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1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就是由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以碳(或石墨)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就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也称为“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完全就是由碳元素组成,能够承受极高的温度与极大的加热速率。它具有高的烧蚀热与低的烧蚀率,抗热冲击与在超热环境下具有高强度,被认为就是超热环境中高性能的烧蚀材料。在机械加载时,碳/碳复合材料的变形与延伸都呈现出假塑件性质,最后以非脆性方式断裂。

它的主要优点就是:抗热冲击与抗热诱导能力极强,具有一定的化学惰性,高温形状稳定,升华温度高,烧蚀凹陷低,在高温条件下的强度与刚度可保持不变,抗辐射,易加工与制造,重量轻。碳/碳复合材料的缺点就是非轴向力学性能差,破坏应变低,空洞含量高,纤维与基体结合差,抗氧化性能差.制造加工周期长,设计方法复杂,缺乏破坏准则。

1958年,科学工作者在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碳/碳复合材料,立刻引起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尽管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许多别的复合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但作为工程材料在最初的10年间的发展却比较缓慢,这主要就是由于碳/碳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碳纤维的性能与谈集体的致密化程度。当时各种类型的高性能碳纤维正处于研究与开发阶段,碳/碳制备工艺也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同时其高温氧化防护技术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由于现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对空间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及喉衬材料的高温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及载人宇宙飞船开发等都对碳/碳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功作用。那时,高强与高模量碳纤维已开始应用于碳/碳复合材料,克服碳/碳各向异性的编织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更为主要的就是碳/碳的制备工艺也由浸渍树脂、沥青碳化工艺发展到多种CVD沉积碳基体工艺技术。这就是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开发迅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开始了工程应用。由于20世纪70年代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工作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80年代中期碳/碳复合材料在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以及力学性能、热性能与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基础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与扩大了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以及民用领域的推广应用。尤其就是预成型体的结构设计与多向编织加工技术日趋发展,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已达1700o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工艺逐渐完善,并在快速致密化工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降低成本与扩大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目前人们正在设法更有效地利用碳与石墨的特性,因为无论在低温或很高的温度下,它们都有良好的物理与化学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主要就是受宇航工业发展的影响,它具有高的烧蚀热.低的烧蚀率.在抗热冲击与超热环境下具有高强度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就是超热环境中高性能的烧蚀材料。例如,碳/碳复合材料制作导弹的鼻锥时,烧蚀率低且烧蚀均匀,从而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与命中率。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性能,使它们在宁宙飞船、人造卫星、航大飞机、导弹、原子能、航空以及一般工业部门中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它们作为宇宙飞行器部件的结构材料与热防护材料,不仅可满足苛刻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部件的重量,提高有效载荷、航程与射程。碳/碳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与高的热导率,使其在飞机、汽车刹车片与轴承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碳与生物休之间的相容性极好,再加上碳/碳复合材料的优异力学性能,使之适宜制成生物构件插入到活的生物机体内作整形材料,例如:人造骨路,心脏瓣膜等。今后,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产量进步扩大.廉价沥青基碳纤维的开发及复合工艺的改进,使碳/碳复合材料将会有更大的发展。2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

最早的碳/碳复合材料就是由碳纤维织物二向增强的,基体由碳收率高的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热解获得。采用增强塑料的模压技术,将二向织物与树脂制成层压体,然后将层压体进

行热处理,使树脂转变成碳或石墨。这种碳/碳复合材料在织物平面内的强度较高,在其她方向上的性能很差,但因其抗热应力性能与韧性有所改善,并且可以制造尺寸大、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因此,仍有一定用途。

为了克服两向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缺点,研究开发了多向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材料设计,以满足某一方向上对性能的最终要求。控制纤维的方向、某一方向的体积含量、纤维间距与基体密度,选择不同类型的纤维、基体与工艺参数,可以得到具有需要的力学、物理及热性能的碳/碳复合材料。多向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分为两大步:首先就是制备碳纤维预制件,然后将预制件与基体复合,即在预制件中渗入碳基体。碳/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增强体碳纤维及其织物的选择、基体碳先驱体的选择、碳/碳预成型体的成型工艺、碳基体的致密化工艺,以及最终产品的加工、检测等环节。 (1)碳纤维的选择

碳纤维纱束的选择与纤维织物结构的设计就是制造碳/碳复合材料的基础。可以根据材料的用途、使用的环境以及为得到易于渗碳的预制件来选择碳纤维。通过合理选择纤维种类与织物的编织参数(如纱束的排列取向、纱束间距、纱束体积含量等),可以改变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满足产品性能方向设计的要求。通常使用加捻、有涂层的连续碳纤维纱。在碳纤维纱上涂覆薄涂层的目的就是为编织方便,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用做结构材料时,选择高强度与高模量的纤维.纤维的模量越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越好;密度越大,膨胀系数越低。要求导热系数低时,则选择低模量的碳纤维。一束纤维中通常含有1000-10000根单丝,纱的粗细决定着基体结构的精细性。有时为了满足某种编织结构的需要,可将不同类型的纱合在一起。另外,还应从价格、纺织形态、性能及制造过程中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来选用碳纤维。

可供选用的碳纤维种类有粘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腊(PAN)基碳纤维与沥青基碳纤维。目前,最常用的PAN基高强度碳纤维(如T300)具有所需的强度、模量与适中的价格。如果要求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的强度与模量高及热稳定性好,则应选用高模量、高强度的碳纤维;如果要求热传导率低,则选用低模量碳纤维(如粘胶基碳纤维)。在选用高强碳纤维时,要注意碳纤维的表面活化处理与上胶问题。采用表面处理后活性过高的碳纤维,使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过好,反而使碳/碳呈现脆性断裂,导致强度降低。因此,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上胶胶料与纤维织物的预处理制度,以保证碳纤维表面具有合适的活性。 (2)碳纤维预制体的制备

预制体就是指按照产品的形状与性能要求,先将碳纤维成型为所需结构形状的毛坯,以便进一步进行碳/碳致密化工艺。按增强方式可分为单向纤维增强、双向织物与多向织物增强,或分为短纤维增强与连续纤维增强。短纤维增强的预制体常采用压滤法、浇铸法、喷涂法、热压法。对于连续长丝增强的预制体,有两种成型方法:一种就是采用传统的增强塑料的方法,如预浸布、层压、铺层、缠绕等方法做成层压板、回旋体与异形薄壁结构;另一种就是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的纺织技术——多向编织技术,如三向编织、四向编织、五向编织、六向编织以至十一向编织、极向编织等。

单向增强可在一个方向上得到最高拉伸强度的碳/碳。双向织物常常采用正交平纹碳布与8枚缎纹碳布。平纹结构性能再现性好,缎纹结构拉伸强度高,斜纹结构比平纹容易成型。由于双向织物生产成本较低,双向碳/碳在平行于布层的方向拉伸强度比多晶石墨高,并且提高了抗热应力性能与断裂韧性,容易制造大尺寸形状复杂的部件,使得双向碳/碳继续得到发展。双向碳/碳的主要缺点就是:垂直布层方向的拉伸强度较低,层间剪切强度较低,因而易产生分层。多向编织技术能够针对载荷进行设计,保证复合材料中纤维的正确排列方向及每个方向上纤维的含量。最简单的多向结构就是三向正交结构。纤维按三维直角坐标轴x、y、z排列,形成直角块状预制件。纱的特性、每一点上纱的数量以及点与点的间距,决定着预制件的密度、纤维的体积含量及分布。在x、y、z三轴的每一点上,各有一束纱的结构的充

填效率最高,可达75%,其余25%为孔隙。由于纱不可能充填成理想的正方形以及纱中的纤维间有孔隙,因而实际的纤维体积含量总就是低于75%。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多向预制件中纤维的体积含量及分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树脂或沥青热解过程中,纤维束与孔隙内的基体将发生收缩,不会明显改变预制件的总体尺寸。三向织物研究的重点在细编织及其工艺、各向纤维的排列对材料的影响等方面。三向织物的细编程度越高,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越好,尤其就是作为耐烧蚀材料更就是如此。为了形成更高各向同性的结构,在三向纺织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很多种多向编织,可将三向正交设汁改型,编织成四、五、七与十一向增强的领制件。九向结构就是在三向正交结构的基础上,在xy平面内补充两个45o的方向,在三向正交结构中,如果按上下面的四条对角线或上下面各边中点的四条连线补充纤维纱,则得七向预制件。在这两种七向预制件中去掉二个正交方向上的纱,便得四向结构。在三向正交结构中的四条对角线上与四条中点连线上同时补充纤维纱,可得非常接近各向同性结构的十一向预制件。将纱按轴向、径向与环向排列,可得圆筒与回转体的预制件。为了保持圆筒形编织结构的均匀性,轴向纱的直径应由里向外逐步增加,或者在正规结构中增加径向纱。在编织截头圆锥形结构时,为了保持纱距不变与密度均匀,轴向纱应就是锥形的。根据需要可将圆筒形与截头圆锥形结构变形,编织成带半球形帽的圆筒与尖形官窿的预制件。制造多向预制件的方法有:干纱编织、织物缝制、预固化纱的编排、纤维缠绕以及上述各种方法的组合。

1) 干纱编织干纱编织就是制造碳/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按需要的间距先编织好x与y方向的非交织直线纱,x、y层中相邻的纱用薄壁钢管隔开,预制件织到需要尺寸时,去掉这些管子,用垂直(z向)的碳纤维纱代替。预制件的尺寸决定于编织设备的大小。用圆筒形编织机能使纤维按环向、轴向、径向排列,因而能制得回转体预制件。先按设计做好扎板,再将金属杆插入孔板,编织机自动地织好环向与径向纱,最后编织机自动取出金属杆以碳纤维纱代替。2)穿刺织物结构如果用两向织物代替三向干纱编织预制什中x、y 方向上的纱,就得到穿刺织物结构。具体制法就是:将二向织物层按设计穿在垂直(z向)的金属杆上.再用未浸过或浸过树脂的碳纤维纱并经固化的碳纤维——树脂杆换下金属杆即得最终顶制件。在x、y方向可用不同的织物,在z向也可用各种类型的纱。同种石墨纱用不同方法制得的预制件的特性差别显著,穿刺织物预制件的纤维总含量与密度都较高.有更大的通用性。3)预固化纱结构预固化纱结构与前两种结构不向,不用纺织法制造:这种结构的基本单元体就是杆状预固化碳纤维纱,即单向高强碳纤维浸酚醛树脂及固化后得的杆。这种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向正规四面体结构,纤维按二向正交结构中的四条对角线排列,它们之间的夹角为70、5o。预固化杆的直径为1~1、8mm,为了得到最大充填密度,杆的截面呈六角形,碳纤维的最大体积含量为75%,根据预先确定的几何图案很容易将预固化的碳纤维杆组合成四向结构。用非纺织法也能制造多向圆筒结构。先将预先制得的石墨纱——酚醛预固化杆径向排列好,在它们的空间交替缠绕上涂树脂的环向与轴向纤维纱,缠绕结束后进行固化得到二向石墨——酚醛圆筒,再经进一步处理,即成碳/碳复合材料。3碳/碳的致密化工艺, 碳/碳致密化工艺过程就就是基体碳形成的过程,实质就是用高质量的碳填满碳纤维周围的空隙,以获得结构、性能优良的碳/碳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有两种制做工艺:液相浸渍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1)液相浸渍法液相浸债工艺就是制造碳/碳的一种主要工艺。按形成基体的浸渍剂,可分为树脂浸渍、沥青浸渍及沥青树脂混浸工艺;按浸渍压力,可分为低压、中压与高压浸渍工艺。通常可用做先驱体的有热固性树脂,例如:酚醛树脂与呋喃树脂以及煤焦油沥青与石油沥青。①浸渍用基体先驱体的选择在选择基体的先驱体时,应考虑下列特性:黏度、产谈率、焦炭的微观结构与晶体结构。这些特性都与碳/碳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压力关系有关。绝大多数热固性树脂在较低温度(低于250oC)下聚合成高度交联的、不熔的非晶固体。热解时形成玻璃态碳,即使在3000 oC时也不能转变成石墨,产碳率为50%—56%,低于煤焦油沥青。加压碳化并不使碳收

率增加,密度也较小(小于1,5g/cm3)。酚醛树脂的收缩率可达20%,这样大的收缩率将严重影响二向增强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收缩对多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比二向复合材料小。预加张力及先在400—600oC范围内碳化,然后再石墨化都有助于转变成石墨结构。沥青就是热塑性的,软化点约为400oC,用它作为基体的先驱体可归纳成以下要点:0、1MPa下的碳收率约为50%;在大于或等于10 MPa压力下碳化,有些沥青的碳收率可高达90%;焦炭结构为石墨态,密度约为2g/cm3,碳化时加压将影响焦炭的微观结构。②低压过程预制件的树脂浸渍通常将领制体置于浸渍罐中,在温度为50 oC左右的真空下进行浸渍,有时为了保证树脂渗入所有孔隙也施加一定的压力,浸渍压力逐次增加至3~5MPa,以保证织物孔隙被浸透。浸渍后,将样品故入固化罐中进行加压固化,以抑制树脂从织物中流出。采用酚醛树脂时固化压力为l MPa左右,升温速度为5~10oC/h,固化温度为140~170oC,保温2h;然后,再将样品放入碳化炉中,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进行碳化的温度范围为650~1100oC,升温速度控制在10~30oC/h,最终碳化温度为1000 oC,保温1h。沥青浸渍工艺常常采用煤沥青或石油沥青作为浸渍剂,先进行真空浸渍,然后加压浸渍。将装有织物预制体的容器故人真空罐中抽真空,同时将沥青放人熔化罐中抽真空并加热到250oC,使沥青融化,强度变小;然后将熔化沥青从熔化罐中注入盛有预制体的容器中,使沥青浸没预制体.待样品容器冷却后,移人加压浸渍罐中,升温到250℃进行加压涅渍,使沥青进一步浸入预制体的内部空隙中,随后升温至600~700oC进行加压碳化。为了使碳/碳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在沥青碳化时要严格控制沥青中间相的生长过程,在中间相转变温度(430~460℃).控制中间相小球生长、合并与长大。在碳化过程中树脂热解,形成碳残留物,发生质量损失与尺寸变化,同时在样品中留下空隙。因此,浸渍——热处理需要循环重复多次,直到得到一定密度的复合材料为止。低压过程中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6~1、65g/cm3。,孔隙率为8%—10%。⑧高压过程先用真空——压力浸渍方法对纤维预制体浸渍沥青,在常压下碳化,这时织物被浸埋在沥青碳中,加工以后取出已硬化的制品,把它放入一个薄壁不锈钢容器(称为“包套”)中,周围填充好沥青,并将包套袖真空焊封起来;然后将包套放进热等静压机中慢慢加热,温度可达600~700oC,同时施加7~100 MPa的压力。经过高压浸渍碳化之后,将包套解剖,取出制品,进行粗加工.去除表层;最后在2500~2700oC的温度与氩气保护下进行石墨化处理。上6碳/碳复台材料的氧化保护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当工作温度超过2000oC时,仍能保持其强度,它就是理想的耐高温工程结构材料,已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就是,在有氧存在的气氛下,碳/碳复合材料在400oC以上就开始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敏感性限制了它的扩大应用。解决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的途径主要就是,采用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施加抗氧化涂层,使C与O2隔开,保护碳/碳复合材料不被氧化。另一个解决高温抗氧化的途径就是,在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时,在基体中预先包含有氧化抑制剂。1)抗氧化涂层法在碳/碳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耐高温氧化材料的徐层,阻止与碳/碳复合材料的接触,这就是一种十分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抗氧化能力的方法。一般而言,只有熔点高、耐氧化的陶瓷材料才能作为碳/碳复合材料的防氧化涂层材料。通常,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形成涂层的方法有两种:化学气相沉积法与固态扩散渗透法。防氧化涂层必须具有以下特性:与碳/碳复合材料有适当的黏附性,既不脱粘,又不会过分渗透到复合材料的表面;与碳/碳复合材料有适当的热膨胀匹配,以避免涂覆与使用时因热循环造成的热应力引起涂层的剥落;低的氧扩散渗透率,即具有较高的阻氧能力,在高温氧化环境中氧延缓通过涂层与碳/碳复合材料接触;与碳/碳复合材料的相容稳定性,既可防止涂层被碳还原而退化,又可防止碳通过涂层向外扩散氧化;具有低的挥发性,避免高温下自行退化与防止在高速气流中很快被侵蚀。硅基陶瓷具有最佳的热膨胀相容性,在高温时具有最低的氧化速率,比较硬且耐烧蚀。SiC具有以上优点并且原料易得,当02分压较高时,其氧化产物固态SiO2在1650oC 以下就是稳定的,形成的玻璃态SiO2薄膜能防止02进一步向内层扩散。因此,在碳/碳表面

渗上一层SiC涂层,能有效地防止碳/碳在高温使用时的氧化。在碳/碳表面形成SiC涂层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固体扩散渗SiC工艺,另一种方法就是近年来采用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此外,利用硅基陶瓷涂层(SiC、Si3C4)对碳/碳进行氧化防护,其使用温度一般在1700~1800oC以下,高于1800oC使用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氧化防护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2)抑制剂法从碳/碳复合材料内部抗氧化措施原理来说,可以来取两种办法,即内部涂层与添加抑制剂。内部涂层就是指在碳纤维上或在基体的孔隙内徐覆可起到阻挡氧扩散的阻挡层。但由于单根碳纤维很细(直径约7um),要预先进行涂层很困难,而给碳/碳复合材料基体孔隙内涂层,在工艺上也就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内部涂层的办法受到很大限制。而在碳/碳复合材料内部添加抑制剂,在工艺上相对容易得多,而且抑制剂或可以在碳氧化时抑制氧化反应,或可先与氧反应形成氧化物,起到吸氧剂作用。在碳、石墨以及碳/碳复合材料中,采用抑制剂主要就是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降低碳的氧化。抑制剂就是在碳/碳复合材料的碳或石墨基体中,添加容易通过氧化而形成玻璃态的物质。研究表明,比较经济而且有效的抑制剂主要有B203,、B4C与ZrB2等硼及硼化物。硼氧化后形成B202;具有较低的熔点与强度,因而在碳与石墨氧化的温度下,可以在多孔体系的碳/碳复合材料中很容易流动,井填充到复合材料内连的孔隙中去,起到内部涂层作用,既可阻断氧继续侵入的通道,又可减少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敏感部位的表面积。同样,B4C、ZrD2等也可在碳氧化时生成一部分CO后,形成B302,例如B4C 依以下反应形成B203。研究表明,抑制剂在起到抗氧化保护时,碳/碳复合材料有一部分已经被氧化。硼酸盐类玻璃形成后,具有较高的蒸气压以及较高的氧的扩散渗透率。因此,一般碳/碳复合材料采用内含抑制剂的方法,大都应用在600oC以下的防氧化。3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纤维的类型、增强方向、制造条件以及基体碳的微观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其性能可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由于复合材料的结构复杂与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分散性较大,仍可以从中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1)碳/碳复合材料的化学与物理性能碳/碳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与气孔率随制造工艺的不同变化较大,密度最高的可达 2.o 6/cm 5,开f[气孔率为2%—3%。树脂碳用做基体的盼碳复合材料,体积密度约又 1.5g/cm J。耐碳复合材料除含有少量的氢、氮与微量的金属元素外.99%以亡都就是由元素碳组成‘因此,碳/碳复合材料与石墨样具合化学稳定性.它勺一舱的酸、碱、盐溶液不起反应p不溶于有机溶剂,只与浓氧化性酸溶液起反应。碳在石墨态下,只有加热到4000霓,才会熔化(在压力超过12cPa条件产);只有加热到2500 Y以上,才能测出其塑性变形;在常压下加热致3删吧,碳才仆始升华。伊碳复合材料具有碳的优良性能,包括耐高温、抗腐蚀、较低的邦膨胀系数与较好的抗热冲击性能。份碳复合材料在常温下不与氧作用,开始氧化的温度为则Y(特别就是当微量K、Na、c5 等分属杂质存在时),温度高于600 Y将会发生严重氧化。队碳复合材料的最大缺点就是耐匀化性能差。碳/碳复合材料的热物理件能仍然典有碳与石墨材料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①热导率较高酣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阶碳复合材料热寻率还勺纤维(特别就是石墨纤维)的方向有关。热导率高的阶碳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效应力性能,但却给结构设计带来困难(要求采取绝热措施)。队碳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般为2*50 W /(m·K)。②热膨胀系数较小多晶碳与心墨的热膨胀系数主要取决于品体的取向度,同时也受到扎陈度与裂纹的影响。因此,碳/碳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柯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热膨胀系数小,使得阶碳复合材料结构在温度变化时尺寸稳定性特别好。由于热膨胀系数小(一般(o 5—1.5)M10‘/Y),胁碳复合材料的抗热应力性能比较好。所有这些性能对1;在宁航方圆的设计与应用非常重要。③比热容大与碳与石墨材料柏近,室洲至2删℃,比热容约为800—2删J/

(kg·K)L)l [2)矽碳复台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

于碳纤维的种类、取向、含量与制备工艺等。研究友明.酣碳复合材料的高强度、高模量特性主要就是来自碳纤维,碳纤维强度的利用率一般可达25%—50%:碳/碳复合材料在温度高达1627记时,仍能保持其室温时的强度,甚至还有所提高,这就是L1前工程材料中唯伤保持这一持性的材料。碳纤维在份碳复合材料中的取向明203

石油沥青碳材料概述

石油沥青碳材料概述 一、高软化点沥青---高碳材料 按照沥青软化点高低分类,当软化点≤80℃称低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同性;软化点介于80℃-150℃称中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同性,又称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介于150℃-260℃称高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异性,又称潜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介于260℃-372℃称超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异性,又称中间相沥青。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 1、简介 中间相碳微球即MCMB,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的质量比容量-300mAh/g,很低的不可逆容量20mAh/g,与低成本石墨相比,显现出较低的容量衰减,对要求长循环和高体积比的动力电池来说更适合。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相对较高。日本的新一代电动车电池大多使用MCMB。 2、市场价格 中间相碳微球根据质量和使用需求不同,国产产品市场上从5万-15万元/吨不等,日本JFE(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价格更高。 3、生产企业

目前国内有能力批量稳定生产高质量中间相碳微球的企业并不多,高端的产品主要是国外企业垄断。 国内企业 --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天津铁诚,属中国宝安集团) AGP-3 系列 --杉杉科技公司 CMS系列、MCP系列 国外企业 --JFE、日立化学,三菱化工等日本企业 (二)高端人造石墨 1、简介 高端人造石墨,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合计市场占有率高达90%,是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市场价格 高端人造石墨根据终极市场锂电池的应用不同,所需的性能和质量不同,统计价格不包括特殊情况,国产产品市场价格6-16万元/吨不等。 3、生产企业 高端人造石墨,从全球的情况看,前三甲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达66%,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有以下: --中国宝安贝特瑞新能源材料(BTR)公司 --杉杉科技公司 --长沙海容公司

《碳纤维复合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碳纤维复合材料 ①2018年11月6日,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上,中俄合作研制的280座远程宽体客机CR929,以1:1的展示样机首次亮相国际航展。在这款最新一代的大型飞机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有望..超过50%。同样,在去年5月5日首飞的C919大客机上,使用的复合材料占到飞机结构重量的12%。这里的复合材料,主要就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②碳纤维是火箭、卫星、导弹、战斗机和舰船等尖端武器装备必 不可少的战略基础材料。它不存在腐蚀生锈的问题。由于使用碳纤维材料可以大幅降低结构重量,因而可显著提高燃料效率。采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制造的卫星、火箭等宇宙飞行器,噪音小,质 量小,动力消耗少,可节约大量燃料。 ③碳纤维还是让大型民用飞机、汽车、高速列车等现代交通工具 实现“轻量化”的完美材料。航空应用中对碳纤维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多,新一代大型民用客机空客A380和波音787使用了约为5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使飞机机体的结构重量减轻了20%,比同类飞机可节省20%的燃油,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 纤维作为汽车材料,最大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大。它的重量仅相当 于钢材的20%到30%,硬度却是钢材的10倍以上。所以汽车制造采用碳纤维材料可以使汽车的轻量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带来节省能源的社会效益。 ④随着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风电、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对碳

纤维的需求爆发,碳纤维工业应用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业内预测, 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超过16万吨,到2025年,将超过33万吨。面对如此巨大而重要的市场,国内企业既要通过掌握 关键技术来实现碳纤维的稳定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同时也要瞄准国产新一代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及早研发和布局,2016年2月15日,中国突破日本管制封锁研制出高性能碳纤维。2018年2月,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出第一条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这标志着我国已经牢牢站稳全球高端碳纤维市场的一席之地。 101.阅读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回答问题。 (1)选文第①段加点词“有望”能删去?请说出理由。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请你设想一下生活中将会有哪些碳纤维 复合材料的产品。 【答案】 101.(1)不能删去,“有望”是有希望的意思,说明“在这款最新 一代的大型飞机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未来有希望超过“50%”,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碳纤维作为汽车材料,最 大的优点是质量轻、强度大。 102.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羽毛球拍、登山器械等体育休闲用品; 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衣服、家具等日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_上官倩芡

第37卷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7,N o.3 2008年6月J ou rnal of ShanghaiNor m alUn i versity(Natural S ci en ces)2008,J un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上官倩芡,蔡泖华 (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要:叙述了碳纤维的结构形态、分类以及在力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性能,介绍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分类、选择和应用,指出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O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137(2008)03-0275-05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抗化学腐蚀、耐辐射、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和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还具有纤维的柔曲性和可编性[1~3].碳纤维既可用作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因此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作者就碳纤维的特性、分类及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介绍. 1碳纤维特性、结构及分类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由有机纤维原丝在1000e以上的高温下碳化形成,且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性能纤维材料.碳纤维主要具备以下特性:1密度小、质量轻,碳纤维的密度为1.5~2g/c m3,相当于钢密度的1/4、铝合金密度的1/2;o强度、弹性模量高,其强度比钢大4~5倍,弹性回复为100%;?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耐骤冷、急热,即使从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突然降到常温也不会炸裂;?摩擦系数小,并具有润滑性;?导电性好,25e时高模量碳纤维的比电阻为775L8/c m,高强度碳纤维则为1500L8/c m;?耐高温和低温性好,在3000e非氧化气氛下不熔化、不软化,在液氮温度下依旧很柔软,也不脆化;?耐酸性好,对酸呈惰性,能耐浓盐酸、磷酸、硫酸等侵蚀[4~7].除此之外,碳纤维还具有耐油、抗辐射、抗放射、吸收有毒气体和使中子减速等特性. 碳纤维的结构取决于原丝结构和碳化工艺,但无论用哪种材料,碳纤维中碳原子平面总是沿纤维轴平行取向.用X-射线、电子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真实的碳纤维结构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点阵结构,而是属于乱层石墨结构[8],如图1所示.构成此结构的基元是六角形碳原子的层晶格,由层晶格组成层平面.在层平面内的碳原子以强的共价键相连,其键长为0.1421n m;在层平面之间则由弱的范德华力相连,层间距在0.3360~0.3440n m之间;层与层之间碳原子没有规则的固定位置,因而层片边缘参差不齐.处于石墨层片边缘的碳原子和层面内部结构完整的基础碳原子不同.层面内部的基础碳原子所受的引力是对称的,键能高,反应活性低;处于表面边缘处的碳原子受力不对称,具有不成对电子,活性 收稿日期:2008-01-0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项目(06D Z034). 作者简介:上官倩芡(1974-),女,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碳纤维复合材料仿真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a Stiffened Carbon Fibre Composite Panel Operating in its Postbuckled Region Authors: D. Elder and R. Thomso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Advanced Composite Structures Limited 506 Lorimer Street, Fishermans Bend, Victoria, 3207, Australia Correspondence: D. Elder CRC-ACS Phone: + 61 3 9676 4906 Fax: + 61 3 9676 4999 E-mail: d.elder@https://www.360docs.net/doc/f817050190.html,.au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babilistic study on the behaviour and buckling capacity of a thin shell carbon fibre stiffened panel operating in its postbuckling region. The paper is a part of the ongoing world wide research into this phenomena being conducted by the CRC-ACS and many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including the EU FP6 Project COCOMAT.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is to develop proven design methods that will allow an increased specific strength of stiffened composite structures commonly used in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Unlike their metal counterparts which can be reliably designed to operate with postbuckled loads, the use of similar composite parts for primary structures has not yet been widely adopted by industry.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relatively brittle nature of composites which prevents significant yield based load paths being developed local to the stiffened regions of the structure. Using LS-OPT and LS-DYNA the study explores the probabilistic variations of a COCOMAT panel using a stochastic analysis. The response of the panel was the peak buckling load and the design variables included uncertainties in material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and geometric imperfect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ree of the four ply angles require accurate orientation during placement to produce a panel that will exhibit good repeatability for experimental testing. In addition the available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LS-DYNA to simulate buckling a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through the testing of a small baseline model. Keywords: Buckling, Postbuckling, LS-OPT, LS-DYNA, Stochastic analysis, Composite materials

碳纳米材料简介

碳纳米材料简介

第一章碳纳米材料简介 碳元素 碳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六位,是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的元素,也是目前最重要、最使人着迷的元素之一。尽管它在地壳中含量仅为0.027%,但是对一切生物体而言,它是最重要且含量最多的元素,人体中碳元素约占总质量的18%。 碳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ⅣA族中最轻的元素。它存在三种同位素:12C、13C、14C。 碳单质有多重同素异形体,他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从零围到三维都稳定存在的物质。如零维的富勒烯(fullerenes),一维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二维的石墨烯(graphene),三维的金刚石(diamond)和石墨(graphite)等。 碳纳米材料 富勒烯 富勒烯是指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具有空心球状或管状结构的分子。1985年, 。这一Kroto,Smalley和Curl在美国莱斯大学发现了第一个富勒烯分子——C 60 发现使得他们赢得了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C 由60个原子组成,包含20个 60 六元环和12个五元环。这些环平面堆积在一起的方式和足球的表面结构一样,因此也也被称为足球烯。从那以后,不同分子质量和尺寸的富勒烯纷纷被制备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对碳元素和碳纳米材料广泛、深入研究的新时代,出来。C 60 对纳米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富勒烯同时具有芳香化合物和缺电子烯烃的性质,表现出很多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表1-1) 表1-1 C 的一些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60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管状结构分子,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NTs)。其直径从几百皮米到几十纳米,而长径比可以上万。碳纳米管是前最重要的一维纳米材料之一。 虽然对碳纳米管发现的确切时间存在争议,但公认碳纳米管从1991年才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兴趣。1991年日本的Iijima在研究富勒烯的制备过程中由于电弧产物中发现了多壁碳纳米管,并利用透射电镜证实了它的存在。随后在1993年,他又发现了单壁碳纳米管,与此同时,Bethune等也独立观察到了单壁碳纳米管。 单壁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由一层石墨烯沿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管状结构(图1-1)。根据卷曲角度的不同,可以形成具有不同手性和直径的碳纳米管,因此常用两个整数(n,m)表征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当m=0时,该类单壁碳纳米管被称为锯齿形(zigzag)单壁碳纳米管;当n=m时,该类单壁碳纳米管被称为扶手椅形(armchair)单壁碳纳米管;其他的均被称为手性(chiral)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可以通过两个指数算出来。 图1-1 单壁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碳纳米管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从电学性质来看,碳纳米管可分为金属型(metallic,带隙为零)和半导体型(semiconducting,带隙可达2eV)。单壁碳纳米管的一些重要性质如表1-2。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60年代碳纤维首次商业化以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质不断提高,2014年全球碳纤维产能(365天连续生产12K/24K 碳纤维丝束计算)已达到12.6万吨。尽管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在价格上仍不能相比,但高性能碳纤维以其高比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防腐蚀和抗疲劳等突出特点,具有玻璃纤维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并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风能产业、土木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前,国际复合材料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估计,未来5年,先进复合材料将以每年5%的增速发展,而随着民用航空、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全球高性能碳纤维需求量的年增幅可达10%,亚太地区将会有更高的增长率,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因此,在目前碳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认清国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形势、对照国外先进企业找差距找问题,通过理性思考寻求解决途径,适时把握发展机遇,落实行动、注重实效,努力推进国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国外碳纤维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产业方面 根据前躯体原料的不同,碳纤维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等。由于粘胶基碳纤维在制备过程中会释放出毒

性物质二硫化碳,且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整体性能不高,因此目前,国际碳纤维产业领域,前两种碳纤维获得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其中,PAN基碳纤维又占据绝对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90%。PAN基碳纤维的九大生产商包括: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美国赫氏(Hexcel)、氰特(Cytec)、卓尔泰克(Zoltek,已被东丽收购)、台塑、土耳其阿克萨(AKSA)和德国西格里(SGL)。沥青基碳纤维的生产和应用居其次,主要生产企业三家,分别是Cytec、三菱塑料和日本碳素纤维。 PAN基碳纤维分为小丝束(1-24K)和大丝束(36K及以上)两类。全球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主要被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三家公司所垄断,而来自中国、土耳其和韩国的企业,正不断扩充小丝束的全球产能,同时也降低了三家日本公司的市场份额。 大丝束碳纤维生产商主要有Zoltek、SGL和三菱丽阳三家。另外,中国国企蓝星集团英国分公司拥有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的供应能力,Cytec于2014年与德国腈纶企业合作开展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制开发。预计在未来10年中,其它制造商也会陆续加入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领域。 为满足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与汽车市场对碳纤维的需要,几乎所有的碳纤维巨头都宣布了扩产计划。例如,日本东丽拥有以日本本土为核心的日美法韩4个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11000~12000吨/年的T700S和4500吨/年的T800碳纤维生产能力,并宣布PAN基碳纤维的总产能于2015年达到27100吨,2020年扩大至50000吨。另外,Hexcel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目录 编辑本段概况 在复合材料大家族中,纤维增强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玻璃纤维与有机树脂复合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其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别具特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编辑本段结构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 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编辑本段用途 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密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碳纤维是50年代初应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在还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械、纺织、化工机械及医学领域。随着尖端

碳碳复合材料论文

碳/碳复合材料 概述 C/C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作为增强体,以碳作为基体的一类复合材料。作为增强体的碳纤维可用多种形式和种类,既可以用短切纤维,也可以用连续长纤维及编织物。各种类型的碳纤维都可用于C/C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碳基体可以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的热解碳,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热解形成的固体碳。C/C 复合材料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密度低、高比强度比模量、高热传导性、低热膨胀系数、断裂韧性好、耐磨、耐烧蚀等特点,尤其是其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仅不会降低反而还可能升高,它是所有已知材料中耐高温性最好的材料。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化工、医用等各个领域。 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工艺 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气相法(CVD 或CVl)和液相浸渍一碳化法。前者是以有机低分子气体为前驱体,后者是以热塑性树脂(石油沥青、煤沥青、中间相沥青)或热固性树脂(呋喃、糠醛、酚醛树脂)为基体前驱体,这些原料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化学变化而转化为基体碳。为了得到更好的致密化效果,通常将化学气相法和液相浸渍一碳化法进行复合致密化,得到具有理想密度的C/C复合材料。 1、化学气相法

化学气相法(cVD或cVI)是直接在坯体孔内沉积碳,以达到填孔和增密的目的。沉碳易石墨化,且与纤维之间的物理兼容性好,而且不会像浸渍法那样在再碳化时产生收缩,而这种方法的物理机械陛能比较好。但在cVD过程中,如果碳在坯体表面沉积就会阻止气体向内部孔的扩散。对于表面沉积的碳应用机械的方法除去,再进行新一轮沉积。对于厚制品,CVD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且这种方法的周期也很长。 2、液相浸渍法一碳化法 液相浸渍法相对而言设备比较简单,而且这种方法适用性也比较广泛,所以液相浸渍法是制备C/C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将碳纤维制成的预成型体浸入液态的浸渍剂中,通过加压使浸渍剂充分渗入到预成型体的空隙中,再通过固化、碳化、石墨化等一系列过程的循环,最终得到C/C复合材料。它的缺点是要经过反复多次浸渍、碳化的循环才能达到密度要求。液相浸渍法中浸渍剂的组成和结构十分重要,它不仅影响致密化效率,而且也影响制品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提高浸渍剂碳化收率,降低浸渍剂的黏度一直是液相浸渍法制备C/C复合材料所要解 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浸渍剂的高黏度和低碳化收率是目前C/C 复合材料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浸渍剂的性能不仅能提高C/C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降低其成本,也可提高C/C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处理碳纤维在空气中,于360℃开始氧化,石墨纤维要略好于碳纤维,其开始氧化的温度

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碳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碳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各项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对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日趋加深,本文主要从材料的性能来分析其应用及其在未来主要领域的发展趋势。 1 碳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C/C)是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工程材料,是以碳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几乎完全是由碳元素组成,故能承受极高的温度和极大的加热速度。该材料具有极高的烧蚀热、低的烧蚀率、抗热冲击,并在超热环境下有高强度,被认为是再入环境中高性能的抗烧蚀材料。它抗热冲击和抗烧诱导能力极强,且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碳基复合材料做导弹的鼻锥时,烧蚀率低且烧蚀均匀,从而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率。碳基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磨差性能和高的导热,使其在飞机、汽车刹车片和轴承等方面得到应用。 碳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其它复合材料的优点,同时又有很多独到之处。碳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如下: (1)整个系统均由碳元素构成,由于碳原子彼此间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使碳基复合材料无论在低温下还是在高温下,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碳素材料高熔点的本性,赋予了该材料优异的耐热性,可以经受住2000℃左右的高温,是目前在惰性气氛中高温力学性能最好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碳基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不降低,甚至比室温还高,这是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 (2)密度低(小于2.0g/cm3),仅为镍基高温合金的1/4,陶瓷材料的1/2。 (3)抗烧蚀性能良好,烧蚀均匀可以用于3000 ℃以上高温短时间烧蚀的环境中,可作为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等材料。 (4)耐摩擦,耐磨损性能优异,其摩擦系数很小,性能稳定,是各种耐磨和摩擦部件的最佳候选材料。 (5)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与人体骨骼相当的密度和模量,在人体骨骼修复与替代材料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包括:增强体碳纤维及其织物的选择、基体碳先驱体

2016-2020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预测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7050190.html, 1

目录 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3) 第一节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3) 一、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分析 (3) 二、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3) 2、自动化生产 (3) 3、大规模生产 (3) 4、碳纤维复合材料废旧部件的再生回用技术 (4) 三、总体行业“十三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4) 第二节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4)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4) 二、渠道重心下沉 (5) 2

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6-2020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新兴的非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其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并随着在军事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相关的制造及使用技术日臻成熟,从而带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领域应用的极大发展,主要应用在机械电子、建筑材料、文体、化工、医疗等方面,并正在快速的取代传统金属材料成为结构用材的首选。 二、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1、3D打印成型技术 3D打印技术技术是有望成为高效低成本制备各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部件的创新工艺,为此近年来企业界、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都在安排研发和改进3D打印技术,并取得了产业化成果。以往制备塑料和金属的3D打印机部件,能耗较高,尺寸有限,而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时,不仅部件强度与刚性可提高,还可提高导热性和降低热膨胀系数,因此无需使用炉子,可消除所有尺寸限制。 2、自动化生产 汽车生产厂家现都采用机器人组装相对小和固定形状的部件,但这些机器人并不能加工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因为这些部件缺乏形状固定性,因而多采用手铺制造和热压罐固化。如何加工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未来重要的技术开发方向之一。 3、大规模生产 5年前日本公司在市场上导入了“Sereebo”长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CFRTP),并与GM汽车公司等合作开发其潜在市场。其中碳纤维的分布和取向是可控的,基材的各向同性可保持到最终部件,成型时间只有60s,它比铝合金轻20%~30%,并具有更好的耐疲劳性和抗冲击性而价格略高些,适用于汽车结 3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其优点和应用。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cations 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质的材料通过专门的成型工艺和制造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新材料,按使用要求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结构复合材料,但现在也正在发展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通常将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或原材料称之为组分材料(constituent materials),它们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聚物材料。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组分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体,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其作用是将增强体固结在一起并在增强体之间传递载荷;增强体是复合材料中承载的主体,包括纤维、颗粒、晶须或片状物等的增强体,其中纤维可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切纤维,按纤维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聚合物纤维,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和最重要的是碳纤维[1]。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极细的连续细丝材料,直径范围在6~8 μm 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两大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分别用聚丙烯腈原丝(称之为前驱体)、沥青原丝通过专门而又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得。通过碳化工艺,使纤维中的氢、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工艺、特性以及应用。 关键词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性能应用 1前言 C/C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或石墨化的树脂碳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热处理之后碳元素含量高于99%, 故该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 抗腐蚀, 热冲击性能好, 耐酸、碱、盐,耐摩擦磨损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 碳/碳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可以保持到2500℃, 对热应力不敏感, 抗烧蚀性能好。故该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机械特性, 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重荷, 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适于各种高温用途使用[1]。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化工、医用等各个领域。 2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 碳碳复合材料是高技术新材料,自1958年碳碳复合材料问世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 60年代——碳碳工艺基础研究阶段,以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和液相浸渍工艺的出现为代表; 70年代——烧蚀碳碳应用开发阶段,以碳碳飞机刹车片和碳碳导弹端头帽的应用为代表; 80年代——碳碳热结构应用开发阶段,以航天飞机抗氧化碳碳鼻锥帽和机翼前缘的应用为代表; 90年代——碳碳新工艺开发和民用应用阶段,致力于降低成本,在高性能燃气涡轮发动机航天器和高温炉发热体等领域的应用。 由于碳碳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温下保持高强度,良好的烧蚀性能、摩擦性能和良好抗热震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今,碳碳复合材料在四大类复合材料中就其研究与应用水平来说,仅次于树脂基复合材料,优先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已走向工程应用阶段。从技术发展看,碳碳复合材料已经从最初阶段的两向碳碳复合材料发展为三向、四向等多维碳碳复合材料;从单纯抗烧蚀碳碳复合材料发展为抗烧蚀—抗侵蚀和抗烧蚀—抗侵蚀—稳定外形碳碳复合材料;从但功能材料发展为多功能材料。目前碳碳复合材料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抗氧化问题[2]。 3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工 艺[3] C/ C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 纤维的选择→胚体的预制成型→胚体 的致密化处理→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 热处理(如图[4]) 3.1碳纤维的选择 CF 的选择可以改变碳碳复合材 料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纤维的选择 主要依赖于成本、织物结构、性能及 纤维的工艺稳定性。 常用CF 有三种, 即人造丝CF, 聚丙烯腈( PAN ) CF 和沥青CF。 3.2坯体的预制成型 坯体的成型是指按产品的形状和性能要求先把CF 预先成型为所需结构形状的毛坯, 以便进一步进行C/ C 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处理工艺。

碳材料介绍

碳材料介绍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新型碳材料的发展及简介 摘要:碳是世界上含量十分丰富的一种元素。碳材料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主导的作用,其应用最为出众的一次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又获得了几种新型的碳材料--碳纳米管、碳纤维、C60、碳素系功能材料等。 关键词:碳材料碳纳米管碳纤维 一、前言 碳是世界上含量及广的一种元素。它具有多样的电子轨道特性(SP、SP2、SP3杂化),再加之SP2的异向性而导致晶体的各向异性和其排列的各向异性,因此以碳元素为唯一构成元素的的碳材料,具有各式各样的性质。在历史的发展中传统的碳材料包括:木炭、竹炭、活性炭、炭黑、焦炭、天然石墨、石墨电极、炭刷、炭棒、铅笔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对碳元素的研究又发明了许多新型炭材料:金刚石、碳纤维、石墨层间化合物、柔性石墨、核石墨、储能型碳材料、玻璃碳等。其中新型纳米碳材料有: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等。 没有任何元素能像碳这样作为单一元素可形成如此多类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物质,可以说碳材料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如最硬--最软、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绝热-良导热、吸光--全透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不断地发现和利用碳,可以这么说人们对碳元素的开发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自1989年着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设置每年的“明星分子”以来,碳的两种同素异构体“金刚石”和“C ”相继于1990年和1991年 60 的三位科学家,连续两年获此殊荣,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又授予发现C 60 这些事充分反映了碳元素科学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碳元素和碳材料具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报告Word版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及在其所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应用和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 1 前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与树脂、陶瓷及金属等基体复合而成的结构材料。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 以上。它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碳化而制得。碳纤维除了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还具有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震动衰减性高、电及热传导性高、热膨胀系数低、穿透性高等优良性能[1]。基于此,到目前为止,用碳纤维与其他基体复合而成的先进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用得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或其他工程材料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表1-1所示[2]: 表1-1 各材料性能比较 通过比较可知,(1)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强度是钢SAE1010(冷轧)的近20倍,是铝6061-T6 的近10倍;其比模量则超过这些钢和铝材的3倍。因此其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2)大多数碳纤维复合材料可通过设计增强纤维的取向及用量来对结构材料的性能实行剪裁,达到性能最佳。(3)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低,质量轻,能有效减轻构件重量。除此之外,碳纤维复合材料还有多选择性成型工艺、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及良好的抗腐蚀性等。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于其他材料的性能,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2013年碳纤维复合材料总产值147亿美元,其中CFRP产值94亿美元,约占64%。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7.2万t,2020年预计需求量将达14.6万t(图1-1),2010—2020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年均增长率都将超过11%[3][4]。 2016、2020年的需求量为预测值。 图1-1 2011—2020年全球碳纤维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量 其中,欧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占全球市场的40 %,美国占25 %,中国占20 %,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市场份额在15 %上下。其中中国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每年也在逐步增加,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如图1-2所示: 图1-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 2015年,碳纤维制造商日本帝人公司扩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合作领域,其目标是将他们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低碳环保意识、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当前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环境中,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凭借其超强韧性、能量吸收性能、轻柔性、结构稳定、耐腐蚀与耐高温等特性,成为了当下汽车产业的原材料首选,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普及。本文将对碳纤 维复合材料(CFRP)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在汽车行业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力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的未来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节能、高效低成本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也是当前政府非常重视与强调的,尤其是工业生产与汽车产业。在政府、社会相关宣传与个人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汽车等相关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新型 低成本三维复合材料带来发展契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诸如:超强韧性、能量吸收性能、轻柔性、结构稳定、耐腐蚀与耐高温等,在提升性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还能降低车身的总体成本,非常有利于汽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碳纤 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一门关键技术,尤其是具有成 熟汽车产业市场的欧美国家与日本,这些国家各大车厂在进行汽车生产的过程中都大量选用 了碳纤维材料,实现优化车体结构、降低汽车车身生产成本以及提高汽车性能的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汽车行业运用现状,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在 汽车行业中的运用实例,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势,展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行 业中的运用前景。 1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介绍 1.1碳纤维复合材料概念 碳纤维(carbon 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 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 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 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 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的结构材料简称 碳纤维复合材料。 1.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征 (1)超强抗拉弹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超强抗拉弹性,通常情况下高于3 500 MPa、这种强度是钢铁的7倍。另外,不但抗拉弹性远远高于钢,其比模量也远远高于钢。 (2)耐高温、耐腐蚀 相较于其他的材料而言,CFRP具有轻量化、刚强、柔韧性外,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 耐疲劳等超强性能。除此之外,独特的碳结构让其拥有大面积的整体成型特征,同时,它还 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与设计可塑造性,正是这些独有的特征让其可以在车轻量化实现线性增长。 (3)能量吸收性能优越 优越的能量吸收性能是CFRP材料在汽车中被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CFRP材料是同类的 钢质零部件质量的一半不到,是同类铝制零部件质量的70%左右,质量轻,还能抵抗更大的 冲击,足见CFRP材料的优越性。 1.3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CFRP材料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国内的发

碳纳米材料概述

碳纳米材料概述 名字:唐海学号:1020560120 前言 纳米碳材料是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碳材料。分散相既可以由碳原子组成,也可以由异种原子(非碳原子)组成,甚至可以是纳米孔。纳米碳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 近年来,碳纳米技术的研究相当活跃,多种多样的纳米碳结晶、针状、棒状、桶状等层出不穷。2000年德国和美国科学家还制备出由20个碳原子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根据理论推算,包含20个碳原子仅是由正五边形构成的,C60分子是富勒烯式结构分子中最小的一种,考虑到原于间结合的角度、力度等问题,人们一直认为这类分子很不稳定,难以存在。德、美科学家制出了C60笼状分子为材料学领域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碳纳米材料中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等新型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 分类 (1)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的管体,一般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和双壁碳纳米管。 (2)碳纤维分为丙烯腈碳纤维和沥青碳纤维两种。碳纤维质轻于铝而强力高于钢,它的比重是铁的1/4,强力是铁的10倍,除了有高超的强力外,其化学性能非常稳定,耐腐蚀性高,同时耐高温和低温、耐辐射、消臭。碳纤维可以使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由于制造成本高,大量用于航空器材、运动器械、建筑工程的结构材料。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发明了一种廉价碳纤维,有高强力的韧性,同时有很强劲的吸附能力、能过滤有毒的气体和有害的生物,可用于制造防毒衣、面罩、手套和防护性服装等。 (3)碳球根据尺寸大小将碳球分为:(1)富勒烯族系Cn和洋葱碳(具有封闭的石墨层结构,直径在2—20nm之间),如C60,C70等;(2)未完全石墨化的纳米碳球,直径在50nm 一1μm之间;(3)碳微珠,直径在11μm以上。另外,根据碳球的结构形貌可分为空心碳球、实心硬碳球、多孔碳球、核壳结构碳球和胶状碳球等。 碳纳米材料的性质及相关应用 1.力学 (1)超强纤维碳纳米管具有弹性高、密度低、绝热性好、强度高、隐身性优越、红外吸收性好、疏水性强等优点,它可以与普通纤维混纺来制成防弹保暖隐身的军用装备。 (2)材料增强体用于增强金属、陶瓷和有机材料等。并且结合碳纳米管的导热导电特性,能够制备自愈合材料。

国内外碳纤维企业大汇总

国内外碳纤维企业大汇总 分享到:0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布日期:2016-08-09 17:59 来源:碳纤维资讯世界碳纤维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台湾省。 碳纤维原丝原料主要有三种:粘胶丝、聚丙烯腈、沥青。 其中,以聚丙烯腈为原料的碳纤维占市场份额75%,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东丽、东邦人造丝、三菱人造丝,美国的ZOLTEK、阿克苏、ALDILI 等手中。 国际上,碳纤维最大生产商东丽、东邦人造丝、三菱人造丝的产量合计占全球产量的一半。 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外的碳纤维企业。 1. 日本东丽工业株式会社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设立在日本东京中央区日本桥,创立于1926年1月,是一家以合成纤维,合成树脂起家,现设计涵盖各种化学制品,信息相关素材的大型化学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尼龙、聚氨酯、长丝纱丙烯酸纤维、短纤维、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人造纤维与塑料产品原材料、碳纤维、碳纤维合成材料以及注塑产品等。 2. 日本东邦人造丝公司 东邦人造丝公司成立于1950年7月,本部位于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3-3-9西川大厦,主产丙烯酸、人造丝,PAN系碳纤维等。 3. 日本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商,该公司主要生产化学品,塑料和纤维。除了主要acryrilic纤维外,三菱人造丝也是一种高尔夫球杆顶部材料。 4. 美国卓尔泰克公司 美国卓尔泰克公司(Zoltek)是世界领先的碳纤维生产厂家,年产13000吨碳纤维,及4000吨予氧丝。 碳纤维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基础设施等。公司还生产碳纤维予浸料,多轴布,符合各种工程塑料用的短切碳纤维,预氧丝。 5. 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54年,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