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函数 教学案例 -

对数与对数函数  教学案例 -
对数与对数函数  教学案例 -

《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案例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高一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性质后引入的对数函数,我们主要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根据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像,以及通过图像去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及其其他性质与简单应用。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基本初等函数,由于指数与对数有关系,所以对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与指数函数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类比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研究。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几点:

(1)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及其其他学科的联系。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会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借助于图像,数形结合进一步研究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指数函数图像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在前一讲中刚学了指数与指数函数的内容,这一节通过类比指数与指数函数得出对数与对数函数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体现类比联系、数形结合及

分类讨论的思想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教学,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动手、教师引导点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方法比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上我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依据新课标和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及考纲要求指定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这一重要函数的模型。 (2) 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特殊点会画底数为1

12,,32

3

,的对数函数

的图像,感受底数与函数图像的影响。 (3) 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

(4) 了解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与对数函数)

10(log ≠>=a a x y a 且互为反函数。 2、 能力目标

与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类比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应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辅助

多媒体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梳理

师: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生:如果N a x =)10(≠>a a 且,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N x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设计意图:复习指数和对数的关系 师: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有哪些呢? 生:1、底数的规定:10≠>a a 且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x N N a a x =?=log

3、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4、N a a N

a a a

===log

,1log ,01log

5、 对数的运算法则(10≠>a a 且,0,0>>N M )

M n M N M N

M

N M MN a n a a a a

b a a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 6、对数的重要公式

1、a

N N c c a log log log = 2、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3、a

b b a log 1

log =

4、1log log log =??a c b c b a 师:以上有哪个不懂为什么吗? 生:对重要不等式的2和3不太明白 师:好,谁会呢 生甲:用换底公式证明

师:由甲同学上黑板讲解 生甲:讲解

设计意图:复习记忆有关对数运算的性质和结论,在做题中才会对对数运算。 2、新课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对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本内容) 师:什么是对数函数?

生:形如x y a log =)10(≠>a a 且的函数叫对数函数。

师:对数函数的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呢?(1)系数为1;(2)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3)真数为自变量 (完成下列练习题)

下列函数中是对数函数的是( )

师:不错,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呢?

生:对数函数的图像分两类,1>a 是增的10<

定义域:)+∞

R

设计意图:复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师:指数函数x a y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10(≠>a a 且什么关系? 生:互为反函数,图像关于x y =对称。 师:很好

设计意图:复习反函数概念 (二) 典例分析 例题1计算下列各式

1、1)2

1(2lg 225lg --+ 2、4log 9log 32? 生:练习本完成

师:(走下讲台发现同学们基本都能做对)答案:-1 4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对数的运算 例题2比较大小

已知3

1

2-=a ,31log 2=b ,3

1log 2

1=c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生:思考,并自己动手尝试

师:类似的题比较大小,同类先比较,先对数与对数比,不同底看是否能化为同底,若不能与中间数计较,最后在通过中间数与第三个数

比较。 生丙:3log 3

1

log 22

1

==c 3log 2log 1log 31log 2222

<<<∴即3log 103

1

log 22<<< 又122003

1=<<-

c a b <<∴

师:很好

设计意图:学会如何比较指数、对数的大小

例题3 函数)43(log )(22

1--=x x x f 的单调区间是

生:仿照指数函数中的复合函数单调性

函数由y =log 12t 和t =x 2+3x -4复合而成,又对数函数y =log 12t 为减

函数,t =x 2+3x -4在)23

,(--∞上为减函数,在),2

3[+∞-为增函数. 因此,函数)43(log )(22

1--=x x x f 在)23,(--∞上为增函数,在),2

3[+∞-为

减函数。

师:对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有些学生发现了问题:定义域 师:真数必须大于0!因此正确的解法?

函数由x 2+3x -4>0,得(x -1)(x +4)>0,即x <-4或x >1. 令t =x 2+3x -4,该二次函数在(-∞,-4)上为减函数. 又对数函数y =log 12

t 为减函数,

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函数f (x )=log 12(x 2+3x -4)的单调递增区

间是(-∞,-4).

变式:函数]1-)12lg()(2,在(∞++-=a ax x x f 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

生:函数由a ax x t t y ++-==12lg 2和复合而成 因为t y lg =为增函数

则a ax x t ++-=122在]1,(-∞上恒大于0,且为减函数 即0121)1(>++-=a a t 且1≥a 得21<≤a

设计意图:类比指数函数复合单调性,但对数函数与其的区别要特别注意。

例题4 若不等式(x -1)2

生:利用数形结合

由图像知2)12(2log 1-≥>a a 且 得21≤

变式:若函数2

,62,log 3{)(≤+->+=x x x x a x f )10(≠>a a 且的值域为),4[+∞,则a 的

范围是

生:思考,并动手尝试(有部分同学做出) 生:利用数形结合 由图像知42log 31≥+>a a 且 得21<≤a

设计意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三) 课堂小结

1、在对数运算中,要熟练掌握对数式的定义,灵活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对式子进行恒等变形,多个对数式要尽量化成同底的形式.

2.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图像时,一般从最基本的对数函数的图像入手,通过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得到.特别地,要注意底数a>1和0<a <1的两种不同情况.有些复杂的问题,借助于函数图像来解决,就变得简单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

3.利用单调性可解决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最值等问题,其基本方法是“同底法”,即把不同底的对数式化为同底的对数式,然后根据单调性来解决.

4.解决与对数函数有关的问题时需注意两点:(1)务必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2)注意对数底数的取值范围.

(四)作业

优化方案32页

八、教学反思

对数与对数函数这一讲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数的运算,第二部分是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性质的应用,。在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的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对对数进行运算,在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的基础上对对数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类比指数与指数函数一讲的学习,研究了本讲

的对数与对数函数,。课堂上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典例的探究,学生反应良好,但是还是有些问题的,我反思如下:

a)学生对对数的运算还是有个别同学不能灵活应用,原因一运算

性质掌握不扎实,原因二公式记住了,但是不知用,什么时候

用,针对此问题,我将对其个别辅导。

b)在解决与对数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时,学生易忽视真数大于

0,忽视定义域优先。

c)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与其他知识交汇的时,学生掌

握的不够熟练,在课后作业中继续巩固。

d)因为本讲内容较多,学生活动不够多,在今后教学中,我将让

学生多参与,真正做到课堂的主人。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 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 20XX 年的 2 倍? 1 8% = 2 x=?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aa 0,a 1 的b 次幂等于 N ,就是a b N ,那么数 b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⑵ log a 1 0 , log a a 1 ; ∵对任意 a 0且 a 1, 都有 a 0 1 ∴log a 1 0 同样易知: log a a 1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a b N 中的 b 写成 log a N , 则有 a logaN N . 定义:一般地,如果 数,记作 log a N b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a b log a Nb 例如: 42 16 log 4 16 2 2 102 100 log 10 100 2 ; 探究: 1。 1 42 2 log 42 12 ;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10 2 0.01 log 10 0.01 2. log a N b 中的 N 可以取哪些值?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log a 1 ? log a a ?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必要地数学学习,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体会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运算,处理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在本模块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必修一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本数学教材,高中开始阶段,学生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所以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等价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三、设计思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高一数学组承担的课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反思及有效教学研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评价反思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主要阐述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 一、说教材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两者是互逆的关系,而在这一章中,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也为高中数学探索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的互逆关系,及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②掌握对数式和指数式的互化。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指数的类比以及对数概念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辩证发展和矛盾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设计意图:由于数学的学习还是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它的历史背景,因此我首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对数的定义,而对数和指数的转化实际上为我们后面学习反函数提供了依据,故本节课的第二个目标即是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其次,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也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所以本节课对他们进行了概念性的教学。而在能力和情感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教学程序 (一)教学教法选择如下: 1.游戏教学法 2.讲练结合法 3.借助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对概念的内容有畏惧心理,缺乏主动性,但是高一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的,对游戏活动的参加积极性较高,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是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通过一些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题型层层深入进行讲练,对进一步理解两种式子的对照和对数定义起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求一些简单的对数,及对a、x、N能知二求一。 注:学法指导:1.参与课堂,多动笔,多交流 2.产生成功感,提高对数学习的兴趣(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对数函数教学实例

《对数函数》教学课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就是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①中第三章对数函数内容得第二课时,也就就是对数函数得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全新得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就是本章得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得分量,它就是在指数函数得基础上,对函数类型得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得作用、通过本节课得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函得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得认识与理解。同时,通过对数概念得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思想,培养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得意义、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得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得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得恐惧感、通过对指数函与指数函数得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得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函数定义得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与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得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路 学生就是教学得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得模型,体会引入对数得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得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得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得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得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得概念,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得关系;理解对数函数得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对数函数得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得思想. 、

公开课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尤溪五中 开课班级:高一(3)开课时间:2019.10.2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的核心内容,而对数函数又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运算,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是新授课,,因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学生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因此我把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下表:(空白表,由学生填) 函数 log a y x = 的图象 特征函数 log a y x = 的性质 图象都位于y轴的右方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数的概念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

对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①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

对数函数 优秀教案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如图1材料(多媒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对数函数概念说课稿

对数函数的概念 安徽省五河第二中学:杨跃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对数函数的概念》,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对数函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与对数等内容,它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②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注重思考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以已知探求未知 的能力 ②通过实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类比联想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对数函数的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教学中只有突出这个重点,才能使教材脉络分明,才能有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难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关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类比教学。由指数函数过渡到对数函数,通过类比分析,达到深刻地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是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的思考紧紧围绕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同时在例题的讲解中,重视加强题组的设计和变形,使教学真正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发为主。 这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我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这样就能够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自觉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新学知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对数函数及性质案例反思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及反思 市新洲区城关高中军平430400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主要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这个容十分熟悉,但新教材相对于以往老教材做了一定的改动,如何设计能够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是目前大家十分关注的课题,本人选择这课题力求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又不高,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准切入点,控制好教学标高,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指数函数的学习,作出并观察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41445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四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 2、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 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分析、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对数函数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新教材引进的第二个基本初等函数,是学生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的运算后学习,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对数函数,学生利用学习指数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体会数形结合概括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函数是本章一类重要函数,蕴含着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好,因此可以通过描点,让学生动手画图像,观察图像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性质及其简单应 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正确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优质课 对数函数及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本节是学习指.一、教案分析1、教案内容教案内容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数、指数函数和对数的后继内容,根据描点法,作出对数函数的图象以及得到相应的对数对数函数既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也是高中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应用极为广泛.函数性质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学生学习情.2思想方法的 理解,为进后面一步探究函数的综合应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况分析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由于函数概.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案要求较低,学生运算能力较弱,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案中要有控制的拔高,. 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案的难度但是只要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课件演示,通过数形结合,.关注学习过程a1)a?a?0且?ylogx (取不同值时反映出不同函数图象,并让学 生观中,让其感受a察、发现、归纳出图象的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3、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案首先要挖掘其与指数的联系,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教案目标4.1知识技能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2)应用对数函数性质,掌握求简单对数型函数定 义域的方法;(3)掌握三种简单的分别比较对数、真数和底数大小的方法.4.2过程与方法利用指数函数以及性质导出对数函数概念和相应的函数,在学习和应用对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着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1)类比的思想.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类比.(2)对称的思想.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对数函数关于横轴对称. (3)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函数图像研究函数的代数性质,以及通过函数表达式探究函数的几何性质,学习和领会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有关函数的性质.(4)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1或小于1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初步了解分类的原则,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指数函数类比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揭示数学类比和对称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对称美.同时使学生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来 自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案方法与策略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问题探究式” 教案法.采取“设问引入—类比构建—探究反馈”的方式,力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案活动中来,尝试探求将问题“一般化” 的方法.三、教案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案.利用计算机绘图的快速显示等特点对某些对数函数几何性质进行再现,运用直 观认识、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四、学习指导1、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和对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因此,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指数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和对数的知识结构,通过类比、探究等学习活动,学习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2、学习方式与策略2.1 设置一系列的教案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自主学习. 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和迁移能力. 五、教案过程

对数函数说课稿正式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出处及其所处地位和作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出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册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对数函数”中的内容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之一。本章学习是在学生初中完成函数的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函数学习。而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习了函数概念、性质(即单调性和奇偶性)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概念之后进行学习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性质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认识,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函数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理解;并且为以后学习幂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复合函数和导数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过程方法: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难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 函数概念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由其概念所决定,因此我把对数函数的概念作为重点和难点,利用函数概念类比对数函数的概念,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类比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是掌握重点的关键,而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是突破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掌握好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指导学生运用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本节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和启发诱导法。 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从函数概念引出对数函数概念,形象、清晰演示出底数a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看,学生想,学生议,学生练为主体,教师在学生仔细观察、类比、想象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形式加以引导点拨。 三、说学法 就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通过具体事例,类比函数的概念,自然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并加深了对对数概念的理解 (2)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像类比指数函数性质,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3)通过图像变换特征,数形结合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首先,通过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对数函数教学导学案(供参考)

对数函数 对于表达式y a x log = 如果以y 为自变量x 为函数值,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函数? 对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1,0(log ≠>=a a y x a 且的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0(+∞∈x 常用对数函数:x y lg = 自然对数函数:x y ln = 例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对数函数: (1)x y 1log = (2)x y 21log 3= (3))1(19log +=x y (4)x y 32log = 练:函数x a a a y log )33(2+-=是对数函数,则有( ) A.21==a a 或 B.1=a C.2=a D.10≠>a a 且 例2、已知对数函数)1,0(log )(≠>=a a x f x a 且的图像经过点)2,4(,求)8(),1(f f 的值 例3、若对数函数f (x )的图像经过点(16,-2),那么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 从画出的图象(2log x y =、3log x y =和5log x y =)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与其底数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2log x y =的图象和函数12 log 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可否利用2log x y =的图象画出12log x y =的图象?

函数)1,0(log ≠>=a a y x a 且的底数变化对图像位置有何影响? 例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24log x y = ②)3(log )1(x y x -=- ③)82ln(2--=x x y ④2log 2-=x y 例5、比较大小 ①3.5log 4.3log 22与 ②)10(7log 12log ≠>a a a a 且与 ③6log 6log 2 131与 ④11log 12log 1211与 例6、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①y )23( 2 2log +-=x x y 例7、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说明它们是由函数2()log x f x =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1) (1)2()log x f x += (2) 2()log 1x f x =+ (3)2()log x f x =

对数的概念教案

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1)、理解对数的定义,了解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名称; (2)、理解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逆关系,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能够利用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关系完成简单的运算。 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关系,蕴含着数学中相互转化的思想,同时学生体会到类比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对数的学习,能利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他们利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数概念的正确理解; #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1、对数式,指数式中各字母含义的区别理解; 2、应用指数与对数的相互转化求值。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若3+2=5,则3=5-2;

若3×2=6,则3=6÷2; 若23=8,则3=。 思考:能否用2和8的来表示3 [ 二、学生活动: 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在上面的几个式子中,都是求3,第一个3根据的加法逆运算用减法求出,第二个3用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求出,那么第三个3能不能用指数式的逆运算求出来呢指数式的逆运算又 是什么呢显然我们以前没有学过,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数学运算——对数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构建数学: 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a>0,a≠1)的b的次幂等于N,即a b=N,那么就称b是以a为底的对数,记作, =其中a叫做对 N log b a 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注意:(1)a>0,a≠1, (2)a b=N?, = N log b a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活动2:讨论并写出a,b,N在指数式和对数式中各自的名称两种运算的关系就如同加减法和乘除运算一样,当数字的位置变发生了变化,其含义和名称也随之改变。

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第二课时)》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第二课时)》说 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第二课时)》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的本质、地位与作用 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xxxx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 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对数比大小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是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是对指数中比大小问题的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再次体现和应用,对后为解对数方程及对数不等式奠定基础。所以确定本节课重点:运用对数函数图像性质比较两数的’大小 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 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后上课的情况下,对于课本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对数函数

12 对数函数 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它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指数函数、对数及其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的.须要说明的是,这里与传统的教材有所不同,即没有先学习反函数,这对学生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有较大影响,使指数函数的知识点不能直接应用于对数函数的知识点,但从对数的定义中知道:指数式与对数式可互化.因此,在某些方面,如在画对数函数y=log2x的图像列表时,可以把画指数函数y=2x图像时列的表中的x与y的值对调.这节内容的重点是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难点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并能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 知道指数函数y=a x与对数函数y=log a x互为反函数(a>0且a≠1). 3. 能应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有关问题. 任务分析 首先复习指数函数、对数的定义及对数的性质,这也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解析式x =log a y是函数,叫作对数函数,为了符合习惯,常写成y=log a x.这些内容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时要引起重视.教学中,要注意从实例出发,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要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要结合对数函数的图像抽象概括对数函数的性质.注意:不要求讨论形式化的函数定义,也不要求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只须知道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 同指数函数中的细胞分裂问题,即: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的个数为y. 我们已经知道,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解析式是y=2x.形式上是指数函数(这里的定义域是N). 思考:在这个问题中,细胞分裂的次数x是不是细胞分裂个数y的函数?若是,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课题:3.2.1对数的概念(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 对数这节课是苏教版必修1第3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与函数的一般性质,对函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了分数指数幂和指数函数的学习,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经历过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对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理解对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体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方法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对数这一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会熟练地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举例过程中理解对数.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学会用相互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 四.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2.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建构概念 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这种物质剩留的质量是原来的84%.(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 【问题1】你能就此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体会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是指数式a b =N 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过程] 师:写好的同学请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你提的是什么问题呢? 生:经过5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多少? 师:是多少呢? 生:0.845=N. 师: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经过多少年,这种物质的剩留量为原来的一半?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0.84x =12.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与我们学过的指数函数y=0.84x 有关.第一个问题是已知指数x 求幂y ;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幂y 求指数x .如果底数是未知的,那么,我们还可以解决已知指数x 和幂y 求底数a 的问题. [阶段小结]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在研究a b =N (其中a >0且a ≠1)中已知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我们可以研究以下三类问题: 设a b =N. (1) 已知a ,b ,求N ; 比如32=9,53=125,…… (2) 已知b ,N ,求a ; 比如a 5=32?a =2,a 3=5?a =35,…… (3) 已知a ,N ,求b . 2b =2?b =1, 2b =4?b =2, 【问题2】2b =3,这样的指数b 有没有呢? [设计意图]利用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指数b 是存在的,并且只有一个,进而想办法用数学符号表示指数b . [教学过程]

对数概念教学案例

5、“对数”概念教学案例 案例:对数的概念 教案设计:上海市华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王兵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意义,掌握底数、真数、对数的允许值的范围; 2.理解对数式中的底数、真数、对数与指数式中底数、幂、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知道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表示方法,会利用计算器计算常用对数的值;4.经历由指数式提出对数概念的过程;养成类比、转化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与同化 教学导图: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x x x x 39x2 1 3x1 3 1 3x 2 32x? =?= =?=- =?= =?= 原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怎么办? 设计说明:教材中的引入是这样的:“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时的2倍?”这是一个“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也就是本章要学习的对数问题.”教材是以实际问题引出对数的基本概念.我认为教材的引入主要矛盾不突出,从

这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学等式可能会花去学生不少时间,在学生抽象出这个指数方程时,若是用对数表达,这个对数的形式也并不美观,我觉得还不如从解指数方程的角度,直截了当的提出课题. 二、 形成概念: 上面这个指数方程的解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的范围在(0,1)间,我们如何把它表达出来呢?数学家们引入了“对数”,用对数表达上式的解为:3x log 2=.这里的“log ”是英文对数“logarithm ”的前三个字母,3叫底数,2 为真数.它也是一个实数,只不过是个无理数. 设计说明:开门见山的给出对数的相关概念,从特殊的对数出发,让不太喜欢字母的学生拥有些许亲切感,有利于归纳出对数的概念. 问题:大家能写出下面指数方程的解吗? x 1)23;= x 2)1.082;= x 3) a N (a 0,a 1)=>≠ 设计说明:从特殊到一般,强化对数的形式.对于1),2)学生们能够快速的写出正确的形式.3)需要简单的分类讨论,当N 0≤时,该方程显然是无解的,只有当N 0>时,方程有唯一解,可以用对数的形式表示为a x log N =.以问题的形式, 给出本课的研究对象,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同化. 三、 同化概念: 一般地,如果a(a>0且a ≠1)的b 次幂等于N, 即b a N =,那么数 b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a log N b =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强调对数的书写格式:用英语中的“四线三格”来规范学生的书写,一定不能写错位置. 设计说明:注意对数的书写,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误 对数式与指数式之间的互化:b a a N b log N =?= 各字母的对应关系: 幂底数 ← a → 对数底数 指数 ← b → 对数 幂 ← N → 真数 问题:1)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 ≠1? 2)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强调:零和负数没有对数,真数为正数,即N>0 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明确对数式与指数式形式的区别,a 、b 和N 位置的不同,及它们的含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体现了等价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