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纺织业

江苏纺织业
江苏纺织业

江苏纺织业:四大战略调整打造六大新优势

生意社5月10日讯“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国率先迈入了万亿产业行列。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纺织服装大省江苏将有哪些举措,实现怎样的目标?近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

2010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1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出口创汇稳步增长,人均创利、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水平全面提高,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集群经济蓬勃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成长起来。这一切使得江苏纺织服装业市场的拓展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更强,具备了从纺织大省迈向纺织强省的基本条件。

谢明表示,“十二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将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全面优化结构,建立两化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时尚文化创意产业。

进行四大战略调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纺织服装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十二五’期间,江苏将重点进行‘四大战略调整’,在下一轮竞争和发展中打造自身新优势。”谢明说。

江苏的四大战略调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指对纺织产业板块、服装产业板块、化纤产业板块以及纺织机械与器材产业板块等四大产业板块的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江苏纺织服装业将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迈进。

技术结构调整着重于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体现江苏的效率优先优势。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将围绕提高效率来进行。以棉纺织行业为例,江苏先进企

业万锭用工目前基本达到了60人以下,到“十二五”末将达到40人以下,顶尖企业则向20人左右迈进,清钢联、细络联乃至粗细络联将得到广泛应用。

谢明说,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是因为不少江苏纺织服装企业过去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组织结构呈现“枣核型”。今后,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的力度,将组织结构向“哑铃型”转变,由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进而打造总部经济新格局。

在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方面,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江发展”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是江苏区域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十二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跨江发展的速度会更快,走出去的力度会更大。

打造六大新优势

“四大战略调整,归结为一点就是要优化结构,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板块有着不同的优化重点。”谢明指出,经过四大结构调整,江苏纺织服装业将打造“六大新优势”,即效率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时尚优势、人才优势与环境优势。

谢明认为,纺织服装业同时具有制造业属性和都市产业属性。针对制造业属性,江苏若想在下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就必须形成效率优势和品质优势。针对都市产业属性,形成品牌优势和时尚优势是江苏纺织服装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江苏纺织服装业明确了“品牌江苏、时尚江苏”的发展方向,以每年一度的江苏国际服装节为平台,努力打造品牌优势和时尚优势。目前,江苏拥有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30多个、江苏省名牌300多个。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上,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为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的7家企业中唯一一家涉足消费品领域的企业,代表着“品牌江苏”取得的丰硕成果。

谢明指出,要实现效率、品质、品牌和时尚优势,人才是关键。打造人才优势是江苏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石;打造环境优势则是江苏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江苏特别是环太湖流域有着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例,保证了江苏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在全省纺织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纺织服装业将向高新技术充分应用的产业、时尚文化创意产业稳步迈进。”谢明对江苏纺织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江苏省纺织行 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英文题目Impact and Soluction analysis of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Adjuestment to Textiles Field in Jiangsu Province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院(系):商学院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江苏省纺企行业的影响和策略分析 摘要 现行加工贸易政策给江苏省纺织加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例举法、图表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查阅大量文献,搜集和整理资料,将纺企现存的问题和新政调整的方向结合分析,江苏省纺企应该做好转型或转移工作。本文特别提出扩大内销,开拓国内市场;鼓励本土纺企“走出去”,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环保投入,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字】加工贸易政策江苏省纺织加工

Abstract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about the existing processing trade policy to the textile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law, charts, analysis, survey, inspection at the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the paper will be spinning r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new political adjustment, collecting and collating information. With the direc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Textile enterprise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ransition or shift work. This paper is on innovation: to expand the domestic, open up domestic markets to encourage local textile enterprises to go out and prompt enterprises bigger and stronger and intensif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undertak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Processing Trade Policy ,Jiangsu Province, Textile Processing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与外贸现状

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及外贸现状 摘要: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进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纺织业行业的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纺织品出口量在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中占据第一的位置。然而,纺织业外贸依旧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那个背景下,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动身,对我国纺织业进展历程进行回忆,就我国纺织业外贸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纺织业外贸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纺织业外贸现状分析问题 一、中国纺织业产业结构 (一)中国纺织业的进展

1.全面建设时期(1950~1979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确实是尽快解决我国宽敞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热纺织原材料,重点进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的纺织进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进展成为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进展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模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专门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其他必要的物资。 2.快速进展时期(1980~2001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纺织产业的进展驶入了一个新的快车道,纺织产业的进展模式开始从内需导向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这一时期的纺织产业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对内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对外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接着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内外并举的进展思路,不仅纺织产业的工业基础有了专门大的提高,同时纺织产业的外贸出口能力也持续增强。 3.全面提升时期(2002年以来) 2002年以后我国正式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的身份参与

我国纺织业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初步结论 (1) I纺织行业信贷背景知识 (2) 一、行业概述 (2) 二、国际行业的进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21) II从纺织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 (32) 一、从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32) 二、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 (54) 三、从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55) 四、从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57) 五、从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58) III从纺织行业财务特点看信贷特点 (65) 一、从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5) 二、从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6) 三、从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7) 四、从行业进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行业潜力)看信贷

特点 (68) 五、从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 (69) 六、从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 (69) 七、从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69) 八、从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 (70) IV从纺织行业绩效看信贷特点 (71) 一、从我国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 (71) 二、从我国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 点 (71) V从纺织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一、从要紧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 (72) 二、从要紧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 (75) 三、从要紧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 (75) VI从纺织行业投融资特点看信贷特点 (77) 一、从我国行业投融资变化状况看信贷特点 (77) 二、从我国行业外资进入状况看信贷特点 (82) 三、从我国行业兼并重组情况看信贷特点 (83) VII从纺织行业3~10年进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 (85)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立足于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反映出江苏纺织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对促进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纺织品出口现状对策 1江苏纺织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 1.1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出口市场构成仍过于单一截止1998年底,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仅2086家;截止2007年底,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已达6328家,增长了2倍。从上述数据来看,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然而,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所面临的出口市场构成过于单一,使企业的发展很容易受到国外订单的约束与牵制。例如,南通市的纺织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苏州的纺织品主要出口地区集中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如果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总体状况、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江苏纺织企业面临严重的风险,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1.2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但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随着江苏纺织品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纺织品主要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增长。例如,纱的产量除了个别年份由于经济环境的原因稍有下降外,其余年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03年纱的产量达到198.7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尤其是在2005年,纱的产量达到305.04万吨,比上年增长41.1%。然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带来纺织产品的成本优势,使得我省纺织产品在技术水平上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1.3纺织企业效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产品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近些年来,我省纺织品效益显著提高,运行质态改善。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业销售收入达到4244.50亿元,同比增长16.96%;实现利润总额131.11亿元,同比增长25.32%。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我省纺织产品要想在技术方面战胜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责任标准的日益完善,社会要求提高职工待遇的呼声不断升高,这也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都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低成本、高出口量”的纺织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 2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应对之策 2.1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从长远来看,我们不能满足于被动地采用国际标准,而应该积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把我国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标准的制定反映到国际技术标准中,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我国的标准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 集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镇组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 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 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

江苏省纺织品公司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经营活动中的对外融资行为,降低融资成本,控制融资风险,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对外融资行为是指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的行为,公司直接融资不在本办法之内。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简称公司)。 第四条公司财务部统一负责对外融资工作。 第五条公司对外融资本着效益优先,降低成本;综合权衡,择优选择;适度负债,防范风险的原则,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出发,以合理、需要、节约为指导,严格控制筹资规模。 第二章对外融资范围及权限 第六条为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公司应积极争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综合授信,并获得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授信额度。综合授信业务目前限于流动资金信贷业务,包括本外币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等各项业务,每项业务权限从下述条款规定。 第七条流动资金贷款:财务部根据业务经营对流动周转资金需求,提出流动资金贷款申请,累计借款余额不超过40,000万元(或等值外币)(含40,000万元),且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含65%)由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累计借款余额超出40,000万元(或等值外币),或资产负债率超过65%,由董事会批

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准。财务部每季度向总经理室汇报流动资金贷款使用情况。 第八条贸易融资:贸易融资包括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票据买断(即福费廷业务)。根据一段时期业务经营需要及综合本外币融资成本比较,由财务部提出申请,报总经理室审核,董事长批准。 第九条票据融资:包括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和票据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开立和贴现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签署意见,送交财务部办理。 第三章借款风险管理 第十条借款合同签订后,公司财务部派专人负责保存管理,逐笔登记,并记录相应借款期限,定期与银行核对借款、还款明细帐目。 第十一条在使用借款所获得资金时,应依据融资时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如确需变更用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总经理审核,董事长批准。 第十二条预计不能到期归还贷款,财务部应及时上报总经理室,并拿出应急方案妥善处理。 第十三条凡违反本办法,不论是否发生损失,公司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经济、行政直至法律责任。 第四章借款信息披露 第十四条由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部门披露借款信息,公司借款信息的披露工作按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近年来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位于全国前三位。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解决社会就业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趋缓,国内外棉差价过大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部分地区的纺织行业运行呈现下滑态势,进出口形势也显得格外严峻。在全球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下,进一步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现状 “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全国首先迈入了万亿产业的行列。2011年,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江苏纺织服装业仍取得了骄人业绩。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500亿元,同比增长了21.3%,而且利润增长的速度高于产值增长的速度,达到了570亿元,增长了23%。尽管国际市场出口严峻,江苏纺织服装业出口仍达425.88亿美元,增长了21.48%,位居全国第三。 2012年1-5月江苏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842.5亿元,同比增长9.3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2.8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695.36亿元,同比增长7.7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3.59个百分点。出口方面,1-5月江苏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52.81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纺织品出口76.09亿美元,下降2.73%;服装出口76.72亿美元,增长0.59%。1-5月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3395.18亿元,同比下降7.37%。 但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江苏纺织业一直致力于通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从数量增长拉动向效益集约发展转型。“企业在想方设法寻找突破口,从内部管理、渠道建设、品牌提升等方面努力提高竞争力。” 如:2012年6月,江苏悦达纺织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代表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果展览会。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参观了悦达纺织集团公司的展位,对悦达纺织两化融合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今年上半年,悦达纺织紧紧咬住各项目标不放松,确保高效优质多产出,降本增效提效益;5月实现产销纱线双超2000吨,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因两化融合取得的高效率功不可没。近年来,豪辉纺织有限公司屡遭国外反倾销、特保政策,同时国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又使得豪辉纺织有限公司面临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等环境。 2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就江苏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进口国的经济,汇率变动,出口退税等情况。就纺织品行业来讲,国家GDP、汇率、出口退税和外商投资情况等等。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就中国纺织品而言,中国市场在越来越失去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的同时,也越来越倾向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及自主品牌的出口—— —当然,这也是一个积极、正确的发展方向,虽然短时间内对很多小型企业打击不小,甚至造成破产—— —而这些也将逐渐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打力量。 2.1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 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6.24左右,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削弱,给我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对纺织品服装而言,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法宝,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价格优势不断削弱,纺织品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纺织品服装出口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最主要优势是价格上的优势。原先这些企业利润空间就十分狭窄,因此承担成本压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削弱了其产品价格优势,再加上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减少,企业利润率下降。 纺织品出口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除了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之外,还应依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工具避险,部分纺织品出口企业由于规模不大、产品结构单一,一些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不一定有用,所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和资金运用情况,选择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以规避汇率风险。 2.2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价格优势丧失 2012年前7个月,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日市场份额比上年分别下降2.1、1.4和2.7个百分点,流失份额主要被周边低成本国家挤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出口企业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 纺织工业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其在中国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一主要因素。江苏纺织服装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与东南亚的3-4倍,周边发展中国家正慢慢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者。江苏纺织品和服装在过去大多凭借价格优势取胜,随着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把过去不合理、扭曲的用工模式逐步调整过来,这其中的代价就是使得纺织服装工业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使得中国在廉价劳动力方面失去竞争优势。近年来纺织用工成本增加幅度在20-30%间,对于纺织企业而言,静态来看,职工工资占主营收入比重会增加1.5个百分点,即由6%提升至7.5%左右。成本增加了,纺织服装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优势就不存在。 2.3产品趋同化、技术含量低,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市场的需求 江苏省纺织品缺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进行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的产品,致使纺织品的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扩张状态。据统计,江苏纺织品出口中用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不足30%,贴牌生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获利微薄,相比拥有知名品牌的进口商、分销商及终端商而言,这个行业内80%的利润都由有他们分享。 多样化的产品策略有益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灵活的调整产品的供应。但如果公司在单一产品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则建议可以在目前这一领域加大研发力度,让后来者永远只能模仿。如果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的话,那还是在产品品种策略方面多下点功夫。现代人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要求很快,企业一定要走在大众的思维前面。 2.4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过去,江苏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来自于配额等贸易壁垒以及成本、档次、品牌的竞争。但是,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风起云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立法层不穷,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实际上,自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绿色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制约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的重大障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制订各种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建立起一道道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服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贸易壁垒”。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有关绿色服装环保要求的法规严明,项目众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健康为前提,通过制订各种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境安全,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服装贸易中新的保护网,对出口的服装产品提出种种近乎苛刻的条件,造成江苏省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频频受阻。 3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应采取的策略 3.1政府方面 政府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度供给和公共产品供给这两个方面的供给来促进纺织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本上属于企业行为,政府不应当直接插手。中国纺织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曾小平1孙洁2 (1.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江苏纺织服装的出口情况,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因素,从政府、企业两方面提出了提升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江苏;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 ○职校论坛○ 787

(年度报告)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报告

2012年纺织行业年度报告 2012年3月27日

目录 绪论纺织行业界定和分类 (3) 第一章纺织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7) 第一节国际纺织行业的发展总体概况 (7) 第二节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概况 (11) 第二章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宏观经济环境 (16) 第二节政策环境 (19) 第三节社会环境 (22) 第四节技术环境 (23) 第三章纺织行业供需分析 (26) 第一节生产总量分析 (26) 第二节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26) 第四章纺织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34) 第一节纺织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4) 第二节纺织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35) 第三节纺织行业成长性 (35) 第四节纺织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6) 第五章:纺织行业分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38) 第一节各区域行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对比 (38) 第二节各区域行业经营水平对比分析 (39)

第三节行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 (40) 第六章重点子行业分析 (42) 第一节子行业排序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42) 第二节子行业经营效益排序及分析 (44) 第三节重点子行业分析 (46) 第七章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52) 第一节社会发展趋势 (52) 第二节政策变化趋势 (53) 第三节竞争发展趋势 (54) 第八章纺织行业风险分析 (60) 第一节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60) 第二节政策风险 (60) 第三节技术风险 (61) 第四节区域风险 (61) 第五节相关行业风险 (61) 第六节产品结构风险 (62) 第七节国别风险 (62)

绪论纺织行业界定和分类 一、行业定义 纺织产品主要包括棉、麻、毛、丝绸及化纤等纺织材料以及相关初级、印染产品的制造、加工和销售。因此,纺织行业的分析和研究也将重点关注这些纺织产品的产业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纺织行业主要是将初级的棉、毛、丝绸等原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手段后形成服装等日用品的原料的工业行业。其中,棉花、毛料和丝绸基本属于天然原料加工,整个行业和化工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是化纤材料纺织行业,特别是人造化纤纺织行业。此外,纺织业中印染加工过程中也要涉及到不少的化学加工手段。 二、纺织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状况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500强企业

序号企业名称序号企业名称 1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51 四川川东麻纺有限公司 2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252 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 3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253 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4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254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 5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55 常熟市群英针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6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256 江苏顺远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7 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7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8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258 爱伊美集团有限公司 9 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59 江阴美纶纱业有限公司 10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260 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鲁泰集团261 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 12 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62 德海(宁夏)实业集团 13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63 安徽省华龙麻业有限公司 14 庄吉集团有限公司264 湖南银阳麻棉集团 15 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265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6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266 东嘉麻棉(常州)有限公司 17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7 浙江湖州威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18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68 姜堰市新型纺织有限公司 19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269 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20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270 常州金松时装有限公司 21 浙江航民股份有限公司271 东营市天信纺织有限公司 22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72 江苏沙印集团有限公司 23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273 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4 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274 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5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275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26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76 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27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77 江苏龙马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28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278 杭州圣山实业有限公司 29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9 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 30 湖南梦洁家纺股份有限公司280 江阴福斯特纺织有限公司 31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81 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82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 33 大连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283 开平奔达纺织有限公司 34 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84 宁波布利杰集团有限公司 35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285 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 36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286 洛兹集团有限公司 37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7 浙江汇丽印染整理有限公司 38 江苏江南高纤股份有限公司288 浙江绍兴新三江印染有限公司 39 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89 淮北维科印染有限公司 40 百隆东方有限公司290 江苏金昉纺织有限公司 41 雅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91 常州三毛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42 泰安康平纳毛纺织集团公司292 浙江三友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43 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293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对于这门课程,在进入贸易的学习前,我们必须先对中国纺织行业有所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究竟如何呢?它的现状与特征又是怎样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消费以投资需求,生产组织方式,要求比较优势,市场竞争格局,资源环境因素等方面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的变化。纺织行业当前正处于深化转型升级,加快强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形势使发展的任务更显得紧迫和艰巨。全行业必须正确的把握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自身所面临的外部形势特征和内在特点。进一步明确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更好的适应新常态要求,谋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新的发展。 新常态简单的说,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此我认为认识和把握纺织经济发 展新常态,可以从整个行业与外部环境形势和自身发展变化的本质联系上去研究 和探讨。从外部形势看,纺织行业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新常态的趋势。 一是内需消费结构升级加快。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纺织服装作 为生活必需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个性化、多元化取代数量扩张,日益 成为新的消费趋势特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衣着产品时尚性、功能性、生态按照 性等方面高品质的要求,成为纺织行业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纺织的内需潜力随 着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机遇,积极加强跨产业链、跨部门合作, 促进市场机遇为现实生产力,也是纺织行业重要发展任务。 二是国际竞争格局调整重构。国际市场长期处于缓慢复苏周期。发达经济体 进入了理性消费常态,市场需求端增长平缓,而且供给端,发达国家重启工业化 进程,加强控制纺织产业链高端,新型经济体深入参与国际产业布局调整。纺织 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加强纺织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国际竞争。我国纺织行业 成本比较优势显著下降,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凸显。需要通过资本输出拉动跨国 研发设计,品牌渠道和原料以及加工基地建设,以及技术、人才、高水平的引进 等方式,深度参与国际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创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稳定国际市 场份额。 三是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改变。我国劳动人口增长进入拐点,大众就业偏好改 变,使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短缺成为常态,用工成本快速提升,比较优势基本 不负存在,天然性的短缺矛盾,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日益凸显。国内棉花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纤维原料供给的素质、品质、价格等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 重要挑战。行业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和技术、支持、管理等非 物质要求投入,才能有效地破解要素制约和成本压力。

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装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江苏省作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重要基地,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江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所带来的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江苏纺织服装业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出口格局。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并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对江苏经济乃至全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江苏纺织服装出口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具体分析了江苏纺织服装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纺织服装出口的因素,并结合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对策来促进江苏纺织服装的出口。 关键词:江苏;纺织服装;出口;现状;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ove Analysis of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in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ies -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exports have been expanding.As an important bas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Jiangsu has a long history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openness brought by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ccession and the continuing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 situation will be more complex.Maint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industry'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under new situations will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ustained,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economy and state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in Jiangsu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pointing out that the problems of 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finally proposes some meaures. Key words:Jiangsu ;Textile and Garment ; Export ; Current Situtation ; Countermove

江苏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

江苏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上) 纺织产业集群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是一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近几年,江苏省形成了羽绒、休闲、家纺、亚麻纺织、衬衫等一批专业特色明显、聚集效应显著的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产业集群正在提升,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着力打响纺织服装整体品牌,迸发出打造区域品牌的力量。 白兔针织板块潜力大 白兔镇是一个千年古镇,地处江苏省句容市东郊,东连镇江,西邻南京。交通十分便捷,沪宁高速公路、122省道穿境而过。近年来,白兔镇大力发展针织产业,经过创业,拓展现已初具了产业规模、产业特色日趋明显,有两大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转快。已形成全镇独一无二的“针织板块”产品主要由帽子、围巾、手套、袜子四件套为主,100%出口到欧美国家。二是发展潜力大。白兔镇针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企业带动加工户的生产模式,这种优势互补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平台。 白兔镇发展针织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着力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提出了发展新目标: 一是向市场要生产力,促进生乡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在市场培育方面白兔镇首先考虑市场的定位,建成一个以批发销售和针织产品相关的专业市场,里面有纤维、纱线,针织品、辅料等大类,除搞好配套设施外,重要的是加强金融、物流等软环境的建设,把它打造成一个区域性的针织品批发、销售和物流的中心和行业信息的汇集地。 二是向人才要发展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走创新自主品牌之路;政府引导企业正确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并建立人才基金,对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即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组织企业参加省服装协会举办的企业领导培训,以求提高。 三是向品牌要竞争力,针织产业已占到全镇工业总产值30%以上,但尚未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对此,在全镇企业中实施品牌战略对有计划开发品牌的企业在资金上进行扶持,企业积极做好创品牌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参加一些展会,这次镇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博览会就是要大力宣传全镇针织产业的优势和品牌发展的愿景。 先锋色织名镇的品牌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通州先锋镇以领先的理念站在历史的潮头,工、农业生产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色织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名气。全镇已有各类个私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 拥有各类织机6000余台,形成年产色织布3亿米的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社会集约化生产水平,从棉纱染色、织造–印花–后整理,配套成龙,带动了当地服装、床上用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 先锋镇财政的90%、工业销售的80%、农民收入的70%来自色织业,色织业对全镇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85%以上。在“全民创业、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引导”三股合力的推动下,以十六里墩村、花园村、双盟村、海洪桥村、秦家埭村为中心的色织板块经济初具规模。

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毕业论文)

摘要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造成世界经济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经济危机所引起的就业压力、流动性不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等, 使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这轮危机中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充分暴露了中国纺织业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幅度较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出口1670亿美元, 比上年下降10.1%。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为中国纺织工业抢占新的制高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低碳经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碳排放指标成为欧美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我国纺织行业必须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中国纺织业现状,问题,策略;转型和升级 I

Abstract In 2007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ausing the world economic downturn, the external market demand weak, the economic crisis caused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lack of liquidity,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fell, so that our textile industry in this round of crisis was faced with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fully exposed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ve long relied on low-cost expansion of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but also to the Chinese textile industry has brought new difficulties. According to customs statistics, China's textile and garment exports in 2008 over the previous year rate down 10.7 percentage points. 2009 China's export 167 billion U.S. dollars, down 10.1%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for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to seize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the new provides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With the climate conference held in Copenhagen,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carbon emissions targets or restrict China's textile exports to Europe and America to become another excus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must restruc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peed up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Post-crisis era; Status of the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problems, strategi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