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新一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已出台,X能否抓住通关一体化、政策叠加等机遇,事关X能否真正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笔者根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X实际,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明确X发展定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区域内各规划的衔接。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制定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握“十三五规划”契机,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上,同与X市接壤的江X、X江两省全面统筹、无缝对接,力争以规划的衔接统一,引领X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依托X合工大和党校,成立长江经济带研究所。加强对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与预测。重点在综合交通、产业分工、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生态环保、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3、依据政策谋划重大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水电站、码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油气管网集疏运工程、物联网信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开发等重大项目布局和重要政策的研究,结合X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挤入国家层面。4、实行非均衡政策支持,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社会管理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试点,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率先融入、优先发展。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实行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挂钩,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要加快水阳江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衔接。1、搞好水阳江港航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的衔接。在X市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综合开发带的带状发展规划中增加“水阳江沿江经济带”。在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中,要充分预留航道、港口、锚地、服务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的用地,力争把水阳江经济带布局规划纳入X市“十三五”总体规划。2、加快“两河两港”建设,打造X航运港口升级版。两河即芜申运河X段

和水阳江庙埠至西埂50公里航道,建成后将长年通航500—1000吨级船舶,成为X通往XX沪经济发达地区水上高速。两港是海棠湾新港和狸桥港。海棠湾港是X市区水路北大门,服务众多工矿企业,是重中之重;狸桥港建设后有利于狸桥腹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狸桥工业园区建设。关键要做到航道区内外衔接成网,港口对外联系开放,注重干支联动,做好与XX沪对接。3、加快造船业发展。近期重点发展造船业及零配件企业,化工企业、建材工业、能源企业,形成集群,并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水运服务业,使水阳江为骨干的航道能真正成为产业资本的虹吸管。

三要延伸通关一体化,实施“无水港”战略,拓展腹地经济。1、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将海港的主要功能及配套服务虚拟化并集成到电子平台。目前,X市海关楼、国检楼开始运营,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设内陆口岸的基础和条件基本具备。通过电子网络,向有水港口经济腹地交通枢纽城市进行延伸,协同海关、银行、商检、保险等部门提前完成货物进出口的相关手续,并借助科技手段保障进出口货物装运安全,实施“无水港”战略。2、加快内陆口岸规划建设,抓紧组织编制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调研报告: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近期,省委党校省领导圈定课题组就XX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转型升级,赴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调研。调研显示,XX四市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格局。马鞍山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芜湖建设全省外贸中心港城;铜陵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安庆拉开框架建设大宜城。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思路。 一、XX四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在XX四市的规划中,大多自我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合作意识与统筹协调。各市的功能定位趋同,存在新一轮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倾向,港口建设和跨江发展各自为战,不顾市场需求,不考虑资金能力,片面追求港口多、规模大,争抢加快发展的土地、岸线、人口、产业等资源。

2、两大集中区建设缺乏要素支撑。江北集中区有芜湖支撑建设稍好一些,江南集中区放在池州则没有这个支撑能力,大企业入驻不理想,真正投产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缓慢。除体制机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和人口转移。 3、跨江发展缺乏配套措施。跨江发展中,马鞍山遇到的问题是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江成本高以及江西片区对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有限;芜湖遇到的问题是在争取江北打造国家级新区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铜陵遇到的问题是区划调整不到位,发展空间和人口有限;安庆遇到的问题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4、联动发展缺乏保障机制。“芜马同城化”和“铜池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具体措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处于停顿状态。“芜马同城化”曾有个框架协议,但未实施到位。“铜池一体化”原来牌子挂在市发改委,现在也没了。XX城市与皖北城市共建产业园区也存在着类似实施不到位问题。 5.跨区合作缺乏深入研究。目前,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已开展了战略合作,安庆正在谋划与中部四省交汇处的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联动发展,铜陵正在申请加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

打造xx经济带亟需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xx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又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去年这样,前年也这样,连续三年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可能明年、后年还会这样,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传统的、前期的经济动力在减弱,新的增长动力还未确立。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在我看来,无论是稳增长,不是调结构,都要把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放在重要位置,打造长江经济带意义也在这里,下面我想就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打造xx经济带是新发展阶段的大战略 什么是大战略呢?大战略就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战略,可以是大的战略思路,也可能是一个战略体系中的关键部分。打造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项大战略。就一个国家来讲,每进入到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发展重点,为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把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把轻纺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承接次发达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造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使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我国的人均GDP在30年内由低收入向中低收入、再向高收入迈上了两个台阶,现在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并逐步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水平转换,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阶段,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逐步减弱,而产业升级缓慢导致新优势(资本、知识密集型优势)还未形成,由于中国发展在区域间的回漩余地大,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三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提供重要动力。长江经济带可当此任。甚至我认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可以与当年的沿海优先战略相当。 首先,长江经济带具有与沿海经济带一样的区域规模效应。长江经济带9省市人口规模超过5亿人,占全国40%,与整个沿海地区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两者具有很大的交集,即长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沿海与沿江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将发挥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无疑是产业还是城镇化,都是沿海、沿江条件最好,沿海沿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一区域优势的体现就是市场集聚效应和交通成本优势。在我国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打造长江经济带六大建议

2014-09-04 08:57 收藏分享到: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及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协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坚持”: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发展的内在活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及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科学论证,统筹制定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分工布局和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和“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和“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终形成区域统筹、产业互补。 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负责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项目论证等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集成优化长江流域产业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产业分工互补、差异发展。要在省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衔接配套的产业布局和层次有序的产业链条,联手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布局匹配、衔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中部崛起”战略后,湖北、武汉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临空港开发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融合之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平台功能丰富多元,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必须牢牢把握此次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实现嵌入式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引领临空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并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间位置,是《指导意见》确定的三大航运中心之一和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中心城市,东联沿海、西接内陆,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可率先接受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长期实行的优先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内需型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性调整也包含着区域经济发展从过去偏重沿海转变为沿海内陆协调发展的调整,增大了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九州通衢”

的武汉,具有明显的国内市场接近性优势,必然成为扩大内需主战场之一。 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带来的机遇。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之一,中部唯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命的武汉,再次成为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创新改革试验区意味着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先落地,部分法律法规可以暂时调整,支持和允许试错、容错和纠错,这些政策和发展环境上的利好,无疑将利于武汉进一步打造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服务平台。 4.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了中部地区建设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其中第一条就是“沿长江经济带”,湖北占据中部“沿长江经济带”干线通航里程的72.6%,而以武汉为首的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战略的龙头,可以说是湖北建成支点的“支点之点”,必将成为“两横两纵”经济带开发的重中之重。 5.“两带”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湖北省提出,要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下,推进“两圈两带”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配套衔接和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两带深度融合、两带共赢发展。根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3.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4.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发挥水运和铁路的节能环保优势,实现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打造长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收稿日期:2019-05-07作者简介:武 菲,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中国水利史。E-mail :975609775@https://www.360docs.net/doc/f814685141.html, 文章编号:1001-4179(2019)S1-0006-03 长江经济带横穿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辐射连接中国的南北方,以21%左右的国土面积,承载着接近全国40%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虽然政界、学术界、商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沿江经济走廊的发展,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最终由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却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酝酿过程。 1概念初提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孙中山于1918年 发表的《实业计划》中。文中提出扬子江流域拥有大量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通过在扬子江流域建造城市及发展工商业,既可促成全国经济均衡划分,同时也将改变中国的工业遍布于东南沿海的畸形状态[1] 。 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在1984年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思考,指出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的经济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城市带、城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农业、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它们通过复杂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组成经济网络,并以长江水系作为纽带 形成产业密集带。同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其中由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构成的“T ”字形宏观战略是该理论的核心。这一主张曾被《中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1990)所采用。 2从概念到战略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 规划简要报告》之后,在1992年召开的“长三角及长江 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上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加之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均提出“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谋划通过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沿江七省一市建设长江经济带[2]。虽然此时长江经济带已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国家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而上海的龙头作用仅带动了浙江、江苏两省部分城市,沿江地区经济带并未得到全面地发展。随后,国家相继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武 菲1,张昕川 2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2.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 摘要: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概念初提、从概念到战略、战略重提的整个发展战略定位的演进历程。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思想,并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①完善长江大保护法规体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保驾护航;②培育全社会长江大保护意识,统筹长江上、中、下游系统保护;③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走廓建设。关 键 词:战略定位;演进过程;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 中图法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232/https://www.360docs.net/doc/f814685141.html,ki.1001-4179.2019.S1.002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 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前言 一、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 《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 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 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 三、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0-05-06浏览次数: 2545 2009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为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指明了方向。《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笔者认为,可以将洪湖市率先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具有十分重要的“补链”作用 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即“皖江”)已经形成了城市带。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中段武汉——荆州477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目前尚无较具规模的中等以上城市。我省虽然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比较发达,但在武汉——荆州这一段形成明显的“断链”。如果说,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湖北是“龙身”,那么武汉——荆州段就是“龙身”的“腰”,而处于这一江段的洪湖市就是一节重要的“腰脊椎”。 洪湖中心城区陆路东距武汉145公里、西距荆州201公里,水路178公里抵武汉、299公里抵荆州,交通区位较优,特别是港口辐射力较强。洪湖港务局1985年前一直管辖武汉市的金口、邓家口、水洪口等港务站,2007年10月港口体制改革前管辖着咸宁赤壁、陆溪口、嘉鱼、潘家湾、簰洲湾等12个港务站。在《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中,洪湖港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列为“重要港口”。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港”、“城”互动,洪湖市能够迅速“补链”,可为湖北挺直腰杆出力。 长江流经洪湖市域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干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思考与建议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思考与建议 湖北日报讯 蒋大国 推进长江经济带全面开发开放、科学发展,就是要使其成为扩大内需、促进要素互融互动的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和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先行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协调科学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循环、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科学协调发展的引擎与龙头,因此,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应立足长江经济带区位、资源、产业、交通、环境等优势和基础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制订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分工布局、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

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以及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后形成以长江经济带协调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长三角开发开放为龙头,“以行政区域与流域区域”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为动力,以“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为依托,以“四大城市”为节点,以“五大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统筹、产业互补,要素互动、资源整合,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空间优化的流域规划体系。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生态、项目的论证、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是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城镇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整合优化长

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对长江经济带15年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Kaya公式,选取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指标构建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通过类似似乎不相关方法回归(SUR)对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低碳发展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高水平发展省份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缓解人口压力;中部省份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引进新型人才;西部省份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经济兼顾低碳。 [关键词] 低碳经济;长江经济带;SUR;区域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03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能源的消耗上与日俱增,碳排放过高已成为我国无法忽视的问题。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形成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体系。但是在2016年美国耶鲁大

学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中国在空气质量方面排名倒数第二。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中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在能源的消耗上具有典型性,推进该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对于全国低碳发展起着示范作用。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具有深刻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碳排放方面,国外学者较早便有了相关研究。1989年日本教授Yoichi Kaya通过简单数学公式将经济、能源、人口和CO2结合起来,提出了Kaya公式,将低碳经济与碳排放联系了起来。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A?克鲁格和G?格鲁斯曼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污染物的变动趋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从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等方向对碳排放进行分析:一是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如刘再起(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所有产业发展均会促进碳的排放,但影

鲁教版新教材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答案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4.()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划分功能区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理念。(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对于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大开发,共抓大发展”。(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心得体会: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思考 新一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规划已出台,X能否抓住通关一体化、政策叠加等机遇,事关X能否真正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笔者根据国家层面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结合X实际,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明确X发展定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尽快完善区域内各规划的衔接。1、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X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区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制定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把握“十三五规划”契机,在岸线开发、港口建设、轨道交通、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上,同与X市接壤的江X、X江两省全面统筹、无缝对接,力争以规划的衔接统一,引领X市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依托X合工大和党校,成立长江经济带研究所。加强对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与预测。重点在综合交通、产业分工、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生态环保、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3、依据政策谋划重大项目。密切跟踪国家在长江经济带建设方面的政策,特别是对水电站、码头、公路、桥梁、高铁、机场、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油气管网集疏运工程、物联网信息系统,以及新能源、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农业信息开发等重大项目布局和重要政策的研究,结合X实际,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挤入国家层面。4、实行非均衡政策支持,力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先行先试。在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社会管理改革、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申报试点,争取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率先融入、优先发展。同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实行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挂钩,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要加快水阳江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衔接。1、搞好水阳江港航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的衔接。在X市环状旅游带、沿边经济带、综合开发带的带状发展规划中增加“水阳江沿江经济带”。在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修编中,要充分预留航道、港口、锚地、服务区和物流园区建设的用地,力争把水阳江经济带布局规划纳入X市“十三五”总体规划。2、加快“两河两港”建设,打造X航运港口升级版。两河即芜申运河X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