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梅岭三章(学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梅岭三章(学案)

《梅岭三章》学案

课题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三、课堂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

诗,掌握得很好。)

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四、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

棒的老师!)

五、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越行越远)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一、体系科学,侧重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定义,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变化重新细化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让教师更加明确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尤其是加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技能和策略的训练,相对于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革新。所以,今后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必须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程序性知识教学列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用程序性的过程和步骤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取代传统的陈述性获得知识的方式,更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理解知识内涵,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提示”中,就明确安插了阅读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指导。这些“特有的安排”贯穿在每单元的自读课文“阅读提示”中。可以说,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指导思路,很容易达到自主理解文章的要求。当然,这样也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对于老师来说指导的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难。 (二)知识体系科学,引导重在有序落实

初中语文知识系统,必须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律地、有梯度地来设计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如在阅读教学方面,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快读、精读、浏览等)全部囊括其中,并且科学地分布在各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单元文章体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阅读技巧训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性知识系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技法认知。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方式的比较训练,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自然能有效提升。 (三)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更加明确,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才是有效的课堂。新教材的设计已经很明确地渗透了这种思路。比如在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中,是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理解探究”“积累拓展”构成的,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这样的编写思路明确地体现了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后,学生再经过“自读”课文训练达到由内而外、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能力化、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由传统读写走向思辨、创新读写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2《梅岭三章》学生版(含八套中考模拟试卷)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三.整体感知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梅岭三章学案

北苏镇中七年级语文学案编辑:何翠联高会玲 梅岭三章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教学重点 自学指导: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朗读这三首诗 2.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一、解读第一章: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2、李清照《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精神? 3、提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二、解读第二章。 1、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3、思考: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解读第三章。 1、思考并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

2018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新变化

部编教材解读 一、部编教材分类呈现 (一)名著(8部) 册次名著册次名著 七(上)《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八(下)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七(下)《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九(上) 《泰戈尔诗选》:如何读诗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八(上)《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九(下) 《格列佛游记》:讽刺小说的阅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二)综合性学习(18个)

九(上)人无信不立古诗苑漫步身边的文化遗产 九(下)走上辩论台 君子自强不 息 评选年度班 级之星 (三)文言文(36篇) 册次篇目册次篇目 七(上)《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诸葛亮 狼/蒲松龄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列子》 八(下) 桃花源记/陶渊明 小石潭记/柳宗元 《庄子》故事两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礼记》两则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马说/韩愈 七(下)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卖油翁/欧阳修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河中石兽/纪昀 九(上)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上)三峡/郦道元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与朱元思书/吴均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愚公移山/《列子》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九(下) 鱼我所欲也/《孟子》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曹刿论战/《左传》 出师表/诸葛亮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四)古诗词(73首,其中课外47首) 册次篇目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课外古诗词诵读

统编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和运用(29分) 1.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分)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差.(chāi)使狼藉.(jí)踌躇.(chú)恹恹 ..(yàn)欲睡 B.婆娑.(suō)楠.(nán)木恶劣.(liè)广袤.(mào)无垠 C.濒.(bīn)临俯瞰.(kàn)记载.(zài)长途跋涉.(shè) D. 秀颀.(qí)颓.唐(tuí)倔.强 (j uè) 坦荡如砥.( dǐ)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张皇失措惶恐春寒料俏荒僻 B.鸡零狗碎琐屑亭台轩榭接济 C.衰草连天烦燥消声匿迹伎俩 D.叱咤风云炽热巧妙绝纶取缔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________,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___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_________,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A.沟通乞求骇人听闻 B.勾通祈求耸人听闻 C.勾通乞求耸人听闻 D.沟通祈求骇人听闻 5.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B.泰山奇石闻名于天下,有着许多惟妙惟肖 ....的大自然的杰作。 C.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任丘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B. 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D.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易让人上瘾。 7.古诗文积累,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10分)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册生字词大汇总(最新)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全册生字词大汇总(最新) 七年级上册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瞬间训诫 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 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骚扰小憩茁壮庸碌辜负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肃然起敬嚷穗舱绽凑酿发端终极 迸溅挑逗繁密伫立凝望 笼罩伶仃稀零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夏蚊成雷蝉蜕饥寒离乱缀连远 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 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贪婪堕落点缀 自豪冉冉苦煞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 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慧心嬉戏风韵慷慨

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正色落 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获益匪浅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 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镶响晴温情安适肌肤秀气水藻 贮蓄澄清空灵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 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日转星移 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肥硕乌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 清洌梦寐奇幻骸骨乌有潜行裹藏葱 茏幽雅叹服造物主凝神扰乱 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 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海枯石烂

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 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莴苣毫不犹豫遥遥在望一叶孤舟 憔悴苦心孤诣恍然大悟骇人听闻瑟缩诀别嫌恶虐杀宽恕 各得其所随声附和钦差大臣肃杀沐浴祷告倘若妄弃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踉踉跄跄无端炫耀称职呈报陛下哞哞绵延裹藏 妥当滑稽爵士赏赐缥缈女娲孪生潜行葱茏 七年级下册 确凿菜畦桑葚人迹罕至人声鼎沸来势汹汹 蝉蜕盔甲秕谷荒草萋萋九曲连环回环曲折 收敛脑髓臃肿马革裹尸燕然勒功可歌可泣 攢蟋蟀轻捷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 骊歌木屐讪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死而后已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上 期末专项复习01—积累与运用(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研.究(yán)默契.(qiè)一丝不苟.(gǒu) B.锃.亮(zèng)长髯.(rán)胆怯.(què)抑扬顿挫.(cuò) C.簇.拥(cù)地穴.(xuè)横柯.(kē)飞漱.其间(shù) D.倔.强(jué)秀颀.(qí)辟.邪(bì)恹.恹欲睡(yān)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曦.月(xī)殷.切(yīn)料峭.(qiào)猝.然(cù) B.愠.怒(yùn)遒.劲(qiú)汲.取(xí)始龀.(chèn) C.瞥.见(piē)椽.子(chuán)舷.窗(xuán)畎.亩(quǎn) D.迸.溅(bìng)窠.巢(kē)暴涨.(zhǎng)呜咽.(yè)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平墉崎岖悬泉瀑布藏污纳垢 B.娴熟沸腾眼花潦乱横渡长江 C.隧道纪念按辔徐行别具匠心 D.蹒跚星辰鸢飞戾天旁逸斜出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田畴顶梁柱嘤嘤成韵长途跋涉 B.序幕易拉罐青荣峻茂自出心裁 C.琐屑直钩钩无动于衰杳无消息 D.轩邈密匝匝巧妙绝轮妙手偶得 5.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ào hàn 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zhì__________________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街上行人mójiān jiēzhǒ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络绎不绝,土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5)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6)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zhìy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7)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l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丝变白发。 (8)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qiǎo rán __________________不惊。 (9)diāo xiè__________________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0)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导学案 2013-07-01 16:02:35| 分类:教学案|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导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从用字、遣词、修辞角度赏析诗句。 2、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学习过程: 1、解一个词 2、认一个人 3、讲一个故事 (抓住小序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 4、说一句话 (各用一句话概括三首诗所表现的作者情怀) 5、学一种修辞 (结合诗句理解修辞手法及作用) 6、赏几个点 (诗句的用字、遣词、修辞等) 7、说一句话 (结合三首诗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学案 知识链接: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学习过程: 1、章 2、陈毅 3、 4、 5、 6、 7、 《梅岭三章》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 2、小序中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虑不得脱”的“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诗三首”的“得”的意思是________。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从“”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的精神。 3、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旌旗: 阎罗: 自由花: 烽烟: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的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志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写入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梅岭三章 【教学目标】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3.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题解: 梅岭:即大庾岭,在江西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图片) 投影地图,请你找到“大庾岭” 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陈毅元帅照片(1901-1972)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

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背景: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二、初读整体感知 (多媒体打出诗歌内容) 1.欣赏诗歌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4.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内容,将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共同解决。 小序: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心得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解读 ---以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教学为例 周晓美西舍路中学 关键词:新部编教材初一语文教学体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合,自然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不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做人,并在教学实践中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帮助学生尽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教给学生理解、表达、交换,读、说、写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和理解研究其它学科打好基础。 (二)人文性的特点: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是通过语文学习,正人品、开智慧、有礼义、讲道德,在现在就是通过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最能体现我们的名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学好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当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那你就并不代表你自己,你的素质代表整个中国的国民素质,如果你连母语也讲不好的话,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语文素质的要求 (一)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字词句”的掌握和“读说写”的基本功训练,把学生培养成能迅速而又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理解和处理信息,进而传递自己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并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语文人文性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迎接挑战,具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人文素质和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部编语文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课堂教学与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8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补(jiào) 揩.油(kāi) 臂.膀(bèi) 铁杆.(gān) B.菩萨.(sà) 门框.(kuàng) 派遣.(qián) 挪.动(nuó) C.鞠.躬(jū) 招揽.(lǎn) 沉淀.(diàn) 挣扎.(zhá) D.红晕.(yūn) 炼.钢(liàn) 紧绷.(bēng) 赤裸.(luǒ)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殷红深霄吩咐哺育B.奴隶土壤书斋惶恐 C.霉菌撵走枯槐萎曲D.震悚雪橇告馨遨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读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常教导我要虚心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不耻下问 ....。 B.即使冬天严寒而孤独,我也始终相信,会有不期而遇 ....的温暖和希望。 C.有的国家把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的安全之上,这种安全只是海市蜃楼 ....。 D.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有的人在大庭广众 ....下会比较紧张,说话语无伦次。 4.(龙东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也许我们会在纠结一段时间后幡然醒悟:既然无法回避,我们为何不能把机器人当作朋友呢? ②这些新物种将在地球上与我们共存共生共居,变成一个“人工合成”的新地球公民。③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发展,都会对我们原有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④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物,而且是自然界无法产生的具有智慧的新物种。⑤那时的机器人将是一种拥有自主意识和行为的“机器”。 A.③⑤①②④B.⑤④②③①C.③①⑤④②D.②⑤④①③ 6.名句默写。(5分) (1)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2)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4)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诗句是:, (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7.(广元中考)走进名著。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作者是。(2分)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8.(衡阳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2分) 先人留下的祖训和直接向父母学习。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2分) A.家和万事兴B.天道酬勤C.百善孝为先 选项,理由: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2分) 上联:长辈言传明祖训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首句写“白日斜”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10.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2分) (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①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②开?”盛极必衰,乃盈虚③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李渔《闲情偶寄·桂》) 【注释】①斛: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②次第:依次。③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2分) (1)陶后鲜.有闻( ) (2)乃盈虚一定之理.(.)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

《梅岭三章》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梅岭三章学法指导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准确背诵并默写 学习重点:2、3 学习难点: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 学习小序和第一首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 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 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 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 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 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 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作者介绍: 陈毅,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释题: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三章,三首。《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自行学习小序和第一首。 合作探究:小组内根据课下注释共同翻译小序及第一首诗歌。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句子写在下面。 1、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2、第一首第一句有何作用? 3、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招”“斩”用得好在哪里?

5、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自测: 1、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 2、《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________,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______和______.从___________(原文)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这三首诗是在_______________(原文)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 3、默写小序及第一首诗,并把译文写在下面。 学法指导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期末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褴褛.(lǒu)撬.开(qiào)芦荡.(dàng)觅.食(mì) B.掺.杂(chān)玄.虚(xuán)麻醉.(zuì)墨.守(mò) C.涵.养(hán)箴.育(zhēn)豢.养(quàn)怨怅.(chàng) D.恪.守(kè)恁.地(nèn)拙.病(chū)赃.物(zā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腐烂哀愁自期欺人一代天骄 B.秘诀劫掠持之一恒不可名状 C.灰烬困厄形消骨立鸠占鹊巢 D.祭祀炊烟觥筹交错水落石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举行,中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日俱增 ....。 B.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获得消费者青睐的不二法门 ....。 C.小明每年植树节都要种下一棵树,现在他家附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桑梓 ..。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 ....的下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下面句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每每这时,(A)窗外的风,都会把阳光,搅拌成(B)五彩的微笑。宛若吃粽子时,母亲总会(C)给我们加点糖,这是生活必备的佐料。一如我们脸上,(D)甜甜的阳光。 6.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7.填空。(5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符合时代的发展;语言文字要规范;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 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体现,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根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语言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入。每册书均包括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 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 篇一:12 《梅岭三章》导学案 -及答案 12.《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陈毅的有关知识。2、朗读并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学习作者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学习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学习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爱国诗篇,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自测 1、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划出要点内容。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2、给画线字注音

三、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第一章:追忆往昔,为革命而至死不渝;第二章:勉励战友,继续战斗;第三章: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2、翻译诗前小序。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有何作用?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诗前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小序是是后来补写的。从“虑不得脱”、“旋围解”可看出。 2、赏析第一章回答问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3)你认为本章中哪些词语用的比较精妙? (4)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赏析第二、三章,分别回答下面问题 (1)本章节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 (3)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五、课堂小结 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积累爱国诗文名言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完成本文练习册及下一课导学案中课前预习内容。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2分) A.窗棂.(líng)筵.席(yán)稍逊.(sùn)鸠占鹊.巢(què) B.教诲.(huì) 鲜妍.(yān) 飘逸.(yì) 自吹自擂.(léi) C.嘹.亮(liáo)歧.路(qí) 恪.守(kè) 矫.揉造作(jiǎo) D.恣睢.(suī) 栈.桥(zhàn) 掺.杂(cān) 彬.彬有礼(bīn) 【解析】A项,逊(xùn);B项,妍(yán);D项,掺(c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聒噪煞白无缘无故根深蒂固 B.褴褛阔绰郑重奇事言不及意 C.拮据萧索断章取义持之以恒 D.惘然桑梓歇斯底里富丽堂皇 【解析】郑重其事、言不及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天都黑了,可小明还在孜孜不倦 ....地学习着,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 B.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 ....的。 C.张俊这次在校运动会上的表现特别突出,为我们班立下了丰功伟绩 ....。 D.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 ....。 【解析】“丰功伟绩”意思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这里用来指“我们班”不合适。 4.(深圳中考)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C)(2分)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B项,成分残缺,在“爱心送考”后加上“的活动”;D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的原因”。 5.(巴中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地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 B.⑤②④③① C.②④③⑤① D.⑤③①④② 【解析】通读五个句子,讲述的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⑤是总起句放第一位,排除A、C。①为总结性的句子,点明了怎样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故选B。 6.默写填空。(8分)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5)《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6)《长沙过贾谊宅》中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的句子是: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7.(福州中考)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2分)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5)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7)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1) 一、教学建议 (11) 二、评价建议 (14)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5)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5)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5)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5) (五)具体建议 (15) 三、教材编写建议 (1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8)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9)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3)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3)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3)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