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结果质控报告

检测结果质控报告
检测结果质控报告

检测结果质控报告

be

抚州市环境空气监测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抚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抚州市环境监测站 项目单位简介:抚州市环境监测站属国家环境监测二级站, 也是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隶属于抚州市环境保护局,该站建于 1976年,是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全站现有干、职工22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人员 占总人数的86.4%。 3、项目主管单位:抚州市环保局 4、项目法人代表:张炳文 抚州市环境监测站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站长)张 炳文,该同志1978年由江西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原抚州地区环 保办工作,1984年调至抚州市环境监测站工作,先后担任过办公室、监测室、综合技术室主任职务,1997年任副站长,1999年任 站长至今,高级工程师。 5、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 6、建设地点:抚州市赣东大道758号 7、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结合抚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方略,通过未来几年 的努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建立在环

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下,以环保监测机构为骨干、社会环境监测 力量广泛参与、合理分工的环境监测格局,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 空气自动监控系统;建成有一定技术梯度、功能完整、优势互补、满足环境空气管理科学化需求的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环境监测数据快速采集、审核、传输、反馈信息系统。 通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环境监测分析质量, 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抚州市区主要交通要道设立噪音显示屏,随时显示区域环境噪音值,让市民能及时看到和了解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现状;为各级领导研究和制定改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健全抚州市环 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健康保障,建立起具有抚州市特色、能够满足抚州全市及附近区域群众的基本空气质量需求、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的公共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检测设备2套和监测点用房2座 (20平方米);城市环境噪音显示屏2套;改造现有环境监测大 楼1100平方米,同时更新实验室分析操作平台和相应设备。 9、项目总投资:240万元 10、项目实施期限:6个月 11、抚州市环境监测站概况: 抚州市环境监测站属国家二级站,是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隶属于抚州市环境保护局,现有一栋四层楼的环境监测大楼,面 积约1100平方米,其中水质分析室400平方米,大气分析室300

全年环境监测工作总结及全年工作计划

全年环境监测工作总结及全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局党组的有力领导下,在省站业务的具体指导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重点,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队伍建设,扎实开展环境监测各项工作,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监测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监测任务 (一)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服务于蓝天保卫战 1.做好国控空气站管理与实时监控。(1)国控气站数据实行24小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运维人员和大气办,以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本地污染源。(2)每日数据审核及数据复核,与运维公司沟通前一日设备运行情况、数据有效性情况,达成一致后由运维公司上报国家总站。(3)对沙尘天气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上报省站申请剔除数据,全年共提出9天沙尘影响数据。 2.加强省控站及区域站质量控制工作。为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对5个省控气站运行情况和记录进行检查,每日对运维公司审核的数据进行复核。 3.开展扬尘网格化监测与走航监测。对城区30个网格扬尘监测点实时监控,结合移动监测车走航监测,实时监控城区空气质量,并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大气办,由大气办通知相关部门和区域负责人予以处理。 4.积极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在规定时间完成空气质量预报,没有一天漏报或延误。重污染天气时,及时报送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二)加强地表水监测,助力水污染防治 完成地表水61个断面(点位)的水质监测工作,获得有效数据14964个;城区

5个饮用水源地监测,获得有效数据4500个。完成4个县区跨界断面生态补偿监测,与合肥站开展罗管闸跨市断面大别山生态补偿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336个。还开展了杭埠河将军宕大桥和丰乐河双河镇出境断面的联合监测。 积极组织实施国控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所有境内国考监测断面与第三方同步监测,及时了解国考断面水质,顺利完成了国家总站分配的地表水采测分离的分析任务,全年累计分析样品数量为3895个。 根据水污染防治需求,还开展了各类专项监测。针对淠河新安渡口断面前3个月水质连续超标,对淠河新安渡口开展了加密监测,编制了《淠河新安渡口水质影响原因分析报告》,为淠河水质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为配合市经济开发区清查区域内违法排污企业,保证淠东干渠水质好转,对其支流小高堰开展了加密监测。 (三)完成水质自动站建设任务 8个新建水站均按要求完成设备安装、联网,并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已建大店岗站升级改造工作已完成地方政府建设任务,省站原配置仪器已更换。目前各自动站已正常运行。 (四)积极开展污染源监测,服务环境管理 积极开展重点污染源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配合省、市环境执法检查、专项行动等开展执法监测,出具监测报告75份,其中比对监测报告10份,执法监测报告65份。 (五)完成酸雨、噪声、土壤监测任务 完成2个点位的酸雨监测,获得有效数据500个;完成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的例行监测,获得有效数据3000多个;在“中、高考”期间,

环境保护监测站质控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监测站质控工作总结 篇一: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 监测站工作总结 20XX年,监测站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监测能力建设、机构队伍建设、基础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监测职能,为环境管理、经济建设提供科学高效优质服务 1、做好环境质量监测 一是地表水质量监测。在全县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设21个监测断面,9个主要监测项目,全年监测6次,共获得有效数据1260个;二是县城空气质量监测。设环保局1个点位、3个主要监测项目,全年发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周报52次,获得有效数据468个;三是降水、降尘监测。全年监测44次,获得有效数据44个;四是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设区域噪声14个监测点位、设道路交通噪声17个监测点位,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31个;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2、做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全年对8家市级重点污染源、27家县级重点污染源、58

家非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共获取监测数据850个,基本满足了环境决策和管理和管理的需要。 3、做好委托服务性监测。全年完成排污许可证监测72家、建设项目现状监测71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24家,共提供有效监测数据19680个,为委托单位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及优质、高效的服务。 4、做好信访仲裁监测。全年参与信访仲裁11次,提供 有效监测数据64个。维护了群众、企业合法环境权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保障县域环境安全、信访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5、全年累计为相关部门上报各类监测数据报表36次,出具各类监测报告800余份,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2397个,完成监测收费81 万元。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提高监测能力、监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顺利通过了市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复审。通过对评审组提出的4项有缺陷的内容的整改,强化了三级审核制度,加强了在分析过程中密码平行样的控制以及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和试剂的管理,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保证了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公正性,有利地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成仪器设备的年度检定工作,确保了各类仪器设备在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 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 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力度。环境监测工作对国家整体环 境质量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周边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监测质 量控制备受关注目,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管,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环 境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环境监测是伴随着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监测发展大体经历了以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为主、 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主和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 较晚,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深化和环保工作的加强,发展很快。环境监 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 手段不断更新,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室上个世纪70年代确定的。当时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回忆来开帷幕,但是发展较慢;80年代进入调整和巩固的阶段,在 这个时段初步建立和形成了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管理站点,并引入了环 境监测质量保证的目标,是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一大进步;90年代是我国环境监 测工作的提高和深化阶段,并于中后期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列为我国现代化研 究的重点项目之一。 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但跟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的话,还是有 差距的。我国在环境质量监测上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是经过四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在监测环境质量的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对环境进行监测时可以采取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比如遥感技术、卫星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手段;监测范围也 越来越广,在地理范围上可以实现有点向面的推广,由一个城市向整个省级范围 扩散;在监测的种类上可以实现对整个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大气、水以及生态环 境的监测。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但是 在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上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到克服。 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2.1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的准确性,能够真实地调查到环境污染源的相关问题,就必须严格对可能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制定控制环境 监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办法,环境监测部门职能目前还很薄弱,有些部门在环 境监测部门的认识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环境监测部门是一个建立在环境监测分析 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环境监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合理的环境监测的管理体系。 2.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应制定相关的采样计划和质控计划,并按照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的实施,其中的内容包括:采样点位、测定项目、频次和数量及样品的 运输和保存等等。同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明确的规定从 采样计划的指定到样品运输的采样全过程规范要求,其内容应具体全面,细化采 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环境监测行动计划

环境监测行动计划 以监测先行,力求准确掌握入海污染物总量及*污染的状况,为行动计划的执行及滚动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出发点,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碧海行动计划各阶段的实施效果为主线,结合*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需求和已有的监测基础,优化选择相应的监测站位,合理安排监测项目和程序,制订科学的监测计划,为*碧海行动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与此同时,要面向新世纪、面向现代化,掌握和利用遥感、自动检测等先进的技术,逐步实现监测手段现代化,更有效地掌握*水环境的时空变化。 第一节-*年环境监测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建立、启动*碧海行动计划的环境监测程序,完成监测站位的优化调整; 监控陆域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评价陆域入境河流、重点陆域污染源入海河口、海上污染源以及入海通量控制断面的水质状况,初步掌握可控入海点源与非点源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开展海洋环境质量与趋势监测和*海岸带生态监测的试点工作;根据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要求,进行特别专项的监测试点工作;评估已有的环境监测条件和数据资源可利用程度,确定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调查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的近期效果; 实现主要入海点源的水质自动监测。 二、行动计划 (一)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 参照相关的法规、标准和监测方法,编制*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该规范应确定不同类型站位的监测项目、采样分析方法和监测频率(见表8-1),并且作为各省市和部门实施环境监测计划的技术依据。 (二)优化监测站位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污染源排污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准确地评估*碧海行动计划实施效果,按照*碧海行动计划确定的环境功能区、污染控制带、污染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要求,结合环境监测行动的实际经验,在2002年底前完成环境监测站点优化布设工作。布设四类环境监测站点的数量见表8-2。表8-1*碧海行动计划环境监测规范主要内容 优化布设*碧海行动的环境监测站位的基本原则是:着眼于全*,充分利用已有站位,统筹全局,全面调整,合理布设;在重点海域、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重点城市毗邻海域、重点港口和交通密集水道等特殊水域,本着内密外疏的原则,合理布设和优化环境监测站点;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为基础,以全面掌握各类环境功能区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为目标,确定监测站位;对石油平台生产区、海产品养殖区、海上船舶集中作业停靠区周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设计

XX县作为本项目监测点,鉴于本次监测任务顺利进行,特绘制XX 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XX县环境监测总体方案图 1监测内容 XX县地表水水质、县政府所在地空气质量、重点污染源(水、气)、城区及交通干线噪声质量等监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1地表水水质监测 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监测区域现场勘查及资料收 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 象气候、土壤利用等) 编制监测方案 确定监测项目 及类别 确定确定监测点 布置及采样时间 和方法 电话预约 现场样品采集 检测室样品分析 检测 数据处理及结 果分析上报 出具监测报告 接受委托 后期服务

1.1.1 监测断面 哈尔腾河红崖子断面。 1.1.2 监测指标及方法依据(见表1-1)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3项指标。具体监测项目见下表: 表1-1 地表水监测因子及检测方法依据 监测指标技术要求方法依据 水温,℃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此外还可根据XX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污染物监测。 1.1.3 监测网点布置(见表1-2) 表1-2 地表水监测网点布置 组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位置设点依据 1.1.4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见表1-3) 表1-3 样品采集方法及设备 样品名称采样方法采集设备 地表水 1.1.4监测时间及频次(见表1-4) 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全面至少监测4次,且需在各监测月份的上旬(1-10日)完成水质监测的采样及实验室分析。具体监测时段按下表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关于环境监测自查报告

关于环境监测自查报告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XX-XX年)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考评的通知》(苏环办【XX】192号)及《关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及填报材料的有关补充说明》要求,我局于近日组织开展全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制订及开展 XX-XX年,全市各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市环保局先后印发了无锡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XX-XX年)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自查方案,形成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市监测质量管理的三年进度安排,细化了 XX年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市环境监测半年工作会议就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动员和宣贯。为了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更好指导XX年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XX发文成立由市、区(县)两级环保局分管领导、局机关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无锡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三年行动计划XX年的实施细则。XX年8月,我局在进行充分准备的基础

上,组织开展了全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性情况的检查,为使检查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先后制订并下发了《无锡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安排》、《无锡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XX-XX 年)现场检查表》、《关于开展全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锡环信息【XX】23号),8月底圆满完成了检查工作。详见表1 (二)对所辖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 (1)组织辖区内各监测站开展实验室比对、考核活动 XX 年组织开展了水质中总磷、土壤中铜的实验室比对活动;XX 年组织开展了ph、化学需氧量的实验室比对活动;结果显示各监测站的比对数据均满意。 (2)按省中心的统一要求,组织开展辖区内自动监测站的质量核查工作 XX-XX年组织开展全市空气自动站质控考核(so2、no)、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考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各站考核结果合格;XX年组织开展了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情况检查,通过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全市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质控和监管等方面的情况。 (3)组织开展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检查,极大地推动了各市(县)、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环境监测各部门职责

云南省交通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设业务室、环境监测室、化学分析室三部门。 1.各室职责 1.1业务室职责 (1)编制本中心业务工作计划。负责采样样品交接工作,并下达分析任务; (2)负责监测报告的编写、出版; (3)负责组织和草拟本中心的工作总结、报告及各类文件; (4)负责业务联系、申诉和投诉处理工作。 1.2 环境监测室职责 (1)贯彻执行单位的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规章制度; (2)承接客户委托的监测任务,按要求编制监测工作方案,及时、准确地完成监测任务。对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及时出具监测数据。 1.3 化学分析室职责 (1)掌握和熟悉化学分析室的有关制度,并贯彻执行。 (2)掌握和熟悉各指标检测方法,并严格按标准方法实施。 (3)对分析的样品应认真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试样有权拒绝分析,并及技术负责人反馈,要求重新取样。 (4)承接客户委托的检测任务,及时完成检测任务。对原始记录进行校核,对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校核),及时出具监测数据。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经主管技术负责人同意,不得任意更改或调换操作规程测试方法。 2.各室负责人职责 2.1 业务室负责人职责 (1)负责开展仪器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监督工作; (2)负责全站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负责全站仪器设备的建档;负责试剂、玻璃器皿、劳保和办公用品的采购; (3)协调各业务科室工作,负责站务会以及站领导召开的各种会议的组织准备工作,并协助领导检查、督促会议决定事宜的落实;做好站务会及领导召开会议的记录,并整理会议纪要; 2.2 化学分析室负责人职责 (1)在技术负责人领导下,对化学分析室工作全面负责; (2)确定化学分析室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制定年度、季度的工作计划,组织完成各项检测任务; (3)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新的检测方案; (4)负责督促和检查化学分析室仪器设备的及时送检、维修和保养,贯彻执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技术法规和法令; (5)提出计量、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计划,提出计量监测仪器设备的维修、大修、降级和报废计划; (6)负责化学分析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参加培训的人员、内容、要求的年度计划,对上岗人员的基本训练进行严格把

2017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计划

南充市顺庆区环境监测站 2018年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1.目的 为贯彻质量方针,确保本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站所有监测工作。 3.工作要求 3.1人员:监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3.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 3.2.1仪器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至少进行一次核查(一般一年一次),期间核查必须按计划进行,核查方法见各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3.2.2本实验室使用的监测方法,大多是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标准方法,资料管理员每个月对标准进行一次跟踪查新,确认使用现行有效的规范; 3.2.3每一年至少组织一次质控样考核(抽取适当比例的项目)。 4.质量控制方法 4.1 例行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 对日常工作中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按照《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具体如下: (1)现场采集大于10%的平行样;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2)各监测因子实验室分析时应同时测定实验室双空白,双空白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应≤5%;同时分析质控样,质控样应在有效期内;每批样品测定不小于10%的加标回收率实验;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3)试剂、实验用水等条件均未改变没有重新做标准曲线时,应代入标准曲线中的一点,测定吸光度,若偏差大于10%,应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2 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对辖区内重点污染源按照《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92-2002)的技术要求进行监测和质量控制,具体如下: (1)监测前对生产工况、现场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2)采集10%的平行样分析(不能进行平行样分析的项目加采10%的样品),控制样品分析的精密性;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对样品进行保存;在样品保存有效期内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在分析样品的同时进行分析有证标准物质,控制样品测定的准确性;每批样品做不小于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较少时,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4)当出现监测数据结果为标准限值临界值、数据异常等情况时,应对有效期内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测试。 4.3 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xxxx年,我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部的正确领导,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各项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环境监测工作任务以及《xxxx年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有序开展;以强化人员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抓手,加强监测数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监测人员专项培训、技术交流和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继续做好实验室比对和/或能力验证工作等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一、全面贯彻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 xxxx年,xxxx省各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省环保厅先后印发了《xxxx 省环境监测质理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xxxx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xxxx年实施细则》,召开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于10月中下旬组织了以《三年行动计划》为主题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总结。 检查表明,被查各市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按照国家和xxxx省的相关规范、规定和实施细则开展

工作,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规定,质量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实效。本次检查对各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督促和推动作用。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省各市均组织编制了地方性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并以环保局名义进行了发文;省辖市级环保局和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照各项要求进行严格自查的同时对辖区内1/3的区、县(市)级监测站开展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 二、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环保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全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我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xxxx省环保厅研究决定成立xxxx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同时调整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组(苏环办[xxxx]507号)。领导小组由省环保厅副厅长任组长,厅监测处领导任副组长,各省辖市环保局分管环境监测的副局长为成员。技术组由各省辖市推荐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 三、创新上岗理论考试模式,探索操作考试新方法 xxxx年,我省环境监测上岗理论考试实现机考模式,全省

2016年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 2016年度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等文件精神,我公司积极开展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积极建立企业污染物监测体系,制定具体的年度污染物监测工作计划。 一、污染物监测机构 1、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公司的季度监督性监测,由其出具监测报告。 2、公司将安环部设立为污染物监测机构,下设两名环保监督员和两名污染物监测人员,全面负责公司各污染物监测点的监测工作。 二、污染物监测内容 1、监督性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流量,并且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2、在线监控设备比对监测 对公司安装的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比对监测的内容包括废气气态污染物浓度、颗粒物浓度、氧量、烟温和平均流速等。 3、企业自测 (1)废气自测项目均包括废气浓度和流量以及颗粒物浓度、氧量、烟温和平均流速,并且计算废气的排放量。采用手工监测+自动监测、自承担监测的方式进行自测。 (2)废水自测项目均包括废水处理站出入口浓度、PH值。采用

手工监测、自承担监测的方式进行自测。 (3)噪声自测项目包括噪声强度。采用手工监测、自承担监测的方式进行自测。 三、监测时间和频次 季度监督性监测为每季度监测一次,企业自测每月至少自测一次,自动监测设备的比对监测每月一次。 四、监测布点与采样 1、监督性监测:废水污染源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的设施排放口采样,其他污染物的自测在厂区外排口或厂区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所有排放口均须分别布点采样、分析。废气污染源每个废气排放设施均须布点自测,一个排放设施有多个排气通道的,要分别布点自测,脱硫脱氮设施的进、出口均须布点自测。 对于所有的废水或废气自测点,包括进口和出口,在采样自测污染物浓度时,均须同步监测废水或废气流量。 2、比对自测:废气采样位置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设置,与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测定位置不能重合但应尽可能靠近,不能从CEMS 排气装置处直接采样监测,手工和自动同步采样。 五、自测要求 1、要求健全监测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污染源监测工作,制定并落实企业污染监测监控方案,加强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规范和保存企业污染源监测原始记录,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监测工作应该在稳定的生产状况下进行,监测期间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并记录监测期间的生产时间和工况负荷等参数。每季

环境检测质控控制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检测行为,特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1质控目标 按照管理体系要求,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及时为客户提供准确和有效的检测数据。? 2质控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分为日常检测质控计划和年度质控计划。 3 质控措施 3.1内部质量控制? 采用多种质控方法以确保数据准确,如平行双样、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检验、实验室内精密度与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率等。 3.2外部质量控制 参加外部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市站、省站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 3.3检测流程 业务室根据委托检测合同制定检测方案交质管室,质管室根据检测方案添加质控措施后下达给现场室和分析室,分析室、现场室严格执行质控措施要求,项目完成后现场室和分析室将电子版数据同时交给质管室和业务室,质管室审核质控结果,质控结果合格后通知业务室出具报告,对于质控结果异常的分析查找原因。现场室和分析室的检测原始记录纸质版交业务室,项目相关的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完成后及时归档。 4质控样品 4.1现场室采样过程中带全程序空白样,对于不稳定的样品要带标液检查样品的稳定性。采样时现场室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采样器后进行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可以使用,到现场采样前后再次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为合格。

噪声监测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噪声仪后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误差0.5dB以内可以使用,采样前后再次进行校准,误差0.5dB以内合格。 4.2分析室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做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4.3质管室对大项目()选取所有检测参数的10%(如果检测参数少于10个至少选取1个参数),添加质控措施(添加了质控措施的参数,分析室只做平 行样)。 4.4质控结果均体现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5 质控方法 5.1 平行样分析: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做平行双样,它反映测试的精密度。 5.2 加标回收分析:在测定样品时,于同一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 5.3 密码样分析:密码平行样的密码加标样分析,由专职质控人员,在所需分析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0%的样品编为密码平行样或加标样。 5.4 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可以是明码,也可以是密码样,可以检查分析检测的准确度。 5.5室内互检: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和比对分析。 5.6方法比较分析:对同一样品分别使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方法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5.7 质控图的绘制:为了能直观地描绘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或变化趋势所采取的统计方式。 6质控结果分析 质管室统计各质控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统计分析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值;如果加标回收率没有规定的合格标准应达到90%-110%。每月由质管室做质量分析报告,并在下月质量会上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质控管理报告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质控管理报 告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质控管理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湖北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质控工作,不断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我省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行,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的质量状况,促进各地市、州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控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质控考核方案》的要求和《湖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实施了湖北省国家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考核工作和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工作。 一、能力建设情况 湖北省现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总数为101套,全部分布在我省各县市,去年环保部在我省建成神农架林区建设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站、钟祥市农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我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能力,除神农架国家环境空气背景站和武汉市月湖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以外,基本为常规监测项目,主要是SO2、NOx、PM10和气象五参数,武汉市还有的空气自动监测站含有PM 2.5 \ CO和O3指标。今年湖北省已经实现全省各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联网。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环保厅将计划投资新建10套灰霾空气自动监测站,(每套约1700万元),共投资17000万元。

已经在武汉城市圈首期投资2500余万元建设5套灰霾站,选址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分别为省站(江北站)、武汉市站(江南站)、黄石、黄冈和咸宁市各一套。 湖北省今年还将投资1000多万元在省内新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套(上半年安装完成5套、下半年15套全部建设完成)。 二、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在规章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各市站均能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和《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自动监测管理体系,按照不同类别的监测项目,具体细化其相对应的作业指导书。在日常工作中遵循技术标准、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填写相应的体系运行维护记录。建立的规章制度包括《环境空气子站巡检制度》、《环境空气质量保证制度》、《环境空气子站维护及管理制度》、《环境空气子站数据上报制度》(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另外,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了各种检查、报告、维修、维护、配件使用记录制度及档案制度等。主要岗位职责有《自动站职责》、《自动站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及《中心控制室管理制度》等。 三、持证上岗及培训情况 根据《湖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的要求,贯彻执行环境监测人员资格证制度。落实《湖北省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实施办法》,我站组织了全省从事环境空气自动监测

环境检测质控控制方案.docx

质量控制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检测行为,特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1质控目标 按照管理体系要求,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及时为客户提供准确和有效的检测数据。? 2质控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分为日常检测质控计划和年度质控计划。 3 质控措施 3.1内部质量控制? 采用多种质控方法以确保数据准确,如平行双样、空白试验、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检验、实验室内精密度与准确度控制、加标回收率等。 3.2外部质量控制 参加外部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市站、省站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 3.3检测流程 业务室根据委托检测合同制定检测方案交质管室,质管室根据检测方案添加质控措施后下达给现场室和分析室,分析室、现场室严格执行质控措施要求,项目完成后现场室和分析室将电子版数据同时交给质管室和业务室,质管室审核质控结果,质控结果合格后通知业务室出具报告,对于质控结果异常的分析查找原因。现场室和分析室的检测原始记录纸质版交业务室,项目相关的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完成后及时归档。 4质控样品 4.1现场室采样过程中带全程序空白样,对于不稳定的样品要带标液检查样品的稳定性。采样时现场室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采样器后进行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可以使用,到现场采样前后再次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误差5%以内为合格。噪声监测项目负责人领取检定合格噪声仪后用声校准器进行校准误差0.5dB 以内可以使用,采样前后再次进行校准,误差0.5dB以内合格。 4.2分析室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做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谢谢欣赏 4.3质管室对大项目()选取所有检测参数的10%(如果检测参数少于10个至少选取1个参数),添加质控措施(添加了质控措施的参数,分析室只做平 行样)。 4.4质控结果均体现在检测原始记录上。 5 质控方法 5.1 平行样分析: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一般做平行双样,它反映测试的精密度。 5.2 加标回收分析:在测定样品时,于同一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 5.3 密码样分析:密码平行样的密码加标样分析,由专职质控人员,在所需分析的样品中随机抽取10%的样品编为密码平行样或加标样。 5.4 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对比分析: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可以是明码,也可以是密码样,可以检查分析检测的准确度。 5.5室内互检:同一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之间的相互检查和比对分析。 5.6方法比较分析:对同一样品分别使用具有可比性的不同方法进行测定,并将 结果进行比较。 5.7 质控图的绘制:为了能直观地描绘数据质量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分析误差的异常变化或变化趋势所采取的统计方式。 6质控结果分析 质管室统计各质控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统计分析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值;如果加标回收率没有规定的合格标准应达到90%-110%。每月由质管室做质量分析报告,并在下月质量会上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谢谢欣赏

环境监察工作计划

环境监察工作计划 为有效开展20**年环境监察工作,维护我县环境安全,更好地为建设生态文明服务,根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办法》、《关于在污染源日常监管领域推广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和我局20**年环境监察工作要点,结合我县污染源分布和环境监察、监测人员数量及装备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污染源监察 1、监察方法:采用“双随机”抽查,即随机确定被检查对象、随机确定检查人员。完善环境监测、环境监察联动机制,加强协作配合,同步进行监测和监察。 2、监察内容:环评及“三同时”执行情况;废水、废气、噪声治理设施运行(含在线监控设施)及是否达标排放情况;固废(含危废)产生、暂存、管理及处置情况;排污申报及排污费缴纳情况;排污许可证申领及执行情况;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等。 3、监察频次: (1)重点污染源监察:每季度抽查25%重点污染源做为环境监察、监测联合检查对象,对没有抽查到的重点污染源在第四季度全部纳入检查对象,以保障对重点污染源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2)一般污染源监察:根据在岗环境监察人员数量(11人),确定20**年至少要抽查110家一般污染源,每季度与重点污染源同步抽查30家一般污染源做为联合检查对象。 4、抽查时间:在每季度结束前5个工作日内,采用摇号、抽签等方式,确定下一季度的监察人员和被检查对象,并做好记录。 5、重点污染源名单:

6、一般污染源名单: 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监察 根据县行政审批中心环保窗口每天传送的信息,做好建设项目的环评督办和动态跟踪监察工作,经审批做环评报告书的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每月跟踪监察一次;经审批做环评报告表的新建项目环保“三同时”每季度监察一次。 三、饮用水源保护区监察 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每月一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向县政府报告。 四、生态监察 在夏、秋两季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发现火点立即向当地镇政府报告。 五、减排监察 列入污染减排项目的企业(名单由主管局污染物控制和核与辐射管理科提供)进行每月一次监察,并填报减排核查报告。 六、环境执法后督查监察 对立案查处的污染源在决定书下达后60日内(废水超标排放被处罚的30日内)开展环境执法后督查监察,并将后督查情况书面报县主管局规划法制科。 七、监察要求 1、环境监察人员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要亮证执法,张贴《县环保局环境执法告知书》,现场制作《县环保局环境现场监察记录》,并同步采取使用现场执法记录仪、手机拍照等措施固定有关证据,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要责令整改,提出整改要求,所做的有关文书及影像资料移交相应管辖的环境监察分局按程序报告并作出处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规范环境监测技术、方法、设备等各个环节,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控制内容 1、监督实验室对各项有关质量保证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2、各种分析仪器、监测仪器的维护及定期检查、核准; 3、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 4、核准上报的监测数据; 5、组织监测人员开展技术业务培训。 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1、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2、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3、仪器管理使用管理制度; 4、化学试剂使用管理制度; 5、原始数据、记录、资料管理制度。 三、实验室仪器养护 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并指定专人负责,所用仪器定期检修和核准,使用方法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进行维修和保养。 2、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在仪器使用记录本上记录好仪器

使用前后的情况,由专管人员签字。 四、监测分析 1、监测采样点的布设、监测频次、时间和方法,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 2、监测人员应经培训,熟练掌握有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3、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监测规程及要求进行采样; 4、分析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定的技术规范进行项目分析,分析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五、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1、样品分析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工作,迅速进行三级审核程序,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按照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3、上报分析数据,应由负责该分析项目的监测人员仔细检查无误后,报分析室主任复核,确认分析结果有效并签字,报送公司环保部门。 4、分析报告应包括完整原始数据、所用的分析方法、采样日期、分析日期、报告日期,以及采样人员、分析人员签字。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 客观、准确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是评价、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针对当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发展现状 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建成1436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PM10、PM2.5)、臭氧(O3)和常规气态污染物(SO2、NO2、CO)三类6项指标。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一点多发、实时传输,实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此外,大部分省(区、市)也建成了方空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环境空气监测方法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保证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 随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快速发展,其运行管理逐渐暴露出质量控制技术欠缺、质量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一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体系和质控体系不健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臭氧自动监测的量值溯源和 传递体系以及颗粒物比对监测体系;国控站点不同来源标准样品质量良莠不齐,个别站点的SO2、NO2、CO等气体标准样品的量值偏差过高。二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体系尚不完善。仪器适用性检测的法律地位不清;缺少配套的适用性检测管理办法,检测技术规范不完善;缺乏不同区域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比对测试;颗粒物切割效率测试能力不全。三是缺乏有效的对运维机构的监管手段。部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社会运维机构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尚待健全;运维人员流动快,业务水平不高,上岗资质欠缺;对社会运维机构的监管办法和处罚手段缺失。四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更新和完善。国家网的运维机制发生了变化,原有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监测点位管理办法、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等需要更新,质量管理工作依据需要完善。 二、总体思路 紧密围绕“十三五”环境管理的新要求,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内部质量控制,加强外部质量监督,构建国家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控能力,以技术手段促进质控水平提升。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远程在线质控系统,实现重要参数的实时直传和运维管理的全程监控。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方法标准体系和三级质控体系,国家网和地方网均遵循统一的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