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靶形细胞(target cell):某些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分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这类细胞被称为靶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海洋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又称幼稚细胞,正常成年人的有核红细胞均在于骨髓中,外周血图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到有核红细胞外,若成年人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成年男人: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成人:4.0-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到2周岁11-12*10^9/L。
血红蛋白(hemiglobin):是高等动物体内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包质内还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染色呈现浅蓝或深蓝色的网状细胞而得名。其成熟红细胞稍大。
柏油样便(tarry stool):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s stipp;ing):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多见于铅中毒。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PLT):是计数单位容积(L)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采用镜下目视法。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得。
蛋白尿(proteinuri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成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露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终尿中,这种尿成为蛋白尿。蛋白尿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实验超过150mg/24h。
多尿(polyuria):24h尿量超过2500ml。
少尿(oliguria):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
无尿(anuria):成人尿量低于100Ml/24h。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又称肌红蛋白尿。正常尿液隐血试验为阳性,当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时,可使尿液成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血尿(hematuriaZ):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血尿。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
白陶土样便:见于个汇总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样,内含有黏液片样,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

副霍乱。
糖尿(glycosuria):糖尿定性试验为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
镜下浓尿(microscopic hematuria)尿沉渣镜检白细胞超过5/HP,称为镜下浓尿。
镜下血尿(microscopic pyuria)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时每高倍视野平均3个以上的红细胞则称为镜下血尿。
鲜血便(bloody stool):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以后有鲜血滴落。其他疾患时则有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脓尿(pyuria):又称菌尿。当尿内含有大量脓细胞、炎性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是白色浑浊,称为脓尿或呈云雾状则称菌尿。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白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底限时。
出血时间: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时间.
凝血时间: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类风湿因子: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乳糜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现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若同时混有血液则称乳糜血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