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

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
农业生态学原理讲解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

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

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

3、互利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负相互作用:1、捕食

2、竞争如稗草与稻对光、水、养分的竞争

3、寄生如寄生于其他植物的菟丝子

4、偏害作用如青霉产生的青霉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6、种群的年龄结构式判定种群动态的重要方面,根据年龄金字塔的形式,可分为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衰退型种群。

7生态对策:生物为适应环境而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也即生物以何种形态和功能特征的适应而在其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后代。

8、生态对策的两种类型:r对策者、k对策者。

两对策者的区别:r对策者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生育时间早,终身仅繁殖一次,但生殖耗能大。对繁殖的高能量分配时它的特征之一。它往往是临时性生境的占据者,适应多变的栖息环境,其对策基本是机会主义的,可以产生种群突然爆发或猛烈消亡。虽竞争力弱,但繁殖率高,平衡受破坏后恢复的时间短,灭绝的危险性小。

K对策者:生活周期长,个体大,死亡率属密度制约密且有规律;种群大小常在K值上下波动,因而种间竞争激烈,常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生殖耗能较少,大部分能量用于逃避死亡和提高竞争能力。遭到激

烈的变动后,恢复的时间长,种群易走向灭绝,如大象、恐龙等。这类生物对稳定生态系统有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

9、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随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物种侵入,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的过程。类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特征:方向性:1、具有共同的方向且不可逆。2、有规律3、可预测4、生物量随着演替而增加。5、顶级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稳定状态。

10、生物多样性: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所生存环境的总称。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1、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答:1、单一化驯化和栽培2、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3、农业环境污染4、农业过

度开发

第三章

1、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分结构、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时间结构(时序排列)、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

3、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4、时间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与特定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资源协调吻合的状况。

5、杜能农业圈理论: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等6哥同心圈层。

6、立体农业:农田立体模式、水体立体模式、庭院立体种养模式、农林立体模式、综合立体模式。

7、食物链加环类型:食物链生产环、食物链增益环、食物链减耗环、产品加工环、食物链复合环

8、城市郊区的作物按杜能原理如何安排?

答: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谷物农作圈、谷草圈、牧业圈、荒芜圈。

1、自由农作圈紧靠城市,地租很高,只有采用高度集约化的耕作方式才能获得较大收益,以蔬菜、鲜花为主并包括其他不易运输、运费昂贵或易于腐烂的农产。

品,如供奶牛食用的新鲜苜蓿、牧草等。

2、林业圈。城市建筑、家具用木材,用量很大,运输距离限制得很短,但木材不易腐烂变质,单位面积收益也较低,所以配置在农作圈意外的第二层。

3、谷物农作圈提供的农产品主要是谷物和畜产品。

4、谷草圈由于距城市较远,运输费很大,农业经营粗放,土地休闲。

5、牧草圈离城市太远,大量土地用来放牧或种植牧草,以牲畜及乳制品供应市场。

6荒芜圈是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第四章

1、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之外,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的能量。

2、按来源可分为自然辅助能和人工辅助能。

3、自然辅助能包括风能、潮汐能、水流能、降雨能、地热能。

4、人工辅助能又分为生物辅助能和工业辅助能。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结构。

6、能量流动的途径:第一条途径:能量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将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体中,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的分解,又将生物体的全部能量归还于非生物环境中。

第二条途径:各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进入腐食食物链中,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纷杂的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CO2/H2O及其他物质。

第三条途径:生物有机体都要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将生物化学潜能转

化为热能散失于环境之中。

7、十分之一定律: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他的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的选择性浪费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

8、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由低到高,其生物量个体、生物量及所含能量呈现出下大上小的塔形分布。

9、生态金字塔可分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10、次级生产:除了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过程。

11、次级生产的主要作用: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改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促进物质循环,增强农业系统的功能性。

12提高次级生产的主要途径:合理利用资源、注意饲料量与饲养量的协调、采用配置饲料结构、控制动物活动。

第五章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和循环。

2、生物地球换血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3、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水循环、气体循环、沉积物循环。

4、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循环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库存量低、流量大,但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保持能力弱,易造成流失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供求易产生不同步

5、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

调节原则1、合理输入2、建立养分再生机制3、强调养分保蓄、供求同步4、充实有机库存5、提高投入效率6、整体优化

调节的具体途径:1、合理安排归还较高的农作物及类型

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

3、农林牧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问题,促进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

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归还率

5、养分区域性富集

6、生物放大作用: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物浓度不断提高,于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物浓度愈高的现象。

7、C循环失衡对农业造成的影响:不利影响1、C失衡会引起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使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雨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增加

2、农业病虫害更加猖獗,农业生产条件变化,生产成本和投入大幅度增加

3、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将出现变动

有利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产生有利影响,如可以使

大米、玉米等喜热高产作物种植地域向北推移,低温冻害将会减轻。

第六章

1、信息流:各种信息在农业系统的组分之间和组分内部的交换和流动。

2、信息流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利用人工光源或暗室控制植物的花期

利用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素进行害虫预测和防治等

农民根据作物的长势和长相判断栽培措施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等

利用气象工程进行天气预报等。

第八章

1、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即系统学、经济学、生态学原理。

2、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的利用现代科学,并与传统的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3、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的异同点?

不同点: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模式。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充分利用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科学及物质投入的重要作用,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生产力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达到有机统一,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易发展。而国外的生态农业则讲究尽量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机械等现代工业支农产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组织生产,突出强调农业生态效益的提高,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同点:强调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1、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技术相结合。

2、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

3、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

4、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5、个体农业的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5、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有:农林牧渔复合生态工程、多层次高效利用复合生态工程、庭院农业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工程、绿色食品农业生态工程、乡村旅游农业生态工程

补充:

1、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群体。

2、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适应所维持

的一种平衡状态。

3、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的位置。

4、简述能量损耗的途径有哪些?

答:不可利用的、未吸收的、吃剩的、F、U、G排泄量、离体量

电路原理图详解

电子电路图原理分析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 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 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开关柜二次控制原理图..

一、二次回路的定义 由二次设备互相连接,构成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二次回路在词典中的解释:在电气系统中由互感器的次级绕组、测量监视仪器、继电器、自动装置等通过控制电缆联成的电路。用以控制、保护、调节、测量和监视一次回路中各参数和各元件的工作状况。用于监视测量表计、控制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所组成电气连接的回路均称为二次回路或称二次接线。 二、二次回路的组成 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监视、控制、测量、调节和保护,所配置的如:测量仪表、继电器、控制和信号元件,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流、电压互感器等,按一定的要求连接在一起所构成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接线或称为二次回路。一次回路的组成由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构成的电路,称为一次接线或称为主接线。 三、二次回路的分类 1、按电源性质分 交流电流回路---由电流互感器(TA)二次侧供电给测量仪表及继电器的电流线圈等所有电流元件的全部回路。 交流电压回路---由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及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经升压变压器转换为220V供电给测量仪表及继电器等所有电压线圈以及信号电源等。

直流回路---使用所变输出经变压、整流后的直流电源。 蓄电池---适用于大、中型变、配电所,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 2、按用途区分 测量回路、继电保护回路、开关控制及信号回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电气闭锁回路、操作电源回路。 操动回路---包括从操动(作)电源到断路器分、合闸线圈之间的所有有关元件,如:熔断器、控制开关、中间继电器的触点和线圈、接线端子等。 信号回路---包括光字牌回路、音响回路(警铃、电笛),是由信号继电器及保护元件到中央信号盘或由操动机构到中央信号盘。 四、二次回路识图 常用的继电保护接线图包括:继电保护的原理接线圈、二次回路原理展开图、施工图(二次回路又称背面接线图、盘面布置图)。 1、看图 A、"先看一次,后看二次"。一次: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电压互感器、变压器等。了解这些设备的功能及常用的保护方式,如变压器一般需要装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过负荷保护等,掌握各种保护的基本原理;再查找一、二次设备的转换、传递元件,一次变化对二次变化的影响等。 B、"看完交流,看直流"。指先看二次接线图的交流回路,以及电气量变化的特点,再由交流量的"因"查找出直流回路的"果"。一般交流回路较简单。

电工基础电路图讲解

电路图基础知识讲解 对一个没有电工基础,或者刚入门的从业者,都比较迷茫,都会有这么一个问题,看到电路图,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边学起,下面简单介绍下一些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了解各个元件的有什么功能,有什么特点。说白了就是要了解各个元件有什么作用。 其次,要了解各个元件间的组合有什么功能。 再者,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电路,比如:基本的电压源与电流源之间的相互转换电路,基本的运算放大电路等等。 然后,就是可以适当的看一点复杂的电路图,慢慢了解各个电路间电流的走向。 以上所说的模拟电路,还有数字电路就是要多了解一些‘门’的运用,比如说:与非门,与或门等等。还有在一些复杂的电路图上会有集成芯片,所以,你还要了解给个芯片引脚的作用是什么,该怎么接,这些可以在网上或书上查到,再有,提到一点就是一些电路中的控制系统,有复杂的控制系统,也有简单的控制系统,我说一个简单的,比如说单片机的,你就要了解这个单片机有多少引脚,各个引脚的功能是什么,这个单片机要一什么铺助电路想连接,这样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想学会电路图就是要你多看,多去了解,多去接触,这样更容易学会。 一、电子电路图的意义 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也可以从容地在纸

上或电脑上进行,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通过调试、改进,直至成功;而现在,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 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板图等 ( 一) 原理图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理图”。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图1 所示的就是一个收音机电路的原理图。 图一 ( 二) 方框图( 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就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也是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这一地区内生物种 类数目和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这一现象称为边际效应. 3、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节 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输入,改变农业生态 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4、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 称生态对策。 5、生态农业: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 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7、成本外摊: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的生态 环境成本,但没有在系统的核算成本中得到反映的现象。 9、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 整体,即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其结构、机能、生产力及其调控和管理的学科 10、群落: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 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1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 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13、生态因子的概念: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14、生态对策的概念: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 为模式,称生态对策。 15、生态效率:在食物链环节上能量的各种转化效率为生态效率。 16、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 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17、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18、捕食:一种生物已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 19、初级生产:自养生物利用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首次把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有机体化学能并储存起来的过程。 20、垂直结构:群落中生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 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2.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 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 4.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5.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并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 的种类或类群称为生态优势种。 6.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 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7.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8.生存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9.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 的一种协调状态。 10.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库。 11.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动状态称为流。 12.生态阈值:系统在不降低和破坏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的最大限 度的外界压力,称为生态阈值。 13.生态农业:生态上能自我维持,投低入,经济上有生命力,有利于长远发展, 并在环境方面,伦理道德方面及美学上能接受的小型农业。 1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转化固定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 关系,是生物成员紧密联系起来的营养序列。 15.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 填空题 1.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生活型是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划分

的,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3.生物群落演替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顶级期。 4.植物种间相似的生态习性、生态幅度、地理分布,对于种间的结合是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 5.生物种群的竞争包括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又包括直接干涉型、资 源利用型。 6.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调控的途径“扩源、强库、截流、减耗”4个方面。 7.种内调节是指种内成员间因为行为、生理和遗传上的差异而产生的一种内源 性调节方式。 8.生态恢复包括重建、改造、修复和再植。 9.生物群落结构包括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10.人类活动可以对人类生态环境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功能。 简答题 1.光照时间对植物的影响:①影响植物的繁殖特性;②决定植物的分布和起源 地;③影响植物的休眠和地下储藏器官的形成。 2.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①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 持相对平衡;②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③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④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3.温度的生态作用:①温度影响动植物的形态;②温度影响动植物的分布;③ 温度影响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 4.生产者的作用:①具有固定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功能;②能把从环境中摄取 的无机物质合成为有机物质;③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5.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①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②内部养分 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③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④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6.农业资源包括的内容:①由太阳辐射、降水、温度等因素构成的气候资源; ②由地貌、地形、土壤等因素构成生物资源;③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地下

农业生态学原理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 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 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

开关电源各模块原理实图讲解

开关电源原理 一、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 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 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 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 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 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 负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 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或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 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三、功率变换电路: 1、MOS管的工作原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 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它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2、常见的原理图: 3、工作原理: R4、C3、R5、R6、C4、D1、D2组成缓冲器,和开关MOS管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一起,能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从R3测得的电流峰值信号参与当前工作周波的占空比控制,因此是当前工作周波的电流限制。当R5上的电压达到1V时,UC3842停止工作,开关管Q1立即关断。 R1和Q1中的结电容C GS、C GD一起组成RC网络,电容的充放电直接影响着开关管的开关速度。R1过小,易引起振荡,电磁干扰也会很大;R1过大,会降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Z1通常将MOS管的GS电压限制在18V以下,从而保护了MOS管。 Q1的栅极受控电压为锯形波,当其占空比越大时,Q1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所储存的能量

农业生态学小结内容

1.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 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 物与非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统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 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环基本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价值流,信息流) 5. 农业生态学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共十条) A.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最重要 的生物种类是经过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有关的生物。 B.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在驯化改良自 然生物成为农业生物的同时,也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控和改造C.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农业劳动过程 包括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大功能基础上,添加了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价值转化功能 D.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 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农业生态系统中需要人为的合理调节与控制才能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E.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比 同一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F. 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这 种“大进大出”现象,表明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远远超过自然生态系统 G.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能量 储存于活的生物体内或邮寄残屑中,可供系统自我维持之用。农业生态系统大量物质能量流向人类 H. 养分循环特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农业生态系统养分供求

二次线路控制图

二次线路控制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二次线路控制图 常规电动机起动、停止需用两个按钮,在多点控制中,则需按钮引线较多。利用一个按钮多点远程控制电动机的起停,则可简化控制线路又节省导线。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起动时.按下按钮AN,继电器1J线圈得电吸合,1J常开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C线圈通电,C吸合并自锁.电动机起动。C的常开辅助触头闭合,常闭辅助肋头断开.这时,继电器2J的线圈因1J的常闭触点已断开而不能通电,所以2J不能吸合。松开按钮AN,因C已自锁,所以交流接触器C仍吸合,电动机继续运转。但这时1J因AN放松而断电释放,其常闭触点复位,为接通2J作好准备。在第二次按下按钮AN,这时继电器1J线圈通路被C常闭触头切断,所以U不会吸合,而2J线圈通电吸合。2J吸合后,其常闭触点断开,切断C线圈电源,C断电释放,电动机停转。 2.接触器控制电机线路 具有自锁功能的电机控制线路,如图所示,当起动电动机时合上电源开关HK,按下起动按钮酗,接触器C线圈获电,C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M运转;松开QA,由于接触器C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控制电路仍保持接通,电动机M继续运转。停止时,按TA接触器C 线圈断电.C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转,同时自保持辅助触点分断。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的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欠压与失压(零压)保护作用。 有很多生产机械因负载过大、操作频繁等原因,使电动机定子绕组中长时间流过较大的电流,有时熔断器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及时熔断,以致引起定子绕组过热,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烧坏电动机。因此,对电动机还必须实行过载保护。本线路具有热继电保护功能,当电动机过载时.主回路热继电器RJ所通过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使RJ 内部发热,其内部双金屑片弯曲,推动RJ常闭触点断开,接触器C的线圈断电释放,电

48V电动车充电高清电路图与原理详解

工作原理 220V 交流电经 LF1 双向滤波.VD1-VD4 整流为脉动直流电压,再经 C3 滤波后形成约 300V 的直流电压,300V 直流电压经过启动电阻 R4 为脉宽调制集成电路 IC1 的 7 脚提供启动电压,IC1 的 7 脚得到启动电压后,(7 脚电压高于 14V 时,集成电路开始工作),6 脚输出 PWM 脉冲,驱动电源开关管(场效应管) VT1 工作在开关状态,流通过 VT1 的 S 极-D 极-R7-接地端.此时开关变压器 T1 的 8-9绕产生感应电压,经 VD6,R2 为 IC1 的 7 脚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4 脚外接振荡阻 R10 和振荡电容 C7 决定 IC1 的振荡频率, IC2(TL431)为精密基准压源,IC4(光耦合器 4N35)配合用来稳定充电压,调整 RP1(510 欧半可调电位器)可以细调充电器的电压,LED1 是电源指示灯.接通电源后该指示灯就会发出红色的光。VT1 开始工作后,变压器的次级 6-5 绕组输出的电压经快速恢复二极管 VD60 整流,C18 滤波得到稳定的电压(约 53V).此电压一路经二极管VD70(该二极管起防止电池的电流倒灌给充电器的作用)给电池充电,另一路经限流电阻 R38,稳压二极管 VZD1,滤波电容 C60,为比较器 IC3(LM358)提供 12V 工作电源,VD12 为 IC3 提供基准压,经 R25,R26,R27 分压后送到 IC3 的 2 脚

和 5 脚。 正常充电时,R33 上端有 0.18-0.2V 的电压,此电压经 R10 加到 IC3 的3 脚,从 1 脚输出高电平。1 脚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分三路输出,第一路驱动 VT2 导通,散热风扇得开始工作,第二路经过电阻 R34 点亮双色二极管 LED2 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第三路输入到 IC3 的 6 脚,此时 7 脚输出低电平,双色发光二极管 LED2 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熄灭,充电器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当电池压升到 44.2V 左右时,充电器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流减小到200MA-300MA 时,R33 上端的电压下降,IC3 的 3 脚电压低于 2 脚,1 脚输出低电平,双色发光二极管 LED2 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熄灭,三极管 VT2 截止,风扇停止运转,同时 IC3 的 7 脚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一路经过电阻 R35 点亮双色发光二极管 LED2 中的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电已经充满,此时并没有真正充满,实际上还得一两小时才能真正充满),另一路经 R52,VD18,R40,RP2 到达 IC2 的 1 脚,使输出电压降低,充电器进入 200MA-300MA 的涓流充电阶段(浮充),改变 RP2 的电阻值可以调整充电器由恒流充电状态转到涓流充电状态的转折流(200-300MA)。 常见故障 这种类型充电器的常见故障有下面几种情况: 1、高压电路故障:该部分路出现问题的主要现象是指示灯不亮。通常还伴有保险丝烧断,此时应检查整流二极管 VD1-VD4 是否击穿,电容 C3 是否炸裂或者鼓包, VT2 是否击穿, R7,R4 是否开路,此时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排除故障,若经常烧 VT1,且 VT1 不烫手,则应重点检查 R1,C4,VD5 等元器件,若VT1 烫手,则重点检查开关变压器次级路中的元器件有无短路或者漏电。若红色指示灯闪烁,则故障多数是由 R2 或者 VD6 开路,变压器 T1 线脚虚焊引起。 2、低压电路故障:低压电路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电流检测电阻 R33 烧断,此时的故障现象是红灯一直亮,绿灯不亮,输出电压低,电瓶始终充不进电,另外,若 RP2 接触不良或者因振动导致阻值变化(充电器注明不可随车携带就是怕 RP2 因振动而改变阻值),就会导致输出电压移。若输出电压偏高,电瓶会过充,严重时会失水-发烫,最终导致充爆,若输出电压偏低,会导致电瓶欠充,缩短其寿命。

农业生态学课件复习笔记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2、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文明与支持这个文明的自然系统之间不协调,以致出现了不能持续发展的关。 3、系统论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贝塔朗菲 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5、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6、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7、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不仅在“ 垂直” 方向研究特定地点上的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而且在“ 水平” 方向研究异质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把特定地点上的同质区域称为景观元素。 8、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 1 )组分上包括生物,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 2 )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性。 ( 3 )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规律 ( 4 )系统的各组分间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各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性。 9、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 农业生态系统是驯化的生态系统,既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也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10、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11、农业生态学的内容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3)农业生态系统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的地域分布特点和规律 4)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各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规律 5)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规律和方法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生态农业建设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 (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构成条件:①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组成:1. 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人类),2.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基本结构:组分结构,时空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基本功能[重点]:1.能量流——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2.物质流。3.信息流。4.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重点]:1. 生物构成方面:(1)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特定环境下经生物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生物群落(2)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2.环境条件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受到人类的调控与改造,以便农业生物能够更加高效地转化出人类所需的各种农副产品3.结构与功能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既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组分又包含了社会经济因素的组分。4. 稳定机制方面自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因生物种类减少,食物链结构变短,自然调节的稳定机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 5. 生产力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 6.开放程度方面两者均是开放性的系统,但农业生 态系统要高于自然生态系统。7.能流特征方面因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输入与输出的开放系统,系统内自我维持的能量很少。8.养分循环方面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养分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9. 服从规律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同时受到自然与社会经济规律即双重规律的支配。10.运行的“目标”方面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生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2)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1.食物链(food chain):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2.食物网(food web):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类型:草牧食物链,腐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 (4)营养级的概念: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亦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各个营养级逐级减少的原因[重点]:①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

继电器控制电路模块及原理讲解

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的CMOS集成块电路 在电子爱好者认识电路知识的的习惯中,总认为CMOS集成块本身不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但实际上,部分CMOS集成块不仅能直接带动继电器工作,而且工作还非常稳定可靠。本实验中所用继电器的型号为JRC5M-DC12V微型密封的继电器(其线圈电阻为750Ω)。现将CD4066 CMOS集成块带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如下: CD4066是一个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块SCR1~SCR4为控制端,用于控制四双向模拟开关的通断。当SCR1接高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导通,+12V→K1→集成块①、②脚→电源负极使K1吸合;反之当SCR1输入低电平时,集成块①、②脚开路,K1失电释放,SCR2~SCR4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状态与SCR1相同。 本电路中,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均反相并联了一只二极管,它是用来保护集成电路本身的,千万不可省去,否则在继电器由吸合状态转为释放时,由于电感的作用线圈上将产生较高的反电动势,极容易导致集成块击穿。并联了二极管后,在继电器由吸合变为释放的瞬间,线圈将通过二极管形成短时间的续流回路,使线圈中的电流不致突变,从而避免了线圈中反电动势的产生,确保了集成块的安全。 低电压下继电器的吸合措施 常常因为电源电压低于继电器的吸合电压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继电器一旦吸合,便可在额定电压的一半左右可靠地工作。因此,可以在开始时给继电器一个启动电压使其吸合,然后再让其在较低的电源电压下工作,如图所示的电路便可实现此目的。 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V1为单结晶体管BT33C,它与R1、R2、R3和C1组成一个张弛式振荡器,SCR为单向可控硅,按下启动按钮AN1后,电路通电,因为SCR无触发电压,所以不导

农业生态学题库

农业生态学题库 一、填空题 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 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 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 因素决定的。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 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等几个重要过程。 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 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 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 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二、选择题 1、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包括:多效应原理、相互联系原理、勿干扰原 理。 2、A型:凸型的存活线,表示种群在接近生理寿命前,死亡率一直很低,直到生命末期死亡率才升高。人类属于或接近这种类型。 B型:对角型的存活曲线。即种群下降的速率从开始到生命后期都是相等的,表明在各个时期的死亡率都是相等的。 C型: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很高,以后的死亡率低而稳定。属于这类型的有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

第一章: 1、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湿地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 2、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3、三“P”危机:Population(人口问题)、Poverty(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Pollution (环境问题) 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 生物环境)(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 5、生态文化: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 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 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6、生态方法论:整体观、层次观、关联观、协同观、动态观。 7、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8、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 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理论基础:生态学原理;方法基础:系统论。 9、系统: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组分(2)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3)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注: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整合特性),不但包括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还增加了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效应(增强、减弱、原来没有)→所以各组分功能 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1+1≠2) 10、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 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 动态平衡整体。(简单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 统)。 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 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 3)时间变化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 11、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 统。(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共同制约) 特点:(1)组分上: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人类——大型消费 者,同时是管理者、调控者;环境组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结构上:系统的组分及其量比关系、空间分布等都受到人类的调控,使农业 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3)外部关系上: 输入:增加了大量的人工输入,如肥料、农药、薄膜、农业机械、人力、信息等 输出:农产品的大量输出,水土流失等 (4)功能上:系统开放程度高,自身稳定性减弱。 (5)调控上:自然调控、农民直接调控与社会经济间接调控。

电气二次接线图和原理图轻松看懂

电气二次接线图和原理图轻松看懂 一次电路图中元器件动作均是由二次控制图来控制动作,对于二次原理图看图步骤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逐步熟悉了解掌握。 二次接线图的内容 二次接线图是由二次设备所组成的低压回路。它包括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回路、断路器控制和信号回路、继电保护回路以及自动装置回路等。二次接线图是由二次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明二次设备互相连接的电气接线图。在实际工作中,二次接线图不但常常遇到,而且数量较多,对它必须充分了解。 二次接线图的分类 二次接线图可分为原理图和安装图两大类,其中原理图分为归总式原理图、展开式原理图,安装图分为屏面布置图、屏后接线图。 (1)原理图 凡表示动作原理的二次接线图统称为原理图。由于元件的表示方法不同,原理图包括:a、归总式原理图,即各元件在图中是用整体形式来表示,如电流继电器的表示图形中,下面是线圈,上面是闭合或断开有关直流回路用的触点。 b、展开式原理图,就是将各元件分解为若干部分,例如:上述电流继电器便分成线圈和触点两部分。它们在图中并不位于一起,而是分散在有关回路中。 (2)安装图 根据安装施工的要求,将二次设备的具体位置和布线方式表示出来的图形称为安装图。 安装图包括屏面布置图和屏后接线图。屏面布置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和相互距离,均要详细注明,便于在屏上进行安装。而屏后接线图系将各元件及回路加上编号,施工时,即按编号进行接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二次接线图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二次接线图中,为了说明各元件的连接状况,每个元件须用具有一定特征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表示出来,以免发生混淆。如电流继电器文字符号为LJ;时间继电器文字符号为SJ;试验

开关电源原理及各功能电路详解

开关电源原理及各功能电路详解 一、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b]::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 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二、 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b]:: 1、AC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深圳市百盛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百盛电子有限公司 ① 防雷电路:当有雷击,产生高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MOV2、MOV3:F1、F2、F3、 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 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 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 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 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 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 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 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 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2、 DC ① 输入滤波电路:C1、L1、C2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 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 C4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 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 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 通。如果C8漏电或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 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三、 功率变换电路[/b]:: 1、 MOS管的工作原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 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它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 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