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漕运总督的属下有理漕参政、巡漕御史、郎中、监兑、理刑、主事等级别和职掌各不相同的属官。督催有御史、郎中,押运有参政,监兑、理刑管洪、管厂(造船厂),管闸有主事。文官武将及各种官员达270多人;还下辖仓储、造船、卫漕兵丁2万余人。其中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位于清江浦。

1860年,清朝裁撤南河总督,将漕运总督从淮安府城移驻原南河总督署,15千米外的清江浦。

1901年,清朝颁布停漕改折的命令。保留每年从上海海运漕粮一百万石至天津,再改由铁路火车运到北京。

1905年初,由于漕运已停,裁撤漕运总督及各省粮道等官,改置江淮巡抚,驻扎清江浦,同年也被裁撤。

清朝历任漕运总督

清朝政局的变动

清朝政局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总理衙门、“借师助剿”等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清政府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下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 (2)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判断事物的结果、影响必须从较长的历史阶段进行考查分析。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学习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理衙门、辛酉政变的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史料处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清朝政局变动是本课的重点。全课要抓住它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理解“变动”二字的含义。咸丰同治时期,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内和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清政府改变了对外国列强虚骄排斥的态度,开始承认在技术方面不如西方,政策上也由勉强抵抗转变为相互勾结;在满汉地主联合统治的权力结构中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显著上升。上述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控制清朝政权;清政府开始通过“借师助剿”,与侵略者勾结,地方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2.难点分析:对总理衙门如何评价是本书的一个难点,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作用,理解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总理衙门设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西方列强

沈阳老照片

沈阳老照片:“市街全图”描述沈阳百年公园[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3921333.html, 2006-03-28 14:03:56东北新闻网 ·多尔衮后人开饭店以皇太极等为菜命名(组图)·沈阳出租车酝酿调价市民反应:涨一元还能接受·沈城出租车两套提价方案亮相的哥担心吓跑乘客·沈阳国企“贪官”拒绝说出诈骗700多万给了谁·上海师奶级名人 56岁沉香姐姐把事情搞大了(图)·沈城出现今春以来最为严重沙尘天气气温降6℃·沈阳一市民用“炸弹”诈超市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辽宁去年气象灾害造成69人死亡经济损失百亿元 “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兰舆作 冶游。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 杭州。”这是清末被誉为“辽东三才 子”之一的刘春烺的诗句,吟颂的是 “沈阳八景”之一的“万泉垂钓”。 鲜为人知的是,今年是诗中描绘的万 泉公园建成的第100周年,而100年 前的万泉公园,是沈阳历史上的第一 座向游人开放的公共园林。 万泉公园建于1906年,奉天公 园则建于1907年。这是沈阳出现的 供市民游览的最早的两个公园。一张出版于1927年的“市街全图”,对奉天公园做了清晰的描述。 诗样语言记载繁华景象 据著名收藏家詹洪阁介绍,1906年,由士绅沈氏出资,在小河沿一带疏通河道,平整道路,种植花木,修筑水亭、茶榭和酒肆,沈阳第一座公园正式建成并开放。万泉公园建成的第二年,所有权便转给了天水氏,天水氏很快转给赵氏,而赵氏则于1913年又将产权转给了东三省官银号。 在此期间,公园内逐年整修园路,更新游船,设置长椅,还辟建小花园培育奇花异草,饲养观赏鱼类。“万泉莲舟”逐渐成为沈阳的著名景观,据《沈阳县志》记载:“每当炎官施令之际,火伞高张,凉台乍起,友人云集,商贩鹜趋。香尘与龙鹢齐飞,人面共芙蕖一色。昔日丘壑游钓之乡,遂一变而为罗绮管弦之薮。虽秦淮胭脂水,西湖销金锅,殆无以过之。”

历史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分为四段: 第一段指出从17世纪开始,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二段指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殖民主义的本质在于侵略和掠夺。这句话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蚝驼獬≌秸 男灾省Q黄 秸 灾泄 缁嵊跋炀薮蟆T谘黄 秸 校 逭 桨埽 泄 纱丝 悸傥 胫趁竦匕敕饨ㄉ缁幔谎黄 秸 曛咀胖泄 返目 肌?/SPAN> 第三段指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被鸦片战争惊醒了的先进的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再一个是鸦片战争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终于酿成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反侵略”这点,是鸦片战争以后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第四段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又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句话不仅概括了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而且揭示了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俄国趁火打劫,蚕食鲸吞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第一节鸦片战争(上)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和对外扩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侵占广东香港岛;中国爱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正如当时的马克思所说:西方的原始积累“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等等中,继续发生作用。”(《资本论》第一卷)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教育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努力争取提前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规划的21世纪中期宏伟建设蓝图,是每个青年的历史重任。

清末东北鼠疫防控与交通遮断

清末东北鼠疫防控与交通遮断-历史论文 清末东北鼠疫防控与交通遮断 摘要: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为应对东北鼠疫,清政府采取交通遮断的措施。东北地区交通状况决定了交通遮断必须从铁路、陆路和海路三方面着手。该地区大量外来苦工成为交通遮断的主要对象。清政府停运铁路后,为防止苦工徒步流动,中俄之间、中央与地方、各省之间以及各地之间展开复杂的交涉。最初,由于担心苦工入关会导致疫情蔓延以及增加地方压力,直隶、山东两省督抚禁止苦工入关。农历大年过后,直隶、山东两省苦工纷纷出发返回东北谋生,因此交通遮断的主要内容演变为东三省总督防止苦工出关。东北各地政府之间为截留和留养苦工亦展开利益交涉。在各国压力下,安东、营口两港遮断海路交通。交通遮断虽具有某种程度的现代性,但从政治运作角度来看,实质上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既合作又斗争的过程,展现了清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鼠疫防控交通遮断苦工流动 宣统年间爆发的东北鼠疫影响深远,被视作中国近代防疫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受到学界高度关注。由于东北地区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大量的流动人口,此次鼠疫防控较之其他疫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大范围遮断交通以控制人口流动。既有研究极少关注此方面,仅有数文在论述东北防疫措施中简略提及交通遮断,而其具体情形仍不详,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本文利用时任东三省总督的锡良与中央及地方往来的电文档,结合东北地方报纸以及《东三省疫事报告书》,从政治运作角度揭示交通遮断背后隐含的复杂内容。作为防疫措施,交通遮断的本意是将来自疫区的人们隔离若干日,经检验无病后放行,以防止瘟疫蔓延。但在直

隶、山东两省大量苦工出关谋生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充斥着中央与地方、各省之间、各地之间以及中外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使得该措施有了特殊的历史内涵。文章通过重构各级政府交通遮断的历史过程,旨在弥补以往研究对政府运作和地方政府的忽略。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东北防疫在接受西方预防医学指导的同时,仍由各级官僚按已有政治模式办理,展现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防疫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清末东北地区的交通和苦工状况 交通遮断,旨在通过断绝疫区的内外交通,在各交通要道截留行人,经检验确系无病方可放行,以防止疫情蔓延。在东北防疫过程中,清政府不得不遮断该地区铁路、陆路和海路交通,交通遮断实际演变成禁止人口流动,尤其是禁止苦工流动。 首先,需要了解当时东北的交通状况。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自1897年修筑东清铁路开始,至1910年,已建成全长3124.1公里的网状铁路体系,包括东清、南满、京奉和安奉四条铁路。铁路已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这些铁路是交通遮断的首要目标,但清政府控制的只有京奉铁路,其他铁路由日、俄两国管辖。京奉铁路将东北与关内各省联系起来。山海关位于直隶和奉天的交界处,是交通遮断的重要关口。在防止疫情扩散的共识下,各条铁路先后停运,不再搭载苦工。基于对防疫的不同理解以及各自利益取向,管理权的不同隶属使交通遮断呈现出不同面向,彼此存在着冲突、沟通和妥协。这些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铁路停运所隐含的利益纠葛。 冬季,东北地区河道封冻,道路平坦,陆路交通便利。在铁路停运后,人们纷纷选择徒步南下。此外,东北地区拥有便利的海路运输,人们可经各海港进出

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

清朝的官吏等级和衣服 一、品级(级别) 1、正一品 1)文京内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相当于政治局CW) 文京外官:无 2)武京内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京外官:无 2、从一品 1)文京内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各部院尚书(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检查院长)、协办大学士(政治局W员)。 文京外官:加衔总督 2)武京内官:九门提督(卫戍司令)、内大臣。 武京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内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内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总督、漕运总督、河运总督。

c: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 d: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 a:内阁学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无 d:副将。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军翼尉、各省提学使。c: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d: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6、从三品 a: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b: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c: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d: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b: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a: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 c: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d: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b: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c:步军副尉、步军校。 d: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清朝历任广东巡抚

清朝历任广东巡抚 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一人。顺治六年置,驻广州。雍正二年,兼太平关务。光绪二十四年省,寻复置。光绪三十一年,以广西军务平,又省。[2]巡抚从二品,加侍郎衔正二品。 顺治朝 佟养甲顺治四年五月十二日 1647年6月15日 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 李栖凤顺治六年五月十八日 1649年6月27日 顺治十五年六月十五日 1658年7月15日 董应魁顺治十五年七月十四日 1658年8月12日 顺治十八年三月 1661年4月 康熙朝 卢兴祖顺治十八年五月廿日 1661年6月16日 康熙四年二月廿六日 1665年4月11日 王来任康熙四年三月八日 1665年4月22日 康熙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668年1月1日 刘秉权康熙六年十二月十七日 1668年1月30日 康熙十四年正月十四日 1675年2月8日 佟养巨康熙十四年正月十四日 1675年2月8日 康熙十五年四月九日 1676年5月21日 金俊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678年1月21日 康熙廿年十二月廿二日 1682年1月30日 李士桢康熙廿年十二月廿二日 1682年1月30日 康熙廿六年十一月七日 1687年12月11日 朱弘祚康熙廿六年十一月廿二日 1687年12月26日 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廿一 日 1693年1月26日 江有良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廿二 日 1693年1月27日 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廿日 1694年1_15日 高承爵康熙三十三年正月廿六日 1694年2月19日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 日 1697年1月8日 萧永藻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五

日 1697年1月8日日 1701年1月23日 彭鹏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五 日 1701年1月23日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1704年4月14日 石文晟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1704年4月14日 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廿七日 1705年10月14日 范时崇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廿三日 1705年11月9日 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廿八日 1710年10月20日 满丕康熙四十九年八月廿八日 17lO年10月20日 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六日 1715年1月11日 杨琳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廿四 日 1715年1月29日 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十二日 1716年11月25日 法海康熙五十五年十月廿六日 1716年12月9日 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三日 1718年12月24日 杨宗仁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一 日 1719年1月1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 日 1722年12月24日 年希尧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 日 1722年12月24日 雍正三年四月十一日 1725年5月22日 雍正朝 杨文干雍正三年四月十二日 1725年5月23日 雍正五年二月六日 1727年2月26日 常赉雍正五年二月六日 1727年2月26日 雍正 阿克敦雍正五年七月十九日 1727年9月4日 雍正五年九月十三日 1727年10月27日 署 石礼哈雍正五年九月十九日 1727年11月2日 雍正六年八月七日 1728年9月10日 署 傅泰雍正六年八月七日 1728年9月10日 雍正八年五月廿六日 1730年7月10日 鄂弥达雍正八年五月廿六日 1730年7月10日 雍正十年二月廿五日 1732年3月21日 杨永斌雍正十年二月廿五日 1732年3月21日 乾隆二年三月廿四日 1737年4月23日

清朝和现在的官职对照

清朝和现在的官职对照 (1)、清总体情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皇帝,总结历史上各朝代的经验,为加强中心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2)内阁【相当于国务院的领导班子】 明朝时为了进一步集权而不设宰相、中书省等机构,宰相的权利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来处理国家政务。清朝继续了这一做法,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把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这些宰相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3)中心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由于部比较少,所以这些堂官相当于主抓某线条的副总理兼部长】。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心行政机构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

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相当与中心的直属机构】。 (4)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北京卫戍区】,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中心警备团】,权位尤重。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治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大军区】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实际各省绿营独立

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废南直隶(南京),清初沿袭明代15省的划分,各省事务以巡抚为主,每省设一总督主军务,这是总督、巡抚成为地方行政官员之始。 康熙六年(1667)鉴于原明代南直隶(江南省)、陕西省、湖广省辖域过大,各分为两个省。全国为18个省: 直隶、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乾隆25年(1760)全国定为8总督,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即: 直隶总督 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二省 四川总督 闽浙总督,辖福建、浙江二省 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二省 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二省 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二省, 另有河道总督专责河防事宜,漕运总督专事漕运。 雍正年间直隶总督兼巡抚事,乾隆中叶,因军务日重,裁四川、甘肃二巡抚,统由总督兼理。故,全国只有15巡抚。山东、山西、河南三省未设总督辖区,由巡抚兼总督事。 光绪10?年(1884)新疆建省,置巡抚一人;11年(1885)福建分设台湾省,由福建巡抚改任,移驻台湾(治今台南),1895年中日战争后割让日本;光绪33年(1907)增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和东三省总督,所以,清未共有23省,9总督15巡抚。 清代省一级长官:总督总理大区域军政事务,职权最重。巡抚掌一省财政、民政、司法,乡试,地位略次于总督,二者常并称“封疆大吏”。 清代在边疆地区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由中央委派重臣,授以将军、办事大臣等职来统辖。全国有五个将军辖区: 盛京(驻奉天府,今沈阳)、吉林(驻吉林)、黑龙江(驻齐齐哈尔)、乌里雅苏台(驻今蒙古)、伊犁(驻惠远城,今新疆霍城东南)。 二个办事大臣:西藏(驻拉萨)、西宁(驻甘肃省西宁府),分管西藏、青海地区。 一个由中央理藩院直接管理的内蒙古地区:内六盟、套西二旗与察哈尔。 清朝确立省制的过程中,在雍正朝完成改土归流,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最终形成。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统隶关系如下: ┌——州 ┌——府————县 │└——厅 省─┤ ├——州─———县 └——厅

清末东北三省师范教育发展探微-模板

清末东北三省师范教育发展探微 中国的师范教育始于清末。为了实现清末新政中废除科举,育才兴学的要求,解决新式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清政府先后在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中癸卯学制明确规定了师范类教育的基本章程,使得师范类教育摆脱从属于普通教育的地位。癸卯学制出台之后,全国各地积极筹办两级师范。东北三省作为清廷的龙兴之地,一直受到清朝统治者的严密保护。直到1907年清政府下诏改革东北三省官制,裁撤盛京将军,改设东三省总督,正式设立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东北三省在思想、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落后于直隶等发达省份。清末新政的改革政策在东北三省的推广速度也相对缓慢。清末教育新政给落后、保守的东北三省带来了新式教育理念和新思想。 一、师范速成,学科分明 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后,全国各省开设两级师范。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所辖地区皆由盛京将军统辖。三地并不具备开设优级和初级师范完全科(学制五年)正规教育的条件,所以三地便宜行事,奉天首先开设学期9个月和12个月的速成师范,黑龙江、吉林两省相继效仿。此为东北三省师范教育发端。 9个月的速成师范分为三个学期。第一学期2个月,第二学期3个月,第三学期4个月。分别开设伦理、教育学、心理、学校制度、学校管理法教科书编纂法、历史、地理、博物、物理化学、算数、法制经济、图书、日语、体操14个学科课程。12个月的速成师范有甲、乙、丙三科,四个学期。甲科以算学及理化学为主,开设伦理、教育学、心理、学校制度、学校管理法教科书编纂法、算数、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博物、地理、历史、法制经济、图书、日语、体操17个学科课程。乙科以博物为主,开设伦理、教育学、心理、学校制度、学校管理法教科书编纂法、动物、植物、矿物、生理卫生、算数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地文、法制经济、图书、日语、体操16个学科课程。丙科以教育学及法学为主,开设伦理、教育学、心理、学校制度、学校管理法教科书编纂法、教育史、历史、地理地文、行政大意、经济大意、数学、理化学、博物、图书、日语、体操17个学科课程。 9个月的速成师范所教授14学科均为师范类教育基础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在个人基础上系统学习师范课程。课程设置中的教育学、

历任山西巡抚

历任山西巡抚 山西巡抚,明时全称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统冀宁兵备道、雁平兵备道、岢岚兵备道、河东兵备道、潞安兵备道、宁武兵备道六道,山西布政司之太原、平阳、潞安、汾州四府,辽、沁、泽三州,山西都司之太原左右等九卫,沁州、宁化等九所城堡。 宣德五年,命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至正统十三年,始命都御史专抚山西,镇守雁门。天顺、成化年间曾暂时革除,寻复置。隆庆三年,令秋冬暂驻宁武关,就近调度,定为巡抚山西提督雁门等关都御史。 山西巡抚清朝沿用。 历任山西巡抚 序次姓名籍贯任职时间卸职时间备注 明朝 1 于谦浙江钱塘宣德五年(1430年)正统六年三月己亥(1441年)以擅自回京下狱 2 于谦浙江钱塘正统六年八月丙戌(1441年)正统十二年九月乙卯(1447年) 3 朱鉴福建晋江正统十四年八月壬申(1449年)景泰三年十月辛丑(1452年)召回京 4 萧啓江西龙泉景泰三年十月辛丑(1452年)景泰七年九月壬辰(1456年)致仕 5 李侃顺天东安成化二年正月庚戌(1466年)成化六年十月戊申(1469年) * 陈宜成化六年十月辛未(1469年)成化七年(1470年)提督山西偏头等关 6 雷复湖广宁远成化八年二月壬午(1471年)成化十年五月戊子(1473年)卒 7 秦纮成化十三年七月癸巳(1476年)成化十六年十一月甲午(1479 年) 改河南巡抚 8 何乔新江西广昌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壬辰(1479年)成化十八年九月乙丑(1481年)升刑部左侍郎 9 边镛直隶任丘成化十八年十月甲戌(1481年)成化二十年(1483年) 10 叶淇成化二十年三月丁巳(1483年)成化二十二年二月乙巳(1485 年) 改大同巡抚 11 左钰直隶阜城成化二十二年二月乙亥(1485年)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乙巳(1486 年) 改大同巡抚

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182年

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182年 2013年01月31日 02:31 来源:新快报 原标题:两广总督府设在肇庆182年 据马少栋介绍,两广总督府于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梧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迁肇庆,直到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移驻广州,历时近300年之久,设在肇庆有近182年的历史。明朝驻节肇庆两广总督府共44人,清代共21人,总共65人。 “清朝两广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马少栋在向新快报记者讲述了这座建筑的重要性时表示,两广总督府迁至肇庆后,这里迅速成为岭南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推动了岭南族群的文化融合,为澳门开埠做出了贡献。 吁列入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解放后至今两广总督府址先是被用作肇庆行署,后为肇庆市政府办公所在地。”马少栋说,近年来包括省委、省政府和肇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肇庆历史的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尤其是两广总督府的保护修缮工作,编制了《肇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一府一馆一城一街”的规划,并计划在肇庆新区建设新市政府后,将“两广总督府”改为肇庆市博物馆,逐步恢复肇庆两广总督府和历史文化街区。 为此,马少栋建议: 一、恢复肇庆两广总督府历史原貌,对两广总督府旧址加以修复。 二、将两广总督府修复工程列入省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由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研究保护开发。 最完整宋代古城墙破坏严重 马少栋在另一份建议中还提到了位于肇庆的宋代城墙,这座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历经宋、元、明、清900余年并多次修葺,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也是国内现存宋代城墙最完整的范例,对研究古代建筑历史和艺术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广东宋文化最亮丽的名片,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城墙饱经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至今已是千疮百孔残破不堪。至今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清朝历任吉林将军 清代吉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其前身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为“镇守吉林等处将军”,简称“吉林将军”。治所原在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康熙十五年(1676)春,移镇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 吉林将军驻防公署设有印务处,以及户、兵、刑、工等司属机构。印务处设管档主事1员,为将军掌印,并领四司。户司掌财政出纳、官兵俸饷及各种税务。兵司掌官兵训练、官员升补及防务边务等事。刑司掌旗民词讼案件。工司掌各项土木工程事宜。每司都设有掌关防官1员,以协领兼衔。此外,每司还设笔帖式2名,刑司因处理事务过多,增设理刑笔帖式2名。 吉林将军管辖的区域,东至西3595里,南至北1900余里,东南至西北2750余里,西南至东北3700余里。此外,东北还包括乌第河以南黑龙江下游的全部地区,以及海中的库页岛和沿海其他岛屿。 吉林将军的职责是: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缮固镇戍,绥和军民,秩礼山川,辑宁边境(《清朝通典》卷36,职官14)。具体内容包括: 统率吉林地方驻防官兵。吉林地方在将军以下,分吉林、三姓、宁古塔、伯都纳、阿尔楚哈5个副都统辖区。副都统各守分地,以兵数多寡,定额有差,掌巡防稽察等事。吉林副都统设于康熙十年(1671年),辖协领、统领等官194员,满洲马兵4330名,汉军马兵1170名,侍卫等官46员,食粮及不食粮壮丁2349名。三姓副都统设于雍正九年(1731年),辖协领、佐领等官63员,满洲马兵2800名。宁古塔副都统设于顺治十年(1653年),辖协领、佐领等官52员,满洲马兵1140名。伯都纳副都统设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辖协领、佐领等官46员,满洲马兵900名,蒙古马兵100名。阿尔楚哈副都统原为副都统品级协领,雍正三年(1725年)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置副都统,下辖协领、佐领等官90员,满洲马兵520员。 统御柳条边边门驻防。清初,为禁止汉人流入东北,筑有柳条边实行封禁。吉林将军辖区内柳条边门有布尔图边门、克尔素门、伊屯门、法特哈门。每门设防御、笔帖式各1员,披甲10名,直辖于吉林副都统,而统于吉林将军。 稽查卡伦(卡伦即哨所)。为杜绝私挖人参,并查偷打牲畜、私占禁山流民等事,清朝在吉林、围场、乌拉、宁古塔、珲春、伯都纳、三姓、阿尔楚哈等地险要处设置卡伦。卡伦有常设和堵设之分。终年不撤的是常设,春设冬撤的是堵设。吉林地区共有常设卡伦44座,堵设卡伦61座,总计105座。每座卡伦都设有定额官兵,并定期派出协领等员巡查。 管理驿站。吉林将军辖区内共有驿站38站,分两路监督统辖。乌拉额赫穆站监督管辖东路和西路。东路自小东门外乌拉站起,至宁古塔,大站1,小站9;西路自搜登起,到蒙古霍洛站止,大站8。金珠额佛罗站监督管辖北路。北路从金珠额佛罗起,到登伊哲库分道,正北是蒙古卡伦站,西北到齐齐哈尔茂兴站,计10大站;自蒙古卡伦站起,到三姓城,计10小站。每站设笔帖式、领催各1员,大站设壮丁50名至25名,小站壮丁15名至10名,共有壮丁850名。大小站额设牛马与壮丁数同。 管理汉族民户。随着汉族人民进入吉林地区日益增多,清政府设置州县加强管理。雍正四年(1726年),在吉林乌拉城设立永吉州,隶属奉天府尹,乾隆十二年(1747年)罢州,改置吉林理事同知,归吉林将军管辖。还在伯都纳设长宁县,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改设伯都纳厅,也归吉林将军管辖。又在宁古塔设泰宁县,隶奉天府尹,后罢县,归宁古塔副都统管理。乾隆十二年,置吉林直隶厅,属宁古塔将军。嘉庆五年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 赵云田 清朝建立以后,到光绪年间,二百多年来,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明代旧有儒学的地方,逐渐兴复;新设的郡县,也都有了书院、义学、社学;奉天宁古塔、伯都讷、三姓、阿勒楚喀、拉林、珲春、乌拉、额穆赫索,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地,还有八旗官学,专教旗丁。不过,清政府只在奉天设立学政,兼管吉林岁科各试,黑龙江生童就近附试。清末新政开始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东北地区有了学堂,光绪三十一年,设立了学务处。不久,清政府决定停止科举,裁撤学政,广立学堂,设提学使管理学务,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出现了很大变化。徐世昌总督东三省后,按清政府有关规定,改学务处为学务公所,健全建置,并以“无学不足以成人,无人不能以立国”[1]为宗旨,推广教育会、劝学会,多设劝学员,宣传上学的好处。他还遴选视学员,严定视察章程,加强督察,对私塾进行改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据统计,奉天学堂在光绪三十三年以前,有4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2100余所;吉林学堂光绪三十三年有4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180余所;黑龙江学堂在光绪三十二年有30余所,光绪三十四年增至150余所。[2]派遣留学生的工作也有所开展。锡良就任东三省总督后,在各种学堂的建设上又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推动了东北文教事业的发展。 那么,清末新政期间,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怎么样呢?下面,从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创立图书馆和报刊等方面,做简要概述。 首先是设立教育行政机构。一是提学使和学务公所。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奉天将军赵尔巽开始设立学务处,同年十一月,学政李家驹分设教务、书记、庶务、编辑、调查、会计、收掌、游学八科,学务日渐推广。不久,科举废除,学政裁撤,各省设提学使司,有提学使1人,掌教育行政,稽核学校规程,征考艺文师范。署设总务、专门、普通、实业、图书、会计6科,科长、科员分治之。学务处改为学务公所,有议长、议绅讨论其事。学务公所是提学使司行政之所,一省学务的总汇。[3]奉天学务公所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内设普通课,兼办专门课事务,设议绅4名,具体办事。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徐世昌改课为科,设总务科佥事1员,原有课长课员分别改派为一二三等及额外科员,添置编校员、译员,设学政案牍科,专办裁撤学政衙门应办之事。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学政案牍科归并总务科,学务公所组织机构按学部有关规定,基本确立下来。总务科分机要、案牍、庶务3股;普通科分教务、庶务2股,兼办专门科事务;实业科也分教务、庶务2股;图书科分编译、储备2股;会计科分度支、建筑2股;编校员掌编校教科书、教育官报;译员掌翻译往来公文、书牍及编译书报;省视学员承司使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堂;议绅佐司使参画学务,并备督抚咨询。 吉林在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始设立学务处,光绪三十一年设提学使1人。光绪三十二年学务处改为学务公所,设总务、普通、图书、会计4课。光绪三十三年,徐世昌增设佥事,改课为科,各科科长为一二三等科员,又设置专门、实业2科,分别选任议绅省视学及统计、编辑等员。后来,学务公所内开办学术研究会,分文理二科,督率科员每日研究,并刊发教育官报,每5日出版1次。

清朝历任两广总督

清朝历任两广总督 广东总督(兼辖广西,顺治元年至18年) 总督空位(1644年- 1647年6月15日) 1.佟养甲(1647年6月15日- 1651年) o总督空位(1651年- 1653年7月12日) 2.李率泰(1653年7月12日- 1656年3月16日) 3.王国光(1656年3月16日- 1658年7月10日) 4.李栖凤(1658年7月10日- 1661年11月2日) 广东总督(专辖广东,顺治18年至康熙4年) 1.李栖凤(1661年11月2日- 1665年4月2日) 2.卢兴祖(1665年4月2日- 1665年7月4日) 两广总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1.卢兴祖(1665年7月4日- 1667年12月30日) 2.周有德(1668年1月30日- 1670年2月6日) 3.金光祖(1670年3月6日- 1682年2月1日 4.吴兴祚(1682年2月1日- 1689年8月8日) 5.石琳(1689年8月19日- 1702年12月17日) 6.郭世隆(1702年12月17日- 1707年1月23日) 7.赵弘灿(1707年1月30日- 1716年11月19日) 8.杨琳(1716年11月25日- 1723年9月9日) 广东总督(雍正元年至2年) 1.杨琳(1723年9月9日- 1724年4月26日) 两广总督(雍正2年至6年) 1.孔毓珣(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广东总督(雍正6年至12年) 1.孔毓珣(1728年11月11日- 1729年3月29日) 2.郝玉麟(1729年3月29日- 1732年3月21日) o张溥(署任,1731年10月14日- 1732年2月25日) 3.鄂弥达(1732年3月21日- 1735年1月5日) o(代理:1732年3月21日- 10月17日) 两广总督(雍正12年至光绪31年)

清朝历任盛京将军

清朝历任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清朝设盛京驻防将军一人。其下属有主事、笔帖式等官员。清初时曾以内大臣一人为留守。顺治三年(1646年),改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治所迁徙至辽东,改称辽东将军。干隆十二年(1747年),治所移驻盛京,改称盛京将军,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改由东三省总督管辖。 盛京将军府 盛京将军下设盛京副都统、锦州副都统、熊岳副都统、金州副都统、兴京副都统以及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尉八人,盛京四人,兴京、凤凰、辽阳、开原城各一人。协领十五人,内设水师一人。防守尉二人,分驻牛庄、熊岳。佐领一百三十一人,内设宗室二人、水师二人。防御一百零二人,内设水师四人。骁骑校二百零七人,内设水师八人。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历任盛京将军及年表 序号姓名任命时间卸任时间卸任原因 1 何洛会顺治元年(1644.09)顺治二年(1645.04)调任 2 叶克书顺治二年(1645.04)顺治十四年(1657.09)革职 3 敦拜顺治十四年(1657.09)顺治十七年(1660.02)

4 乌库礼康熙元年(1662.03) 康熙四年(1665.10)改称辽东将军 5 达都康熙五年(1666.07)康熙七年(1668.09) 6 吴玛护康熙七年(1668.10)康熙九年(1670.10) 7 阿穆尔图康熙九年(1670.08)康熙十二年(1673.06) 8 倭内康熙十二年(1673.07)康熙十七年(1678.09) 9 安珠护康熙十七年(1678.09)康熙二十二年(1683.02) 10 伊巴罕康熙二十二年(1683.03) 康熙二十四年(1685.12) 11 察尼康熙二十四年(1685.12)康熙二十七年(1688.11) 12 绰克讬康熙二十七年(1688.11)康熙三十七年(1698.05) 13 苏努康熙三十七年(1698.06)康熙四十七年(1708.02) 14 孟俄洛康熙四十七年(1708.02)康熙四十八年(1709.03) 15 嵩祝康熙四十八年(1709.03) 康熙五十年(1711.11) 16 唐保住康熙五十年(1711.11)雍正二年(1724.01) 17 绰奇雍正二年(1724.01)雍正三年(1725.10) 18 噶尔弼雍正三年(1725.10)雍正五年(1727.05) 19 伊礼布雍正五年(1727.05)雍正七年(1729.04) 20 多索礼雍正七年(1729.04)雍正七年(1729.12) 21 那苏图雍正七年(1729.12)雍正十二年(1734.12) 22 柏修雍正十二年(1734.12)干隆元年(1736.09) 23 博第干隆元年(1736.09)干隆三年(1738.04) 24 额尔图干隆三年(1738.04)干隆九年(1744.06) 25 达勒党阿干隆九年(1744.06)干隆十二年(1747.03) 26 阿兰泰干隆十二年(1747.03)干隆二十一年(1756.02) 27 清保干隆二十一年(1756.03)干隆二十三年(1758.07)

清代始设治河专门机构和官员——河道总督 张荣仁

清代始设治河专门机构和官员——河道总督 张荣仁 我国历朝历代皆设置治理山泽,兴修水利的机构和官员。元代,设都水监,置都太监(亦称都水监,秩从三品)。明代,废都水监,并于都水清吏司(置郎中,秩正五品),简称都水司,隶于工部(工部尚书,秩正二品),为工部四司之一。清代,仍设都水司(郎中,秩正五品),系工部(尚书秩从一品)四司之一;同时,清代又始设掌管黄河、淮河、运河和永定河等的堤防疏浚等事宜的专门机构和官员——“河道总督”。 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始设河道总督,又称“总河”,置总督一人,官阶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史衔者为从一品。河道总督衙门内不设属官,只设书吏二十余人,办理衙门内一应文牍事宜。河道总督兼管节制,相关省属的管河道、府、州、县的管河官员——道员(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州同(从六品)、州判(从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巡检(从九品)等等。道员,亦称道台,其官署称“道台衙门”;同知、通判的官署称“厅”;州同以下则称“汛”。山东设二道,所属有八厅,二十二汛;河南设二道,所属有八厅,二十汛;江苏设二道,所属有四厅,未分汛;直隶设五道,所属有十五厅,六十六汛。管河同知以下各官,各掌所分属河道之岁修、抢修及挑浚淤浅等工程;同知、通判督率州同、州判以下各官,分汛防守。 顺治元年七月,杨方兴首任总河河道总督,驻济宁州——明代“总督河道部院署”旧址(今济宁城区院门口街路北)。康熙十六年(1677年)靳辅出任“总河总督”,移驻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二十七年(1688年)王新命接靳辅任总河总督,还驻济宁州;三十一年(1692年)靳辅再任总河总督,又返驻清江浦。雍正二年(1724年),设副总河一人(稽曾筠任),管理河南河务,驻河南武陟;两年后,黄河险段由河南逐渐下移至山东,朝廷又将山东与河南接壤的曹县、定陶、单县、城武等处河务交由副总河管理。至雍正七年(1729年)河道分段管理,改“总河”为江南河道总督,改“副总河”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稽曾筠为首任,初驻开封);八年(1730年),增设河道水利总督(亦称直隶河道总督)。至此,河道为三督,官阶仍为正二品,兼兵部侍郎(正二品)或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衔。 “总河”自顺治元年至雍正七年,历时85年,期间驻济宁州37年,驻清江浦48年。据《清史稿·疆臣年表》载:有总河总督21任,17人。其中,驻济宁州11任,9人;驻清江浦10任,8人。《山东运河备览》则载:有总河总督20任,16人。 驻济宁州的“总河”河道总督,先后有: 杨方兴,顺治元年7月——顺治14年5月任,任前职务为兵部侍郎; 朱之锡,顺治14年7月——顺治16年12月任,任前职务为兵部尚书衔;

清末新政

变革年代的抉择 清末新政述评 在经历了甲午战争、庚子之变后,清王朝面临着日益严重民族和社会危机,朝廷和政治精英选择了多种的变革道路,期望振兴中国,如维新运动、排外拒变、立宪运动、清末新政、民主革命等,。面对不断变换的局势,清廷及上层官僚的应变心态和应变对策慢慢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差异。 早在甲午海战之后,政治危机进一步激化,面对空前的危机,清政府为了转危为安,巩固自己的统治,曾做出了一些改革,主要如下:一,编练新军。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一部分官僚士大夫从惨败的震惊中开始认识到清军军事体制的腐败、落后,纷纷交章议奏练兵之策,要求采用西法,编练新式军队。清王朝最高统治者也从战败中认识到日本“专用西法取胜”,痛感自身军制守旧,有如“泥古剂以疗新病,居夏日而御冬裘”,决心仿照西法,改革军制,编练一支近代化军队。这是清王朝为拯救自身统治危机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救时之策”。其本意是试图通过改革旧有军制,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借以对外与帝国主义列强稍事对抗周旋,对内平定人民日甚一日的反抗怒潮,用新型的武装力量来支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二、整顿财政。甲午战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约8000余万两,仅军饷、洋务和归还外债三大项就需支出7000余万两,其他各项常用经费还需2000余万两,尚短一千数百万两。为了弥补巨额亏空,清政府提出了“裁革陋规,严剔中饱”此外,还决定举借内债的办法

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一万万两,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三是派遣留学生。清政府的这些措施,虽然受到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把自己从危急中拯救出来。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而编练新军对于袁世凯个人的腾达、对中国军事现代化以及清末民初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袁世凯自此步步高升,但是身为上层官僚的他并没有把新军的训练看做保卫清王朝的武器,而是把新军训练成了自己的军队,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清政府倾国库所有,全力支持北洋新军。本想借此控制一支拱卫畿辅的威慑力量,达到强干弱枝,江山永固的目的,却又给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创造了合法的土壤和条件,使袁世凯得以乘机扩张个人势力,“隐持朝政”,并最终以逼宫的形式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整顿财政对于巨额的赔款和赤字来说,杯水车薪,派遣的留学生后来都走到了清政府愿望的反面。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措施并没有能挽救其统治危机。 光绪作为清朝皇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自然不甘心清朝覆亡在他的手上,力图改革,康梁等人的出现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是清政府的守旧势力依然很强大。光绪皇帝为了加快变法,推行新政,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其间,慈禧太后本意并不反对“戊戌变法”,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默许与支托维新运动是不会变成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慈禧太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