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发展战略报告

微生物研究所发展战略报告 一、研究所重点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微生物资源 进入新世纪以后,微生物学家已经开始结合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与生物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思路和手段,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系统调查和研究自然界中微生物(特别是未培养微生物)的种类、生活方式、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揭示物种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同时,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的支持下,继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过程、代谢方式和调控规律,阐明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此外,在微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积极发展高效筛选方法和工具,开发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微生物产品和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 分子微生物学 分子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微生物生命现象的本质,对微生物学和其他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子微生物学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发展迅速;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已成为程序化的常规工作,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基因表达的研究从转录水平深入到翻译和翻译后水平;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其基因相互作用,基因的特异性调控和全局调控成为国际热点之一;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从单一途径发展为整个网络;代谢组学、代谢工程新学科研究应运而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成为当今该领域的热点; 以免疫系统为模式的细胞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与调控,人类、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及网络调控机制已成为本世纪生命科学的最重要的分支;癌症和重大疾病发生分子机理及防御治疗等重大领域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3.微生物生物技术 21世纪以来,微生物生物技术将在工业、农业、环保、医药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分子育种已成为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的酶制剂用工程菌生产,并用DNA模块组合(DNA shuffling)等分子酶工程方法结合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新型生物催化剂和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利用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资转化的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加工技术,促使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的技术改造发生深刻变革。代谢工程的进展使分子育种的目标扩展到涉及多基因的微生物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并使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进一步结合。环境微

微生物考研方向及学校

高校中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学 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 生物防治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真菌学

微生物分子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 海洋微生物学 1.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资源是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高校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并且也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 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收集、微生物分类和功能评估、极端环境微生物。该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仪器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所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所保藏的菌种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真菌标本馆的标本数量则为亚洲之最。 云南大学,有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放线菌生物学,微生物资源学,菌根生物学,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其中放线菌方面研究处于全国先列,重点开展极端(重点是高温、高盐碱)环境或各种特殊环境(植物内生或海洋)下的放线菌资源收集、保存及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其应用价值评估(活性筛选、代谢产物化学及酶学等)研究。 广西大学,有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广西省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发掘、鉴定和克隆具有特殊用途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并对重要功能基因进行改造和利用;发现、分离和克隆农作物抗病虫功能基因、构建抗病虫作物新种质。 中国农业大学,有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微生物分类及系统发育、微生物生理及遗传学、发酵工程、药用及食用真菌、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微生物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教授等多名著名教授。 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资源微生物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资源微生物,天然产物,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利用研究,包括极端环境条件微生物的菌种资源、基因资源及多样性研究;根瘤菌为主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及利用。 华南理工大学,主要研究华南地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资源的采集和开发利用,进行微生物菌种筛选和改造,重点应用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研究。 河北大学,有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有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和微生物产品开发与制备方向的研究。 山西大学微生物资源与生态方面的研究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关于开设博士生专业课的通知 根据我所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和师资力量,从2007年9月开始,将对所有进入我所攻读博士学位的一年级新生开设“专业课”。主要以领域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趋势为主要讲授内容,课程设置为每周一次,每次3个学时,设置学分4分,为必修课,其成绩计入博士生专业课总成绩。 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生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2007年度微生物所博士生专业课为“微生物领域前沿系列讲座”,从2007年9月中下旬开课(具体见开课通知),预计2008年1月中旬结束,共计16周(48个学时)。其中,授课15周,研讨交流1周,之后为考试阶段。 二、授课要求 授课老师应提前备课,一般应以ppt演示的形式进行授课,并根据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可供下载的该ppt课件(涉密的除外)。 每次课要预留至少40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采取由学生查阅文献并做报告方式进行授课的,其授课总时间不得低于学生做报告的总时间。 三、听课要求 从2007年9月开始,该课为一年级博士新生(包括硕转博生和博士考生)的必修课。其他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情况选修。 每次开课前,由班长或学习委员点名确认上课人数。学生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凡缺课达到三次的,取消该生的该门课程成绩。学生必修在下一个学年重修。 学生请假需征得导师及授课老师的同意,并将填写好的请假条交研究生部备案。累计请假达到三次,取消该同学的该门课程成绩。 外所学生听课须持相关证件到我所研究生部登记备案。 四、考试和评价 考试方式根据授课老师的要求设定。 学生成绩计算为日常考勤30%,考试成绩60%,研讨交流论文10%。 学生评价结果分优秀(91~100),良好(81~90),及格(60~80),不及格(60分以下)四等。 学生必须取得及格及以上的成绩,方能获得该课程学分。 五、其他 研究生部将在本学期期末组织一次调研,对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对本课程进行改进。 微生物所研究生部 2007-8-24

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图鉴 附所有突变种养成攻略

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图鉴附所有突变种养成攻略本篇文章将为玩家们介绍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图鉴,并提供所有的微生物突变种养成的攻略和技巧,玩家们可以结合上篇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攻略(点此查看)进行参考。上篇攻略内容是从游戏的整体讲解一些技巧和方法,本文将侧重点放在了不思议微生物图鉴上,从图鉴上介绍每一种突变种,并附上培养方法,希望对玩家们有所帮助。 图鉴:突变种第一页 首先介绍的是图鉴第一页左上方突变种:印地安

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图鉴及养成攻略 此类微生物的突变方式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使用2个红微生物和图腾容器即可。红微生物可以在一开始第二个设备(房间70)中产出,或者贵的有“暖”或“热”的字样都可以。另外,使用2个红微生物突变印地安的几率也很可观,一般不需要太长时间。 图鉴第一页上方中间突变种:太阳

不思议微生物图鉴及养成攻略 同样的,此微生物的变种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使用“电气”词条生出两个电器生物之后,选择叁个背景中的一个即可,此变种对于容器没有什么限制,一般容器即可。另外,背景越高价的话,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变种几率。 图鉴第一页右上方突变种:木炭

不思议微生物研究所图鉴及养成攻略 只需要准备一个电器和一个细长微生物,容器或者背景有符合那字汇即可。一般情况下,我们推荐使用500元的背景,一个就可以完成。 图鉴第一页左边中间突变种:水精灵

不思议微生物图鉴及养成攻略 这个突变微生物所需要的材料是:1个蛙镜和一个雪晶微生物,如果背景有雪地的话比较好,如果没有的话也OK,只要背景或者容器中有“水中”词汇即可。 图鉴第一页中间突变种:海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开发公司 背景:非专利药(generics)是基本物质专利保护过期的药品。保护期满,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利用其发明创造。但这些药品绝大多数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非专利药的开发风险小、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而新药研发是多学科、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国外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平均需要12年时间,耗资10亿美元。因此非专利药是一项巨大的公共社会财富,国际市场成长迅速。据IMS报告,2002~2005年,世界非专利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远高于商标名药CAGR的9%。2006年默克公司的辛伐他汀(simvastatin,Zocor)、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普伐他丁(pravastatin,Pravachol)、辉瑞公司的舍曲林(sertraline,Zoloft)、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唑吡坦(zolpidem,Ambien)、葛兰素史克公司的昂丹司琼(ondansetron,Zofran)以及诺华公司的特比萘芬(terbinafine,Lamisil)等6个重要品牌药物专利过期。据统计到2007年底将有35种重要专利药品到期,为非专利药提供了高达820亿美元的市场机会,而在2011年到2015年间将有市值77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期满。可以说,非专利药物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在药品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前提下,非专利药的开发与生产成为我国制药工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因素看,2002年和2003年欧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非专利药发展的相关法规,欧洲品牌药从2003年开始变原来的“10年完全保护期”为“未披露数据保护期8年,市场独占期2年”,同时非专利药厂商可以在原创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期未过的情况下进行非专利产品开发必需的试验;美国2002年中止了品牌药公司可以通过无数次的注册附加专利获得专利延长而数年屏蔽非专利药竞争的有关条款,从而为非专利药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 市场定位:随着新药研发速度的减慢,非专利药正逐步成为药品消费的主流。为推动我国非专利药工业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分析世界非专利药工业发展动向和趋势,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非专利药物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微生物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重点研制开发专利期满或是即将期满的微生物药物或原料药(如多杀菌素,纳他霉素,阿卡波糖,奥利

研究方向和内容目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目标 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2)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催化与转化 研究内容、目标 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重要微生物资源的收集和评估:在物种、基因和元基因组水平上,系统调查和收集我国的极端微生物 和放线菌资源,对所获取资源的遗传和代谢多样性进行评估,认识极端微生物及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我国重要微生物资源的储备,为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创造条件; ●极端古菌基本生物学过程及环境适应性:以极端嗜热及嗜盐古菌为模式,采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和功能基因组学等手段,开展极端古菌基本生物学过程及环境适应机理的研究,为开发极端古菌资源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手段; ●微生物物种库和信息数据库:建立并不断完善重要微生物资源的物种库和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网 络实现微生物资源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次生代谢及其分子调控: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探讨微生物次生代谢途 径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微生物多糖代谢及其利用:通过对模式微生物的糖组学研究,阐明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合成途径及生物 学功能,建立抗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并为微生物活性多糖的开发创造条件。 ?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前期开发:利用现有和引进的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生物活性物质;开展菌种改良、发酵提取工艺优化等研究,为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产业化提供技术。 生物催化与转化 ●微生物酶:采用多种方法,从本室收集的微生物资源中,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前景的酶、特别是极 端酶;通过对酶的分子改造、发酵及后处理工艺优化,建立有产业化前景的酶制剂生产技术。 ●微生物转化: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建立微生物功能产物(例如:PHA、长链二元酸 等)发酵生产的技术体系。 ?手性化合物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4月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成果名称 1 灵芝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肿瘤研究 2 食用菌重要生理功能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3 食品生物安全性检测技术与监测标准研究 4 蛹虫草菌株选育及产业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5 乳源活性肽的研究与应用 6 新型免疫调节剂全灵芝产品的推广应用 7 重组人卵透明带-3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其分离制备的研究 8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技术应用研究 9 抗菌多肽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应用研究 10 食品微生物质控和生物安全检测新技术研究 11 微生物除臭技术在恶臭气体处理中的工业化应用 12 环境生物工程前沿技术优化集成:晚期垃圾渗滤液产业化规模的高效处理 1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青枯病的机制研究 14 微生物数量抗干扰快速测定试剂盒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5 低聚糖对动物生理和生产性能影响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16 广东省主产食用菌快速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17 全灵芝生产工艺中试研究 18 生物发光法微生物数量快速测定技术研究 19 肿瘤RNA Blots 膜的制备研究 20 高效广谱水性涂料防霉杀藻剂的研究开发 微生物除臭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

2 印染废水中染料脱色及苯胺类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 3 食用菌产业化示范 4 微生物除臭菌剂的研究 5 多组织核酸分子膜的前期开发研究 6 全灵芝产品的研制 7 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 梅州柚优质高产和综合开发研究 9 L—苹果酸钙营养食品—铃果钙的研制与开发 10 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工业性试验基地 11 肌苷产生菌产氨短杆菌选育及发酵工艺 12 水稻施用耐氨固氮菌的氮素效益 13 高浓度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新型微生物处理法中试研究 14 经济真菌资源学调查研究 15 肌苷产生菌产氨短杆菌应用基础研究 16 西藏经济真菌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17 中国小煤炱目分类与编志研究 18 《海南伞菌初志》 19 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研究 20 曲霉N1 –14'积累L-苹果酸代谢研究 1 新一代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 2 重组猪生长激素的研究与应用 3 《广东大型真菌志》 4 广东省星盾炱科和小煤炱科的调查研究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学习资料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学、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 微生物的多样性 3. 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4. 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微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 2.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 细菌 (Bacteria) 和古菌 (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担子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的性质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亚病毒 (五)微生物生理 1. 营养和培养基 2. 生长及测定 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能量代谢 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3.次生代谢 4.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5.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 (七)微生物生态学 1.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 2.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多样性 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4.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5.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 八 )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 方向、领域及在研课题 (2003年) 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2)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 研究领域以及在研课题 (1)极端及厌氧微生物资源 ●中国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研究:通过对菌种和基因资源的收集、鉴定和遗 传多样性评估,系统地认识我国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建立有助于我国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的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储备。 ●极端微生物遗传机制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极端嗜热古菌为材料,开 展极端环境古菌遗传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极端环境古菌资源奠定基础。 ●微生物极端酶的开发:利用本室的极端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 前景的极端酶。 (2)微生物来源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的研究:通过对微生物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的分子 机制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方法。 ●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某些疾病过程的糖生物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的 研究,建立可用于微生物药物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筛选模型。 ●微生物药物筛选:利用现有和引进的药物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抗真菌、 病毒和肿瘤等的生物活性物质。 ●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乳链菌肽产生菌的筛选和菌种改良、发酵提 取工艺的优化,实现乳链菌肽的工业化生产。 (3)生物化工 ●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实现不 同碳链长度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 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申请和管理条例 (2003年) 1.开放课题申请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本室开放课题。课题申请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列为本室客座课题。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也可以自带经费和符合本室研究方向的课题来本室工作,享受本室有关待遇。 2.课题期限 研究课题的期限一般为一至三年,申请人应制定年度研究计划。 3.来室工作要求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规定,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每年必须安排不少于三个人月的时间在我室进行课题研究。客座课题基金不拨给申请人所在单位,限在本室内使用,支付该课题的有关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小型专用仪器费以及京外客座人员来京的往返一次火车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等。 4.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必须于每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向本室提交上一年度工作的总结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及时写好书面结题报告上报本室。对于无故不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的课题,本室将停止提供经费。遇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期完成时,应及时申报,本室将酌情减少或冻结经费资助。 5. 仪器设备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在充分履行本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无偿使用本室公用仪器。利用客座课题经费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归属本室。 6.实验档案 由本室提供经费的客座课题,其研究记录及有关资料、菌种等均归本室所有。若有必要,所外来室人员可以将记录资料的复印副本以及本课题组采集、分离的菌株复份培养带回原单位保存。自带课题、经费、菌种来本实验室工作的课题,其研究资料、菌种等归研究者原单位所有,但应将副本资料、复份菌株等保存在本室。 7.成果归属 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由本室提供经费的课题组,本室署名在前,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名在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在前,本室署名在后。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