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不平等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不平等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不平等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不平等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农村和县城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农村和县城的兴趣研发和课外兴趣,授课的科目和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强度。分析县城学校学生与农村学校学生的差距。只有知道了差距,再分析根本原因,从源头上改变着一现象,使农村学生和县城学生受到同等的教育。都是祖国的未来,不应该有高低。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抓好教育才能创造美好的将来。不注重教育就是自己断送自己的未来。乡村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32%,但是乡村大学生只占全国大学生的20%。严重的比例失调,必需得到我们的重视,抛去了农村就是抛弃了中国一半的人口,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拉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都受到同等的教育。

调查对象: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

调查方式:实地走访,参考资料

调查内容: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教育差距

调查时间:2012年3-5月

二、调查内容

(一)教育条件

县城的学校都是明亮宽敞的教学楼,还配有实验楼,体育场。使孩子能够在优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一些附件的设施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中有电扇,有暖气,虽然不能做到冬暖夏凉,但也不会受冻、受热。但农村的学校教师还是破旧的教学楼,虽然现在学校也安装了空调,但也打不到冬暖夏凉的要求,说到底还是教育的投资不足。学生们只能冬天受冻,夏天受热。农村学校占地面积有限,只有教学楼,更本没有什么体育设施。农村孩子只能单一的上教育课,其他的因为条件不足,就不开设了。

(二)师资力量

县城学校的老师大都是大专毕业,通过严格招聘,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各个学科的老师都有,保证了学生能受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全面综合的发展。农村学校老师缺口大,正常学科的老师都很少,有的老教师自己的学历都不高还教学生,真的有点误人子弟。农村学校严重缺少英语、音、体、美老师,教师资源的缺乏,导致农村学生不能开设一些科目,从而不能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的师资不如县城强,优秀教师向城市,农村的师资严

重不足。导致农村师资不如县城师资的原因是县城的环境优越,工资高。农村与县城师资数量、质量的差距也造成了学生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从而导致教育结果的差异。

(三)课外兴趣

县城学校学生学校硬件好,体育设备齐全,县城的条件优越,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可以玩自己的游戏,也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活动锻炼省体。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丰富的体育设备,学生只能靠自己。课余活动的缺乏,只能回归于大自然,夏天去池塘河流中游泳,冬天去池塘中滑冰。但农村孩子在课余中出意外的比例特别多。如果加大投资,丰富农村孩子的课余活动,有了正确的引导,就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发生。丰富农村学校的课余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们得到锻炼身体的机会,也可以保障孩子们的自身安全。

(四)授课科目不同

县城学校开设的科目齐全,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孩子们的未来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政治家。加强全面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品德好及时没有大富大贵,也是能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但农村学生没有那样的条件,因为师资缺乏,投资力度不够,使学生只能学习文化科,其他的科目也就停课了。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很可能造成哪一方面的缺陷,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茁壮成长。

(五)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不同

县城和农村的经济收入不同,对教育的观念不同,导致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县城的家长都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他们倾尽全力培养孩子上学,给他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农村就不行,他们的对教育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你要是能上就上不能上就回来种地,反正饿不死。家庭的制约,思想的束缚,导致农村孩子中途辍学的比例居高不下。面对孩子中途辍学,农村家长只认为是孩子不想上,也不去孩子的工作,还认为为家庭减轻了负担,出去打工还能为家庭增加收入,所以就听之任之了。致使一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城乡经济差距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但贫富差距也较为凸出。县城的生活条件优越,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要比农村的高。有了经济基础才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保证,才能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经济的发展也能开阔人们的视野,所以县城的人能倾尽所有投资教育,为的就是孩子能有好的学习环境,学得一技之长,今后为之所用。农村的人收入有限,虽然现在农村已经不是靠地吃饭,但收入还是比不上县城,所以对教育的投资也是随孩子,孩子说上就上,但还整天说孩子花钱多。他们

认识不到教育投资的益处,所以对教育的投资业是有限的。

(二)教育投资不同

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建设,有的农村也盖起了新的教学楼,但是比起县城,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教育投资的力度不同,导致农村学校硬件设备差,学习环境虽然有所改变,但与县城学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三)思想观念不同

永年县以蔬菜闻名全国,素有“蔬菜之乡”之美称。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大部分,农民基本种植蔬菜大棚,并作为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农户对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重视不够高。对于子女学历的要求不高。并认为种植大棚是比较好的维持生计的方法。而另一部分的农户则是子女的学习情况而定,认为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会继续供子女读书,若子女对学习的兴趣不大,成绩不好,则大部分就会让其下地种棚。对于其学历完成情况不太关心。农民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子承父业”的观念仍然比较根深蒂固。县城注重孩子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有出路,只有学习才能出人头地的思想影响着他们,所以他们会重视孩子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激励他。

(四)师资流动量大

县城的条件优越,生活环境好。不少好的老师被招聘到农村,目标不是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是借助农村入人的标准低,把农村学校做为一个跳板,一旦有机会就想方设法的调到县城来。导致了农村招聘好的老师再次失去。致使农村师资流失,使农村学生得不到平等的教育。

四、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农村的教学环境有待改善,一些硬件设施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有关的教育部门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力度,改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减小农村与县城之间的差距。

(二)帮助农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村委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导形成科学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此外,学校也要向家长介绍、讲解一些实实在

在的家教知识、家教理论。让家长多抽一点时间与孩子沟通。

(三)控制师资流动

农村教师的不断外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师从农村学校到城区学校的通道已经存在,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机制却只有支教一条。要探索教师的柔性流动。例如将区域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编制仍放在各所学校,但日常管理纳入区域的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其待遇也由教育部门予以直接的保障并要高于一般教师,收入由中心负责发放,教学任务由中心负责安排,可以跨校兼课。这样,优秀教师不再为一个单位所有,而是为全区所有,形成了优质资源统筹使用的机制,自然也打通了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的通道。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中国目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地方,本文来分析一下教育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中国教育现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二、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三、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教育的不公平: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2.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2.1.地区和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 目前,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明显拉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2009年《求是》杂志报道过20个地市的农民人均收入,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是12000元,甘肃定西是1800元,仅农民之间收入就差7倍以上。据了解,一些地市之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高达10-50倍左右,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情况下,因县财政困难,必然造成教育的困难。 一些中小学校,由于地方经费充足,校舍宽敞、楼宇考究、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各种先进设备应有尽有,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乐器室、绘画室、雕塑室、游泳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有的还有升降式广场、休闲晨读公园等。而另外一些地方因财政投入困难,教育经费极低,造成学校场地狭窄、房屋破旧、寄宿困难,有的学校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一个黑板,一枝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 一些县财政投入困难还造成很多小学不能按国家要求在三年级开电脑课和英语课,直至小学毕业一些学生还没接触过外语和电脑。有的学校没有音乐、美术教师,此类课程也不能开课,导致一些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同发达地区和城市孩子拉开了差距。 2.2.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一是就近入学存在问题。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编号:FS-DY-80442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一,概述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据统计:我国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影响到我国整体学生的素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我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和资料调查,在经过分整理,大致概括出楚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三,农村小学现状及分析

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明亮,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国实施变法图强,进行封建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汇总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不仅关系到性别歧视而且关系到教育的公平甚至社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教育性别不平等这一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亟待解决。对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试图对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解决策略。在对概念进行解析时,我会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教育性别不平等,并阐述它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以便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这一现象;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我选择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孩自身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思考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时,我会结合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分析,因为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在探讨解决策略时,我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层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性别不平等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就已初见端倪,然而随着国家的一步步改革,妇女运动的解放,教育平等政策的颁布,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少在我国边缘地区仍然很严重。这两个问题本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畴,但将其结合起来看已是大势所趋。“教育性别不平等”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近些年,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新的社会因素的加入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此,本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其中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而概念解析是为了下文写作的需要,使人们对“教育性别不平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分析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解决对策,只有明确了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最终破除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里的偏见,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教育性别不平等概念解析 前面说到过,“教育性别不平等”包括“教育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两个

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doc

中国教育不平等现状、原因及解决方法 浅议 邓超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在我们系统全面的分析各阶层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后,就不难发现,教育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城乡的二元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亟待解决但又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分配方式的改变,人们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以及教育腐败问题的日趋显露,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就越发显著了,在这种形式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本文从现实的调查入手,对城乡之间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做了系统的论述,并简单阐述了对公平教育的总体认识。最后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观点和解决方

法。 ⒈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结构的特征,也是城乡居民教育机会不均衡的最严重的表现。⒉城镇居民工作单位性质是我过社会分层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其子女的教育机会。⒊家庭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致使各个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产生新的教育不公平。⒋由于行业和职业的不同所构成的差距扩大,人为地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对这种情况,下面从教育不平等现象、教育不平等原因、教育不平等的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一>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平等 1.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当有的学生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候,有的却至今与电子产品绝缘;当有的老师在豪华的私家车里尽情享受生活时,有的老师却要

跋山涉水去给孩子们上课;当一座座现 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时,还有一群学 生在狭窄的危房里读书。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啊?据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比例却比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 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正像一位学者所说,当有的校园置身于欧美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感到寒碜。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发达城市的学校相提并论也许有失公允,但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在教育的投入上,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已经有所倾斜,但这 种倾斜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 析,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资公平均衡配置问题调查及分析 --以xx市xx镇为例 摘要: 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关键词:教育、资、差距 一、调查资料 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17.2万人,在校生20.7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27.7,高于省定标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36%。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8.7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55平方米。2009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6%,初中学生辍学

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在学者看,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2014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越多的外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近年,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市城区义务教育资均衡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拓展教育资。不断加大城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教育资整合、扩建和新建学校等办法,合理配置教育资,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改造,城区各中小学校的办

中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中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外国语学院1002班陈英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是我们国家一以贯之的原则。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然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举措,其中一项就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制度。这一示范性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又进一步强调,要办好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抓好三项工作,其中的第二项又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理的态度足以说明师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 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质量也不断提升,各县区都呈现出良好局面,但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使得教育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突出表现为数量相对不足,质量相对不高,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为了了解我市教育发展情况,我就中小学教师现状做了调查,发现一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1、编制不适应山区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从前面的师生比来看,各学段的教师人数都高于编制要求,但实际运行中存在人员短缺的矛盾现象。原因就在于沁水是典型的山区县,学校布点分散,生源较少,成班率低。如全县172所小学中,单师校92所,非完全小学12所,完全小学68所。完全小学中200生以下的学校58所,不达50生的24所。根据以生定编的新编制标准,这24所学校,每校编制只有2人左右,而正常开展工作需要5人;50—100人的17所,每校编制4人左右,而正常开展工作需要8人;101—150人的12所,每校编制6人左右,而正常开展工作需要11人;150—200人的5所,每校编制9人左右,而正常开展工作需要13人。合计这200生以下的58所小学,新编制只有233人左右,而满足工作需453人,仅小学就缺编220人。 现行编制完全是以学生人数核编,基本上只能满足城镇学校的需求,但对山区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来说极不适应。寄宿制学校除正常教学外,学生的吃、住、行也是一块十分重要的工作。有工作,就要有人干,而现行编制却没有职工编制,让这些学校如何运行?沁水16所初中都是寄宿制学校,172所小学中也有60所寄宿制学校。按每校平均2名计算,应有150名工勤人员编制,但因编制没有,这些工作只好由教师兼管或自雇工勤解决。不仅增加了教师的额外负担,也使靠生均公用经费生存的小学更加捉襟见肘,难以维持。 2、编制滞后于学制改革和课程改革。 从2003年开始,按照教育发展的要求,小学学制由五年延长到了六年,并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了英语课、信息技术课,但并未因这些改革增加教师编制,仅此全县短缺小学教师300余人,不仅使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农村小学雪上加霜,就连四所县直小学也出现了人员紧缺的问题,连续几年每校都需雇用10多名代课教师来维持正常教学。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当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

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

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导致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然而随着时代 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显现越发显著。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 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 因素,最后提出消除教育不平等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公平,制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教育工作,就深明教育是长久之计。数千年来,教育制度历经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我国培养出无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在欣慰着教育成果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敏锐的眼光发现有悖于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 并加以解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逐步 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而社会的和谐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却依 靠人民的思想观念,而人的思维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必须亲历才能获得 思维那么社会就无法进步,所以说大多数的思想都来源于借鉴千人的智慧,这就需要 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具有全 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我国表现尤为严重,例如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教育的不平等,富 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平等;知识教育、能力教 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不平等。从教育制度因素出发分析这些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一方面,教育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国富民强的学科, 其理论研究来源于教育实践,通过对我国教育不平等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形成新的教育 学理论,并指导教育实践。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等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了部分人受到 公平教育的权力,使教育事业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从而给部分人带来了损失, 给社会埋下一定的隐患,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承人的潜力无法得以全面 挖掘与 发挥,这将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中国教育的不平等制约了经 济的发展,从制度上消除不平等显现势在必行。 二、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现状

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报告

. . . . 课程调查报告书 2011 ~2012 学年第 1学期 教学单位:中外文系 年级专业:2011级英中文秘书专业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查题目: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 指导教师:余宜斌 学生姓名:徐赞辉20114060058 许国明20114060029刘菊 20114060010吴学慧20114060022区洁灵20114060048 宋福容20114060020

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报告 组员:徐赞辉、许国明、刘菊、吴学慧、区洁灵、宋福容 前言: 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公平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由于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近年来,在教育界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占有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日渐呈现失衡状态。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全社会5800多亿元教育投资中的23%,而最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高考录取地区化差异问题则将教育不公平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只上当地一般学校的高考成绩拿到北京可以上清华、北大。人们还可以从“择校费”、“借读费”等众多名目繁多的收费问题上感受公平失衡。 教育公平的问题绝对不可等闲视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是收入不公平加剧,如果任由这样的“马太效应”循环不断下去,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创造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环境,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应该牢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真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在振兴教育这一道理,更应该关注在现有情况下如何缓解教育不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果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人生的起跑线就得不到公平的对待,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受教育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应该将教育公平问题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到位。在教育投资、规划、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公平作出决定和行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近年来,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也日益严重。所以我们在校内外开展这次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调查。

中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及其报告

中国教育现状调查 您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中国教育的现状调查,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参与本次调查 1、您的性别(单选题*必答) ○ 男 ○ 女 2、您所在的年龄段(单选题*必答) ○ 18岁以下 ○ 18~25岁 ○ 25~45岁 ○ 45岁以上 3、您所在的地区(单选题*必答) ○ 城市 ○ 农村 4、您所在的地区教育水平?(单选题*必答) ○ 非常高 ○ 比较高 ○ 一般 ○ 比较低 ○ 很低 5、您的受教育程度(单选题*必答)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 ○ 大专 ○ 本科 ○ 硕士及以上 6、您认为受教育的重要性?(单选题*必答)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不是很重要 ○ 不重要 7、您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单选题*必答)

○ 非常大 ○ 比较大 ○ 一般 ○ 没影响 8、您在成长中有受过老师很大的影响吗?(单选题*必答) ○ 有,积极的影响 ○ 有,消极的影响 ○ 两者都有 ○ 没有受到过影响 9、您认为教师在您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单选题*必答) ○ 生命中的贵人,通过老师学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 生命中的过客,只负责教授学生知识 ○ 其他 10、您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否重要(单选题*必答)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不是很重要 ○ 不重要 11、家庭与学校应如何教育学生?(单选题*必答) ○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 ○教育学生是家长的事 ○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家庭为主,学校为主 ○两者权重相当 12、您支持在中学分快慢班吗?(单选题*必答) ○非常支持 ○比较支持 ○不是很支持 ○不支持 13、您支持现今教育制度重英语而轻语文吗?(单选题*必答) ○非常不支持 ○比较支持 ○不是很支持 ○非常不支持 14、您认为现今的招生制度是否合理(单选题*必答) ○合理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最新)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 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知识讲解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显现越发显著。 一、中国教育不公平现象 1.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不平等 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有所改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同城市教育相比存在着不平等现象,首先,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城市中的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等先进设施,农村孩子不仅没有机会使用到这些设施,甚至没有像样的房子上课;其次,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师待遇差众所周知,再加上要长期在农村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农村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同时存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农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仍亟待解决;最后,农村需要读书的小孩数量远远超过城市,但能够接受到大学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也有孩子没有读完。 2.富人子女与穷人子女的教育不平等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有部分学校被称作“贵族学校”,而进入这些学校的条件必须是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背景好的学生能够选择“好学校”,而社会地位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到“差学校”,这是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由于各经

济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的,而且富人子女从小可以接受额外的兴趣爱好培养,还可以接受到老师课堂之外的培训,穷人子女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 3.精英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平等 有关精英的讨论,进入21世纪后愈来愈多,人们把精英们从人群中选拔出来单独培养,享受特殊待遇,似乎成为了一种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国家把学校区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的做法颇令人费解,“重点”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那么意味着只有精英才能进入所谓的重点,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蛊惑着家长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学生们被分为不同等级,这种教育的不平等想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不同的孩子先天的智力状况不相等,有的孩子确实聪明,而有的孩子也的确反应迟钝一点,但是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无几,影响他们一生的往往是后天教育。如果教育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社会接班人。然而在很多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就被叫做“差生”受到不公平待遇。 二、中国教育不公平原因分析 1.地区差异导致教育不公平 首先,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教育投入差异常常是导致教育投入差异的最直接原因;其次,由于发达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层所占比例甚微,因而这些地区中因经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努力改进。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近年来,广大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庭状况与学生,部分家庭纯属留守儿童,此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贪玩,对待学习大多数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并对身边学生有较大影响。 2、单亲状况部分单亲家庭孩子学习情况更令人担忧,儿童多由于家长顾不过来和受家庭影响,会产生说慌、逃课、厌学等消极情绪。 3、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思想归流认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家长入手,减轻社会认识和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教育影响及质量。 4、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大多数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犯错就是一打二骂三罚,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大多数家长知识文化较低,无法完成子女的课后辅导和监督。 5、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一部分学生独立于爷爷奶奶在家,倍受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实现师资队伍的均衡,为尽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国家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到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制度。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并设立农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志振新农村教育的大学生、师范类院校生到农村任教,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设立农村教师任教奖励专项资金,对农村教师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用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调整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发挥农村教育的最佳效能。国家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到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制度。 5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并设立农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志振新农村教育的大学生、师范类院校生到农村任教,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设立农村教师任教奖励专项资金,对农村教师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用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调整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发挥农村教育的最佳效能。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红星小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近些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考察国家教育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状态,分析利弊条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该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调查方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调查地点: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红星小学 调查时间:2014年7月25日——2014年8月1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制度措施 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 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同名13387)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同名13387)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努力改进。 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近年来,广大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越来越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家庭状况与学生,部分家庭纯属留守儿童,此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贪玩,对待学习大多数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并对身边学生有较大影响。 2、单亲状况部分单亲家庭孩子学习情况更令人担忧,儿童多由于家长顾不过来和受家庭影响,会产生说慌、逃课、厌学等消极情绪。 3、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思想归流认识,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家长入手,减轻社会认识和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提高教育影响及质量。 4、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大多数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犯错就是一打二骂三罚,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大多数家长知识文化较低,无法完成子女的课后辅导和监督。 5、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一部分学生独立于爷爷奶奶在家,倍受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实现师资队伍的均衡,为尽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国家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到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制度。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并设立农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志振新农村教育的大学生、师范类院校生到农村任教,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设立农村教师任教奖励专项资金,对农村教师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用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调整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发挥农村教育的最佳效能。国家应尽快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尤其到贫困,边远地区支教制度。 5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进修制度,并设立农村教师进修专项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真正把这项政策落到实处。鼓励有志振新农村教育的大学生、师范类院校生到农村任教,接受锻炼,增长才干。设立农村教师任教奖励专项资金,对农村教师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用比较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调整教师结构,合理搭配,发挥农村教育的最佳效能。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