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铃薯-主要生产分布区划

3-马铃薯-主要生产分布区划
3-马铃薯-主要生产分布区划

主要作物生产分布情况

(马铃薯)

一、马铃薯生产分布情况

P1.中国马铃薯生产分布图

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据悉,2010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区、市)有内蒙古、贵州、甘肃、四川、云南、重庆,总种植面积达5065万亩,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5%。

P2.2008年我国各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几所占比例

附表1. 2008年全国20个省区马铃薯播种面积单位:万亩

四川省:

据调查,2010年全省春马铃薯亩纯收益1000元左右,秋、冬马铃薯亩纯收益2000元左右。据调查,2009年全省全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100万亩。

四川全省各地都有马铃薯栽培,但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部分丘陵地区。全省一年四季均有马铃薯种植,根据种植和收获季节不同,可以分为小春、大春、秋季和冬季4个栽培季节。

小春马铃薯:1月上旬至2月上旬播种,山区有的在年前冬播。收货时间: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

大春马铃薯:2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甘孜、阿坝个别高海拔地区可推迟到5月上中旬。收获时间:7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多数在8月收获。

秋季马铃薯:平坝丘陵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山区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收获时间:11月下旬至翌年1月。

冬季马铃薯(早春马铃薯):10月下旬至12月中下旬播种。收货时间:2月下旬至5月上旬。

附表2. 四川省2009年马铃薯全年生产分布面积统计表单位:万亩

内蒙古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均占到全国的10%以上,已基本形成以乌兰察布市为中心的中部马铃薯产业优势区和以呼伦贝尔市为中心的东部马铃薯产业优势区。

马铃薯在自治区各地均有种植,但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阴山南北麓和大兴安岭岭东南区。主产区种植马铃薯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地区有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鄂尔多斯市,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2.4%;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下的地区有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通辽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占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5%。

优势区域:中西部阴山沿麓和东部大兴安岭沿麓共42个马铃薯优势旗县。其中:中部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呼和浩特市的武川县、和林县、清水河县,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卓资县、丰镇市、察右前旗、凉城县、兴和县、化德县、集宁区,锡林郭勒盟的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太仆寺旗等3个盟市的18个旗县;西部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包头市的达茂旗、固阳县,鄂尔多斯市的达拉特旗、准格尔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等两市的6个旗县;东部优势区主要布局在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海拉尔区、莫力达瓦旗、鄂伦春旗、鄂温克旗;兴安盟的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阿尔山市,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左旗、松山区、翁牛特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等3个盟市的18个旗县。就内蒙古武川县而言,马铃薯面积已达75万亩,总产量15亿斤以上,可供销售、加工用的鲜薯达10亿斤以上,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以上42个重点旗县市区,2006-2009年年均马铃薯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占全区年均的90%以上。

受水资源条件所限,西部旱作区的马铃薯栽培模式80%左右为平作种植,只有少部分马铃薯生产基地和东部马铃薯主产区为垄作种植。

受土地经营方式所限,目前内蒙古地区仍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近几年随着马铃薯市场的需求和产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马铃薯种植专业户和专业公司,机械化程度发展较高的商品薯基地的地区,如:乌兰察布市、达茂旗、固阳县、武川县、商都县、正蓝旗、多伦县等。其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列全区第一位。

重点交易市场:固阳、武川、四子王、察右后、集宁、察右前、察右中、科右前、扎兰屯等大型马铃薯交易市场,呼市东瓦窑批发市场、赤峰市西城菜市场、通辽市农资农贸批发市场、锡盟太仆寺旗京北蔬菜交易市场、包头市佳世隆农贸公司、克旗经棚蔬菜交易市场等。

附表3:2006-2009年重点盟市马铃薯面积统计表单位:万亩

山西省

长期以来,山西是我国的一个马铃薯生产大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的10个大省之一。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2001-2010年)资料统计,山西省马铃薯平均年播种面积363万亩(2002年最高471万亩,2006年最低228万亩),总产量234.45吨,平均单产647千克/亩。

2010年山西省种植马铃薯255.3万亩,总产达212万吨,平均亩产830千克。山西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吕梁市、朔州市、忻州市和大同市的20个县(市、区),其种植面积平均超过5万亩。分三大生态区,即雁门关生态区、太行山生态区和吕梁山生态区,这些地区也被称为山西省马铃薯生产带。主产县(区)的种植规模都比较大,一般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其中种植20万亩以上的县有两个,即临县和平鲁区;10~15万亩的县有3个,即岚县、神池、天镇;5~10万亩的县有15个,分别是:兴县、右玉、朔城、苛岚、静乐、五寨、左云、武乡、保德、浑源、方山、偏关、河曲、灵丘和五台。

近年来晋中、晋东南和晋南地区也在不断发展马铃薯生产,种植面积约30万亩左右。晋中、晋东南为一二季薯混作区,主要种植菜用型马铃薯,提高土地单产。晋南为双季薯作区,以前种植马铃薯不多,近年由于市场的拉力,早熟品种推广较快,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甘肃

2007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987万亩,占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的12%,马铃薯产量超过1000万吨,平均亩产1.1吨,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全省播种面积1000万亩,总产量1100万吨。

从区域布局来看,甘肃87个县(区)中有60个种植马铃薯。定西是集中种植区,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66万亩、产量503万吨,分别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的三分之一和一半左右,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其次分别是白银、陇南、临夏、天水和平凉等地区。

2012年白银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3万亩,产量14.54万吨

黑龙江

2010年黑龙江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47万亩,马铃薯种植户约400万户。黑龙江绥化、齐齐哈尔(讷河、克山)是土豆主产地,主要品种是荷兰系列。

贵州省

贵州是我国马铃薯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常年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2009年种植面积达952.4万亩,鲜薯产量达767.5万吨。贵州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海拔差异较大,小气候特点明显,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主要是冬、春播种,夏、秋收,栽培方式主要为单作,也有部分间套作,大多栽培粗放。

2006年主要分布区:黔南区域(51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瓮安、其次是福泉、惠水、独山和山都等;黔东南区域(9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黄平,其次是镇远、剑河、施秉和岑巩等;贵阳区域(3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修文,其次是开阳、息烽、清镇和乌当等;安顺地区(24万亩)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平坝,其次是普定、西秀区、紫云和关岭等;遵义区域(49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正安县,其次遵义县、务川、桐梓和习水等;毕节地区(259万亩)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毕节市,其次为威宁、织金、大方和纳雍等;六盘水市马铃薯种植面积57万亩。

2005年、2006年,贵州省马铃薯研究所在三都、三穗、玉屏等县为上好佳食品总厂建起了薯片加工原料基地,原料薯基地有3000亩。这里的薯农种植马铃薯,每亩要比过去增收千元左右。

云南省

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740多万亩,总产量159.47万吨,马铃薯在云南被广泛地称为洋芋。其中以昭通、曲靖两地面积最大,约占全省总产量的81%。

2008年,曲靖264万亩,总产量612万吨。

2009年,昭通马铃薯种植230万亩,鲜薯总产量230万吨,2010年,258万亩。

2006年宣威市(曲靖管辖)全市种植马铃薯90.4万亩,其中种植冬(小春)马铃薯10亩,大春马铃薯67万亩,秋马铃薯13.4万亩,总产量100万吨。

会泽县(曲靖市管辖)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大春种植45万亩,小春和秋种5万余亩。年产量80-85万吨,种薯和商品薯销售30-35万吨,商品率达到40%。

丽江常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5万亩,种植海拔高度分布在1900m-3000m,一般3月份播种,8-9月份收获,总产鲜薯22.5万吨,马铃薯折产后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6%。

重庆市

重庆市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40万亩左右,2012年鲜薯总产量达590万吨,有巫溪、云阳、石柱、武隆、开县、万州等14个区县(自治县)以马铃薯为主要产业,主要分布在

三峡库区和贫困山区。

陕西省

2010年陕西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量645万吨。陕南、关中薯区以夏薯作蔬菜供应为主,陕北主要为秋薯,加工程度较高,以粉条、粉丝等初级淀粉加工为主。

榆林市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49万亩,占到当时全省马铃薯总面积的60%,总产量达到350万吨,主要集中在米脂、佳县、绥德、清涧、吴堡。

2006年,延安市马铃薯面积月75万亩,以子长,志丹,吴起,安塞四县为主。

2009年,安康市马铃薯面积75万亩,单产867公斤/亩,总产65万吨。

商洛市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总产量43万吨,平均亩产1075公斤。

宁夏

马铃薯在宁夏山川均有种植,但90%以上集中在南部山区,2011 年全宁夏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95万亩,其中山区播种面积381万亩。

仅固原市五个县扩大到了227万亩(尤其是西吉县在2011 年的种植面积大125万亩),年产鲜薯343.43万t。

山东省

滕州种植马铃薯35万亩,胶州常年种植马铃薯16万亩,

河北省

承德市常年种植马铃薯75万亩,其中其中围场县60万亩,丰宁县和隆化县15万亩。

湖北省

全省马铃薯343.6万亩,亩平鲜薯产量达到1149千克。

2009年,恩施州马铃薯种植185万亩。

吉林省

2007年,马铃薯种植175万亩,全省都有,但基本没有集中连片的。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这使得主食品种更加多样、营养更加多元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均有积极意义。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则是该战略的宗旨和实质。本文将从世界马铃薯发展与变化情况谈起,为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建言献策。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 (一)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 2013年FAO 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总播种面积1946万公顷,总产量3.68亿吨,平均单产18.9吨/公顷,与1961年相比,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下降了12%,总产量增加了36%,平均单产增加了54.8%。总体来看,马铃薯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马

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90%,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10%~20%。虽然亚洲和欧洲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地区,但马铃薯在这两大洲的发展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亚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61年至2013年,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10.6% 上升至51.7%,总产量由占世界的8.6% 上升至49.0%;而欧洲马铃薯生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80.2%下降至29.4%,总产占世界的比重由82.0%下降至30.7%。此外,非洲的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50多年来,面积增加了7.8倍,产量增加了14.4倍。且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欧洲的平均单产已达40吨/公顷,而非洲的单产仅为15吨/公顷。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 世界上已经有2/3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的消费方式以食用为主,占总生产量的39.6%~67.0%,平均占51.1%;其次,是饲用,占总生产量的9.1%~31.9%,平均占21.5%;种用量排在第三,占总生产量的8.8%~17.8%,平均占12.9%;用于工业加工的量较低,平均占总生产量的3.8%。 近50年来,马铃薯的食用量逐年上升,由1961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吨,其中亚洲食用量增长近1.1

马铃薯标准化

DB ICS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备案号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XX/XXXXX—XX 无公害食品 鲜食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The pollution-free food of Fresh Edible Maize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 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产地环境条件; ——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病虫害防治; ——第4部分:采收; ——第5部分:生产档案。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10级1班。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光辉、刘璐、任明尧、赵克渊、程思忍、刘洋洋。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马铃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脱毒种薯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 NT/T 496 肥料合理利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脱毒种薯 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技术措施处理,获得在病毒检测后未发现主要病毒的脱毒苗薯后,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繁殖的符合GB 18133标准的个级种薯。脱毒种薯分为基础种薯和合格种薯两类。基础种薯是经过脱毒苗薯繁殖,用于生产合格种薯的原源种和由原源种繁殖的原种;合格种薯是用于生产商品薯的种薯。 3.2 休眠期 生产上指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从收获到块茎幼芽自然萌发的时期,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实际开始于形成块茎的时期。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9630.1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中4.1.2条的规定。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后壤土,并要求三年以上未重茬栽培马铃薯的地块。 5 生产技术 5.1 播种前准备 5.1.1品种与种薯。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要求。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产品市场逐年拓展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省区之一。八十年代前,全区马铃薯历年总播种面积约360万亩,变动在300~405万亩之间,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市场的拉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区内加工能力的提高,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展到795.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865.3万吨(折粮173.1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12%,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作物。单产由九十年代初的746.7公斤增加到1087.3公斤(见附表2)。作为食用鲜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的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优质商品薯直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2、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推广网络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已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种(基础脱毒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模式,即以技术优良、装备先进的科研院所、大中型集团公司为技术依托,采用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生产基础脱毒种;以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繁种的山区旗县为基础,建立可监控原种繁育基地,生产优质脱毒种薯;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和种薯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生产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辐射推广网络。 3、马铃薯加工业开始起步,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马铃薯市场的拉动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我区马铃薯加工业逐步兴起且发展迅猛。目前,境内已建成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呼和浩特华欧淀粉有限公司、集宁富广食品公司、海拉尔麦福劳公司、包头海德公司、呼和浩特奈伦农科公司等46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附表3.1),产品主要有精淀粉、全粉及薯条薯片等。2003年全区加工马铃薯(鲜薯)35万吨,占当年鲜薯总产量的4%,企业销售收入近5亿元。2004 年全区大中企业将加工鲜薯达8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8.6%。 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淀粉含量由过去的12%提高到15-19%,个别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0%,为淀粉加工提供了极好条件,加工薯增值率逐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扩大。如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现已选育成高产、早熟、高淀粉、油炸加工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高淀粉品种内薯七号淀粉含量达20.03%,蒙薯九号18.7%,高原七号18.3%,底西芮17%,为适应企业多样性需求、推动内蒙古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市场培育与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注重对市场的培育,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订单销售,大力推进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推广优质专、特用马铃薯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要。围绕市场培育和销售,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由社会投资,巩固和新建了一大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了贮藏设施,不断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组织化程度上基本形成了贮藏加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加基地、营销组织加基地、公司加基地、经纪人(农民经营大户)加基地等不同模式的产业化雏形。各类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有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10个(附表3.2),各类协会、专业经营马铃薯的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已达200余个,营销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超过10万人。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作物栽培学各论习题 1.分析亚洲稻作形成的原因。 2.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发展变化的原因。 3.比较分析水稻主要器官的同伸规律,指明它们在栽培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分析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在水稻生产上的意义。 5.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归纳,提出水稻高产栽培途径。 6.分析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在水稻高产栽培上的意义与作用。 5.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有哪些影响?实践上如何调控? 6.比较分析常规栽培、抛秧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特点和技术关键。 7.根据水稻需肥规律与营养特性,提出水稻高产施肥方案。 8.系统掌握水稻的需水特点,探讨水稻高效用水与节水的途径和技术。 9.分析水稻抛秧栽培、机插栽培、直播栽培、再生栽培和旱种栽培的异同,生产上如何因地制宜应用? 10. 如何进行水稻生长发育诊断? 11.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 12.简述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 13.简述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14.叙述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成熟的过程。 15.简述生产中建立小麦合理群体结构的途径。 16.简述小麦品质性状的分类、指标和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 17.简述小麦的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技术。 18.简述小麦的水分需求规律和灌排技术。 19.叙述小麦苗期、中期、后期的生育特点、调控目标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叙述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21.简述南方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2.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的主要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和措施。 23.玉米雌雄穗在分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有哪些?根据穗分化的特点提出增加穗粒数的肥水调控主要措施。 24.从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 25.从作物源库关系分析提高玉米产量潜力的可行途径。 26.如何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定需肥量和科学施肥? 27.什么时期为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如何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点,确定适宜的水分管理措施。 28.叙述中国大豆栽培区划的发展和常用区划; 29.大豆生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如何确定? 30.大豆生长发育特点与禾本科作物有何不同? 31.大豆对基本环境条件的要求有那些? 32.大豆栽培有那些基本技术要求? 3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34.黄淮夏大豆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35.南方春豆、夏豆、秋豆栽培有那些共性技术? 36.南方大豆间作套种有那些种植方式? 37.鲜食大豆在栽培管理上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

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 (一)确定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势产区的要紧依据和条件 从整体看,由于我省在区位条件、产业集中度、加工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生产经营机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特色农产品优势较大。如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花卉苗木、猪禽羊肉、蜂产品等已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有市场进展潜力。一些产品具有特定的品种、资源或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如双低油菜、席草、山核桃、专用早稻等;但由于我省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专用早稻等粮食产品总体上已缺乏竞争优势。本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布局,重点建设”的思路,近期选择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优先实施规划布局。 依照浙江实际,此次选定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要紧依据是: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和进展势头良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业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进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紧密。并从自然生态适宜、环境质量佳、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能够集中连片生产等条件,

确定优势产区。同时,依据不同农产品的市场流向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区不不同层次,确定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进展规模和支持重点。 一是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大,通过扶持和进展,能够拓展国内市场,并具有扩大出口潜力的优势农产品。要紧有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茶叶、柑桔、花卉苗木、蚕茧、食用菌、蜂产品等。这类农产品要实施外向进展战略,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展进程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加快培植竞争优势,主攻产品质量,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交易成本,加强产销衔接,在稳定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实现提质增效。 二是产品特色明显,与国内或周边省份比较,近期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紧有猪禽羊肉、牛奶、双低油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农产品。这类农产品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挖掘生产潜力,增进生产效益。 (二)优先进展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区域布局重点 通过比较分析,今后五年我省着重对水产品、蔬菜瓜类、笋竹、

我国马铃薯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第一次)

毕业论文 我国马铃薯的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中国是署类生产大国,2011年播种面积达到5205千hm^2,占世界比重为27.3%。但同时也是署类出口小国,2011年马铃薯出口贸易总额是2.25亿美元,所占世界比例仅为3.34%,本文分析了近10年内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现状,我国马铃薯产品的贸易总量、贸易地位及贸易格局,认为目前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的贸易总量呈呈攀升态势,出口增长相对较快,贸易格局日趋多元化,并就马铃薯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合当下马铃薯贸易状况,对我国未来马铃薯产品贸易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贸易现状;趋势

1 前言 21世纪我们吃什么?有专家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今后的21年,预计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数字将超过1亿,其中增长人口的95%以上将出现在土地和水已经承受巨大压力的发展中国家。因而200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消息称,据科学家分析,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问题,只有靠马铃薯了。 马铃薯的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的粮食作物里面最全的。有营养学家曾经作过实验,148克土豆,大约是3两,就基本上能满足人一天的维生素和营养需求。所以,法国人把马铃薯称为“地下苹果”,德国人称为“地梨”,俄罗斯人称为“第二面包”。 “从资源环境上来讲,发展马铃薯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农业部马铃薯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指出,中国耕地中60%是干旱缺水地区,这些地区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马铃薯将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的水分利用率是小麦和玉米的8倍。 马铃薯主要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种植,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然而,从其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在世界马铃薯贸易市场上只占很小的份额,与其生产地位严重不相称。[1]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我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放大,出口动力充足,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马铃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未来五到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面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一主三化”的路子,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制定标准、监控质量、注重品牌、效益优先”的发展思路,以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为我省农业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优势产区,把各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

农产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对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尽快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竞争与合作。实行农产品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在优势产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在优势产区相对集中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可以促进优势产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优势产区的示范和带动,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一是通过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加工业,产业链向前延伸,直接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新的空间。二是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会成为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通过利益机制,把贸工农连为一体,打破城乡分割状态,促进城镇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域分布及需水情况 1、种植区域分布 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主要有三大种植区域。 北方种植区域次区域东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和陕西诸省。 南方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北各省一级水稻配套种植区域。水稻 配套种植可以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较量时产量。 春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的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省。这些区域 气温普遍较低,小麦一年一熟。 2、需水状况 近年来的干旱缺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冬小麦的种植,为此了解冬小麦的节水抗旱技术 颇为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在与干旱缺水斗争的过程中已总结出一套成熟 的节水抗旱技术。 冬小麦节水抗旱措施 土地整理深耕麦田泥土沉淀、保墒性能好,与耕作粗放的田块相比,0~20厘米和 20~40厘米土层泥土的含水量分别在13%和20%以上,小麦幼苗出苗齐全、均匀、个体发育好,无根部架空现象,后期分蘖情况良好。 保证底墒在墒情不足的情况下提前耕作,往往会造成田块内土块较多、降低播种质量、不利于土壤水分含蓄;同时,种子的出苗差,幼苗生长收到按压,在越冬钱难以 育成壮苗。 施足底肥基肥充足且科学,能有效减轻麦田旱灾,有条件的地区应试试麦田测土施肥,是农田的肥料搭配合理、高效。 播种深浅要适宜麦子适宜的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过浅会大大削弱小麦抗 旱水平;过深会造成小麦出苗延迟,苗情羸弱,不利于后期生长发育。 镇压提墒对于没有睡觉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麦田受到镇压后,阻断了土壤中水分损失的通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浇好“保苗水”当旱情已经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时,应在日均气温3摄氏度时 抓紧时间浇水保苗,且时间越旱越好。浇水时应注意:潇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 存水;避免大水漫灌致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灌后中耕保墒效率更高浇水后当地表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耡中耕,破除板结, 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冬小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教学内容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马铃薯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092 姓名:马克 学号:2009010507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消费大国近期马铃薯产业 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消费旺盛,对外贸易活跃。其发展都朝着有利于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化。 关键词: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销售情况生产与销售特点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马铃薯生产现状 1.面积规模和产量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使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

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播种面积为466.34 hm2 ,折粮(马铃薯产量按5kg折1kg粮食计算)总产量为1415.60万吨。2009年播种面积达到508.8万hm2,折粮总产量有1464.6万吨。而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了7808万亩和8154万吨,较前几年大幅度增加。 2.主要产地及其所占比例 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可分为4个具有特点的类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主产区为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而近年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心总体呈现西移南移趋势,区域比较优势呈现东部下降西部增强的趋势。目前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中国小麦种植面积 成交量下降。3个月计划交易量8301270吨,实际成交量4396699吨,仅占计划成交量的47%。 成交率下降。从1月6日的89.29%,下降到3月份的36%以下,平均成交率48.22%。成交价格下降。白小麦成交价格从1月6日的每吨2600元,下降到2400多元,3月24日为2455元,平均成交价2482.7元;混合小麦从1月6日的每吨2598元,下降到2450多元,3月24日为2456元,平均成交价2486.4元。 从美国进口小麦价格呈现大"V"字形。1月3日到中国完税后价格,每吨折合人民币2091元,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1900多元以下,3月初更是下降到1800多元以下。从3月中旬开始又开始上涨,3月23日达到1992元。 与国产小麦相比,美国进口小麦有着多种优势。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小麦基本上是优质强筋小麦,总体上优于国产小麦;美国小麦到中国完税后价格低廉。1至3月份,进口美国小麦到我国完税后平均价格每吨1939元,比国产白小麦每吨2482.7元、混合小麦每吨2486.4元,分别低28.04%、28.24%。有关方面预计,今年我国进口小麦将在250-300万吨。 一、选用优良品种 近几年,由于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因此,今年秋种,农民朋友一定要选好优良品种,如:关麦9023、鄂麦18、鄂麦23、宛麦369、鄂麦14和鄂恩5号等。 二、增加肥料投入,配方施用化肥 三、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 1、扩大深耕面积,精细整地。近年来,由于大部分麦田耕层偏浅,一般不足15厘米,土壤板结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特别是今年降雨量大、土壤墒情好,给深耕松土创造了有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内部使用) 赤峰市松山区科技局 2009年2月2日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首先要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其二根据市场需求来选种;其三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符合生产加工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马铃薯品种。或者根据地方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通过引种试验确定合适的马铃薯品种。 1.1种子处理 1.1.1晒种催芽 采用先高温黑暗,后低温光照的“二段催芽法”进行催芽,即将消毒处理后的薯在20℃左右温度,相对湿度60%左右和黑暗条件下催芽10-15d ,待幼芽长至3-5mm时,移至15℃左右的低温和有散射光条件左右下10-15d,促进形成绿化健壮的幼芽,未发芽的需挑出重新催芽。催芽过程中要防止夜间低温冻伤及高温引起母薯黑心。 1.1.2切块 小的种薯(20-30克)一般不切块,大的种薯(40克以上)应进行切块,每块要有1-2个芽眼,50克左右的种薯可以从顶部纵切成2块,75-100克的在顶部芽眼集中处“十”字形切四块,100克以上的先从基部开始按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形向顶部斜切,最后再把芽眼集中的顶“十”字形切4块。切块要用两把切刀,方便切块过程中切刀消毒,一般用含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剔除腐烂或病害部分,防止传染病害。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加农用链霉素加甲基托布津(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1.5:100),并进行摊晾,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以防止烂种。

2.选地、施肥与播种 2.1选地与整地: 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地不适宜种植。要求灌溉条件较好。 选茬:马铃薯忌重茬,选择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严禁选用在前茬施用过氯黄隆、豆黄隆、普施特等长残效药剂地块。(如果是繁殖种薯,500m之内最好没有种植过高代马铃薯)。 深松整地:实行旋耕灭茬、重耙耙地、秋深翻整地、起垄施肥连续作业。或采取春天耕翻整地。整地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兑少量水稀释后拌成毒土20公斤,均匀撒播地面,可防治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生长环境:选择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积温低、无霜期短生长期内日照时间长、正常年景雾天少、病虫害发生较轻、交通便利的地区。 2.2合理施肥 施底肥:根据地域及气候特点,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底肥和中耕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土壤,深度为25-40cm,秋季结合整地深施基肥,每667m2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碳酸氢钾25kg,过磷酸钙20kg,如选择的地块,地下害虫严重,可结合施基肥每667m2用0.5kg辛硫磷与基肥同时深施或使用高巧在播种时沟施。 秋翻未施入基肥,在春天播种前施入底肥:在每亩施入2000-3000Kg有机肥的基础上,可施用速效肥料或者专用复合肥。马铃薯一生生长耗钾肥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配用专用复合肥100kg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中国的地位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需要而大幅度提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把小土豆建成大产业”,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意见》,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马铃薯是世界第 4 大作物,在中国长期作为无足轻重的小作物自由发展,没有受到应有 的重视。在中国不同省市区,马铃薯被分别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统计上报,后 两类没有单独统计数据,造成《中国农业年鉴》[1]上马铃薯的统计资料缺失。如马铃薯生产大省山东省的马铃薯生产情况没有在《中国农业年鉴》上反映等问题。虽然有许多人撰写过关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文章,由于统计数据的先天不足等多种原因,有关马铃薯生产情况阐述也难免受到影响。 为了让政府、企业和农民准确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正确决策,共 同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多年来,笔者对各地马铃薯生产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各省农业厅有关马铃薯生产数据材料、马铃薯专家的论文[3]、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及对各省马铃薯专家的请教,尽可能客观准确地甄别数据真伪、分析推测相关缺失数据。以此为基础,按照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划[4],分析中国各省1982-2005 年二十四年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汇总了2001-2005 年中国各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分别按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排出了中国十大马铃薯生产省区、揭示了中国马铃薯单产水平情况。 一、南方冬作区各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南方冬作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全部,广东、福建是重要 传统产区,广西、海南是新兴马铃薯产区,海南马铃薯播种面积很小,台湾马铃薯播种面积 更小[5],其它省区几乎没有。 1.广东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8 千公顷,随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1991 年达 到37.5 千公顷,此后慢慢下降,1993 年降到低谷,为34.7 千公顷,然后经历6 年增加,1999年达到54.1 千公顷,随后下降,2003 年降到第二个低谷,42.6 千公顷,然后开始回升。由于马铃薯单产增加幅度不大,马铃薯总产量主要随着面积波动,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总产量为7.5 万吨,1999 年达到最高峰118.6 万吨,随后缓慢下降。 2.福建马铃薯生产情况 福建是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与北方主产区相比,面积有限,1989 年才列 入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统计目录,当年播种面积为34.9 千公顷,总产量33.5 万吨。随后开始长达10 年的快速增长,1999 年福建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0.9 千公顷,总产鲜薯149.5 万顿。之后,马铃薯面积有所下降,年总产量徘徊在 140.5-147.5 万吨之间。 3.广西马铃薯生产情况 广西马铃薯生产一直没有统计数据,但确实有一定面积。广西农科院经作所郑虚和广西 大学农学院邓英毅于1999 年撰文[6],指出广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4 万公顷,产量为 7.5-25t/ha。广西农业厅粮油料作物处张江华[7]在《对广西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建议》中指出,1998 年虽然遇到较严重的秋冬干旱,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仍达4.9 万公顷。广西种子公司杨经良[8]认为广西马铃薯6 万公顷(2001)。在广西农业厅的推动下,免耕栽培等新技术推广迅速,促进了广西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广西农业厅在2006 年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观摩会上提供的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003 年37.3 千公顷,2004 年60.4 千公顷,2005 年为103.4千公顷,2006 年为123.2 千公顷。本文采信广西农业厅马铃薯面积数据,笔者估计广西全区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5t/ha。 4.海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海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小,2005 年才开始统计,播种面积为3.4 千公顷,单产和总产均没有统计数据。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 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 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 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 公斤左右,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国确定144 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作者:宋修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4年第4期 宋修伟 农业部日前发布《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 年)》之后,农业部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特色农 产品发展的文件。就本轮《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笔者提问。 问: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 类144 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 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 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 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 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 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 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问: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 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 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 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14 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 类144 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 个,新增的品种有34 个,调减的品种有4 个。新增的品种 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 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 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 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 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 问:《规划》中提出的特色农产品建设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从强化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入手,确定了五大重点领域。一是特 色农产品品种选育。我国现有农业育种投入主要面向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优种率低。应加 强品种选育,建立品种资源库,通过提纯、复壮等措施保持特色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加大野生 资源的驯化和品种创新,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品种资源储备;建立特色农产品种苗繁育基地,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应在优势产区内选建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着 力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产业化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产品集聚,提高市场竞争力,形

福建农作物种植结构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中北部部分山区冬季有雪相。南部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可全年进行农业生产。???福建主要经济作物以果树,茶叶,蔬菜和烟草为主。果树主要以柑橘类比较的多(柑橘、蜜柚和橙)。其次是荔枝香蕉龙眼枇杷部分地区也还有葡萄桃枣和梨等。茶叶在福建的种植面积比较的大。年用药量也比较的大,而且很多地方的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部分地区以主要销茶叶的产品为主。大田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在内陆地区比较的集中,沿海地区比较的分散而且面积也比较的小(宁德地区水稻面积也比较的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福建各个地区的农药市场的特点。??? 一、漳州地区。漳州为福建省最大的农药市场。年销量要占福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漳州本身市场比较的大全年都在用药,而且很多大客户辐射的面积也比较的大,很多的客户做到了厦门泉州龙岩)。漳州地区全年都在用药,种植作物也比较的多杂淡旺季不明显。漳州用药主要集中在果树蔬菜和茶叶方面。果树主要是以蜜柚香蕉荔枝龙眼枇杷为主。蜜柚用药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杀螨,杀蚧和杀菌。蚜虫飞虱果实蝇类用药也不少,但因年份不同用药变化比较的大。杀螨剂全年都在用药,杀蚧从4月份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杀菌以溃疡炭疽疮痂烟煤杀皮等比较的多。从年初开始用药到采摘结束。采摘后用保鲜剂比较的多。保鲜以咪鲜胺为主.香蕉用药主要还是杀菌为主,主要针对的还是香蕉叶斑病。荔枝龙眼用药主要以钻心虫的为主,枇杷用药较少。茶叶用药主要

以杀虫的较多,年初时用一 些催芽剂,杀虫主要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蚜虫飞虱为主。部分季节跳甲用药也比较的多。蔬菜漳州种植面积也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年初,从9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水稻在漳州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单季稻为主,水稻收获后很多地方种植水稻。????二、厦门地区。厦门地区在福建属于面积较小的市,但蔬菜面积较大,种类也较多,是中国八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且用药水平较高。厦门由于和漳州较近所以很多漳州经销商在这边都有辐射。???? 三、泉州地区。泉州在福建省内也是农药大市场。重要作物集中在果树(柑橘)、蔬菜、茶叶上面,水稻面积要比漳州大。果树以柑橘为主,主要集中在永春县,柑橘用药与漳州蜜柚相同也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泉州茶叶面积较大重要集中在安溪,安溪茶叶用药在福建是最大的而且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茶叶用药种类与漳州基本一致再不赘述。泉州其他县市以蔬菜水稻为主。部分地区也有荔枝龙眼枇杷但种植面积都不是很大。???? 四、福州莆田地区。福州莆田以蔬菜果树水稻为主。部分地区好有少量的茶叶。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尤其是莆田地区最近几年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不断的增大,用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蔬菜沙虫也主要是以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较多,还有跳甲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也比较的多。果树面积不大但比较的杂有葡萄荔枝龙眼枇杷柑橘等。????五、宁德地区。宁德主要还是以茶叶和水稻的用药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一 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 发展规划 (2003~2007年) 甘肃省农牧厅

二○○四年九月

规划审定首席专家:张福泉 规划编制技术负责:贾克礼 执笔:张学斌 修订:种植业管理处 规划组织编写: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

目录 一、发展现状 (2) (一)基本情况 (2) (二)主要问题 (7)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9) (一)市场前景分析 (9) (二)主要问题 (13)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14) (一)发展思路 (14) (二)发展目标 (15) 四、优势区域布局 (17) (一)优势区域划分依据 (17) (二)苹果优势区域的划分 (25) 五、主要建设项目 (30) (一)优质苹果基地建设 (30) (二)良种及苗木繁育体系建设 (32) (三)采后处理及贮藏、加工设施建设 (33) (四)苹果信息网络系统和服务体系建设 (34) (五)科技培训基地建设 (35) (六)苹果非疫区监测体体系建设 (35) 六、计划进度 (36) (一)2003~2005年 (36) (二)2004~2005年 (36)

(三)2005~2007年 (37) 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7) (一)投资估算 (37) (二)效益分析 (38) 八、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40) (一)保证措施 (40) (二)政策建议 (42) 附图 1 甘肃省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2 庆阳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3 平凉市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4 天水市(含礼县、西和县)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