是指对于参考图像上的某种类型,被错分为其他不同类型的概率,即实际的某一类地物有多少被错误地分到其他类别。而错分误差是指对于分类图像上的某一类型,它与参考图像类型不同的概率,即图像中被划为某一类地物实际上有多少应该是别的类别。漏分误差与制图精度相对应,可用于判断分类方法的优劣;错分误差与用户精度相对应,从检验数据的角度判断了各类别分类的可靠性.。表8.4为根据上面的实例计算出来的三种精度值。

表8.4 分类精度计算实例

总体精度=(261+192+75+102+9+21)/765=86.27%

(四)Kappa 分析

Kappa 系数是一种对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和误差矩阵进行评价的多元离散方法,该方法摒弃了基于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认为遥感数据是离散的、呈多项式分布的,在统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矩阵中的所有因素,因而更具实用性。其计算方法为

∑∑∑=++==++-=

n

i i i n i n

i i i ii x x N x x x N Kappa 1

21

1

)

()

(- (8-23)

式中:N 为所有样本的总数;n 为矩阵行数,一般等于分类的类数; x ii 指位于第i 行、第i 列的样本数,即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数;x i+和x +i 分别是第i 行、第i 列的总像元数。

将表8.3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8-23),计算出的Kappa 系数为0.81,即

81

.0)

24271591231119078249204264336(-576)

24271591231119078249204264336(21)910275192(2615762≈?+?+?+?+?+??+?+?+?+?+?-+++++?=

Kappa

总体分类精度只考虑了对角线方向上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数,而Kappa 系数则同时考虑了对角线以外的各种漏分和错分像元。因此,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 系数往往并不一致。当Kappa 系数的值大于0.80时,意味着分类数据和检验数据的一致性较高,即分类精度较高;当Kappa 系数的值介于0.40~0.80时,表示精度一般;当Kappa 系数的值小于0.40时意味着分类精度较差。通常在精度评价中,应同时计算以上各种精度指标,以便尽可能得到更多的分类精度信息。

测量误差与精度

5.5.1 测量误差与精度 1. 测量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量的真值是不能准确得到的。实用中,一般是以约定真值或以无系统误差的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值。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之分。 上述定义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即 = - (5-3) 绝对误差可能是正值或负值。被测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绝对误差大小能够反映测量精度。被测尺寸不同时,绝对误差不能反映测量精度。这时,应用相对误差的概念。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被测量真值之比,即 (5-4) 2. 测量的精确度 测量的精确度是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结果。测量的精密度是指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值的分布集中程度,测量的正确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一致的程度。下面用打靶来说明测量的精确度: 把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值看作是同一个人连续发射了若干发子弹,其结果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偏离靶心且不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较大且分散,即测量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都低;也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偏离靶心但比较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较大,但分布的范围小,即测量的正确度低但精密度高;还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虽然接近靶心但分散,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虽然相差不大但不集中,即测量的正确度高但精密度低;最后一种可能是每次的击中点都十分接近靶心且集中,这相当于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相差不大且集中,测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都高,即测量的精确度高。 5.5.2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测量误差的措施 测量误差直接影响测量精度,测量误差对于任何测量过程都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测量误差的来源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是提高测量精度的根本途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如何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 精确度是衡量电子测量仪器性能最重要的指标,通常由读数精度、量程精度两部分组成。本文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讲述误差的产生、计算以及标定方法,正确理解精度指标能够帮助您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 一、测量误差的定义 误差常见的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其被测真值x之差称为近似值x*的绝对误差,简称ε。 计算公式:绝对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2)相对误差:测量所造成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相对误差 =(测量值 - 真实值)/真实值×100%(即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3)测量的绝对误差与仪表的满量程值之比,称为仪表的引用误差,它常以百分数表示。引用误差=(绝对误差的最大值/仪表量程)×100% 引用误差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而引用误差与仪表的量程范围有关,所以在使用同一准确度的仪表时,往往采取压缩量程范围,以减小测量误差 举个例子,使用万用表测得电压1.005V,假定电压真实值为1V,万用表量程10V,精度(引用误差)0.1%F.S,此时万用表测试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分析过程如下: 绝对误差:E = 1.005V - 1V = +0.005V; 相对误差:δ=0.005V/1V×100%=0.5%; 万用表引用误差:10V×0.1%F.S=0.1V; 因为绝对误差0.005V<0.1V,所以10V量程引用误差0.1%F.S的万用表,测量1V相对误差为0.5%,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二、测量误差的产生 绝对误差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确定得到,且绝对误差不可避免,相对误差可以尽量减少。误差组成成分可分为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即:误差=测量结果-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此任意一个误差均可分解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代数和系统误差: 1)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定义: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产生原因:由于测量工具(或测量仪器)本身固有误差、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本身理论的缺陷、实验操作及实验人员本身心理生理条件的制约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特性:是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且误差数值一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优化方法:方法通常可以改变测量工具或测量方法,还可以对测量结果考虑修正值。 2)随机误差。 定义: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同一待测量的大量重复测量的平均结果之差。产生原因:即使在完全消除系统误差这种理想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测量对象,仍会由于各种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而产生测量误差。 特点:是对同一测量对象多次重复测量,测量结果的误差呈现无规则涨落,可能是正偏差,也可能是负偏差,且误差绝对值起伏无规则。但误差的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表现出以下三个

02 第二章 精度指标与误差传播

第二章:精度指标与误差传播 内容及学习要求 本章详细讨论偶然误差分布的规律性,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中误差,相对指标-权及其确定权的实用方法;方差、协因数定义及其传播律等问题。本章内容是是测量平差的理论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学习本章要求深刻理解精度指标的含义,掌握权、协方差、协因数概念,确定权及根据已知协方差、协因数的观测值求其函数的方差、协因数的方法(协因数、协方差传播律)。 §2-1概述 概括本章内容,其主线是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衡量单个随机变量的精度指标-方差→衡量随机向量的精度指标-协方差阵→求观测值向量函数的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精度的相对指标-权。 §2-2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本小节阐述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提出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的结论 任何一个观测值,客观上总是存在一个真正代表其值的量,这一数值就称观测值的真`值。从概率统计的观点看,当观测量仅含偶然误差时,真值就是其数学期望。 某一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i n i i p x X E ∑== 1 )( 或 ?+∞ ∞ -=dx x xf X E )()( 期望的实质是一种理论平均值,可用无穷观测,以概率为权,取加权平均值的概念理解.dx x f )(表示x 出现在小区间dx 的概率。 设对n 个量进行了观测,观测值为。 、、、n L L L ???21其相应的真值分别为。 、、、n L L L ???21令i i i i L L ?-=?, 即真误差。由于假定测量平差所处理的观测值只含偶然误差,所以真误差i ?就是偶然误差。用向量形式表述为: ? ????????????=?n b L L L L 211、?????? ????????=?n n L L L L ..211、?? ?????????????=??n n .211 则有:111???-=?n n n L L 注意:本教程中凡是不加说明,即没有下标说明的向量都是列向量,若表示行向量则加以转置符号表示,如:T T T B A L 、、等。 对单个的偶然误差而言,大小和符号都没有规律,及事先完全不可预知。但从大量测量实践中知道,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就总体而言,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表现为如下几点: 1、 误差绝对值有一定限值 2、 绝对值小的比大的多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个数相等或接近。 教材中分别列举两个实例,以358和421个三角形闭合差的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闭合差是理论值与观测值之差,故是真误差)。注意:统计规律只有当有较多的观测量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为了形象地刻画误差分布情况,以横坐标表示误差的大小,纵坐标采用单位区间频率(出现在某区间内的频率,等于该区间内出现的误差个数i v 除误差总个数n ,而采用单位频率 i i nd V ?为纵坐标值,使曲线(直方图)趋势不因区间间隔不同而变化)。根据统计规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所得一组独立观测值,n 足够大时,误差出现在各个区间的频率总是稳定在某一常数(理论频率)附近,n 越大;稳定程度越高。n 趋于∞,则频率等于概率(理论频率)。令区间长度0→?d ,则长方条顶形成的折线变成光滑曲线,称概率曲线。

实验准确度及精确度评估方法

Introduction This document is designed to help our clients understand the quality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limitations of data reporting.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to this document. The first section will help to determine data usability. The second section will discuss the regulatory and methodology limitations. The final section deals with hold time and preservation requirements. Click on the bookmarks to the left for more information.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s may help you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data report. The Quality Control Section of ESS Laboratory's analytical report is located after the Sample Results. It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ata usability of the samples. The Method Blank is an analyte free matrix, (reagent water, clean sand, sodium sulfate), which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The Method Blank is used to evaluate contamin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The Blank Spike (LCS) is an interference free matrix (same used for the Method Blank) spike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alytes of interest. It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without sample matrix, if the procedure is working within established control limits. Like the Method Blank it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It is routinely performed in duplicate as the BSD (LCS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analytes a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accuracy. Comparison of the BS to the BSD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The Matrix Spike is a separate aliquot of the sample spike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the analytes of interest. It is analyzed to determine, including the matrix interferences, if the procedure is working within established control limits. Like the Blank Spike it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It is routinely performed in duplicate as the MS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analytes a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accuracy in a given matrix. Comparison of the MS to the MSD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in a given matrix. The Duplicate is a separate aliquot of the sample carried through the complete pr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procedure. Comparison of the Sample to the Duplicate will yield a precision measurement in a given matrix. See Blank Spike/Matrix Spike for Blank Spike Duplicate and Matrix Spike Duplicate definitions. The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is a third party standard with known concentrations in matrix similar to the sample. Surrogate Standards are analytes added to a sample at a known concentration in order to determine extraction efficiency. Surrogate Standards are analytes chemically similar to those being extracted. An Internal Standard is an analyte or group of analytes added to a sample at a constant concentration, for calibration and quantitation. The internal standard is an analyte chemically similar to those being evaluated. It is typically added in GC/MS methods to correct analyte concentrations during analysis. The Continuing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is a check standard used to determine if the sample analysis is within control limits.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授课教案 2006~2007第一学期 测绘工程系 2006年9月

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总学时数: 56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内容简介 《测量平差》是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测量平差的任务是利用含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求得观测量及其函数的平差值,并评定其精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误差理论﹑误差分布与精度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及权﹑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线性方程组解算方法﹑误差椭圆﹑平差系统的统计假设检验和近代平差概论等。 ◆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误差理论和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测绘生产打下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考试课。 本课程的内容将在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测量数据处理内容讲授中得到应用,所需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和《测量学》等。 ◆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考虑到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应掌握“必须和够用”的原则,结合测绘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最小二乘理论为基础,误差理论及其应用、平差基本方法与计算方法,以及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为主线。 测量误差理论,以分析解决工程测量中精度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技术问题为着眼点,在掌握适当深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基本理论,并与实践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 平差方法,以条件平差和参数平差的介绍为主,以适应电算平差的参数平差为重点。 计算方法,以介绍适应电子计算机计算的理论、方法为主,建立新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相对照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格式。 平差程序设计及其应用,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和平差数学模型编制简单的平差程序,熟练掌握已有平差程序的使用方法。

预测精度测定与预测评价

第十二章 预测精度测定与预测评价 基本内容 一、预测精度的测定 1、 预测精度的一般含义:是指预测模型拟合的好坏程度,即由预测模型所产生的模拟值与 历史实际值拟合程度的优劣。 如何提高预测精度是预测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过,对预测用户而言,过去的预测精度毫无价值,只有预测未来的精确度才是最重要的。 2、 测定预测精度的方法通常有: ①平均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 平均误差的公式为:n e ME n i i ∑==1 平均绝对误差的公式为:n e MAD n i i ∑==1 ②平均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 平均相对误差的公式为: ∑=-=n i i i i y y y n MPE 1?1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公式为:∑=-=n i i i i y y y n MAPE 1?1 ③预测误差的方差和标准差; 预测误差的方差公式为:2112)?(1∑∑==-==n i i i n i i y y n n e MSE 预测误差的标准差公式为:21 12 )?(1∑∑==-==n i i i n i i y y n n e SDE 3、 未来的可预测性 ① 未来的可预测性是影响预测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现象的可预测性明显低于自然现象的可预测性。在经济预测中,不同的经济现象的可预测性也存在极大的差别。 ② 影响经济现象的可预测性的因素大致归类为:总体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需求弹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等。 4、 影响预测误差大小的因素 经济现象变化模式或关系的存在是进行预测的前提条件,因此,模式或关系的识别错误;模式或关系的不确定性及模式或关系的变化性就成为影响预测误差的主要因素。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标准,探讨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的含义及其估算方法,并对沉降观测结果的精度评定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评定;精度指标 0 引言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观测的目的、该建筑物的允许变形值以及建筑物的结构与基础类型[1]。由于沉降观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因此精度指标的确定及评定是沉降观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精度评定经常被忽视,不少测量工作者甚至不清楚精度指标的含义及精度评定的方法。本文结合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对建筑物的精度指标及评定进行深入探讨,弄清精度指标的概念及精度评定的方法。 1 基本概念 在测量中,由于受到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分为偶尔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所谓精度,就是描述偶然误差分布的参数,精度越高,表示偶然误差的离散度越小,观测成果越可靠,反之亦然。 为了衡量观测精度的高低,利用一些数字反映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这些数字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较常用的精度指标为方差和中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1) (2) 方差和中误差是表征精度的绝对数字指标,权、协因数(权倒数)则是表征精度的相对数字指标。设有观测值,对应的方差为,如选定任一常数,协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3) 则称为的协因数或权倒数,为单位权中误差。对于水准测量,常用每公里观测高差中误差或者每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 2 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指标及评定方法 2.1 精度指标

【CN110057545A】一种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标准评价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75399.4 (22)申请日 2019.05.07 (71)申请人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22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科研楼5009 (72)发明人 孙玉春 段轶豪 赵一姣 陈俊锴  曹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 公司 11358 代理人 吴照幸 (51)Int.Cl. G01M 11/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标准评价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标准评价方法,有步骤:用CAD软件设计带有扫描拼接特征的测量标准件,获得三维数据S1;使用加工精度为5μm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出测量标准件,并用测量精度为1-3μm的三坐标测量机对加工精度进行复检;用待检测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该测量标准件,获得三维数据S 2;在Geomagic2013软件中同时打开三维数据S1、三维数据S2,将两个数据配准,并截取相同区域三维数据;用Geomagic2013软件中的功能模块直接计算S1与S2之间的平均距离、均方根误差数值与多次扫描数据之间的标准差。本发明能标准化定量评价待测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与重复精 度。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CN 110057545 A 2019.07.26 C N 11005754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57545 A 1.一种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标准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以下步骤: 1)用CAD软件设计带有扫描拼接特征的测量标准件,获得三维数据S1; 2)使用加工精度为5μm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出测量标准件,并用测量精度为1-3μm的三坐标测量机对加工精度进行复检; 3)用待检测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该测量标准件,获得三维数据S2;在Geomagic2013软件中同时打开三维数据S1、三维数据S2,将两个数据配准,并截取相同区域三维数据; 4)用Geomagic2013软件中的功能模块直接计算S1与S2之间的平均距离、均方根误差数值与多次扫描数据之间的标准差,能标准化定量评价待测口内三维扫描仪的扫描精度与重复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内三维扫描仪扫描精度的标准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标准件包括底座、圆柱、锥台,锥台固定在圆柱上,圆柱固定在底座上,在每个圆柱周围的底座上表面上,均匀分布着彼此三维形状均不相同的凹雕结构,用于提高扫描时的拼接精度。 2

相机标定和精度评估方法的比较和回顾汇总

摄像机标定方法与精度评估的对比回顾摘要 相机标定对于进一步的度量场景测量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很多有关标定的技术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相继出现。然而,深入探究一种确定的标定方法的细节,并与其它方法进行精度比较仍是不易的。这种困难主要表现在缺少标准化和各种精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上。本文给出一个详细的回顾关于一些最常用的标定技术,文中,这些标定方法都采用相同的标准。此外,文中涉及的方法已经过测试,精确度也经过测定。比较结果和后续的讨论也在文中给出。此外,代码和结果在网上也可以找到。2002模式识别学会,发布由Elsevier science,保留所有权利。 关键词:相机标定镜头畸变参数估计优化相机建模精度评估3D 重建计算机视觉 1、介绍 相机标定是计算机视觉计算的第一步。虽然可以通过使用非标定相机获取一些有关测量场景的信息,但是,当需要度量信息时标定是必须的。精确校准相机的使用使从平面投影图像中测量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距离成为可能。这种功能的一些应用包括: 1、致密重建:每个像点确定一条光射线通过相机对场景的焦点。这种使用 多个视角观察静止场景(来自一个立体系统,或者单个移动相机, 或者一个结构光发射器)允许两条交叉的光线得到度量的3D点位 置。显然,相应的问题被提前解决了。 2、外观检验:一旦被测目标的致密重建被获得,被重建的目标可以与已存 储的目标比较来检测任何制造缺陷如凸起、凹陷或裂纹。一个潜在 应用是外观检验用来质量控制。计算机处理的外观检查允许自动化 和彻底化检查物体,与缓慢的暗含一种数据统计方法的人工检查截 然相反。

3、目标定位:当考虑来自不同对象的各种图像点时,这些对象的相对位置 可以被轻易确定。这个有许多可能的应用,尤其是工业零件装配和 机器人导航中的障碍回避。 4、相机定位:当相机固定在机械臂或者移动机器人上,相机的位置和相角 可以通过计算场景中已知标志的位置获得。如果这些测量值提前存 储,一个短暂的分析可以帮助处理器计算出机器人的轨迹。相机的 信息可以用在机器人控制或者路线规划上。 相机标定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相机建模涉及到使用一系列参数对传感器的物理和视觉行为进行数学逼近。其次,使用直接或迭代的方法估算得到的参数值。在所建模型中有两种参数需要考虑。一方面是本征参数,用来模拟图像传感器的内在结构和光学特征。本质上,本征参数决定光线是如何通过镜头投射在传感器的图像面上的。另一方面的参数是非本征参数。非本征参数测量相机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统的位置和相角,也就是说,提供相对于用户固定的坐标系统而不是相机坐标系统的数据。 相机标定可以按以下几种不同的标准划分。(1)线性和非线性相机标定(区别在于相机畸变的建模上)(2)本征和非本征相机标定。本征标定仅在获得相机物理和光学参数时使用。而非本征标定着眼于测量视场中相机的位置和相角。(3)隐式和显式相机标定。隐式标定是指相机标定过程中并不明确计算相机的物理参数。尽管结果可以用于3D测量或生成图像坐标,但是,由于获得的参数与物理参数不一致,测量结果对于相机建模是无用的。(4)使用已知的3D点或简化的3D点作为标定模式,就那些使用如消失线或其它线性特征等几何特征的方法而言。 这些方法还可以按估算相机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来划分: 1、非线性最优化技术。当镜头的所有缺陷包含在相机模型中时,标定方法变成非线性。在这种情况下,相机参数通常通过与一个确定的最小化约束条件的函数迭代来获得。最小化指使像点和通过迭代的模型预测值最小。这种迭代技术的好处是几乎所有的模型都可以被校正,精度可以通过增加对收敛域的迭代次数。然而,这种技术需要一个最初有一个好的猜测来保证收敛。一些例子在一些经典的摄影测量法和Salvi中有描述。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 预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光学、仪器零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科程为机电类、仪器仪表类及测试计量技术等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本科程的主要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给出了精度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光、机、电等总体精度分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仪器的精度具有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指导仪器总体设计,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科学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章误差和精度的基本概念 误差的定义及表示法,误差来源,分类及精度的含义。 第二章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特性及等精度、不等精度测量中随机误差的估计。 第三章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分类、发现及减小消除方法。 第四章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产生原因,粗大误差判别准则。 第五章函数误差及误差合成 函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计算、误差合成。 第六章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基本概念、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误差结果的表示。 第七章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原理、线性参数最小二乘估计 第八章仪器精度基本概念 仪器参数及特性、影响仪器精度主要因素、仪器精度设计基本原则第九章仪器精度特性 仪器精度评定方法、仪器动态精度、仪器精度设计

第十章精密机构精度 轴系精度、导轨精度、齿轮机构精度 第十一章光学电气测量系统精度 测量仪器光学系统对准精度、测量仪器电器系统精度第十二章仪器总体精度分析 仪器总体精度分析方法、提高仪器精度的方法 教材: 《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毛英泰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主要参考书: 1.《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仪器精度设计》郑文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 撰写人:王金波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7月

误差理论费业泰课后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 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分类精度评价

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评价 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评价 (2009-11-20 14:20:57) 在ENVI中,选择主菜单->Classification->Post Classification->Confusion Matrix->Using Ground Truth ROIs。将分类结果和ROI输入,软件会根据区域自动匹配,如不正确可以手动更改。点击ok后选择报表的表示方法(像素和百分比),就可以得到精度报表。 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确定分类的精度和可靠性。有两种方式用于精度验证:一是混淆矩阵,二是ROC曲线,比较常用的为混淆矩阵,ROC曲线可以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分类精度,比较形象。 对一帧遥感影像进行专题分类后需要进行分类精度的评价,而进行评价精度的因子有混淆矩阵、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错分误差、漏分误差、每一类的制图精度和拥护精度。 1、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 主要用于比较分类结果和地表真实信息,可以把分类结果的精度显示在一个混淆矩阵里面。混淆矩阵是通过将每个地表真实像元的位置和分类与分类图象中的相应位置和分类像比较计算的。混淆矩阵的每一列代表了一个地表真实分类,每一列中的数值等于地表真实像元在分类图象中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数量,有像元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种。 2、总体分类精度(Overall Accuracy): 等于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总和除以总像元数,地表真实图像或地表真实感兴趣区限定了像元的真实分类。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沿着混淆矩阵的对角线分布,它显示出被分类到正确地表真实分类中的像元数。像元总数等于所有地表真实分类中的像元总和。 3、Kappa系数:是另外一种计算分类精度的方法。它是通过把所有地表真实分类中的像元总数(N)乘以混淆矩阵对角线(Xkk)的和,再减去某一类中地表真实像元总数与该类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在物理量的测量中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经常用到,然而又是很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这几个概念中,灵敏度是仅对实验仪器而言的,精确度仅对测量而言,而精密度和准确度既是对仪器、又是对测量而言的。根据这些概念的意义和作用,现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分析和说明。 一、衡量测量仪器的品质 1、仪器的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仪器测量最小被测量的能力。所测的最小值越小,该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灵敏度一般是对天平和电气仪表而言的,对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则无所谓灵敏度。 比如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每格毫克数就越小,即使天平指针从平衡位置转到刻度盘一分度所需的质量就越小。又如多用表表盘上标的数字“20kΩ/V”就是表示灵敏度的,它的物理意义是,在电表两端加1V的电压时,使指针满偏所要求电表的总内阻RV(表头内阻和附加内阻之和)为20kΩ。这个数字越大,灵敏度越高。这是因为U=IgRV,即RV/U=1/Ig,显然当RV/U越大,说明满偏电流Ig 越小,灵敏度便越高。 仪器的灵敏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过高,测量时的稳定性就越差,甚至不易测量,即准确度就差,因此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敏度也不宜要求过高。 2、仪器的准确度 准确度一般是对电气仪表而言的,对其他仪器无所谓准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一般是以准确度等级来表示的,如电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当它指针满偏时出现的最大相对误差的百分比数值。某电表的准确度是2.5级,其意义是指相对误差不超过满偏度的2.5%,即仪器绝对误差=量程×准确度。如量程为0.6A的直流电流表,其最大绝对误差=0.6A×2.5%=0.015A。显然用同一电表的不同量程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最大绝对误差是不相同的,因此使用电表时,就存在一个选择适当量程挡的问题。 3、仪器的精密度 仪器的精密度又简称精度,是指仪器的构造的精细和致密程度,一般指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一般仪器都存在精度问题。如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其精度就是

测量精度指标

学习情境5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项目载体: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形图测绘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项目设计: 1、项目分析:项目来源:根据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的要求,为了提高学院管理的水平,已经测绘了该院综合地形图;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测绘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地区,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地貌已经被建筑物和绿化带所覆盖,植被、建筑物相对比较密集,测区内的图根控制点大多数完好可以利用。 地形图的图式采用国家测绘局统一编制的《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外业观测数据,由于测量观测成果中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测量数据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为了消除这些矛盾获得最终的测量成果,冰瓶定期精度,就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任务分解:根据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任务可以分解为:评定精度的指标、中误差传播定律、盈盈误差传播定律处理测量观测资料、坐标方位角、根据地形图绘制断面图、量算制定区域的面积、根据指定坡度确定最短路线等 3、各环节功能:评定精度的指标是进行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时,进行精度评定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测量成果精度高低的指标和手段;中误差传播定律是分析测量内业计算成果的误差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技能;测量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测量内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测量工作者的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 4、作业方案: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确定衡量精度的指标,运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解决测量工作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运用误差理论对测量过程中获得的高程测量数据、平面控制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获得合格的测量内业成果并进行精度评定。 5、教学组织:本学习情景的教学为14学时,分为3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子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以作业组为单位,以各作业组的外业观测成果数据分

角度测量误差分析与消除

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 一、角度测量的误差 角度测量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人为误差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认真分析这些误差,找出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从而提高观测精度。由于竖直角主要用于三角高程测量和视距测量,在测量竖直角时,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采用测回法消除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测得的竖直角既能满足对高程和水平距离的计算。故而,我们只分析水平角的测量误差。 (一)仪器误差 1.仪器制造加工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如照准部偏心误差、度盘分划误差等。经纬仪照准部旋转中心应与水平度盘中心重合,如果两者不重合,即存在照准部偏心差,在水平角测量中,此项误差影响也可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加以消除。水平度盘分划误差的影响一般较小,当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各测回间变换水平度盘位置的方法进行观测,以减弱这一项误差影响。 2.仪器校正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如望远镜视准轴不严格垂直于横轴、横轴不严格垂直于竖轴所引起的误差,可以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的方法来消除,而竖轴不垂直于水准管轴所引起的误差则不能通过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或其他观测方法来消除,因此,必须认真做好仪器此项检验、校正。 (二)观测误差 1.对中误差 仪器对中不准确,使仪器中心偏离测站中心的位移叫偏心距,偏心距将使所观测的水平角值不是大就是小。经研究已经知道,对中引起的水平角观测误差与偏心距成正比,并与测站到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仪器的对中误差不应超出相应规范规定的范围。 2.整平误差 若仪器未能精确整平或在观测过程中气泡不再居中,竖轴就会偏离铅直位置。整平误差不能用观测方法来消除,此项误差的影响与观测目标时视线竖直角的大小有关,当观测目标与仪器视线大致同高时,影响较小;当观测目标时,视线竖直角较大,则整平误差的影响明显增大,此时,应特别注意认真整平仪器。当发现水准管气泡偏离零点超过一格以上时,应重新整平仪器,重新观测。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测量仪器准确度、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辨析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所采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以及所开展的检定/校准项目的准确度指标,要求填写“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要求填写检定/校准“准确度等级或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校准项目则是填写“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以上几种表述方式,表面看来仅仅在文字上有所区别,而实际,在对不确定度如何表达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误区。例如,JJF1033—2001对计量标准器具、配套设备不确定度的解释是“已知测量仪器或量具的示值误差,并且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时,填写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另JJF1033—2001对所开展的检定及校准项目不确定度的解释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检定或校准被测对象所给出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其中不应包括由被测对象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见JJF1033—2001国家统一宣贯教材《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对仪器的不确定度,在同一规范中,已有不同的理解,在其它规范中的含义也各有区别,还有不少专家提出用不确定度表示测量仪器的特性,根本就是不合适。为了对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指标有统一和清晰的理解,对仪器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和不确定度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准确度等级是用符号表示的准确度档次 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这个问题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BIPM、ISO等7个国际计量组织1993年颁布的《国际基本和通用计量名词术语》(VIM)、ISO等7个国际组织于1993年正式颁布《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已有明确的解释。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也已将JJF1033—1992中对计量标准准确度赋予一个定量计算公式的规定作出修订,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取代。明确测量仪器准确度是定性概念,以和国际接轨以及和上面规范保持一致是十分必要的。由于VIM 和GUM是以多个国际组织的名义联合颁布,国际上各个组织也在逐渐消除这种不规范的表述。对于一些不合适的表达,如“二等活塞压力计的准确度为±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后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 108.66 % 1002.31 1020 100% max max 4-6 -?=??=?= 测得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10 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l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表是否合格? 解: 依题意,该电压表的示值误差为 2V 由此求出该电表的引用相对误差为 2/100=2% 因为 2%<2.5% 所以,该电表合格。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 1=50mm ,L 2=80mm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L 1:50mm 0.008%100%5050 004.501=?-= I L 2:80mm 0.0075%100%80 80 006.802=?-=I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击精度高?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